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轨迹

合集下载

海上丝绸之路探寻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探寻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探寻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福建厦门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以其悠久的海洋历史和丰富的海洋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线索,探寻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并介绍其在历史、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一、福建厦门的海洋历史福建厦门地处东海之滨,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早在古代,福建厦门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作为一个海洋贸易港口城市,厦门曾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等地进行海上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在古代,福建厦门的海上贸易规模巨大,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来此交易。

这些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福建厦门的经济繁荣,还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海洋文化。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厦门的“土楼”文化,这种特殊形式的建筑是福建沿海地区的独特景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福建厦门的海洋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福建厦门的海洋经济也逐渐崛起。

如今,厦门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具有发展渔业、航运、旅游等海洋产业的优势。

厦门的渔业资源丰富,海洋养殖技术也相对成熟。

特别是近年来,厦门以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了渔民收入和渔业产值。

此外,厦门的航运业也非常发达,拥有多个国际航运港口,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之一。

另外,福建厦门的海洋旅游业也日益兴起。

厦门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如鼓浪屿、曾厝垵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厦门还举办了多个国际海洋文化节和海洋运动赛事,以海洋文化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三、福建厦门的海洋文化交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福建厦门积极参与了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

例如,厦门与台湾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两岸间的海运往来也日益频繁。

厦门还与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如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进一步深化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联系。

此外,厦门还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厦门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海洋文化的研究综述

海洋文化的研究综述
4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
海洋文化研究的另一个领域就是以海洋旅游为研究对象(陈智勇,2009:陈展之,20009), 重点研究如何挖掘滨海旅游资源的海洋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海洋旅游的独特性和品牌效应, 最终实现海洋旅游的发展。胡卫伟和王湖滨(2006)对舟山海洋文化旅游与开发策略进行了研 究,高怡和袁书琪(2008)借鉴《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海洋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曲金良 (1999b)对当前海洋旅游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包括重“旅游经济”轻“旅游文化”,甚至 以“旅游经济”的理念替代“旅游文化”;二、在海洋历史文化遗迹作为人文旅游景点、景区的 开发上,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小金矿”、“小煤窑”式滥开发现象;三、海洋旅游文化的发展研 究,尚乏相关多学科的交叉综合与协同作战。他还呼吁加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曲金良,2004; 2005)。剧秋麟和尹卫平(2008)更加明确的提出积极推进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措 施。
曲金良(2008)主编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针对东北亚海上交流的历史、港口与航路、 文化传承、遗产遗迹及其开发与保进行研究论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张伟,2008) 期刊开展了浙江浙江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浙江海洋文化与区域社会变迁等相关领域渔文化、海洋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学等八个方 面,论述了舟山群岛的海洋文化发展及特质等。徐晓望(1999)对海洋文化理论的定位做了一 些归纳介绍,并重点对闽台区域海洋文化、海洋经济、航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等内容进行了 探讨。张开城(2009)分析了广东省海洋文化资源状况、广东省海洋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把广东海洋文化产业与浙江海洋文化产业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广 东海洋文化产业的建议和对策。张开城(2008)对海洋文化产业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并以舟 山、青岛等地为研究案例,研究了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具体策略。钟晓毅(2008)等著海洋文 化精神品格在广东改革开放30年经济繁荣、制度变革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和作用。2007年12 月,国家海洋局组织召开了首届建设弘扬海洋文化研讨会,并编辑出版了《中国海洋文化论 文选编》一书,书中共收集相关论文80多篇,论述类容涉及到海洋文化的诸多方面。

福建的历史文化典故

福建的历史文化典故

以下是一些福建的历史文化典故:1. 掌上明珠: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牧在福建泉州某庙中看到了一块白玉,称之为“掌上明珠”。

