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鉴别技术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医学

中药鉴定学医学

科学的采收方法: 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
阶段这两个指标相结合。
各类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 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 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材,可全年 采收。
202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宁静致远
汇报日期
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第一节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
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第二节 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真伪:指中药品种的真假。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01
中药贮藏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02
虫蛀
03
害虫生长的有利条件:
04
温度在16℃~35℃;
05
相对湿度在70%以上;
06
药材中含水量在13%以上。
07
2、害虫的防治 a.经验贮藏 喷洒白酒,放置樟脑、大蒜、花椒; 可将相互起保护的药材放在一起,如牡丹皮与泽泻放在一 起,牡丹皮不易变色,泽泻不易虫蛀。 b.利用温度贮藏 (1)低温法 药材害虫: 在8~15℃时停止活动; 在一4~8℃时,即进入冬眠状态; 低于一4℃,经过一定时间,可以使害虫致死。
(2)烘干: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 a.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此时抑制了 酶的活性。 b.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 的温度以利迅速干燥。 注意: a.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的活性的药材,不宜 用此法。 b.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 须缓缓升高,以防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粒 发生糊化。

中药鉴定问题解答

中药鉴定问题解答

中药鉴定问题解答目录目录总论一、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1.什么是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记述了哪些内容?2.中药鉴定学的任务是什么?3.什么叫中药?4.什么叫药材?5.什么叫生药?6.何为中药的正品、伪品、混淆品和代用品?7.药材品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8.构成药材品种复杂化的原因是什么?9.影响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主要通过哪些途径?11.什么叫饮片?中药饮片按照传统习惯分为哪几种类型?12.什么叫商品药材?二、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历程13.中药鉴别知识的起源如何?14.中药鉴定学的发展一般分为几个阶段?15.什么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本草学专著?16.什么叫本草学?17.在我国的本草著作中,对中药鉴定较为重要的是哪几都?18.哪一部本草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体例?19.哪一部本草是我国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1498年出版的《佛洛伦斯药典》早多少年?23.现存《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同一部书吗?22.宋代概括宋以前本草学发展成果的重要著作21.宋朝第一部官修本草20.唐代最著名的本草专著24.《本草纲目》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品种及分类方法25.《本草纲目》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26.《本草蒙荃》、《本草品汇精要》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一年?27.