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的辩证施护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不寐的辨证护理

不寐的辨证护理
困 了 , 睡 了 ” 要 。
1 4 服药护理 .
安 眠药治疗 不寐应用 最广 , 但一般 说 , 不到
文 章 编 号 :O 7 24 (0 2 0 -0 8 -0 l0— 3921)9 01 2
不得已时不宜使 用 , 或尽量 少用 。安 眠药一 经服 用患者往 往
产生依赖 性 、 成瘾性 , 五脏 以及 造血 系统 还有不 良作用 , 对 易
1 6 辅 助 治 疗 护 理 .
1 6 1 按摩疗法 ..
通过一定 的手法刺 激 , 节机体 阴阳及 气 调
能力 , 脑髓得到充 养 , 防治 不寐有 良好的作 用。不寐患 者切 对 忌入睡前高谈阔论 、 情节凶 险离 奇的 电视 节 目或小 说 , 饮 看 禁 浓茶 、 进食辛辣焦燥食物。起居有常 , 生活规律 , 节制房事 。 13 情志护理 . 护理人员注 意患 者的情绪 变化 , 针对不 同的
肾、 神门 、 皮质下 、 、 脑 枕等点 , 消毒后将菜 籽、 王不 留行 籽或 药
粒压迫穴位 , 以胶布 固定 , 指导 其按压时 , 由轻 到重 , 要 局部 产 生 酸、 、 、 麻 胀 痛感 为宜 , 每天 2次 ( 好 在 中午 及 晚 睡 前 进 最 行 )每次按压 5ri 左 右。 , n a 16 3 艾灸疗 法 .. 临睡前手 持点燃 的艾 条 , 对准 心俞 、 三 足 里、 百会 、 涌泉 、 神门等穴 , 距离皮肤 15 m, . ~3c 以患者感到 温 热 、 适为度 , 舒 灸至皮肤 出现红晕为止 。 1 6 4 刮痧疗 法 .. 刮痧 是以中医 的理论 为基础 , 用刮痧板 在
温湿度适 宜 , 以免 因燥 热 、 闷气 而影响患 者睡 眠 ; 入寐 时的 其
室内光线要偏暗而柔和 , 午睡时可用深色 窗帘遮挡 ; 要特别 注

中医辨证施护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施护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避免过度饮酒
中医认为饮酒会刺激神经系统,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失眠患者应 该避免过度饮酒。
03
CATALOGUE
中医辨证施护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
01 02
心理疏导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心理疏导是中医辨证施 护的重要环节。通过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倾听他们的烦恼,引导他们 正确看待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睡眠。
精神状态的改善
中医辨证施护方法能够显 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 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生命质量的改善
中医辨证施护方法能够显 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的日常功能,提 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质量评价
1 2 3
生理功能的改善
中医辨证施护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缓解身体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 。
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是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失眠类型和原因 ,选择相应的音乐进行治疗。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03
放松训练
中医情志护理中还常用放松训练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常用的放松训
练包括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放松身体,减轻压力,改善睡眠

运动护理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运动疗法,具有调和阴阳、疏通 经络、改善气血的作用。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改 善失眠症状。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健身方法,能调和脏腑、平衡阴 阳、疏通经络。通过练习八段锦,可以调整人体的内环境 ,改善失眠症状。
按摩
中医按摩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疼痛、调节神经功能。通过按摩头部、颈部、背部等部 位,可以缓解失眠症状。

失眠中医护理范文

失眠中医护理范文

失眠中医护理范文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指的是无法睡眠或保持充足睡眠的情况。

中医认为失眠的原因主要有心火亢盛、肝阳上亢、脾虚湿困、肝阴不足等,因此中医的护理方法主要依据病因而定。

接下来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方法来帮助改善失眠问题。

一、心火亢盛型失眠:心火亢盛型失眠的特点是神经过度亢奋、心烦急躁、口渴偏多、容易口干舌燥等。

中医护理建议应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兴奋、过度劳累。

平时可选择一些舒缓的音乐、观赏花卉等来放松心情。

此外,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可以适量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保持肠胃通畅。

二、肝阳上亢型失眠:肝阳上亢型失眠的典型表现是易怒、易醒、头痛目赤、面红目赤,甚至可能伴有失眠梦多等症状。

中医护理建议应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平时可以尝试一些能够舒缓神经的活动,如散步、跑步、瑜伽等,有助于调节肝阳盛火。

三、脾虚湿困型失眠:脾虚湿困型失眠的特点是精神疲乏、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软等。

中医护理建议应注意调节饮食,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虾、瘦肉、豆类等。

此外,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脾虚湿困型失眠。

四、肝阴不足型失眠:肝阴不足型失眠的典型表现是头晕眩晕、口干口苦、咽干舌燥等。

中医护理建议应少熬夜、少刺激,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可以选择一些能够清凉降火的饮食,如菊花茶、绿豆汤等,有助于调节肝阴不足型失眠。

