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与经营者的冲突与协调
股东与经营者的冲突与协调

1.如何理解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冲突和协调?又如何理解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和协调?1.股东和经营者间的冲突经营者的目标是增加报酬,休闲时间,避免风险.但往往其目标和股东不完全一致,经营者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利益.(1)道德风险,经营者会为了自己的目标,避免提高股价的风险,不努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2)逆向选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挥霍股东的财富.2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协调(1)监督,股东和经营者由于分散或远距离,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监督经营者的行为.(2)激励,股东可以通过让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来鼓励他们采取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行动.通常,股东会同时采取这两种方式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此消彼长,互相制约.股东要权衡轻重,力求找出能使三项之和最小的解决方法,它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3.股东和债权人的冲突债权把资金借给企业目的是到期时收回本金和约定的利息收入,公司借款的目的是用它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得到资金后可以通过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的利益,常用方法:第一,股东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更高的新项目.如果计划失败,对债权人来说,超额利润肯定拿不到,发生损失却有可能要分担.第二,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不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指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致使旧债券的价值下降,使旧债权人蒙受损失.如果企业破产,旧债权人和新债权人要共同分配破产后的财产,使旧债券的风险增加\价值下降.4.股东和债权人的协调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被伤害,除了寻求立法保护,如破产时优先接管,优先于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等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额等.第二,发现公司有损害其债权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务最大化,如果一家公司只有股东,没有别的因素,那么我们应该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一致的。
上市公司利益冲突法律解析

上市公司利益冲突法律解析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各方利益的多元性,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常常面临利益冲突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律对上市公司利益冲突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解析。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利益冲突,并探讨其相关法律解析。
一、利益冲突的现象分析上市公司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冲突、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公司内部各级管理者之间的冲突等。
首先,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冲突包括股东之间的竞争关系和股东之间的异议冲突。
在上市公司中,不同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范围可能不一致,导致他们之间产生冲突。
此外,股东在公司运营方针、分红政策等方面也可能存在分歧,引发异议冲突。
其次,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代理问题上。
上市公司的股东往往将自己的利益委托给经营者代理,而经营者往往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容易产生代理与委托双方利益不一致的情况。
这种利益冲突可能导致经营者在行使职权时违背了股东的利益。
最后,公司内部各级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职权分配以及资源分配上的冲突。
在上市公司中,高级管理者往往掌握着重要的资源和职权,这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竞争关系。
从而引发决策的难以达成以及决策的有效执行等问题。
二、法律对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规制为了维护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公平性、公正性,法律对上市公司利益冲突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制。
这主要包括公司法、证券法以及监管机构的规章制度等。
首先,公司法对上市公司利益冲突进行了基本规定,强调了公司治理的原则和规范,明确了股东权益保护的基本框架。
在公司法中,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机构,旨在实现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其次,证券法对上市公司利益冲突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制。
证券法明确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和内幕交易禁止规定,旨在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益冲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最后,监管机构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上市公司利益冲突进行监督和管理。
股东与经营者的财务冲突与协调研究——基于自由现金流量角度

近 年来 , 随着 “ 现金 为王 ” 的理念 深入 人心 , 自由现 金流 量越 来 越 引起 了投 资者 和企 业管 理者 的广 泛关注 。 自由现 金流 量是 最 近几 年比较 流行 的公 司财务 理论 的核心 概 念之 一 。美 国的石
义 的 自由现 金 流量 概念 不 像其 他 偏重 于 会计 现 金流 量 的概 念 。
在工 作 中 , 营者 随意 增 加 运 行成 本 和 消 费 性 开支 , 装 经 如 修 豪华 的 办公 室 , 置 高档 汽 车 等 , 口工作 需要 乱 花股 东 的 购 借