我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地方本草是哪部?28.明代以研究生药为主要内容的本草是哪一部?29.清代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代表性著作30.我国近代第一本《生药学》的作者是谁?简述成书年代及基本内容31.试述首版《中药鉴定学》的成书年代、作者及基本内容32.解放后编著的内容比较全面的综合性中药专著34.使用中药拉丁名的意义是什么?中药拉丁名的组成原则33.简述中药的分类方法三、中药的分类与拉丁名35.中药拉丁名的命名有几种情况?四、中药的资源36.什么叫地道药材?37.浙八味和四大怀药的内容是什么?38.药材来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五、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39.中药的采收与品质的关系40.在中药有效成分明确的情况下,如何确定适宜的采收期?41.试述植物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42.药材采收时间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哪几个因素?43.中药的加工目的是什么?常见的加工方法有哪几种?45.药材毒限剧药一般管理方法44.怎样理解中药有小毒、有毒、大毒、剧毒?药典中规定的大毒中药有哪几味?46.中药在贮藏保管中易出现哪些变质现象?防止变质的措施47.中药的贮藏保管应采用哪些有效措施?48.用于药材的杀虫剂应具有哪些特点?简述几种常用的杀虫剂49.何为药物贮存与保管的遮光、密闭、密封?六、中药的鉴定50.中药鉴定的依据是什么?51.解放以来我国药典出版的概况52.《中国药典》1985年版的药材标准分为哪些项目?53.中药鉴定的一般原则是什么?54.鉴定用药材的取样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取样55.中药鉴定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56.中药鉴定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对象58.什么叫学名?双名法和三名法的特点57.什么叫来源鉴定法?以植物药为例说明其鉴定步骤59.中药鉴定学有哪两种研究方法?其发展如何?60.什么叫性状鉴定法?药材的性状描述采用哪两种方法?61.简述性状鉴定的观察内容62.描述药材的大小、颜色时应注意什么?63.质重、沉水、纤维性、粉性与药材内在物质的关系64.辨别药材气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65.“药物功能的味就是鉴别药材时口尝的味”,这句话对吗?为什么?66.什么叫显微鉴定法?67.显微鉴定法主要用于哪些药物的鉴别?68.简述显微制片的种类及方法70.在进行粉末性中药显微鉴定时,其显微特征的描述应依据哪些原则进行?69.进行完整药材组织构造的显微观察时,切片常用哪些试液处理和封藏?71.为了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后含物的性质,常需进行哪些显微化学反应?72.简述未知粉末药材显微鉴定的一般步骤及方法73.药材粉末通常分哪几等?74.简述使用扫描电镜鉴定药材的特点75.试述显微测量的方法76.简述显微描绘的方法及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77.在进行显微鉴定中,显微测量数据的处理有哪些具体规定?78.显微鉴定操作中常易发生哪些问题?如何解决?79.植物性粉末药材显微鉴定特征的描述要点80.中药显微定量常数有哪些?简述其测定方法82.什么叫显微定位?81.什么叫显微化学反应?83.什么叫理化鉴定法?主要分为几类?简述各类方法的主要特点84.药材有害物质的检测主要有哪几项?85.对一般药材的品质检查,药典中规定了哪几项含量测定项目?各种测定项目的基本内容如何?86.用薄层扫描法进行中药中某成分的含量测定应具备哪些条件?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87.生物碱的酸性染料滴定法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选择这一方法时应注意哪三个条条?88.气相层析法用于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常用测量峰面积的方法有哪些?适用于分析哪些中药?为什么?89.简述中药的化学定性鉴定法90.简述中药的荧光定性、定量分析法91.简述中药的分光光度鉴定法92.中药的薄层定性方法及薄层层析中应该注意的问题93.简述中药的薄层定量分析法及影响薄层定量的因素95.两相滴定法用于中药分析的原理是什么?简述其方法及应用范围94.用于中药中微量元素分析的方法有哪些?96.高锰酸钾法用于中药分析的原理是什么?简述其方法及应用范围97.重量分析法在中药鉴定中是如何应用的?98.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和含量测定方法99.在进行理化鉴定时,对使用的乙醇、药物的取用量、试验用水、酸碱性试验、实验时的温度有哪些具体规定?100.药材中混存的杂质指的是哪些?如何检查?