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禁忌语对比例谈

英汉禁忌语对比例谈
英汉禁忌语对比例谈

英汉禁忌语对比例谈

张慧

(山东科技大学外语学院266510)

[摘 要]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大量的禁忌语,虽然语用功能是相似的,但英汉禁忌语的表达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大量的实例为基础,对英汉禁忌语进行了分类对比,并浅析意义。

[关键词]禁忌语;语用功能;分类;对比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taboo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lthough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are similar,the expressions are very different. The text make a contrast of taboo words in the two languages with a lot of examples,and analyze the meaning.

Key words: taboo words; pragmatic functions; classify; contrast

一、禁忌语的概念解释

“禁忌”这个词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源于中太平洋玻利尼西亚群岛土语,其含义是“神圣的”,“不可触摸的”。英语音译为taboo或tabu,这个词后来进入了人类学,人种学和社会学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专用名词而被广泛使用。

禁忌语是语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随着语言的产生而出现的。指的是大家一致认为在正常的言语交际中,尤其在公共场合,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的话,也就是应该禁止使用的语言。

二、英汉禁忌语相似的范围及语用功能

英语和汉语禁忌的范围大致相同,在讲究礼貌的场合,都忌讳直接谈论性、排泄、死亡等。禁忌语集中反映了人们对孤独、离散、死亡的戒备心理,对罪恶、假丑、污秽之类的反感,以及能消灾祛病、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禁忌语具有导向调节和传递等积极功能。

禁忌语的导向功能体现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之中。人降生于禁忌社会后,社会就要通过禁忌,对个体的言论进行导向,并通过语言禁忌造就人的价值和行为取向。禁忌语的调节功能,是利用语言的禁忌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保护人的安全,维护公共秩序。

禁忌语的传递功能,是指言语寄托了人们的希望,或带有神秘的令人恐惧的力量,这是禁忌语得以传递的心理原因。禁忌语在具有以上积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消极功能,即它有时会成为恐惧、愚昧、迷信的产物。

禁忌语存在于任何国家和社会,具有客观性。然而在不同的语言中又有不同的禁忌表达方式,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语言禁忌这一事实说明了人类都有趋善趋美的心理。同时,如果需要,人们也会随时准备突破禁忌,向权威挑战,使用禁忌语。

三、英汉禁忌语分类对比

1.因“神圣”“敬畏”而产生的禁忌语。无论在汉语还是英语,一般都不随便提到神灵,否则会被认为是亵渎神灵。

(1)宗教禁忌语。英语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对有关神灵的语言God,devil,Christ等,除了在严肃认真的谈话以外,不可以随便说出口,否则会被认为亵渎神灵,使说话人受到谴责。而汉民族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宗教禁忌没有对全民族语言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How would our Lord have been if Peter had rescued him in the Garden?”(Ernest Hemingway,“A Farewell to Arm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129页)“our Lord”在这里指的是“Jesus Christ”,即耶稣。

在汉语中,即便谈到魔鬼也多直言不讳,如:“妖魔鬼怪”,“牛鬼蛇神”,“鬼东西”,“扮鬼脸”等。

另外,关于骂人的话,英语中的辱骂语都与宗教有关,比如:“Oh,God dammed”,“For Christ’s sake!”而汉语与宗教有关的固定的咒骂的话似乎很少,而大多与动物特别是与狗有关。例如:“狗东西”、“狼心狗肺”等。

(2)迷信禁忌语。人类社会在最初阶段,由于社会文明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很难战胜大自然的各种灾难和疾病,于是认为这些灾难和疾病,都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或魔鬼缠身,是因为他们做了对不起上天的事。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上天神鬼都有所避讳,不敢随便乱说,一提起这些字眼便毕恭毕敬。

中国是一个敬拜神灵的国家,因为过去的人们认为人的生命吉凶操在神的手中,越多拜神越多得福,也就有了对神的禁忌,尤其忌讳提及神的名称。例如:谁知凤姐之女大姐儿病了,正乱着请大夫诊脉。大夫说:“替太太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症。”……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二十一回,146页)“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就是怕冒犯了“痘神娘娘”不说“出痘”说“发热”。

西方也有迷信,虽然源自往昔的想法和习惯,在科技先进的社会里依然盛行。比如主凶的“数字13”,“星期五”,等,解厄的“往背后撒盐”,“轻敲门板或木头”等。但除了数字13,星期五等,反映在语言中的不如汉语常见。而且相比而言,汉语中迷信避凶求吉的范围更广更复杂。不仅涉及语义词形,而且涉及语音。比如数字“4”,因发音似“死”而成为禁忌语。

(3)礼教文化禁忌语。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年封建礼教传统的国家,讲究“君臣上下”。“避讳”是中国古代为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而改写为其它字的一种制度。避君王的名字称为“国讳”或“公讳”,避家族长辈的名字称为“家讳”。比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436页)“人风”实际上是指“民风”,这是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将“民”改为“人”。

