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治疗的选择晶体液和胶体液讲义

合集下载

脑梗补液方案

脑梗补液方案

脑梗补液方案简介脑梗是指脑血管发生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导致脑组织缺氧,最终引发脑梗死。

针对脑梗患者,补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提高血液流动性,改善脑部供血情况,同时也可以保护脑细胞避免进一步损伤。

本文将介绍一种脑梗补液方案,供医务人员参考。

补液类型在脑梗治疗中,常用的补液类型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是指具有与细胞内液等渗透浓度的液体,常用的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平衡盐液等。

晶体液能够迅速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纠正体液紊乱,提高血液的流动性。

胶体液则是指在溶液中含有可增大溶液胶体渗透压的物质,从而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微循环。

常用的胶体液有明胶、羟乙基淀粉等。

胶体液可以增加血管容积,改善血流动力学。

补液方案1. 补液指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补液需要,以下情况下可考虑进行补液:•血压下降:血压下降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需要及时进行补液。

•血液黏稠度增高:黏稠血液会加重脑血流阻力,补液可以改善血液流动性。

•血容量不足:如失血后、持续液体丧失等情况,需进行补液以增加血容量。

2. 晶体液补液方案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晶体液补液方案:•生理盐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推荐速度为每小时10-20ml。

•林格液:适用于血液黏稠度增高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静脉滴注林格液,推荐速度为每小时5-10ml。

•平衡盐液:适用于电解质紊乱的患者,根据血电解质水平,静脉滴注平衡盐液,推荐速度为每小时5-10ml。

3. 胶体液补液方案以下是一种常用的胶体液补液方案:•明胶:根据血容量不足情况,静脉滴注明胶,推荐速度为每小时5-10ml。

•羟乙基淀粉:适用于低蛋白血症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推荐速度为每小时5-10ml。

注意事项•补液速度:补液速度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避免补液过快或过慢。

•补液容量:应根据患者体重、失血程度和容量状态等因素进行评估,合理计算补液量,避免过度补液或补液不足。

晶体胶体

晶体胶体

复苏常用液体可以分为晶体液和胶体液,那么如何选择补液种类呢?晶体液与胶体液区别:晶体液与胶体液的区别仅是溶质分子质量的大小:1.溶质的分子质量<29 763 u 时为晶体,其分子可自由通过大部分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内外具有相同的晶体渗透压;2.而溶质的分子质量≥ 29 763 u 时则为胶体,其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大部分毛细血管而在血管内产生较高的胶体渗透压。

相比于晶体渗透压,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仅仅占据极小的比例。

因此,大量快速补液时,胶体维持血管内容量的作用远不及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加的影响。

以晶体液为主的适当控制性的液体复苏治疗,以及在控制性液体复苏的基础上联用血管活性药物,已被证明比维持或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更为重要。

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

脓毒性休克复苏「黄金6 小时」要求快速补液,以保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

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指南推荐晶体液作为初始复苏的液体。

常见晶体液及特点常见的晶体液包括平衡盐溶液和非平衡盐溶液,平衡盐溶液所含电解质含量与血浆内相仿;目前常用的平衡盐溶液有乳酸林格溶液(1.86% 乳酸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之比为1:2)与醋酸平衡盐溶液两种。

非平衡盐溶液包括生理盐水和林格溶液等。

各种晶体液及血浆的主要成份参见下表。

各种晶体液及血浆主要成分及参数比较(mmol/L)1. 生理盐水只含有Na+和Cl-,属于高氯高钠液体,与正常血浆成分相差较大。

研究发现,大量使用生理盐水或以其为溶媒的液体进行液体复苏,将导致稀释性高氯性酸中毒的发生,还会促进肾血管收缩,减少肾脏血流并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从而增加肾损伤的风险。

但是通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器官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使生理盐水中含有高于正常细胞外液50% 以上的Cl-,也可被肾脏排出而不引起内环境紊乱。

然而感染性休克患者伴有肾功能受损时,机体代偿容量减少(小儿、截肢等),过高的氯离子极易导致高氯血症和酸中毒,因此复苏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血氯水平,警惕发生高氯性酸中毒。

