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应用
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探析

苏州园林的造景艺术探析苏州,这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造景艺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
本文将从造景艺术的特点和运用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
规划布局:苏州园林在规划布局上注重空间感和节奏感。
空间感通过利用远近、高低、虚实等手法进行表现,使游客在游览时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节奏感则体现在园林中的景色排列和变化上,使整个游览过程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的感觉。
山水造型:在苏州园林中,山和水是造景艺术的核心元素。
山峦起伏,湖水清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园林中的山石、湖沼、溪流等也都有着精细入微的造型设计,充分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植物配置:苏州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注重季节变化和多样性。
春有杨柳依依,夏有荷花翩翩,秋有丹枫如火,冬有翠竹傲雪。
这种四季分明的植物配置,使得苏州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给游客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
建筑风格: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江南园林的特色为主,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中的建筑多以灰瓦白墙、飞檐翘角为主,显得古朴典雅。
园林中的门窗设计也独具特色,通过漏窗、门扇等元素,或营造出幽静神秘的环境,或呈现出豁然开朗的视觉效果。
漏窗掩映:苏州园林中常常采用漏窗掩映的手法,既保护了游客的隐私,又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漏窗是一种装饰性的窗户,通过在厚实的墙面上嵌入一个或多个花格窗,使内外景物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
这种手法不仅增加了园林的空间感,还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门扇:苏州园林中的门扇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建筑元素,它们不仅具有分割空间的作用,还可以传递时间信息。
门扇上的图案和雕刻精细入微,寓意深远,为游客提供了极高的艺术享受。
通过门扇的开合,可以展现出园林不同空间之间的转换,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园林的空间层次和深远意境。
躺椅:苏州园林中的躺椅是一种舒适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造景艺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上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现代应用价值探究摘要:苏州古典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它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其在造园中融合写意山水的艺术手法,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典范。
其中,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也有着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通过对苏州园林中植物配置特点、原则的分析,探讨其对现代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以达到优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应用价值一、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的配置形式,根据植物的数量、种植位置、树形姿态等特点,我们通常可以分为孤植、对植、丛植和群植等种植形式。
孤植是苏州园林植物造景中常见的种植形式,这种配置形式可以突出所选树木独特的树形、花色、姿态等特征,可以独立成景。
在选材时孤植对植物的姿态、色彩等特征要求较高,例如苏州园林常用的孤植树鸡爪槭、白皮松、银杏等。
对植,通常是两株树参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的种植。
在苏州园林里,对植形式的应用一般在门口照墙前或厅堂前,如网师园大门口照墙前的对植的龙抓槐。
对植这种种植形式可以引导观赏者的视线向中轴线上的景观集中,对中央景观起到烘托和强调的作用。
丛植是指几株同种或不同种的乔灌木不等距离地组合种植在一起。
这种组合种植形式,既要考虑到群体美,也要考虑组合中每株个体树的姿态、形色。
群植与丛植相比在苗木的数量上会有增大,更多的种类和数量能使植物景色错落有致,景观构图上更为饱满,这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植物配置形式。