清灭亡之后,中国不再避国讳,但我们取名时还是会尽量避开父母长辈的名,无论是相同字还是同音字。比如:“‘王家云’这名字后来又受到非议,主要来自族中老人,说没有避讳。曾祖父名‘多云’,重孙叫‘家云’,曾祖父与玄孙怎么可以叫同一个名字呢?”(王家荣,《平民笔记之1966》,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11页) 而在英语国家,晚辈沿用长辈的名字不犯忌,而是亲昵的表现。由于没有强烈的宗族血缘意识,没有森严的等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长辈和晚辈之间直呼其名的现象也很常见,关系密

~~~~~~~~~~~~~~~~~~~~~~~~~~~~~~~~~~~~~~~~~~~~~~~~~~~~~~~~~~~~~~~~~~~~~~~~~~~~~~~~~~~~~~~~~~~~~~~~~~~~~~~~~~~~~~~~~~~~~~~

对中国传统史学造成极大危害。陈寿的《三国志》及曹魏而传吴蜀,为曹操立《武帝纪》除了表明曹魏为正的目的之外,汉隐含着为汉魏禅代争辩的动机,汉魏禅代的合理性,又为魏晋禅代提供历史依据,这也是西晋统治者对史学家撰史书的要求。陈寿生活在西晋,能摆脱这种阶级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吗?所以,陈寿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以魏为正统写《三国志》是最佳的选择。

通过以上对陈寿《三国志》的个案分析,我们亦可从中得到关于史书评论的正确态度:即我们应该把史书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中来考察,不能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史书作出正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P10-23.

[2]欧阳修.正统论下(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一六)[M].

[3][14][15][17][1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新史学·论正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253-258.

[4]宋德金.正统观与金代文化[J].历史研究,1990(1),P70-71.

[5][12]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M].中华书局,1994.

[6][8]晋书(卷82)[M].中华书局.

[7][10][13][16]四库全书总目卷45三国志[M].中华书局,P403.

[9]晋书(卷166)[M].中华书局.

[11]司马光.资治通鉴[M].中华书局.

作者简介:张俊杰,男,河南平顶山市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

院2005级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3-24

切的学生可直呼老师的名字,同事也通常以名相称,这些在我国的习惯中都被认为是没教养的表现。

2.因“危险”“不洁”而产生的禁忌语。

(1)种族禁忌语。在英语中,种族歧视是语言禁忌的重要方面,这一现象美国英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美国黑人在历史上备受歧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黑人的地位有所提高,那些过去用来咒骂侮辱黑人的歧视语变得敏感起来,变为禁忌语。例如:“…She was behind time,an’ around the Puget sound ports we worked like niggers,storing cargo---mixed freight, if you know what that means.”(Jack London:Martin Ede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50页)

句中nigger是白人对黑人的侮辱性称呼,其他比如niggra、niggruh、Negro均带有轻蔑性而成为禁忌语。现在人们称黑人为blacks或colored people。

中国人虽然都是黄种人,但由于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一定程度上存在民族禁忌语。例如,过去汉人一直以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匈奴,把他们视为劣等民族。就连班固也在他写的《汉书》中形容匈奴:贪而厚利,人面兽心。而这样的言词如今已成为禁忌语了。

(2)身体、性禁忌语。有关“性”方面的禁忌,在英国有很长的历史。从维多利亚时期开始,有关这方面内容的书籍被列为禁书。到十九世纪中叶,对“性”的抑制,甚至在制定法律上也受到影响。直到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战争和“道德的松弛”,这方面的限制才有所放松。

而在中国,由于封建道德文化的影响,即使现在这方面的语言禁忌也很严重。在很多翻译作品中有所体现。例如:Now as she ran up the steps toward Sonny a tremendous flash of desire went through her body…They leaned against each other,out of breath. (Mario Puzo,“the Godfather”,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7-28页)

在这一大段的性爱描写中出现了以下禁忌语或禁忌语的委婉表达“Buttock”,“pole of muscle”,“turgid flesh”等。在周汉林的译本中,很大一部分用省略号代替了。(周汉林译,《教父》,译林出版社,1995年10月,23页)这大概是考虑到中国读者的禁忌吧。

另外,在十八世纪的美国,那些热情奔放的情人就已经美化颂扬淑女们的芳胸。到十九世纪,美国人和他们的美国远亲,都非常恰如其分地称呼人体的私处。而在汉语中,人们尽量回避,万不得以才借助指代词来含混表达。例如,“你那个”,“你那玩意”等。

(3)如厕禁忌语。在公共场合要讲究礼仪,有必要使用委婉语表达“排泄”这些不雅的事。汉语中大小便之类的生理现象,常用诸如“方便方便”,“上一号”等词代替。英语中表示同类生理现象的词则更多,甚至还区分性别,如常用的“use the bathroom”“wash one’s hands”。妇女则用“fix one’s powder”“powder one’s nose”等。

(4)天灾禁忌语。古代的人们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和灾祸的产生,对此存在严重的惧怕心理,因此不敢直言。例如: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说:“南院子马棚里走了水了,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三十九回,266页)“走水”即“着火”,不直言其事是因为惧怕而不愿提及,反映了人们对灾祸的敬畏。

(5)人祸(老病死)禁忌语。汉英都有关于衰老疾病贫穷的禁忌语。但中国人对于这些似乎达观些,不象英语中那样忌讳。比如:西方人怕老,千方百计避免使用这个词,常借用其他词来委婉表达“老”这一概念。例如:“home for adults”(养老院),“golden age club”(老年俱乐部)等。而在中国传统上为差序格局的社会中,老人是被尊重和爱护的对象。“老”字在许多情况下被委婉地用来表示资深、德高望众。对于中国人来讲,这些词显得谦恭而又亲切,文雅而有礼。“死”是各民族最忌讳的字眼,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回避它,尽量用委婉语代之。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非常丰富,如“pass away”,“go to sleep”,“be in heaven”等。汉语有“去世了”“老了”“驾鹤西游”等。但是,汉语对不同阶层身份年龄的人的死,有着不同的委婉语,例如古代皇帝的死称为“架崩”,诸侯的死称“薨”,小孩的死称“夭折”,战争中死称“牺牲”,坏人的死用“一命呜呼”等。

3.禁忌话题

中西方在禁忌的话题上差异较大。对西方人来说最大的禁忌话题---隐私,对我们来讲是很平常的事,是友好和关心的体现,因此成为我们谈论的话题。比如年龄,婚姻状况,财产,工资收入,政治,宗教,去哪里干什么等。而这些都是西方人的禁忌话题。

当然,中国人也有禁忌的话题,主要是涉及到个人尊严的“短处”,“痛处”“缺陷”等方面的事情。例如,我们“当着矮人不说短话”就是这个原因。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近几年,中国人谈及隐私的话题也稍有顾忌。

四、禁忌语的表达方式——委婉语

既然禁忌语不能随便说出口,而在书面和口语表达中,又是不可缺少的,它必将以另一种形式间接出现,这就产生了委婉语。所以可以说委婉语是由禁忌语培育,雕琢而成。

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是“good speech”的意思,即美化了的语言。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如果直接表达,那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理。反之,如果间接表达,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从上一部分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禁忌语的委婉表达形式。