除了上述的中医护理方法,中医还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治疗,如针灸、艾灸、推拿等。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改善睡眠质量。

艾灸可以通过熏灸穴位,温养脾胃,排除体内湿气。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调理气血,缓解失眠症状。

总之,中医护理失眠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节。

同时,中医护理需要与医生的指导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改善失眠问题。

希望以上介绍的护理方法能够给失眠的人们带来一些帮助。

不寐的中医护理

不寐的中医护理

不寐的中医护理不寐的中医护理一、简介1.1 定义不寐是指人在正常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充足睡眠的一种病症。

1.2 病因不寐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括情志不遂、脾胃虚弱、肝火上扰等;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1.3 症状不寐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等。

1.4 中医护理的作用中医护理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整作息等方法,达到治疗不寐的效果。

二、中医护理方案2.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调理等。

2.2 调整饮食根据中医理论,调整饮食也可以帮助治疗不寐。

如避免吃辛辣食物、喝浓茶、饮酒等。

2.3 调节生活习惯调节生活习惯也是治疗不寐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

2.4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治疗不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三、中医经典案例3.1 案例一、张某,女,25岁,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导致不寐。

经中医辨证后,采用针灸和草药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连续3个月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3.2 案例二、李某,男,40岁,因胃痛、失眠多年。

经中医辨证后,采用针灸和调整饮食的方法进行治疗,连续半年后胃痛缓解,睡眠也逐渐恢复正常。

四、附件附件一、张某治疗过程中的病历记录附件二、李某治疗过程中的病历记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保密协议:指在医疗过程中患者的个人信息需要得到妥善保密的协议。

5.2 伦理委员会:指负责监督和评估医疗行为符合伦理规范的机构。

5.3 治疗知情同意书: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要签署的同意书,详细说明治疗方案和风险。

六、全文结束【附件】附件一、张某治疗过程中的病历记录病历编号.20210101就诊日期.2021年1月1日患者信息:姓名:张某性别:女年龄.25岁主要症状: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辨证:脾胃虚弱、肝火上扰治疗方案:针灸调理:每周1次,连续3个月草药调理:每日服用,连续3个月疗效评估: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症状缓解。

略谈不寐的辨证施护

略谈不寐的辨证施护

略谈不寐的辨证施护【摘要】不寐又称失眠,是以经常不得入睡为特征的一种症候。

不寐有虚实两种,实者由邪气所扰,虚者则由营血不足所致。

临床有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五种证侯。

不寐又称失眠,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的以经常不得入睡为特征的一种症候。

临床表现不一,有难以入寐,有寐而易醒,有彻底不寐等。

顽固性失眠经常伴头痛、头晕、健忘、怔忡等症状。

更严重可发展为情绪异常,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不寐有虚证、实证两类,实者由邪气所扰,虚者则是营血不足所致。

1临床资料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不寐患者150例,男50例,女100例,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43.5岁。

心虚胆怯20例,心脾两虚30例,阴虚火旺42例,肝郁化火38例,痰热内扰20例。

住院期间,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和护士的辨证施护,痊愈132例,好转18例,住院时间最短7d,最长21d,平均14d。

2辨证2.1心虚胆怯证多为初次或突然发病,患者情绪紧张,夜间失眠多梦,易惊醒,2.2心脾两虚证忧思过度,伤及心脾。

多梦、易醒、同时伴有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纳食无味。

2.3阴虚火旺证多见于老年体质虚弱,形体消瘦者。

常有头晕耳鸣、稍有寐即醒或虚烦不寐、多梦易醒。

伴心悸,五心烦热,腰痛或梦遗。

2.4肝郁化火证由于恼怒气郁,肝阳上亢,肝火上扰。

心神不宁所致。

多为彻夜不眠伴胁痛。

烦热不寐,性情急躁易怒,面红耳赤。

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2.5痰热内扰证多为暴饮暴食,饮食无节制者。

3辨证施护3.1询问发病之缓急,辨清实证与虚证。

找到发病之原因,针对病因辨证施护。

3.2一般护理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光线宜暗,床褥要松软,护理人员积极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做好晚间护理,使患者便于入睡。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就寝习惯。

3.3情志护理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

不寐和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强烈的精神刺激可使患者的症状加重,护士应多方了解患者不寐的病因,并设法消除其思想顾虑,热情周到地为患者服务,视患者如亲人,对待患者态度要和蔼,多做解释疏导工作,取得信任,使患者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

