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辨证施护
心脾两虚引起失眠怎么辩证施治?

心脾两虚引起失眠怎么辩证施治?
心脾两虚多出现在年迈体弱的群体,或者是情绪长期抑郁,大病初愈的人群,常会导致气血阴虚的症状,常会引起多梦易醒,会导致头晕目眩等症状。
这时候可以采取一些中药来进行辨证施治,可以根据病情轻重,在方剂当中药材选择适当的加减,平时生活当中也要注重调养。
(1)症状: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或兼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口淡无味,或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缓弱。
此种不寐临床上比较多见。
(2)病机:由于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少华而萎黄;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脾气虚则饮食无味,脾不健运则食后腹胀,胃气虚弱则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
(3)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4)选方:归脾汤。
(5)用药:党参30g,黄芪18g,当归12g,龙眼肉12g,白术9g,木香6g,陈皮6g,茯神15g,酸枣仁18g,远志15g。
(6)方解:方中党参、黄芪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养心脾之血,白术、木香、陈皮健脾畅中,茯神、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
共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
(7)加减:如心血不足者,可加白芍10g,熟地、阿胶珠各12g,以养心血;如不寐较重者,酌加五味子12g,柏子仁15g,有助于养心安神,或加合欢皮12g,夜交藤、龙骨、牡蛎各30g,以镇静安神;如兼见脘闷纳呆,苔滑腻者,加半夏、厚朴各10g,陈皮12g,茯苓15g,以健脾理气化痰。
脾虚便溏者,宜温脾安神。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1

安神补气丸(浓缩丸)
【药物组成】茯苓、远志(制)、黄芪、党参、 熟地黄、柏子仁、酸枣仁(炒)、五味子(酒 制)、朱砂。 【功能主治】 补气养神,宁心健脑。用于气血两亏,虚损发热, 心跳气短,夜不安眠,神经衰弱等症。 【临床应用】神经衰弱症。
牛黄降压丸
方 源:借鉴古方“牛黄清心丸”和“安宫牛黄丸”
立法之旨。
牛黄、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珍珠粉、 组 方:
冰片、郁金、白芍、黄芪等。
清心化痰、镇静降压。 功 能:
主
治: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火
壅盛型)。症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 烦躁失眠、口苦便秘等。
牛黄清心丸
功能: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 组成:人工牛黄、当归、川芎、甘草、山药、黄芩、苦杏仁(炒)、
诊治纲要—
诊治依据
1.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 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不寐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深度不够及不能消 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表现为:常伴神疲 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多梦等。
时 间 问 题
睡眠时间不足: 入睡困难(30’) 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 少于 6h, 严重者甚至彻夜不 寐。
病因病机
饮食 不节 情志 失常
损伤 脾胃 酿生 痰热 痰热 上扰
脏腑 功能 失调
气血生化乏源
胃失 和降
邪扰心神
暴怒伤肝 五志过极 喜笑无度 暴受惊恐 劳倦思虑 太过伤脾
劳逸 失调
病后 体虚
中医对失眠症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失眠症的辨证施治失眠症是指困扰人们入睡、维持睡眠和获得高质量睡眠的一种常见睡眠障碍。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症被归类为“不寐病”,既可以是独立疾病,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中医相信,失眠症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调、脏腑功能紊乱以及情志失调所致。
因此,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来治疗失眠症,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和情志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效果。
一、辨证分型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第一步是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失眠症分型包括:1. 肝郁脾虚型:表现为失眠多梦、易怒、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
治疗重点在于调理肝气和益气健脾。
2. 心火亢盛型:表现为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口苦口干、舌红等。
治疗重点在于清热降火和安抚心神。
3. 脾胃虚弱型:表现为失眠健忘、食欲减退、腹胀便溏等。
治疗重点在于益气健脾和养血安神。
4. 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治疗重点在于滋养肝肾和安抚神志。
二、辨证施治1. 肝郁脾虚型治疗:食疗方面,应多食用具有平肝、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红枣、黄豆等。
中药方面,可选用柴胡泻肝汤、六君子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2. 心火亢盛型治疗:饮食上,应忌烟酒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全谷类、绿叶蔬菜等。
草药治疗方面,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等。
3. 脾胃虚弱型治疗:饮食上,应避免食用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山药等。
中药治疗方面,可选用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中药。
4. 肝肾阴虚型治疗:饮食上,应选择具有滋阴养肝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山药、糯米等。
中药治疗方面,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中药进行治疗。
三、养生建议除了中医草药治疗,一些养生方法也可以帮助改善失眠症。
如:1.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2.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减少精神压力。
3. 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负面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 适量参加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不寐的辩证施护