在这种形式的配置中,处理好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配合,乔灌木的搭配,小灌木与草花地被植物的点缀,可以使植物群落层次起伏,增加景深,使整体景观的观赏度得到提高。
二、苏州古典园林配置特点1、依照画理配置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往往也遵循绘画的审美原则,在植物景观的姿态和线条方面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将画中的景致在立体空间再次呈现出来。
苏州传统园林山石植物组景街头化的应用

2023年第20期现代园艺苏州传统园林山石植物组景街头化的应用王婧麟,李委佳(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苏州215000)摘要:山石植物组景是苏州传统园林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苏州、扬州等城市在近年城市建设中,尝试将传统园林“搬出墙内、搬上街头”,在街头景观中设置了许多山石植物组景。
对比传统园林和现代街头山石植物组景的设置环境、设计手法、文化内涵等,分析传统园林与现代街头运用山石植物组景的差异,为优化街头传统园林组景设计提出建议,完善传统园林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发展延续的新路径。
关键词:传统园林;街头;山石;植物;组景山石与植物是园林中的基本构成要素。
最初在园林设计中,山石与池构成“一池三山”以摹拟自然,后山石与植物组合以营造所需的园林氛围,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有鲜明审美特征和意蕴内涵的文化符号。
将山石植物组景搬上街头是一种在现代城市环境中彰显传统园林文化的简单尝试,城市街头作为一个极其现代化的、开放的、通俗的场景,与传统园林环境大相径庭。
如何恰当运用蕴含古意的传统园林要素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总结传统园林山石植物组景的内涵与审美特征,分析现代街头的应用效果,提出相应建议。
1传统园林山石植物组景山石植物组景目前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车生泉等[1]、谭淇尹[2]、朱大伟[3]等学者虽将山石和植物的组合作为研究对象,但并未明确提出“组景”相关概念。
王晓斐[4]提出“石—生组合”的概念,解释为“山石结合植物组成园林小景”。
山石造景主要有假山和置石,前者以土石筑成山形,体量较大,后者零散布置、着重表达山石个体美。
而山石植物组景区别于此,山石与植物相辅相成。
将山石植物组景定义为综合运用山石与各种植物组合而成的尺度较小、精致紧凑、可独立成景的小景。
传统的山石植物组景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审美特征:(1)对比鲜明,富有张力。
如在陈淳的《园林花卉册》中(见图1),太湖石的刚硬、单一灰色与丁香、山丹等花卉组团的柔软、彩色形成对比,形成较强视觉冲击。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语言学解读及其现实意义

文 化 的标 签 , 古时多成林种植在小 径两旁或 者院落 中, 现 代 种 植 技 术 的发 展 , 竹 可 以 作 为 室 内 绿 化 植 物 种 植 在 建 筑 内庭 院 或 者 室 内供 人 观赏 。 五 、基 于 植 物 造 景 语 言 体 系 的设 计 方 法 在 把 握 景 观 环 境 本 身 意 境 的前 提 下 , 先 立意后立象 , 利 用 恰 当 的植 物 元 素 以及 植 物 所 处 环 境 中 的 其 他 元 素 , 共 同 形 成 兼 具 形式美 、 文化美 、 意境美的植物景观 。 ( 一) 把 握 园林 植 物 造 景 的 意 境 意境 是 作 品 的 灵 魂 。古 典 园 林 造 园 者 利 用 植 物 造 景 与 观 者 发 生 情感 交 流 , 产 生 心 灵 上 的 共 鸣 。 自然 物 象 需 要 经 过 艺 术 加 工、 被 赋 予 情 感 或 人 格 才 能够 形 成 让 观 者 感 悟 出其 蕴 含 的情 感 , 甚 至 体 验 到 某 种 人 生 哲 理 的象 外 之 象 , 即 意 境 。植 物 景 观 首 先 带 给 人 的感 受 是 物 象 层 面 的 , 接 着 受 众 感 受 到 具 有 艺 术 感 染 力 的植 物 景 观 成 为 意 象 , 最 后 上 两层 融 合 激 发 而 达 到 意 境 层 面 。 ( 二) 形 成 园 林 植 物 造 景 的意 象 设 计 者 抓 住 大 自然 某 一 典 型性 的 景 象 , 或 选 中 了诗 词 、 绘 画 中一处美好的景象 , 因地制宜地进行艺 术构思 , 在 意念中完成 一 个 理 想 的 新 的 艺 术 形 象 的塑 造 , 并用 物象要素将 其呈现 , 无 论 是 棵枯 木、 一地落 叶 , 或是一行 笔直 的水杉 , 只要 其 能 够 传 达 思 想, 传递信 息 , 经 历 一 个 物 象 一 心 象 的过 程 , 它们 就成 为意象 了 。 意象不是直接拿来 的实体 或者 某一 空 间虚体 , 而 是 根 据 清香 四溢 , 因而取 宋代 学 者周 敦颐 《 爱 莲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

苏州园林造景手法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其精湛的造景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
这些园林不仅是自然美景的缩影,更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文化的物质载体。
