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癌甲胎蛋白异常1例报道
甲胎蛋白阳性胃癌临床观察

性肝癌的患者 中升高,但部分胃癌患者 癌 1例 。AFP 12.2~ 28 016.8 ̄g/L(其 3.59,P<0.05);其中手术前后<10 g几 分
中,AFP也呈阳性 ,称之 为 AFP阳性 胃 中 12.2~ 1 000 ̄g/L16例,~ 2 000 Pg/ 别 为 0例 和 2例 ,10~ 1000 g/L分 别 为
他 防控 措 施 较少 。
参 考 文献 :
测 样 本 地 区设 计 研 究 [J].中国 卫 生 统计 , 2002,19(3):151-154.
综 上所 述 ,还 应 加 强健 康教 育 及健 [1] 邵永强,陈仁裕,张孝和,等.温州市 2006 rA1 陈 仁 华 ,金 达 丰,刘 庆 敏,等 .杭州 市 居 民 高
年 1月浙江省丽水市人 民医院确诊的 27 1.2 治疗及生存期 12例手术治疗 (其 平(5_3~ 22 315.8 3.9~ 2059-3 g/L)
例 AFP阳性 胃癌病例进行分析 总结 ,以 中全 胃切除 8例 ,胃大部切 除 4例),15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Z_ -一4.372,P<0.01);
学杂 志 ,2005,26(12):934—938.
甲胎 蛋 白阳性 胃癌 临床观察
李廷,徐益元 ,於伟民
【摘 要 】目的 探 讨 甲胎 蛋 白(AFP)阳性 胃癌 的 临床 和病 理 特 点 ,以及 手 术 和 化 疗对 AFP的影 响 。方 法 27例 AFP阳性 胃癌患者,l2例接受 了手术治疗 ;25例接受了化疗 ,观 察手术前后及化疗前后 AFP的变 化 。结 果 12例 手 术 治疗 患者 AFP手 术 前 后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25例 化 疗 患 者 化疗 前 后 AF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FP阳性 胃癌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的肿瘤 ,易发生肝脏和淋 巴结转 移, 生存期较短 ,手术和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胃肿瘤 ;癌 ;甲胎 蛋白类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0.07.040 【中图 分 类 号】 R735.2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号 】 1671.0800(2010)07—0798—02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DC P 诊 断P HC的敏 感度 ( 9 0 . 0 %)和特 异度 ( 9 7 . 3 %)显著 高于AF P( 7 7 . 1 %,7 6 . 7 %) ,A F P和DC P 联合检测 时可提 高诊 断
P HC的敏 感度 ( 9 5 . 7 %) 。结论 :D C P 、AF P 联 合检测 可显著提 高检 验效 能 ,作为 灵敏 指标 可用于疗效评 价 ,值得在 P HC
・
3 3 6・
沈阳医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第1 9卷 第 4期
2 0 1 7  ̄. - 7月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来自胎蛋 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王 全 胜
( 广 东 省 东 莞 三 局 医 院 ,广 东 东 莞 5 2 3 7 1 0 )
【A b s t r a c t J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e e b e t w e e n c o m b i n e d d e t e c t i o n a n d s i n g l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s e r u m a b n o r ma l
d o i :1 0 . 1 6 7 5 3  ̄ . e n k i . 1 0 0 8 - 2 3 4 4 . 2 0 1 7 . 0 4 . 0 1 2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S e r um Abn or ma l Pr ot hr ombi n a nd Al pha - Fe t o pr o t e i n i n t he Di a gn os i s o f Pr i ma r y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DOI:10.19368/ki.2096-1782.2024.02.005血清α- 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尚应春邳州市中医院检验科,江苏邳州221300[摘要]目的分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时采取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 AFU)、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异常凝血酶原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 PIVKA-Ⅱ)检测的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疾病类型不同,分为良性组(肝硬化患者41例)、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42例),另选择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检测3组血清AFU、AFP、PIVKA-Ⅱ指标,分析上述指标水平,同时通过ROC曲线分析单项以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结果两组患者AFU、AFP、PIVKA-Ⅱ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FU、AFP、PIVKA-Ⅱ指标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联合检测时,AUC提升至0.912,灵敏度提升至89.63%,特异度提升至99.10%,高于单独检测。
结论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采用联合AFU、AFP、PIVKA-Ⅱ检测方式,有较为理想的诊断价值,能够为完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可以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4)01(b)-0005-04Value of Serum α-L-fucosidase, Alpha-fetoprotein and Abnormal Pro⁃thrombin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SHANG Yingchu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α-L-fucosidase (AFU), α-fetoprotein (AFP), 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 (PIVKA-Ⅱ)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83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liver cirrhosis admitted to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August 2022 to August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ease type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benign group (41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observation group (42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83 healthy people as control group. Serum AFU, AFP and PIVKA-Ⅱ indexes were detected in the 3 groups, and the levels of the above indexes were analyzed, and the value of single and combined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was analyzed by ROC curve. Results AFU, AFP and PIVKA-Ⅱ indexe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AFU, AFP and PIVKA-Ⅱ index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benig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 (all P<0.05). I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the area under curve (AUC) was increased to 0.912, the sensitivity was increased to 89.63%,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increased to 99.1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detection.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the combination of AFU, AFP and PIVKA-Ⅱ detection has ideal diagnostic value, which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plan, and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作者简介] 尚应春(1982-),男,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甲胎蛋白阳性胃癌论文

甲胎蛋白阳性胃癌1例【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363-0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在胚胎发育时期由胎肝及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血清afp水平升高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有部分胃癌患者中血清afp也可以升高,称为afp阳性胃癌(alpha-fetoprotein positive gastric cancer,afpgc)。
我科收治1例afpgc,现报告如下,同时结合文献就afpgc 的特点和afp在胃癌中的意义加以探讨。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反酸、恶心3年余,加重1周”于2012.2.6入院。
既往无肝炎病史。
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可,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听诊无殊,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右下腹部可触及约5*5cm大小包块,无压痛,活动度差,肠鸣音正常,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
辅助检查:2012.1.30 当地医院胃镜示:胃窦部溃疡,活检病理诊断:胃窦部印戒细胞癌,2012.2.21我院复阅病理片,诊断:胃窦印戒细胞癌。
我院2012.2.17 血清afp 1904.3ng/ml,cea 26.6ng/ml,ca199 1755.2u/ml,ca125 169.5u/ml;hbsag 阴性。
腹部b超示:胃壁明显增厚伴胰腺体尾部周边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脏未见占位性病变。
阴超示:右附件区不均质包块(库肯搏氏瘤首先考虑),盆腔积液。
全腹ct平扫+增强示:胃窦部占位伴周围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盆腔内软组织肿块,胃窦癌伴盆腔转移,首先考虑为krukenberg 氏病,腹水。
住院期间先后于2012.2.23、2012.3.15、2012.4.5行三次eox 方案化疗(表阿霉素?+奥沙利铂?+希罗达),2012.3.31复查全腹ct,与老片对比提示:右附件区包快较前明显缩小。
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但致命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L3是原发性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血清铁蛋白具有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促进作用,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金标准,而甲胎蛋白异质体L3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联合检测方法综合了三种标志物的优势,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联合检测方法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为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提供更多的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L3、联合检测、诊断价值、临床应用、研究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一个难题,因为该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效果十分有限。
寻找一种早期诊断方法成为了当前肝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L3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血清铁蛋白是一种以铁为中心,负责铁的转运和储存的蛋白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甲胎蛋白是常见的肝癌标志物,其在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而甲胎蛋白异质体L3则是甲胎蛋白的一种变异形式,其在肝癌中表现出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通过对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L3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准确性,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机会和预后评估。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肝癌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铁蛋白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L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甲胎蛋白与癌胚抗原在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Ch i n J La b Di a g n, De c e mb e r , 2 0 1 3, Vo l 1 7, No . 1 2
