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doc

中药鉴定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三章中药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第五章中药的鉴定第六章中药的质量标准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应用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首要任务。
)a.一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而误采、误收、误种、误用(白花蛇舌草-水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用药习惯(大青叶);e. 人为制假(广藿香)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生与家种(牛膝)b. 道地与非道地(广藿香)c. 采收期、生长年限、加工方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辛)e. 人为掺假或非药用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香)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用民间药和民间秘方开发新药(穿心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山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香、灰毡毛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老药新用途(五味子)g. 扩大药用部位(忍冬叶)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道地药材:是指人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人参、鹿茸;浙江的“浙八味”;河南的“四大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广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山东的阿胶、金银花;广东的陈皮。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

中药鉴定学重点整理中药鉴定学第⼀篇总论第⼀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新药源的应⽤学科。
(也是⼀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法和质量标准的应⽤学科)2.中药包括:中药材、饮⽚、中成药。
3.中药鉴定学的任务:鉴定中药真伪和优劣——⾸要任务和基本任务继承和弘扬祖国药学遗产——历史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战略性任务保护与开发中药资源——长期任务4.引起中药品种混乱的因素:(中药品种的鉴定,指中药来源或基原的鉴定,即“正本清源”。
是解决中药真实性和质量的⾸要任务。
)a.⼀药多源(贯众6科35种);b. 形态相似,⽽误采、误收、误种、误⽤(⽩花蛇⾆草-⽔线草)c. 正品短缺,以假充真(三七);d. 地区⽤药习惯(⼤青叶);e. ⼈为制假(⼴藿⾹)5.影响中药质量下降的因素:(中药的质量鉴定,指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本任务。
)a. 野⽣与家种(⽜膝)b. 道地与⾮道地(⼴藿⾹)c. 采收期、⽣长年限、加⼯⽅法(茵陈)d. 运输贮藏(细⾟)e. ⼈为掺假或⾮药⽤部位(龙胆、柴胡)f. 提取过的残渣(丁⾹)6.中药新资源的开发途径:a. 利⽤民间药和民间秘⽅开发新药(穿⼼莲、沙棘)b. 从古本草中发掘(青蒿素)c. 根据亲缘关系开发同科属新药源(⼭麦冬)d.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开发新药(麝⾹、灰毡⽑忍冬)e. 药理与临床研究结合开发新药(展枝唐松草)f. 开发⽼药新⽤途(五味⼦)g. 扩⼤药⽤部位(忍冬叶)第⼆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1.道地药材:是指⼈们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2.中国著名道地药材:东北的⼈参、⿅茸;浙江的“浙⼋味”;河南的“四⼤怀药”;宁夏的枸杞;云南的三七;⼴西的蛤蚧;四川的黄连;⼭东的阿胶、⾦银花;⼴东的陈⽪。
⼈参:长⽩⼭区和⼤、⼩兴安岭(⼭参),园参为:吉林、⿊龙江、辽宁。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ppt课件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认资源的开发利用;
(6)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相结合。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0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1、中药真伪优劣; 2、引起中药混乱的原因; 3、影响中药的主要因素; 4、质量评价主要指标;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1
1、中药真伪优劣
含义:
中药的真伪优劣
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23
1、中药真伪优劣
①研究之前需鉴定 科研工作是为论证药物在某些方面的独到之处,比如药理作用、 主治、疗效等,但品种不真,就失去了意义,不但达不到预期结 果,而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②生产之前需鉴定 药厂生产的药品若有原料不真,就会影响疗效,甚至危害人民 生命安全,所以有的药厂,尤其是老字号药厂(原为名牌药号) (此处可提问),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其原料药(选料)多半 是择优质地道药材,故产品质量声誉很高。比如北京同仁堂、杭 州胡庆余堂、重庆桐君阁、苏州雷允尚、广州敬修堂、陈李记 (三百余年,宗旨: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 物),许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加入WTO的要求)
真:正品(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 伪:伪品(不符合上述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
冒充或者以他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2
1、中药真伪优劣
讨论:品种不真、质量低劣的影响?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对象是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
药。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4
➢确保中药的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 稳定、可控。
“保质、寻新、整理、提高”
中药鉴定复习题 总结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1-8章复习题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
答:定义: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重要的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任务: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核心任务,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
2. 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鉴别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3. 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答:是指经过人们长期医疗实践证明,质量好、临床疗效高、传统公认的且来源于特定地域的名优正品药材。
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答:(1)中药的规范化栽培,(2)药材产地,(3)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4)中药运输仓储环境,(5)人为因素,(6)指标成分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答: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
6. 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 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维管束一般为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
正常构造:异常构造:次生构造不发达:7.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为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维管束一般为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
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最外层通常为表皮,无木栓层,凯式点明显,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8. 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答:双子叶植物根茎:一般均具次生构造,外表常有木栓层,少数有表皮,皮层中有叶迹维管束获根迹维管束,草本植物根茎维管束多为无限外韧型,中央有髓部,还可形成异常构造(髓部具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中药鉴定学总结

中药鉴定学总结中药鉴定学总结中药鉴定学总结总论一、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中药。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四、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1、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2、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3、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4、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五、中药品种与质量的关系: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六、造成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的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祥,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七、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4、对一些道地药材进行品种考证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八、中药真伪优劣、正品与伪品的含义: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材出现伪品、混淆品或掺伪品的原因:1、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2、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中药鉴定学

