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桑塔露琪亚》

七年级音乐《桑塔露琪亚》
七年级音乐《桑塔露琪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授课人: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初级中学吴晓芹

面向学生:中学七年级

学科:音乐

课时:1课时

类型:歌唱课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风情》——桑塔露琪亚

教材分析1.歌曲《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编而成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夏夜的美丽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伴奏模仿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特点是多采用3/8拍、6/8拍或12/8拍,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色彩多是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

学情分析对《桑塔﹒露琪亚》旋律中变化音唱的不多,对变化音的理解还不是很明确。

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歌词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教学内容1、学唱《桑塔﹒露琪亚》

2、了解船歌含义、特点及其体会歌曲中变化音的音高把握;理解歌曲结构。

教学重点了解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正确把握变化音的音高。

教学难点临时变化音音高的把握

方法策略师友、小组和谐互助,多媒体影音结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批注

一、预备练习

课前开声清点人数,师生问好,练声:

1、C大调音阶上下行

2、气息练习:

5 3 1 5 3 1

伴奏练声,提

醒学生的站

姿和发声方

法。

师友互助,

相互督促

学习

歌唱前的

练声有助

于保护嗓

子,更好的

进入歌唱

mi mi mi ma ma ma

3、师生对唱练声

1 2 3 4 5 师:小猫爱吃鱼

5 4 3 2 1 生:鱼 ~ ~ ~ ~

Yu - - - 按要求进

行发声练

课的状态。

二、互助导学

教授新课1、欣赏歌曲:

(1)、介绍美丽的意大利风土人

情,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意大

利风景图片。(播放桑塔露琪亚音

乐的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3451612.html,/v_show/id

_XNDc2MTIwOTI4.html)

(2)、聆听歌曲《桑塔﹒露琪亚》,

教师介绍歌曲的来源及桑塔露琪

亚的含义。(课件)

(3)、复听歌曲,体会歌曲风格(节

奏、速度、强弱规律)引出船歌

的含义及其特点。

2、学唱歌曲:

(1)、教师弹伴奏,学生小声模

唱(用wu小声模唱出全曲的旋

律)

(2)、教师边弹边唱,学生跟唱

第一段,加深印象。

(3)教师示范变化音的把握(4

和升4的的把握,第六小节连续

三个半音的唱法)

(4)学生分组练习,巩固难点。

3、进一步分析歌曲:

教师引导学

教师正确引

导,强调用正

确的发声方

法去模唱

学生欣赏,

感受意大

利风景

理解知识

并消化掌

师友合作,

巩固练习

难点

通过同学

们自己模

唱歌曲,一

起学唱歌

曲的同时

可以共同

找出难点

部分。

(1)、找出歌谱中的力度记号(如P 、 F、重音记号、渐强记号)教师解释其作用及其怎么表达。

(2)、根据船歌的含义,体会船歌摇曳的感觉,并尝试歌唱时加入身体律动

4、歌曲的升华:

聆听世界男高音演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桑塔﹒露琪亚》(播放音乐,音乐来自网络下载)

三、小组合作

能力拓展1、再次跟伴奏歌唱,达到熟练的

效果。(伴奏网络下载)

2、男女分开齐唱,并跟节奏加入

简单的身体,体会船歌的强弱规

律。

3、分组交流展示歌唱成果。

强调学生时

刻注意歌唱

方法

教师鼓励并

点评

师友合作

表演

培养学生

团结合作

的歌唱能

四、课程总结

教学反思师友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全班交

流,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自

主合作,教学重、难点讲解较清

晰,学生基本能掌握课标知识和

学唱内容。能力拓展部分培养学

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歌唱成

果,让他们在活动中自主学习,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理

想是:教学设计时,学生小组活

动应给以再多些,让学生有更多

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学生聆听

欣赏时音乐要素的理解只做引

导,学习效果会更好,印象更为

深刻;特殊记号的强调要形象,

还需要作进一步理解,以加深印

象。

归纳总结

布置下节课

的准备内容

——了解俄

罗斯的文化

艺术,搜集俄

罗斯民歌

师友总结:

收获、重点

和难点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初级中学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红河谷》 教学内容: 1、歌曲和合唱曲《红河谷》。 2、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键盘钢琴、三角铁、手鼓、沙锤等乐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能力目标: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情感目标: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结合歌曲、合唱曲《红河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作品中流露出的爱乡之情,更让他们成为情感丰富,爱心四溢的创造者。 【德育渗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背唱《红河谷》。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2)启发学生理解该旋律与欧洲音乐风格特点的联系。 (3 ) 应启发学生从调式、音阶、旋法、节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红河谷.MP3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课堂,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播放课件)加拿大风景.ppt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设计意图: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风光片中可以看到,辽阔的草原汹涌的江河、枫叶国旗以及多伦多电视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此时背景配乐为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为下面的欣赏及学唱作铺垫。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课件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课件 形象有趣的课件,使得课堂不再枯燥无味。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课件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可以轻视。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人音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柴科夫斯基》】 一、室内乐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二、两大音乐主题 第一音乐主题:忧郁、沉思,压抑 第二音乐主题:忧郁、悲伤、不安 三、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特点: 作品运用大段落的旋律式音阶构成,被誉为“旋律大师”。 如歌的行板教学设计 (一)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聆听《如歌的行板》,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能够用忧伤、压抑、思念故乡的情绪演唱《夜曲》;用忧伤、压抑、冥想的情绪演奏《如歌的行板》。

重点、难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如歌的行板》的作品内涵,能用准确地情绪演唱夜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曲作者柴科夫斯基(通过播放《四小天鹅》导入)(二)带着问题聆听《如歌的行板》 1.用什么乐器演奏? 弦乐器。属室内乐 式”音乐,以区别于宗教音乐及交响乐、歌剧、舞剧音乐。17、18世纪,室内乐多半与家庭的娱乐生活有关。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大师们完善了室内乐的体裁形式并赋予其新的活力。浪漫主义的大师们则进一步充实发展了室内乐的内容和形式。此后,作曲家们更注重通 解的室内乐,是指各种器乐重奏曲及声乐中的浪漫曲、重唱曲。在室内乐作品中,弦乐四重奏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的地位。通常,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组成。 2.音乐的音色、旋律有何特点? 忧郁、朦胧、暗淡的色彩旋律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似诉说、似说、似哭泣、似叹息。 诗言志,曲传音,这《如歌的行板》,以轻吟低回、如泣如诉的琴声传达了帝俄时代*统治下人民的悲惨生活与难言的苦楚,是又一幅用音乐语言绘制的《伏尔加纤夫》油画。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红河谷》教案

歌曲《红河谷》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使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 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3、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相关乐理知识,了解弱起小节,并能用 4/4拍指挥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红河谷》,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能边演唱边指挥歌曲。 (2) 掌握4/4拍强弱规律。 教具:多媒体、钢琴、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观察一下,这是哪的景色?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师:对了,枫叶是加拿大的国树,中国的第一高塔是东方明珠,467.9米,多伦多电视塔有553.33米,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

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式建筑物,从高处眺望,可以游览最完整的都市风光。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接美国本土。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人常说:“我们国家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丰富多彩的地理”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同学们考虑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备课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音乐 姓名: 2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 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 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 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 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 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 的表演能力。

初中音乐 红河谷教案

红河谷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难点: 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观察一下,这是哪的景色?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师:对了,枫叶是加拿大的国树,中国的第一高塔是东方明珠,467.9米,多伦多电视塔有553.33米,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式建筑物,从高处眺望,可以游览最完整的都是风光。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接美国本土。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加拿大的国徽(教师介绍) 加拿大人常说:“我们国家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丰富多彩得地理”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 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案2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教学内容: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 1、学重点: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学难点:节奏x xx 0 ( 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教学过程 : 3、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4、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麽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麽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等等. 5、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粒度\速度\演唱情绪. 6、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7、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神魔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8、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9、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10、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11、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2、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13、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4、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首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后记: 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用美声唱法指导学生发声,解决了高音视唱难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时代》音乐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内容: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 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曰短的桀纣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大全【三篇】

