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

合集下载

鲍曼不动杆菌流行及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流行及治疗()
铜绿假单胞 143 261 331 311 283 387 410 408 456 406 3396 大肠杆菌 101 156 300 319 260 336 360 403 415 430 3080 肺炎克雷伯菌 68 164 150 265 229 309 256 363 339 305 2448 鲍曼氏不动杆 40 30 80 68 145 211 292 314 307 387 1874 阴沟菌肠杆菌 47 120 103 216 221 208 206 172 206 156 1655 嗜麦芽窄食单 15 1 97 50 33 95 106 80 98 76 651 不发酵胞糖菌群 10 54 90 52 55 42 41 56 43 60 503 变形杆菌属 27 66 38 47 45 53 26 29 27 9 367 沙雷菌属 13 30 41 43 19 26 31 22 11 33 269 枸橼酸杆菌属 29 23 37 40 32 64 42 51 37 36 391
内科学(传染病)国家重点学科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强大的环境生存能力
不动杆菌为不发酵糖的革兰阴性 球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
医院环境和人体皮肤表面 20℃-30℃环境下生长良好,
抵抗力强,在干燥的物体表面
鲍曼不动杆菌可存活25天,
远远超过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内科学(传染病)国家重点学科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株数 141 136 130 108 99 67 66 35 29 25 20 14 11 199 24500
% 0.58 0.56 0.53 0.44 0.40 0.27 0.27 0.14 0.12 0.10 0.08 0.06 0.04 0.81
100.0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

鲍曼不动杆菌诊疗方案推荐
1 鲍曼不动杆菌最新定义
1.1 MDR(多重耐药):对头孢、碳青霉烯类、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5大类中≥3类耐药;
1.2 XDR(广泛耐药):对多粘菌素(B/E)、替加环素中1-2种敏感;
1.3 PDR(全耐药)
2 综合评定
从上表能够看出,判定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还是相当复杂,不一样医师可能会有不一样个人经验,但大致上应该遵照《共识》标准。

不能简单认为痰培养出鲍曼就是致病菌,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屠杀”。

尤其是ICU患者,痰培养常常会有鲍曼,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来识别了,鲍曼是凶手吗?或它刚好只是浮上来冒个泡?
3 药品选择
需考虑:患者病情、微生物检验结果、药品本身作用、感染部位
药品能达成浓度。

3.1 菌株耐药性:MDR可考虑单药,XDR、PDR必需联适用药;3.2 替加环素不宜单用:因药品血药浓度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3.3 联适用药: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
3.4 多粘菌素E+舒巴坦/碳青霉烯,需监测肾功效;
3.5 三药联合: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
3.6 XDR时:
3.6.1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碳青霉烯类,关键用于合并耐药肠杆菌感染时;
3.6.2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3.7 舒巴坦每日4-6g即显效,超出12g/d后,疗效无显著提升;
3.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在MIC=32中介时,体外试验疗效显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
3.9 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可升量至2g,q8h,疗程需4-6周。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挑战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挑战
的全球流行
鲍曼不动杆菌强大的环境生存能力和广泛 的耐药性决定了其成功地成为越来越重要 的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
近几年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已经在 全球各地出现流行甚至造成了爆发性的流 行,并且伴随着耐药性的不断增强。
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菌的流行:欧洲、北美、阿根廷、巴西、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 韩国,甚至偏远的西太平洋大西地岛
阿米卡星 6 R
头孢吡肟 12 R
头胞哌酮/舒巴坦 20 I
予以头胞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治疗后好转。
结语
不动杆菌作为一种医院病原菌已经越来越引起了 人们的重视。该菌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可以在医 院环境中长期存在。过多地、不恰当地使用抗生 素和侵入性诊疗手段等都与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 染增多有关。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使用的多种抗 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机制包含了一个复 杂而广泛的生化机制过程, 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菌的 耐药机制,从预防耐药性的角度出发,不断研制和开 发新的抗菌药物以及抗菌措施,将是今后研究的主 要方向 。
不动杆菌对目前使用的所有抗菌药物均可 产生耐药,且很容易通过交叉感染在医院 内流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挑战,已 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麻烦”的临床致病 菌。因此如何控制和治疗不动杆菌引起的 感染
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其 致病性
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类、氧化酶阴性、 动力阴性的革兰阴性的短杆状杆菌,常成对 排列,无特殊营养要求,在大多数细菌培养基 上生长良好[6 ] ,抵抗力强,20~30 ℃环境下, 在干燥的物体表面不动杆菌可存活25 d 以 上。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皮肤表面、 结膜、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 道等部位。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
最 主 要 的 是 D 组 的 OXA-23 酶 , 部 分 菌 株 还 携 带 超 广 谱 β- 内 酰 胺 酶 (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和B类的金属β-内酰胺酶
②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各种修饰酶的底物不同,可导致一种和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
(2)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拓扑异构酶gyrA、parC基因突变导致的喹诺 酮类抗菌药物耐药;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对不动杆菌属细菌 具抗菌作用,故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对不 动杆菌具良好的抗菌活性。
• 头孢哌酮 • 氨苄西林
/舒巴坦
/舒巴坦
1
2
• 舒巴坦
3
临床应用的品种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及比阿培南,可用于敏感菌所致 的各类感染,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广泛 耐药以及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剂量常需1.0g Q8h或1.0g Q6h。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美罗培南剂量可增至2.0g Q8h。
分为多黏菌素B及多黏菌素E(colistin,黏菌 素),临床应用的多为多黏菌素E。可用于广 泛耐药以及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
该类药物的肾毒性及神经系 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对于 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患者特 别需要注意肾功能的监测。
菌感染
(4)全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 林/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联合 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 药物等。
①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为基础: 联合米诺环素(或多两环素)、多黏菌素E、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
②以多黏菌素E为基础:联合含舒巴坦的复 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 的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摘要】近年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渐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及感染治疗策略做一综述。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感染治疗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 D R-A b)在医院被检出率日益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P D R-A b是指对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B-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均耐药,但不包括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1]。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及感染治疗策略做一综述。

