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史文化遗产

泉州历史文化遗产
泉州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

一、福建文化名人

福建历来尊师重教,英才辈出,涌现许多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教育家朱熹一生都在福建传道授业,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近代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爱国华侨陈嘉赓等都诞生在福建。在代表我国自然科学界最高荣誉的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福建籍的有100位,他们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二、民间表演艺术类

民间文学:畲族小说歌(霞浦县)、闽南童谣(厦门市)

民间音乐:畲族民歌(宁德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龙岩市)、茶亭十番音乐(福州市)、南音(泉州市、厦门市)、泉州北管(泉州市)、泉州拍胸舞(泉州市)、莆田九鲤鱼灯舞(莆田市)、高山族拉手舞(华安县)、黄石惠洋十音(莆田市)、大田板灯龙(大田县)、邵武傩舞(邵武市)

民间戏曲:梨园戏(泉州市)、莆仙戏(莆田市)、永安大腔戏(永安市)、四平戏(屏南县、政和县)、泰宁梅林戏(泰宁县)、闽西汉剧(龙岩市)、闽剧(福州市)、高甲戏(泉州市、厦门市)、歌仔戏(漳州市、厦门市)、泉州提线木偶线(泉州市)、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市)、打城戏(泉州市)、屏南平讲戏(屏南县)、高甲戏(柯派)(晋江市)、越剧(尹派)(芳华越剧团)

民间曲艺:福州评话(福州市)、福州伬艺(福州市)、南平南词(南平市)、锦歌(漳州市)、东山歌册(东山县)、答嘴鼓(厦门市)、宁德霍童线狮(宁德市)、讲古(厦门市思明区)、五祖拳(泉州市)、建瓯挑幡(建瓯市)

三、民间造型艺术类

漳州木版年画(漳州市)、寿山石雕(福州市)、惠安石雕(惠安县)、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市)、泉州花灯(泉州市)、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龙岩市)、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市)、厦门漆线雕技艺(厦门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武夷山市)、软木画(福州市)、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漳州市)、漳州八宝印泥(漳州市)、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铁观音制作技艺(安溪县)、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州市)、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寿宁县、屏南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鲤城区)、药膳八珍汤、灵源万应茶(晋江市)、永定万应茶(永定县)、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罗源县)、漳浦剪纸(漳浦县)、泉州刻纸(泉州市)、柘荣剪纸(柘荣县)、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市)、竹纸制作技艺(将乐县)、雕版印刷技艺(连城县)

四、民俗风情类

妈祖祭典(莆田市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惠安女服饰(惠安县)、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福州市马尾区)、泉州闹元宵习俗(泉州市)、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仙游县)、闽西客家元宵节庆(连城县)、南安英都拔拔灯(南安市)、汤和信俗(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保生大帝信俗(龙海市、古田县)、陈靖姑信俗(福州市仓山区)、霍童铁枝(宁德市蕉城区)、福鼎沙埕铁枝(福鼎市)、屏南双溪铁枝(屏南县)、蟳埔女习俗(泉州市丰泽区)、畲族服饰(罗源县)、安海嗦啰嗹习俗(福建省晋江市)、中秋博饼(厦门市)

历史文化遗产

二轮复习资料 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热点链接】 1.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新增25个“世界遗产”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5届会议完成最新一轮的“世界遗产”项目申报的审议工作,多个国家的25处遗址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包括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新增的“世界文化遗产”。在这25个新的“世界遗产”项目中,3个为自然遗产,21个为文化遗产,还有1个为混合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至此,全球“世界遗产”总数增加到936项。其中183项为自然遗产,725项为文化遗产,28项为混合遗产。 2.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2011年6月24日,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法国巴黎作出决议,同意将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41项,位居世界第三。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文化景观作为新的文化遗产类型,是人类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产物,近年来日益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和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我国按照文化景观类型主动申报的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六大要素组成。遗产类型多样、构成复杂,对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能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世界遗产事业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江西发现5000年前古土城遗址拟申报世界遗产 江西樟树古土城遗址筑卫古城位于长江流域赣江下游的清江盆地,是以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主的遗址,也有青铜时代的遗存,距今已有5000多年。古城遗址距樟树城区9公里,有高达20多米的土城墙,6个城门,一条内河和一条护城河,面积14.7万平方米。 1974和1977年,江西省博物馆、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曾两次进行发掘,发掘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发现下、中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上层有商、西周、东周的遗物。在前面两次发掘中,发掘出石剑、石刀等文物。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建议,筑卫古城申遗工作也伴随发掘工作同时启动。发掘工作将为筑卫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累第一手资料。据了解,筑卫古土城遗址是目前中国最完整的早期文明时期古城遗址之一,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保护研究项目。当地为保护遗址,计划种植遗址防护林,防护林之内不允许新建建筑。 【综合解读】 1.概况: (1)什么叫世界遗产?它分为哪几类?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护历史环境: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