不寐的护理 之一般护理
(2)饮食起居的护理:注意饮食调 节,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
温馨提示:避免进食浓茶、咖啡,晚餐不宜吃太饱;睡 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牛奶,建立一日有规律的 生活制度,加强锻炼。
温馨提示: 可使用消食导滞化痰食物,如山楂、萝卜等,切记暴饮暴食 晚饭勿过饱,宜清淡;寝前不可吃零食 可选中脘、合谷、足三里等穴进行按摩
不寐的护理 之辩证施理
(3)阴虚火旺型 :表现为心悸不安、头晕耳鸣、 健忘,腰酸梦遗、口干津少
温馨提示: 居室温度宜保持在22~24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 50%~60%之间。 勿过劳,节房事 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不寐的辩证施护”
(一)不寐的含义:
不寐是由思虑劳倦、体虚久病、情志所伤、 饮食不洁等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而不能 入寐,临床以难以入寐、多梦易醒,醒后 不得再入睡、甚至彻夜不寐等为特征。
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
(二)不寐的程度: 1、轻度:入寐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 时寐时醒等 2、重度:整夜不能入眠
不寐的护理 之辩证施理
(1)肝郁化火型 :表现为失眠,同时伴性情急 躁易怒,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喜欢叹气等症状。
温馨提示: 心理上保持乐观,注意调节 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牛奶 可适当使用柑、橘、金桔、萝卜等
不寐的护理 之辩证施理
(2)痰热内扰型 :表现为失眠,容易惊醒、胃 脘部痞闷堵胀、食欲不振等。
(三)不寐的不良影响:
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 迟钝、头痛、记忆力不集中,最大影响是精 神方面的,严重一点导致精神分裂。
心脾两虚的辨证论治

心脾两虚的辨证论治
九、心脾两虚包括神经官能症、贫血等具有下例证候者。
主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无力,面色萎黄。
苔白,脉细。
病机:心主神志,脾主运化,心虚则神无内守,脾虚则运化失司,故出现上述诸症。
治法:补益心脾
药物:
1.补心阴:常用生地、麦冬、百合。
2.补脾: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炙甘草。
3.随症加药:心悸加磁石、远志;失眠多梦加合欢皮、酸枣仁、五味子;腹胀加枳壳、木香;食欲不振加焦神曲、炒内金。
方例:一般选《济生方》之归脾汤(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陈皮、茯神、炙甘草、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红枣)加减。
略谈不寐的辨证施护

略谈不寐的辨证施护【摘要】不寐又称失眠,是以经常不得入睡为特征的一种症候。
不寐有虚实两种,实者由邪气所扰,虚者则由营血不足所致。
临床有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五种证侯。
不寐又称失眠,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的以经常不得入睡为特征的一种症候。
临床表现不一,有难以入寐,有寐而易醒,有彻底不寐等。
顽固性失眠经常伴头痛、头晕、健忘、怔忡等症状。
更严重可发展为情绪异常,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不寐有虚证、实证两类,实者由邪气所扰,虚者则是营血不足所致。
1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不寐患者150例,男50例,女100例,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43.5岁。
心虚胆怯20例,心脾两虚30例,阴虚火旺42例,肝郁化火38例,痰热内扰20例。
住院期间,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和护士的辨证施护,痊愈132例,好转18例,住院时间最短7d,最长21d,平均14d。
2辨证2.1心虚胆怯证多为初次或突然发病,患者情绪紧张,夜间失眠多梦,易惊醒,2.2心脾两虚证忧思过度,伤及心脾。
多梦、易醒、同时伴有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纳食无味。
2.3阴虚火旺证多见于老年体质虚弱,形体消瘦者。
常有头晕耳鸣、稍有寐即醒或虚烦不寐、多梦易醒。
伴心悸,五心烦热,腰痛或梦遗。
2.4肝郁化火证由于恼怒气郁,肝阳上亢,肝火上扰。
心神不宁所致。
多为彻夜不眠伴胁痛。
烦热不寐,性情急躁易怒,面红耳赤。
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2.5痰热内扰证多为暴饮暴食,饮食无节制者。
3辨证施护3.1询问发病之缓急,辨清实证与虚证。
找到发病之原因,针对病因辨证施护。
3.2一般护理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光线宜暗,床褥要松软,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做好晚间护理,使患者便于入睡。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就寝习惯。
3.3情志护理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
不寐和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强烈的精神刺激可使患者的症状加重,护士应多方了解患者不寐的病因,并设法消除其思想顾虑,热情周到地为患者服务,视患者如亲人,对待患者态度要和蔼,多做解释疏导工作,取得信任,使患者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不寐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辨证施护

