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目录一、前言 (3)二、城市化的内涵概述 (4)三、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4)(一)农民工问题 (4)(二)人口问题 (5)(三)农民土地补偿问题 (5)(四)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6)(五)不同区域间城市发展不协调 (6)四、有关城市化进程中的优化对策探讨 (7)(一)改善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二)构建人口生态圈 (7)(三)完善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 (8)(四)强化城市化发展的经济主导 (9)(五)确立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9)五、结论 (10)参考文献 (10)摘要城市化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过程和客观发展规律,我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推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确实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但是同样也伴随着较多的社会问题产生。

若不能合理规划和管理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城市化质量将得不到改善,经济也将难以维持高速高质量的增长。

因此,本文从城市化的内涵着手,围绕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管理;优化对策一、前言伴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起飞、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城市化已成为我国最可靠的发展道路之一。

一般来说,城市化是指随着生产力方式和结构的转变和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和其他非农业产业主导着现代城市社会的历史进程。

在发展初期,各国经济实力存在差异。

大多数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化进程,支撑世界各地城市化发展的重任落在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肩上。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城市化进程表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实质内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城市发展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加速和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也导致了一些人口的流失。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小城市的发展支持,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尽力弥补这些城市之间的差距。

二、土地资源紧张土地资源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纷纷被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建立土地资源的保护制度,加大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需要增加先进技术的使用,从而保护土地资源。

三、城市交通瓶颈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化进程加速使得城市交通问题愈发突出。

城市人口增多,各种交通工具增加,同时道路条件未能跟上,交通问题更加严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减少城市交通问题的发生,通过协调规划,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利用现代化交通技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四、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也加深了城市环境污染的愁人之处。

城市发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废气、废水、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增加环保技术装备,建立环保财政扶持体系,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普及率,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

五、城市居民素质问题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多,如何提升城市居民的素质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良好的城市社会文明和公共道德素质是城市化发展的基础,它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和谐。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貌不断改变。

然而,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是城市过度拥挤。

由于人们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城市面临着人口过剩的困境。

拥挤的城市给交通、住房、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城市过度拥挤的问题。

一种对策是优化分布,发展中小城市。

当前大城市吸引力太强,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大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

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吸引部分人口流向这些城市,可以分散人口压力。

同时,发展中小城市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其次,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资源匮乏。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能源和其他资源,而这些资源不可再生且有限。

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会导致资源匮乏,给城市发展带来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资源管理措施。

一种对策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需要砍伐森林、填埋湿地等,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

再次,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第三个问题是社会失衡。

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社会结构失衡,贫富分化严重,城乡差距扩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一种对策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

城乡差距导致不少农民滞留在农村,生活条件无法提高。

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条件,鼓励农民进一步参与城市化进程,可以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优化分布,发展中小城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现代化等对策,可以解决城市过度拥挤、资源匮乏和社会失衡等问题,为中国的城市化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 城市化的双刃剑城市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不少烦恼。

你想啊,原本在乡下,早上起来一出门就能看到蓝天白云,现在呢,早上出门就像走进了一锅汤,空气中满是汽车的尾气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城市的繁华让人眼花缭乱,但随之而来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也让人倍感压力。

想象一下,早高峰的地铁,车厢里人挤人,像是一罐沙丁鱼罐头。

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偶尔抬头四目相对,那眼神里的无奈,简直能写成一本小说。

再说说空气质量,别说蓝天了,有时候连个清新空气的机会都没有,天就像被灰色的棉花糖盖住了一样,让人心情也跟着沉闷。

还有,房子贵得要命,年轻人买房成了一场“梦”,租房更是让人“心痛不已”,这个城市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1.1 交通拥堵首先,交通拥堵真的是个“老大难”问题。

每天早晨和晚上,城市的街头就像一锅煮沸的水,热气腾腾,车流不息。

你会发现,不管是上班族还是学生,都在和时间赛跑,结果却常常是在路上被“堵得死死的”。

想要在大城市里赶个会、上个课,那真是要有“开天辟地”的勇气。

1.2 环境污染再说环境污染吧,城市的“霓虹灯”下,其实隐藏着不少“黑暗面”。

工厂的排放、汽车的尾气,让我们的呼吸都变得有点“犹豫”。

尤其是小孩子,肺部发育尚未完全,空气质量差,真让人心疼。

我们常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可城市再华丽,若是空气浑浊,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啊!2. 解决措施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当然有!首先,咱们可以考虑改善交通系统。

