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典园林特点

合集下载

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

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

让知识带有温度。

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一、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纳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支配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二、普通说来,江南园林常是住所的延长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需在有限空间内制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因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美的佳作。

如苏州小园网师园殿春簃北侧的小院落,非常狭窄地嵌在书斋建造和界墙之间,而造园家别具匠意地在此栽植了青竹、芭蕉、腊梅和南天竹,还点缀了几株松皮石笋,这些植物和石峰姿势既佳,又不占地,十分耐看。

三、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园。

现存闻名园林有顺德清辉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佛山梁园,人称“岭南四大名园”。

岭南气候炎热,日照充足,降雨丰盛,植物种类繁多。

岭南花园的水池普通较为规正,临池向南每每建有长楼,出宽廊;其余各面又绕有游廊,跨水建廊桥,尽量削减游赏时的日晒时光。

其余部分的建造也相对照较集中,经常是庭园套庭园,以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树。

受当地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造颜色较为浓丽,建造雕刻图案丰盛多样四、四川虽地处西南,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那里的园林亦源远流长,富有自己的特色。

蜀中园林较注意文化内涵的积淀,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

如邛崃县城内的文君井,相传是在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所开酒肆的遗址上修建的,井园占地10余亩,以琴台、月池、假山等为主景。

再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眉州三苏祠、江油太白故里等园林,均是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题的。

第二,蜀中园林往往显现出古朴淳厚的风貌,经常将田园之景组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入到园内。

另外,园中的建造也较多地吸取了四川民居的雅朴风格,山墙纹饰、屋面起翘以及井台、灯座等小品,亦是古风犹存。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什么园林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什么园林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什么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
江南古典园林是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江南园林分为江南古典园林和江南现代园林两种,而古典园林较为著名。

江南古典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

扩展资料:
造园风格
明代宅园风格继承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传统,着重于运用水景和古树、花木来创造素雅而富于野趣的意境,因景而设置园林建筑,并巧于借景。

清代乾隆以后,宅园中建筑增多,趋于繁琐富丽,和明代风格迥然不同。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湖州、杭州、扬州、太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盛极一时。

这些园林都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创作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学趣味。

宅园布局受四合院建筑和宫苑影响,园林空间划分数量少而面积大,常用中轴对称布局。

如恭王府的主要空间划分不过五六个,花园的布局有明显的轴线贯穿。

中国四大园林欣赏分析

中国四大园林欣赏分析

易隐园
鲤化园
空间序列
易园总平图
有人把中国园林比喻为山水画的 长卷 是指具有多空间、多视点 和连续性变化等特点&园林本身却 是实实在在的空间艺术;它不仅可 以从某些点上看具有良好的景观 效果———景,而且从行进的过程 中又能把个别的景连贯成完整的 序列,进而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 所谓“步移景异”。 易园这种规模的园子,往往围绕中 心水面布置建筑,所形成的序列通 常表现为一个闭合的环形
主要以“易园”作为介绍
位于成都市城市边缘的易园具有传统空间形态和意境、又能服务于 大众的新型园林& 易园是中国的首家私立园林艺术博物馆;建成数年来 以它优美的园 林,典雅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各界朋友和国际友人的青睐。 易园是一座现代文化艺术园林,其名源于中国儒家众经之首的《周 易》,以易理造园,把“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以 藏为露,以隐为显”的中国哲学理念与美学思想作为造园手法,融入 景中。
空间的延伸、渗透、层次&
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 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 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典 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 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空间的延伸与 渗透使得空间分隔用的院墙、影壁、廊桥等与园林的其他部分融为一体。通常借用大量 设置完全透空门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间相互连通、渗透。
返。
东莞可园
又名“近山林”、“ 乐园”;位于苏州城 南三元坊(人民路48 号,与沧浪亭仅一巷 之隔&园门朝南,与 沧浪亭隔水相望。 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 文物保护单位。可园 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 ,水池居中,建筑疏 朗,槛曲廊回,水木 明瑟,庭宇清旷。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比较我国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古典私家园林类型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按性质分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以顾和圆,圆明园为代表,其实也被称为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主要分布在苏、扬、沪、宁、杭、嘉一带地区,以苏州园林为典范,又称为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区,以广东的可园,徐荫山房为代表,是比江南园林更显得开放公共的私家园林.北方园林的特点:.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代表元素: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