后来,“掌上明珠”成为福建传统工艺品。

2. 福威巡游:福威巡游是福建省著名的民间庆典活动,源于清朝时期的南华文庙的神仙之恩,福威姑娘成为主神,每年正月二十一日东方航线上一直延续至今的巡游。

3. 闽越国:福建的文化可以上溯到距今3000年以前,在周朝形成了七大部落,史称“七闽”。

后来同被楚灭国南迁入闽的于越人融合建立了闽越国。

4. 虫与蛇:福建简称“闽”中的虫并非真正的虫,而是蛇。

在古代,蛇被称为“长虫”。

福建各地仍有崇蛇的风俗,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南平樟湖坂的连公庙,奉祀连公蛇神,每年元宵节到正月二十五,就有游蛇灯、闹蛇灯的活动。

5. 妈祖文化:福建的妈祖文化是福建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

妈祖是中国沿海地区民间尊崇的海神,分布在福建的莆田等地。

妈祖文化影响了福建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成为了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客家文化:福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也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人重视家族观念和传统文化,注重传承和发扬先祖的文化和传统。

客家人的建筑风格、服饰、饮食等都有独特的特色。

7. 闽南文化:闽南文化是福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南部地区,包括厦门、泉州、漳州等地。

闽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包括建筑风格、雕刻艺术、戏曲表演、民间信仰等方面。

8. 福州软木画:福州软木画是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具有工艺精细、景致逼真等特点,适宜于表现山水风景、亭台楼阁、园林建筑等。

它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历史文化典故和传统工艺品构成了福建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前来探索和感受。

“海上福州”海洋文化发展优势与契机分析

“海上福州”海洋文化发展优势与契机分析

“海上福州”海洋文化发展优势与契机分析海上福州”是指福建省福州市的海洋文化发展,福建由福建江西两省分出,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之一。

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省会城市,素有“福建之门、海上福州”的美誉,同时也是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海洋经济的兴起,海洋文化发展已成为各地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福州作为沿海城市,其海洋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海上福州”海洋文化的发展优势和机遇进行分析。

一、发展优势1、地理位置优势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南界台湾海峡,北临闽江入海口,西濒闽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福州市有着良好的海洋资源,包括丰富的海岸线、港口和海岛资源。

福州港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天然良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

2、悠久的海洋历史文化福州市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文化,早在史前时期,就有许多壮丽的海上传奇。

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海洋渔业和贸易中心,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拥有丰富的海洋产品和渔业资源。

福州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与海外各国有着密切交流。

这些悠久的历史使得福州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底蕴。

3、海洋经济产业基础雄厚福州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非常雄厚,拥有完善的港口设施和海洋资源。

福州市是福建省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福州港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综合性港口,涵盖了集装箱、油品、粮食、铁矿石等多种货物的集散地,是福建省的主要物资出入口港。

福州市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岛资源等,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

这为海洋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发展机遇1、海洋经济政策的支持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海洋经济政策和措施,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福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也将会受益于这些政策的支持,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政策的支持将为福州的海洋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2、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其中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福建民间海底反

福建民间海底反

怒逆大威海底造反“海底反”是在东山岛上饰演海洋水族的传统游 艺活动,亦称“水族舞”。

其名出自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海龙王骄横奢淫,龙宫中有许多姿色 艳美的宫妃,仍感到不满足。

一日,龙王巡视海界,看中 即将婚配的鲤鱼姑娘,禁不住龙涎淌流,强逼她作偏房,鲤鱼姑娘拼死不肯屈服淫威。

引起龙颜大怒,遣令手下虾 兵蟹将她檎拿入宫。

海底水族同情鲤鱼姑娘,愤起聚义造 反,逼迫龙王放回了鲤鱼姑娘,故称这一声势浩大的造反 为“海底反”。

另有一版本:有一年,天上雨神玩忽职守,终日玩乐,竟忘了降雨。

以致人间禾苗枯焦、田园龟裂,民不聊生,就连东海也濒近干涸。

这一来,海洋水族怨声 四起,纷纷上岸造反抗议雨神无所作为。

这聚起的呼声直 透霄汉,传到雨神耳门,这才幡悔,及时行雨。

百姓深知 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乃是“海底反”乞得甘霖,接救 了芸芸众生,于是每当新年,就要制作道具,选择男才女 貌者模仿水族造反,提醒雨神戒备,适时施雨。