比如,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走路或者乘坐公共交通。

你知道吗?骑车出门不仅环保,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推行共享单车,骑上一辆小黄车,风吹在脸上,感觉像是在享受生活。

2.1 提升公共交通然后,提升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公交、地铁的投资,增加班次,减少等车的时间。

再说说城市的交通规则,严格执法,减少违法行为,大家都能安安心心地上班。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向城市,这种人口流动造成了社会管理、就业、住房、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就业问题尤其突出,造成了城镇就业压力增加,失业率上升,人口流动加剧等问题。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多方面的方法。

例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条件,吸引农村居民留在家乡;同时,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对住房的规划和管理,提高住房品质和数量,吸引人才到城市工作居住。

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率越高,城市空气、水质、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污染问题就越严重。

幸运的是,我国政府对环境污染已经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采取了大量措施,包括提高环保标准、加强监管等。

然而,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城市污染治理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包括监管和处罚,但更重要的是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教育,发起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以减少和防止污染的发生。

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是常见的城市问题之一。

由于私家车数量的日益增加,城市道路负担愈加沉重,道路容量不足等问题,暴露出城市规划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道路布局,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水平,推广低碳交通方式,比如鼓励公众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同时,应该创新交通管理,加强交通监管,推进交通信息化,实现公共交通智能化。

对于一些城市的狭窄道路,可以沿用巴黎的限行政策,鼓励电动汽车使用,减少污染,并便于政府的监管。

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城市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运行的灵魂,因为不足导致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条件劣化,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规模庞大,费用昂贵,实施难度大等因素,依然面临困难。

为应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尽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提高投资的效益,同时推进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营方面的科技创新。

浅谈我国城镇化问题与对策[最终版]

浅谈我国城镇化问题与对策[最终版]

浅谈我国城镇化问题与对策[最终版]第一篇:浅谈我国城镇化问题与对策[最终版]浅谈我国城镇化问题与对策摘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乡镇和小城镇的发展,城镇化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

城镇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本文客观地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城镇化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问题;策略城镇化是乡村变成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所谓城镇化就是由传统、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的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培育、升华的过程,它体现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质跃与优化。

早在2000 年,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教授就把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镇化并列为影响人类21 世纪进程的两件大事。

当前我国经济经济发展需要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主要来自于城镇化。

可以说,它以近代产业革命为契机,推动劳动力和人口的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在改革经济结构的同时,改变着人类的住区与社会结构,最后使绝大多数人脱离农业,大多数人从农村转入城镇。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标志,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未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持久动力就是城镇化。

据统计,截至2008 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6.07 亿,城镇化率为45.68%,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35 个百分点。

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我国城镇整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问题也紧随而来。

正确认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正视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立足现实寻找可行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发展不平衡,城镇体系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一是城镇体系缺乏中间环节,偏重沿海发达地区的大、特大和超大城市发展,忽视和弱化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城镇化动力不足。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或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大学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或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大学毕业论文)

湖南-----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思考论文题目系部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摘要城市化是所有现代文明国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自工业革命使得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铺开以来,世界各国都经历着一场城市的变革。

在享受着城市化变为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每个城市化国家都面对着城市化发展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

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城市问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交通拥挤、强制拆迁、贫困问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四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主要借鉴了美、日两个城市化程度较高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对上述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交通拆迁贫困价值观环境经验借鉴The city is all modern civilized countries have experienced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city spread out in the world, the world is experiencing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y. Enjoying the city into the human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each city state are faced with all sorts of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the city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also encountered a lot of problems in c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ity in the process of traffic congestion, forced relocation, poverty increased,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four questions. In solving the problem, mainly from the two city, a higher degree of national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put forward solutions.Keywords: city traffic relocation poverty values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绪论.........................................................................................................................................一、我国城市化的现状.............................................................................................................二、几个城市问题的探析.........................................................................................................(一)交通状况持续恶化(二)强制拆迁不断发生(三)价值观的迷失(四)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及浪费三、解决城市问题的应对之策.................................................................................................(一)完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大交通(二)拆迁的规范与创新(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统筹发展(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五)完善相关机制的建设结论 (11)参考文献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被迅速推进,我国城市布局和结构也日趋合理,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显示着其重要性,城市建设快速更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也得到了质的改善。