五、结语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系,有独立完整的语言体系,而且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了两者在禁忌语方面的不同。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必然会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和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时代的新旧更替,禁忌语也变得日新月异。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中禁忌语,表现了文化传统对特定场合交际行为的制约。

西方人追求个人独立和人人平等,而中国人则讲究“中庸”,“和谐”的价值观,崇尚含蓄和谦逊。不同的文化特征必定使得中西方的禁忌语各具特色。所以中国人普遍谈论的事情可能就是西方人所禁忌的,而西方人认为很委婉的表达方式,也许会使受话的中国人感到尴尬或为难。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禁忌语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了解了禁忌语的中西方文化特征,才能恰当地避免禁忌并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得我们的对外交流进行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3-45.

[2]吴小平.英汉禁忌语语用文化比较[J].南京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1),38-49.

[3]常燕,田甜.英汉禁忌语及委婉语之比较[J].绥化学院学报,2006(4).

[4]Ernest Hemingway,A Farewell to Arm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5]柳宗元.捕蛇者说.选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二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王家荣.平民笔记之1966[M].南海出版公司,2003.

[7]Jack London,Martin Ede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8]Mario Puzo,the Godfather,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9]周汉林译.教父[M].译林出版社,1995.

[10]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张慧(1973-),女,讲师,山东科技大学外语学院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07-2-27

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5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958035 640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哈克贝里·费恩与汤姆·索亚性格的对比分析 2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 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4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 5 浅析海明威《战地钟声》中的女性形象 6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7 中美鬼节文化的对比研究 8 9 伍尔夫的悲剧—电影《时时刻刻》观后 10 11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12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 13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 14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15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口语教学 16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17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 18 英语文化中的禁忌语 19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20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 21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 22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 23 从托妮莫里森透析世纪黑人民族意识演变 24 论政治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25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26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他们眼望上苍》 27 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分析 28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29 从对立到和谐—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 30 浅析《伟大的盖茨比》中的爱情观 31 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 3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33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34 中美礼貌语中的“面子文化”

英语禁忌语大全

英语禁忌语大全A 第一个词是cock。这个词是一开始学英语就学到的基本词汇之一,大家都知道它是“公鸡”的意思,可是在美语里,最好就不要用它了,因为它的意思早就不是“公鸡”了。 在俚语里面,它指的是男性生殖器。比如你要说:“他有两只公鸡。”,千万不要说:He has two cocks。这样一定会让人误解的。那么用哪个词表达“公鸡”的意思呢?这时候,Rooster就是最好的选择了。例如你要说:“我是鸡年生的。”,就可以说: 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rooster.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在美国的一些中国餐馆里,经常看到垫餐盘的纸上印着中国十 二生肖的介绍。而有很多在“鸡年”的介绍里,用的就是cock这个词,大概有不止一次看到老美读这一段的时候讪笑了。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词是rubber。学英语的时候我们知道它是“橡皮”的意思,但 在美语里面,说“橡皮”用的是eraser,而不是rubber。Rubber在美式口语里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的是“轮胎”,也就是automobile tire或者tire。例如一个人说: The rubber on my car is ruined. 她的意思就是:我车子的轮胎已经被毁了。 Rubber的第二个用法是rubber check,指的就是“假支票”,或者那种支票上的金 额大于银行存款的支票。 Rubber的最后一个意思指的就是“避孕套”。如果一个人说: He always carries a rubber“just in case”. 千万不要把这句话理解为:“他总是随身携带橡皮,以防万一”。这句话的实际意 思是:“他总是随身携带避孕套以防万一”。 可见,好多不能乱用的词语是和“性”有关的。这些词语一旦用错了,不仅会引起 不必要的误会,还很有可能影响个人形象。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看看老美是怎么用 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对禁忌的产生、类别、意义和功能,以及禁忌语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 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禁忌现象在西方受到更多社会语言学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有影响力的著作有D on’t Do It: A Dictionary of the Forbidden, Sociolinguistics 和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由于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我国对禁忌现象的研究比西方较晚。1980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第一次涉及“塔布”, 1983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社会语言学》专门论述了语言禁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语言禁忌现象的研究兴趣浓厚,出版了多本论述禁忌语的专著。