植物上用松、柏、槐等。

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

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代表元素:植物以常绿的阔叶树如樟,竹,桂等为主,还有落野树种种如柳,桃,海棠等.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的元素: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苏州留园景点介绍特点

苏州留园景点介绍特点

苏州留园景点介绍特点苏州留园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位于苏州市区东南部,是一座古典园林,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占地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

留园以其精致的园林布局、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留园的特点之一是其精致的园林布局。

留园的布局非常精致,以水为主题,以山为背景,以建筑为点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园内有许多精美的建筑,如亭、楼、阁、廊等,它们与园林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园内的水景也非常精致,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池塘荷花等景观,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

留园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精美的建筑。

留园内的建筑非常精美,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如翠香楼、梅香洞、花香榭等。

这些建筑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它们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都非常精美,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留园的文化内涵也非常独特。

留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江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园内有许多文化元素,如诗词、书画、雕刻等,这些元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们让留园更加具有文化内涵。

除了以上特点,留园还有许多其他的特点。

例如,留园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有许多名贵的花卉和树木,如牡丹、梅花、松树等。

这些植物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它们让留园更加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

此外,留园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都与园林有关,让留园更加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总的来说,苏州留园是一座非常精致、独特的古典园林,它以其精致的园林布局、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留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留园的特点和价值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苏州园林:江南古典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江南古典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江南古典园林艺术苏州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瑰宝,以其精湛的园林艺术著称于世。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精美的建筑和精妙的园林布局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学者。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园林的建设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苏州园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苏州园林以小而精致的特点著称,常见的园林结构包括园门、廊宇、假山、水池等。

在有限的空间内,苏州园林能够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以小见大,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主要追求自然、雅致和协调。

园林中的建筑、湖泊、草木等元素都是为了呈现自然的美。

园林内的建筑多采用假山、亭台、走廊等形式,以独特的构造和布局展现出雅致和精巧。

园林内的道路和桥梁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使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和协调的状态。

苏州园林中的假山是其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

假山是通过堆砌石头、砖块等材料而成,形状各异,有时宛如山峰,有时宛如峭壁,或是模拟自然中的风景,如山、水、云等。

假山的堆砌需要经过精心的计划和施工,以达到自然、生动、富有变化的效果。

不同的假山代表着不同的意境,有的寓意山水之间的相依相融,有的寓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另一个重要的景观是水池。

水池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巧妙地布置,使园林中的水池与建筑、花木等元素形成对应和衬托。

水池中常种植一些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增添了园林的生气和色彩。

在水池的周围,常设置一些小亭、小桥,以供游客休憩和观赏。

苏州园林的美不仅体现在其建筑和园林布局上,更重要的是其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建筑、石刻、书法作品等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苏州园林中,可以欣赏到许多传统的艺术作品,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这些艺术作品与园林的景观相得益彰,共同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苏州园林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南方古典园林有什么特点

南方古典园林有什么特点

南方古典园林有什么特点我国南方的古典园林,大体都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山水林木,长廊水榭。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南方古典园林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南方古典园林的特点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属自然山水园,以模仿自然,得自然山水之真趣为上品,但它们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从园林的内容上看,皇家园林兼有朝政、生活、游乐的多种功能;而私家园林则有待客、读书、游乐的要求。

从规模上看,皇家园林占地大,有几千亩之广,多选择在京城之郊;而私家园林附设在住宅之旁,占地不大,多者几十亩,小者仅几亩之地。

从园林风格上看,皇家园林追求宏伟的大气魄,建筑金碧辉煌,颜色五彩缤纷,讲求园林的整体构图;而私家园林则追求平和、宁静的气氛,建筑不求华丽,色彩讲究清淡雅致,力求创造一种与喧嚣的城市隔绝的世外桃源境界。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私家园林多设在宅邸之旁,除住宅外,它有待客、读书、游乐的多种要求。

在功能上,住宅要隐蔽,读书处要安静,待客厅堂要方便,而游乐部分要有自然山水的趣味。

在几十亩,乃至几亩之地的范围里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也就是说,在园林的设计与建造上采取了哪些手法呢?南方古典园林的整体构造江南私家园林规模一般较小,强调在有限的空间里运用造景手段丰富层次,在自然式山水骨架(结构)线的基础上创造多变的空间,小中见大,不拘一格。

