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质谱分析及典型地区污染特征研究-中国科学院生态

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质谱分析及典型地区污染特征研究-中国科学院生态
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质谱分析及典型地区污染特征研究-中国科学院生态

项目名称:

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质谱分析及典型地区污染特征研究

专家推荐意见

姓名张玉奎身份证号

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化学部

最高奖否年度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职称研究员学科专业分析化学

通讯地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邮政编码116023

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责任推荐专家是

推荐意见:

从包含复杂基质的环境样品中检测低浓度的有毒物质是对分析化学的一大挑战。该团队依靠质谱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准确性好等优点,围绕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的核心内容,对有毒物质的环境分布以及毒理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多环境介质中典型污染物的质谱方法研究和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发现及鉴定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项目发展了针对典型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质谱新技术。针对二恶英、多氯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复杂环境污染物的物化性质十分相似、污染复杂性相当高的特点,开发了一次性提取同时定量分析多种复杂污染物的技术,并利用同位素稀释法结合高分辨质谱分析实现三类污染物的精确定量;准确度高,相对误差小;同时合成了多种纳米材料运用于环境质谱分析中;利用色谱-质谱的方法学率先发现了醌类代谢物可以与DNA生成加合产物,利用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研究了二恶英的毒理效应,发现了潜在的生物标记物。上述研究在国际上属首次报道,具有明显的学术创新性,为深入理解多溴二苯醚和二恶英的毒性作用机理提供了新证据。

该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获取了大量与复杂环境污染物相关的数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推动并引领了我国对复杂环境污染物的科研发展,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积极贡献。项目的8篇代表性论文的他引总次数超过1800次,其中SCI他引超过1500次;4人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推荐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本人已征求被推荐者同意;作为推荐者,本人同意在项目公示时向社会公布;本人承诺根据需要参加答辩,接受评审专家质询;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理。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专家签名:

年月日姓名柴之芳身份证号

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化学

最高奖否年度2017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职称研究员学科专业放射化学、环境化学通讯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乙邮政编码100049 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责任推荐专家否

推荐意见:

复杂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二苯醚以及一些重金属具有很强的毒性,对环境有长期的影响。中国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的主要成员国之一,面临着国内污染物控制和国际履约行动的巨大挑战。

该项目在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质谱方法学和典型地区污染特征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相关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以及斯德哥尔摩公约审查委员会等国际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力。蔡宗苇教授和江桂斌研究员等长期合作,在国内较早提出了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分析和毒性效应的研究方向,围绕多环境介质样品萃取和富集、质谱分析新方法、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的原创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通过开发和应用新的质谱分析技术,推动了复杂环境污染物环境分析方法学的发展;针对我国特征污染源,研究了复杂环境污染物在典型地区的污染现状和特征。这些研究使我国在这些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若干研究领域具有引领作用,引发了大量的后续研究,并为我国制定有关环境污染物的控制法规和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建设,为我国环境化学领域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积极贡献。

蔡教授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组委会成员和领域专家合作,完成了公约实施后亚太区域的两次监测报告,相关报告被全球引用,为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成效评估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推荐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本人已征求被推荐者同意;作为推荐者,本人同意在项目公示时向社会公布;本人承诺根据需要参加答辩,接受评审专家质询;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理。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专家签名:

年月日

姓名杨秀荣身份证号

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化学最高奖否年度2017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职称研究员学科专业分析化学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邮政编码130022 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责任推荐专家否

推荐意见:

复杂环境介质中高毒性超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学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难点,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该合作团队致力于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成功建立了高分辨质谱检测复杂环境介质中复杂污染物的方法体系,发明了筛查和识别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新方法,相关的研究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学术创新性。

该项目建立了一系列的复杂基质样品中特定复杂环境污染物的高效样品前处理和质谱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典型地区的污染特征分析。通过系统研究特定复杂环境污染物在典型地区的来源、分布、迁移、累积与放大行为、毒性效应、以及在严格的环保监管措施下的历史演变趋势,研究了它们在典型地区的污染特征。

项目以质谱分析为核心技术,针对环境与健康这一命题,在方法学研究领域开展了系统的原创性工作,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构建了一个包括分析化学和环境科学的学科交叉的研究体系。

该项目由京港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长期深入的合作,在环境介质中高毒性超痕量有机污染物的质谱分析方法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促进了分析化学学科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典型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和污染监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声明:本人遵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承诺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所提供的推荐材料真实有效,且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本人已征求被推荐者同意;作为推荐者,本人同意在项目公示时向社会公布;本人承诺根据需要参加答辩,接受评审专家质询;如产生争议,保证积极调查处理。如有材料虚假或违纪行为,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接受相应处理。

专家签名:

年月日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交叉学科领域。

复杂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二苯醚以及一些重金属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毒性效应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们的检测和潜在危害评估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复杂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着种类繁多、含量变化大、理化性质各异、环境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因此,发展快速高效的萃取、富集、分离和灵敏分析方法成为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本项目以复杂环境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发展了一系列质谱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典型地区污染特征的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质谱分析方法学

通过应用新技术和新原理,建立了多环境介质样品中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质谱分析方法。合成了多种纳米材料并运用在环境质谱分析中,开发了污染物的高效提取新方法,实现物化性质十分接近的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二苯醚的同时分析,缩短了样品前处理周期并降低了成本。此外,建立了质谱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生物代谢物与DNA的加合反应,探讨了基因毒理效应。

2、复杂环境污染物在典型地区的污染特征

对两个不同的电子垃圾拆解地及周边环境中的大气、土壤、水体、动植物以及人体中的复杂环境污染物进行了研究,考察它们的空间分布及其迁移转化。系统研究了典型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成因、环境行为以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积累规律与生态毒理。率先在世界“三极”开展研究,证实了几种复杂环境污染物的长距离迁移特性。

3、服务国家和地区

蔡宗苇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组委会成员和领域专家合作,作为Principle Author完成了公约实施后亚太区域的两次监测报告,为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成效评估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污染物的限制、监控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王亚韡为我国撰写了多份斯德哥尔摩公约候选物质履约对策建议报告,成为我国国际公约谈判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该项目成果是香港浸会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联合研究所”建立近15年来,以及北京及香港两个分析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经过长期与深入合作的结晶,为香港地区乃至于全国的复杂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毒理研究提供了完善的技术平台,在亚太区域相关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发挥了主导作用;在多次二恶英污染事件中为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撑,在解决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研究成果概括

