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 立行 立言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古时有部经典名《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并称“此之谓不朽”。
后来唐代的一位学者对这“三立”作了精僻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于是,“三立”有了定论,在中国历史上成为许多人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即使是现在,人们还常常提起,不过多了一些批判,也多赋予了一些新意。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立德立功立言”的概念,主要是说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
且不论其中蕴涵着的封建思想的糟粕,仅就字面的通俗含义来看---立德就是做圣人,做好事,做一个社会认可的“光辉榜样”,用现代语言就是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雷锋”。
立功就是做英雄,做征战四方屡建奇功的大将军,或是安民有道明镜高悬的大清官,再或是拯民于水火的救世主,反正在当世要有功德无量的口碑,对后世要有功业千秋的记载。
立言就是做文章,著书立说,而且这个文章是传世之作。
从道理上说要接近绝对真理,从文采上看要万世流芳。
这“三立”的标准不能不说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其高,才使得历史上一代代士子们将此作为人生理想而奋斗终生。
“三立”的概念看起来是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封建制度的社会框架中,人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们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淹没在封建社会的依附关系上,所以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在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
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极贴切的注释。
当然,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下,确也培养出不少有德有才的人,成就了一些历史名人,对当时的社会安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封建统治者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所获得的好处却是太多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现代人为人处世的基本理念还有没有意义呢?我想还是有的,不过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过去人的生命是为了某一帝王或某一朝代而存在,开口闭口为了“我大唐基业”“我大清江山”云云,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牢牢地束缚在封建王朝的桎梏之中。
立德立言立行 毕业典礼致辞

立德立言立行毕业典礼致辞《立德立言立行毕业典礼致辞》篇一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们就站在这毕业典礼的舞台上,像一群即将冲向不同方向的鸟儿,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
立德,这就像是给咱们的人生大厦打地基呢。
我记得我小时候,村里有个老爷爷,那可是个德高望重的人。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但只要哪家有点难事,他准第一个去帮忙。
有一次,邻居家的房子着火了,老爷爷不顾自己的安危就冲进去救人。
那时候我就想,这就是德吧,像星星一样在黑暗里发光。
咱们在这社会上混,要是没点德行,就像没有根的浮萍,飘来飘去,迟早得沉下去。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这个社会,讲德会不会吃亏啊?我觉得吧,短期看可能会,但长远来看,德就是那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隐形钥匙。
立言,这可不是让咱们光会说大话。
咱得说出有分量的话。
就像鲁迅先生,他的那些话,像匕首,像投枪,刺向黑暗的旧社会。
咱们虽然不是鲁迅,但咱也能说出温暖人心、激励他人的话。
我自己就有个经历,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小组讨论,大家都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项目。
我就站起来说:“嘿,咱们别怕,大不了就是从头再来,就当是玩一场刺激的游戏。
”没想到,这话就像一阵小春风,把大家的斗志给吹起来了。
立言,就是要有这样的力量。
立行,这可是实打实的。
不能光说不练,那就是假把式。
我有个朋友,整天嘴上说着要减肥,要健身,可每天还是躺着吃薯片看电视。
这就是没立行。
咱们走出这个校门,得像战士一样,勇往直前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就像爬山,刚爬一点就气喘吁吁,想放弃。
但这时候,咱们得咬咬牙,继续往上爬。
同学们,咱们即将各奔东西,未来的路可能像彩虹一样绚丽,也可能像暴风雨中的小船一样飘摇。
但只要咱们把立德立言立行牢记心间,就像带着三把宝剑闯荡江湖,那不管走到哪儿,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句,你们准备好了吗?去迎接那个有立德立言立行相伴的未来!《立德立言立行毕业典礼致辞》篇二嘿,同学们!今天站在这儿,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曾国藩》家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家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国藩家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一、养心之道日课四条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
二曰主静则身强:而内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
三曰求人则人悦:欲立立人,欲达达人。
立者,自立不惧,如富人有百物有余,不假外求。
达者,四季不悖,如贵人登高一呼,群山四应。
人孰不欲己立已达,若能推以立人达人,则与物同春矣。
四曰习劳则神钦:凡人之情莫不好而恶劳。
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欲而惮于劳。
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勤则有才而见用,逸者无能而见弃;勤则济世斯民,而神祗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祗。
守静神明则如日之升,身体则如日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
我辈求静,欲异乎禅氏入定,冥然而罔觉之旨,其必验之此心。
自戒惧而约之,以至于至静之中,虽少偏倚,而守其不失,则及其中之天地位,此绵绵这,由动而静之也。
自谨独而精之,以至于应物之处,无少差缪,而无适不然,则极其和而万物育,此穆穆者,由静以之动也。
由动以静之,有神主之;由动之静,有鬼司之。
始终往来,一敬贯之。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意。
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免之!修身十二课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立德”“立功”“立言”