检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1.中药理化鉴定通常应用于哪些方面?各论植物药类七、根及根茎类中药102.根类中药包括哪些?与根茎类中药的主要区别点是什么?103.从性状和显微两个方面区别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类中药105.双子叶植物根类中药组织的异常构造主要有哪几种类型?104.根类中药通常有哪几种形状?106.根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应注意观察哪些内容?107.什么叫根茎?包括几种类型?108.什么叫根茎类中药?根茎类中药通常有哪几种形状?109.从性状和显微两个方面区别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根茎类中药110.根茎类中药的横切面显微鉴别应注意观察哪些内容?111.根和根茎类中药的粉末鉴定应注意观察哪些内容?112.双子叶植物根茎类中药组织的异常构造有哪两种常见类型?113.常见的根及根茎类中药哪些具有异常构造?表现在药材断面上的有何突出特征,分别写出其形象描述术语114.试述狗脊的来源及其与伪品黑狗脊的鉴别特征115.生狗脊片与熟狗脊片在性状和功效上有何区别?118.绵马贯众主含哪些成分?哪一种成分有抗日本血吸虫作用?117.鉴别绵马贯众、紫萁贯众、狗脊贯众和荚果蕨贯众116.以贯众为名的药材据调查有多少种?写出正品的药材名称、来源及主产地119.骨碎补是如何命名的?骨碎补与其伪品大骨碎补、硬骨碎补在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特征上有何不同?120.试述狗脊、绵马贯众和骨碎补的组织鉴别特征121.广防己和防己(粉防己)在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及功效上有何区别?122.试述广防己与其伪品耳叶马兜铃在原植物形态及根显微横切面的主要区别点123.大黄来源于哪几种植物?简述这些植物的形态特点124.大横商品药材主要分为哪三种?分述主产地及常见的商品规格125.大黄的常见伪品有哪些?试述正品与伪品的区别特征126.大黄主含何种成分,如何鉴别?127.测定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用什么方法?其原理是什么?128.拳参与重楼(蚤休)均有草河车之名,试述二者在来源、药材性状及功效上的区别129.试述拳参与其伪品的主要鉴别特征131.虎杖与大黄所含的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方法及功效有何异同?130.试述虎杖的性状鉴别特征132.从性状和理化两个方面鉴别何首乌及其伪品红药子和朱砂七133.何首乌与白首乌在来源、性状、显微鉴别特征、化学成分及功效上有何不同?134.试述金荞麦的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本品主含哪几种化学成分,其中哪种成分治疗肺疡显效135.怀牛膝和川牛膝的来源、植物形态有何不同?分述其主产地136.怀牛膝和川牛膝的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是什么?二者在功效上有何不同?137.用理化方法鉴别川牛膝和怀牛膝138.怀牛膝的常见伪品有哪几种?试述其与正品的主要区别139.试述川牛膝常见伪品的鉴别特征140.试述商陆药材横切片和纵切片的鉴别特点141.简述商陆伪品闭鞘姜、霞草的鉴别特征142.银柴胡的常见伪品有哪些?它与这些伪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44.试述太子参与其常见伪品的区别特征143.太子参之名始见于哪一部本草?古今之商品太子参有何不同?145.威灵仙来源于哪几种植物,主产何地?试述几种威灵仙药材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146.威灵仙的常见伪品有哪些?分述其鉴别特征147.威灵仙除来源于规定的品种外,各地尚以铁线莲属多种植物的根作威灵仙用,试述主要品种及其组织区别特征148.川乌和草乌的来源、原植物形态、性状有何不同?二者在功效上有何区别?149.试述川乌和草乌的商品药材情况150.川乌主含何种成分?试用薄层层析法鉴别151.测定川乌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152.草乌除规定药用的品种外,主要还有哪些同属植物的根作草乌用,分述其主产地及鉴别特征153.何为天雄和附子?二者在功效上有何区别?154.试述附子商品药材及其鉴别特征、功效上的区别155.试述雪上一枝蒿的来源、主产地、性状特征及主含的化学成分157.试述白头翁与其常见伪品翻白草和萎陵菜的区别特征156.各地用作雪上一枝蒿药用的主要还有哪些植物的块根,分述其鉴别特征158.白芍的商品药材有哪几种?它们在性状上有什么区别?其中哪一种为地道药材?159.白芍主含何种化学成分?试用薄层层析法鉴别160.白芍和赤芍同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二者在采收加工和功效上有何区别?161.试述赤芍与其伪品块根芍药和狗头芍药根的鉴别特征162.味连、雅连、云连、凤尾连四种商品药材在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特征上有何区别?163.