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地面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铁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地铁交通网络中
的节点,地铁地上车站的设计具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
本文主要分析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
计技术的特点,包括站台设计、进出口设计和空间布局等方面。
地铁地上车站的站台设计是其重要的技术特点之一。
站台是车站中最核心的区域,直
接关系到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站台设计需考虑列车停靠、乘客上下车以及站台通行的流
线布置,以达到安全高效的运营目标。
站台的空间设置也需考虑乘客流量,以保证车站的
通行能力。
站台的绿化和空气净化技术也是现代地铁站台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改善乘
客的出行环境。
地铁地上车站的进出口设计是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之一。
进出口是车站与城市交通和周
边环境的连接点,需考虑到乘客的通行便利性和交通的组织效率。
现代地铁车站进出口设
计中,往往采用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包括步行、公交、自行车等,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
进出口处还要考虑到乘客的安全,采取措施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例如设置交通标
志和交通信号灯等。
地铁地上车站的空间布局也是其重要的技术特点之一。
车站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下
空间,满足车站的功能需求。
现代地铁地上车站的空间布局一般包括站台、候车区、商业
区和服务设施等功能区域。
车站的空间布局需要考虑到乘客的通行流线和舒适度,使得乘
客能够方便地找到各种功能区域。
车站的空间布局也要考虑到应急疏散和安全设施的设置,以保证乘客的安全。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地铁地上车站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技术特点在于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地铁地上车站的设计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地铁车站作为公共交通设施,其设计应考虑到乘客的安全。
车站的结构设计需要能够承受地震、风载荷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确保乘客在车站内部的安全。
车站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人流量的大,需要更好地引导人流,避免拥堵和踩踏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地铁地上车站的设计具有良好的人机工程学特点。
车站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们在车站内行走、乘坐电梯或是扶梯等各种交通工具时的舒适性和方便性。
在电梯和扶梯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乘客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尺寸和速度,以确保乘客的出行体验。
车站内部的路线规划也需要符合人们的行走习惯和方便性,以方便乘客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
地铁地上车站的设计具有出入口的合理布局。
地铁车站的出入口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和人流量进行合理的布局。
在人流量大的地区,可以设置多个出入口,以方便乘客的出行;而在人流量相对较小的地区,可以减少出口数量,减少资源消耗。
车站出入口的设置需要与周边的道路和步行系统相连接,方便乘客出行,提高地铁的便捷性。
地铁地上车站的设计具有地方特色。
地铁车站的设计应与城市的地方特色相结合,展现城市的文化和风貌。
在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艺术元素、历史故事、自然景观等,增加乘客的体验感,提高城市形象。
车站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铁地上车站的设计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安全性、人机工程学特点、出入口的合理布局和地方特色等方面。
这些特点的存在能够提高乘客体验,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地铁标准站的建筑设计总结

地铁标准站的建筑设计总结如今全国许多大城市都在建或计划兴建地铁站,以缓解地面交通的紧张形势,设计师在设计地铁标准站时需要综合考虑站址周边环境以及功能、美观等多个因素来进行设计。
1 地铁站的主要设计原则1.1 车站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客流要求,乘降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为基本功能要求。
1.2 站址应选在客流量大、并且便于乘客乘降的地方。
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
不但方便地铁各线的换乘,也能方便与其它公交系统的换乘。
1.3 车站规模除满足远期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集散量和运营的需要外,还应满足事故发生时乘客紧急疏散的需要。
1.4 车站防灾设计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5 车站平面设计力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并便于运营管理和设备布置,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
1.6 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冷却塔位置应符合市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尽量与现有或规划建筑合建,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并符合市人防、消防部门的有关要求。
1.7 考虑无障碍设计,设置盲道和无障碍电梯。
如遇到设置垂直电梯有困难的车站,考虑输送残疾人轮椅车的无障碍升降平台。
1.8 防洪(涝)安全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新颁布的《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城市地下交通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2 地铁车站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地铁车站站位和出入口的布置以及施工工法的选择取决于几点控制因素:①站址附近的环境以及建筑的情况;②客流吸引;③地面交通情况;④工程地质条件;⑤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下面以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长龙站的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在做地铁站的建筑设计时应该如何综合考虑这几点控制因素。
2.1 长龙站概述深圳地铁5号线西起前海湾,经宝安新旧城区、西丽、龙华、布吉,至终点黄贝岭站。
线路全长40.058km,其中高架线3.424km,地下线路35.858km,过渡段0.776km,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25座,平均站间距1.512km。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是指地铁线路穿过地面时所建设的站点的建筑设计。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需要兼顾交通功能和城市景观。
地铁站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首先要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包括便捷的换乘通道、宽敞的站台和合理的出入口等。
作为城市的建筑物,地铁站的设计也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城市的特色和美感。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站点的功能布局。
地铁车站通常包括进站层、站台层和出站层,设计师需要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域的位置和布局,以便乘客顺利进出站,并且减少人流拥堵的可能性。
还需要考虑站厅、候车室和出入口的位置和大小,以便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安全和紧急疏散。
地铁车站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包括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等方面。
建筑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安全出口,并且考虑到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路径和速度。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需要关注节能和环保。
地铁作为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需要满足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在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使用节能材料、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等措施,并且配备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以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需要注重人性化设计。
地铁车站通常是人们进出城市的重要节点,因此设计师应关注乘客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应考虑乘客的行李携带需求,在设计中增加行李放置区域;考虑站台上的座椅和候车区的设计,以提供舒适的等候环境;考虑到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的特殊需求,在设计中设置无障碍设施等。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是兼顾交通功能和城市景观、考虑功能布局、关注安全和紧急疏散、关注节能和环保、注重人性化设计等。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创造美观、舒适、安全、便利的地铁车站建筑的满足乘客和城市的需求。
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研究——以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莫阳站为例