往往将全园分为几大部分景区来布置,园路曲折回环,连通景区。

如留园布局无明显轴线,以自然式山水为骨架结构安排景点 ;分中、东、西、北四部分,每一部分各具特色。

这种分片成面安排景区的方式与北方私家园林大多主路主景沿主轴线带状展开、主景布置在中轴或中路不同。

空间组织江南的私家园林在空间布局上更加自然大方,更灵活多样。

留园既以花木山水营造无规则自然形空间,又靠建筑布置的疏密不均形成流动多变的空间序列,如古木交柯、花步小筑处理成一组尺度极小、又颇具人工气息的“L”形小院,打破了一般庭院为矩形的形制,使得空间更加生动、活泼。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她那出神入化的造园风格,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从观赏、总结和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构景要素,通过巧妙绝笔的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借景等造景手法,融情于景,构思新颖,让人们觉得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效果。

1、依山傍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兰菊、荷、玫瑰、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

园中理水也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意趣。

园水有各种形式:湖、池、河、溪、涧、泉、瀑布。

在园中有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加以自然疏导,在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联系中实现目的。

其造型就落实在对岸水徘,似分还连的追求上。

文震亭在《长物志》对理水论述甚详,尤其是论广池、论小池、论瀑布非常精辟。

的确山水的造型是提领园林的主要构架。

所以有人这样认为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只有血脉。

在园林艺术中,纯粹的认为景观亭台楼阁,虽然虽追求“人化自然”的园林来说不是主要要素,但是某些具体景区中还是可以成为主景的。

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如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

无论是那种类型的建筑物,其形状、大小、比例、位置、疏密、高下,都随园景主题需要而随机应变。

这就要求:造型轻巧淡推不求瑰玮庄严,装饰精致灵动不求富丽华瞻,空间开敞流通不求封闭森严。

另外色彩和质感对于园林来也是很重要的。

红色热烈,蓝色沉静,金色华贵,白色洁净,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调,造园者为了模仿自然,体现文人的志趣,基本采取了自然色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古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播欧洲。

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在众多类型的园林中,私家园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私有。

中国的封建时代“耕、读”为立国之根本。

农民从事农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

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则成为文人。

以这两者为主体的“耕、读”社区即是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

文人与官僚合流的士居于“士农工商”这个民间社会等级序列的首位。

商人虽局末流,由于他们在繁荣城市经济,保证皇室、官僚、地主的奢侈生活供应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大商人积累了财富也相应地提高了社会地位,一部分甚至靠捐官制度侧身士林。

官僚、文人、地主、富商兴造园林供一己之享用,也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手段。

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逃避现实,隐逸江湖,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开始在自己的生活居地周围经营起具有山水之美的小环境,这就是私家园林的开端。

唐朝是中国园林全面发展的时期,光在洛阳一地就有私家园林千家之多。

宋朝都城汴梁除大建皇家园林外,私家园林也有数百家。

明代、清初的私家园林为两宋的一脉相承,更广泛地普及于全国各地。

但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达的程度参差不一,私家园林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在艺术上也有高下之别。

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北京地区是政治中心,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居于全国首位。

从乾隆年间到清末,民间的私家造园活动遍及于全国各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建成,从而出现各地不同的地方风格。

在这些众多的地方风格中,江南、北方、岭南是比较成熟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上,私家园林长期发展的结果形成了这三地风格鼎峙的百花争艳的局面。

这三大地方风格集中反映了民间造园艺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之诸多方面的条件。

江南江流纵横,河网密布,水源十分丰富。

气候温和,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常青树木。

植物花卉品种多。

另外江苏,浙江一带多产石料,南京、宜兴、昆山、杭州、湖州等地多产黄石,苏州自古出湖石,湖石采自江湖水涯,经过长年流水冲刷,石色有深浅变化,表面纹理纵横,形态多玲珑剔透,历来为堆山之上品用料。