黄连的显微化学试验的方法及原理是什么?此方法还可用于哪些中药的鉴别?164.黄连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有哪些?165.测定黄连中小蘖碱含量的方法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166.鉴别大黄与黄连的粉末药材167.试述黄连的常见伪品及鉴别特征169.升麻因来源不同,其商品药材有哪几种?如何鉴别?以何者药用最佳?168.黄连和胡黄连在来源、性状和功效方面有何不同?170.分述升麻伪品红升麻和广东升麻的来源及鉴别特征171.粉防己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如何鉴别?172.试述粉防己及其常见伪品的鉴别特征173.北豆根和山豆根在来源和性状上有何不同174.试述乌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方法及药材的鉴别特征175.如何鉴别乌药个与乌药片的质量?乌药中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如何鉴别?176.试述延胡索的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177.延胡索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其主要为镇痛、镇静的成分是什么?对胃及十二脂肠溃疡有疗效的又是哪种成分?178.延胡索除正品外,各地区以元胡和土元胡之名药用的主要品种有哪些?分述其主要特征及化学成分179.夏天无和延胡索在来源和性状上有何不同?182.鉴别常山与土常山183.试述地榆的来源、主产地及主要鉴别特征181.商品中的南板蓝根指的是何种植物的根及根茎?试述其与板蓝根(北板蓝根)的鉴别特征180.试述板蓝根的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184.商品药材中的紫地榆、土地榆和白地榆均是正品药材吗?如何鉴别?185.苦参是如何命名的?简述其性状、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特征186.如何鉴别苦参、黄芪和甘草饮片?187.葛根来源于哪两种植物的干燥根?二者在产地和药材性状上有何区别?188.葛根主含何种化学成分?试述定性鉴别的一般方法189.鉴别葛根的伪品贵州苦葛根190.山豆根常见的伪品有哪些,如何鉴别?191.商品药材中的内蒙甘草、新疆甘草和欧甘草在来源、主产地和鉴别特征上有何不同?其中哪一种质量最佳,哪一种产量最大?192.甘草、葛根、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193.甘草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如何鉴别?甘草的解毒作用取决于哪一种成分的存在,为什么?194.黄芪的商品药材按来源不同分为几类?其性状特征有何不同?哪一种质量最佳,产于何地者为地道药材?哪一种产量最大?195.黄芪的常见混乱品种及其伪品有哪些?分述其来源及鉴别特征196.鉴别甘草和黄芪粉末197.鉴别狼毒及其伪品瑞香狼毒198.试述远志的来源及性状鉴别特征199.商品药材远志中的远志棍和远志肉在加工上有何不同?远志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如何鉴别?200.试述甘遂的来源及鉴别特征201.甘遂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写出一种理化鉴别方法202.简述毛冬青的来源及鉴别特征203.简述白蔹的来源及鉴别特征204.人参是如何命名的?来源于何种植物?商品药材根据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不同主要分为哪几类?205.如何鉴别山参和园参?206.鉴别生晒参、红参和白参208.人参的常见伪品有哪些?常充何种商品药材入药?分述其来源及主要鉴别特征207.人参主含何种化学成分?试用薄层层析法鉴别之209.试述人参的显微鉴别特征210.人参和西洋参在来源、药材性状及功效上有何不同?211.人参主产于何地?商品药材中最佳品是哪一种?212.进口人参商品药材主要有哪几种?简述其鉴别特征及规格213.三七的地道药材主产于何地?商品规格有哪几类?其药用部位有何不同?如何鉴别优劣?214.鉴别三七和人参粉末215.三七的常见伪品有哪些?分述真、伪品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特征216.白芷来源于哪两种植物的根,由于产地不同商品药材有哪些名称,以何种产者为地道药材?两种白芷的药材性状有何不同?217.白芷含有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精衍生物,试鉴别其香豆精类成分218.鉴别白芷及其伪品白亮独活219.当归来源于何种植物,其根入药,各部位是如何命名的,所含的微量元素有何异同?功效有何区别?以何地产者为地道药材?221.当归常见的混淆品和伪品有哪些?分述真、伪品的鉴别特征220.如何鉴别当归的质量?其主含何种化学成分?223.试述独活性状鉴别特征。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