钱, 增加 随 意 性 资本 支 出 ( 为这 部 分 支 出 不是 企 业 增 长所 必 因
需 的费用 支 出 , 它是经 营 金 流 出的 增长 率超 过 销售 成本 增 陛现 长 率 的那 一部 分 ,其 重 要组 成部 分 就是 公 司的 日常管 理费 用 ,
维普资讯
股东与经营者的财务冲突与协调研究
基 于 自由现 金 流 量 角度
攀枝花 学院经济与管理 学院 张才志 四川大 学. 商管理 学院 干胜道 5 -
【 摘
要 】由于股 东与经营者之 间的 目标不 完全一致 , 相互之 间必 然会产 生财务 冲突。本 文试 图研 究企业在拥有充裕 的 自由现金流 量
时 , 东和经营者在企业 日常开 支、 资活动 、 资行为 中以及 在收益分配活动 中的冲 突表现 , 股 筹 投 并通过完善公 司治理 结构、 改进激励 与约束
机制、 改变企业业绩评价方 法等措施 来协调其 财务 冲突。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基础练习题-第一章总论-第二节财务管理目标

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基础练习题-第一章总论-第二节财务管理目标[单选题]1.根据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承担最大风险并可能获得最大报酬的(江南博哥)是()。
A.股东B.债权人C.经营者D.供应商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观点中,股东作为企业所有者,在企业中拥有最高的权力,并承担着最大的义务和风险,但是债权人、员工、企业经营者、客户、供应商和政府也为企业承担着风险。
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不正确。
[单选题]5.下列各项中,会降低债权价值的是()。
A.改善经营环境B.扩大赊销比重C.举借新债D.改变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比重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举借新债会相应增加偿债风险,使旧债权价值下降,所以选项C正确;改善经营环境、扩大赊销比重、改变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均不会降低债权价值。
故选项A、B、D不正确。
[单选题]6.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属于协调()之间的利益冲突。
A.股东与管理层B.大股东与中小股东C.股东与债权人D.股东与员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属于协调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法。
[单选题]7.下列各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能够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因素的是()。
A.产值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每股收益最大化D.企业价值最大化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投资风险因素[单选题]8.在下列各种观点中,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的财务管理目标是()。
A.利润最大化B.企业价值最大化C.股东财富最大化D.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主要优点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目标题库1-0-4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目标题库1-0-4问题:[多选]下列关于财务目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如果假设投入资本相同、利润取得的时间相同,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B.假设股东投资资本不变,则股价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同等意义C.假设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则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相同意义D.股东财富可以用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来衡量,股东财富的增加可以用年度内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的变动额来衡量如果假设投入资本相同、利润取得的时间相同,相关的风险也相同,则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观念,选项A错误;股东财富的增加表现为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与股东投资资本的差额,假设股东投资资本不变,则股价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同等意义,选项B正确,选项D错误;假设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则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相同意义,选项C正确。
问题:[单选]下列关于股东与经营者目标冲突与协调的说法中,不正确是。
A.股东与经营者目标产生冲突的条件是双方信息不对称B.股东对经营者同时采取监督与激励两种办法,是自利行为原则的一种应用C.协调股东与经营者的目标冲突的最佳方法是实现监督成本与激励成本的最小化D.对经营者的道德风险,股东很难追求其责任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产的条件是双方信息不对称,选项A正确;股东对经营者同时采取监督与激励两种办法,体现的是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这是自利行为原则的一种应用,选项B正确;使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三者之和达到最小值,是协调股东与经营者的目标冲突的最佳方法,选项C错误;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问题,只是道德问题,股东很难追求其责任,选项D正确。
问题:[判断题]硬盘驱动器经过分区处理后将分为多个逻辑驱动器,而且操作系统给每个逻辑驱动器分配一个代号,如A、B、C、D、E等等。
A.正确B.错误(辽宁11选5 )问题:[单选]下列关于财务目标、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财务管理概述--注册会计师辅导《财务成本管理》第一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财务成本管理》第一章讲义1
财务管理概述
第一节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长期投资——经营性长期资产的直接投资(经营活动)
1.涉及资产负债表左方下半部---长期资产,与行业有关
2.投资主体——公司:直接投资---现金直接投资于生产性资产,直接控制实物资产及投资回报。
个人或专业投资机构投资:间接投资---现金投资于企业,企业再将现金投资于经营性资产。
3.投资对象——经营性资产
金融资产并非企业投资对象,只是闲置资金的处置方式,或用于对冲利率、汇率等金融风险。
4.投资目的——获取经营活动所需实物资源,以赚取营业利润,而不是长期资产的再出售收益;
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非子公司的控股权投资属于经营性投资,其目的是控制其经营,而非为了获取股利。