本项目在国际顶级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杂志(如Environ. Sci. Technol.; Anal. Chem.)发表了多篇论文,8篇代表性论文的他引总次数超过1800次,其中SCI他引超过1500次;项目完成人4人获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受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多个专业期刊中担任主编或者编委。组织举办了30多个质谱和环境分析化学相关的国际会议,100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做大会或邀请报告。

客观评价

代表性论文1采用离子阱质谱方法研究了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环境及生物介质中的多溴二苯醚。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著名化学家Anne P. Vonderheide 博士在引用该文章的时候,对使用离子阱质谱进行PBDE 检测的优点表达了高度赞同,认为采用的质谱方法是较为经济的手段,同时能获得等效于高分辨仪器的选择性—“Recently, the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 operated in MS-MS has seen an increased number of application as investigators search for a less expensive means to obtain the selectivity of a high resolution instrument.…This instrumental scheme additionally displays quite low limits of detection due to background removal in the second stage analysis” (代表性引文1)。

代表性论文2 检测了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土壤的多溴二苯醚。该数据被广泛作为典型环境污染区域多溴二苯醚含量的参考值,用于分析研究多溴二苯醚地区污染的来源、清单和归趋等。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联合研究中心Athanasios Katsoyiannis博士大幅引用并评价指出认为代表性论文全面检测了土壤中复杂的多溴二苯醚混合物,并确定了在电子垃圾土壤中污染最严重的多溴二苯醚物质-- “the major PBDE congeners detected in soils were ...., Tetra-(BDE-47), penta-(BDE-99)and hexa-BDE (BDE-139, BDE-153, BDE-154) were the predominant congeners in the studies of Wang et al.and Cai and Jiang”;论文2也被环境化学家Tasneem Abbasi等在其综述性文章中作为典型性案例引述电子垃圾拆解区附近的农业土壤中的PCBs, PAHs, and PBDEs等环境污染物在中国处于上升趋势 (代表性引文2)。

代表性论文3综述了维持重金属矿区植被对于土壤修复的生态影响,指出建立一个良好的植被对于最大化地减少矿区重金属污染问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中山大学的束文圣教授同意我们的观点并认为 “一个有效的植被恢复系统不仅可有效地满足污染控制,减少对人类的污染,同时也可保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并恢复对于生态的破坏”—“A successful revegetation program can not only fulfill the objectives of stabilization, pollution control, visual improvement and removal of threats to human beings” (代表性引文3)。

代表性论文4系统研究了我国湿地环境下的12种植物对于铅,锌,铜以及镉等重金属的生物富集性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植物在潜在的植物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做了探讨。波兰教授Agnieszka Klink认为“该工作对于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相应的重金属植物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abilities of certain macrophyte species accumulation of metals provide insight into choosing appropriate plants for wetland control and phytoremediation systems" (代表性引文4)。

代表性论文5研究我国贵屿地区(电子垃圾拆解区)二恶英、多氯联苯和多溴二苯醚在土壤和垃圾燃烧残余物的空间分布,为该地区的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研究数据,被SCI引用高达277次。美国哈佛大学Hauser教授认为“鉴于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病负担加重,二恶英暴露的潜在作用可以作为预防重大公共健康和临床研究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在二恶英环境污染水平增加的中国地区” – “Given the large worldwide burden of CVD, the potential role of dioxin exposure as a

preventable risk factor could be of substantial public health and clinical interest,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reports of elevated environmental dioxin levels in China” (代表性引文5)。

代表性论文6综述了多溴二苯醚在东亚地区的污染现状,并重点对比和详细解释了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差异。著名环境化学家、美国国家暴露研究实验室Susan Richardson教授在其综述性论文中长篇引用并指出“王等综述了多溴二苯醚在东亚地区环境中国的现状,他总结和关键性评判了东亚地区多溴二苯醚污染的现状,并与欧洲和北美地区已经报道的进行了对比,通常东亚地区(中国大陆、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新加坡)多溴二苯醚含量相当或低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但是在一些重污染和工业地区多溴二苯醚达到了报道的最高值”-- PBDEs in the East Asian environment were the subject of a review by Wang et al., who summarized and critically reviewed the status of PBDE pollution in East Asia and compared levels to those reported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 general, levels found in East Asia (China, Japan, Hong Kong, Korea, and Singapore) are comparable to or lower than those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but in some highly populated and industrialized areas, the PBDE levels are among the highest reported in the world (代表性引文6)。

代表性论文7研究中国东南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区大米中的重金属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存在的潜在风险。清华大学Li Jinghui教授在其评论性论文中具体引用文章数据并指出该代表性论文是唯一能够找到的相关论文,指出相关研究领域的稀缺性: “我们发现只有一篇研究评价了从大米中摄入重金属,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允许每天摄入量相比,“…We found only one study that evaluated the dietary intake of heavy metals from rice (Fu et al., 2008). Comparing the tolerable daily intakes given by FAO/WHO (WHO, 1993) with the mean estimated daily intake …” (代表性引文7)。

代表性论文8首次将石墨烯应用于固相微萃取吸附填料,合成了高性能硅胶填料,萃取性能显著优于或相当于商品化材料。该工作是首次合成石墨烯复合材料用于样品前处理,并克服了直接使用石墨烯作为吸附填料的缺点。J. Chromatogr. A杂志主编新加坡H. K. Lee教授在TrAC杂志上发表综述评价:“Liu等首次将石墨烯粉末应用于SPE吸附填料...展现了石墨烯对芳香类化合物杰出的萃取能力- The first utilization of graphene powder as SPE sorbent was presented by Liu et al…This work demonstrated the outstanding extractive ability of graphene towards aromatic compounds…” (代表性引文8)。该代表性论文中所开发的合成策略也被许多其他研究者采纳或参考用于合成石墨烯基复合吸附材料(J. Chromatogr. A, 2013, 1307, 135-143; Talanta, 2013, 109, 133-140; J. Chromatogr. A, 2013, 1293, 20-27; J. Mater. Chem. A, 2013, 1, 1875-1884,etc)。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8篇)

序号论文专著

名称/刊名

/作者

影响

因子

年卷

页码

(xx

年xx

xx

页)

发表

时间

年月

通讯作

第一作

国内作

SCI

他引

次数

他引

总次

1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fish and sediment

from river polluted

by electronic waste /

SCI TOTAL

ENVIRON/Qian

Luo, Zongwei Cai*,

and Ming H. Wong*

3.976

2007,

383,

115-

127

2007

09月

20日

Zongwei

Cai and

Ming H.

