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设计

第一章小流域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基地型概况

怒江州六库镇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芭蕉河位于六库镇西坡,地理坐标为:98°49′24″E~98°51′36″E,25°50′00″N~25°51′30″N。芭蕉河源于著名的高黎贡山东坡,怒江西岸,汇水面积为4.08㎞2,全沟长4.33㎞,流向自西向东,最高点海拔为2459m,山口处海拔为880m,高差达1570m,比降为25%。沟床叠水、陡坎、拐弯多见。沟床阻塞系数为1.3~1.7,沟侧山坡30°~50°,局部达60°。河流出口后堆积有不同时期的洪积物,与怒江交汇处海拔为790m。

二、水文地质

流域内主要分布的地层有元古代高黎贡山群变岩系,以片岩、片麻岩、混

合岩、变粒岩为主。山口地带出露寒武系保山组砂岩、板岩,产状为230L40。

三叠河街组(T3)碳酸盐岩吗,以白云岩为主,产状为230L55,其表层大部分覆盖有厚0.5~1.0m的坡残积物。山口以东至怒江约1100m,为一

洪积扇,怒江州卫生学校、师范学校和汽车总站等单位设于此地,是州府

重镇之一。新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呈东西向强烈挤压,地壳继续抬升,在

长期地质营力作用下,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沟溪下切,风化土层深

厚,崩塌、滑坡发育,松散物质储量达1369×10^4m3,可移方量410×10^4m3,固体物质源丰富,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植被

该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0.2℃,最高气温为26.6℃,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6℃,最低气温达4.5℃。年平均降水量为1011㎜,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芭蕉河内常年有水,但随季节流

量暴涨暴落,旱季最小流量为0.02m3/s,雨季可增加数十倍。全流域林地面积占68%,郁闭度为60%,坡耕地占32%。

四、泥石流概况

从流域特点看,泥石流形成过程可分为水源区、形成区、流通区和淤积区。水源区位于主沟海拔1060m以上,面积为3.62㎞2。发育有滑坡3

个,坍塌3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为636×10^4m3,单位储存量为120.44×10^4m3/㎞2;形成区位于主沟海拔1060~880m,面积0.46㎞2,发育有滑坡4个,坍塌5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为730×10^4m3;流通、淤积区位于海拔880m至怒江边,长度为1.01km,泥石流时冲时淤。

五、泥石流特征

1989年10月20日20::00时,芭蕉河爆发了一场灾害性泥石流。高

约3m的泥石流龙头夹裹着巨大的漂砾急流而下,冲毁、於埋了沟道两岸附近的州汽车总站、州邮电局、州民族师范学校等6个单位的房屋40栋,桥梁2座等,估计经济损失达889万元。根据灾后现场调查,泥石流剖面多为“泥包砾”,泥面呈黄色,坡降8.7%,保持一年多仍未脱落,表明浆体稠度很高,为黏性泥石流。据房屋墙壁的泥痕和固体沉积物厚度,推算出流体容重为21Kn/m3,经采样粒度分析,测得中值粒径为d50=2.5mm,用泥痕计算得流速为4~5m/s,根据武汉水电学院水槽实验公式计算的流速为4.08m/s,流量为160m3/s。

六、泥石流成因

芭蕉河山口以上属中山地形,侵蚀切割较深,大部分地形呈“V”形谷,岸壁陡峻,岸体破碎,崩塌、滑坡较为发育,松散固体物质储量达1296×10^4m3,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物质基础。历时长。强度大的降雨是

激发泥石流形成的动力。1989年10月3日至20日,该地区出现了长达半月的连阴降雨天气,共降雨461.7mm,突破历史同期所有极值,其中10日为69.4mm,16日为74.5mm,17日为59.8mm,19日为50.5mm,20日晚又出现了高强度点暴雨而触发了大规模泥石流。

据资料记载,20世纪20年代,该地区曾爆发过一次规模最大的泥石流。

1949年有爆发一次,但规模较小。从泥石流堆积扇的分布、厚度及堆积

旋回分析,芭蕉河泥石流在历史上活动频繁,规模宏大,后期呈衰减之势,但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加剧,毁林开荒使生态恶化泥石流活动趋于活跃。为此,积极对泥石流进行防治是完全必要的。

第二章泥石流设计参数计算

一.不同设计频率的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p)的计算

1.将芭蕉河流域1958~1989年32年的实测最大24h降水量列于下表中,计算

出系列的统计参数,如均方差、变差系数、偏差系数,然后在频率格纸上点绘暴雨频率曲线。

2.适线:采用不同的Cs值进行适线,列表计算:理论频率曲线计算表。分析

绘制出理论频率曲线,然后找出与经验点据配合得较好的理论曲线,在此曲线上查找不同频率的最大24h降水量,列成表格。

表1 芭蕉河流域设计暴雨频率计算表

①②③④⑤

1 1958.0815 86 88.6 3.030303

2 57.07.09 64.8 86 6.060606

3 60.07.16 45.

4 74.

5 9.090909

4 61.06.30 51.4 72.3 12.12121

5 62.08.21 63.7 71.7 15.15152

6 63.07.25 41.9 70.5 18.18182

7 64.05.20 66.3 66.3 21.21212

8 65.09.05 71.7 66.3 24.24242

9 66.07.12 88.6 64.9 27.27273 10 67.09.10 57.5 64.8 30.30303 11 68.08.11 55.2 63.7 33.33333 12 69.09.03 44.6 61.5 36.36364 13 70.08.17 52.1 59.8 39.39394 14 71.07.28 44.8 57.5 42.42424 15 72.11.04 54.2 56.7 45.45455 16 73.07.24 64.9 56.5 48.48485 17 74.08.05 41.8 55.2 51.51515 18 75.07.30 52.4 55.2 54.54545 19 76.06.18 70.5 54.2 57.57576 20 77.07.06 66.3 53.3 60.60606 21 78.08.21 53.3 52.4 63.63636 22 79.08.14 56.7 52.1 66.66667 23 80.06.28 38.6 51.4 69.69697 24 81.07.21 47.8 47.8 72.72727 25 82.08.14 55.2 45.4 75.75758 26 83.08.24 61.5 44.8 78.78788 27 84.09.16 35.6 44.6 81.81818 28 85.07.09 43.8 43.8 84.84848 29 86.07.28 72.3 41.9 87.87879 30 87.09.07 59.8 41.8 90.90909 31