不寐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辨证施护关键词失眠辨证施护不寐心脾两虚型睡眠是人生命的基本需要失眠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给不少患者的身心带来困扰。
不寐又称失眠。
是指入睡困难或睡而不酣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或整夜不能入睡的一类病症。
病位主要在心、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
多因机体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近年来收治不寐心脾两虚患者例临床护理观察发现在口服中药及针灸治疗基础上针对不同证型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例男19例女例年龄8~7岁病程1.5~1年心脾两虚者多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辨证施护:⑴药物调理:归脾汤或养心汤加减以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口服中药宜温热服。
日1剂次/日。
饭后服7~1剂1疗程。
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龙骨以安神镇静服药期间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情志舒畅更好发挥药效服后注意观察患者反映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⑵针刺疗法:①体针:主穴:神门、内关、百会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三阴交。
②耳针:主穴:神门、皮质下心脾不足加心、脾。
③耳穴埋豆神门、脾心穴嘱患者每天按压数次~5天更换1次。
⑶饮食护理:①忌食油腻、醇酒等助湿困脾之品多食莲子、山药、扁豆、大枣及黄芪粥等以健脾益气生血养血安神。
②晚饭宜有营养易消化食物适量忌过饱睡前半小时不吸烟不饮酒浓茶和咖啡等。
⑷情志调护:①此型患者大多身体较虚弱心神不安疑虑重重责任护士加强病房巡视满足患者的需要尽量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使患者感到温暖注意适当休息顾护心神让患者多参加集体活动如练气功太极拳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②消除思想顾虑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③睡眠环境宜安静舒适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
④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定时睡觉睡前可听舒缓的音乐也可用温水泡双足然后按摩双侧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
⑤按摩是祖国医学中颇具价值的医疗保健方法能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沟通表里达到阴阳平衡。
【推荐】不寐辩证施护原则