2005年,万建中在他的《中国民间禁忌风俗》一书中对禁忌的起源、本质、种类、功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禁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第三章第二小节介绍了语言禁忌,他从不吉利词语的禁忌、破财词语的禁忌、猥亵词语禁忌以及对语言禁忌者的嘲笑四个方面入手,书中关于汉语语言禁忌的例子丰富,通俗易懂。这本著作为我们研究中英禁忌提供了一份详实的参考资料。 此外还有一些书籍主要着眼于跨文化知识及相关基础理论,这些书籍也是本文主要的参考资料。如胡文仲主编的《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和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他们分别对中英禁忌习俗,禁忌语以及委婉语进行了比较。在中英禁忌的对比研究中,不少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成果,如王君的“浅谈跨文化交际中中英禁忌语的差异”,作者认为英汉禁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称谓、隐私观念、宗教和亵渎语几个方面。而后他又论述了产生这些禁忌语的原因,作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本文主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把禁忌语的产生归因于宗教信仰、地位等级和自我心理联想,每一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用实时性的例子论证了其原因。 总结 我国虽然已出版过多部关于禁忌语的著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是对禁忌语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其中包括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在对禁忌语进行英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汉英禁忌语对比分析 摘要:Taboo word(禁忌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存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目前,中英两国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所谓的文化休克,因此了解哪些话语是被禁止的是十分重要的。英汉禁忌语在语言和词汇层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英汉禁忌语的迥异。为了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人们必须提高对禁忌语的了解,并且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在交流中避免使用禁忌语。 关键词:禁忌语不同点文化成因。 一、定义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18 世纪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 首先发现了汤加群岛居民的这种禁忌习俗(taboo),并将该词引入英语,并被全世界各民族人民使用。顾名思义,所谓禁忌语就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禁止人们说某种话,或忌讳人们说某种话。 二、禁忌语的演进 原始时代——愚昧(ignorance),在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与征服自然能力的不足, 人们往往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能理解甚至困惑、恐惧。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被赋予一种它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力量。人们竟以为语言本身能给人类带来幸福或灾难, 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他们盲目的崇拜迷信语言的力量, 认为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 谁就得到加倍的惩罚; 反之则得到庇护。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促成了禁忌语的产生。封建时代——偏见 (p rejudice), 中西方社会的封建时代都以等级森严著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 黎民百姓的言语都要受到限制, 他们不允许使用上级的所谓高贵语言表达, 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于是, 禁忌语随之产生了。现代社会——民主(democracy),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界及社会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现如今,人们愈来愈注重人类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 愈来愈追求平等和自由。因此, 现在很多带有歧视意味的词语逐渐消失或被其它词所代替。如“黑鬼”一词现在就很少使用。 三、禁忌语的对比 (一)英汉禁忌语的相似性 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共性, 虽然英语和汉语隶属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英汉禁忌语言存在诸多共同特性。 1、语音层面: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工具,但是在原始时代,语言被赋予神秘的力量,人们认为语言是人类一切祸福的根源。因此中西方人民普遍把你些与有灾难意味的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词语当作禁忌语,在交流中尽量避免使用,以免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灾难。例如,在中国, 人们送礼时十分忌讳把“钟”作为礼物, 因为, 送“钟”和送“终”是同音词, 而生死离别被认为是人生最可悲的遭遇。实际上还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73314040.html,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作者:余真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9期 摘要:禁忌语不仅是一种口头表达,而且是反映某一特定文化价值观的社会现象。中西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但在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由于双方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一些禁忌语的差异,从而对对外交流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禁忌语;特征;差异 禁忌语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的影响,对不能直接谈及的人、事、物及相关活动采取规避的词语表达出来的语言。禁忌是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学术上称为“taboo”,大意是“犯忌讳的话及行为”或者“应该要十分注意的事。” 英汉文化中的禁忌语都有其特殊的起源,并且在各自的文化当中体现出来,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通过英汉禁忌语的对比仔细探讨它们的特征、差异以及正确规避禁忌语的措施。 一、禁忌语的特征 (一)普遍性 禁忌语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其历史来源也较为悠久,各个民族和国家都存在着一定的禁忌语。它存在各国文化之中,其存在和发展具有普遍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但存在于各社会形态中,也存在于各国家中,由于语言禁忌的存在,人们受强制性心理支配,“不许说”某些语言,从而产生禁忌。 (二)特殊性 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念、文化思维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就导致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语言差异,禁忌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因为对不同国家间的禁忌语不了解,使人们对同一语言存在着完全相反的看法,语言误解、观念冲突、观点分歧也就由此产生。 (三)因时而变 语言是一定社会习俗约定的产物,它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语言也不例外,它会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禁忌语在不同时代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 二、英汉禁忌语的差异

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技巧分析

