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3.温度与气温

教科版科学3.温度与气温
教科版科学3.温度与气温

3.温度与气温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林秋莉

【教材简析】

《温度与气温》是《天气》单元的第三课,是对天气日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温”的单独研究,这也是天气日历组成部分的分块研究的第一课。在本课将进一步巩固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技能。

学生要经历室内和室外温度的测量比较、室外不同地方温度的比较、同一地点,一天中不同时间温度的比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最终明确怎样去测量温度并收集到数据才是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同时了解实验误差的存在,并且知道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学生分析】

在本节课中,学生要使用到气温计。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并且学生也认识了水温计、气温计和体温计,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为提高测量记录的准确性,还要对气温计的使用进行巩固。

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常会把温度和气温两个概念混淆,要通过活动对测量到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明确气温的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温度的活动,分析比较测得的温度,明确温度的概念;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2.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支气温计、测量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老师师手拿一支水温计,并且投影展示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它是什么吗?(预测生:这是可以测量水温的温度计。)

提问:谁能指出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的刻度分别在哪里吗?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指一指。(预测生能够指出水结冰的温度为0℃和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2.提问:那该如何用它来测量水温的呢?

(预测生:测量时要注意将液泡全部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杯子的底与壁。要等到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眼睛要平视。)

老师对水温计的使用方法进行总结。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测量水温了,今天我来观察和测量过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了。(揭示课题:温度与气温)(板书)

二、认识气温计及其使用方法:

1.师展示气温计,提问:同学们,那这又是什么呢?

(预测生:这是气温计。)

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可以适当提示:这个也是一种温度计,只不过它并不是测量水温的,它可以来测量空气的温度。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支气温计。

2. 观察和比较气温计和水温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让学生观察气温计,发现气温计的特点。

3.今天我们就要用这样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并且测出今天的气温。

4.老师介绍气温计的使用方法,并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进行示范。特别提出注意事项:测量时,气温计应与地面保持1.5m左右的距离;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

境内2~3分钟,等到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等。

三、测量不同的地点的气温

1.提问:你们想去测量哪里的温度?

(预测生:走廊上、教室里、操场上、树荫下……)

2.确定四个测量温度的地点:操场上(有阳光的地方)、树荫下、教室里、走廊上。请各个组选择一个地点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并选取合适的数据填在黑板上。

3.各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点进行测量。

4.待学生测量结束后将测量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上。(记录单展示在黑板上)

5.分析比较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提问:同学们,请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测生:我们所测量的温度都不一样。相同的地方测量的温度也有所不同……)提问:室内和室外的温度相同吗?

(预测生:不相同,室外的温度高一些。)

提问:同样是室外,为什么温度也不相同?

(预测生:一般阳光下的温度稍微高一点,而树荫下阴凉一些,所以温度稍稍低一点……)

提问:可是为什么不同的小组在相同的地方测得的温度也不相同呢?

(预测生:使用气温计的方法不正确、实验会存在误差等)

6.提问:哪里的气温更加能够代表今天的气温?

(预测生:通过数据的比较发现还是在树荫下的温度最能够代表今天的气温了。)

7.老师总结:气温指的是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空气温度。

8.提问:同学们,如果今天下大雨,或者冬天下着大雪,我们还能够在室外测量气温吗?(预测生:不能)

老师在课件上展示出百叶箱的图片,讲解气象学家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四、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1.老师课件展示一张湖州地区的气温表,提问:你们发现了些什么?

