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轶事

合集下载

章太炎的故事

章太炎的故事
历史 上 的某 些 “ 头”, 新 回 镜 重 放, 会给人_种震 撼 。
年 纪念 之 际择 其二 三予 以 “ 回放” 给 , 人以鲜 活的感 觉和新 的震撼 。
章太炎大 闹总统府
1 1年 3 0 著 名 革命 党 人 9 3 月2 日,

第 七

宋 教 仁在 上海 火车 站 被 刺杀 了, 醒 震 了本来 对袁 世 凯抱 有幻 想 的章 太炎 。 1 1年 1 日, 太 炎 脚 蹬 一双 破 棉 94 月7 章 靴 , 穿一 件 羊 皮袄 , 持 宋 教 仁 遗 身 手 下的羽 毛扇 , 以袁 世 凯颁 发 的二 级 勋 章 作扇 坠 , 于清 晨 8 时直往 总统 府 , 歪 歪 斜 斜地 坐 在 招 待 所 的 头 一 张 大 椅 A ot f h g aian i i e enng ph o o an T y n h s v i Z y ar e s 上 , 住地 挥 着扇 子, } } 不 光 留留的勋 章 16 年1 2 一 个新 的生命 诞 随扇 子摇晃 。 8 9 月1 日, 章 太 炎 指 名 要 见 袁 世 凯 , 次 一 生于古老 的江 南小 镇——浙 江 余杭仓 又一次 吆喝传 事人 通 报 。 世 凯 自然 袁 前。 就 是后来 闻名中外 的章太 炎 。 他 章太 炎听 说 袁 世凯 不见 章太炎, 号太炎, 后又改名炳麟。 是拒 而不见 。
袁世凯帝梦惊破 , 一命呜呼, 章太炎 成墓碑立于墓前。 章太炎以他最擅长 获得了自由, 并南下定居苏州, 而墓碑 的小 篆 自 的墓 碑 , 体道 劲 挺 拔 , 题 字 手迹 也就保 存在 杜 志远家 中。 舒展 自如 , 体现 了宁死不屈 、 大义 凛 然 定 居 苏 州 后 , 太 炎 重 病 缠 的气 质 , 章 为后人所钦 佩 。 身, 身体 日 衰弱 。 9 6 6 4 趋 1 3 年 月1 日, 章 太 炎 的 墓 建 在 张苍 水 墓 东 侧 在 苏 州 锦 帆 路 寓 所 溘 然 长 逝 , 年 约 5 米 处 , 墓 平 行 , 向 西湖 , 享 0 两 面 背

[VIP专享]章太炎其人其事

[VIP专享]章太炎其人其事

章太炎其人其事----回忆做鬼王的往事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5-06-20 10:49:41)转载▼标签:佛学积德行善阴间判官章太炎分类: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章太炎其人其事----回忆做鬼王的往事民国初年章太炎先生是当代国学大师,其婿朱镜宙居士,早年在台湾曾对我谈及他老岳父之事。

他说章先生因言语不慎,得罪当时大总统袁世凯,受短期牢狱之灾。

事后不久,被东岳大帝召为阴曹判官,每晚有二小鬼抬轿子接他上班,早晨鸡一叫就把他送回来。

每天如此,颇觉辛劳。

一日他用黄纸写一请假条在门口烧掉,当晚小鬼果然未来。

他说阴间情况与阳间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阴间无日月,天气永远阴暗。

鬼寿很长,曾遇到唐宋时鬼,东岳大帝管辖华北五省,权限很大。

有一天他想到阴间有炮烙之刑,非常残酷,于是他建议大帝将酷刑废除,以舒鬼苦。

大帝听后,未表示意见,即命一小鬼带其至地狱现场参观。

到地狱后,他什么也看不到。

因此他觉悟到佛经所说业力变现之理,真实不虚。

不造地狱因,即不现地狱相。

有两种人可以看到地狱,一、造地狱之业者,二、菩萨到地狱度生能见到地狱相,一般人看不到。

因此可知四圣六凡十法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章太炎(1869-1936),是我国近代以来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古文小学家,青年时代参赞革命,曾经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