是却这水融是海曼族舜一底福欢辰美种反建闹美-+h-极东彻景术具3山海舞和海听岛底j生岛民疔J 活特来间喑寓虽_if两意N然首弄j-H 于独/圣咏•g-满一亘/圣畲耳体tf的年棹的趣,底合歌民的反〇声间游-〇-F+--g-J的i4娱r J A乐o表演形21民俗集锦I神州民俗日久年长,演化成一种以多种水族模型组成的年俗"街舞”,表现海岛百姓吉庆 有余的丰收喜悦。

据考证,“海底反”这一民间游艺活动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的铜山古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铜山古城位于东山岛东北部铜陵镇,是全国有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

史载,明太祖朱元璋为防倭寇骚扰,派了江夏侯周 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在四面环海的东山岛筑城建寨,铜山古城成为闽海五大水寨之一,随着驻岛官兵以及随军家属增加,还有当地住民以渔为主,当地渔业不断发展,海羊文化也“水涨船高”繁荣起来,"海底反”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

明清时期闽南涉海著述举要

明清时期闽南涉海著述举要

明清时期闽南涉海著述举要
明清时期闽南涉海著述举要:
一、明代
1、《福建通志》:明代福建官方史料,详细记录了闽南涉海的情况。

2、《福建航海志》:明代官方编写的闽南涉海著作,收录了当时闽南涉海的情况。

3、《西洋渔志》:明代闽南涉海著作,记录了当时闽南渔民的渔业活动情况。

4、《洋渔报》:明代闽南涉海著作,记录了当时闽南渔民渔业活动情况。

二、清代
1、《福建海洋志》:清代官方编写的闽南涉海著作,收录了当时闽南涉海的情况。

2、《福建海洋史》:清代官方编写的闽南涉海著作,收录了当时闽南涉海的情况。

3、《福建海洋考》:清代官方编写的闽南涉海著作,收录了当时闽南涉海的情况。

4、《福建海洋录》:清代官方编写的闽南涉海著作,收录了当时闽南涉海的情况。

5、《福建海洋图》:清代官方编写的闽南涉海著作,收录了当时闽南涉海的情况。

福建的历史故事

福建的历史故事

福建的历史故事介绍福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福建的历史故事,包括福建的起源、福建的古代王朝、福建的文化名人以及福建与世界的交流等方面。

起源福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当时这一地区就有人类居住。

文献记载中最早提到福建的是西汉时期的《汉书·地理志》中,称福建为“闽地”。

闽地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商埠,吸引了许多外来文明与福建人民交流。

福建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海上贸易通道。

古代王朝福建在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王朝,这些王朝对福建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闽王国闽王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的政权,建立于4世纪。

闽王国时期,福建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

闽王国的航海技术和商业能力使得福建成为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

闽王国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后来的福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2. 唐朝时期的福建唐朝时期,福建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

福建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福州和泉州成为了当时的两大中心城市。

福建当时的海上贸易和航海技术享誉海内外。

福建的文化以及佛教、道教的传播也遗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3. 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南王朝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地区出现了数个闽南王朝,这些王朝在福建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闽南王朝在政治、文化和军事方面都有显著成就。

闽南王朝对福建地区的开发和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福建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文化名人福建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名人,他们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我们介绍几位著名的福建文化名人。

1. 林则徐林则徐是福建的一位重要文化名人,他是中国近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林则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曾担任福建巡抚,他主张改革,并致力于以自强和引进西方文明来振兴中国。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陈嘉庚陈嘉庚是福建的著名慈善家和教育家,他致力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

中国古代海洋史

中国古代海洋史

中国古代海洋史
中国古代海洋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航海活动和渔业,但真正的“大航海”时期始于唐朝(618-907),当时中国通过海上贸易交往与周边地区建立了许多交通和经济联系。