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技巧分析 . 第卷第期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试眦 年月∞ . .... 文章编号:枷. :./.遗 英汉禁忌语和委婉语在英汉互译中的处理技巧分析 胡绍廷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英文化的戢体,都各有其语言禁忌和由此产生的禁忌语和委婉语。英汉两种语言在禁 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上存在着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本文尝试对英汉禁忌语和委娩语的异同之处进行对比分 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英汉互译中,对于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套译和加注翻译等四种处 理技窍,以期有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文化内涵,从而使读者能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 的鸿沟,成功地实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禁忌语;委婉语;对比分析;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即是产生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其中一些逐渐成为根引言 植于人类文化中的风俗,人们在交际中都应该遵守。在日常交际中,当人们不得不涉及那些受到禁忌的行为或语言时, 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社会,都存在语言禁忌,而委婉 为了避免直接提及,人们寻找另外一些词语或说法来暗示或是禁忌心理的产物,委婉语和禁忌语休戚相关。为了使交际代替它们。委婉语即是用来暗示或代替这些禁忌词语的成双方均能接受,保证交际的和谐顺利,在人们的交往中,一些分,在英语中Ⅱ。咖”。。”一词源于希腊 属于禁忌的事物的名称就必须改头换面,以一种相对得体、文,从词源上说,即或、盹好;锄即能 高雅的名称出现,人们对犯忌讳的事物或避而讳之或委婉言话,整个单词的意思就是好听的话,即。融 之,于是产生了委婉的修辞手法。禁忌语及其相应的委婉语啪耐”,有时还被称作美化词“、Ⅳ”。 这一语言现象在各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在语言交际中不可在人们的交往中,哪些行为或语言受到禁止或可以接 避免。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在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使用上有受,因所处的文化背景或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就对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由于两种语言在历史背景、生活环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 禁忌语是语言的一部分,而语言又是社会现象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禁忌语也是学习社会文化的一种工具。禁忌语就是指在日常交际中所不能涉及到的特有话题,可以说凡是在交往和公共场合中那些引起对方或公众反感或不快的一些词或表达方式都属于禁忌语的范畴。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禁忌语的异同之处,能深刻地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展开有很大帮助。 在中国,“禁忌”一词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汉书·艺文志》等一些史料典籍中就有出现。对于“禁忌”的含义《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可谓简明扼要:“忌,憎恶也。在西方,禁忌语的英文说法是“taboo”,最早是南太平洋波里西亚汤加岛人的土语,意思“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禁忌语的产生是与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文明落后,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上天、鬼、神都有所避讳。西方国家,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出于对上帝的信仰,对于“God、Christ”这些词都是不能随便说的。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中英禁忌语的异同。 中英禁忌语相同点:1)神灵圣人名的禁忌。在中国,自古就有皇族名避讳,凡是涉及到与皇公贵族名字谐音或是相近的音时,就要换一个说法。例如秦代为避秦始皇的名“赢政”而将“正月”改为“端月;西方则用委婉动听或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来指代与鬼神有关的词,如:上帝魔鬼撒旦一般要用:God of this world, the big D和the good man等委婉说法。2)令人难以启齿或难过之事。如“怀孕”英语中的表达方式有She is expecting.(她在待产中。)She is well-along(她心满意足)等;而汉语中人们通常说“她有了”或者说“她有喜了”等。在汉语中,我们一般说患了癌症的人得了“不治之症”。英文中人们用C.C或Big C或是long disease代替癌症(cancer),艾滋病AIDS (可传染的社会疾病);汉语中“上厕所”有“方便”、“去一号”等委婉的说法。英语中有pass water, answer nature’s call, wash one’s hands, do one’s business等等;3)死亡。“死”是各民族最忌讳的字眼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回避它。汉语有“去世了”、“老了”、“走了”、“没了”等。但是,汉语对不同阶层、身份和年龄的人的死有着不同的委婉语,例如古代皇帝的死称“驾崩”,诸侯死称“薨”,战争中死称“牺牲”,坏人的死用“一命呜呼”。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非常丰富,如“pass away, go to the heaven, go to sleep, go to see the God, depart, be in heaven with God”等等。 中英禁忌语的不同之处:1)年老。在中国,“老”字常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老师”、“老同志”、“老大爷”“老师傅”等。而在西方,“老”即“old”一词一般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西方人费尽心机地借用其他词项来委婉地表示“old”这一概念,如the advanced in age(年长者)retirement home(敬老院)golden age club(老年俱乐部)等。2)谐音禁忌。在中国,四与死谐音,成为不少中国人的禁忌。送钟(终)、送伞(散)、送梨(离)也成为一种交际禁忌。因为五与恶同音,所以五月被认为是恶月不吉利。这种谐音禁忌只有汉语中存在,而西方国家不存在。3)个人隐私与话题禁忌语。英国人的“隐私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喜欢别人询问年龄。二是不喜欢别人询问其婚姻状况。三是最忌讳的是个人收入与开支。四是一般不随便询问别人的详细地址。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似乎没有“隐私权”这一概念。许多涉及个人情况的话题,如年龄、收入、家庭状况等都是人们正常交际中乐于彼此交换的信息。人们习惯于问“你高寿?”“你贵庚?”“你结婚了吗?“你有几个孩子”等。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禁忌语出现一定的趋同性。如英汉语中对“富”都有所保留:He is well off. “他经济条件不错。”对“贫”也不说得那么严重:They are