辛亥革命失败后,还有三次登门大垢袁世凯的“美谈”。

这里我们要讲的是他曾经被地府请去夜做冥王,审理犯人的传奇故事,其合乎佛理处,引人深思。

原文如下:民国三年太炎被袁世凯幽禁於北平龙泉寺,因愤懑过度,积思成幻,每晚入梦後,尝为地府邀往摄理阎罗王判断狱事。

据太炎称:「有一夜朦胧间,见有差官及舆马强迎之至一大衙署,群拥之升公座,即有状类判官者,持公文多件,请其署名牍尾。

与世上官署之普通文牍略同。

事毕仍由舆马送归,日後每夕皆然。

尝在梦中问判官以何事,判官以地府请其摄理阎罗王相告。

如是昔殆及半年,虽日久生厌,决意不去,然到夜身不由主,常为差官挟拥以去,直至恢复自由南下後,方不作此梦」云云。

章太炎趣事

章太炎趣事

章太炎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

他的一生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事业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同时也留下不少趣事。

六龄童诗章太炎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庭。

1875年初春,章太炎刚满6岁。

一天,他的父亲邀请几位好友在家里饮酒作诗。

饮酒当中,突然下起了大雨。

其中有一位老先生酒兴上来,拉着小太炎,让他即景作一首诗。

小太炎稍稍思考了一下,大声念道: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

听完他那稚嫩的声音,在座的客人都拍手称赞!这位老先生立即叫人拿来纸笔,写下了这首十分珍贵的"六龄童诗"。

这首诗现在珍藏于章太炎纪念馆。

考"童子试"16岁那年,章太炎去参加"童子试"。

当时考试的题目是:论灿烂之大清国。

考场上安安静静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许多考生伏在桌上,苦苦地思考,大写起歌颂清朝政府的文章来。

章太炎坐在那里,想起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尽了外国列强的欺凌;又想到清朝政府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人民作威作福等。

这怎么能证明大清国"灿烂"呢?于是他拿起笔,把一直压在心里的愤怒尽情地写进了自己的文章,并且呼吁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不到一个小时,章太炎就第一个交了卷。

主考官见他这么快就做完了文章,不由得暗暗称奇。

章太炎刚要离开考场,主考官忽然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喝道:"慢着,你好大的胆子!你知罪吗?"章太炎不慌不忙,平静地说道:"我写的,都符合当今中国的实情,也都是我的真心话。

请问,我有什么罪?"话音刚落,考场里一阵骚乱,考生们开始议论起来。

主考官想驳又驳不倒他,气得脸色发青,又怕事情闹大,可能会连累自己,只好叫人把章太炎赶出考场。

章家的仆人看见这种情形,知道闯下了大祸,吓得面如土色,而章太炎却若无其事地离开了考场。

章太炎行为怪异,被人称之“章疯子”,而章太炎却不恼怒,承认自己是“神经病”,公开宣称:天下伟人,多与众不同。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章太炎看病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章太炎看病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章太炎看病摘录:章太炎确信自己妙手回春,已然成为中医大师。

一次,他不小心患上宿食(消化不良),依旧自开药方,起初以平胃散治疗,引起了发热,后又服下5剂小柴胡汤,仍不见好转。

章太炎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不得已去找当地的名医仲右长求治,结果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好了。

章太炎看病章太炎,我国近代着名的思想家、革命家、国学大师。

年轻时,章太炎阅读过几大箱中医书,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病。

一旦有朋友患病,他便非要替人诊断。

可是当朋友照着他写的方子去取药时,通常会被告知这方子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因此很少有人吃他开的药。

朋友们都知道章太炎狂傲自大的个性,再遇见他便有意奉承:“上次全亏了你那道妙方,服了后便神清气爽。

”章太炎十分得意,逢人就炫耀:“某某的病经我一看便药到病除。

”,听的人明知道实情却假装糊涂,附和着夸赞他医术神奇。

到了中年,章太炎更加自诩医术高明。

孩子生了病,他不肯去请医生,非要自己看。

夫人知道章太炎的脾气,只好等他开完方子,再偷偷地另请医生开方抓药。

章太炎问起,夫人便说孩子一直吃着他开的药。

等到孩子痊愈,章太炎又向周围人吹嘘自己的方子灵验,孩子只吃了一剂药就恢复了健康。

章太炎确信自己妙手回春,已然成为中医大师。

一次,他不小心患上宿食(消化不良),依旧自开药方,起初以平胃散治疗,引起了发热,后又服下5剂小柴胡汤,仍不见好转。

章太炎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不得已去找当地的名医仲右长求治,结果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好了。