城市化论文(精选5篇)

城市化论文(精选5篇)

城市化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城市化论文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应对摘要: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20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而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

”城市化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但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资源、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能否正确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立足现实,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城市化,挑战,对策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已经被确定为我国下一阶段改革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

然而, 这样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却是建立在绝对程度较低的城市化水平之上的。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的严峻考验。

面对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的发展前景,各地必须加快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的投资量是巨大的,其中包括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建设投资,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大量资本性投资,等等。

因此,快速城市化时期也必然是高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时期,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成为一大课题。

在环境保护方面,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无法回收,排入大气后会造成温室效应。

不仅仅是燃煤,城市大量的汽车、密集的人口、直接燃烧各种燃料也在排放二氧化碳。

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日益严重。

除了大气环境问题,城市化带来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相应要解决的城市水资源平衡(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水处理和回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必须在城市建设中及时解决。

二、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的拥堵,是中国快速走向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系部:建筑工程系专业:建筑设计班级: 09级建设(2)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1 年11 月 3 日城市病的发现与治疗摘要:《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7)》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化过程存在以下的问题:城乡建设中存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等矛盾;灾害暴露出各地的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国内不少城市的资源承载力捉襟见肘。

其中,淡水资源承载力普遍不足,我国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占全国城市的1∕6;土地资源承载力堪忧,东部沿海地区城市为土地承载力的矛盾集中区域,研究表明,我国适宜人类居住区仅占国土面积19%;交通承载力问题凸显,我国有600多个城市道路总长不足20万公里,却容纳着全国50%的机动力,支撑着70%的社会经济运行。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就业等问题,也成为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新课题。

本文将以中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办法相应的总结并展开谈论。

并对谈及的要点进行进一步分析,提出相应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本文总结了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尽快地找出合理地解决办法。

关键词: 城市规模问题住房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一、前言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发展速度极为缓慢,1949年至1977年的28年间,城市化水平仅提高8.32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为0.29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快了城市化步伐,从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间共提高12.48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0.5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前增长速度的2倍多。

片面地看,这种增长速度是够快的,但相对于我国经济以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增长速度已远远地落后了。

二、我国城市化存在问题(一)从我国社会文化方面来看1、人口问题1998年以后,到2004年,全国的总人口从12.47亿增加到了13亿,在此期间,城市的人口增加了多少呢?增加了1.2675亿,城市化率从33.35%提高到41.8%。

如果按照2020年总人口14.7亿来计算的话,届时城市人口就是8.4亿,农村人口6.3亿。

同时,很多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农民,他们的思想观念从过去的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

使得,城市人口过于庞大。

2、贫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贫困更多地被看作为一种农村现象,这是因为中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城市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微不足道。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政策、国有企业等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城市人口的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增大,城市贫困日益凸显。

3、就业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为9.37亿,就业人员7.2亿(其中农村4.89,城镇2.31亿),两者相减,尚有2.1亿的劳动人口没有就业,当然其中包括部分在校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而且从2000年2010年,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200万。

从2001年与2000年的比较来看,全国城乡新增就业岗位仅950万个,就新增部分而言,每年就有250万的就业岗位缺口。

据有关方面分析,农村的实际剩余劳力就达1.5亿之众。

特别是今年的金融危机,很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这次大规模的倒闭和裁员使大批的农民工失业,沿海地区许多农民工出现“返乡潮”。

据报告,9月份已经有近5000名四川金堂籍的农民工返乡,这个比例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5%。

更加重了人们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从我国的空间、实体环境来看1、交通问题现在越来越的家庭都各自拥有私家车,但同时造成了交通拥堵,也排放了大量尾气,破坏了环境。

另外,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交通拥堵,市民上班时,千军万马集中拥向城区,尤其是中心区,下班时集中撤离。