浅谈英汉语言禁忌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2009年6月第28卷第6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H e ilong ji ang Coll ege o f Educati on Jun .2009V o.l 28N o .6 收稿日期:2009-03-22 作者简介:于晓梅(1959-),女,黑龙江依兰人,副教授,从事中外文学和英语基础教学法研究。 浅谈英汉语言禁忌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于晓梅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150001)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几乎存在于日常交际的各个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禁忌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对英汉禁忌语异同的比较可见英汉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英汉语言;禁忌语;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 3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06-0112-02 一、英汉语言禁忌的一致性 1 死亡。在一般禁忌语中,典型的莫过于对 死亡 现象的禁忌[1]。人的生病死本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们对 死 的说法予以回避禁忌,人们不愿意直接提到它,而是采用委婉语的方式来表达。英语中委婉说法为:to go to a better w orld ;t o go to sleep ;to be no m ore ,to jo i n the g rea tm a j o rity ,etc .而在汉语中表达 死亡 的委婉语,通常有: 逝世 、 去世 、 病故 、 升天 、 亡故 、 寿终 、 心脏停止跳动 等。 2 咒语。许多语言都忌讳使用诅咒、骂人的话。英汉语也不例外。有些骂人的话过于粗俗,因而受到社会严格限制。英语中大部分诅咒、骂人的话常与基督教的词语和名称有关,如Jesus Chr i st ,H o l y M ary ,G od da m n 等;还有一些骂人的话与性或性器官有关,如fuck ,da mn ,sh it ,cock 等四个字母的词(four-letter wo rds);汉语中这种固定的诅咒或骂人的话似乎少些,常说这些话的人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貌的人,会令人不快、甚至会使人感到厌恶[2]。 3 病残。病残也是普遍禁忌的。中英语言中人们都避免直说,常用一些委婉的语言来谈论致命的疾病。如人们用C .C 代替癌症(cancer);用a slow l earner 代替愚笨的学生(a stup i d student);用the hand i capped 代替跛子t he crippled 等。汉语也类似,用 残疾人 来代替 残废人 。艾滋病被冠以社会疾病(soc ial disease)。如果一个人疯了,就称他脑子有问题(so ft i n head)或是不在状态(no t a ll there);用menta l case(精神病患者)insane(疯子);用heart cond i tion 代替heart d i sease(心脏病)。在疾病方面,中国人使用的委婉语相对较少。只是一般不在病人面前提及较严重的病,但会让病人的家属知道详情并且直言不讳。 4 性。在英汉语中,避免直接使用与性和排泄有关的 词。在中国,性的问题历来是禁区,不得不谈到性器官时,要用 那个 、 下部 等词来代替;说到性行为时,要用 房事 、 同床 等代替。虽然西方对性的问题比较开放,但也不轻易露骨地谈论 性 (sex)和 性行为 。西方人常用 m ake love 、 sleep t oge t her 、 have re lati on 等来代替性行为。 5 称谓。称谓作为人类社会中标示个体的一种符号。在英汉语中都存在禁忌,但表达方式不同。如在中国封建社会皇帝至高无上,神圣而不可侵犯。不仅 皇 字成了禁忌字,就连皇帝的名字、甚至皇帝名字的同音或同形字都在禁忌之列。 汉语中姓名忌讳与英语姓名忌讳颇有相似之处。汉语名字避忌,常采用易字法,多改用同音、近音字或同义、近义字;英语也大同小异,例如:将G od 说成H ot ,go lly ,G odfrey 等,或者说成t he Lo rd ;又将Jesus Christ 说成Caesa r s C rutch 等等。 6 生理。在一些人们不愿意面对或不好意思直接说的事情的表达中,中英文都会使用委婉语,表达方式也有相似之处。在西方,如果一个女人很胖,人们不说She is fat .而说成She i s a proble m figure .She is a sty lishly stou t .或者说She is p l easantl y p l u m p .用s li m ,sl ender 代替bonny 。中国人表达胖,男的用 发福 或者说 壮实 、 魁梧 ,女的可用 丰满 、 饱满 、 丰腴 等。中国人说女人瘦,用 苗条 、 修长 ,而男人瘦 精干 、 干练 。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不雅、不洁之事都有大量的委婉语,如厕所、大小便等方面的委婉语都是人们出于共同的羞耻感及求雅避俗的心理产生的。英语中厕所的委婉语有:po w der room (化妆室)、conven ience (方便去处)、cloak room (存衣室)、to ilet(盥洗间)等。以上词语英国人用的多些,而bathroom (浴室)、restroom (休息室)、m en /m en s(男士房间)、 112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 摘要:禁忌语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讨论禁忌语的产生根源、应用范围的共同性、相异性等,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交际失误,实现理想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禁忌语文化交际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的纽带,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起着重要的影响。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尽管语言中存在明确表达概念或事物名称的方法和词语,但针对某些概念或事物,人们总是期望避免谈及。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现象——禁忌现象。 1 禁忌语的由来及产生根源 英语taboo一词的含义是禁忌,它源于太平洋汤加群岛的汤加语(Tongan),意为“神圣”,“不可接触”。1777年英国的库克(James Cook)在南太平洋上探险来到汤加群岛时发现,当地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异的社会现象,如某些词语允许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使用,而不允许一般居民所使用,当地居民把这禁忌的现象称为“taboo”。从此,“taboo”这个词就进入了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及语言学等学科,开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研究课题而得到广泛重视和使用。 2 英汉禁忌语应用范围的共同性 禁忌语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之中。从历史的角度看,英语汉语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禁忌语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在表达上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涉及亵渎神明的禁忌语 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一般都不能随便提到神灵或所崇拜的对象的名字,否则就是亵渎神灵。在英语中,宗教上的好多词语,像God(上帝),devil(魔鬼),heaven(天堂),hell(地狱),Christ(基督),Jesus(耶稣),damn(该死)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里才是合适的,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使说话人受到谴责或遭到人们的回避。于是在英语中,就用gosh来代替God,用Goodman来代替the devil。中国也是如此,早期的中国禁忌的内容与形式相当繁杂。比如,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老虎被视为神灵。因此,“虎”字是不能随便说的,凡遇到虎字就要用别的名称,像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就改称老虎为“猫”,北方森林中的猎人则改称为“大虫”。逢年过节时尤其不能亵渎神灵。比如,买财神画像不能说“买”,只能说“请;商家直销员去卖时也都说是“送财神”,而不是“卖财神”。 2.2有关排泄物的禁忌语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讲解学习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2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 3 埃德娜:一个孤独的女战士——解读凯特肖邦的《觉醒》 4 粤菜翻译之“信达雅” 5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 6 中英公益广告修辞手法和效果的对比研究 7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 8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9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10 美国“寂静五十年代”的骚动——《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分析 11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 12 由个性反映出爱—《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3 《吉姆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4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5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 