在.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

泉州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 一、福建文化名人 福建历来尊师重教,英才辈出,涌现许多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教育家朱熹一生都在福建传道授业,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近代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爱国华侨陈嘉赓等都诞生在福建。在代表我国自然科学界最高荣誉的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福建籍的有100位,他们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二、民间表演艺术类 民间文学:畲族小说歌(霞浦县)、闽南童谣(厦门市) 民间音乐:畲族民歌(宁德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龙岩市)、茶亭十番音乐(福州市)、南音(泉州市、厦门市)、泉州北管(泉州市)、泉州拍胸舞(泉州市)、莆田九鲤鱼灯舞(莆田市)、高山族拉手舞(华安县)、黄石惠洋十音(莆田市)、大田板灯龙(大田县)、邵武傩舞(邵武市) 民间戏曲:梨园戏(泉州市)、莆仙戏(莆田市)、永安大腔戏(永安市)、四平戏(屏南县、政和县)、泰宁梅林戏(泰宁县)、闽西汉剧(龙岩市)、闽剧(福州市)、高甲戏(泉州市、厦门市)、歌仔戏(漳州市、厦门市)、泉州提线木偶线(泉州市)、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市)、打城戏(泉州市)、屏南平讲戏(屏南县)、高甲戏(柯派)(晋江市)、越剧(尹派)(芳华越剧团) 民间曲艺:福州评话(福州市)、福州伬艺(福州市)、南平南词(南平市)、锦歌(漳州市)、东山歌册(东山县)、答嘴鼓(厦门市)、宁德霍童线狮(宁德市)、讲古(厦门市思明区)、五祖拳(泉州市)、建瓯挑幡(建瓯市) 三、民间造型艺术类 漳州木版年画(漳州市)、寿山石雕(福州市)、惠安石雕(惠安县)、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市)、泉州花灯(泉州市)、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龙岩市)、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市)、厦门漆线雕技艺(厦门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武夷山市)、软木画(福州市)、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漳州市)、漳州八宝印泥(漳州市)、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铁观音制作技艺(安溪县)、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州市)、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寿宁县、屏南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鲤城区)、药膳八珍汤、灵源万应茶(晋江市)、永定万应茶(永定县)、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罗源县)、漳浦剪纸(漳浦县)、泉州刻纸(泉州市)、柘荣剪纸(柘荣县)、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市)、竹纸制作技艺(将乐县)、雕版印刷技艺(连城县) 四、民俗风情类 妈祖祭典(莆田市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惠安女服饰(惠安县)、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福州市马尾区)、泉州闹元宵习俗(泉州市)、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仙游县)、闽西客家元宵节庆(连城县)、南安英都拔拔灯(南安市)、汤和信俗(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保生大帝信俗(龙海市、古田县)、陈靖姑信俗(福州市仓山区)、霍童铁枝(宁德市蕉城区)、福鼎沙埕铁枝(福鼎市)、屏南双溪铁枝(屏南县)、蟳埔女习俗(泉州市丰泽区)、畲族服饰(罗源县)、安海嗦啰嗹习俗(福建省晋江市)、中秋博饼(厦门市)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长沙市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长沙古城历史发展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

中国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是人类祖先和大自然的杰作,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分别规定了定义。 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自然遗产——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文化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庐山风景名胜区是我国“世界遗产”中的唯一文化景观。>>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12年6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3处。>>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2009-03-12 19:22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

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置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二)城址变迁 江阴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滨江古城。位于江阴城郊的佘城古遗址,距今3800余年,至今四周城墙清晰,尤以南城墙保存最好,高出地面近8米。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佘城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是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古城。”其后江阴城址随行政建置变化而变迁。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将莫宠为抵御海寇筑暨阳城,又名莫城,为江阴县城之始,现莫城旧址尚存于江阴周庄镇境内。五代梁绍泰元年(555)置江阴郡,在长江南岸君山南麓筑新城,占地约600余亩,即今老城区中山公园周围,为现江阴城之始。随后历代都有扩