中药鉴定学名词解释大全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鉴定、鉴别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与中药鉴定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一、鉴定学基本概念1. 中药材:指用于中药制剂炮制或用于直接入药的植物、动物、矿物和化石等。

2. 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等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确定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3. 鉴别:通过对多种相似的中药材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特征和差异。

4. 质量评价: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包括外观、品质、化学组成和含量等指标。

二、中药鉴定学方法1. 外观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确定其真伪和性质。

2.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细胞形态和组织构造等特征,进行鉴别和鉴定。

3. 理化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如溶解度、熔点、比重、折光率等,以确定其真伪和质量。

4. 化学鉴定:通过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分析和检测,如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进行鉴别和鉴定。

5. 生物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和评价,比如对中药材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活性进行测试和评价。

三、中药鉴定学常用指标1. 外观指标:包括中药材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特征。

2. 理化指标:包括中药材的溶解度、熔点、比重、折光率等理化性质。

3. 化学指标:包括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如有效成分的含量、挥发油的含量等。

4. 显微指标:包括中药材的细胞结构、细胞形态和组织构造等显微观察指标。

5. 质量指标:根据中药材的外观、理化和化学指标等综合评定其质量。

四、中药鉴定学的意义和应用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鉴别真伪:中药鉴定学可以辨别中药材的真伪,避免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

2. 确定质量:通过对中药材的外观、理化和化学指标等进行鉴定,可以评估中药材的质量优劣。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 颜色:如 黄连、丹参、紫草、乌梅、青黛、白芷、红花。
❖ 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南沙参);
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山药);
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润”(当归)
❖ 断面: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自然折断之断面,有粉性 者,如山药;有纤维性者,如黄芪;有胶丝相连者,如杜仲; 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丹皮。不易折断,或断面不平坦者, 可用刀横切之而后观察,特别是切制之药材饮片,切面之特 征更显重要,并有许多经验鉴别传著于世。何首乌之“云锦 状花纹”,广防己之“车轮纹”,乌药、黄芪之“菊花心”, 川牛膝之“筋脉点”,山柰之“缩皮突肉”,茅苍术之“朱 砂点”等,都是形象的鉴别特征。
❖ 海风藤: 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干燥藤茎,广东不习用,
而习用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藤茎,应称为 “广东海风藤”。
❖ 绵马贯众: 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
柄残基,广东少用。广东习用的“贯众”为乌毛 蕨科植物乌毛蕨及同科植物苏铁蕨的根茎,应称为 “广贯众”或分别称为“乌毛贯众”、“苏铁贯 众”。
伪制品
❖ 伪白附片:
木薯片,有毒.
❖ 伪附片: 马铃薯片,不规则厚片,不具有 筋脉纹理.
伪延胡索:薯蓣的叶腋间的珠芽(也称“零 余子”)
❖ 伪菟丝子:
1、用大米或其它加工
2、淀粉煮后加工成菟丝子大小,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外皮颜色显绿色,不 规则状外形。
3、金灯藤的种子:体形较大,表 面黄棕色,煮之不易破裂。称:“大菟丝 子”、“日本菟丝子”。
撞击加工:以除去须根、粗皮、泥沙。(黄连、 泽泻、姜黄)
搓揉或打光(党参、山药)
3、中药的贮藏
❖ 中药的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虫蛀、生霉、变色、走油、其他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 母丁香:为上述植物的成熟果实。 ➢ 紫丁香:木犀科丁香属紫丁香Syringoblata的叶。 ➢ 白丁香:文鸟科动物麻雀Passer montanus的粪便。
(本草记载用雄麻雀的粪便) 暴马丁香:为木犀科丁 香属暴马丁香Syring reticulata的树皮及嫩枝。 苦丁香: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的果梗(瓜蒂 )。(有毒)
(1)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2)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4)查考地方志;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认资源的开发利用; (6)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相结合。
精品课件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1、中药真伪优劣; 2、引起中药混乱的原因; 3、影响中药的主要因素; 4、质量评价主要指标;
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成良钰 2014.10.18
精品课件
总论
3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32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33 中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34 中药的鉴定
精品课件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鉴 定和研究中药的品 种和质量,制定中 药标准,寻找和扩 大新药源的应用学 科。
➢ 华东、华南地区习用蔷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的块根或带根全草。
➢ 西南地区习用蔷薇科植物萎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的根或带根全草。(药典以“萎陵菜”收载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沙参类 有36种 淫羊藿 有41种
石斛 有48种 贯众 有 31种
华东习用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中药鉴定学1-8章重点