章太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非高超,也了解到他人的夸赞是碍于面子,便深有感触地说:“将奉承信以为真太可怕了。

它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刀,消磨了求知的渴望,阻止住前进的步伐。

”此后,章太炎再也不把他人的评价放在心上,而是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着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晚年时,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理直气壮地答:“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章太炎趣闻逸事

章太炎趣闻逸事

章太炎趣闻逸事国学大师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逸事。

章太炎名满天下,常有慕名者前来听其讲学。

但大多抱以失望。

原因是章太炎口齿不清,讲话漫无层次。

“9.18事变”后,章太炎应邀赴北平国学研究所演讲。

由于他满口杭州土话,听众难以领会,最后只好由学生钱玄同、马裕藻担任述译。

章太炎一生治学,较少欣赏自然之美。

有人邀他游山,他说不知道山为何物。

但是有时候他又表现得很有情调。

1912年,章太炎准备续弦。

朋友问他对于未来夫人有何条件。

章太炎回答:“什么严格的条件都没有,只要能读读《红楼梦》就够了。

”章太炎平时让仆人做事总喜欢写条子。

有一次,他写了一张条子让仆人买肉作羹。

但是仆人跑遍了苏州城各个肉铺,最后空手而归。

章太炎问为何空手而归,仆人说:“你写的字他们看了都说没有。

”原来,章太炎字迹潦草,将“肉”字写成了“月”字。

章太炎晚年为人开药方,使用的是金文,药店不认得。

章太炎愤然说:“不识字,开什么药店。

”章太炎嗜好纸烟。

有一次,他实在穷得不名一文,只好给一个名叫汪允宗的朋友写了一张纸条:“今已不名一钱,乞借银元两枚,以购香烟。

”同室的蒋维乔看到后不解,问:“既已向人借钱,为何不多借几元?”章太炎回答:“与此君不过两元交情,多则恐怕不会答应。

”章太炎与王国维同为浙江人,一海宁,一余杭,且相距不远,但二人平日素不交往,且相互间从不公开提及对方。

章太炎数次拒绝出任清华导师,原因是不肯居王国维、梁启超之后。

章太炎对梁启超始终不满,晚年与人论文说:“文求其人,则代不数人;人不数多,大非易事,但求传入史则可矣。

若梁启超辈,有一字能入史耶?”章太炎与吴稚晖、张继原为挚友,后发生冲突,章作北山移文之告绝交。

吴稚晖、张继原知道章太炎傲慢,亲往其家讲和。

章太炎掷刺拒见。

章太炎精通古今经学,自称全国第一。

一次,某学者与他谈起胡适,章太炎以“不配谈”答之。

民国初年,袁世凯设宴款待京城名流,章太炎也在邀请之列。

章太炎:因口无遮拦两度入狱,间接“气死”袁世凯,将鲁迅逐出门下,却被鲁迅奉为毕生恩师

章太炎:因口无遮拦两度入狱,间接“气死”袁世凯,将鲁迅逐出门下,却被鲁迅奉为毕生恩师

章太炎:因口无遮拦两度入狱,间接“气死”袁世凯,将鲁迅逐出门下,却被鲁迅奉为毕生恩师鲁迅生前,曾对友人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章先生好发议论,被他骂的人为了还击,总爱把他说的话放在报纸上,标题就叫做【章疯子大疯其疯】”“反之,如果章先生恰好骂到了他们的反对党头上,那第二天报纸的标题就是【章疯子居然不疯】”这里的章疯子,指的便是鲁迅曾经的老师,国学大师章太炎。

说起章太炎,不得不提他因为“发疯”而坐的两次牢。

1903年,章太炎顶着舆论压力,写下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在这篇文章中,他强烈驳斥了康有为的保皇理论,同时宣传革命主张,澄清人们的思想。