Wong

Qian Luo

罗茜,蔡

宗苇,黄

铭洪

87 114

2 Determination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soil from e-waste

recycling site /

Talanta/ Zongwei

Cai* and Guibin

Jiang

4.035

2006,

70,

88-90

2006

08月

15日

Zongwei

Cai

Zongwei

Cai

蔡宗苇,

江桂斌

55 71

3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e

degraded soils, with

emphasis on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

Chemosphere /M.

H. Wong*

3.34

2003,

50,

775-

780.

2003

02月

28日

M. H.

Wong*

M. H.

Wong*

黄铭洪

388 451

4 Accumulation of

lead, zinc, copper

and cadmium by 12

wetland plant species

thriving in metal-

contaminated sites in

China./Environ.

Pollut./ H. Deng, Z.

H. Ye, M. H. Wong*

4.143

2004,

132,

29-

40.

2004

年11

30日

M. H.

Wong*

H. Deng

邓泓,叶

志鸿,黄

铭洪

249 294

5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in

soil and combusted

residue at Guiyu, an

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site in

southeast China /

ENVIRON SCI

TECHNOL / Anna

O. W. Leung,

William J.

Luksemburg,

Anthony S. Wong,

Ming H. Wong

5.393

2007,

41,

2730-

2737

2007

04月

15日

Ming H.

Wong

Anna O.

W. Leung

梁爱华,

黄铭洪

299 359

6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 in the

East Asian

environment: A

critical review./

Environ. Int. /

Yawei Wang, Guibin

Jiang*, Paul K. S.

Lam, An Li

5.929

2007,

33,

963-

973.

2007

10月

31日

Guibin

Jiang*

Yawei

Wang

王亚韡,

江桂斌,

林群声

153 184

7 High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from a

typical E-waste

recycling area in

southeast China and

its potential risk to

human health /

Chemosphere / J. J.

Fu, Q. F. Zhou, J. M.

Liu, W. Liu, T. Wang,

Q. H. Zhang, and G.

B. Jiang

3.34

2008,

71(7),

1269-

1275

2008

04月

30日

G. B.

Jiang

J. J. Fu

傅建捷,

周群芳,

刘杰民,

刘伟,张

庆华,江

桂斌

175 191

8 Graphene and

Graphene Oxide

Sheets Supported on

Silica as Versatile

and High-

Performance

Adsorbents for Solid-

Phase Extraction /

ANGEW CHEM

INT EDIT / Qian

Liu, Shi, JB; Sun, JT;

Wang, T; Zeng, LX ;

GB Jiang

11.709

2011,

50,

5913-

5917

2011

12月

21日

G. B.

Jiang

Qian Liu

刘倩,史

建波,孙

建腾,曾

力希,江

桂斌

175 189

合计1581 1853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名蔡宗苇性别男排名 1 国籍中国

通讯地址香港九龙塘香港浸会大学邮政编码000000

工作单位香港浸会大学行政职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二级单位香港浸会大学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派群众

完成单位香港浸会大学所在地香港

单位性质大专院校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3年01月01日至 2013年12月31日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负责设计和规划项目的实施方案、汇报总结研究结果,对项目“重要科学发现”所列第1,2,4 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所有8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的长期合作者;代表性论文1,2的通讯作者。提出复杂环境污染物研究方向,开发了针对复杂环境污染物的样品前处理以及质谱检测新方法,并应用于典型地区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特征研究。作为主要作者编写第一个和第二个斯德哥尔摩公约下亚太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控制报告,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限制、监控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领导建立了香港浸会大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姓名黄铭洪性别男排名 2 国籍中国

通讯地址香港九龙塘香港浸会大学邮政编码000000

工作单位香港浸会大学行政职务无

二级单位香港浸会大学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派群众

完成单位香港浸会大学所在地香港

单位性质大专院校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3年01月01日至 2013年12月31日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部分所列第2,3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1,3,4,5的通讯作者。与第一主要完成人长期合作,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了典型地区土壤中大气、土壤、水体、动植物中复杂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成因、环境行为以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分布积累规律与生态毒理。

姓名王亚韡性别男排名 3 国籍中国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邮政编码100085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行政职务无

二级单位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派群众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在地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6年09月01日至 2013年12月31日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部分所列第2,4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6的第一作者,与第一主要完成人长期合作,帮助训练培养研究生,研究并总结了复杂环境污染物在亚洲的污染状况,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短链氯化石蜡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发。为我国撰写了多份关于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候选物质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履约对策建议报告。

姓名张庆华性别男排名 4 国籍中国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邮政编码100085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行政职务无

二级单位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派中国共产党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在地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 2004年09月01日至 2013年12月31日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部分所列第1,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7的作者。率先在世界“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开展了复杂有机污染物研究,证实了几种典型复杂环境污染物的长距离迁移特性,是该项研究的主要实施者。

姓名江桂斌性别男排名 5 国籍中国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邮政编码100085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行政职务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二级单位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派中国共产党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所在地北京

单位性质公益型研究单位

参加本项目的起止时间2003年01月01日至 2013年12月31日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对本项目“重要科学发现”部分所列第2,3,4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代表性论文6,7,8的通讯作者。与第一主要完成人长期合作,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通过长期追踪观察,总结了复杂有机污染物在东亚的状况;研究了典型区域内复杂污染物如重金属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规律。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项目完成人蔡宗苇和黄铭洪在项目完成期间在同一单位工作(香港浸会大学),有长