(二)长期筹资——筹集生产经营所需长期资本(金融活动)
1.涉及资产负债表右方下半部——非流动负债及股东权益,与企业组织类型有关
2.筹资主体——公司
3.筹资对象——长期资金(权益资金+长期负债资金)
长期筹资包括股利分配(内部筹资——留存收益)。
股东与经营者的冲突与协调

股东与经营者的冲突与协调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1. 如何理解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冲突和协调又如何理解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和协调1.股东和经营者间的冲突经营者的目标是增加报酬,休闲时间,避免风险.但往往其目标和股东不完全一致,经营者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利益.(1)道德风险,经营者会为了自己的目标,避免提高股价的风险,不努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2)逆向选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挥霍股东的财富.2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协调(1)监督,股东和经营者由于分散或远距离,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监督经营者的行为.(2)激励,股东可以通过让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来鼓励他们采取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行动.通常,股东会同时采取这两种方式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此消彼长,互相制约.股东要权衡轻重,力求找出能使三项之和最小的解决方法,它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3.股东和债权人的冲突债权把资金借给企业目的是到期时收回本金和约定的利息收入,公司借款的目的是用它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得到资金后可以通过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的利益,常用方法:第一,股东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更高的新项目.如果计划失败,对债权人来说,超额利润肯定拿不到,发生损失却有可能要分担.第二,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不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指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致使旧债券的价值下降,使旧债权人蒙受损失.如果企业破产,旧债权人和新债权人要共同分配破产后的财产,使旧债券的风险增加\价值下降.4.股东和债权人的协调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被伤害,除了寻求立法保护,如破产时优先接管,优先于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等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额等.第二,发现公司有损害其债权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务最大化,如果一家公司只有股东,没有别的因素,那么我们应该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一致的。
委托代理问题与利益冲突、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冲突(中级会计-财管)

知识点2:委托代理问题与利益冲突★★利益相关者:三对矛盾:管理层与股东;股东与债权人;大股东与小股东。
一、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协调利益冲突的表现:解决措施:1.解聘:股东约束管理层(大棒政策)。
2.接收:市场约束管理层(大棒政策)。
3.激励:股票期权和绩效股(胡萝卜政策)。
『例题19·多选题』为确保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下列各项中,可用于协调股东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措施有()。
A.股东解聘经营者B.股东向企业派遣财务总监C.公司被其他公司接收或吞并D.股东给经营者以“股票期权”『正确答案』A B C D『答案解析』经营者和股东的主要利益冲突是经营者希望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获取报酬和享受;而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更多的股东财富。
可用于协调股东与经营者利益冲突的措施包括解聘、接收和激励。
激励有两种基本方式:①“股票期权”;②“绩效股”。
选项B的目的在于对经营者予以监督,为解聘提供依据。
『例题17·多选题』以下关于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冲突与协调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
A. 在两者博弈过程中,小股东明显处于劣势地位B. 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不利于保护小股东的权利 C .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监督起诉权,有利于保护小股东的权利 D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不利于保护小股东的权利『正确答案』B D三、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与协调利益冲突的表现:1. 要求管理层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将其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
假设1000万元原定用途是购买设备,股东要求管理层将其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即购买股票。
股票盈利,债权人不会从中获益;股票亏钱,企业可能无法偿还债权人的本息,损害债权人利益。
2. 可能在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要求管理层举借新债。
解决措施:1. 限制性借债(先说断后不乱);2. 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及时止损)。