88.08.17 56.5

38.6 93.93939 32 89.10.10 74.5 35.6

96.9697

1.1系列的统计参数

:σ=均方差

=12.7432

v 离势系数:C =

i

i X X 模比系数:k

3

i 1

s 3(1)=

(3)n

i

v K

n C =--∑偏态系数:C

二、清水洪峰流量(Q wp )计算,列表 按照公式p

m k F

k ??=3

2wp Q 来计算,

其中m k =2.6m 3/s ·km 2,选取C s =2C v ,

C v =0.35,然后查P-Ⅲ型模比系数可得出p k 。

三、泥石流洪峰流量(Q CP )计算,列表

泥石流洪峰流量计算参见教材提供的方法,结合资料进行选择。(公式:Q CP =η·Q wp ,其中η=4)

四、泥石年流淤积量(cp W )计算,列表

泥石流淤积量计算采用侵蚀模数法,根据对流域综合情况的判断,给出林地和坡耕地的侵蚀模数,给出输移比,结合侵蚀物容重和不同地类面积计算cp W 。参考林地侵蚀模数为:1000t/ km 2·a ,坡耕地侵蚀模数为:8000t/ km 2·a 。 林地年侵蚀量:4.08 km 2 X 68% X 1000t/ km 2·a =2774.4t/a

坡耕地年侵蚀量: 4.08 km2 X 32% X 8000t/ km2·a =10444.8t/a

第三章拦砂坝设计

一、坝址选择

1.坝址选择原则:

(1)在地形条件坝址附近应无大断裂通过,坝址处无滑坡、崩塌、岸坡稳定性好,河床有基岩出露,或基岩埋深较浅,坝基为硬岩或密实的老沉积物。

(2)地质条件坝址处沟谷狭窄,坝上游沟谷开阔,河床纵坡较缓,建坝后能形成较大的拦淤库容。为了充分发挥拦砂坝控制泥沙灾害的作用,重点考虑一下一些位置:小流域沟道内的泥沙形成区,沟道断面狭窄处:泥沙形成区与流过区交接处的狭窄处:荒溪泥沙流过区开阔段下游狭窄处:荒溪泥沙流过区与支沟汇合处下游的狭窄区:泥沙流过区与沉积区连接段的狭窄处。

(3)建筑材料坝址附近有充足的或比较充足的石料、砂等当地建筑材料。

(4)施工条件坝址离公路较近,从公路到坝址的施工便道易修筑,附近有布置施工场地的地形,有可供施工使用的水源等。

2.拦砂坝的布设

(1)与防治工程总体布置协调

(2) 满足拦砂坝本身的设计要求

(3)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原则,此次设计将坝布设在等高线为900m的沟道上,具体位置见附图2。

二、坝型选择

坝型名称:重力坝。

建筑材料:浆砌石混泥土

三、坝的设计

1.初步拟定断面尺寸

初定: 坝高H=10m

坝顶宽b=3.0m

坝底宽度a=21m

坝坡:上游为1:1;下游为1:0.8

坝断面图:

10

拦砂坝断面图 1:1000

825

2.溢流口水力计算

溢流口形状为梯形,边坡坡度取1:0.8

此次拦砂坝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则

Q

c

=Q

B

(1+φ)。Dc =13.258 ×(1+2.75)×1.5 ≈75m3/s

φ=(r c-1)/( r H- r c)=(2.1-1)/(2.5-2.1)=2.75

式中 Q c为泥石流设计流量(m3/s);

Q

B

为相应设计标准的清水流量(m3/s);

φ为泥石流修正系数;

r

c

为泥石流容重(t/m3);

r

H

为泥石流固体物质容重,取2.5;

Dc为泥石流堵塞系数,取1.5;

於流口宽度计算:

取单宽流量q=5m2/s

B= Q

c

/q=75/5=15(m)

於流口高度计算:

h=h

+△h=3+0.5=3.5m

3.稳定性分析

坝高:10m ,基础埋深:2m ,堰顶宽:3m 。采用砌石砌体筑,砌体容重2.3t/m3.砌体与与坝基之间摩擦系数为0.5。

地基容许承载力:σ=4.0kg/cm2

泥石流容重与淤积物容重均取2.1t /m 3

内摩擦角:φ=20° 坝体受力示意图:

1、作用力计算:

(1)坝体重力(以1m 坝长算) G 1=20×3×2.3=138t(↓)

G 2= 1/2×10×10×2.3=115t(↓) G 3= 1/2×67×10×2.3=77.5t(↓) G 4= 1/2×8×10×2.3=92t(↓) 坝上游淤积物重:

G 5= 1/2×7.5×10×2.2=86.25t(↓) G 6= 0.5×10×2.2=11.5t(↓) (2)水压力P

21

2p h b

=???

=1/2×2.52

×1=3.125t (3)泥砂压力

22

0c 1=tan 22p H b

Φ???-?泥(45)

=1/2 X21 X 102

X 0.018 X 1=18.9t(→) (4)被动土压力

2201tan (45)22c t E H b

?=???-?

=1/2×32

×21×0.018=1.7t(←) (5)坝基压力:

11

2W H B a b

?=??????

=1/2×2.2×10×20×1=220t(↑) (6)泥石流冲击力:

2=sin c p k V ?ρ??α

=1.3×2.1×4.082×0.5=22.72t 化为集中力为:

F 冲=22.72X1.4X1=31.8t(→) (7)地震力:

地震惯性力

e s k G

=?α?β?