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将有限的空间塑造成无限的意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详细探讨苏州园林的主要造景手法,包括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体设计、建筑元素和文化符号等方面,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1.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是苏州园林造景的基础,通过巧妙的设计,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空间体验。
1.1 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是苏州园林空间布局的重要特征。
园中的小路并非直来直去,而是蜿蜒曲折,时而隐没于花木之间,时而穿过假山石洞。
这种设计有以下几个作用:a) 增加空间层次感:曲折的路径使游客无法一眼看到整个园林,而是需要逐步探索,每转一个弯都可能有新的景致呈现,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和神秘感。
b) 创造视觉变化:弯曲的路径使游客的视线不断变化,避免了单调感,同时也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c) 营造意境:曲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曲径通幽"思想,暗示人生道路的曲折和探索真理的过程。
例如,拙政园中的"十八曲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桥面蜿蜒曲折,穿行于荷塘之上,游客行走其间,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景致,体现了"移步换景"的造园理念。
1.2 远近高低苏州园林善于利用地形变化和视觉错觉来创造空间的丰富感。
主要手法包括:a) 高低错落:通过假山、土丘等造景元素创造高低起伏,使平面空间产生立体感。
b) 远近层次:利用植物、建筑等元素的疏密配置,营造出远近层次,增加空间深度。
c) 借景:巧妙利用园外景观,如远山、塔影等,将其纳入园林视野,扩展空间感。
以留园为例,园中的"冠云峰"假山高耸入云,不仅创造了高低变化,还成为整个园林的视觉中心。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

苏州居住区植物造景分析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市之一,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植物造景在苏州的居住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增添了居住区的美观和舒适度,还带给居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体验。
在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中,汇集了苏州园林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色。
居住区内的植物以花卉、树木和草坪为主要种植对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在花卉方面,常见的有牡丹、菊花、荷花等,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形状和颜色,还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为居住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树木是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有柳树、松树、桂花树等。
这些树木形态各异,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它们的覆盖面积广,为居住区提供了丰富的树荫和氧气。
草坪是居住区植物造景的绿色基础,栽培了各种草类植物,如翠竹草、长春花、园午草等。
草坪绿茵茵,整洁美观,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还注重景观的布局和空间的利用。
居住区内常见的景观元素有景墙、廊架、亭台等。
景墙起到屏蔽、隔离和装饰的作用,常用砖、瓦、木等材料进行建造,植物通常长在景墙前面,形成了立体的景观效果。
廊架是一种通道结构,在居住区内常见的是游廊、假山廊等,常用木材或铁艺进行建造,植物常以爬藤植物为主,如常春藤、紫藤等,使廊架上方和周围的空间更加绿意盎然。
亭台是一种小型的建筑物,常常用作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在建造亭台时,常常以树木为背景,搭配花卉和盆景等装饰,使亭台更具特色和魅力。
苏州的居住区植物造景以花卉、树木和草坪为主要对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植物与景墙、廊架、亭台等景观元素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园林风格。
这些景观不仅增添了居住区的美观和文化底蕴,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使居住区成为生态宜居的理想之地。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对空间的塑造