1 耐药机制1.1 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专家达成共识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产生B-内酰胺水解酶,以水解和非水解的方式破坏抗菌药物化学结构上的B-内酰胺环,使抗菌药物失活;②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置,使抗菌药物无法与之结合而失效;③改变自身结构及外膜孔蛋白数量、分布,使细菌外膜对抗菌药物通透性下降;④外排泵活性增强,使得抗菌药物在细菌体内达不到有效抑菌浓度。

1.2 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了碳青霉烯水解酶。

碳青霉烯酶是指能够明显水解至少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的一类B内酰胺酶,它包括Amb l er分子分类为A类、B类、D类3类酶[2]。

其中A类、D类为丝氨酸酶,B类为金属酶,在不动杆菌属中,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是D类酶。

目前报道D类酶按照氨基酸同源性,可分为8组,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报道的主要是OXA-23组、OXA-24组、OXA-51组及O x A-58组这4组[3]。

据报道,国内大部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是OXA-23型碳青霉烯酶。

fzal-Shah[4]等研究发现,OXA-23型碳青霉烯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水解活性较低,其他因素如外膜通透性降低及主动外排系统增强可能介导耐药。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特殊护理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特殊护理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特殊护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针对MDRAB患者,需要采取特殊的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特殊护理措施。

特殊护理措施的基本原则是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洗手、戴手套、穿戴隔离衣物等。

所有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

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戴上合适的手套,并根据需要更换。

必要时要穿戴隔离衣物,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MDRAB患者需要单人病房进行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考虑与同样感染的患者住在同一个房间,但需要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如使用独立的洗手间和器具。

对于MDRAB患者的日常护理,需要采取高标准的消毒措施。

所有与患者接触的物品,包括床单、毛巾、衣物等,都需要使用高温消毒或化学消毒。

医疗器械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要定期清洁患者的病房和接触的表面,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第四,MDRAB患者需要接受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由于MDRAB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需要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医嘱,不可随意中止或更改用药。

MDRAB患者的护理团队需要密切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护理方案。

家属也需要做好隔离和感染控制的教育,以减少传播的风险。

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特殊护理措施是必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进行高标准的消毒和清洁。

MDRAB患者还需要接受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密切监测治疗效果。

护理团队和家属之间要密切沟通和合作,共同将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验结果 、 调整敏感抗生素。本组 6 例使用青霉素 6 、 2 例 克林
霉素 1 例 、 1 头孢呋辛 4 例 、 1 改用苯唑西林 4例 。 虽然糖皮质 激素在本病 中应用 尚有争议 , 但本组 6 , 2例 在有效 抗生素治 疗 的同时均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 糖皮质激素通过稳定溶 酶体膜 , 减少溶酶体 内的水解酶释放 , 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 起 到抗炎作用 。可保护机体细胞 和亚细胞 的结构 、 和机体对 缓
[] 赵辨. 1 临床皮肤病学.版. 3 南京 : 江苏科学 出版社 。0 138 20 :3—
3 9 3.
烂处结痂脱屑 .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 6 住院时间 5 1 。 - 1d
2 讨 论
SS 是由凝 固酶阳性 、噬菌体 Ⅱ 7 型金黄色葡萄球 SS 组 1
菌产 生的表皮剥脱素(1导致 , E 引起皮 肤松解 、 形成松弛性大 疱及 大片表皮剥脱 , 目前机制 尚未完全 阐明。 研究表 明, 表皮 松 解毒素 能很快 由肾脏排 出, 婴幼 儿排泄慢 , 毒素 在血液 中 含量升高 。 过毛细血 管扩散 到表 皮颗粒层 。 通 作用 于角质形 成 细胞之 间的桥粒 结构 , 使细胞 间连接丧失 , 导致 特征性表
2 月后 突发高热 、 内引流黄色脓液 。 个 颅 脑脊液培养为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 提示患者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严重 颅 内感染。此外考 虑虽然头孢哌酮舒 巴坦对于泛耐药的鲍曼 不动杆 菌为 中介 , 但是根据 药代动力学参数 , 加其单次给 增
较大。 ③考虑舒巴坦能不可逆地结合细菌的 P P 。 B2 保护头孢
位感染 等…, 本文对多 重耐药的鲍曼不动 杆菌颅 内感染 的治
作 者单位 :302太原 , 00 1 山西省人 民医院临床 药学室 ( 李颖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探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石岩刘大为教授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其中,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多重耐药株(MDR),因其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我们可能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局面,故而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篇仅就其耐药发展趋势、治疗选择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不动杆菌耐药发展趋势不动杆菌属是一种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它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在高危人群中可引发严重的感染。