= 0.025×0.75×1.5×2.5=0.07t(→) 地震泥沙力

()12tan c e Q k p =+???泥

=(1+2×0.05×0.36)X9.26=9.59t(→) 2抗滑稳定计算

s f N k p ?=

=0.5X( G 1+ G 2+G 3+G 4 +G 5+G 6-W φ)/(P 泥+F 冲+S+Q-E) =2.54>1.05 满足抗滑稳定要 3坝基应力计算:

N= G 1+ G 2+G 3+G 4 +G 5+G 6-W φ=300.25 M=287.4

e=M/N=0.95<20/6 下游应力

6=

1N e b b ??σ+ ???下

=300.25/20×(1+6×0.95/20) =1.92 kg /cm 2

<σ=4

基于以上计算,所设计的拦砂坝满足稳定性要求。 4.坝下消能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副坝消能,坝高1米,副坝距离主坝25米,具体示意图如下:

1,2

11,

2

5. 拦砂坝库容及淤积年限计算 坝的库容计算:

3

12

1()40002W W V L m +=?= 3

23

2()48002W W V L m +=?= 3

34

3()65002W W V L m +=?= 3

45

5()71802W W V L m +=?=

3

123422480V V V V V m =+++=

淤积年限计算:

s

V R N W ?=

淤积年限: = (22480×1.4)/5287.68=6

R s 取1.4

第四章 排导槽设计

一、各参数值确定

根据课程设计提供的背景资料,结合相关规范,可以确定如下参数: (1)渠道长,由地形图可知渠道长16×50=800m (2)水力坡度:i=(830-720)/800=0.13

(3)糙率值:查相关表格可得到:渠道的糙率值n=0.03 (4)边坡系数:m 取0.4。

(5)渠道允许流速确定:由于该地区属于白云砂等硬水岩石为主,查表可确定

它的允许流速(不冲不淤)相关数值下表:

二、路线布设

沿着原来的泥石流流通的沟道布设排导槽,按照尺寸在岸边设置挡墙,把水和沙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对周围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三、断面尺寸设计

渠道断面采用梯形断面,最优的断面比βm =b/h=1.24即b=1.24h 排导漕按明渠均匀流进行设计:

m Q =Q m 为溢洪道的设计流量为:75m 3/s ;

C =

A=(b+mh)h=(1.24h+0.4h ×h )h=1.64h 2

; X=1.24h+2.6h=3.84h; R=A/X=0.43h; 把数据代入公式

m Q =h=3.1m ;

宽为:1.24×3.1=3.8米;

根据相关规范还应加上安全超高0.5~10m ,本课程设计中取0.4m ,最终高为:3.5m ,具体尺寸参见下图:

0,3

第五章 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

一、估算依据

1.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估)算编制规定》2003年6月;

2.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算编制定额》2003年6月;

3.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件《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规定;

4.云南省建设厅编制的《云南省2005年工程建设材料价格信息》第一季度价格;

5.云南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及有关规定;

二、投资估算情况

拦砂坝设计水土保持投资估算表(元)

编号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备注一工程措施3003200

1 主坝

土方开挖m32800 20 56000

M7.5浆砌块石m310016 220 2203520

2 副坝

土方开挖m3122 20 2440

M7.5浆砌块石m3190 220 41800

3 排导槽

土方开挖m38187 20 163740

M7.5浆砌块石m32435 220 535700

二植物措施(无)

三临时措施(无)

四其它费用301000

1 建设管理费%

2 65000

2 工程建设监理费% 1.5 46000

3 科研勘测设计费% 6 190000

五基本预备费% 5 180000

六总投资3484200

消防课程设计

郑州轻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汝州天林医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姓名: 院(系):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时间:年6月日至年7 月日

目录 摘要 (1) 1 绪论 (2) 1.1 工程概况 (2) 1.2 设计依据 (2)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 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述 (2) 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设备的设置 (3) 2.2.1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 (3) 2.2.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3) 2.2.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4) 2.2.4 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4) 2.2.5 消防应急广播的设置 (5) 2.2.6 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5) 3 报警控制系统 (6) 3.1 区域报警控制系统 (6) 3.2 集中报警控制系统 (6) 3.3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7)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7) 4.1系统选型 (7) 4.2 防火分区的划分 (8) 4.3 探测区域和报警区域的划分 (9) 4.3.1 报警区域的划分 (9) 4.3.2 探测区域的划分 (9) 4.4 火灾探测器的设计 (10) 4.4.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0) 4.4.2 火灾探测器的布置 (10) 4.5 手动报警按钮的设计 (12) 4.6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13) 4.6.1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联动设计 (13) 4.6.2 防排烟系统的联动设计 (13) 4.6.3 火灾事故广播系统设计 (13)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为汝州医院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设计,本工程为六层的多层建筑。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有:熟悉国家相关的消防法规和标准;熟悉建筑的防火要求;了解建筑物的火灾特性和火灾防治技术;熟悉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掌握一门绘图软件,如AutoCAD;对某建筑提出设计方案,进行方案论证并进行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系统分布合理、结构清晰;完成该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纸设计,包括该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布置图等。系统需要设置的主要设备有: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模块等。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规范;设备设置

水土保持工程学复习

水土保持工程 绪论 1、水土流失 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走人呢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地质侵蚀(正常侵蚀或自然侵蚀):指不受人为影响土壤侵蚀 加速侵蚀:指人为影响的侵蚀过程 2、水土保持 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3、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措施。是应用工程学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措施。 4、水土保持工程学 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兴建的治坡、治沟、治沙、治滩等工程措施的规划和设计等的一门学科。 5、水土保持措施 是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总称。 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三大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坡面治理工程(坡改梯工程、蓄水工程、坡面截流和排水工程、坡面道路工程);沟道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淤地坝工程、拦砂坝工程、山塘水库工程、引洪漫地工程、山洪与泥石流排导工程);河流护岸工程;水力综合治沙工程;边坡防护工程 第一章流域坡面治理工程 流域坡面治理工程? 第一节坡面治理工程措施的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一、梯田 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水平台阶或坡式断面的田地。 1、梯田的作用 (1)减缓坡面坡度,缩短坡长,拦截径流和泥沙; (2)增加水分入渗,提高土壤含水量,蓄水保墒,保肥,提高地力,增加