探析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对空间的塑造作者:李抒音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江南园林的集大成者。
其中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为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作,其景观营造之奇巧,表达意境之精妙堪称绝伦。
本文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出发,对其造园手法加以分析,并希望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有所启示。
江南古典园林大都为文人园林,文人们“天人合一”、“人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的情怀使得植物成为造园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城市山林”的构建更是讲究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已成为丰富文化内涵的载体、空间的开拓者以及艺术境界的提升者。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常见植物苏州园林中的植物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文人们情感的寄托。
如松竹梅象征着君子高贵的品格,此外,香樟、槐树、楸树、榔榆、柳树、梧桐等也是文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对象。
为了避免园中气氛过于单调、肃穆、缺乏情趣,园主人常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取适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于适当位置,邀约知友,欣赏吟唱。
这类植物多为观花植物,如梅、李、木兰、桃、山茶、杜鹃、迎春、海棠、芍药、牡丹、紫薇、栀子、木槿、合欢、桂花、木芙蓉、腊梅、月季、睡莲、荷花、木香、萱草、百合、凤仙等。
还有些植物,文化地位虽不高,但也具有良好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如枇杷、石榴、柿树、柑橘、枣、葡萄、枸杞等。
古典园林植物材料的选择之丰富,远不止于此,运用也极具多样性,这里不再赘述。
苏州古典园林中植物对整体空间的营造“大园重在补白,小园重在点景”,对于面积较大的园林,“园中地广,多植果木松篁”,植物种植密度相对较大,若面积较小,则植物相对较疏,注重与其他景观协调搭配,创造富有情趣的空间。
具体来说,植物对园林空间的营造有以下几种形式1. 丰富空间层次,加强景深透过植物构成的枝叶扶疏的网络,可使景物退于该层次之后,显得深远,并且可因网络的疏密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含蓄感。
如拙政园中部园景,从柳荫曲路观香洲,以树木枝干为近景,曲溪为中景,香洲便退居为远景。
苏州古建中的植物之趣

苏州古建中的植物之趣苏州拥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其精美的古建筑尤其引人注目。
古建筑中不乏精美的植物装饰,它们并非仅仅是点缀,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在苏州的古建筑之中,植物装饰被大量运用。
在传统的苏州古建筑中,最常见的装饰方式便是以植物来装饰,以树木、花草、水景等植物,营造出恬静宜人的氛围。
这种绿化装饰,既可以保护环境,改善地形,又可以美化建筑。
比如,苏州著名的古文化遗迹东苑。
其建筑中到处可见精美的花木,其中以园林为主。
东苑中,有诸多怀古、禅意、含蓄的园林,其中包括青石拱桥、古藤架、代表苏州园林艺术的四合院园林、古树大池、点缀着茶花的奇景花坛、雕刻着“石榴歌”的石榴园等。
由于建筑中花草丰富,可以让人在东苑中缅怀故国,怀古和禅意,让人登高心宁。
此外,苏州还有三宝塔,即佛、佛祖和佛教徒。
与东苑一样,三宝塔也有着花木点缀,而且每面塔都有各自的装饰。
在塔的四周,可以看到梅、桂、竹等花木,令人耳目一新;在塔的上面,有着一颗梅花,以此来祈求芬芳、吉祥和安宁。
除此之外,在苏州的古建筑中,也可以看到许多以植物装饰的建筑物,比如开阳楼、平江禅寺、吴中花园等等,这些建筑都极具苏州特色,彰显着苏州古建筑中植物装饰的独特魅力。
苏州的古建筑中,植物装饰不仅能够营造宜人的气氛,而且还能够象征着吉祥、和谐和安宁的愿景。
植物的多样性、颜色的多样性为苏州古建筑注入了无穷的魅力,构筑出一派芬芳景象。
将植物融入古建筑中,既美化环境,又增添了文化气息,诠释出苏州古建筑的独特魅力。
总之,植物在苏州古建筑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传承,它可以赋予苏州古建筑独特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该景点植物群落优势种为桂花。 2.4 拙政园中“玉兰堂” 玉兰堂位于香洲尾部南边 的一个独立式院落,堂前环境封闭幽静,院内数株广玉 兰,墙上滕操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湖石与青竹和天竹 相配。玉兰堂景点内植物分 3 科 3 属,乔木有玉兰和桂 花 2 种,灌木只有南天竹 1 种。 2.5 留园中“闻木樨香轩” 闻木樨香轩这个景点内 共有植物 14 种,乔木有 7 种,常绿乔木有香樟、园柏、 桂花和棕榈 4 种,落叶乔木有银杏、榔榆和紫薇 3 种; 常绿灌木有南天竹和山茶 2 种,落叶灌木有腊梅、琼 花、石榴、棣棠和紫荆 5 种。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轩”, 用桂花造景,发挥桂香的特性,木犀即是岩桂,轩的地 理位置发挥桂花的甜郁花香。 3 结语