【推荐】不寐辩证施护原则①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②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③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④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⑤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2)肝郁化火证:①一般护理。
②做好情志护理,遇事作发了解释疏导;活跃休养生活,使之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③可适当食用柑、橘、香橼、金桔及萝卜,理气化滞解郁。
④就寝前庭院散步,顺畅气机,有利安眠。
⑤可针神门、内关、曲池、太阳、头维等穴位隔日一次。
⑥按摩天庭、印堂、太阳穴,耳廓背沟处各30〜50下;手心按摩对测足心涌泉穴各100 下。
(3)痰热内扰证:①一般护理。
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晚餐勿过饱宜清淡,寝前不吃零食③适当选用消食导滞化痰食品,如山楂、萝卜、杏子,或焦三仙煎水每日代茶饮。
④按摩中脘、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4)心脾两虚证:①一般护理。
②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③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
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④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⑤针灸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或耳穴埋针心、脾、神门穴。
⑥睡前按摩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⑦睡前作放松功。
睡前不交谈不愉快的问题,避免情绪激动。
(5)阴虚火旺证:①一般护理。
②病室宜凉爽,忌燥热。
③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④勿过劳、节房事。
⑤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⑥可配服酸枣仁膏10g (睡前)。
⑦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
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⑧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⑨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6)心胆气虚证:①一般护理。
②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
③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新红 申丽 丽
油腻 、 醇 酒 等助 湿 闲 脾 之 品 , 多食莲子 、 山 药、 扁豆、 大 枣 及 黄 芪 粥 等 以健 脾 , 益气 生
,
同, 采 取 了相 应 的 辨 证 施 护 力 法, 通 过 情 志 护 、 饮 食 渊护 、 按 摩 治 疗 等 综 合措 施 ,
虚 型
辨 证 施 护 不 寐 心 脾 两
虑重重 , 责仟护 士加强 病房 巡视 , 满 足患 者 的需要 , 尽量 为其解 决实 际问题 , 使 患
者 感 到 温 暖 注 意 适 当休 息 , 顾护 心神 , 让
睡 眠 是 人 生命 的 基 本需 要 , 失 眠 症 严
患 者多参加集体 活动 , 如练气功 , 太极 拳 , 增强体质 , 促进身心健康 。②消除思想顾
液循环 , 尤其具 白 养心安 神 、 催 眠导 寐 的
功 效 。按 揉 睛 明 推 擦 涌 , 可 使 人 、 少
阴渊 和 , 阴 阳 此 得 列 平 衡 , 有 效 地
疗效判 断标 准 : ① 痊愈 : 临床 症状 消
失, 夜 间 睡 眠 时 问 延 长 到 5~ 6小 时 ; ② 显 效: 临床症状减 轻 , 夜 间 睡 眠 时 间 延 长 到 4~ 5小 时 ; ③无效 : 症 状 无减 轻 。
⑤按摩是祖 国医学 中颇具 价值 的医疗 保 健方法 , 能消 除疲 劳 , 改善 山液循环 , 沟通 表里 , 达 到 阴 阳平衡 。尤 其 具有 养 心 安
神、 催 眠导 寐 的 功 效 。 中 医 认 为 , 眼 角 是 睛 明穴 , 属太 阳; 足 心是 涌泉 穴 , 属少 阴。
平 衡 。常 用 穴 化 有 冲 f J 、 内关 、 阴炎 、
脏腑有关。 多 凶机体气 m及 脏腑 功能 失
渊 所 敛 。近 年 来 收 治 不 寐 心 脾 两 虚 患 者 4 2例 , 临床 护 理观 察 发然 后 按 摩 双 侧 足 心 涌泉 穴 , 每 晚 1次 。
或醒后小能再睡 , 或 整 夜 不 能 入 睡 的一 类 病 症 。 病 位 主要 在 心 、 与脾 、 胃、 月 T 、 肾 等
动。④ 养成 良好 的睡 眠习惯 , 定 时 睡觉 ,
睡前可听 舒缓 的音 乐 , 也 可用 温 水 泡双
③现代研 究表明 , 针灸能提 高健康 人人脯
皮 质 的 作 能 力 存 病 理 情 况 卜, 针 灸 能 不 同 程 度 地 促 进 人 脯 皮 质 功 能 恢 复 生 理
患者的身心带 来 闲扰。不寐 , 义称 失眠 。
是指入睡闲雌 , 或 睡 不 酣 , 或时睡时醒 ,
良情绪 , 保持心情舒畅 。③睡眠环境宜安
静, 舒适 , 睡 前 避 免 从 事 紧 张 和 兴 奋 的 活
行 饮 食渊 护 , 注 意 有 制 饮 食 , 对 疾 病 的 康 复 及 全 身 气 m 的 运 行 均 有 要 崽 义。
按揉睛 明推擦涌 泉 , 可使太 阳、 少阴调 和 ,
阴 阳 因此 【 斫得 到 平 衡 町 有 效 地 防 治 失 眠
症。
绀 患者 4 2例 , 男 1 9例 , 女2 3例 , 年龄 2 8~ 7 3岁 , 病程 1 . 5~1 2年 , 心 脾 两 虚 者 多 表现 为 多 梦 易 醒 , 心 悸健 忘 , 神 疲
食物 , 适量 , 忌过 饱 , 睡 前 半 小 时 吸 炯 ,
d o i :1 0 3 9 6 9 / j .i s s n .1 0 0 7 —61 4 x .2 0 1 3
0 9. 3 58
不饮酒 , 浓 茶 和 咖 啡 等 。( 4 ) 情 志调 护 : ① 此型患者大 多身 体较虚 弱 , 心神不 安 , 疑
结 果
食少, 伴头晕 目眩 , 四肢倦 怠 , 面色 少华 ,
淡, 苔薄 , 脉细无力。 辨 证施 护 : ( 1 ) 约 物 理 : 归 脾 汤 或 养 心 汤加 减 , 以补益 心脾 , 养 心 安 神 { 】 服
针灸治疗基 础 针埘 不 同证型 , 辨证 施 护, 能有效 改善 临床症状 , 提高生活质量 ,
效果满意 , 现报 告 如 下 。
资 料 与 方法
等, 以睡 l { i 『 2小 时 针 刺 。耳
法 简 便
易行 , 患 者 易 f : 接受, 【 l 『 以起 到 镇 静 、 安 神、 宁心 之 效 , 并 有 心 节 人 脑 皮 质 的 俞 或抑制作片 j , 可避 免镇 静 刹 所 敛 的 小 良 反 应和药物依 赖 , 保 证 睡眠 , 对 原 发 病 的 康 复 也有 促 进 。④ 按 摩 能 消 除疲 劳 , 改 善
虑, 避免过度 紧张 , 兴奋 , 焦虑, 抑 郁 等 不
康复 。②饮食 渊护 : 东 汉名 医 张仲景 同:
“ 所 食 之 味 有 与 病 相 白 : , 则补体 ” , 说 明 注
意饮 食 调 护 的 草要 件 、止 确 指 导 患 者 进
重地 影响人们的生活 、 l l 作、 学习 , 给不少
通 过 言 疏 导 、 情 忠 引 导 等 于段 , 使 患 者 提 高 对 身疾 病 的 认 识 『 I 觉 培 养 健 康 的心 理 状 态 , 以使 气 I n L 阴『 j u 匝趋 平衡 、 气 机条达 、 脉 冲 和 的状 态 , 有 利 于 疾 病 的
关 键 词 失 眠
8 3 4 0 0 0新目 星克拉 玛依 市 人 民 医 院
养血安 神。② 晚饭 宜 有 营养 , 易 消化
补虚泻实 , 标 本 同治 , 起到 l 『重 新 渊 整 气 阴 阳 平 衡 的 作 川 j 、 情 志 护 : 《【 矢
原》 : “ 以心 恢心 之 法 , 乃是最 妙 } 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