临床补液常用液体解析

临床补液常用液体解析

五、复方醋酸钠林格液
• 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增加 1% 葡萄糖,其作用为: •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而言,不会引起血糖升高。 • 可有效降低因术前禁食、手术时间较长出现的低血糖现 象。 • 可预防或减轻危重症患者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胰岛素抵抗 。 • 同时还可降低酮体生成,抑制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利 于术后康复。
,尤其适用于脓毒血症患者的液体复苏。 • 由于白蛋白为血制品,价格昂贵,大量使用受到限制。
二、血浆
•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单位原血中所含 的全部凝血因子和其他蛋白。
• 血浆制品不应作为蛋白质源或营养源,也不应用于扩充 血容量,因为白蛋白和/或其它溶液可提供所需成分且 不易引起血浆相关并发症。
三、羟乙基淀粉(HES)
• 羟乙基淀粉(HES)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羟基化而 制成的人工胶体液。
• 临床上最常使用 6%HES(中分子 HES 130/0.4),其 渗透浓度约为 300 mmol/L。
• 输注 1 L 羟乙基淀粉(HES)能够使循环容量增加 700 ~1000 mL,扩容效应能维持 4~8 小时。
• 右旋糖苷 40 扩容效果较右旋糖苷 70 弱,但改善微循 环作用比右旋糖苷 70 明显。
• 右旋糖苷可影响凝血功能且可从肾脏快速排泄,严重血 小板减少,凝血障碍等出血患者以及少尿或无尿者禁用 。
四、右旋糖酐
• 右旋糖苷具有强抗原性,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约为 0.03~4.7%,过敏体质者用前应做皮试。
小结
• 理想的“万能”治疗液体并不存在,针对不同病因与不 同病理生理状态应该个体化地选择相应的治疗液体。
• 对于脱水的液体治疗,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矫正细胞外 液的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ICU基础课1-晶体液、胶体液和液体复苏

ICU基础课1-晶体液、胶体液和液体复苏
• 避免大量输注、避免用于有凝血紊乱者、 避免用于VWF因子缺乏者。
• 羟乙基淀粉副作用:
• 2、干扰血淀粉酶代谢,造成高淀粉酶血症 (2到3倍升高);通常在1周内回复正常; 通常无害,只是会干扰医生判断,造成不 必要的治疗和检查(查血脂肪酶正常)。
• 3、其他反应。过敏反应很少,约0.006%, 长期反复的输注羟乙基淀粉会造成顽固性 瘙痒,与过敏无关,可能是代谢产物在血 管外沉积所致。
• 随后开展的一项7000人参与的前瞻、多中 心临床研究表明白蛋白与生理盐水一样安 全;甚至副作用比晶体液还少。
• 羟乙基淀粉:
• 分三种:高分子量、中分子量、低分子量; 高分子量羟乙基淀粉有最好的胶体活性, 但副作用也最大,只有美国用;中分子量 羟乙基淀粉副作用较小,被大多数国家采 用。
• 我们常用的万汶、贺斯均为中分子量羟乙 基淀粉溶液。
• 羟乙基淀粉代谢过程:首先被血浆中的淀 粉酶水解成碎片,然后由肾脏排除。肾脏 排泄时间需要数周,但是这些碎片均无胶 体活性。
• 6%羟乙基淀粉扩容效力与5%白蛋白近似。
• 羟乙基淀粉副作用: • 1、干扰凝血系统,造成出血倾向; • 抑制活性Ⅶ因子和von Willebrand factor; • 影响血小板间的粘附; • 当输注量超过1500ml/24h时副作用明显。
• 目前对于高渗液复苏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如何液体复苏
• 1、首先估计平时的血容量 • (男性66ml/kg、女性60ml/kg) • 2、估计血容量丢失程度 • (Ⅰ度<15%,Ⅱ度15%~30%,Ⅲ度30%到
40%,Ⅳ度>40%) • 3、计算容量丢失 • (丢失量=平时血容量*丢失程度) • 4、计算采用晶体液和胶体液时所需的复苏

扩容治疗时液体选择

扩容治疗时液体选择

扩容治疗时液体选择2012-02-03 阅读(3213) 分享(0)用于扩容治疗的液体包括两大类,即晶体溶液及胶体溶液。

晶体液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有些晶体液的电解质成分接近细胞外液,用于扩容治疗快速、安全。

缺点就是晶体液在血管中保存的时间很短,输入后一小时,血管内存留的量仅为输入量的25%。

天然胶体液就是一些从人体分离的大分子物质,价格相对昂贵。

由于胶体溶液(包括天然胶体液、人工血浆代用品)分子量较大,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故在血管中存留时间长,具有良好的血浆增量效应。