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大全【三篇】 导读:本文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大全【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龙的传人》】 课题《龙的传人》课型综合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河山、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演唱和欣赏的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学唱《龙的传人》 (2)让学生初步认识五线谱,理解音名和唱名的概念。 (3)理解拍号的含义,懂得如何数节拍以及节拍之间的强弱关系。 (4)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 (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课堂组织形式、教具媒体应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提供相应的图片故事,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唱歌比赛等,使学

生受到乐曲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3.实践能力的培养——乐器进入课堂,将竖笛与欣赏相结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简单的乐器演奏世界名曲《欢乐颂》。 4.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竖笛。 布置作业1.竖笛复习:C大调音阶、《欢乐颂》第一声部、《找朋友》、《勇敢的鄂伦春》 2.查找有关西洋管弦乐队、西洋乐器的相关知识(包括乐器的分组、乐器的性能、音色、特点等)。 3.分组讨论《龙的传人》的演唱形式。 教学反馈: (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1.1、用提问形式,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展开联想,主动思考问题,较深刻地了解本歌曲的内涵。 2.2、运用实物或学生身边的东西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听得更加明确学习兴趣增加。 3.3、乐曲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的唱歌兴趣浓厚,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加深。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包括德育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分析、评价 反思、体会 (在课前5分钟播放流行音乐FALSH版《龙的传人》)——吸

初中音乐《红河谷》 教学设计

《红河谷》——初中二年级音乐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设计 八达岭中学张蕾

《红河谷》 ——初中二年级音乐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设计 八达岭中学张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课程应具有培养学生兴趣和群体精神及合作能力;《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第十五册第五单元《美洲印象》这一主题中的一首学唱歌曲。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二)学生情况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外国民歌。描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的情景。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学起来叫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第四单元美洲乐声 蕨溪镇中:吴珮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课程应具有培养学生兴趣和群体精神及合作能力;《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下第四单元《美洲乐声》这一主题中的一首学唱歌曲。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二)学生情况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外国民歌。描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的情景。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学起来叫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起始环节——聆听感受法 课件聆听两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让学生能分辨歌曲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发挥是呢个联系初步体验合唱,为下面的合唱教学做好铺垫。 2.新授环节——聆听,学唱、表现法 聆听歌曲,对歌曲的优美旋律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激情的学唱歌曲,并愿意用圆润的歌声表现自己。 3.拓展环节——欣赏、讨论法 欣赏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通过对其音乐的表现方式及艺术效果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唱的艺术,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四)技术准备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音乐知识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红河谷》音响资料、教师弹唱《红河谷》(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有什么问题,他们愿意学习,喜欢表达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对合唱概念很模糊,有些同学参加过合唱队,或多或少有些感受,但是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合唱的训练,多个声部同时发出声音,学生会感到声音跑调,或者是唱着唱着就会跟别的声部唱。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的方式方法,欣赏合唱作品,并学会在合唱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在自己演唱过程中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赖调整自己的声音。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合唱中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2.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聆听感悟等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所学提高自己演唱水平。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歌唱中认识音程 2.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节奏、并做到声音的和谐

最新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_红河谷》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总课时:第十三课时 第四单元《美洲乐声》 《红河谷》教学设计方案 周次:第13周班级:七年级1-12班 执笔:审核: 教学内容: 1、歌曲和合唱曲《红河谷》。 2、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键盘钢琴、三角铁、手鼓、沙锤等乐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能力目标: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情感目标: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结合歌曲、合唱曲《红河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作品中流露出的爱乡之情,更让他们成为情感丰富,爱心四溢的创造者。【德育渗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背唱《红河谷》。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2)启发学生理解该旋律与欧洲音乐风格特点的联系。 (3 ) 应启发学生从调式、音阶、旋法、节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红河谷.MP3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课堂,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播放课件)加拿大风景.ppt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设计意图: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风光片中可以看到,辽阔的草原汹涌的江河、枫叶国旗以及多伦多电视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此时背景配乐为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为下面的欣赏及学唱作铺垫。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

