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史文化遗产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遗产点。
本文将介绍泉州22个具有代表性的遗产点。
1、清源山石窟:位于泉州南郊清源山一带,为宋代早期的佛教石窟,是福建南方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一组石窟。
2、开元寺: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区域,东起文化路,西至虎邱路,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3、灵秀山:位于泉州市区的东北部,是一座自然风景区,也是泉州的历史文化名胜区之一,山上有多个景点,如灵秀寺、千佛塔、南安岩画等。
4、开元洞:位于泉州市螺洲中心岛上,是一座岩溶地貌的天然洞穴。
开元洞内有大量的石柱、石笋、石帘等溶蚀岩石奇观,是泉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6、南安岩画:位于泉州市灵秀山南部的南安河畔,是一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岩画对象多为佛教题材,内容相当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7、永春四川驿:位于泉州市南部永春县西南乡四川村,为明代嘉靖年间的驿站,是永春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8、以马内利教堂:位于泉州市区东南部的丰泽区草铺,是东南亚最大的天主教堂,在福建省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9、汉文化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区域文化路右侧,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博物馆,展示的文物以汉代文化为主。
10、泉州海丝博物馆:位于泉州市区体育路上,是一座以海丝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展示泉州在海丝时代的商业文化和交通技术。
11、埕口古城:位于泉州市安海镇,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城遗址,现存城墙、门楼、碉楼、街巷等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2、浮桥遗址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南部的龙港区,是泉州市自然公园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木制浮桥,是泉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13、安海古田会馆:位于泉州市安海镇,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僑乡会馆,建于清代中统年间,是泉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14、安海曾厝垵:位于泉州市安海镇,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传统民居聚落,具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南派建筑特色,是泉州市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
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简介

古泉州(刺桐)史迹遗产点简介一、万寿塔(姑嫂塔)万寿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称“姑嫂塔”,“关锁塔”。
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
姑嫂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
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
当时姑嫂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高21.65米,八角五层,为仿楼阁式花岗石空心石塔。
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转角倚柱作梅花形,顶置穹形斗拱。
塔身从下往上逐层缩小,每层迭涩出檐。
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
二层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字,顶层外壁建有方形石龛,龛内并刻两个女像,是姑嫂两人形象。
明朝何乔远的《闽书》也记载了这个传说,说明姑嫂塔的故事早在明朝就已经流传。
宝盖山面向台湾海峡,孤峰兀立,拔地而起;山巅上姑嫂塔独立凌空,巍峨挺拔。
登临远眺,泉南形胜,海天风物,尽收眼底。
姑嫂塔成为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闽南侨乡的标志。
据介绍,姑嫂塔曾于清乾隆年间大修过,以后的修缮也有多次。
福建省人民委员会于1961年5月公布姑嫂塔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该塔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六胜塔六胜塔又名万寿塔、石湖塔,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
塔高36.06米,底围47米,花岗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级。
每级由塔心、外壁、回廊组成,有券顶门、方龛各4个。
全塔浮雕金刚、力士像80尊。
塔盖八角翘脊,各雕坐佛一尊,中石叠小塔状,上置金刚宝箧式塔刹。
以石塔为航标,堪称世界航海史上一绝。
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
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
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游的文化遗产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游的文化遗产泉州,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首先要提到的是泉州的开元寺。
这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寺,是福建省内最大的佛教寺院。
寺内的东西双塔,巍峨耸立,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坚固挺拔。
塔身的浮雕精美绝伦,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走进开元寺,你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庄重,古木参天,香烟袅袅,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泉州的洛阳桥也是不可错过的文化遗产。
这座石桥横跨洛阳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
它采用了独特的“筏型基础”和“种蛎固基法”,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
走在桥上,看着脚下的石板,想象着当年的车水马龙,不禁对古人的创造力心生敬佩。
清净寺则是泉州多元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见证。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
寺内的石墙、石柱、石门,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当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繁荣与包容。
还有泉州的天后宫,这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格最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
妈祖信仰在泉州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深厚的根基。
天后宫里供奉着妈祖神像,香火旺盛。
每年的妈祖诞辰和升天纪念日,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
泉州的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
它以其优雅的旋律、古朴的唱腔,传递着千年的情感。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偶尔能听到那悠扬的南音,让人陶醉其中。
南音不仅是一种音乐,更是泉州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同样令人赞叹。
小小的木偶在艺人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它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活灵活现。
提线木偶戏的表演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也有民间传说,深受观众喜爱。
泉州的永春纸织画也是独具特色。