❖ 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南沙参);
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山药);
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当归)
❖ 断面: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自然折断之断面,有粉性 者,如山药;有纤维性者,如黄芪;有胶丝相连者,如杜仲; 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丹皮。不易折断,或断面不平坦者, 可用刀横切之而后观察,特别是切制之药材饮片,切面之特 征更显重要,并有许多经验鉴别传著于世。何首乌之“云锦 状花纹”,广防己之“车轮纹”,乌药、黄芪之“菊花心”, 川牛膝之“筋脉点”,山柰之“缩皮突肉”,茅苍术之“朱 砂点”等,都是形象的鉴别特征。
❖ 海风藤: 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广东不习用,
而习用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藤茎,应称为 “广东海风藤”。
❖ 绵马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
柄残基,广东少用。广东习用的“贯众”为乌毛 蕨科植物乌毛蕨及同科植物苏铁蕨的根茎,应称为 “广贯众”或分别称为“乌毛贯众”、“苏铁贯 众”。
伪制品
❖ 伪白附片:
木薯片,有毒.
❖ 伪附片: 马铃薯片,不规则厚片,不具有 筋脉纹理.
伪延胡索:薯蓣的叶腋间的珠芽(也称“零 余子”)
❖ 伪菟丝子:
1、用大米或其它加工
2、淀粉煮后加工成菟丝子大小,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外皮颜色显绿色,不 规则状外形。
3、金灯藤的种子:体形较大,表 面黄棕色,煮之不易破裂。称:“大菟丝 子”、“日本菟丝子”。
撞击加工:以除去须根、粗皮、泥沙。(黄连、 泽泻、姜黄)
搓揉或打光(党参、山药)
3、中药的贮藏
❖ 中药的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虫蛀、生霉、变色、走油、其他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任务核心: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
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人们把那些具有地区特色、品质优良高产,疗效显著的药材称~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中药的规范化栽培;药材产地;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质量,有的中药储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损害了药材质量;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双子叶植物: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有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有后生表皮,如细辛,后生皮层,如川乌。
双子叶植物异常构造:具多环形同心维管束;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形成异常构造;具内函韧皮部;木间木栓。
单子叶植物根: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双:一般具次生构造,皮层中有根迹维管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异常构造有两种类型: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外表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一般具初生韧皮部,髓部不明显。
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分布。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3、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①中药栽培与药材质量关系密切,这是中药质量 的源头,所以目前国家提出并实施的中药GAP 发展战略十分重要。
②有的药材产地不同,其质量也不同。如产于广 州石牌的广藿香气香纯正,而产于海南岛的广 藿香气较辛浊。
料。因此,保证中药材质量是保证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质量的关键和基础。
含义: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
出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 督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原则:制定质量标准时,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
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 四川、广西、湖南部分地区用金丝桃科植物元宝草 Hypericum sanpsoni 的果实。
➢ 广东、广西用桑科植物辟荔 Ficus pwmila 的果实。 ➢ 江苏、贵州用豆科植物野豌豆 Vicia sativa 的种子。
1 、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丁香”的同名异物
➢ 公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yophyllata 的花蕾。
华东习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
大 东北习用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叶 青 华南和四川地区习用爵床科植物马蓝 Baphicacanthus 叶 cusia(Nees) Bremek.的叶
江西、湖南、贵州、甘肃习用马鞭草科植物大青 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的叶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如《本草经集注》记有白头翁近根处有白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状
药材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 理(锦纹)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
根茎髓部宽广,有 “星点”环列或散在
5 1.性状鉴别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饮片
大黄(生军) 酒大黄 熟大黄 大黄炭
浸出物
8 【质量评价】
大黄炭均不得少于0.90%
游离蒽醌药材不得少于0.20%,饮片大黄不得少于 0.35%,其它饮片均不得少于0.50%
含量测定 ①根茎横切面均无星点
②含有蒽醌类成分,但仅含少量双蒽酮类成分,故泻下 作用很差
③药材新折断面在紫外光灯下显亮紫色荧光
9 鉴别
1 外号
将军:功效多 川军:以前认为四川最好 锦纹:大黄的特征
根及根茎
蓼科植物(一)大黄 (重点 药)
2 【来源】
掌叶大黄 主产于甘肃、青海、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大,唐古特大黄次之
3 【采收加工】
刮去外皮(忌用铁器,以免变黑)
4 【化学成分】
①蒽醌类 ②鞣质类
游离型葸醌 结合型蒽醌 收敛成分
抗菌的主要成分 不得少于1.50% 泻下作用的主要成 分 双蒽酮苷类成分泻下作用最强
髓部宽广,有异型维管束散在或环列
其形成层成环,周木型,射线星状射出 含草酸钙簇晶或淀粉粒
①草酸钙簇晶多而大,棱角短钝 ②导管多为网纹,并有具缘纹孔、螺纹及环纹导管
③淀粉粒甚多,单粒呈类球形或多角圆形,脐点星状;复粒由2
~8分粒组成
根茎横切面
根横切面: 无髓部 粉末:黄棕色
6 2.显微鉴别
可见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结晶加碱试液显红色
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5个橙黄色的荧 光主斑点
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微量升华 薄层色谱鉴别
7 3.理化鉴别
土大黄苷:试验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 久的亮紫色荧光(不含土大黄苷)
纯度检查
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药材不得少于25.0% 含总蒽醌均不得少于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