郑州文化遗产综述

郑州文化遗产综述 摘要:在中国秦汉以后两千余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郑州或为州,或为县,不曾有过耀眼辉煌。因此,在不少现代人的心目中,郑州似乎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无甚谈资的小城。然而,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关于郑州地下考古大发现的新闻却接二连三,令人炫目,使人震撼。 After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in China two thousand years of written history, Zhengzhou or for the state or county did not have a dazzling brilliant. Therefore, in the minds of many modern, Zhengzhou seems a little small town talk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However,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fties of the last century, the news on the Zhengzhou underground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after another, dazzling people shocked. 关键词:郑州文化遗产文明历史Zhengzhou, culture, heritage, civilization, history 距今15000年前至9000年前,被称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明的种子在这一时期播下。人们开始制造陶器,磨制石器,驯养家畜,栽培稻子,这种创造力所迸发的文明之火最早在李家沟、南庄头、仙人洞、甑皮岩等地开始引燃,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面积三万平方米、出土两百多片陶片的郑州李家沟遗址在同类遗址中面积最大,出土陶片最多,是同时期遗址中地层关系最清晰、年代延续最长、内涵最丰富的遗址。其标志着人们从洞穴生活走向平原生活的历史存在具有极其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距今9000年前—7000年前,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文明种子开始萌发,这一时期住房已经出现,聚落已经形成,新出现的玉器、彩陶和白陶,反映了先民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契刻龟甲、陶祖、骨笛的出现,表明这一时期的人们已开始初步有了精神追求和文化生活。在裴李岗、大地湾、磁山、兴隆洼、彭头山、上山、后李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于郑州的裴李岗文化区域分布和影响最大,发现的遗址已有一百七十多处,其中的唐户遗址面积即达三十多万平米,彰显了这一时期郑州在全国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蓬勃之势。 距今7000年前—5000年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种子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迅速破土,茁壮成长。各个文化区都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文明,发展之势犹如百舸争流。这个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出现分工,部落成员开始分化,一些中心聚落筑起了防卫性

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议 朱晓英12号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被发现。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文化要求和休闲需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旅游越来越流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越来越重要。但现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 1.申请完毕就没人管理。虎头蛇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没有人管理,使得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的因素,文化遗产被破坏。 2.宣传过大,导致游客众多,致使保护增加困难。 许多文化遗产被发现后,政府及媒体大力宣传,使得旅游人数越来越多,游客素质又不相同,导致文化遗产的各类认为破环更为严重,管理和保护越为困难。 3.不能有效地进行后续开发。 文化遗产发现总会有或都或少的损坏,但是恢复和修理技术不没有很完善。还有为了更多的经济利益,政府的后续开发并不是非常有效。 4.管理经常是外行领导内行。 许多文化遗产开发后就交给不同的人管理,而那些人并没有学习过文化遗产的管理,导致不能正确的处理文化遗产,使得文化遗产被破坏。 5.没有传承性,属于过了今天没明天那种,非常盲目 许多文化遗产被开发后,马上向大众人民开放,一时人流密集,使得文化被破坏而不能在传承下去,消失在历史之中。 6.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了历史的气息。 现在的历史文化大都向大众开放,使得各种各样的餐馆等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文化气息也越来越现代化。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我国法律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科学技术水平低是制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瓶颈等。 (一)面对这些问题,保护和管理历史文化遗产就越来越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需要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个层次,根据这些保护对象的不同性质、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 1、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存全部历史信息。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带,提出控制要求,要特别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以便更完整地体现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鹤壁文化概述