《红河谷》教案

《红河谷》教案 《红河谷》教案 教材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红河谷》。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节奏、并做到声音的和谐。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聆听感悟等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所学知识提高自己演唱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合唱中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在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好动,喜欢新奇事物,学习兴趣积极性容易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讨论,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因年龄较小,但对歌曲认识不够深刻。这节课我想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将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音乐为主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去探索音乐的语言。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唱好弱起小节,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红河谷》。 2、难点:在歌唱中进行尝试合唱练习,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八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八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八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授课者:林正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经典外国音乐作品,能以积极的态度演唱《红河谷》,品味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1)在体验中学唱歌曲,感受歌曲风格与特点。(2)在探究中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等)对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 (1)聆听了解不同演唱形式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2)基本学会演唱《红河谷》。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播放风光图片,学生听着歌曲《红河谷》的音乐。 2、师:根据你们看到的图片,同学们猜猜看,今天咱们要去哪个国家了解它的音乐呢生:加拿大。 师:有谁知道刚才你们听到的音乐叫什么名字 生:《红河谷》。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学唱歌曲《红河谷》 1、歌曲介绍。 《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生学唱歌曲。 (1)聆听欣赏歌曲《红河谷》并说一说聆听后的体会和感受,回答问题。 师:1.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生:优美的,动听的,带有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2.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呢 生:4/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4拍。 师:3. 歌曲强弱规律怎样 生:强弱次强弱。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师:看谱例,第一小节是什么小节 生:这是一个弱起小节。 (2)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唱歌谱...... ①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大声朗读歌词。 ②请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谱...... ③教师演唱歌谱,学生演唱歌词。 ④跟伴奏学唱歌曲《红河谷》。 3. 知识链接。 (1)什么叫弱起小节 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的歌曲的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2)演唱形式 师:请聆听另一个版本的《红河谷》,体会一下和之前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可给出齐唱、重唱、合唱三个选项) 生:这是用合唱形式演唱的。 师: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师:同一首乐曲,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来演唱演奏,表达的情绪是有差异的。 三、课堂小结 音乐作品可以通过情绪情感来改变它的风格特点,因此,我们在演唱音乐作品时应该先认真分析作品,格外注意音乐要素的运用,这样才能正确地演唱歌曲。 课后要求:有感情地背唱《红河谷》。

人音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 教材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及欣赏分析三拍子的歌曲,重点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上做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的三拍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一、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二、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 教学 准备 课件 多媒体设备,钢琴,PPT课件等班级 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课后修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器乐合奏曲《哆来咪》导入新课 三、介绍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四、介绍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五、聆听歌曲《彩色的中国》 1、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2、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3、分组学唱歌曲的简谱。 4、轻声、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5、学唱歌曲,齐唱全曲。 6、分组练习副歌部分的二声部。 7、完整的合唱全曲。 六、学习基本指挥图示 七、音乐练习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重点练习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 抄写歌曲的后11小节,讨论它们与前奏的关系,并从节奏、 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说说这段音乐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 八、拓展活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随音响边 划拍边唱开始部分。 九、课堂小结 《歌唱祖国》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蓓蕾之歌》 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 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 年秋第三届全 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

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 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 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 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 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三、拓展探究 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 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米兰》、《教师圆舞曲》。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红河谷教学设计