采用含胶体液的扩容治疗比单用晶体液能更快更持久地恢复血浆容量。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严重创伤性休克时,先输晶体液、后输胶体液可获得良好效果。

但输入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还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Skouloudis认为以2∶1的比率输给晶体与胶体治疗休克可获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不断研制出人工血浆代用品,如琥珀明胶等。

一、晶体液:1、生理盐水即0、9%的氯化钠溶液,pH5、6(4、5~7、0)。

该液含钠离子与氯离子各154mmol/L,理论上毫渗量为308mmol/L,由于NaCl渗透系数为0、93,故实际毫渗量为286mmol/L,与细胞外液相同,为等张液。

除含钠离子与氯离子外不含其它电解质,且氯离子含量高于血浆,大量输入可造成高钠血症与高氯血症,已被乳酸钠-林格氏液取代。

2、乳酸钠林格氏液林格氏液就是在生理盐水的基础上增加了Ca2+、K+等电解质,与血浆电解质成分更接近,毫渗量为310mmol/L,属等张溶液。

乳酸钠林格氏液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乳酸钠28mmol/L,乳酸钠在肝脏代谢后变为等当量的HCO3-,更接近于细胞外液的组成,但为低Na+、低渗液,pH6、6(6~7、5)。

乳酸钠林格氏液又称为平衡盐溶液,主要用于补充细胞外液容量。

平衡盐溶液输入体内后按比例分布于血管外,其中1/3保留在血管内,2/3离开血管进入组织间隙,充满细胞间质,以达到补充细胞外液的目的。

液体治疗晶体液和胶体液

液体治疗晶体液和胶体液

液体复苏治疗——晶体液与胶体液一、液体治疗原则1、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2、在失血性休克、大手术和创伤抢救的早期,晶体液对于补充丢失的细胞外液是非常适当、有效。

但是在急性复苏期后可出现明显的血液稀释和胶体渗透压降低现象。

胶体渗透压下降可造成水肿和漏出液形成。

因此在后续液体复苏中应该使用胶体液,以减轻重要脏器的水肿,如心脏、肺和脑等。

已经证实这种复苏方法可以维持或增加胶体渗透压3、目前国际上对液体治疗较一致的意见是,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人,晶体液常作为液体治疗的一线用药,随后根据病情辅以应用胶体液;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则常优先应用胶体液二、输液对血浆扩容的静态影响输液后血浆扩容的效果需根据Starling平衡和生理间隙液体分布决定1、Starling平衡公式为:Q=KA[(P c-P i)+σ(πi-πc)]分别为液体滤过量毛细血管滤过系数毛细血管膜面积毛细血管静水压间质静水压白蛋白反映系数间质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项目占总体重百分比容量(L/70kg)总液体量(TBW)6042细胞内液量(ICV)4028细胞外液量(ECV)2014间质液量(IFV)1611血浆量(PV)43三、晶体液常用的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葡萄糖水平衡盐高渗盐水优点:价格便宜,对凝血、肝肾功能基本没有影响,能够快速补充血容量缺点:扩容效果差(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水的扩容效果分别只有20%和7%),输入大量晶体液会导致组织间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增加肺水肿、脑水肿及组织灌注不足和组织缺氧的风险)1、葡萄糖液与葡萄糖盐水葡萄糖液是非电解质液,5%GS为278mOsm/L,接近血浆张力,为等渗液,10%GS表面为双渗液,但葡萄糖不久会转变为CO2和水,故当作无张液看待葡萄糖盐水渗透压为586mOsm/L,是高渗液,但只有生理盐水维持张力,葡萄糖只供给热力,因而主要作用是供应电解质、扩充血容量和补充热量,不是补充水分(100ml5%葡萄糖盐水供应3g水,1005%葡萄糖液供应103g水)目前手术室内用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已越来越少。