以纸为材料,通过编织的手法创作出精美的画作。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泉州人民的心灵手巧,也为中国的民间艺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泉州的德化瓷烧制技艺更是闻名遐迩。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

泉州世遗景点介绍摘要:一、引言二、泉州世遗景点概述三、泉州世遗景点详细介绍1.开元寺2.清净寺3.伊斯兰教圣墓4.泉州府文庙5.磁灶窑址6.草庵摩尼光佛造像7.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四、泉州世遗景点的保护与传承五、结论正文:泉州,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泉州的七个世遗景点,包括开元寺、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和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
一、引言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自古以来,泉州文化交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其中,世界遗产共有七处,分别是开元寺、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和伊斯兰教文化陈列馆。
二、泉州世遗景点概述泉州的世遗景点主要涵盖了佛教、伊斯兰教、儒家等多个宗教和文化体系,呈现了泉州文化交融的特色。
这些景点既有古老的寺庙,也有千年窑址,以及独特的摩尼光佛造像,反映了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泉州世遗景点详细介绍1.开元寺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该寺创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 年),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 年) 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 年) 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 更名开元寺。
2.清净寺清净寺,又称圣友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净社区,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年),占地面积约2500 平方米。
3.伊斯兰教圣墓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市丰泽区灵山伊斯兰教圣墓社区。
据传,此处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门徒三贤四贤的墓地。
4.泉州府文庙泉州府文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学府街。
该文庙始建于唐代,是福建省最大的文庙建筑,也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庙之一。
5.磁灶窑址磁灶窑址,位于泉州市晋江市磁灶镇。
磁灶窑是泉州古代著名的陶瓷窑口,创烧于唐代,繁盛于宋元时期,以生产外销陶瓷为主。
泉州历史文化研究报告

泉州历史文化研究报告
摘要:
泉州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沿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通过研究泉州的历史和文化,探讨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并重点介绍了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建筑风格、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一、泉州的历史
泉州作为一个古老的港口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两千年前的汉代。
在唐宋时期,泉州成为海上贸易中心,是中国最早的对外经济活动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在明清时期,泉州的繁荣达到高峰期,是中国最大的外销贸易港口之一。
二、泉州的文化遗产
泉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宗教文化、建筑风格和音乐文化等。
泉州的宗教文化以妈祖文化为代表,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神,泉州被称为“妈祖故乡”。
泉州的建筑风格主要以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南洋风格,尤其以鳌江建筑群和开元寺三大殿为代表。
泉州的音乐文化以世袭民间乐团为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三、泉州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泉州的繁荣和发展也使得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南方各地文化的交融之地。
同时,泉州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也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
为中国南方建筑和文化的代表之一。
总结:
泉州作为一个古老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城市,其海上丝绸之路、建筑风格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使得它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泉州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南方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同时,保护和传承泉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对于维护中国文化多样性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多样且令人瞩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们宛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泉州的文化版图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之一。
其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
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
南音的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典雅,委婉深情。
其曲目丰富,既有《八骏马》《梅花操》等传统曲目,也有反映当代生活的新创作品。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茶馆庙宇,常常能听到这悠扬的南音,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老的时光。
提线木偶戏也是泉州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们在艺人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通过纤细的丝线,做出各种细腻而生动的动作。
从简单的举手投足,到复杂的翻跟头、舞剑,无不惟妙惟肖。
木偶戏的剧目涵盖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说等,如《目连救母》《西游记》等。
艺人们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旁白,配合着锣鼓等乐器,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泉州的高甲戏同样别具一格。
它以丑角表演为特色,风格诙谐幽默,生动有趣。
演员们通过夸张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和独特的唱腔,塑造出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又印象深刻的角色。
高甲戏的剧目题材广泛,既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也有表现历史风云的大戏。
在舞台上,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戏服,在灯光下尽情展现着泉州民间艺术的魅力。
还有闽南民间舞蹈“拍胸舞”。
舞者们赤裸着上身,头戴草箍,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边用双手有节奏地拍打胸部,一边迈着独特的舞步。
动作刚健有力,又不失古朴韵味。
这种舞蹈源于古闽越族的祭祀舞蹈,如今已成为泉州民间庆祝丰收、喜庆节日时常见的表演形式。
泉州的花灯制作技艺同样令人赞叹。
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其造型多样,有宫灯、走马灯、莲花灯等。
制作材料通常有纸、绢、绸、竹、木等,通过剪、刻、绘、染等多种工艺手法,将花灯装饰得美轮美奂。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

泉州22个遗产点介绍1.开元寺:福建省的佛教名刹,建于唐朝开元年间。