也宜罗列庭前成为可欣赏之景观。

江浙一带是鱼米之乡,手工业发达。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得以繁荣。

经济发达为造园提供了物质条件。

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遍游名山名园,江南掀起造园热潮。

另外,江南自古文风盛行,南宋时盛行文人画与山水诗,随着宋朝廷的南迁临安,大批官吏、富商云集苏杭,造园盛极一时。

明清两朝以科举取士,江南中举进京为仕者为数不少,这批文人告老返回故里后多购置田地,建造园林。

尤其在清朝后期,由于北方战乱,官僚商贾纷纷南逃,在江浙一带购地造园,偷安一方。

这批人懂书画好风雅,不但精心经营自己的宅邸,还亲自参与设计,这个时期在造园的数量与质量上都达到一个高峰,使江南一带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区。

江南的私家园林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把文化与意境融合在了其中,意境是中国古代艺术所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以中国古代绘画而论,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不仅是有形的物境,而且还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去表现一种思想、一种情感。

这就是无形的意境。

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各种建筑和他们所组成的空间,不仅是一种物质环境,而且还应该是一个具有意念的环境。

他们在追求这一点时运用了象征与比拟、建筑形式与布局、引用各地名胜古迹、应用诗情画意等多方面的手段。

从中国古代早期的神话、宗教中可以发现人们很早就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与愿望。

孔子就以山水比拟人格,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喜好自然山水,乃至在园林中堆山开池不仅表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而且还带有仁智者的神圣色彩。

南方园林中常常运用荷花或岁寒三友等植物来比拟一种人的品格情操,还以它们所具有的人文象征内容去陶冶人们的精神。

例如拙政园十八曼佗罗花馆,清光绪年间,旧园主张履谦在此种山茶十八株,名东方亮、洋白、渥丹、西施舌等,并建馆,以山茶名之。

山茶花朵硕大,有粉红、大红、紫红、白里透红等色,花美叶茂,枝软形奇,英姿神韵,色香俱绝。

人称山茶“常共松杉守岁寒”,像松柏一样经冬历霜,它冒着料峭春寒怒放,“独能深月占春风”,别具风采。

清初诗人吴伟业有《拙政园山茶花》诗:“拙政园内山茶花,一株两株枝交加。

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

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螮蝀凌朝霞。

……”在这些山茶花中蕴涵了许多园主等文人的思想与情感,他们或浪漫,或励志,或寄幽情,或挥洒谈笑,尽情挥洒着他们的才情和遗志。

馆中一幅对联写到:“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

”全联描写的正是封建士大夫的生活享乐图,他们陶醉在风花雪月的美景中,逍遥欢笑,称心惬意。

拙政园小飞虹是另一处运用比拟的景致。

它以天空的彩虹来喻凌跨碧水的桥梁,是象形比喻式题咏。

取南朝宋鲍照《白云诗》句意,云“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

彩虹色彩绚丽,廊桥桥栏为卍字形,朱红色油漆,色彩十分鲜艳。

桥身中段较高,两端斜搁池岸,其形若虹。

倒映水中恰如一条彩虹,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桥影若隐若现,宛如飞虹。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曾这样歌咏:“雌蜺鲢蜷饮洪河,落日倒影翻晴波。

江山沉沉时未雩,何事青龙忽腾翥。

知君小试济川才,横绝寒流引飞渡。

朱栏光炯摇碧落,杰阁参差隐层雾。

我来仿佛踏金鳌,愿挥尘世从琴高。

月明悠悠天万里,手把芙蕖照秋水。

”简直有羽化登仙的感觉了。

这一处建筑仿效天上的彩虹而建,沟通两岸,即做了建筑上的连接,又给人一个形象的比拟景观。

可以说是匠心独俱。

在小飞虹景观的斜面还有一处“听松风处”。

周遍多植苍劲的长松,是赏景听松风的佳处。

这里借用松风之声渲染园景的诗情画意,将自然界的风、松、水声引到游览者的面前,领悟到山林野趣。

此处意境取自晋代嵇康所做古琴曲《风入松》,是取意于大自然。

听松风处一幅行草匾额写到:“一亭秋月啸松风”。

描写了秋天冷月洒满庭院,风入古松,景色清幽,充满天籁之音。

突出了这里多松的自然景色。

松的高洁之姿和傲霜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斜倚听松风处听松观小飞虹,真是一志趣颇佳的境地。

私家园林中的建筑与布局也是特别追求意境美的。

白居易曾经这样描绘他的宅园:“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红深欲去难,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