鹤壁文化概述 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淇水之滨,太行山东麓,因世传“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而得名。鹤壁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鹤壁老市区曾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时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所辖淇县曾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卫国首都“沬”。这里山河秀美,历史悠久、文明久远,山河壮美、人主荟萃,厚土民魂、神韵飞扬,实乃太行山东麓的一颗明珠。 鹤壁是华夏文明发祥之地。这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文明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就在此耕耘生息,辛村文化遗址、鹿楼汉代冶铁遗址、鹤壁集宋代古瓷窑遗址等,充分反映了这里古文化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殷商时期殷王武丁、武乙、帝乙、帝辛曾先后在辖区内建都,战国时期公元前425年赵国曾在此建都达39年。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13篇专门描绘淇河两岸人民的劳动、爱情生活。这里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以及孔子的高足子贡的故乡。 鹤壁是秀丽多姿之地。这里名胜古迹荟萃,自然景观奇特。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华北地区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淇河从境内蜿蜒流过,水阔流缓,清澈碧透,沿河景点密布,被誉为“北方漓江”。所辖浚县、淇县均为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浮丘山、云梦山风景优美,摘心台、鹿台、万鹤台闻名遐迩,天宁寺、双塔寺、金山寺美丽宜人,千佛洞、玄天洞、药王洞、鬼谷子洞诡支波谲,上峪火山地幔窗口世所罕见。 鹤壁是诗书之乡。壮美的山、秀丽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名士登云梦观赏山川河流之秀丽,进朝歌领略历史文化之悠久,驻黎阳赞叹人文风情之俊美,或文或诗,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骈文绝句、文章佳作。这些熠熠生辉、流远久远的精品佳作,以写实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鹤壁的古风古韵、美景名胜、人文地理、淳朴民风,记录了文人墨客对鹤壁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思和留恋。 鹤壁是美丽富饶之地。这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发现矿藏30多种,煤炭、水泥灰岩、白云岩、天然矿泉水均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等,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被誉为“淇河三珍”,享誉中外,久负盛名。 鹤壁是美食之乡。淇河鲫鱼在过去上敬奉过皇帝,下适应民间百姓,它长盛不衰,伴随鹤壁人民度过了无数个寒来暑往,岁月更替。浚县子馍粗放而不失雅致,是文化的结晶,地域的印证。小河白菜曾让曹操将士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太行山灭了高干;浚县八大碗来自皇家,是满汉全席之遗存……原来美食名吃也蕴藏着历史,饱含着文化。 鹤壁是开发开放的热土。鹤壁位居中原,是兵家逐鹿、商家必争的中原地区,既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晋冀鲁豫四省十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发挥联络和辐射作用。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中线从新区穿过,南距郑州机场13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通讯捷达方便。经过40多年的建设,鹤壁已经形成了融工业、贸易、文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园林化综合性新型城市,随着国家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鹤壁已经成为中外客商竞相投资的热土。 这就是鹤壁,山光水色优美,文化传承悠久;这就是鹤壁,英杰雄才辈出,文明郁积磅礴。这就是鹤壁,既有亘古长存的历史足迹,又有今日始开的时代芬芳;这就是鹤壁,既蕴藉历史的雄浑博大,又焕发未来的神韵风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 2、颐和园。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颐和园 3、长城。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4、天坛。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天坛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其他的还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山西平遥古城,云冈石窟,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云南丽江古城,江苏苏州古典园林,重庆大足石刻,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甘肃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河南龙门石窟,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四川青城山-都江堰、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元上都遗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新疆天山。 至2013年6月,中bai国已有45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du 入《世界遗产名录》,zhi6月dao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 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 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但是,现代 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87年,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兵马 俑坑和敦煌莫高窟首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同年,泰山风景名胜 区被推选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92年,九寨沟、 武陵源、黄龙名胜风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996年,庐山被评 为世界文化景观;2001年,昆曲首次被联合国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 遗产??中国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受到世界的公认和盛赞。其中,莫高窟取得“东方艺术明珠”之称,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有“世界第八奇迹”之誉,昆曲被认为是 中国“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大 会在中国苏州举行,当时中国拥有30处世界遗产,在西班牙、意大 利之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前三名国家。从1985年加入《保 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共有37项世界遗产代表作。其中,文化遗产有23项、自然遗产5项、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文 化景观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习题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儒家六经,即、、、、、,四书即、、、。 2、神话传说凝结着民族精神,据《史记》记载、、、、,是我国传说中的五帝。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的核心特征。 3、中国古代学术与政治关系密切,不同时代各有其最为发达的学术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学发达,两汉盛行。魏晋风靡士林,隋唐独步一时,宋明理学精致高妙,清代达到极盛。 二.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6.宋明理学改变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集大成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重阳 7.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8.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9.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10.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清 11.佛教“四谛”是指() A.生老病死 B.四大皆空 C.脱苦 D.苦集灭道 12.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13.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14.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15.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D.中医学 16.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17.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

高中历史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知识总结培训讲学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世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帕特里莫尼托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线索说明:⑴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代替的财富,是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地球进化形成的自然遗产和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文化遗产,以及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间口头形式传播下来的无形文化遗产,它与上述有形物质遗产共同构成了世界遗产的四种基本形态。由于文化景观这一类遗产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有直接关联,登录标准又运用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条件,故不单独列入类型。 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内容”需掌握四个要点: ①确立了在人类生存环境里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思想的指导原则 ②各缔约国负有保护本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与合作 ③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保护的原则是“真实性和完整性”。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提供经费与技术援助。 ⑶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登录《世界文化名录》的文化遗此,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西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课程: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 指导教师:陈颖 学生:蒋升桓 学号:07089003 作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设计研究 二0一一年六月七日