『例题18·判断题』(2022)如果某上市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则该公司不存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冲突和协调?又如何理解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和协调?1.股东和经营者间的冲突经营者的目标是增加报酬,休闲时间,避免风险.但往往其目标和股东不完全一致,经营者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利益.(1)道德风险,经营者会为了自己的目标,避免提高股价的风险,不努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2)逆向选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挥霍股东的财富.2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协调(1)监督,股东和经营者由于分散或远距离,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监督经营者的行为.(2)激励,股东可以通过让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来鼓励他们采取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行动.通常,股东会同时采取这两种方式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此消彼长,互相制约.股东要权衡轻重,力求找出能使三项之和最小的解决方法,它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3.股东和债权人的冲突债权把资金借给企业目的是到期时收回本金和约定的利息收入,公司借款的目的是用它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得到资金后可以通过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的利益,常用方法:第一,股东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更高的新项目.如果计划失败,对债权人来说,超额利润肯定拿不到,发生损失却有可能要分担.第二,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不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指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致使旧债券的价值下降,使旧债权人蒙受损失.如果企业破产,旧债权人和新债权人要共同分配破产后的财产,使旧债券的风险增加\价值下降.4.股东和债权人的协调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被伤害,除了寻求立法保护,如破产时优先接管,优先于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等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额等.第二,发现公司有损害其债权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务最大化,如果一家公司只有股东,没有别的因素,那么我们应该可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比较一致的。
但是,这只是比较理想化的想法,一般来说,企业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经营者、股东和债权人,而且这三方面的目标应该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一、股东和经营者经营者的目标是:增加报酬和闲暇时间(二者有矛盾),避免风险(避免出现劳动和报酬不等的结果。
也就是说经营者认为没有必要为提高股东财富而冒险。
决策对了,企业价值提高了,股东财富增加了,对他们来说没有好处,但是如果决策错了,他们的名誉地位可能就会下降,甚至有可能被扫地出门。
)因此,他们不必十分卖力地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就可以减少犯错,同时还可以增加闲暇时间。
这还算是好的,如果碰到更为恶劣的,借口工作需要发股东的钱,比如说装修办公室啦,购买高档物品等等。
那这时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就完全不一致了。
如何协调呢?一般使用的方法有两种:监督和激励。
监督可以减少经营者违背股东意愿的行为,但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
因为你没办法达到事事监督、全面监督,如果实现了,那还不如你自己经营算了。
激励呢,也是一样,经营者同样还会作出一些有利于自己不利于股东的行为,因为人毕竟还有自私的因素存在。
并且使用这两种方法还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股东目标损失成本此消彼长,相互制约。
因此,股东要权衡利弊,力求找出能使三项之和最小的解决方案。
二、股东和债权人债权人的目标应该就是到期时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
(特殊情况除外)可见,他与股东的利益也不一致。
但是在这方面股东占有主动性,因为资金一到企业,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
关键是股东1、有可能把钱投入到比债权人预期风险要高的新项目中(赚了,利润又是股东的,亏了,如果无法还债,那就要双方一起承担损失),2、有可能为了提高利润而发行新债,从而降低了原债券的价值。
(具体后面会谈到)因此债权人为了防止利益被伤害会采取一些手段。
比如说,破产时优先接管、在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限定资金用途,更进一步有可能提前收回借款等等至于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冲突,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提高优惠条件,比如说提高利率,同时通过抵押、担保贷款等等来消除债权人的限制性条款,达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当然这些是要付出成本或增加风险的,只能是寻求一个平衡点股东和债权人都为企业提供了财务资源,但是他们处在企业之外,只有经营者即管理当局在企业里直接从事管理工作。
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构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
企业是所有者即股东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股东的目标。
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努力,但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
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并不是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与股东的目标也不一致。
公司必须协调这三方面的利益冲突,才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一)股东与经营者1.在股东和经营者分离以后,股东的目标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千方百计要求经营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目标。
经营者也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其具体行为目标与委托人不一致。
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利益。
这种背离表现在两个方面:(1)道德风险。
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他们没有必要为提高股价而冒险,股价上涨的好处将归于股东,如若失败,他们的“身价”将下跌。
他们不做什么错事。
只是不十分卖力,以增加自己的闲暇时间。
这样做,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问题,只是道德问题,股东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
(2)逆向选择。