期合作关系,并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王亚韡、张庆华和江桂斌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3人均和项目第一完成人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该中心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2002年建立“环境科学联合研究所”自今。20013年建立了“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香港浸会大学)”,江桂斌院士为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蔡宗苇教授为实验室主任。此实验室的筹备、建立和运行,是两单位共同合作的成果。

2.项目第一完成人蔡宗苇主要负责项目创新研究、研究方向和思路、组织项目研究内容

等工作。主要完成了复杂环境样品前处理和复杂环境污染物的质谱分析方法的开发与应用,与本项目所有其他完成人都有合作研究项目和合著论文(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

3.项目第二完成人黄铭洪主要完成了电子垃圾拆解地周边环境中的大气、土壤、水体、

动植物以及人体中复杂环境污染物的分布研究。与第一完成人有合作研究项目和合著论文,并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 (Ms. Qian LUO)。

4.项目第三完成人王亚韡主要负责短链氯化石蜡等复杂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曾于

2013年在香港浸会大学第一完成人的实验室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工作过3个月,与第一完成人有合著论文。

5.项目第四完成人张庆华主要负责复杂环境污染物长距离传输与扩散的研究,曾于2008

年在香港浸会大学第一完成人的实验室工作过6个月,与第一完成人有合著论文。

6.项目第五完成人江桂斌总结了复杂有机污染物在东亚的状况,研究了典型区域内复杂

污染物如重金属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规律。与第一完成人长期合作,并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 (Ms. Hanxia LIU),有多项合作研究项目和合著论文。

第一完成人签名: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

序号合作

方式

合作者

(项目

排名)

合作

时间

合作成果

证明

材料

备注

1论文

合著蔡宗苇

江桂斌

(1, 5)

15年Z. Cai* and G. B. Jiang. Determination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soil from e-

waste recycling site, Talanta, 2006, 70, 88-90.

代表

性论

文2

蔡宗苇

为通讯

作者

2论文

合著蔡宗苇

黄铭洪

(1, 2)

15年Q. Luo, Z. Cai* and M. H. Wong*.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fish and

sediment from river polluted by electronic wast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7, 383, 115-

127.

代表

性论

文1

共同通

讯作者

3论文

合著蔡宗苇

黄铭洪

(1, 2)

15年Q. Luo, M. H. Wong* and Z. Cai*. Determination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freshwater

fishes from a river polluted by e-wastes, Talanta,

2007, 72, 1644-1649.

其它

证明

材料

共同通

讯作者

4论文

合著蔡宗苇

黄铭洪

(1, 2)

15年 A. O. W. Leung, J. S. Zheng, C. K. Yu, W. K. Liu,

C. K. C. Wong, Z. Cai and M. H. Wong*.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in Surface Dust at an E-Waste

Processing Site in Southeast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45, 5775-5782.

其它

证明

材料

黄铭洪

为通讯

作者

5论文

合著蔡宗苇

黄铭洪

江桂斌

(1, 2, 5)

15年 D. L. Wang, Z. Cai*, G. B. Jiang, M. H. Wong

and W. K. Wong. Gas chromatography/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in soil,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2005, 19,

83-89.

其它

证明

材料

蔡宗苇

为通讯

作者

6论文

合著蔡宗苇

王亚韡

张庆华

江桂斌

(1, 3, 4,

5)

6年Y. M. Li, G. B. Jiang, Y. W. Wang, Z. Cai and Q.

H. Zhang*. Concentrations, profiles and gas-

particle partitioning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

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in the ambient air of

Beijing,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8,

42, 2037-2047.

其它

证明

材料

张庆华

为通讯

作者

7论文

合著蔡宗苇

张庆华

江桂斌

(1, 4, 5)

8年H. X. Liu, Q. H. Zhang, M. Y. Song, G. B. Jiang

and Z. Cai*. Method development for the analysis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in single extract of sediment

samples, Talanta, 2006, 70, 20-25.

其它

证明

材料

蔡宗苇

为通讯

作者

8论文

合著蔡宗苇

王亚韡

张庆华

江桂斌

(1, 3, 4,

5)

6年H. X. Liu, Q. H. Zhang, Z. Cai, A. Li, Y. W.

Wang and G. B. Jiang*. Separation of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using

silica gel and florisil fractionation chromatography,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6, 557, 314-320.

其它

证明

材料

江桂斌

为通讯

作者

9论文

合著蔡宗苇

王亚韡

张庆华

江桂斌

(1, 3, 4,

5)

6年H. X. Liu, Q. F. Zhou, Y. W. Wang, Q. H. Zhang,

Z. Cai and G. B. Jiang*. E-waste recycling

induce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ollution in

the ambient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8, 34, 67-72.

其它

证明

材料

江桂斌

为通讯

作者

10论文

合著蔡宗苇

王亚韡

张庆华

江桂斌

(1, 3, 4,

5)

6年H. X. Liu, Q. H. Zhang, Y. W. Wang, Z. Cai and

G. B. Jiang*. Occurrence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dibenzofurans and biphenyls

pollution in sediments from the Haihe River and

Dagu Drainage River in Tianjin city, China,

Chemosphere, 2007, 68, 1772-1778.

其它

证明

材料

江桂斌

为通讯

作者

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3.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4.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6.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7.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 8.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土壤环境化学 9.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10.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重金属、氮磷);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扩散质体,流动吸附与分配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1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及消除。物质透过细胞膜的形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1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1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5.无机物质的生物转化。氮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16.污染物质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效应;重金属元素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有机污染物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7.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 18.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19.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

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工程A考研试题

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工程A考研试题98-09年 下面是试题 1998年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试题 简述以下各题(共四题30分) 1 废水有机物的主要特性指标及相关性。(6分) 2 胶体颗粒的基本特性及带电原因。(8分) 3 废水脱氮、除磷的目的及方法。(8分) 4 给、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8分) 5 滤料层在过滤工程中的水头损失经验公式为 式中:沙层的水头损失(厘米);–过滤速度(厘米/秒); –沙层孔隙率;–沙层的当量粒径(厘米)。试论述与、及之间的相关关系。(15分)5 为什么用氯处理含氰废水是要严格控制pH值,以液氯处理含络氰化铜离子废水时,理论上需要多少活性氯?(15分) 6 膜分离法主要包括哪几种方法,试从其主要两种方法在其原理、设备构造、运行条件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对比?(20分) 7 试论述好氧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法的发展趋势?(20分)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199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试题名称:环境工程学 一.简述下列各题(每题8分) 1.列出五种评价城市污水的指标,并说明其所代表的意义。 2.按照污水处理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级处理?简述其内容。 3.目前常用的给水消毒方法有几种?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4.天然水体中主要的离子成分有哪些?简述其相关性。 5.什么叫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举出五种实例。 二.计算题(20分) 某地表水源的总碱度为0.2mmol/L,市售聚合氯化铝(含Al2O3约16%)投量28mg/L,试计算需加石灰(市售的纯度为5%)多少mg/L?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中科院硕士学位论文样本