”造园时他们考虑到怎么样在自家的小园池中,卧房阶下就能营造出如沧浪峡水子陵滩的环境气氛。

在这些文人的住宅和园林里,住房要隐蔽,读书处求宁静,待客厅堂需方便,而游乐区域又讲求自然山水之趣。

怎样在几十亩乃至几亩之地的不大范围里去安置这些建筑而能使他们各得其所呢?从苏州的一些著名私家园林实例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一些经验。

一是在布局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

首先表现在建筑布局不用传统的宫室、寺庙四合院中轴对称的规整形式,而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布置,按功能的需要,穿插安置不同形式的厅堂、楼阁、亭榭、画舫。

其次在这些建筑物之间多用曲折多弯的小路而切忌用径直的大道相联,道路有露天的石径、小道,也有避雨遮日的廊子。

廊子形式多样,有的沿墙而建,有的呈折线形,有的随山势地形之高低而成爬山廊或跌落廊,有的驾凌水面而成水廊。

沿着这些曲折弯曲的道路或廊,造园者巧妙地创造出具有不同景观的景点,他们或者是一栋亭、榭,或者是古木一棵,翠竹一丛,堆石一处,只要布局适宜,安置得体,皆可成景,使人一路走来,步移景异,可观赏的不同景致在有限的范围里扩大了空间,延长了观赏的时间与内容。

留园是一座较大的私家园林,建于清代,它的主要入口正处于两旁其他建筑的夹缝之中,仅宽8米,而从大门至园区长达40米。

造园者在这狭长的地段里安排了由曲廊相连而组成的三个空间。

进门一个小天井,经过曲廊进入有花木布置的第二个空间,再经过小廊到达第三个空间,这里有一株古木,枝叶苍劲。

连接小廊的是一座小厅屋,厅墙上开空格窗,窗外才是留园的主体。

在这里,应用厅、廊、墙组成不同的空间,以这些空间的转合、明暗与大小的变化,再加上古木景点的布置,使这一夹缝中的狭长入口变得妙趣横生。

第二是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

自然山水自有它们本身的生态形象,要把它们再现于私家园林的环境中,不能按比例缩小尺寸而是采取经过概括、提炼对自然形象进行再创造。

这就是要求造园者对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观察与研究、总结,提炼出它们在造型上的规律,按园林的需要将它们典型地再现,这样才能以小见大,得自然之神韵。

从堆山的手法上来看,无论用土用石,切忌二峰并列或列如笔架的呆板形式,应该像天然山脉一样,有主有从,有高有低。

如果以土为主的堆山,则可以在山上广植花木,使山体郁郁葱葱,并可在山的上下散置少量石块,如同石自土中露出。

如以堆山石为主,则在石间培以积土,种植少量花木,使其具有自然生气。

若用石太多,虽属乖巧灵石,也会失去自然之意。

例如耦园黄石假山,东侧为主山,较大,上建石室;西侧小山作为陪衬,上筑平台;主次两山间有谷道。

山间散植各种花木,两山有主有次又联系紧密。

山体既苍翠富有生机还显露着黄石的刚硬苍健。

气势雄伟,峥嵘峭拔,集绝壁、蹬道、悬崖、谷道、石室于一体,有“湖石精品在环秀,黄石精品在耦园”之称。

可谓私家园林中假山的经典之做。

在私家园林中往往喜欢在堂前屋后,廊下墙角立置单一或成组的石头而成一景,这种石头犹如独立之雕刻,十分注意本身的造型,或挺拔峭立,或浑厚滋润,或玲珑剔透,有的还在石旁、石下配置花草,组成形色俱佳的观赏景物。

留园的冠云峰就是这样的石头景观中的经典之做。

冠云峰在苏州各园湖石峰中尺度最高,旁立瑞云、岫云两峰石作陪衬,相传这是明代徐氏东园旧物。

“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句意名之。

其峰形态奇伟,嵌空瘦挺,孤高磊落,独立无倚。

“瘦、皱、漏、透、清、丑、顽、拙”八字占全,真是太湖石观赏之最佳作品。

也是园中寄情吟叹的上等景观。

再如造水之法,私家园林当然不可能有北海、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那样宽大的水面,在这些小园中只能靠人工挖地造池。

这类水池形状切忌正方,以曲折自然为好,因为天然湖水绝无规整之形状。

在比较大的水面上宜用石桥将水面分隔为大小不等的部分,以免单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