湖州地区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预测生:不同时间气温不相同,早上的气温比较低,中午的气温比较高。)2.课后拓展:请利用气温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气温。如:6时、8时、10时、12时、14时、16时,并且将数据绘制在柱状图中。寻找发现一天中不同时间段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 最后记得每天在同一时间测量气温,并记录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

【板书设计】

温度与气温

教室里走廊上操场上树荫下

室外、阴凉、通风

【作业设计】

选择题

1.测量气温时,把气温计放在阳光下,测得的结果与实际气温相比( B )。

A.相等 B.偏高 C.偏低

2.我们用温度计测得当天14时的气温为35℃,最有可能是 ( B )。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判断题

1.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3.某小组测得的温度与其他组不一样,肯定是温度计坏了。………(×)

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 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气温统计表、降雨量统计表。 教师准备:相关PPT、气象学家记录的天气日历。 【教学过程】 1. 展示天气日历 以小组展示或班级展览会的形式展示天气日历,同学相互学习。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讨论:与我们的天气日历比较,有哪些共同点?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是重要的技能,也可以在展示自己的记录、观看其他同学的记录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同学的进步。 2. 统计天气信息

各个小组分别对天气日历上的云量、风力、风向、气温柱状图、降雨量柱状图上的数据进行整理。 统计云量:我们的天气日历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一种天气最少? 统计风向风速: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统计气温: 我们能从气温柱状图中发现气温变化的规律吗? 统计降雨量:这一季节的降雨量有什么特点? 各组交流统计的方法,教师对各组的统计方法进行指导。如:小组里的一位成员按照日期的顺序,依次读出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则统计该类现象的天数。 设计意图:分工协作统计天气信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分析天气信息 统计完成后,教师引导各组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各组的统计分析报告,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因为各组每天的观测时间、观测地点的不同,风的记录、气温的记录等有差异是正常的,学生使用的工具比较简陋,观测技能水平也较低,也会使观测的精确性受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交流,总结自己对这段时间天气情况的认识。 4.了解气候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补充《二十四节气歌》的来源。 【板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整理天气信息 气温 云量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1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材简析】 《天气》单元前6课的学习,主要是观察、记录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3周的当地天气,本课则是帮助学生对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统计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包括云量、风的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汇总到云的情况统计表和风的统计表中,最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的情况进行概括描述。关于气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对比各小组的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气温柱状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将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关于降水量变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做如下统计:降雨的天数、不降雨的天数、最大降雨量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概括描述部分,经过统计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的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有了前期观测和记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统计图表陈述数据和结果。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 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2、天气日历教科版拔高训练二十五

2019-2020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2、天气日历教科版拔高训练二十五 ?第1题【单选题】 (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A、天气符号 B、天气现象 C、天气日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在天气日历中不需要记载的内容是( )。 A、每天的降雨量 B、人体舒适度 C、每天的风向和风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B、一个月天气变化可以代表一年的变化 C、天气在一年四季中几乎没有变化莫测。【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这个天气符号代表(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 )和风速来描述。 A、风向 B、风力 C、云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暴雪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答案】: 【解析】:

?第7题【多选题】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 A、表格 B、曲线 C、图表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一天的天气变化能代表一个月的天气变化。(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学会使用天气符号,可以帮我们制造“天气日历”。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材简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第二课《天气日历》

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二课《天气日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代表的天气是() A . 小雨 B . 雪 C . 暴雨 2. (2分)代表的天气是() A . 小雪 B . 沙尘暴 C . 暴雨 3. (2分)代表的天气是() A . 小雪 B . 中雪

C . 暴雪 4. (2分)代表的天气是() A . 多云 B . 小雨 C . 阴 5. (2分)下列在天气日历中不需要记载的内容是()。 A . 每天的降雨量 B . 人体舒适度 C . 每天的风向和风力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6. (2分)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7. (2分)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8. (2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来推测一年的天气变化。 9. (2分)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三、填空题 (共4题;共6分) 10. (1分)下表是小丽所作某月的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某月的降水量记录(单位:毫米) 记录人:王小丽 日期123456789101112131415 降水量000514500001500012

我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1)本月中,下雨天共(________ )天,其中小雨(________ )天,中雨(________ )天,大雨(________)天,暴雨(________)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________ )天。 (2)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 (3)统计气温。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两周的气温统计表,结合数据回答问题(日期单位:月、日,气温单位℃) 本地区这两周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出现在_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_,出现在________;平均气温是________, 11. (2分)根据下列的天气信息,在天气情况、早上天气特点、气温特点、云的类型、风向和风速画“√”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地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撑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