密级:(涉密论文填写密级,公开论文不填写)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城市化进程 作者姓名:李连学 指导教师: 杜小龙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张云副教授厦门大学 学位类别: 理学硕士(环境工程学术型为“工学硕士”,环境工程专业型为“专业学位硕士(工程)”) 学科专业: 环境科学(或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013年5月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By Lianxue Li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or 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工学硕士or Master of Engineering工程硕士)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ay, 2013

本研究得到以下项目的经费支持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与健康研究”(项目编号编号) 2. 国家863项目:“环境健康评价技术研究”(项目编号编号) 3. ……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有权保留送交论文及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制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中科院水生所环境化学真题

环境化学真题 2005考试科目: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生产率 2.自由基 3.生物浓缩因子 4.硝化作用 5.可疑致癌物 二、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30 分) 1.一个厌氧性湖泊,其湖下层的元素都将以( )形态存在,碳、氮、硫分别以( )、( )、( )的形式存在。 2.一般可把污染物的光解过程分为( )、( )及( )三类。 3.温室气体中,( )是唯一由天然源排放造成环境浓度较高的气体,( )在大气层中不是自然存在的,而完全是由人为产生的。 4.在水环境中,多氯联苯、酞酸脂主要富集在( )、( )中。 5.天然水体颗粒态重金属可分为( )、( )、( )、( )及( )五种形态。 6.酸性矿水是由黄铁矿氧化产生的( )所引起的。 7.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必须条件是( )、( )、( )。 三、简答题(每题 8分,共 40 分) 1.腐殖质在水环境中有什么作用? 2.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主要有哪些特点? 3.生物体吸收环境中物质主要有哪三种途径? 4. 为什么说沉积物是探索天然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工具? 5.请说明大气颗粒物中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和类型? 四、论述题(10 分) 请叙述有机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

2006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环境化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5 分) 1.环境背景值 2.湿沉降 3.温室效应 4.化学形态 5.生物最适营养浓度定律 二、填空题(每空 1.5分,共30 分) 1.水质指标中,表征耗氧污染物的指标是;表征病原微生物的指 标是和;表征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是、 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的含量。 2.当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逐步转化为无机物。 有氧分解产物为CO2、NO3-、SO42-等,通常不会造成水质恶化; 缺氧分解产物为、、等,将会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3.氮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可以分为、和三种 4.总碱度是用强酸标准溶液滴定,为指示剂,滴定终点的pH为4.3 , 2-转化成。 此时CO 3 5.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有三种类型,、、 6.根据生物学效应的差异,多种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通常可分 为、、、四种类型。 三、简答题(每题 8分,共 40 分) 1.水中无机污染物主要有哪些迁移转化途径? 2.天然水中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有机物是腐殖质。简述其结构特点及作 用。 3.简述酸雨的主要化学组成,以及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4.简述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 5.光化学烟雾及还原烟雾有何区别。 四、论述题(15分) 什么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及其意义,列 举5种以上《斯德哥尔摩公约》中规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中科院生态中心环境工程A考研试题资料

1998年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试题 一、简述以下各题(共四题30分) 1 废水有机物的主要特性指标及相关性。(6分) 2 胶体颗粒的基本特性及带电原因。(8分) 3 废水脱氮、除磷的目的及方法。(8分) 4 给、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8分) 5 滤料层在过滤工程中的水头损失经验公式为 式中:沙层的水头损失(厘米);–过滤速度(厘米/秒); –沙层孔隙率;–沙层的当量粒径(厘米)。试论述与、及之间的相关关系。(15分) 5 为什么用氯处理含氰废水是要严格控制pH值,以液氯处理含络氰化铜离子废水时,理论上需要多少活性氯?(15分) 6 膜分离法主要包括哪几种方法,试从其主要两种方法在其原理、设备构造、运行条件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对比?(20分) 7 试论述好氧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法的发展趋势?(20分)

199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试题名称:环境工程学 一、简述下列各题(每题8分) 1.列出五种评价城市污水的指标,并说明其所代表的意义。 2.按照污水处理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级处理?简述其内容。 3.目前常用的给水消毒方法有几种?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4.天然水体中主要的离子成分有哪些?简述其相关性。 5.什么叫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举出五种实例。 二、计算题(20分) 某地表水源的总碱度为0.2mmol/L,市售聚合氯化铝(含Al2O3约16%)投量28mg/L,试计算需加石灰(市售的纯度为5%)多少mg/L?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论述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2.概述常规给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原理及各单元的作用。如水源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微污染时,应增加哪些其他工艺技术?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处理办法修订稿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处 理办法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巷三公路LM—9项目经理部 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三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项目境监督管理,及时依法妥善地处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以及因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生态遭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第三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分为水污染事故、海洋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故等。 第四条根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程度分为四级: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伍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含两万元)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含五万元)的;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含十万元)的;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五条项目环境保护成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报告与处理实施统一领导。针对具体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项目部组成由相应的业务科室牵头的临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调查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负责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管辖

2020年城市学考研大纲——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020年城市学考研大纲——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 研究所 本《城市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属专业课程考试科目。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及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城市规划、建模、管理、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城乡和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城市本质、结构、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一般规律、动力因素;掌握系统科学、控制论、混沌理论、博弈理论、协同学等现代科学理论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及其在城市分析、建模、规划、管理和解决城市发展问题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和主要问题;掌握城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论与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城市、城市化的一般概念与内涵 1.城市的定义、本质,城市的界定; 2.城市化的涵义、基础,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 (二)城市的特征、结构和发展 1.城市系统的特征与构成; 2.城市的结构、地位与作用; 3.城市发展的形态模式; 4.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三)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普遍规律 1.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起源、历程、现状和特点;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及相关因素;