意义 。
患者 的癌 胚 抗 原 水 平 显 著 高 于 原 发 性 肝 癌 和对 照 组, 而原发 性肝癌 组 的癌胚 抗原水 平高 于对照 组 , 说 明转 移性 肝癌 患者 的癌胚抗 原水 平高 于原发 性肝 癌
DD纤 维 蛋 白原浓 度 随冠 心病 严 重 程度 增 加 显 著增
加 。从 本 实验结 果看 D D水平 可 以反 映 冠状 动 脉病 变 严重 程 度 。总之 AC S患者 血 浆 DD较 S AP患者
明显增 高 。高危 AC S患者 血浆 D D增 高 尤 为 明显 。 故 血浆 D D 升 高 与 病 情 严 重 程 度 呈 正 相 关 。AC S
患者 。还 有研究 表 明 , 转 移性 肝 癌 患者 中癌 胚抗 原 水平 升高 比例 高达 7 0 9 , 6 以上 , 所 以 癌胚 抗原 对 原 发
2 结 果
原发 性肝 癌组患 者 的 甲胎 蛋 白水平 高 于转移 性
肝癌 组 , 差 异有 统计学 意 义 ( P< 0 . 0 5 ) ; 转 移性 肝 癌
中D D可 以反 映体 内凝 血酶 的活 性 又可 以反 映纤 溶 酶 的活性 , 可作 为血 栓形 成 或溶 解 的标 志 。Kr u s k a l
等_ 4 研 究证 明 不 稳 定 性 心 绞 痛 患 者 血 浆 D 一 二 聚 体
较健康 患者 明 显增 高 。 He i r i c h E s 等 研 究 表 明血 浆
胃肝样腺癌1例报道

胃肝样腺癌1例报道魁国菊;杨立民;孟加榕【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46)011【总页数】2页(P1151-1152)【关键词】肝样腺癌;胃肿瘤;病理诊断;免疫组化【作者】魁国菊;杨立民;孟加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病理科,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病理科,漳州36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病理科,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病理科,漳州36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病理科,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病理科,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HAS)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胃的特殊类型腺癌,其病理组织形态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征,常伴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
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
现报道我院胃肝样腺癌1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伴解黑便半月余”入院。
半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间歇性隐痛,伴解黑便,无畏寒、发热及呕血。
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潜血弱阳性,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3)153.31 ng/ml(参考范围:0-8.78 ng/ml)。
全腹部螺旋CT(SCT)平扫+增强检查示胃体大弯侧胃壁增厚,并见软组织结节突向腔内,胃周见一大小约16 mm×10 mm肿大淋巴结,符合胃体癌,并胃周肿大淋巴结。
行电子胃镜检查示:胃体大弯近后壁可见约2.0 cm×2.5 cm大小不规则隆起型肿物,表面充血糜烂,周围黏膜充血水肿,考虑血肿?肿瘤?并予以活检,活检结果为胃体腺癌。
拟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见胃体小弯侧上部可触及一质硬肿块,大小约2.5 cm×2.0 cm×1.0 cm,未侵出浆膜层;肝总动脉旁(No.8 组)、脾动脉旁(No.11组)淋巴结肿大,余胃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遂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产甲胎蛋白的胃癌2例报告

非产 甲胎蛋 白的 胃癌均为肝样腺 癌 , 甲胎 蛋 白( F ) A P 是一 种
D I1.99jin17 — 922 1.26 O : 36/. s.62 49.011.8 0 s
【 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献 】
[ ] Wog C , h Y, a F e proel cw no a 1 n S C u T T m K .R t e t a sh an m :a m in cm o m u i a no m n se J .H n ogM dJ o m n t or n n u c o i [ ] og K n e , u m t
C T提示 : 肝实 质弥 漫性 病变 肝硬 化 , 右 叶 占 位 , 排 除 肝 不 转 移 。肿 瘤 标 志 物 示 : 胎 蛋 白 ( F 甲 A P)>20 0 ̄/ 、 0 0 1 L g
C 2 2 . 6 L、 A1 5: 3 7 U/ CA1 —9: 6. 9 / C 5 1 . 7 /L、 9 2 8 U L、 A1 3: 6 9 U
占位穿刺活检 , 病理 示 : 肝右 前叶上 段 ) 维组织 中见低 分 ( 纤
癌、 胰腺癌 、 胆囊 癌 、 腺癌 , 中 胃癌 相对 多见 乳 其
。原 发
化腺癌浸润 。穿 刺未 见 明确 肝组 织。诊断 肝转 移癌 。疗 效 评价进展 , 并采用伊 立替 康 +奥沙利 铂化 疗 4周期 , 化疗 后 血清 A P逐渐下降 , F 停止 化疗 2月后 患者 A P及 C 15再 F A2 次升高 , 复查腹部 C T提示腹膜及腹部淋 巴结转移 , 后患者 放 弃治疗出院 , 已去 世。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n t [ J ] . J T r a u ma , 2 0 0 1 , 5 0 ( 6 ) : 1 0 6 0 — 1 0 6 2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 O 1 一 O 5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0 2 — 1 2 )
马 尔 尼 菲 青 霉 菌 感 染 2例 报 道
或免疫功能抑制者 , 主要 是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受 累 。现 将 本 院 今 年 收 治 2例 病 例 报 道 如 下 。
1 临床 资 料
有 脑 回样 皱 褶 , 奶酪色 , 湿润 。
2 讨 论
作 为 青 霉 属 中唯 一 的 双 相 型 真 菌 , P M 可在 细胞 内寄 生 。 P M 鉴定依据 : ( 1 ) 菌落 特 征 : 在 2 5 C培 养 , 是青霉 相 , 3 5 C培 养, 是酵母相 ; ( 2 ) 显 微镜 下菌体 特征 。2 5 ℃ 培 养 平 皿 置 高 倍 镜下观察 , 可 见 大量 帚 状 枝 , 3 5℃培 养 平 皿 在 高 倍 镜 下 可 见 圆 形 或 卵 圆 形 的酵 母 样 菌 体 。 ( 3 ) 培 养 物 经 乳 酸 酚 棉 蓝 染 色 镜 下 可 见 染 成 淡 蓝 色 清 晰 的帚 状 枝 和 细 长 的 分 隔 菌 丝 及 孢 子 , 通 过
病例 1 : 年龄 7 个 月大 , 因“ 腹泻 1 个月 , 发热 1 O余 天 ” 收人 本 院 。于 入 院前 1 个 月无 明显 诱 因出现黄 色水 样便 , 1 O余 天
前 出现 发 热 , 在外院经退烧药处理后热退 , 但 反复 , 为进 一 步 治
疗 收 治 入 院 。体 格 检 查 : 呼 吸稍促 , 双肺 呼吸 音粗 , 未 闻 及 罗 音 。人 院后 检 查 示 红 细 胞 沉 降 率 6 4 mm/ h , C 一 反应蛋白( C R P )
[ 5 3 鄢志丽 , 袁平 宗. 尿液分析仪 检测结 果的影响 因素[ J ] . 检
验医学与临床 , 2 0 1 0 , 7 ( 5 ) : 4 2 1 — 4 2 2 .