水质工程学复习题整理

BOD —容积负荷率:为单位曝气池容积m3,在单位时间d 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单位:[质量][体积] [时间] = = = 2 污泥沉降比 SV :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 30 分钟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MLSS :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 :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 BOD 污泥负荷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 )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 )内接受的有机物量(kgBOD )。有时也以 COD 表示有机物的量,以MLVSS 表示活性污泥的量。 单位:kgBOD/(kgMLSS·d ) 公式Ns=F/M=QS 0/VX 污泥容积指数: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 30min 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单位 mL 公式 SVI=SV/MLSS 氧转移效率 (EA):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 单位为mgO 2/(gMLVSS·h)或mgO 2/(gMLSS·h) 污泥龄:在反应系统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系统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 的时间。从工程上来说,在稳定条件下,就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 污泥回流比:污泥回流比(R )是指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 QR 与污水流量 Q 之比。 -1 d -1 污泥解体:当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处理水质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为污泥解体现象。 污泥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发生恶化,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的现象。 污泥上浮:污泥(脱氮)上浮是由于曝气池内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较高,但却没有很好的反硝化,因而污泥在二沉池 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成为电子受体被还原,产生的氮气附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另,曝气池 内曝气过度,使污泥搅拌过于激烈,生成大量小气泡附聚于絮凝体上,或流入大量脂肪和油类时,也可能引起污泥上浮。 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 同步驯化法:为缩短培养和驯化时间,把培养和驯化这两个阶段合并进行,即在培养开始就加入少量工业废水,并在培 养过程中逐渐增加比重,使活性污泥在增长过程中,逐渐适应工业废水并具有处理它的能力。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就是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 废水获得净化,同时,生物膜内的微生物不断生长与繁殖。 生物转盘:一种好氧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由许多平行排列浸没在氧化槽中的塑料圆盘(盘片)所组成,圆盘表面生 长有生物群落,转动的转盘周而复始地吸附和生物氧化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转盘容积面积比(G):又称液量面积比,是接触氧化槽的实际容积 V(m3)与转盘盘片全部表面积 A(m2)之比, G=(V/A)*1000 (L/m2)。当 G 值低于 5 时,BOD 去除率即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所以对城市污水,G 值以介于 5 至 9 之间 为宜。 稳定塘:是人工适当修正或人工修建的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污水在池塘内流动 缓慢,贮存时间较长,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污水中存活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包括水生植物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综 合作用,使有机污染物的易降解。 污水土地处理:污水有节制的投配到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吸附、过滤与净化作用和自 我调控功能,使污水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得以降解净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水分得以再利用,促进绿色植物增长并获得 增产。 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将污水投配到种有作物的土地表面,污水缓慢的在土地表面流动并向土壤中渗滤,一部分污水直接 为作物所吸收,一部分则渗入土壤中,从而使污水达到净化目的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消化池的投配率:投加量和总量的比数,每天需要投加的投加量和消化池的有效容积的比就是投配率。 熟污泥:消化污泥。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消化,使污泥中挥发物含量降低到固体相对不易腐烂和不发恶臭时的污泥。 污泥含水率(计算公式):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 p2 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变为 p2 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团体物浓度; 有机物负荷率( S ):有机物负荷率是指每日进入的干泥量与池子容积之比。 V 1 V 2 W 1 W 2 100 p 2 100 p 1 C C 1 挥发性固体和灰分:挥发性固体, 即 VSS ,通常用于表示污泥中的有机物的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湿污泥比重: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 填空 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处理系统,如 传统活性污泥法、 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完全混合性污泥法、 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 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如下,BOD 5:N:P =100:5:1。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 适应期、对数增殖期、稳定期、内源呼吸期。

《交通工程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 习题2-1 解:⑴ 小时交通量: h Q /2493195190210195201205220219232217208201辆=+++++++++++= ⑵ 5min 高峰流率: h Q /27845 60 2325辆=? = ⑶ 15min 高峰流率: h Q /268415 60 )220219232(15辆=? ++= ⑷ 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929.04 6712493 15=?=PHF 习题2-2 解:已知: % 26.131326.0082.03086.17082.086.1730 ,/h 1500C ,/d 50000AADT 3 .13.11==-?=-====--x K x 辆辆 设计小时交通量: h K AADT DHV /66301326.050000100辆=?=?= 车道数: 42.41500 6630 1=== C DHV n 该道路需修6车道。 注:此题5.0=D K 。 如果6.0=D K ,3.5=n 。

习题2-3 解: 1000606 100 =?= Q 辆/h 车头时距:6.31000/3600/3600===Q h t s/辆 车头间距:206.36 .3206.3=?== t s h V h m/辆 车流密度:5020/1000/1000===s h K 辆/km 第一辆车通过时间:2.120 24===V S t h 习题2-4 解: s t n t i i 5)3.56.47.44.53.59.42.51.58.47.40.52.50.59.41.58.4(16 1 1161=+++++++++++++++==∑= h km s m t ns V n i i S /72/2080 100 161 ==?= = ∑= h km V n V i i t /16.726.1154161 )9.673.786.767.669 .675.732.696.700.756.760.722.690.725.736.700.75(16 1 116 1=?=+++++++++++++++==∑=

建筑消防课程设计

《建筑自动消防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建筑自动消防工程课程设计,是配合《建筑自动消防工程》课程学习的实践性质的教学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要求高于平时的作业,是对整个课程及相关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设计要求学生自己确定设计方案、查取相关资料、进行过程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校核,经过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最终掌握建筑电气消防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体应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利用本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本课程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 3、提高消防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能力; 4、学会应用有关国标、规范等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的能力; 5、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对实际工程的认识和理解。 二、设计题目: 某三层实验楼电气消防设计 三、设计工况参考参数 1、一层是1号实验室,其面积为2000 m2; 2、二层是2号实验室,其面积为1000 m2; 3、三层是计算机中心大厅:20×10×3.5m(长×宽×高)。 四、设计内容: 1).一层设计出预作用式自动水喷淋灭火系统; 2). 二层对防烟、排烟、加压送风系统、防火卷帘等消防联动控制进行设计; 3). 三层的计算机中心大厅,要求用自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 4).完成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平面布置; 5).完成消防事故广播和直通电话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五、设计说明要求: 撰写规范的设计说明书,要求:有必要的计算说明;数字要准确,公式、数据要有根据并符合国标规范;文字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 六、推荐的参考文献: 1、标准与规范: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 4)、《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16806-97 5)、《卤代烷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110-87 6)、《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 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97 8)、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D11 2、期刊文章 [1 ] 蒋永琨.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李引擎.建筑防火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陈保胜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4] 杜文丽.论高层建筑的防烟与排烟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4).