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

中医药治疗失眠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武威市人民医院肝病感染科陈玉琴摘要:失眠被称之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身心疾病或临床亚健康状态,祖国医学将失眠称之为,目不瞑,不寐;其主要病机最常见的为阴阳失调、脏腑失调,营卫失调、邪气致病等。

西医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仍存在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方便实惠、经济安全等优点获得了临床医师的普遍青睐,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临床疗效,其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内服,针灸,推拿,火罐,电针,刺血,压耳穴等;并取得了诸多的疗效。

为让更多患者早日摆脱失眠的困扰,神经内科,中医科对失眠症患者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推拿按摩,耳穴压丸,中药穴位贴敷三步中医传统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及护理方法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关键字:失眠中医治疗护理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失眠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个体对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不满意并严重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的一种不良主观感受。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中失眠发生率高达32.8%已经高于欧美等发达地区或国家。

一项关于18岁及以上人群发生失眠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在纳入的11227例受试者中约有14.9%的人发生失眠,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失眠发生率逐渐增高。

另一项研究显示,失眠患者除了伴有严重的睡眠问题外,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还易诱发各类心理,躯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中医学中认为失眠本质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多与心,肝,肾,脾等器官功能失调;心神失养或不安有密切相关。

由于失眠患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较难速愈,其治疗一直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近些年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拥有西医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可使患者获得“事半功倍”的临床效益。

不寐的中医护理体会

不寐的中医护理体会
虚泄 实 ,调理脏 腑为原则 。心 气虚弱者宜 睡前酸枣仁 粉冲服 。肝郁 化 火者 可适 当食用 柑、橘 、及 萝 卜 等理 气滞 解郁 。痰 热内扰者可食 消食 导滞 化痰食物 ,切忌暴饮暴食 ,晚餐 勿过 饱。 阴虚火 旺可 以选食 桑椹
1 . 1阴虚火 旺 ,肝 阳扰动 :情 志所伤 ,肝失条 达 ,气郁不舒 ,郁而化 火 ,火 陛上炎 ,或阴虚阳亢扰动心神 ,神不 安宁以致不寐 。
2 . 7病情 观察 ,做 好护理 记录观 察患者 睡眠总 时数 、睡眠型态及 睡眠
习惯 ,夜尿等情况 。 2 . 8 中药汤剂宜温服 ,观察 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 2 . 9中医护理技术应用 2 . 9 . 1中药 浸泡双 足 ,水温 3 8 - 4 0 ℃, 日1  ̄ 2 次 浸泡 。高度 超过 足三
力不 集 中 ,它 的影 响是 多方 面 的。西 医治疗 失 眠只 能采 用长 期服 用 安眠药不 但引起安 眠药依赖 同时 引起医源性疾 病。 中医护 理技术易 操 作 、易接 受。疏通经 络 ,改善气 机 。临床 中医护理技术对 入不寐 的护
2 . 5饮食宜清淡宜消化,富含营 加 入 中药泡双 足和 穴位 按摩 能够使 患者 睡 眠时 间延 长、 入睡 前 需要 的时 间减 少、舒 适 感增加 ,伴 随 的相 关症状 消 失或 减轻 。
, 临床 证 明有 效显著 。
【 关键 词 】不 寐 ; 中药泡双 足 ;穴位 按摩 ;护 理 中 图分类 号 :R 4 7 3 . 7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6 )3 4 - 0 2 4 6 - 0 1
里 ,每次3 0 m i n 。
2 . 9 . 2穴位按摩 :①捏脊护理人员取督脉从颈部到腰穴位和足太阳经背部 侧 线, 自下而上捏9 次 ,然后点压心俞 、肝俞 、脾俞 、肺俞 、肾俞每次

不寐的中医护理常规

不寐的中医护理常规

不寐的中医护理常规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

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失眠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以失眠为主症时,可伴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精神异常等症状。

多由思滤过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或胃中不和所致,二、护理评估1、睡眠史及睡眠障碍的原因。

2、心理社会状况。

3、辩证: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

三、一般护理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惯,就寝前不作就列活动,看电视、小说书宜过久,避免过度兴奋。

四、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睡眠总时数、睡眠型态及睡眠惯等情况。

2、了解是否引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或可乐等。

3、观察患者夜尿情况。

五、给药照顾护士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六、饮食照顾护士1、饮食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肥腻之品。

2、晚餐不宜过饱,临睡前不宜进食,饮浓茶、咖啡等,可于睡前饮量牛奶。

七、情志护理1、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使其树立治疗信心。

2、嘱其家族及亲朋疏导患者不能思虑过度。

八、临证(症)施护1、睡前用热水泡脚,或热水浴。

2、心脾两虚者,水清按摩背部夹脊穴。

3、心气虚弱者,予酸枣仁粉睡前冲服。

或遵医嘱指导患者用安神补心类药物。

九、健康指导1、嘱患者注意精神调摄,喜怒有节,心情愉快。

2、每日应有恰当的活动,以增强体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的辩证施护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
2016-04-11T13:08:34.4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作者: 马池蕾 曲小燕 姚建园 于思慧
[导读]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中医科 山东东营 257034 不寐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合并焦
虑、强迫和抑郁等症。