《红河谷》教案 教学内容: 歌曲《红河谷》。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歌曲,启发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提高其正确理解歌曲内容及恰当表达歌曲情感的能力。 2、通过演奏乐曲,提高学生在演奏歌曲中表达情感的能力,并启发注意做到声部间的均衡和统一,教育学生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同伴分享活动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演奏,引导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初听乐曲 师:同学们,我们的音乐快乐40分钟又开始了,首先请你们来听一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播放乐曲) 师:你感觉这段曲调是怎么样的?速度是怎么样的? 2、再听乐曲 师:请你们来听听,边听边用手拍一拍、哼一哼,看看它会是什么节拍的?(播放乐曲)师:是几拍子的曲调?(四拍子) 四拍子的指挥图式怎么打? 3、再听歌曲 师:请你们再听听,边听边唱边做图式,看看歌曲的旋律是从第几拍进入的?(播放歌曲)师:是第几拍? 师:这种不是在强拍上进入的歌曲,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叫做弱起小节。 4、学生用自制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上节课布置要大家带能发出声响的东西都带来了吗?想一想你手中的这些物品能为这节课做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物品来为歌曲伴奏。(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师:刚才,老师听到你们的伴奏只是用节拍的形式,你们能不能想出它的伴奏谱呢?

(再次播放乐曲,学生用打击乐按节奏谱伴奏) 三、学习歌曲 1、出示乐谱,老师用电子琴为学生演奏。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了,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请来听听。(老师用竖笛为学生演奏) 2、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师:这么好听的旋律你们想跟老师一样吹的这么好听吗?请先大家随着琴声一起来边做指法边唱谱演唱曲调。 3、分析曲调 师:请你们看看这两行谱,都有什么特点? 师:你们有没有觉得那个地方比较困难的,或者你觉得要提醒大家的? 4、吹奏曲调 师:请同学们拿出竖笛,边唱旋律边做一次指法。 师:真不错,好,请大家吹奏一遍。 5、出示课题 师:大家吹得真不错,我想,你们一定想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吧,请大家看第三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是什么?是那个国家的民歌? (板书:红河谷、加拿大) 6、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这首歌曲到底讲述了什么? (欣赏歌曲演唱) 7、简介歌曲 师:《红河谷》是流传在加拿大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人民来到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学生填词演唱 师:听老师的伴奏,请大家试着来演唱歌词。 (边唱边纠正错误的地方)长音要拖足。 9、教师演唱,学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唱的棒极了,听到同学们的歌声,老师也想唱,你们来给老师当评委好吗?(学生评价老师)。 10、学生pk赛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的评委,看过超级女生的同学都知道,那里最流行的词语是什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分组pk一次。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河谷》教案 学 习 目 标 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学习 重点 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 学习 难点 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 学习过程 部分:导课: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第二部分:学习探究 主问题 1.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 探究过程:步:自学探究————安静听音乐。 自学要求:能够在听音乐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旋律特点。 第二步:互学探究————分析讨论旋律特点 合作要求:每个组组长主持,按照4、3、2、1的顺序发言,组长汇总。教师总结。 主问题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 探究过程:步:自学探究————闭眼聆听。

自学要求:边听边思考。 第二步:互学探究————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合作要求:按小组讨论。 教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问题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师:强弱规律是什么? 探究过程:步:自学探究————生:4/4拍,强、弱、次强、弱。 自学要求;直接回答 第二步:互学探究————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 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合作要求:稍快或稍慢 第三步:展学探究————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

初中音乐《红河谷》_教学设计

课题:《红河谷》 教学内容: 1、唱歌《红河谷》 2、欣赏《老黑奴》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经典外国音乐作品,能以积极的态度演唱《红河谷》,品味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⑴在体验中学唱歌曲,感受歌曲风格与特点。 ⑵在探究中感受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等)对歌曲情感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 ⑴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⑵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营造一种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课堂,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播放课件)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设计意图: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风光片中可以看到,辽阔的草原汹涌的江河、枫叶国旗以及多伦多电视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此时背景配乐为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为下面的欣赏及学唱作铺垫。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设计意图:一系列问答,使各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 3、学习、感受与探索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