这封书信,让清廷掌权者大为恼火,以“劝动全天下人造反,大逆不道”之罪,将章太炎关押,期限3年。

那么,章太炎这次入狱,到底冤不冤呢?其实,我们看内容就一目了然,文中称“载湉小丑,未辨菽麦,铤而走险……”他当众骂皇帝是小丑,分不清豆子和麦子,愚昧无知,这绝对算是大逆不道之罪。

再加上,他还公开表示反对保皇,这自然也是妥妥的造反罪。

这两条罪名,换哪个朝代都不会轻饶,正常情况下是要砍脑袋,灭族的。

然而,由于晚清时局动荡,哪怕掌权者也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闲心讨论如何处罚他这个文弱书生,便草草判了三年了事。

尽管三年牢狱生活不好过,可当他熬到出狱时,居然发现,他的名字在社会上早已了无痕迹,压根儿没有人记得他做过的事。

如果说第一次因为“疯骂天子”而入狱,算是他年轻气盛不理智,那第二次入狱,就完全是因为他这张管不住的嘴,骂了明知不该骂的人。

袁世凯掌权后,章太炎对他做大总统十分不满,再一次大胆开麦,发表了各种“反动言论”。

有本事逼得清室退位,袁世凯自然不是吃素的,他立刻将章太炎软禁。

但袁世凯也不傻,做戏嘛,总得做全套。

此时,毕竟已经到了民国,有了名义上的“言论自由”,这么个文化界的大名人,袁世凯也不敢说杀就杀,只能先缓缓。

于是,过了三个月后,北京地方监察史的传票,才送到了章太炎手中。

章太炎绝食_名人故事

章太炎绝食_名人故事

章太炎绝食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

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您比祢衡如何?”章太炎两眼一瞪,道:“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吴承仕便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祢衡送到黄祖那里,让黄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

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这是什么话!”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章太炎的几个故事

章太炎的几个故事

章太炎的几个故事章太炎的几个故事愿诸公还读伤寒某年,著名西医江逢治患“夹阴伤寒”而卒,太炎亲书挽联志哀,联语曰:“医师著录几千人,海上求方,惟夫子初临独逸;汤剂远西无四逆,少阴不治,愿诸公还读伤寒。

”细心品味,此联含蓄而有雅讽之意。

同时章太炎却对民间医生并不轻视,曾说:“取法东方,勿震远西;下问铃串,勿贵儒医。

”以章老夫子恃才傲物之辈,犹能屈尊“下问”于走方铃医,可见他对民间医药的'重视了。

诚邀治病章太炎与名医既为文朋又是医友,亲朋有病经常介绍到处就诊。

有一次,太炎之兄章椿柏生了一场重病,年纪已76岁,呃逆六昼夜不止。

手足肿胀,头面亦肿,舌干,烦躁,病势颇险。

太炎邀诊之。

当时,医生们均主张用治呃常用方柿蒂汤治之。

恽氏诊后,坚决反对。

认为病人呃逆系由年高久病,津液涸干所致。

不同于一般呃逆,用柿蒂类套方必然无效。

主张用犀角汤凉血润燥。

椿柏亦通医,认为用是方不合常理,不敢服用。

但碍于太炎先生的面子,勉强吃了一剂。

孰料,当夜即酣睡通宵,翌晨呃逆亦轻减,浮肿亦渐退,继经调理而愈。

较真“第三”章太炎是训诂学大师,能全文背诵《说文解字》、《尔雅》,以如此深厚的功底诠释经典医藉,自是轻车熟路。

上海某富商患病,群医束手,认为不治。

有一位不甚知名的中医,诊视后独认为可救,处方数剂,竟告痊愈。

富商很感激,慕章太炎书法名气,奉千元求先生为题一匾,想借重以扬其名。

太炎手书四个大字,曰“第三”。

富商大惑不解,请教于他人,都认为“第三”显含贬义,可能是“第二”之笔误。

富商乃婉求太炎先生改写。

太炎大发脾气,说:“所书无误。

医之誉,无过于此者,彼果为名医,必知其义。

”且补署落款“章炳麟”,以坚其信。

富商不得已,才将书法制匾奉送。

医者收到后,喜出望外,高悬于厅堂。

原来《史记》上的,姓秦,名越人。

《史记正义》引《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相类,仍号之为”,已经是“第二”,故誉“第三”并没有错。