ICU液体复苏晶体及胶体PPT课件

ICU液体复苏晶体及胶体PPT课件

Critical Care 2014, 18:R10
第28页/共32页
Randomised trials of human albumin for adults with seps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trial sequential analysis of all-cause mortality
BMJ 1998;317:235–40
第8页/共32页
A Comparison of Albumin and Saline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N Engl J Med 2004;350:2247-56.
第9页/共32页
第4页/共32页
不同液体复苏效果
• 5%葡萄糖液输入后仅1∕14能保留在血管内 • 电解质溶液输注后1∕5留于血管内 • 胶体液能更好的储留于血管内 • 高渗盐溶液有更好的扩容效果
第5页/共32页
Lobo等对健康受试者lh 内静脉注射1L生理盐水、4%明胶和6%HES
第6页/共32页
传统补液原则 • 先晶后胶 • 先盐后糖 • 见尿补钾 • 见惊补钙
(2C)。 • 建议重新评估现存羟乙基淀粉使用剂量限值标准,并考虑
是 否 建 立 明 胶 液 使 用 剂 量第2限1页值/共3标2页准 ( 1 B )
3013-06-11美国FDA对羟乙基淀粉给出 了黑框警告
第22页/共32页
FDA给医生提出的建议
• 不要给成人危重患者使用羟乙基淀粉(HES), 包括脓毒症和ICU患者
第11页/共32页
Albumin Resuscitation 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晶体液和胶体液PPT讲稿

晶体液和胶体液PPT讲稿
28 ~ 35 kDa
• 作用时间短
• 2 ~ 4 hours
• 对凝血功能干扰最小
• 显著的过敏风险
海脉素 > 佳乐施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四十页PPTT,共四十四页。
右旋糖酐类
• 分子量 40 ~ 70 kDa
• 作用时间延长
• 改善微循环 • 显著损害凝血功能 • 过敏样反应风险小
• 肾功能不全风险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三页PPTT,共四十四页。
乳酸钠林格氏液
• 含 131 mmol Na+、5.4 mmol K+、2.5 mmol
Ca++、乳酸 28mmol
• 内含的钙可能会使血液凝固
• 渗透浓度 = 273 mOsm/l
• 乳酸被代谢为 CO2和H2O并在肾脏转化为HCO3-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四页PPTT,共四十四页。
林格氏液与盐水
• 两种液体无本质差别
• 盐水引起钠和酸负荷
• 当肝功能衰竭时,林格氏液中的乳酸也会引
起类似的问题
• 林格氏液中钠含量及渗透浓度均低 (275mosm/l) • 应激导致血浆Na+低
当前你正在浏览到的事第三十五页PPTT,共四十四页。
晶体液的主要问题
• 常常需要大容量输入 • 大容量输入非生理性溶液可能会引发各种生理
– 盐水GMW = 58.5 gm NaCl = 5.85%
• 0.9%盐水是等张的吗?
– 正常血浆渗透压 280~290 mOsm/l
– 0.9%盐水=154x2=308 mOsm/l
• 它符合生理学的吗?
– pH = 6.35 – 氯离子负荷可引起酸中毒
• 不符合生理的盐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治疗的选择晶体液和 胶体液
目录
1 重症液体复苏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晶2 晶体液在重症液体复苏的优势与不足 3 胶体液在重症液体复苏的优势
重症液体复苏的目的
1 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
2 改善微循环及脏器灌注,改善组织氧供
核心目的 改善微循环 及脏器灌注
3 减轻全身性炎症介质的释放
4 减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
血浆容量增加(mL/kg)
各扩容剂 25ml/kg 输注12-15分钟,检测3h后各扩容剂对血容量的影响
12
10
* P < 0.028
8
6
4
2
0
-2
白蛋白 HES
明胶 右旋糖苷 NaCl
对照
25 mL/kg 25 mL/kg 25 mL/kg 25 mL/kg 25 mL/kg 0 mL/kg
Crit Care Med 2006; 34:2456–2462.
并发症
感染 伤口感染 吻合口渗漏/腹腔内脓肿 肺炎 泌尿道感染 脓血症 心血管 肠梗阻 ARDS 死亡 并发症总量 并发症病人总数
*与限制组相比,P<0.05
常规组 (N=75)
11 3 5 2 1 6 2 2 0 32 23
限制组 (N=77)
7* 2 3 3 0 2 0* 0 0 17 13*
Nisanevich. Anesthesiology. 2005;103(1):25-32
毛 细
60