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而背离股东的目标。
例如,装修豪华的办公室购置高档汽车等;借口工作需要乱花股东的钱;或者蓄意压低股票价格,以自己的名义借款买回,导致股东财富受损。
2.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方法(1)监督。
经营者背离股东的目标,其条件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经营者了解的息比股东多。
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路是股东获取更多的信息,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在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时,减少其各种形式的报酬,甚至解雇他们。
但是,全面监督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股东是分散的或者远离经营者,得不到充分的信息;经营者比股东有更大的信息优势,比股东更清楚什么是对企业更有行的行动方案;全面监督管理行为的代价是高昂的,很可能超过它所带来收益。
因此,股东支付审计费聘请注册会计师,往往限于审计财务报表,而不是全面审查所有管理行为人。
股东对于情况的了解和对经营者的监督总是必要的,但受到监督成本的限制,不可能事事都监督。
监督可以减少营者违背股东意愿的行为,但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
(2)激励。
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利益的另一种方式是采用激励计划,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采取符合股东最大利益的行动。
例如,企业盈利率或股票价格提高后,给经营者以现金、股票期权奖励。
支付报酬的方式和数量大小,有多种选择。
报酬过低,不足以激励经营者,股东不能获得最大利益;报酬过高,股东付出的激励成本过大,也不能实现自己最大利益。
因此,激励可以减少经营者违背股东意愿的行为,但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通常,股东同时采取监督和激励两种方式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
尽管如此仍不可能使经营者完全按股东的意愿行动,经营者仍然可能采取一些对自己有利而不合股东最大利益的决策,并由此给股东带来一定的损失。
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此消彼长,相到制约。
股东要权衡轻重,力求找出能使三项之和最小的解决办法,它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二)股东与债权人当公司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后,两者也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其目标是到期时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公司借款的目的是用它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
债权人事先知道借出资金是有风险的,并把这种风险的相应报酬纳入利率。
通常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公司现有资产的风险、预计公司新增资产的风险、公司现有的负债比率、公司未来的资本结构等。
但是,借款合同一旦成为事实,资金划到企业,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股东可以通过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伤害债权人的利益,其常用方式是:第一,股东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更高的新项目。
如果高风险的计划侥幸成功,超额的利润归股东独享;如果计划不幸失败,公司无力偿债,债权人与股东将共同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试行)》)尽管规定,债权人先于股东分配破产财产,但多数情况下,破产财产不足以偿债。
所以,对债权人来说,超额利润肯定拿不到,发生损失却有可能要分担。
第二,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不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指使管理当局发行新债,致使旧债券的价值下降,使旧债权人蒙受损失。
旧债券价值下降的原因是发新债后公司负债比加大,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增加,如果企业破产,旧债权人和新债权人要共同分配破产后的财产,使旧债券的风险增加、价值下降。
尤其是不能转让的债券或其他借款,债权人没有出售债权来摆脱困境的出路,处境更加不利。
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被伤害,除了寻求立法保护,如破产时优先接管、优先于股东分配剩余财产等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额等。
第二,发现公司有损害其债权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
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构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是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委托经营者代表他们管理企业,但是有时候他们之间的目标也会不一致。
经营者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如增加报酬、怎么休息时间、避免风险等,这些就会和股东的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这个目标相悖。
因此,股东与经营着之间必须时常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避免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战。
而股东与债权人之间也存在着冲突。
股东为了使企业的财富最大化更愿意用债权人的资金去投资或者从事各项业务(无论有多大的风险)。
而债权人往往不愿冒太大的风险,他们把资金借个企业的目标只是到期能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
矛盾随之产生。
(一)股东与经营者股东的目标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享受在职消费。
经营者越背离股东的目标,股权代理成本就越高。
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的方法:1.激励:经理年薪制、股票期权等2.监督:解聘、监管等(二)股东与债权人债权人希望到期安全收回本金和利息;而股东由于其承担有限责任,在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借款利息率的前提下,希望进一步扩大负债,以充分发挥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效应,以争取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债权人防止其利益被损害的方法,除了寻求立法保护外,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额等;2.发现公司有剥夺其财产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