3.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和普遍规律; 4.我国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现状、主要问题和总体趋势。 (四)城市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1.系统科学的基础知识; 2.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3.城市复杂巨系统的特征。 4.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步骤、方法。 (五)城市环境问题 1.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系统的构成; 2.城市环境问题的内容、表现、危害、及其产生的根源; 3.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经济学分析。 (六)城乡系统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历程、思想内涵、基本原则; 2.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现状、突出问题和主要对策; 3.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举措、现状和前景。 (七)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及其对策 1.“二元性”城市发展体系; 2.城市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布局; 3.城市交通和道路发展; 4.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5.城市土地利用; 6.生态城市理论、原则与方法;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即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一种状态由洁净变污浊的过程叫污染。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 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 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 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5)矿山废水、废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唐朝诗人杜甫赞美大自然的名句。可是现在一些地方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见不到这样的美景了。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一.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污染严重时,生物在形态特征、生存数量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下面分别讲述环境污染在酸雨、有害化学药品、重金属和水体富营养化四个方面对生物的危害。 1.酸雨对生物的危害酸雨使土壤和河流酸化,并且经过河流汇入湖泊,导致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后不仅使生长在湖中和湖边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胁着湖内鱼、虾和贝类的生存,从而破坏湖泊中的食物链,最终可以使湖泊变成“死湖”。酸雨还直接危害陆生植物的叶和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现在,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将燃烧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今后酸雨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更加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国家之一,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酸雨。例如,我国西南某地区,1982年的三个月内就降了四次酸雨,雨水的pH为3.6~4.6,致使大面积的农作物受害。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就注意到地衣和苔藓植物不能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中存活,烟囱附近的植物叶片往往出现病斑。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现象都与该地区的大气污染有关,并且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来监测某个地区大气污染的状况。不同的植物对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较高时,紫花苜蓿、向日葵等的叶片就会很快褪绿,或者叶脉间出现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片逐渐坏死。这些植物对大气污染反应敏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污染的状况,叫做大气污染指示植物。 2.有害化学药品对生物的危害农药是一类常见的有害化学药品。人们在利用农药杀灭病菌和害虫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生物造成危害。许多农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以后,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在外界环境中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例如,几十年前DDT作为一种高效农药,曾经广泛用于防治害虫。美国某地曾经使用DDT防治湖内的孑孓,使湖水中残存有DDT,而浮游动物体内DDT的含量则达到湖水的一万多倍。小鱼吃浮游动物,大鱼又吃小鱼,致使DDT在这些大鱼体内的含量竟高达湖水的八百多万倍。 3.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有些重金属如Mn、Cu、Zn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

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的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指导意见,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我中心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 一、研究生奖助学金的发放对象,应是国科大按照国家计划招收录取的学历教育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并按博士研究生(简称“博士生”界口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分别设立。硕博连读生,按学籍注册类别对待。 二、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设置,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中科院奖学金、国科大学业奖学金、研究所奖学金、助研岗位津贴、所长奖学金共七个类别。 三、“国家助学金”,按照国家财政拨款统一标准实行。 现行资助标准为,博士生1000元/月,硕士生500元/月。具体由国科大根据财政部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细则》,由我中心依据学籍管理负责实时核定并上报,由国科大逐月发放。 四、“国家奖学金”,按照当年国家财政拨款额度及要求实施。现行标准为:博士生3万元、硕士生2万元,每年评选一次并覆盖约2-3%研究生。具体由国科大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文件精神要求,制定《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我中心依据国科大下达指

标,组织初审,由国科大核准后一次性发放给获奖研究生。 五、“中科院奖学金”,是指中国科学院设立的各类优秀奖学金。按照院设立及冠名联合设立的相关意愿和要求,由 中科院教育主管部门、国科大及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统筹安排,按年度通知进行申报,研究生自愿申请,由我中心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初评,并报相关部门。 六、“国科大学业奖学金”,由国科大统筹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设立,面向按统一规定缴纳学费的全日制研究 生。我中心奖励标准设立三个等级。博士生一等16000元/年、二等13000元/年、三等10000元/年;硕士生一等9500 元/年、二等8000元/年、三等6500元/年。一、二、三等评审比例分别按符合条件参选学生的20%、60%、20%核定。 具体按《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实施。每年9-10月开展评选工 作,并于10月底前将评选结果报国科大;国科大11月一次 性直接发放给获奖研究生。 七、“研究所奖学金”。经费由我中心筹措,具体标准为 博士生700元/月、硕士生600元/月。由我中心依据学籍管 理信息实时核定,按月发放。根据国科大规定,参加集中教 学期间的一年级硕士生,国家助学金和研究所奖学金总数执行统一标准900元/月。

尚田镇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

尚田镇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急突发事件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以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为着眼点,将环境污染危害降低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二)编制目的 规范和强化全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故(以下简称“环境突发事故” )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以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善后工作为重点和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保障及时、协调一致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奉化市突发

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尚田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四)事故分级 根据环境污染与破坏程度不同,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大事故。 1、一般事故(IV级)。由于环境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的。 2、较大事故(I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因中毒等造成人员轻伤3人以下(不含3人)。 (2)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不含15万元)。 3、重大事故(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因中毒等造成人员3人以下(不含3人)重伤或3人以上10人以下(不含10人)轻伤。 (2)由于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不含50万元)。 (3)因环境事故造成部分村庄、河流、水域污染,引起群访事件的。 4、特大事故(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因中毒等造成人员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 (2)由于突发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环境工程A-考研真题(98-09年)中科院生态中心+11年