这种过度集中的放射状交通流量,大大超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

2、住宅问题中国是资源能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在未来相当长的发展周期内,都将继续处于“高资源指向”的发展阶段。

因此,居民普遍性的住房改善需求和资源约束构成了尖锐的矛盾。

土地、水等基础资源难以满足住房过度需求。

迄今为止,各级政府对住房问题在制度、政策和物质准备都远不充分。

3、环境污染众所周知,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

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

更大于中国老百姓的实际所得。

在我国创造1万美元价值所需的原料,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近6倍,或许更令人尴尬的结果是,比印度还多3倍。

每年1/3的中国土地上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是完全没用的,而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

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

城市中只有不到20%的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

三、城市化问题的的解决(一)城市规模问题的解决办法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为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全面展开对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

如苏州河的治理、降低城市污染物浓度、加强绿化建设,截止1990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

2、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居住条件扩宽主干道,修建环城公路,修筑了南浦大桥和扬浦大桥,新修城市高架公路和地铁,改造住宅。

3、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地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二)住房问题的解决1、摸清底数。

对现有的村民居住情况的调研,调查清楚到底有多少户需要住房的村民,未来还有可能出现多少。

同时查清可供作为宅基地使用的存量土地有多少,分布如何。

区分已经城市化正搬迁上楼的、1~2年内就可以搬迁上楼的和较长时期内不能按规划搬迁上楼的三种情况,调查清楚住房真实需求量。

2、科学规划。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小城镇建设,科学规划农村住房的总体布局。

要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在农民自建住房时,要符合村镇规划,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引导,在确保质量达到要求的同时,还要使房屋布局科学合理,户型方便适用,基本功能完善,地域特色突出和外观格调统一。

加强路网规划建设,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强对乡村公路的建设,对居住较为集中的村要尽快考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生存条件,方便群众。

要制定政策,提倡集中居住,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既节约土地、减少环境污染,又便于统一考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3、充分发挥基层作用。

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生产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有些功能甚至是政府部门不能替代的。

在解决农村村民住房问题方面,要给予农村基层组织较大的自主权,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创造力,充分发挥其作用。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规范他们的行为。

4、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由政府牵头,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对新农村住房建设规范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为引导农民建房提供优质、优惠的服务和宽松的环境。

鉴于目前海淀区农村村民住房问题主要集中在山后地区,而农村村民住房问题不仅涉及到多个部门,而且直接影响到北部地区的综合开发建设。

因此为了更好地统筹北部地区的发展建设,建议由海淀区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办公室牵头对海淀区北部地区的农村村民住房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协调落实。

5、加快农村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

农村还有一部分收入较低的困难群众,其住房问题的解决需要保障救助机制的建立。

为此,要尽快出台农村住房保障的配套制度,使农村由低层次的农民家庭自我保障,转变为社会参与的保障,以减少农民建房的经济负担。

6、对于有资格获得宅基地但确实无地可供的村民。

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及时予以登记,待实施规划时给予相应的政策,解决其住房问题。

7、加强监管。

要求各参与部门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制定相应的处罚机制,明确职责,对于违反规定的,依法严肃处理,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

总之,在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同时,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在农村住房问题上,应着眼长远,统一规划,建设功能配套齐全的新型农村,切实解决农村村民住房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换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行不通的。

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

经济建设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水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结合起来。

对于污染严重地区,应将改善水环境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果断地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规定的要求,全面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全国水资源规划体系。

组织开展水功能区的划分和控制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工作;做好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审定江河湖库等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及时发布水资源状况公报;维护江河湖库水资源的使用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使水的资源属性与环境属性相统一。

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以控制进入江河湖库的污染物。

将排污总量指标层层分解,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政府制定的污染物控制计划,组织制定辖区内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并将排污总量指标分解到每个排污单位,纳入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性监测与管理,控制退水中污染物总量不超过规定指标。

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适时适度调水,改善湖泊水质,防止湖泊富营养化。

2、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当前,尤其要注意强化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供水与需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

搞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保护,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

流域是一个完整的水资源系统,水环境状况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标。

当前应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作用,发挥水利部门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统一管理的优势,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强化水污染治理力度,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改善流域水环境,加强地下水的保护、抑制超采区地面沉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