水土保持工程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1.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流失,亦称水土损失 2,土壤侵蚀的形式: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滑坡侵蚀 3,水的损失:植物截留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透损失。坡地径流损失 4水土流失的危害:A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 B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C泥沙淤积沟床,加剧洪涝灾害 D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E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F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5,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对山丘区,风沙区,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 6,水土保持的作用: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即以小流域为单位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措施,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 A增加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B削洪补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C降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沟川径流总量 D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 E改善水文环境,保护水质 F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7,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 A把防治和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 B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C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 D在已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 E采用综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F因地制宜 G生态—经济效益兼优的原则 H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道区域的综合整治和经营 8,水土保持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山丘区及风沙区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9,水土保持工程学内容:侵蚀的控制,排水,灌溉,防洪,土壤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 10,水土保持类型: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11,水土保持工程学:应用工程的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科学

水质工程学计算实例

3 物理处理单元工艺设计计算 3.1格栅 格栅用以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纤维物质和固体颗粒物质,以保证后续处理单元和水泵的正常运行,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处理负荷,防止阻塞排泥管道。 3.1.1 设计参数及其规定 ○ 1水泵前格栅栅条间隙,应根据水泵要求确定。 ○ 2污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a)人工清除25~40mm ;(b)人工清除16~25mm ;(c)最大间隙40mm 。 污水处理厂亦可设置两粗细两道格栅,粗格栅栅条间隙50~150mm 。 ○ 3如水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 ,污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 4栅渣量与地区的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流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运行资料时,可采用:(a)格栅间隙16~25mm ,0.10~0.06m 3/103m 3 (栅渣/污水); (b)格栅间隙30~50mm ,0.03~0.01m 3/103m 3 (栅渣/污水)。 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m 3 。 ○5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 3),一般应采用机械清 渣。 ○ 6机械格栅不宜少于2台,如为1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 ○ 7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 ○ 8格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 ○ 9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o~75o。国内一般采用60o~70o。 ○ 10通过格栅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 ○ 11格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 。工作台上应有安全设施和冲洗设施。 ○ 12格栅间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应小于0.7m 。工作台正面过道宽度:(a)人工清除不应小于 1.2m (b) 机械清除不应小于1.5m 。 ○ 13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一般宜设在室内,或采取其他保护设备的措施。 ○ 14设置格栅装置的构筑物,必须考虑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 15格栅间内应安设吊运设备,以进行格栅及其他设备的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3.1.2 格栅的计算 【例题】 已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污水量Q max =0.2m 3 /s ,总变化系数K z =1.50,求格栅各部分尺寸。 【解】 (1) 栅条的间隙数(n) 设栅前水深h=0.4m ,过栅流速v=0.9m/s ,栅条间隙宽度b=0.021m ,格栅倾α=60o。 max 260.0210.40.9 Q n bhv ==≈??(个) (2) 栅槽宽度(B) 设栅条宽度S=0.01m 。 B=S(n-1)+bn=0.01×(26-1)+0.021×26=0.8(m) (3)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计算题合集

作业 ?一、某路段,交通流量为360辆/小时,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求 ?1.在95%的置信度下,每60s的最多来车数。

?2.在1s、2s、3s时间内无车的概率。 ? 排队论又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由于随机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排队(或堵塞)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顾客(车辆或行人),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排队系统既包括等待服务的顾客,又包括正在被服务的顾客。 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1)输入过程是指各种类型的顾客按怎样的规律到来。

①定长输入 ②泊松输入 ③爱尔朗输入 (2)排队规则 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 ①损失制 ②等待制 ③混合制 (3)服务方式 指同一时刻有多少服务台可接纳顾客,为每一顾客服务了多少时间。 ①定长分布服务 ②负指数分布服务 ③爱尔朗分布服务例 已知:一已有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h ,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VP =1800veh/h ,大型车占40%,车道宽3.50m ,侧向净空1.75,紧挨行车道两边均有障碍物,重丘地形。分析其服务水平,问其达到实际通行能力之前还可增加多少交通量。实地观测的平均速度为56km/h 。请比较理想条件下区间平均速度与实测速度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解 为求服务水平要计算V/C : (1) 查表(9-4、9-5)得诸修正系数 f W =0. 97,E HV =2.5, f HV =1/[1+0.40×(2.5-1)]=0.625, f P =1.0 (2) 计算V/C (3) 查表9-3 得:该公路服务水平属三级服务水平 (4) 求算达到实际通行能力前可增加的交通量 达到实际通行能力前可增加的交通量V : V =2425-1800=625veh/h (5) 求理想条件下之速度及密度 单车道:1440veh/h 查图9-2、得平均行程速度为78km/h ,观测到的速度56km/h 小于理想条件下的速度,这由于有大型车及非平原的重丘地形所致。 74.0]0.1625.079.022000/[1800] /[//=????=????==P HV W P P P f f f N C V C V C V 74.0/=C V 2880625.0/1800f /f /HV HV e ====P V V V

《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全工程专业《消防工程学》 课程设计 班级:08安全(2)班 姓名:胡中海 学号:08201040234 土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 0.前言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与建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类工作,生活的更多时间是在建筑物内度过的,人们赋予建筑的功能也更加复杂和综合,大体量的建筑也不断增加,这些都增加了建筑火灾的危险性和有害性。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水平是建筑科技时刻关注的课题之一。所以,对于建筑的火灾预防,我们要做好全面的准备。特别是现在对不同建筑类型、不同耐火等级要求下的火灾预防。 这次我所做的《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就是针对于不同建筑类型及不同耐火等级下建筑的消防系统的的分析,主要研究教学楼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和相关火灾的事故调查。 对于教学楼而言,在上课期间,学生人流量大,人员密集,所以必须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坚决预防教学楼的火灾事故,不留下可能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老师的正常授课和学生的正常的学习。 本次课程设计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设计时间较短,所以本次课程设计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主教学楼消防系统设计 合理的进行城市的总体布局,对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有直接联系。在进行某楼的总平面防火设计中,应该首先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其次还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结构、火灾危险性、地理环境等因素,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合理设置进行合理布局 1.1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主教学楼为一类民用建筑,建筑高度为28m,层数是8层,每层高3.5米,建筑总面积为m。该教学楼是框架结构,使用设计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是二级,建筑美观、实用,适合现代城市规划16002 布局的要求。 1.2安全疏散设计 1.2.1安全疏散的规定 多层教学楼的安全疏散要求较简单,疏散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米,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可不小于1米。本次设计的教学楼高度为8层,其