1、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任务是什么?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科学。

任务核心: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

基本任务: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继承和弘扬祖国医药学遗产、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扩大和开发中药资源。

2、简述其中药鉴定学的依据、鉴别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3、地道药材的含义是什么?人们把那些具有地区特色、品质优良高产,疗效显著的药材称~4、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中药的规范化栽培;药材产地;有的药材采收季节、采收时间(植物的生长年限)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有差异;有的中药运输时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影响了质量,有的中药储藏不当,引起虫蛀霉变,损害了药材质量;5.中药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基原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6、根类药材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特征。

双子叶植物:具次生构造,最外层大多有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

少数根类中药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有后生表皮,如细辛,后生皮层,如川乌。

双子叶植物异常构造:具多环形同心维管束;在木栓层的内方和韧皮部的外侧的薄壁细胞中形成异常构造;具内函韧皮部;木间木栓。

单子叶植物根:维管束为辐射型,无形成层,髓部通常明显。

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8、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与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征。

双:一般具次生构造,皮层中有根迹维管束或叶迹维管束斜向通过。

异常构造有两种类型:髓部有异常维管束;具内生韧皮部。

外表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中央有明显的髓部。

单:一般具初生韧皮部,髓部不明显。

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分布。

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和双子叶植物根茎中常见的异常构造类型。

中药鉴定学教案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教案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教案第1章中药鉴定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的定义、研究对象及范围第二节中药鉴定的任务第三节中药的分类与命名一、中药的分类按药用部位分类法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药材基源的自然属性或分类系统分类法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其他分类法二、中药的拉丁文名称第一部分是药用部位名称(第一格)第二部分有多种形式第2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第一节古代中药鉴定知识第二节近、现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地三节中药鉴定学的发展方向第3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储藏第一节中药的采收第二节中药的加工第三节中药材的储藏第4章中药的鉴定第一节中药鉴定的依据第二节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第三节中药鉴定的方法第四节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复习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中药?什么是生药?中药鉴定学的任务和意义是什么?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作业:1、举例说明寻找新药资源的途径2、中药鉴定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具体阶段下次课堂上要提问作业内容预习要求:要求预习第五章、第六章的教材内容第5章根及根茎类中药第一节根类中药一、性状特征二、显微鉴别第二节根茎类中药一、性状鉴别二、显微鉴别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一、来源鳞毛蕨植物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带叶柄残基的干燥根茎。

二、产地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三、性状特征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横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5~13个,环列。

四、显微鉴别组织特征细胞间隙常有细胞间隙腺毛粉末特征五、化学成分间苯三酚衍生物、黄酮醇类六、理化鉴别显微化学定性TCL苯提取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七、药理作用驱虫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肿瘤作用有小毒。

能清热解毒,驱虫。

八、易混品种紫萁贯众“U”字形中柱狗脊贯众分体中柱5~8个荚果蕨贯众分体中柱2个,呈“八”字形排列七、复习思考题思考题:1、中药材加工的意义是什么2、中药材储藏新技术有哪些作业:1、共有峰及相对峰保留的时间概念是什么2、中药鉴定的方法都有哪些下次课堂上要提问作业内容预习要求:要求预习第七章、第八章的内容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一、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药用大黄R.officinale Baill.干燥根及根茎。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一章讲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第一节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即鉴定和研究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第二节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4.查考地方史志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即鉴定和研究中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和扩大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以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中药鉴定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②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③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④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中药学遗产
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一药多基元中,不同的品种质量有差异,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临床疗效难以保证。