随着宋朝(960-1279)的出现,中国的造船技术和海上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朝时期,中国还开展了远洋航行,到达了印度洋和非洲东岸。

元朝(1271-1368)时期,中国继续通过海上贸易与东南亚、印度和中东建立联系。

明朝(1368-1644)时期,中国崛起为亚洲最强大的海洋国家之一。

明朝时期,中国的航海家郑和率领了七次大型远洋航行,探索到了印度洋和非洲。

在明朝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达到了顶峰。

清朝(1644-1912)时期,中国逐渐失去了先前的经济和海洋实力,但仍然保持着与周边国家的海上贸易往来。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化状态,海洋贸易逐渐被列强所控制。

在此期间,中国进行了多次海战,但都失败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海洋史展现了一个像其他文明一样,在离散了几个世纪的时期里忠实于自己国际地位的文化,以及探险和贸易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轨迹
在漫长的洪荒年代,勤劳勇敢的闽族先民依靠富饶的海洋资源,艰苦卓绝地开创出独具福建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

经过先秦发展,从秦汉到隋唐五代,伴随中原百姓南迁入闽,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进一步融合。

降至宋元,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弱,面向海洋的福建地区中外文化交流、生活方式、社会生活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出一条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源于先秦,成于汉晋,兴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朝,发展于元代,盛极而衰于明清.
(1).源于先秦。

新石器时代的闽越人以习水善舟闻名于世。

《国语•越语》载:他们或“处溪谷之间”,或“滨于东海之陂”。

《越绝书》载:他们“水行而山处。

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

福建地区古闽越人的造船技术在当时无疑是较先进的。

(2).成于汉晋。

汉晋时期,福建的海上交通、造船和航海技术水平随着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两汉、三国时期,福州(汉时称东冶)进一步发展为海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口岸.晋时,史称有“建安海道”,就是福州港口对外交往和贸易的航道。

两晋六朝航海贸易大大促进福建区域经济的发展。

(3).兴于隋唐五代。

隋朝时,隋炀帝于大业
唐代,福州港成为三大贸易港口之一,仅次于广州和扬州。

福建各地的海外贸易繁盛,已成为地方经济和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唐代,泉州的海洋交通条件已跃居全国先进行列,来往泉州贸易、公干乃至定居的海外人士渐多,座落在泉州东郊灵山的伊斯兰教徒“三贤”、“四贤”墓,是伊斯兰教在泉州的重要文化遗迹,。

这也是大量海外人士往来或定居泉州的历史见证。

福州由于海外贸易兴盛及夷人驻留增多,不但货物充积、商贸繁荣,而且影响到民俗和风气的变异,这是唐代福州作为贸易口岸繁荣发达的证明。

当时,福州的海外文化交流也很发达。

据载,唐天宝三年(744年),鉴真和尚第四次东渡日本,先期到福州置办粮船,准备由此出洋。

隋唐间,由于福建经济和社会获得全面发展,促进了制瓷业、造船业、纺织业等的海外贸易。

福建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古代文献记载,证实福建的造船、航海始于新石器时代。

先秦闽越族的造船、航海技术使福建海上交通和海洋贸易日臻成熟,经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形成“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兼具,并有着浓郁闽越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

其间,宋元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福建海上交通和海洋贸易及海外文化交流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之一。

这一优势一直延续到明初郑和七下西洋。

此时,在中国海洋文化中首屈一指的福建造船和航海技术都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和印度、阿拉伯,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海军强国。

从这条历史轨迹来看,中国海洋文化无疑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在明清600年间,福建的远洋帆船在海洋和社会中前行。

直到西方人发明的蒸汽机推动的轮船出现在中国的东南沿海,福建
的海洋文化乃至中国海洋文化才进入衰落时期。

但古代福建具有的7 000年航海史的区域性海洋文化历史,为铸就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辉煌曾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