2.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介绍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3. 晋江古城:保存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4. 洛阳桥: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5. 泉州南安岩雕:以南宋岩雕艺术为代表的中国岩雕艺术重镇。
6. 清源山:福建省著名的道教圣地,是福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
7. 祖师庙:福建省的道教名刹,是中国道教“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祖庭。
8. 吕厝福建土楼:闽南土楼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
9. 岩头寺:中国南方早期佛教建筑的代表,被称为“南方龙岩石窟”。
10. 台湾连江北竿岛: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综合体,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先民居址。
11. 大崎头:福建省最大的土城遗址之一,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清凉寺:始建于唐朝,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13. 成仙台:传说中唐代道士陈抟成仙的地方,是福建省文化名胜。
14. 万祥禅寺:建于金代,是中国禅宗的瑰宝之一。
15. 泉州安海古城: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街巷、建筑和风貌,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
16. 西街:泉州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和文化遗产。
17. 东湖公园:有着悠久历史的园林,是泉州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18. 龙港古城:明清时期的海港城市,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重要场所之一。
19. 泉州城隍庙: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是泉州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20. 南安山:拥有众多的峰峦、瀑布和溪流,是福建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21. 河滨公园:位于泉州市中心的城市公园,有着美丽的江河风光和众多的文化景点。
22. 泉州丰泽妈祖庙:是中国妈祖信仰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福建省的文化名胜。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位于福建省,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泉州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活动,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首先,泉州的土楼是其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土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由厚重的土坯和石块建造而成。
泉州地区的土楼被誉为“活化石”,既是传统村落的居住建筑,也是土族文化的象征。
著名的土楼群有南靖土楼群和田螺坑土楼群,它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次,泉州的木偶戏也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戏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泉州木偶戏主要以手法、声腔和表演为特色,以其栩栩如生的木偶形象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泉州木偶戏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传统的泉州南音、泉州刺绣、泉州剪纸和泉州民间舞蹈等都是泉州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泉州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例如,举办展览、举办艺术节和开展培训等活动,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和创新。
总之,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反映了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泉州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遗产
一、福建文化名人
福建历来尊师重教,英才辈出,涌现许多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如教育家朱熹一生都在福建传道授业,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书法家黄道周、蔡襄,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近代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林纾,爱国华侨陈嘉赓等都诞生在福建。
在代表我国自然科学界最高荣誉的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福建籍的有100位,他们在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二、民间表演艺术类
民间文学:畲族小说歌(霞浦县)、闽南童谣(厦门市)
民间音乐:畲族民歌(宁德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龙岩市)、茶亭十番音乐(福州市)、南音(泉州市、厦门市)、泉州北管(泉州市)、泉州拍胸舞(泉州市)、莆田九鲤鱼灯舞(莆田市)、高山族拉手舞(华安县)、黄石惠洋十音(莆田市)、大田板灯龙(大田县)、邵武傩舞(邵武市)
民间戏曲:梨园戏(泉州市)、莆仙戏(莆田市)、永安大腔戏(永安市)、四平戏(屏南县、政和县)、泰宁梅林戏(泰宁县)、闽西汉剧(龙岩市)、闽剧(福州市)、高甲戏(泉州市、厦门市)、歌仔戏(漳州市、厦门市)、泉州提线木偶线(泉州市)、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市)、打城戏(泉州市)、屏南平讲戏(屏南县)、高甲戏(柯派)(晋江市)、越剧(尹派)(芳华越剧团)
民间曲艺:福州评话(福州市)、福州伬艺(福州市)、南平南词(南平市)、锦歌(漳州市)、东山歌册(东山县)、答嘴鼓(厦门市)、宁德霍童线狮(宁德市)、讲古(厦门市思明区)、五祖拳(泉州市)、建瓯挑幡(建瓯市)
三、民间造型艺术类
漳州木版年画(漳州市)、寿山石雕(福州市)、惠安石雕(惠安县)、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市)、泉州花灯(泉州市)、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龙岩市)、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市)、厦门漆线雕技艺(厦门市)、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武夷山市)、软木画(福州市)、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漳州市)、漳州八宝印泥(漳州市)、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铁观音制作技艺(安溪县)、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福州市)、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寿宁县、屏南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泉州市鲤城区)、药膳八珍汤、灵源万应茶(晋江市)、永定万应茶(永定县)、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罗源县)、漳浦剪纸(漳浦县)、泉州刻纸(泉州市)、柘荣剪纸(柘荣县)、江加走木偶头雕刻(泉州市)、竹纸制作技艺(将乐县)、雕版印刷技艺(连城县)
四、民俗风情类
妈祖祭典(莆田市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惠安女服饰(惠安县)、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福州市马尾区)、泉州闹元宵习俗(泉州市)、闽台东石灯俗(晋江市)、枫亭元宵游灯习俗(仙游县)、闽西客家元宵节庆(连城县)、南安英都拔拔灯(南安市)、汤和信俗(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保生大帝信俗(龙海市、古田县)、陈靖姑信俗(福州市仓山区)、霍童铁枝(宁德市蕉城区)、福鼎沙埕铁枝(福鼎市)、屏南双溪铁枝(屏南县)、蟳埔女习俗(泉州市丰泽区)、畲族服饰(罗源县)、安海嗦啰嗹习俗(福建省晋江市)、中秋博饼(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