作文主题训练-------“立德”“立功”“立言”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意思就是人生最高尚的事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
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自从古圣先贤提出“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后,这“三立”就成为了许多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华民族面临巨大考验。
在抗疫过程中,青年人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声音唱响这人生的“三部曲”。
作为时代有为青年,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就是“三立”,三者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相互关联。
能完成“三立”就可以成为“三不朽”之人,“三立”也就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但是,要想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都有所成就,那是非常艰难的,于是,有人侧重“立德”,有人侧重“立功”,有人侧重“立言”,但依然有人兼而求之。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将做怎样的选择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注重养德,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即使是几千年之后的现在,我们依旧讲“德”。
习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严把德才标准。
德才兼备,方堪重任”。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的有志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弟子规对传统文化理念的解读与继承

弟子规对传统文化理念的解读与继承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教育经典,也是儿童教育的基本读本之一。
它以简练、明确的语言,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传统文化理念的解读与继承具有重要意义。
弟子规的核心思想是“立志、立德、立言、立行”,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
首先是“立志”,即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弟子规中提到:“立志存高远,忍苦耐劳。
”这表明了立志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才能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弟子规也强调了“忍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传统文化中一贯强调的品质,意味着要有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其次是“立德”,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弟子规中提到:“人不学,不知义;不知义,无以为人。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明白什么是正义和道德,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弟子规还强调了要“敬老慈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和关爱弱者的重要价值观。
通过立德,一个人才能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再次是“立言”,即树立正确的言行举止。
弟子规中提到:“言必行,行必果。
”这句话强调了言行一致的原则,一个人说的话要与自己的行为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同时,弟子规还强调了要“言必信”,这是传统文化中重视诚信和守信用的观念。
通过立言,一个人才能树立起正确的形象和信誉,成为社会的楷模和榜样。
最后是“立行”,即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行动方式。
弟子规中提到:“有德之人,必有言之者;有言之者,必有行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德行与言行的紧密联系,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言行一致。
弟子规还强调了要“敬鬼神而远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神灵和遵循宗教信仰的重要观念。
通过立行,一个人才能树立起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式,成为社会的模范和表率。
总的来说,弟子规对传统文化理念的解读与继承,体现在它强调了立志、立德、立言、立行这四个方面。
立言立德立行作文

立言立德立行作文
《立言立德立行》
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立言、立德、立行可重要啦!这就好像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三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呢!
立言呀,就是要我们学会好好说话,说出有意义的话。
就像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的,要多读书,这样才能有知识,才能说出让人佩服的话呀!我们平时和小伙伴聊天,可不能乱说一气,得说些能帮助别人、让大家都开心的话。
这就好比建房子,我们说的话就是那一块块砖头,只有砖头好,房子才能坚固漂亮呀!
立德呢,那就是要有好品德。
这就像一棵大树的根,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高大挺拔。
我们要诚实,不能撒谎;要友善,不能欺负别人;要懂得感恩,不能觉得别人对我们好都是应该的。
想想看,如果一个人品德不好,谁会愿意和他做朋友呢?
立行就更重要啦!光说不做可不行,得行动起来呀!比如老师说要爱护环境,那我们就不能乱丢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还要主动捡起来呢。
就像跑步比赛,站在起跑线上光喊口号可赢不了比赛,得迈开腿跑起来才行呀!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看到地上有个香蕉皮。
我就想,这要是有人不小心踩到了,不就会摔倒吗?于是我赶紧跑过去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小伙伴们看到了,也都纷纷说我做得对。
我心里可高兴啦,这就是立德立行呀!
我们都要记住立言立德立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不要小瞧自己的每一个小举动,就像小小的星星也能照亮整个夜空一样。
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会说话、有品德、能行动的人,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稳当当,绽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光彩!你们说是不是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
不朽
意思: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
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
中国历史上,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伦理观点上,最重要的是讲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原文出处: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
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未对。
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其是之谓乎?”
穆叔曰:“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
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其是之谓乎!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
”
现今启示
曾几何时,社会上充斥着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熙来攘往奔竞于名利场上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不朽之名的诉求。
不用说“立德”方面的假仁假义、外廉内贪的道德作秀,“立
功”方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是在被先贤古哲视为生命的“立言”方面,时下的不少著书撰文者所追求的也不再是不朽,而是速成,而速成者自然就难免乎速朽。
如果从胡适所谓“社会的不朽”的角度看,真不知道急功近利的他们能拿什么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我死后哪怕它洪水滔天”这句历史上个别统治者的口头禅,如果不幸成了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或社会的潜规则,那真是莫大的讽刺和悲哀。
三学三立讨论发言材料范文