交通工程学题库11版(计算题)

1、已知行人横穿某单行道路所需的时间为9秒以上,该道路上的机动车交通量为410辆/小时,且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试问:①从理论上说,行人能横穿该道路吗为什么②如果可以横穿,则一小时内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有多少(提示:e=,保留4位有效数字)。 解:①从理论上说,行人不能横穿该道路。因为该道路上的机动车交通量为:Q=410Veh/h ,则该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 -410 36003600Q h t Veh ,而行人横穿道路所需的时间t 为9s 以上。由于-t h ()9s 的数量,即可得到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按均匀到达计算,1h 内的车头时距有410个(3600/),则只要计算出车头时距t h >9s 的概率,就可以1h 内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 负指数分布的概率公式为:3600/)(Qt t e t h P ->=,其中t=9s 。 车头时距t h >9s 的概率为:025.136009410718.2718.2)9(-÷?-=>=t h P = 1h 内的车头时距t h >9s 的数量为:3588.0410?=147个 答:1h 内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为147个。 2、某信号控制交叉口周期长度为90秒,已知该交叉口的某进口道的有效绿灯时间为45秒,进口道内的排队车辆以1200辆/小时的饱和流量通过交叉口,其上游车辆的到达率为400辆/小时,且服从泊松分布,试求:1)一个周期内到达车辆不超过10辆的概率;2)周期到达车辆不会两次停车的概率。 解:题意分析:已知周期时长C 0=90 S ,有效绿灯时间G e =45 S ,进口道饱和流量S =1200 Veh/h 。上游车辆的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其平均到达率=400辆/小时。 由于在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只能在绿灯时间内才能通过。所以,在一个周期内能够通 过交叉口的最大车辆数为:Q 周期=G e ×S =45×1200/3600=15辆。如果某个周期内到达的车辆数N 小于15辆,则在该周期不会出现两次停车。所以只要计算出到达的车辆数N 小于10和15辆的概率就可以得到所求的两个答案。

《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报告书

建筑工业学院 安全工程专业《消防工程学》 课程设计 班级:08安全(2)班 :胡中海 学号: 土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 0.前言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与建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人类工作,生

活的更多时间是在建筑物度过的,人们赋予建筑的功能也更加复杂和综合,大体量的建筑也不断增加,这些都增加了建筑火灾的危险性和有害性。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水平是建筑科技时刻关注的课题之一。所以,对于建筑的火灾预防,我们要做好全面的准备。特别是现在对不同建筑类型、不同耐火等级要求下的火灾预防。 这次我所做的《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就是针对于不同建筑类型及不同耐火等级下建筑的消防系统的的分析,主要研究教学楼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和相关火灾的事故调查。 对于教学楼而言,在上课期间,学生人流量大,人员密集,所以必须做好安全防火工作,坚决预防教学楼的火灾事故,不留下可能发生火灾的安全隐患,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老师的正常授课和学生的正常的学习。 本次课程设计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设计时间较短,所以本次课程设计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1.建筑工业学院主教学楼消防系统设计 合理的进行城市的总体布局,对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有直接联系。在进行某楼的总平面防火设计中,应该首先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其次还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结构、火灾危险性、地理环境等因素,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的规定合理设置进行合理布局1.1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 建筑工业学院主教学楼为一类民用建筑,建筑高度为28m,层数是8层,每层高3.5 m。该教学楼是框架结构,使用设计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是二米,建筑总面积为16002 级,建筑美观、实用,适合现代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 1.2安全疏散设计 1.2.1安全疏散的规定

水土保持工程学试卷

水土保持工程学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2分) 1.水窖;3.渡槽;4.蓄水池; 二、填空(每空2.分,共48分) 1.梯田的断面要素、、、 2.淤地坝工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 3.护岸工程一般可分为、两种工程。 4.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5. 特征水位包括、、、。 6. 特征库容包括、、、。 三.简述山坡防护工程措施。(10分) 水土保持工程学试卷B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9分) 1.谷坊 2.整治线 二、填空(每空1.5分,共39分) 1.拱坝的应力计算主要有、、。 2、水库的特征水位有、、、四个。水库的特征曲线包括、。 3.坡面集水工程的种类有、、、 4、谷坊的种类、、、、 三. 列举山坡防护工程措施。(15分) 四. 试述护岸工程的种类与作用。(15分) 五. 试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作用。(22分) 水土保持工程学C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梯田按断面形式可分成、、、、等五种类型。 3.水库的特征水位有、、、四个。 4.山坡固定工程种类 5.护岸工程一般可分为、两种工程。 二、简答题:(每个15分,共30分) 1.简述淤地坝调洪演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分) 2.简述谷坊工程的种类与作用。(15分) 水土保持工程学D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2、为防止斜坡岩石土体的运动,保证斜坡稳定而布置的工程称之为。 3、淤地坝的库容由两部分组成:、。相应于该两部分库容的坝高为、。另外,为了保证淤地坝工程和坝地生产的安全,还需增加一部分坝高,称为。 4、水库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 5、沟壑治理工程的基本类型有:、、、。 二、简述水土保持坡面工程的种类与作用。(15分) 三、简述作用在拦砂坝上的作用力有哪些?(15分) 四、简述谷坊的种类与作用。(15分) 五、简述护岸工程的种类与作用。(15分) 水土保持工程学试卷E卷