量 40
乳酸林格液
20
羟乙基淀粉
P<0.05
0 基线
6小时
败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林格氏液或羟乙基淀粉输液治疗,6小 时后观察其毛细血管流量。
SHOCK 2004;21,:336–341
胶体液较晶体液更有效维持败血症氧合
80
60 静 脉 血 氧 40 饱 和 度
20
乳酸林格液 羟乙基淀粉
单纯补充晶体液难以改善微循环灌注障碍
微循环血流量
120
100
肝脏 肾脏 胃肠道
80
60
40
20
0 基础值 低血容量 输入RL液毕 30 min 60 min 90 min 240 min
Wang P. et al. Circ Shock 1990;32(4):307-318
常规晶体补液增加术后并发症
P<0.05
0 基线
6小时
败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林格氏液或羟乙基淀粉输液治疗,6小 时后观察其静脉血氧饱和度。
SHOCK 2004;21,:336–341
胶体液较晶体液更快恢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
脓毒症患者,n=106,随机分为6%羟乙基淀粉组和乳酸林格 液组,96个小时动态观察中心静脉压(8-12cmH2O为正常)
2 -20

血 管
-40

度 -60


变 -80
) -100
羟乙基淀粉
生理盐水
对照
P<0.05
%
-120
基线
30分钟 3小时 4小时
晶体液的优势
扩容有效 (静脉输注 后即达峰)
能更好保护 肾功能
过量能很快在 组织和血管之
间重分布
优势
价格低廉
晶体液的主要问题
分布容积明显大于胶体液 难维持稳定的容量扩张 引起明显的血液稀释 导致胶体渗透压下降 达终点指标用量大 更明显水肿
组织间隙的水肿 肺功能的损伤
减少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量
目录
1 液体复苏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晶2 体液在重症液体复苏的优势与不足 3 胶体液在重症液体复苏的优势
胶体液的优势
快速补充血容量,增加组织灌注 足够的血管内停留时间 对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改善微循环与组织灌注 体内容易代谢和排出 无过敏反应和组织毒性
胶体液的扩容作用优于晶体液
100

正 80


心 60 静

压 患
40

比 例 20

乳酸林格液(N=51) 羟乙基淀粉(N=55)
P=0.003
)0
0
24
48
72
96
小时
96小时后羟乙基淀粉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基本恢复正常,而乳酸 林格组仍有20%的患者未恢复正常
%
N ENGL J MED 2008;358:125-39
胶体液较晶体液更好改善内毒素血症微循环
胶体液较晶体液更有效的增加血容量和心输 出量
ml bpm
两组受试者分别在15min内放血900ml,然后在5~7min内分别输注乳酸林格液或 6%羟乙基淀粉各1000ml
乳酸林格液
6%羟乙基淀粉
80
1400
76
心 率
72

68

64
P<0.05
1200
1000
扩 容 800 量 ( 600 ) 400
200
P<0.001
60 入选 放血后0 5 10 15 20 25 30 min
0 0
5
10 15 20 25 30
时间(min)
短时间内快速输入胶体液,较之快速输注晶体液能更有效增
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
ANESTH ANALG.2003;96:1572-7
胶体液较晶体液对败血症患者更有效扩容
80
5 良好的安全性,不影响下一步治疗
6 为临床治疗争取时间
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概念与生理作用
晶体
概念
指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小于1nm,或一束光通过时不出现反射现象
生理 功能
概念
晶体液可扩充功能性细胞外液,保持细胞外液容量及维持电解质平衡。输注后 保留在血管内的比例较少,大部分晶体液会转移到血管外滞留在细胞间隙中
晶体液治疗易导致肺水肿影响气体交换
肺泡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血管
正常:肺泡中O2与CO2交换
肺泡
O2 O2
O2
O2 O2
O2 O2 O2
H2O
O2
H2O
H2O H2O
H2O
H2O H2O H2O
血管
H2O
H2O
肺水肿:肺中的水份增加了O2 转移的 距离。同时H2O稀释了O2 ,导致O2 不能 输送入血管
尚无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论对 选择复苏液体的种类提供指导性意见
胶体液具有良好的微循环保护及器官灌注作用,是 重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常规选择
对于危重病人液体复苏,晶体液由于其价格低廉及 普遍可得,临床常作为胶体液的重要辅助选择
目录
1 液体复苏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晶2 晶体液在重症液体复苏的优势与不足 3 胶体液在重症液体复苏的优势
胶体
溶液中溶质分子或离子大于1 nm而在100 nm以下,分子量在10000道尔顿以 上,或一束光通过时出现光反射现象,称为胶体
生理 胶体液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正常时存留在血管内,可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 功能 维持有效血容量
重症液体复苏选择的现状与原则
原则
胶体液是重 症液体复苏 的不可或缺 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