三学三立讨论发言材料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和思考“三学三立”的话题。
在这个世界上,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石,而三学三立则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三学三立进行讨论和发言。
首先,我想重点聚焦于三学方面。
三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学好三种不同的知识领域,即实践学、专业学和思辨学。
实践学是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专业学是指在学生的专业领域上进行系统学习,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
思辨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未来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来谈谈三立方面。
三立,即立德立言立行。
立德是指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立言则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立行是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行动能力,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原则和目标去行动。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分享一个我参与的实践项目的经验。
在项目中,我们团队承担了一个社区服务的任务,我们需要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一系列的公共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实际的技巧和知识,也真正体验到了服务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
同时,在与居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进一步学到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以及如何倾听他人的需求和问题。
这对我们的专业学和思辨学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除了个人的经验外,三学三立所提倡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很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支持。
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品德修养。
而三学三立则恰恰强调了这些能力和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然而,虽然三学三立理念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立行立言
——学生行为规范从我做起
2011-11-06
《左传》曾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立德”就是指做人,“立功”就是指做事,“立言”就是指做学问,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就是做事做学问。
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用这“三立说”也甚合适,那就就是培养学生做好人、学规范、求真知。
今年暑期,笔者在北师大培训时瞧到印象深刻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由此想到:学生行为要规范,首先就是教师行为须规范。
教师就是学生品德的楷模
汉代马融认为:“师者,教人以事而谕诸德也。
”教师的根本任务就就是传授政治伦理道德。
您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您就是不就是不经意间在随意抨击社会,您就是不就是在升旗仪式上讲着空话,您就是不就是关心着国家时政大事?您要培养学生的孝德,您身居城市有没有常回家瞧瞧,您在重阳节有没有给双亲带去问候,您有没有为父母洗过一次脚或就是递上过一次毛巾?您要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品质,您能不能为贫困学生送去足够的关爱,您能不能承认您说错过什么?我想,作为教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选择肯定。
学生纯洁的心灵需要我们去播撒德行的种子,只有为师者现身说法,从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品德的楷模。
教师就是学生行为的示范
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还应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吕氏春秋》载:“学者师达尔有才。
”意思就是说:学生得到好老师的指导就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战国时期,一些原先曾就是“刑戮死辱之人”因“得之于学”而成为著名贤士。
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哪怕就是最顽劣的学生的影响也就是如此之深。
那么,您要求学生守时,您自己首先要课前侯课、准时下课;您要求学生专心听讲,您自己在办公室就不该大声说笑;您要求学生不玩电脑,您该清楚您上班时在电脑前该干什么;您要求学生讲究卫生,您的办公桌上就该井然有序;您要求学生书写端正,您的批作符号、评语就该规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先践行。
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本文所指的学习就是指求学问,也就就是读书。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求知态度也起着关键作用。
师者“诲人不倦”,学生就“学而不厌”,教师勤奋,可以改变学生的懒惰。
学生一题一题在做,一步一步在演算,您说教师该不该一题一字地批阅呢?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您的备课本就是不就是该及时书写呢?要求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您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准确回答
学生的提问时,就是不就是该谦虚诚实地说“课后待我弄清楚了再来告诉大家”呢?诸如此类,教师良好的教风、虚心的治学态度,都将影响着学生的学风与学习上进心。
教师从事着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可谓任重道远,打铁先需自身硬,学生行为规范需要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