中药的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

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的主要原因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58贯众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20白头翁
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白附子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黄连、甘草、川贝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的途径
1.加强本草考证,以求正本清源
2.对中药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
3.力求一物一名、一名一物
4.查考地方史志
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另外,各省、市、自治区“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的品种,在该地区亦属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地方药品标准)规定该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中药冒充中药或以它种中药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目前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虽品种正确,但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

(一)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
当前药材与饮片假冒伪劣的表现形式有:
1.以相对价廉的它种药材伪充此种药材
2.有意造假,以假充真
3.掺伪:硫酸镁、黄土、非药用部位
4.药材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
5.染色
6.一些名称相近或外形相似或基原相近的品种之间产生混乱
7.误种、误采、误收、误售、误用
(二)鉴定中药质量的优劣
中药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中药临床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和中药的标准化、国际化等大问题。

中药质量的优劣主要表现为:①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的含量的高低、②有效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③有害物质存在情况以及④中药的纯净度等。

对中药质量的科学评价,①除临床疗效、②性状鉴别外,③目前常以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害物质的限量指标和涉及中药纯净度检查的各项指标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
(一)制定中药规范化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
中药品种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危,制定中药规范化的质量标准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稳定、均一、可控,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凡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包括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都要制定质量标准。

《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是我国法定的药品标准。

中药标准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原则
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应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中药质量标准包括药材、饮片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①要求中药的来源要正确,中成药处方要固定,②采收加工、炮制方法或生产工艺要固定,③临床疗效要确定,④对有害物质要限量检查,对有效成分或有效物质群有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等。

1985年的《新药审批办法》,提供临床研究用及生产用药品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三)《中国药典》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规定的项目有:名称、来源、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及贮藏等。

1.名称:3种
2.来源
包括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包括该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

一个药材有多种植(动)物来源的,药典收选其中的主流品种,并将质量好、产量大、使用面广的排列在前。

3.性状
4.鉴别
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包括组织、粉末或表面制片,显微化学等鉴别特征)、理化鉴别(包括物理、化学、色谱、光谱等鉴别方法)。

选用方法要求专属、灵敏、快速、简便。

5.检查
检查项下规定的各项是指药品在加工、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可能含有的需要控制的物质或物理参数,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与纯度要求四个方面。

如①杂质、②水分、③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④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等。

6.浸出物
测定包括水溶性、醇溶性及醚溶性浸出物测定。

7.含量测定
8.炮制
9.性味与归经
10.功能与主治
11.用法与用量
12.注意
13.贮藏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一)中药的资源
“资源”是指可供利用的天然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

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和矿物药资源。

又分为天然中药资源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药用植物、动物资源。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中药资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87%,;动物药1581种,占12%;矿物药80种,不足1%。

1.天然中药资源
我国丰富的天然中药资源是中药材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经营的商品药材中,野生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80%,约占收购量的60%。

2.种植和养殖的中药资源
近年来,大宗药材和道地药材的种养面积和品种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粗略统计,种植与养殖的药材品种约占总数的20%,约占收购量的40%。

自2002年6月1日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以来,促进了许多大宗药材和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养殖,如三七、人参、黄连、板蓝根、黄芪、党参、天麻、附子、当归、川芎、厚朴、杜仲、黄柏、金银花、红花、砂仁、茯苓、灵芝、鹿茸、珍珠等的种植与养殖。

(二)中药资源的保护及利用:保护条例
(三)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方法:9个
1.进行全国性药源普查,寻找新的中药资源
2.根据生物的亲缘关系寻找新药源
3.从民族药或民间药中寻找新药源
4.以有效成分为线索,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5.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6.从古本草中寻找或探索老药新用途
7.根据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8.用新技术、新方法扩大新药源
9.开展综合利用,扩大新药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