交通工程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交通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技术科学诞生于()A.1921年年年 D. 1981年 2.世界上最先创办交通工程(道路交通)专业的学校是()A.哈佛大学 B.京都大学 C.牛津大学 D. 同济大学3._________时间是驾驶员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A.知觉 B.判断 C.知觉—反应 D. 感应 4.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 5.各种感应器官中给驾驶车辆中的驾驶员提供信息最多的是()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 嗅觉 6.利用中央分隔带把车行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这种道路称为()A.一块板 B. 二块板 C. 三块板 D. 四块板 7.AADT指() A.平均日交通量 B. 平均工作日交通量 C.年平均日交通量 D. 年平均工作日交通量 8.在交通管理上用做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是() A.15%位车速 B. 50%位车速 C. 第30位小时车速 D. 85%位车速 9.由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称为()A.运行延误 B. 停车延误 C. 固定延误 D. 干扰延误10.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d应为() A.40% B.60%C.50% D.% 11.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月20日测得三月份星期一平均日交通量为15800辆/日,月变系数为,星期一的日变系数为,第30位小时系数为%,方向不均匀系数为,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________ A.不需扩建B.至少修建4车道 C.至少修建3车道D.至少修建5车道 12.下列通行能力中,何者不受道路及交通条件影响( ) A.基本通行能力B.可能通行能力 C.实用通行能力D.设计通行能力 13.服务水平用服务等级来表示。美国将服务水平分为六级,其中“稳定车流”指道路服务水平为()。

消防工程课程设计

武汉工程大学四教灭火器设置研究 摘要 近年来,高校多次出现重大消防安全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消极的社会影响。而灭火器具有操作简单,轻便灵活,能顾在火灾初期迅速控制火灾的特点。本文选择从灭火器的基本特性出发,针对四教学楼的安全消防进行设计研究,得出最可靠的灭火器布置方式,对减少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ltiple occurrences of major fire accidents, cause serious life and property loss and negative social impact. And fire extinguisher has simple operation, portable and flexible, can regard contro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e quick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e. This article choose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fire extinguisher, study four teaching building fire safety design, fire extinguisher layout mode of the most reliable, to reduce the happening of the fire accid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水土保持工程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一座小型水库的完整典型的堰流式溢洪道一般由进口段、、、 和等五段组成。其中主体部分指段段和段。 2、斜坡固定工程是指 ,主要类型包括挡墙、、、反压填土、、、和等 3、谷坊设计的任务包括合理选择谷坊类型、确定谷坊、、及溢 水 口尺寸。 4、拦砂坝在外力作用下遭到破坏,破坏的形式一般有三种,分别为坝基摩擦力不足以抵抗 水平推力而发生,在水平推力和坝下渗透压力的作用下坝体绕下游坝趾的,和坝体强度不足以抵抗相应的应力而发生。 5、在土坝的稳定计算中,计算坝体自重时,一般是侵润线以上的土体按计算,侵 润线以下、下游水面以上的土体按计算,侵润线以下、下游水面以下的土体按计算。 6、治滩造田工程中,整治线的形式一般分为和等三种 7、梯田需功量是指。8河道演变的基本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和河道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 9工程上对土坝稳定分析计算的方法主要有和复合滑动面法10溢洪道设计包括和结构设计等任 务 11水库的特征水位包括四种 12淤地坝坝系的形成顺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 和 13在山洪与泥石流排导工程中,排导沟的平面布置形式主要有 和等四种,根据挖填方式和建筑材料的不同,常用的排导沟可分为三种,分别为和 14整治建筑物分为和两种 15、土坝渗流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坝体和下游渗流的位置,确定坝体和坝基 的,从而估算水库和确定坝体,确定坝坡 和下游地基表面的,确定库水位降落时上游坝壳内自由水面的位置。 16、一座小型水库的完整典型的放水建筑物包括进水口和、和出水段三部分,其中进水口又分为卧管式等形式 17、设计抛石护脚工程时主要考虑、抛石范围和等因素 18、在梯田的其它设计条件相同时,粘性土壤的田坎一般比砂性土壤的(陡、缓、相等) 田坎的密度越大,则田坎越(陡、缓、不变), 19、一个合理的淤地坝系布设方案应满足、、的要求,使、 和三者紧密结合为完整的体系。 20、在坝体稳定力学设计计算中,应根据具体条件及各种作用力同时作用的可能性,确定 作用力组合 21卧管的水力计算主要是确定涵洞尺寸和

水质工程学考试复习题

水质工程学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给水工程的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进行设计。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 )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 )年。 ( A ) A.5~10;10~20 B.5~10;15~20 C.5~10;10~15 D.10~20;20~30 2 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C )。 (1)综合生活用水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3)消防用水 (4)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5)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6)公共建筑用水 A.全部 B.(1)、(2)、(4) C.(1)、(2)、(3)、(4)、(5) D.(1)、(2)、(3)、(4)、(5)、(6) 3 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应按当地供应、运输等条件确定,一般可按最大投药量的( B )天用量计算。其周转储备量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确定。 A.5~10 B.7~15 C.15~30 D.10~20 4 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 A )的配水和集水。 A.均匀 B.对称 C.慢速 D.平均 5 设计隔板絮凝池时,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 B )m/s,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m/s。 6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 A )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A.1.0 B.1.2 C.1.5 D.0.8 7 快滤池宜采用大阻力或中阻力配水系统。大阻力配水系统孔眼总面积与滤池面积之比为( C )。 8 地下水除铁一般采用接触氧化法或曝气氧化法。当受到硅酸盐影响时,应采用( A )氧化法。 A.接触 B.曝气 C.自然 D.药剂 9 当采用氯胺消毒时,氯和氨的投加比例应通过( C )确定,一般可采用重量比为3:1~6:

交通工程学题库11版计算题

. 1、已知行人横穿某单行道路所需的时间为9秒以上,该道路上的机动车交通量为410辆/小时,且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试问:①从理论上说,行人能横穿该道路吗?为什么?②如果可以 横穿,则一小时内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有多少?(提示:e=2.718,保留4位有效数字)。 解:①从理论上说,行人不能横穿该道路。因为该道路上的机动车交通量为:Q=410Veh/h,36003600?而行人横穿道路所需的时间t为则该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8.7805s/Veh,???h t Q410?h(8.7805s)9s 的数量,即可1h说并不是每一个内的车头时距都是8.7805s。因此,只要计算出tt得到行人可 以穿越的间隔数。按均匀到达计算,1h内的车头时距有410个(3600/8.7805),h>9s的概率,就可以1h则只要计算出车头时距内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t?Qt/3600P(h?t)=e,其中t=9s负指数分布的概率公式为:。t?410?9?3600?1.025718?(h9)=2.718?2.P h=0.3588 的概率为:>9s车头时距tt h410?0.3588=147个1h内的车头时距>9s的数量为:t答:1h内行人可以穿越的间隔数为147个。 2、某信号控制交叉口周期长度为90秒,已知该交叉口的某进口道的有效绿灯时间为45秒, 进口道内的排队车辆以1200辆/小时的饱和流量通过交叉口,其上游车辆的到达率为400辆/小时,且服从泊松分布,试求:1)一个周期内到达车辆不超过10辆的概率;2)周期到达车辆不会两次停车的概率。 解:题意分析:已知周期时长C=90 S,有效绿灯时间G=45 S,进口道饱和流量S=1200 e0Veh/h。上游车辆的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其平均到达率=400辆/小时。 . .