中科院生态中和城市环境研究所环境工程A考研试题98-09年 1998年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试题 简述以下各题(共四题30分) 1 废水有机物的主要特性指标及相关性。(6分) 2 胶体颗粒的基本特性及带电原因。(8分) 3 废水脱氮、除磷的目的及方法。(8分) 4 给、废水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8分) 5 滤料层在过滤工程中的水头损失经验公式为 式中:沙层的水头损失(厘米);–过滤速度(厘米/秒); –沙层孔隙率;–沙层的当量粒径(厘米)。试论述与、及之间的相关关系。(15分)5 为什么用氯处理含氰废水是要严格控制pH值,以液氯处理含络氰化铜离子废水时,理论上需要多少活性氯?(15分) 6 膜分离法主要包括哪几种方法,试从其主要两种方法在其原理、设备构造、运行条件及其适用范围进行对比?(20分) 7 试论述好氧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与适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法的发展趋势?(20分)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199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试题名称:环境工程学 一.简述下列各题(每题8分) 1.列出五种评价诚市污水的指标,并说明其所代表的意义。 2.按照污水处理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几级处理?简述其内容。 3.目前常用的给水消毒方法有几种?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4.天然水体中主要的离子成分有哪些?简述其相关性。 5.什么叫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举出五种实例。 二.计算题(20分) 某地表水源的总碱度为0.2mmol/L,市售聚合氯化铝(含Al2O3约16%)投量28mg/L,试计算需加石灰(市售的纯度为5%)多少mg/L?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论述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2.概述常规给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原理及各单元的作用。如水源受到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微污染时,应增加哪些其他工艺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200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一.说明下列各指标或参数的意义,并注明其单位(2×5=10分) 1.BOD5 2.氧转移效率(EA) 3.污泥龄 4.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或溢流率) 5.滤池反冲洗强度 二.简述下列各题(5×6=30分) 1.简述混凝机理。 2.快滤池的冲洗方法有几种?简述各自的优缺点。 3.什么叫水体污染?污染类型有哪几种?

中科院环境化学试题1

2000年环境化学 一、基本概念与常识 1、常压下25°C的水中能有多少溶解氧?如果用{CH2O}来表示有机物的话,降解多少有机物就可以消耗完这些溶解氧? 2、水的硬度(2分) 3、水的总碱度(2分) 4、水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分) 5、土壤的组成(2分) 6、大多数土壤中氮的形态、其最终形态为何。(2分)地球温暖化有什么危害?如何控制?(2分) 7、大气分为几层?臭氧层位于那一层?主要臭氧层破坏物质;最近一次有关臭氧层保护的国际大会于何时在哪国召开? 二、计算题 1、在碱性条件下向7.9×10-5mol/L的铜离子溶液中加入EDTA并使之过量200mg/L,请计算溶液中铜离子的平衡浓度。EDTA 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为6.3×1018,EDTA的分子量为372.1。(15分)

2、CaF2溶解度积为3.5×10-11,请计算要想使氟离子浓度达到8mg/L以下,至少需要多大的钙离子浓度。(氟离子的分子量 为19、钙离子的分子量为40)(10分) 三.论述题 1.何谓硝酸化作用、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何在?写出其反映方程式;何谓反硝化作用,硝酸化、反硝化在水处理上有何重要应用?(15分) 2.主要点源水污染有那些,主要面源水污染有那些,面源和点源的主要控制或治理方法。(15分) 3.什么是富营养化、它有什么危害。(10分)

4.什么是二恶英、其危害及来源。(10分) 2001年环境化学一、试述环境化学的学科特点,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20分) 二、试解释以下名词(20分) 1、天然水的酸度和碱度 2、电子活度 3、双电层理论 4、光量子产率 5、共代谢

中国科学院卓越创新中心

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 汇报材料之六 中国科学院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 共建共享协议书 中心名称:中国科学院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 中心主任:朱永官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制 2015年06 月

中国科学院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 共建共享协议书 第一条总则 为更好推进“创新2020”和“率先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决定建设中国科学院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通过汇聚最具创新活力的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优秀人才,形成世界一流的城市与城市群大气环境科学研究平台和成建制的研究队伍,组织和参与重大的国内和国际研究计划,探索以学科前沿为导向、国家需求为牵引的创新科研新机制,统筹院内外优势力量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为我国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中心建设涉及多个单位,其中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建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为规范中心管理,明确中心及其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的责任、权利、义务,相关各方经过协商,现就中心的共建共享机制达成如下协议。 第二条治理结构 (一)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首席科学家负责制。 (二)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决策卓越创新中心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主要研究方向、及年度任务等重大事项,采用席位制。理事会由中国科学院领导、主管专业局领导、中心主任、依托单位和主要共建单位所长或业务副所长组成,向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负责。

环境化学考研经验

我是刚考完研的一名普通学生,由于英语与数学的严重失误今年考上的希望不大,但早在考前我就决定考完发一个关于环境化学的帖子,一方面分享下复习的一些不成熟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是作为经历考研这一阶段的总结。 首先,我这里说的环境化学是以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的经典教材《环境化学》与南京大学王晓蓉教授93版《环境化学》为考察课本的相关专业(主要是环境科学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考查科目,根据我周围同学的报考情况,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山东大学、哈工大等招生单位,上述地方南京大学可以买到真题、中科院网上有回忆版公开的是07年真题、南开大学公开的是06年真题,其余的地方真题也能通过一些渠道获得,但个人观点是没有太大必要。但这里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的真题侧重课本更多,特别是南大南开,而研究所的题更具开放性,但近两年这一趋势并不明显了。 其次,参考书虽然确定但因为我考的是研究所,所以必要的拓展阅读是很有帮助的,这里我的建议是除上述两本外,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武汉大学邓南圣教授的《环境化学教程》、十一五规划教材《环境化学实验》、北大唐孝炎的《大气环境化学》、陈静生的《水环境化学》、王连生译的《环境有机化学》、山西大学孟紫强的《环境毒理学教程》、东华大学奚旦立的《环境监测》、清华蒋展鹏的《环境工程学》与清华出版社翻译的老外的《环境化学》(第二版)、南开陈甫华等翻译的老外的《环境化学》等教材,至于中科院《21世纪的环境化学》、戴树桂《环境化学进展》、赫次英格的《环境化学手册》那几个分册有时间可以翻阅一下。期刊方面国外关注下ES&T就够了,国内生态中心的《环境化学》《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环科院的《环境科学研究》环科学会的《中国环境科学》要适当看一下,了解一下前沿与基本的科研思路。别的参考也可以看,但权重大的个人认为就上面那几个了。 再次,这里讲一下我的方法,我开始复习专业课约在9月中旬,第一轮就是比着课本做笔记,每看一章要做课后题(很重要,很多时候就考课后题),这一轮结束后就已经11月了,然后我第二轮基本是以专题的形式来复习的,这时候看的参考书和资料比较多,第三轮已经到12月了,这时候主要就是理解与记忆,将知识点串成网,这时候看了下真题(不局限于报考院校,各处均可),然后就去考试了。 最后,我说一下资料,我的电子版资料都是网上找的,主要来源就是精品课程网站(主要是南开的),南开的课件比较好,重点都用五星表示了出来,至于那些模拟题我建议看有答案的,至于资料具体在哪里,有心人自会找到。网址如下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8618085.html,/script/envchem/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8618085.html,/jpkcweb/hjhx/course/index.asp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8618085.html,/ziyuan/94/zjdxjpkc/crs/hjhx/main.asp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8618085.html,/web/sub ... mp;SubMenuCode=1107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8618085.html,/jpkch/2007/hjhx/index.htm http://222.16.42.183/hjhx/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8618085.html,/jpkc/huanjinghuaxue/kcfzr01.html 这里我说一下环境化学二轮复习要关注的几个专题(1~2天看一个),希望考生关注的是界面层次的环境化学行为与全球尺度的环境化学现象与PTS。总体说环境化学知识面较广,有些知识点也比较深,但只要认真准备,考题并不难。但我以后估计无法研究环境化学了,再次bs下今年的英语命题组,另外希望大家认真准备数学(我的惨痛教训)。 1水体富营养化 2光化学烟雾 3温室效应 4酸沉降 5臭氧层消耗