同时不动杆菌属耐药机制复杂,易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又因其生命力强,可长期在医院内定植,易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故人们更加关注该菌的耐药趋势及引发的感染。

自1991年纽约首次爆发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后,该菌的耐药日益严重。

2000年,来自SENTRY的调查显示,该菌对一线药物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从2%上升至46%~54%[1]。

这一事件成为全球性的标志事件。

此后该菌的耐药性仍在飞速进展,1998年台湾国立大学医院分离出对目前常规检测的药物全耐药的不动杆菌,称之为泛耐药菌(PDR-Ab)。

自此这一菌株在全球迅速增加。

该菌的耐药并非偶然,它与细菌耐药变迁的总体趋势一致。

目前研究认为获得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强度、免疫力、基础心肺功能、接受多种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有关,这些决定了它在院内的分布以ICU、血液、移植、烧伤等病房多见。

它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脑膜炎等,其中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已越来越受临床的关注。

该菌耐药变迁的重要意义在于: 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将意味着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不仅如此,随着PDR-Ab的出现,将有可能把我们真正推向无药可治的地步[ 2-4 ],故近年来掀起了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的热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C≤0.5 0.5<FIC≤1
累加作用或相加作用
两种抗菌药物联合的结果,相当于两者作用相 加的总和
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中作 用较强者,即两药联合后未取得效果 两种抗菌药物联合时其作用互有抵消
无关作用
1<FIC≤2
FIC>2
拮抗作用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协同作用
1.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4 2.Kiratisin P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0;36:243–246
XDR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14.
三药联合 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碳青霉 烯类 头孢哌酮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 烯类 亚胺培南+利福平+(多粘菌素或妥 布霉素)



碳青霉烯类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对鲍曼 不动杆菌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N=40株
百分比
+头孢哌酮/舒巴坦
• 协同作用:两种抗菌药物联合时所得到的效果比两药作用相加更好
4.Kiratisin P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2010;36:243–246
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快速产生耐药的能 力。 这种“开启”基因结构的能力
可能可以解释其在抗生素压力下捕获 耐药标志物的无与伦比的速度, 这种 情形常见于ICUs
Fournier et al PLoS Genetics 2006:2:e7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
治疗药物 非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说明

舒巴坦:与其他抗菌药物如碳青霉烯类合用治疗 XDRAB引起的感染,国际 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 上推荐剂量为6.0g/天。 头孢哌酮/舒巴坦:2012年CHINET监测数据显示,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 酮/舒巴坦的耐药率33%。常用剂量为3.0g (头孢哌酮2.0g+舒巴坦 1.0g)q8h或q6h,静脉滴注。治疗XDRAB感染常与替加环素、米诺环 素[49][50]、碳青霉烯类或氨基糖苷类等药物联合用药。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定义
广泛耐药 多重耐药 XDR PDR 全耐药
MDR
≥3 类抗菌药物 耐药
仅1-2种药物 敏感(一般指 多粘菌素和替 加环素)
全耐药(包括 多粘菌素和替 加环素)
包括药物 • 当时所能得到的药物 • 有潜在抗菌活性的药物
Matthew E. Falagas, et al. CID 2008:46(1): 1121-1122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
治疗药物 非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说明
•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
首选:β-内酰胺类
其他: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其 他抗菌药物
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首选:碳青霉烯类
其他:舒巴坦
• 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首选:多粘菌素E
• 对敏感菌株联合利福平治疗 • 治疗支气管炎或VAP时联合雾化多粘菌素E治 疗 • 治疗脑室炎时联合膜内注射多粘菌素E联合 舒巴坦或其合剂为基础的联合: (头孢哌酮舒巴坦或氨苄西林舒巴坦)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或氨苄西林舒巴坦) +多西环素 舒巴坦+碳青霉烯类 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 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或氨苄西 林舒巴坦) 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 替加环素+多粘菌素 多粘菌素为基础的联合: 多粘菌素+碳青霉烯类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两药联合方案进行联合药敏 实验
舒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美罗培南 多西环素
舒巴坦、
美罗培南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多西环素
环丙沙星
美罗培南 替加环素 舒巴坦 环丙沙星
FIC是评价抗菌药物联合作用的主要指 标
FIC=联合时甲药的MIC/甲药的MIC+联合时乙药的MIC/乙药的MIC
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实验中可以获得四种作用 联合作用 协同作用 意义 两种抗菌药物联合时所得到的效果比两药作用 相加更好 FIC值
•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
首选:β-内酰胺类
其他: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其 他抗菌药物
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首选:碳青霉烯类
其他:舒巴坦
• 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首选:多粘菌素E
• 对敏感菌株联合利福平治疗 • 治疗支气管炎或VAP时联合雾化多粘菌素E治 疗 • 治疗脑室炎时联合膜内注射多粘菌素E治疗