水土保持工程学复习题模板

1、一座小型水库的完整典型的堰流式溢洪道一般由进口 段、、、 和等五段组成。其中主体部分指段段和段。 2、斜坡固定工程是指 , 主要类型包括挡墙、、、反压填 土、、、和 等 3、谷坊设计的任务包括合理选择谷坊类型、确定谷 坊、、及溢水 口尺寸。 4、拦砂坝在外力作用下遭到破坏, 破坏的形式一般有三种, 分别 为坝基摩擦力不足以抵抗水平推力而发生, 在水平推力和坝下渗透压力的作用下坝体绕下游坝趾的 , 和坝体强度不足以抵抗相应的应力而发生。 5、在土坝的稳定计算中, 计算坝体自重时, 一般是侵润线以上的 土体按计算, 侵润线以下、下游水面以上的土体按 计算, 侵润线以下、下游水面以下的土体按 计算。 6、治滩造田工程中, 整治线的形式一般分为和

7、梯田需功量是指。 8河道演变的基本形式分为两种, 分别是和河道演变 的根本原因在于 9工程上对土坝稳定分析计算的方法主要有 和复合滑动面法 10溢洪道设计包括和结构设计等任务 11水库的特征水位包括 四种 12淤地坝坝系的形成顺序主要有三种, 分别是 和 13在山洪与泥石流排导工程中, 排导沟的平面布置形式主要有和等四种, 根据挖填方式和建筑材料的不同, 常见的排导沟可分为三种, 分别为和14整治建筑物分为和两种 15、土坝渗流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坝体和下游渗流的位置, 确定坝体和坝基 的, 从而估算水库和确定坝体, 确定坝坡

和下游地基表面的, 确定库水位降落时上游坝壳内自由水面的位置。 16、一座小型水库的完整典型的放水建筑物包括进水口和、 和出水段三部分, 其中进水口又分为卧管式 等形式 17、设计抛石护脚工程时主要考虑、抛石范围 和等因素 18、在梯田的其它设计条件相同时, 粘性土壤的田坎一般比砂性土 壤的( 陡、缓、相等) 田坎的密度越大, 则田坎越( 陡、缓、不变) , 19、一个合理的淤地坝系布设方案应满足、、 的要求, 使、 和三者紧密结合为完整的体系。 20、在坝体稳定力学设计计算中, 应根据具体条件及各种作用力同 时作用的可能性, 确定 作用力组合 21卧管的水力计算主要是确定涵洞尺寸和 22沟头防护工程根据其对沟头上部来水的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种, 即 和, 当沟头上部来水较少, 具有适宜的地方修建沟埂和蓄水池, 能够全部拦蓄来水时采用, 当沟头上部来水较多,

水质工程计算题

水质工程学(上) 考试试卷一 1、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720m 3/h 。要求沉速等于和大于0.4mm/s 的颗粒全部去除。试按理想沉淀条件,求: (1)所需沉淀池平面积为多少m 2? (2)沉速为0.1mm/s 的颗粒,可去除百分之几?(10’) 解:已知 Q=720m 3/h=0.2m 3/s u 0=0.4mm/s u i =0.1mm/s 1) 所需沉淀池平面积为2 3 05010 4.02.0m u Q A =?== - 2) 沉速为0.1mm/s 的颗粒的去除率为25.04 .01.00=== u u E i 2、原水泥砂沉降试验数据见下表。取样口在水面180cm 处。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900m 3/h ,表面积为500m 2,试按理想沉淀池条件,求该池可去除泥砂颗粒约百分之几?(0C 表示泥砂初始浓度,C 表示取样浓度)。(20’) 取样时间(min ) 0 15 20 30 60 120 180 C /0C 1 0.98 0.88 0.70 0.30 0.12 0.08 解:已知 h=180cm Q=900m 3/h A=500m 2 沉速计算 取样时间(min ) 0 15 20 30 60 120 180 u=h/t(cm/min) _ 12 9 6 3 1.5 1 沉速分布见下图。

2 46810 12 00.10.20.30.40.50.60.70.8 0.91沉降速度(cm/min ) 小于该沉速的颗粒组成分数 截留沉速u 0= A Q =60 500100900??=3cm/min 从图上查得u 0=3cm/min 时,小于该沉速的颗粒组成部分等于p 0=0.30。从图上,相当于积分式 ? p u dp 的面积为 0.506。因此得到总去除百分数为: P=(1-0.30)+ 3 1 (0.506)=86.9% 水质工程学(上)考试试卷二 1、河水总碱度0.1mmol/L (按CaO 计)。硫酸铝(含Al 2O 3为16℅)投加量为25mg/L ,问是否需要投加石灰以保证硫酸铝顺利水解?设水厂日生产水量50000m 3,试问水厂每天约需要多少千克石灰(石灰纯度按50℅计)。(处理水剩余碱度要求不得低于0.47 mmol/L (按CaO 计)) 解:投入药剂量折合Al 2O 3 为25mg/l ×16%=4mg , Al 2O 3 的分子量为102 。 故投入药剂量相当于4/102=0.039mmol/l , 剩余碱度取0.37mmol/l ,则得[CaO]=3×0.039+1×0.37=0.487(mmol/l), CaO 的分子量为56, 则石灰投量为0.487×56×50000/0.5=2.3×106(g)=2.3×103(kg) 2、(2)设初沉池为平流式,澄清部分高为H ,长为L ,进水量为Q ,试按理想沉淀理论对比: ①出水渠设在池末端 ②如图所示,设三条出水渠时,两种情况下可完全分离掉的最小颗粒沉速u 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