16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17 性格趋向对英语口语习得的影响 18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 19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20 华兹华斯诗歌的和谐观 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2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 23 “I”and Rebecca--A Study on the Comparison of 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Rebecca 24 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的翻译策略研究 25 论英语奢侈品牌的文化及其翻译 26 从合作原则违反角度分析《破产姐妹》中的幽默话语 27 从模糊语分析广告语 28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29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0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2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 33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34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35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36 现代英语情歌中的隐语研究 37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 38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39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 40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 41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42 浅议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

汉英禁忌语对比

汉英禁忌语对比 【摘要】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结果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语用角度看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汉英禁忌语语用原则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总结出了三条共同的禁用原则并对汉英文学作品、动物习语以及称谓语等方面的禁忌语语用差异进行分析。尝试从语形讳饰和语义讳饰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汉英禁忌语的语用表达,通过语用的艺术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关键词】禁忌语;交际;语用;对比 Abstract Taboo is a commonly existing cultural phenomenon among nations in the world which regulates people’s language and soci al communicatio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rectly results in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 .So ,taboo exiting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we should avoid using offensive expression: taboo,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taboo can mak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re appropriate. Taboo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reflect every corner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life, so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can be of great help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intercommunity and the otherness of the pragmatic principles, the thesis summarized three principles of using the taboos and discussed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from angles of

禁忌语中文解释

1、introduction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尤其是跨文化的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个十分敏 感的问题,这就是禁忌,禁忌像一种无形的戒律束缚着人们的语言和行为,使他 们在禁忌区内不敢越雷池一步。禁忌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而语言禁忌则是社会禁 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语言禁忌,英美 社会自然也不例外。在同一种文化中,由于地区或者次文化的差异,禁忌有相同 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不同的文化中,禁忌的差异就更大了。由于这一点,禁 忌就更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障碍,使人 们不得不注意它,不得不避开它,以期交际的顺利进行。实际上,中国人自古代 起就十分注意这个问题了。《礼记·曲礼上》就明确记载着“入境问禁”的礼仪规 范。而且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甚至把某些重要禁忌写成条例公布于众,以引起 人们的注意。英语国家的人们同样十分注重禁忌。在日常交往中,如果谁触犯了 禁忌,轻者表示不快,重者翻脸不认人,甚至断绝来往。因此,我们不难看出, 了解中西禁忌有助于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2、the evolution of linguistic taboo 语言禁忌最初是从塔布产生的。塔布是因人类还不理解或不能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的本质产生的。18世纪英国航海家James Cook到了南太平洋的汤加群岛Tonga,发现那里的居民有很多奇特的社会现象,如某些东西只允许特定的头等任务(神、僧侣、国王、酋长)实用,而不允许一般人使用;或只许作特定的用途,而不准用于一般目的;或不需某一社会集团或某些人(如妇女)使用等等。那里的居民称这种禁忌为塔布。塔布这个词后来就进入了人类学、人种学和社会学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禁忌)的专用名词而被广泛使用。塔布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另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因此,语言塔布,实质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灵物崇拜,二是语言的禁用或代用。①The primitive superstitious stages The feudal patriarchal stage The modern democratic stage the earliest linguistic taboo emerged as a result of the ignorance and superstition of the primitive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Most linguistic taboos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put into effect by ruler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superior social position and keep the society under their control. However, some of them, because of their deep-rooted influence on people’s mind, still remain in language even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cial system since the third stage, people today show more respect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right so that the superstitious and feudal elements in linguistic taboos tend to reduce while those reflecting the advance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end to increase. 3 语言禁忌的特征 3.1 含蓄性 含蓄性是禁忌语的非常明显的语用特征,表现为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不直接作出符合其本质的概念和判断,而运用替代、抽象的、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的手法,或根本与客观对象相悖的概念与判断,从而使交际双方能采用比较间接地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不必为谈论这些事感到内疚、不安或窘迫。 3.2 普适性 语言禁忌是世界各族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广泛存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团中,会受到该社团的一套规约的束缚,人