a c oc k PR , S out o H I ,Pe n ne r GE , e t a 1 .W ha t i s gr os s [ 6 ] Pe
调节显微镜 载物台小螺旋 , 可 观察 到不 同层 次 帚 状 枝 的 形 态 。 作 为深 部 感 染 真 菌 , P M 常见 于免疫 力低 下人 群 , 尤 其 是
检 验 医学 与 临 床 2 O 1 3年 7月 第 1 O卷 第 1 3期
L a b Me d C l i n , J u l y 2 0 1 3 , Vo 1 . 1 0 , No . 1 3
床, 2 0 0 6 , 3 ( 3 ): 1 4 4 — 1 4 5 .
h e ma t u r i a ?Co r r e l a t i o n o f s u b j e c t i v e a n d o b j e c t i v e a s s e s s
微 带 红 色 绒 毛 状 。 1周 后 培 养 基 产 生 酒 红 色 色 素 并 逐 渐 扩 散
整个 平 皿 。 3 5℃ 培 养 为 酵 母 相 , 生长 缓慢 , 呈酵母样 型 , 膜状,
道, 临 床 报 道 例 数 偏 少 。该 菌 为 条 件 致 病 菌 , 多 见 于 免 疫 缺 陷
细胞 8 9 6个 / “ L, 尿 蛋 白 + + 。C A1 2 5 4 8 . 2 6 U/ mL 。A I T 7 2
U/ I , AS T 2 9 5 U/ L, GT 7 2 3 U/ I , LDH 2 6 9 9 U/ L, HB DH
林壮琼, 方 旭城 ( 广 东省 揭 阳 市 人 民 医 院检 验 科
【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 ; 血培 养; 病 原 体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4 5 5 . 2 0 1 3 . 1 3 . 0 7 9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9 4 5 5 ( 2 0 1 3 ) 1 3 - 1 7 6 4 — 0 1
8 4 . 5 mg / L , 血 培 养 提 示 真 菌 感 染 。经 家 属 要 求 转 至 上 级 医 院
进 一 步 治疗 , 随 访 获 悉 经 对 症 治疗 后 患 儿 已 经 痊 愈 。 病例 2 : 年龄 3 8岁 , 因“ 反 复 发 热 2个 月 ” 收 治 入 院 。患 者 于 两 个 月 前 无 明显 诱 因出 现 发 热 、 畏寒 , 测体 温最 高达 3 9℃, 伴 头晕 、 头疼 , 咽 部 不 适 。于 外 院 治 疗 无 果 , 因 尿频 、 尿急 、 尿 痛, 尿 色赤 黄来 本 院 急 诊 就 诊 , 拟“ 发热查 因” 收 入 特 诊 科 。体 格检查 : T 3 8 . 3℃ , 双 侧 颈 部 及 双 侧 腹 股 沟 区 可 扪 及 大 小 不 等 多 个 肿 大 淋 巴结 , 约0 . 5 -2 . 0 c m, 质韧 , 活动度差 , 无压 痛 , 无 触痛 , 左上腹稍压痛 , 无 反 跳 痛 。血 常规 : 白细 胞 3 . 0 2 ×1 0 。 / L, Hb 1 0 4 g / L, P L T 1 0 2 ×1 0 / L, 尿常 规示 白细胞 7 3个 / I , 红
5 2 2 0 0 0 )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 由马尔尼 菲青 霉菌 ( P M) 引 起 的 一 种 广 泛 播 散 性 感 染 。我 国 初 次 报 道 见 于 1 9 8 4年 邓 卓 霖 l 】 的 报
绒毛状 , 中 央 气 生 菌 丝 呈 白绒 毛 样 , 向四周扩展 , 渐成 淡灰 褐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