章太炎满腹经纶,焉能不知此等学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太炎轶事
2016年6月16日是国学大师章太炎逝世80周年,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鲁迅先生十分推崇章太炎的为人,赞曰:“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我们只能从中选出几件,来缅怀这位国学大师的情怀。

1
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邀请各界名流来京议政,章太炎也在其中。

不久,袁世凯的称帝企图日益暴露。

章太炎昔日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竟然为帝制的复辟所代替,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失败,洪宪帝制出台,张勋复辟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无不使章太炎痛心疾首。

1914年2月,章太炎把袁世凯以前授给他的大勋章当扇坠,大闹总统府,大骂袁世凯包藏祸心,被袁世凯软禁于京。

由于章太炎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大的个人影响力,袁世凯并没有为难于他,反而每月发给他500银元,可谓是囚徒中的“富翁”了。

为表达胸中的愤懑,章太炎竟在案几上写满“袁世凯”三字,每天都要用木杖击打数次。

在其堂屋内,高悬八尺宣纸,上面只有“速死”两个大字,足见其愤世嫉俗的狂士性格。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

按规定,章太炎可每日享受两个大洋的菜肴,极尽丰盛,他便要求只做一块钱的,剩下的一块钱公然饱入私囊。

即便是这一个大洋的菜肴,光他一人享用也过于丰盛,他从来只吃摆在面前的两个菜。

久而久之伺侯他的两个听差便只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处,而把肉菜放在远处,等他吃完后,听差们便自己享用。

后来钱玄同知道了,便和官方取得联系,将两个听差革职。

2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

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

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

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袁世凯见后,盛怒。

继而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章太炎还是中国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后经过蔡元培介绍,与汤国黎女士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时大窘。

3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三省垂危,章太炎坚决主张抗日:“今日之势使我辈处之,唯有一战,明知必败,然败亦不过失东三省耳,战败而失之,与拱手而授之,有人格与无人格之异,则国家根本之兴废亦异也。

”可是,中国守军不战而退,使章太炎对国民党政府十分失望。

他不顾年迈体衰,一如既往地用他的良知和勇气为宣传团结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

他通电怒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国家危急至此,犹不奋力向前以图恢复,平日整兵治戎,所为何事?应即督促前进,自谋靖献。

如犹逍遥河上,坐视沦胥,此真自绝于国人,甘心于奴隶者矣!”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炮火到北平拜见张学良、吴佩孚等,劝其不计个人名位、利益得失,积极抗战;他亲自为抗日将士作《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为抗日烈士题写碑文,鼓舞抗日士气。

1936年临终前,章太炎致书蒋介石,劝其联共抗日,并表示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一宣言》和团结抗日的主张。

拳拳爱国心,着实令人钦佩!
4
1935年,章太炎先生66岁,即他去世的前一年,立下遗嘱。

遗嘱不长,约六七百字,文字也平实,如叙家常。

从内容来看,遗嘱分为两个部分,可圈可点的是第一部分,这是向儿辈交代做人的原则:“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

其或出洋游学,但有资本者皆可为之,何足矜异,若因此养成傲诞,非吾子也。

入官尤须清慎。

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


他在遗嘱中特别提到出洋游学,不可傲诞。

留学回来,自视高贵,趾高气扬,在当时也是一种世风。

章太炎对此深恶痛绝,告诫子女:如沾此风,“非吾子也。

”他一生虽只拿过三个月的官俸,即担任过三个月的“东三省筹边使”。

但一生多与官场打交道,耳闻目睹当时官场腐败,所以严嘱子女,若为官“尤须清慎”。

“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

”章太炎立遗嘱时,东北已沦陷。

他一生重民族气节,自称“鄙人提倡读书之志,本为忧患而作。

”此前,他以60多岁之躯,北上见张学良,劝其抗日。

在逝世前十天,致信蒋介石“痛陈抗战御侮大计,辞甚激切。

”这封信为章太炎政治上的绝笔文字,为他辉煌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