中英禁忌语对比研究

中英禁忌语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禁忌就是社会禁忌在语言中的反映。研究英汉禁忌语的目的在于帮助谈话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交流,避免误解于冒犯。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介绍了中英文禁忌语各自的四个主要方面及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做出对比,使读者对中英禁忌语有更深刻系统的了解。最后提出端正的态度和对应的策略,使读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中知己知彼,求同存异,有效沟通。 关键词:禁忌语; 跨文化交际; 文化; 相关因素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1.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1.1 taboos in number belief provides the motivations and the reason for doing things. to some extent, taboo topics have a tight association with christianity. the number 13 is not considered as a propitious one in english-speaking societies, for it was recorded in bible that jesus was killed by a disciple named judas who was the 13th man attending the dinner that held by jesus on friday. thus, the number 13 and the day of friday were taboos, which gradually were inheri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chinese culture, there are also taboo numbers such as

中英禁忌语比较

中英禁忌语比较 摘要:现在,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对中英两国人民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知道讲什么话是首选,而且了解哪些话是被禁忌的是十分重要的。禁忌语是中英文化中一个很普通的语言现象。这篇文章介绍了禁忌语的起源和禁忌语的定义,也从文化差异这个角度比较了中英禁忌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主要的目的使人们对语言禁忌有更好的了解,并且在交流中能够建立更高的警觉性避免使用禁忌语,然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禁忌语;定义;相似处;不同点 Introduction Nowadays, taboo has become a commonly used word in anthropology and studies of religion and folk custom.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a fairly important field of these branches of learning. In every nation and culture there are phenomena of using taboo in daily life. About the origin of Taboo, there are two viewpoints now. One viewpoint is that the term Taboo is originated from Polynesian (in south Pacific) Tonga language. In 1777, Captain James Cook arrived in south Pacific Polynesian Tonga. In Tonga, he found a strange behavior in their daily life. There were many things forbidden to do, many foods forbidden to eat, and some words not allowed to say. The local language of Tonga called this phenomenon Taboo or Tabu. Then Cook borrowed the word into English. The word in English refers to acts that are forbidden or to be avoided. When an act is taboo, reference to this act may also become taboo. That is, first you are forbidden to do something, and then you are forbidden to talk about it. The other viewpoint is that the term Taboo is originated from native language in the middle Pacific Islands. After referring to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sources, I find most scholars think the source of the word “Taboo” is Tongan word, which is introduced by Captain James Cook from Polynesia to Europe in 1777. And in book the Cambridge

中英人之间的语言禁忌差异.

中英人之间的语言禁忌差异——不同的地域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知识。 由于中西方人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不同,禁忌语(verbal taboos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禁忌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为和思想, 被禁止的某些词汇就是禁忌语。禁忌有两种解释:一为“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及,久积成禁忌” ,二为“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引起不愉快的字眼” ,禁忌的一般都是崇高、神圣而凛然不可侵犯的,或被社会认为是神秘、罪恶、肮脏的事物或内容。在中英两国的交际中间,因为历史与风俗习惯的不同也有很多禁忌需要我们了解。 一、数字禁忌 对于数字的禁忌,中国人通常用谐音和典故来解释数字的意思,就像中国人大都喜欢 2、 6、 8、 9等数字, 2表示好事成双, 6表示六六大顺, 8表示发财, 9是长久, 7和 8在一起就是“七上八下” , 1、 6、 8在一起就是一路发……最明显的还有 4, 4与“死”谐音,所以 4无形中也就成了一种禁忌,在选电话号码时也会优先 2、 6、 7、8、 9这样的数字。 在英国等西方国家, 因典故形成的数字禁忌也普遍存在。就如数字 13 在英国就是禁忌。据《圣经》记载, 在《最后的晚餐》中, 耶稣对他的十二门徒弟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 结果出卖耶稣, 使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的卑鄙小人就是第 13位,犹大 . 从此, 13就成了不吉祥、不道义的代名词。因此, 酒店不设 13号房; 重要的活动避开每月 13号; 请客人吃饭时, 一桌的客人若满了 12人,就不会再加人,因为他们认为第十三个人会给他们带来厄运。 5也是英国人所禁忌的, 耶稣死的那一天正好是星期五, 所以当星期五和十三号遇到一起时, 就会被认为是最不吉利的。英国人还不喜欢数字六, 因为人是在第六天上帝被造出来的,拥有很多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