马池蕾
曲小燕 姚建园 于思慧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中医科 山东东营 257034
摘要: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失眠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
常工作能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因此根据正确的辩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治疗不寐不寐至关重要。但
不寐的辨证分型复杂多样,只有正确认识不寐的症型,才能准确地辨证,正确地用药,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文通过对古籍及现代学者
的认识,来总结不寐的辨证分型。
关键词:失眠;辩证施护;不寐;心脾两虚型
不寐,即平常所说的失眠,中医又称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是以经常不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
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寤,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在社会节奏
加快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不寐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不寐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
合并焦虑、强迫和抑郁等症。此外不寐还是冠心病发作和糖尿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正确诊断与治疗不寐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
要。但不寐的症型复杂多样,有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切,痰热内扰,肝郁化火,所以只有正确认识不寐的症型,才能准确地辨
症,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38例,男 15例,女 23 例,年龄 32 ~73 岁,病程 1. 5 ~12 年,心脾两虚者多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
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1.2辩证施护
⑴药物调理:归脾汤或天王补心丹以补养心脾,宁心安神。中药宜温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7 ~14 剂 1 疗程。服药期
间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情志舒畅,更好发挥药效,服后注意观察患者反映,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⑵针灸调护:可针刺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厥阴俞、亦可用耳针或耳贴取心、脾、肾穴,皮肤针扣打“华佗夹脊穴”或按摩背部夹
脊穴,每天
1次,

⑶饮食护理:进食应定时定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是具有安心安神之,如牛奶、水果、桂圆、百合、猪心。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以免伤阴动火。尤其是晚上不宜过饱,以免伤脾,不能喝浓茶、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食品
⑷情志调护:重视精神调摄,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做到喜怒有节,保持情绪稳定,精神
舒畅,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用诱导法如静听单调的声响,默念数字。聆听轻音乐、催眠曲等,使之排除杂念,心绪平静
后安然入睡。
(5)按摩是祖国医学中颇具价值的医疗保健方法,能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沟通表里,达到阴阳平衡。尤其具有养心安神、催眠
导寐的功效。中医认为,眼角是睛明穴,属太阳;足心是涌泉穴,属少阴。按揉睛明推擦涌泉,可使太阳、少阴调和,阴阳因此而得到平
衡可有效地防治失眠症。
1.3疗效判断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到 5 ~6 小时;
(2)显效:临床症状减轻,夜间睡眠时间延长到4 ~ 5 小时;
(3)无效:症状无减轻。
2结 果
痊愈 15 例,显效 20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2%。
3讨 论
不寐属于心神的病变,病因复杂。七情失调、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失节等均可引起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导致失眠。本病
有虚有实,虚实夹杂,采取单一的施护方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依据中医辨证分型不同,采取了相应的辨证施护方
法,通过情志调护、饮食调护、按摩治疗等综合措施,补虚泻实,标本同治,起到了重新调整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
(1)情志调护:通过语言疏导、情志引导等手段,使患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自觉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使气血阴阳重趋平
衡、气机条达、血脉冲和的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饮食调护:正确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注意有节制饮食,对疾病的康复及全身气血的运行均有重要意义。
(3)通过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提高健康人大脑皮质的工作能力。在病理情况下,针灸能
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脑皮质功能恢复生理平衡。
(4)按摩能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循环,尤其具有养心安神、催眠导寐的功效。按揉睛明推擦涌泉,可使太阳、少阴调和,阴阳因此而
得到平衡,可有效地防治失眠症。
通过临床研究表明,采用情志调护、饮食调护、按摩、针刺等辨证施护措施,明显地
提高了不寐的治疗效果,而且降低了复发率和药物依赖。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2]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 ~ 152
[3]杨扶国. 失眠的证治方药与验案[J].江西中医药,2010,41(1):24-26
[4]朱德贵. 安神十法治失眠[J].四川中医,2001,19(7):6-7
[5]张学斌. 张丽君. 失眠症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J]. 陕西中医函授,1994,14(1):25
[6]燕东,邹昌杰,刘慧敏. 浅谈“胃不和则卧不安”[J]. 河北中医,2011,(12):1874-1875
[7]李洪宾,岳代锐. 浅谈不寐证的中医药辨证论治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80-80
[8]梁晶晶. 失眠从郁论治[J]. 山西中医,2011,27(11):38-38
[9]武翠叶. 不寐的情志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2,21(4):10-11
[10]张兰霞,王逸群.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7):865-8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