:苏州;园林植物;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1 苏州古典园林与桂花相关的景点应用 留园的“闻木樨香轩”、“金玉满堂”,网师园“小山
丛桂轩”、“看松读画轩”,沧浪亭“清香馆”,耦园“木樨 廊”和“储香馆”,拙政园“浮翠阁”、 “玉兰堂”、 “远香堂” 等;历史上,元代玉山草堂中有“金栗影”,万玉清秋轩 有“金栗坞”;明代朱氏园(虎丘)中绿荫斋旁古桂至今 仍然还在。废园“桂香精舍”。昆山展桂堂、集贤圃“飞香 径”、藤溪草堂“丛桂轩”等;清代依绿园的“桂花坪”,逸 园中有因古桂得名的“山之幽”,渔隐小圃中有“小山丛 桂馆”,西溪别墅中“桂子轩”,端本园中“双桂楼”,钱氏 三园中“桂隐园”,采柏园中“寸寸秋色廊”,隐梅庵中” 桂塾”,辟疆小筑中“金栗草堂”,退思园中“天香秋满” 等。 2 以个例景点特征分析 2.1 沧浪亭中的“清香馆” 取意唐代诗人李商隐 “殷勤莫使清香远,牢合金鱼锁桂丛”,在“清香馆”周 围,南有建筑五百名贤祠,北边有主体假山和回廊,馆 前漏窗粉墙,院内桂花数株,每逢金秋之季,丹桂吐蕊, 清香四溢。清香馆植物种类共 3 种植物,分属 3 科 3 属。乔木有桂花和玉兰 2 种,桂花为常绿树种,共 8 株; 玉兰有 1 株,为落叶树种;腊梅为落叶灌木,只有 2 株。 由于受空间的限制,桂花在其中数量最多,起点明主 题的作用。景点周边乔木种类较丰富,东边有香樟、榔 榆、朴树等,西边有香樟、梧桐等,北边有香樟、朴树、香 椿等。 2.2 网师园中的“小山丛桂轩” 小山丛桂轩共有 6 种植物,分属 6 科 6 属。乔木共 4 种,分别是桂花、玉 兰、鸡爪槭和小叶黄杨。其中桂花和小叶黄杨为常绿小 乔木,有 9 株桂花,1 株小叶黄杨,玉兰和鸡爪槭各 1 株。灌木有南天竹(1 株)和腊梅(2 株)2 种。这个景点 植物搭配上下层都有常绿和落叶植物,做到四季景观 变化、四季皆有景可观。 2.3 拙政园中“浮翠阁” 浮翠阁共有植物 19 种,分 15 科 18 属,常绿乔木有桂花、香樟、小叶黄杨、园柏和 罗汉松 5 种,落叶乔木有朴树、毛白杨、榉树、国槐和柿 树 5 种。常绿灌木有山茶、栀子花和南天竹 3 种,落叶 灌木有腊梅、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石榴、月季和紫薇 6
生态绿化
现代园艺
2018 年第 3 期
浅析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应用
张丽嫱 (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苏州园林甲江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本文对沧浪亭中的“清香馆”、网师园中的“小山丛桂轩”、拙政园中“浮翠阁”和 “玉兰堂”、留园中“闻木樨香轩”景点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古典园林植物应用提供依据。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 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第 21 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使人“不出 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 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作为园林植物—— —桂 花,以其独特的芳香艳压群花,已然成了秋天的象征。 桂花与山石、建筑和植物相结合,发挥其观赏价值和特 有经济效益。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桂花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民族特色,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花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收稿:2017-10-30) : [1]魏嘉瓒.苏州历代园林录[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2]周铮.走向世界的苏州园林[J].中国园林,1994,4:4-5. [3] 吴 小 巧 . 苏 州 园 林 植 物 配 置 的 研 究 [D].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硕 士 论 文 , 1990,5. [5]杨承清.桂花在园林中的配置[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8): 14351436. [5]王敉敉.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 大学,2007. [6]周苏宁.沧浪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7]王宗拭.拙政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8]张橙华.狮子林[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9]戴庆钰.网师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10]周铮.留园[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 :张丽嫱(1992-),女,汉族,山东枣庄人,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