多粘菌素
分为多粘菌素B及多粘菌素E(colistin,粘菌素) 多粘菌素对各类临床高度耐药革兰阴性菌具良好体外抗菌活性,与碳青霉 烯类、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多西环素等抗菌药联合 多表现为协同抗菌作用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其敏感率为68%~79%,多重耐药菌株对其敏感性仅 为37.5%。多粘菌素主要用于各类XDR革兰阴性菌的治疗。该类药物存在 明显异质性耐药,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防突变浓度(MPC)高,常需联合应 用其他抗菌药物,不推荐单独应用 该类药物的肾毒性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对于老年人、肾功能下 降等患者特别需要注意肾功能的监测 国际上推荐的剂量为多粘菌素E每天2.5mg/kg~5mg/kg(按基质计), 分2~4次静滴。剂量换算为多粘菌素E基质15mg相当于多粘菌素E甲磺酸 盐冻干粉40mg相当于多粘菌素E活性成分50万U。多粘菌素E每日剂量不超 过600万U(欧洲)或800万U(美国)。多粘菌素E 50~75mg溶于3~4 ml生理盐水中每天2次雾化吸入,用于XDR耐药菌肺部感染的治疗。多粘
• 复杂腹腔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尤其是多种致病 菌混合感染)时,替加环素可作为首选
1.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其他:替加环素
舒巴坦及含舒巴坦的合剂
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对不动杆菌属具抗菌作用,故舒巴坦合剂对不 动杆菌具良好的抗菌活性 国际上常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但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低于头孢哌酮 /舒巴坦,国内多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通常舒巴坦的推荐剂量的上限为4.0g/天,对MDRAB及XDRAB感染国际 上推荐剂量可增加至6.0g/天,甚至8.0g/天
碳青霉烯类
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上升迅速,我国的耐药率约 60%;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耐药率约10%。 通常碳青霉烯类不用于XDR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但对于MIC≤16mg/L 的耐药菌,碳青霉烯类与其他抗菌药如多粘菌素联合体外多具协同作用 多个临床研究提示碳青霉烯类与其他抗菌药如多粘菌素的联合方案治疗CRE 的疗效优于单药或其他联合方案。有研究提示碳青霉烯类可用于MIC≤8 mg/L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需大剂量(如美罗培南2g q8h) 给药、延长静脉滴注时间至2~3 h 常用的品种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常与多粘菌素类、替加环素、磷霉素、利 福平等联合应用。PK/PD研究显示,对于一些敏感性下降的菌株(MIC 4~16mg/L),延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静脉滴注时间如每次静滴时间延 长至3h,可使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T>MIC)延长,部分感染病例有 效,但目前尚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
• 复杂腹腔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尤其是多种致病 菌混合感染)时,替加环素可作为首选
1.Garnacho-Montero J et al. Curr Opin Infect
其他:替加环素
替加环素
该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由于其组织分布广泛,血药浓度低,不 适合单药治疗血流感染,对于XDR菌株引起的感染常需与其他抗菌药物联 用 替加环素在2012年在我国上市以来,临床主要用于XDR鲍曼不动杆菌、肠 杆菌科细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及腹腔等感染,常与头孢哌酮/舒巴 坦、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联合应用,国际上常与多粘菌素联合。虽 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其敏感性高,且对SMZco耐药菌株具体外抗菌活性, 替加环素可作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联合治疗药物,但治疗该菌感染 的临床资料尚不多 常用给药方案为首剂100mg,之后50mg q12h静脉滴注 初步研究提示,增加替加环素的给药剂量提高其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 效,但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资料积累。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