中国科学院大学838环境化学2015年考研真题答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838环境化学 智从教育独家编辑整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拮抗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输入集体,其中一种化学物质可干扰另一种化学物质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物质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种化学物质任何一种单独输入机体的强度。 2.生物放大:指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积蓄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增大而提高的现象。 3.光化学第一定律:首先,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能时,才能引起光解反应;其次,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 4.酚酞碱度: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强酸滴定,当溶液由较高的pH值降到8.3时,此时表示OH-被中和,CO32-全部变成HCO3-,作为碳酸盐只中和了一半,得到的结果称为酚酞碱度。 5.矿化作用::是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有机态化合物转化为无机态化合物过程的总称。 6.Fenton试剂:指在天然或人为添加的亚铁离子时,与过氧化氢发生作用,能够产生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的试剂 7.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性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物质。 8.土壤盐基饱和度: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9.干沉降: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 10.PM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巷三公路LM—9项目经理部 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三月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本项目境监督管理,及时依法妥善地处理环境污染与 生态破坏事故,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以及因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生态遭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第三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根据类型分为水污染事故、海洋 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故等。 第四条根据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程度分为四级: (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者为一般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伍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含两万元)且对环境造成影响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 下(含五万元)的; 2、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3、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4、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含十万元)的; 2、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3、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4、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5、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1、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 2、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3、人员中毒死亡;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6、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五条项目环境保护成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处理工作领导 小组”(以下简称“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 报告与处理实施统一领导。针对具体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项目部组成由相应的业务科室牵头的临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调 查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负责调查处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管辖 第六条项目环保部负责调查处理以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1]

07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一:填空与选择:(5分1题) 1、旱地土壤淹水后土壤PH值是(升高/降低/不变) 2、国际制、美国制和中国制中对于“砾”的直径尺寸要求都是大于_________ 3、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哪个是地带性土壤:________ 4、 N、P、K中哪些能被矿物固定:________ 5、土壤固相包括哪三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土壤胶体吸附的Na+、Fe3+、H+中哪些是必须元素_______、哪些是有益元素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5分1题) 1、土壤肥力(农学家的定义): 2、地下水临界深度: 三:计算题(10分1题) 1、从“孔度=孔隙体积/土壤体积” 推导出“孔度=1-(容重/密度)” 2、(记不清了) 四:实践题(10分1题) 1、试列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常用的三种措施,并简要解释原理 2、试列举提高土壤氮肥利用率的三种措施,并简要解释原理 3、为什么开垦土壤后土壤有机质会普遍减少?

五:问答题(15分1题) 1、比较团粒结构和非团粒结构土壤肥力特性差异 2、比较旱田和水田的水分运动方式的不同 六论述题(30分1题) 你认为肥沃的土壤应该具备哪些特性? 09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土壤学试题 一简答题 1.主要成土过程: 2.土壤污染物的类型及危害: 3.土壤氧化还原体系: 4.土壤磷循环: 二论述题 1.土壤水分的运动特点及对土壤养分迁移转化的影响; 2.列举一种农作物的耕作措施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3.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分组及其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中科院生态所2006土壤学试题 昨天考完,原来感觉不错,但是对了英语答案,我心悬了,本来估分有370左右的,现在难说了,反正英语问题不小。专业课我想100分以上应该可以吧。我在抄题目的时候老师制止了,还有最后一道25分大题没抄到。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土壤土壤肥力粘土矿物电荷零点土壤污染土壤缓冲容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消化作用富铝化作用土壤诊断层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高岭石,蛭石和绿泥石的结构特征和主要性质 2。简述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我国近年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荐下载

我国近年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今社会对化学的重视程度、应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然而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巨额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引起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而言,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具体而言,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这些环境破坏的导致原因及引起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且影响范围极广的。比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带来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使全球变暖、天气异常;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过多会产生酸雨,造成建筑物的大面积腐蚀;汽车产生的废气造成大城市光化学烟雾事件,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过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赤潮,使水中的鱼类等生物缺氧死亡;人类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二、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水污染事故 广东北江水污染 2005年12月,当时,广东环保部门监测发现,该省北江韶关段近年出现 镉超标现象,经跟踪监测,镉超标的高峰值沿江下移,从孟洲坝电站断面到高桥断面全部超过标准,12月15日高桥断面镉超标近10倍,严重威胁下游饮用水源安全。经该省环保局联合调查组初步确认,此次北江韶关段镉严重超标,是由韶关冶炼厂设备检修期间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所致,是一次由企业违法超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