城市遗产保护与利用 ——以西安为例摘要:本文对城市更新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城市规划、更新、保护的具体措施和建议,目的是唤起我们城市管理人员和公民对城市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不要只为了经济利益而将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破坏殆尽了。关键词:城市更新遗产保护城市化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预计在未来20年时间里,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或者超过60%,城市不断的增多,大城市不断地扩张,在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一些城市更新的盲目性和决策的局限性,再加上设计的落后,各地争相模仿,出现了“千城一面”、“大拆大建”的现象,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城市正在渐渐地消失它的历史和地方特色,成为雷姆库哈斯所描述的“无性格城市”,历史的城市中心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功能,出现城市中心区衰败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对城市进行更新,既然要更新,就必须对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景观等进行保护...... 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这个曾经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一场大病后要重新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计划,但是如今世界的背景已经不同以前了,西安面临着国际文化的冲击;如何积极应对、合理取舍成为规划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在这个重要阶段,我们更应该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以寻求富有中国国情的城市更新与保护路径。 一、城市更新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这呈现加速运动的趋势,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北京、西安等古城的老城区也成片的被更新,不论是老城还是新城,塔吊林立,城市的面貌也是日新月异。 我们在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感叹的同时,一些有志之士也在为这种快速的更新现象所带来的城市问题而感到惋惜和痛心。我们的政府,尤其是我们的国民应该马上从“欣喜”中苏醒过来了,我们已经给城市留下了永久的伤痕,否则,若干年后,我们将对以前我们所做的事情而感到惭愧。 1.1 大拆大建 《北京宪章》指出:20世纪:“大发展”和“大破坏”,21世纪:“大转折”...... 20世纪已经过去,西安的老城已经被更新的面目全非,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简单、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随之灰飞烟灭,永远的消失了。幸运的是西安还留下了明城 墙,钟楼等对经济利益干预不大的历史遗产;在21世纪,全球化和多 样化的矛盾将继续存在,并且更加尖锐,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城市建 设理念和原则,来面对新世纪对我们的挑战。 1.2 各类保护建筑遭到破坏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与原则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地发展。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源于文物建筑的保护。自19世纪末起,世界各国陆续开始通过立法保护文物建筑。法国1840年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1887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1913年颁布了《历史古迹法》,1930年颁布了《景观地保护法》;英国1882年颁布了《历史纪念物保护法》,1900年颁布了《纪念物保护法》修正案,1913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1931年颁布了《古建筑加固和改善法》修正案,1953年颁布了《历史建筑与古纪念物法》;日本1897年制定了《古社寺保存法》.1919年制定了《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存法》,1929年制定了《国宝保护法》,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美国1906年制定了《古物保护法》等。 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通常所称的《威尼斯宪章》。《威尼斯宪章》的制定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它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与发掘的宗旨与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了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与基本原则。自20世纪60年代起,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开始从文物建筑扩大到历史地段。 1962年,法国颁布了保护历史地段的《马尔罗法令》,又称《历史街区保护法》。之后,很多国家也陆续制定自己国家历史地段保护法规,如丹麦、比利时、荷兰分别于1 962、1962、1965年在各国《城市规划法》中规定了保护区;日本1966年颁布《古都保存法》,并于]975年在《文物保护法》的修改中增加“传统建筑群保存地区”的内容;英国于1967年颁布的《城市文明法》中将有特别建筑和历史意义的地段划定为保护区;美国于1935年制定了《历史地段与历史建筑法》,于1966年制定了《国家历史保护法》等。 197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9届会议提出《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内罗毕建议》重点提出了历史地区在立法、行政、技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保护措施,并将研究、教育和信息工作作为历史地区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或称《华盛顿宪章》),是继《威尼斯宪章》之后又一个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国际性法规文件。这一文件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在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经验,明确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意义和保护原则。《华盛顿宪章》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城市的保护必须纳入城市发展政策与规划之中。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31年7月又颁布了《古物保存法细则》,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知识梳理(教师版)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复习资料汇编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的因素:难以抵御的自然灾难、频繁发生的战争、近代以来特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使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 2、世界遗产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遗产。 3、为保护世界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 1972 年,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公约规定,个缔约国有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利用国际的援助和合作,公约还规定,将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加以重点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要对这些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和经费的援助。 4、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中央的正方形,代表人类的创造活动,外面的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象征着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整个图案呈圆形,既象征全人类,也象征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 5、世界遗产委员会,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单;监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把他们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管理世界遗产基金,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实施技术和财力援助。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设立了一个常设的执行秘书处,称为世界遗产中心,负责公约的日常工作。 6、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自然遗产是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双重遗产是指既有突出文化价值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 真实性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的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损坏;⑥与具特殊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5、《世界遗产名录》的审议和公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对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无形的的保护相对滞后。2003年,第32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推动非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工作。 6、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1)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2)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3)它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