总753期第十九期2021年7月河南科技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研究——以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莫阳站为例赵琳颖(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9)摘要: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形式多样,其中包含地下两层站、地下三层站、地面站、路堑式车站、高架站等。
本文以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起点莫阳站为例,探讨路堑式车站地面建筑的设计,以期对未来类似站点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站;路堑式车站;地面建筑中图分类号:U231.4;TU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19-0097-03 Research on Ground Hall of Subway Station—Take Suzhou Rail Transit Line7Moyang Station as an ExampleZHAO Linying(JSTI Group Co.,Ltd.,Nanjing Jiangsu210019)Abstract: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rail transit subway stations,including underground two-story stations,under⁃ground three-story stations,ground stations,cutting stations,elevated stations,etc.Taking Moyang station,the start⁃ing point of Suzhou rail transit line7,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ground building design of cutting st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similar stations in the future.Keywords:subway station;cutting station;ground hall苏州,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古老又神秘、现代且时尚的城市,在保护古城、发展新城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摘要】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师在规划车站时需要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特点,确保地铁站点的建筑布局合理;车站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点,使车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采用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减少能耗和资源浪费;地上车站建筑设计需考虑紧凑性和便捷性,以方便乘客的出行;选择合理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也是关键,确保车站的建筑坚固耐用。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的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从而提高了车站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关键词】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地下空间、地形地貌、绿色环保、紧凑性、便捷性、材料、结构设计、特点分析、地铁站点、绿色设计、环保设计、紧凑便捷、合理材料、结构设计。
1. 引言1.1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地铁成为了城市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
地铁车站作为地铁线路的重要节点,其建筑设计技术特点需要被认真考虑和分析。
在地铁站点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地下空间的特点。
地铁车站作为地下建筑,设计需考虑地下隧道、通风口、紧急出口等要素,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顺畅的乘车体验。
车站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点。
地铁车站的建筑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利用地形地貌将车站设计融入自然景观中,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采用绿色环保设计理念也是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环保原则,打造低碳、环保的地铁车站建筑。
地上车站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紧凑性和便捷性。
设计师应当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确保车站建筑布局紧凑合理,乘客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出入口和换乘通道。
使用合理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也是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的特点之一。
应当选择耐用、环保的材料,同时设计合理的结构以确保车站建筑的稳固和安全。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的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考虑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绿色环保设计、紧凑便捷性和合理材料结构设计等。
浅谈地铁车站地面附属建筑

浅谈地铁车站地面附属建筑摘要:文章从成都地铁1号线车站地面附属建筑风亭的外观设计出发,基于城市的景观概念,着重阐述了地铁车站地面风亭的建筑布置形式、外观设计与城市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结合的方式、方法。
阐述了笔者的设计观点和设计思路,并提出了风亭布置适用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初步的解决问题思路。
关键词:地铁车站地面风亭城市景观结合1 概述地铁车站的地面附属建筑(出入口、风亭等)布置形式,受到诸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受站址周边环境条件的限制。
应综合考虑线网和线路条件、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交通疏解条件、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车站的施工工法、站址范围内地面和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影响因素。
并结合车站的不同特点,在满足地铁车站使用功能和运营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地铁车站的地面附属建筑布置形式。
目前国内由于气候条件、温湿度和车站的规模等因素,地铁车站一般设有3~4个车站风亭。
地面风亭为防止雨雪、灰砂、地面杂物等被风吹入通风道内,并从安全考虑,一般设有顶盖及围护墙体,通风口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不小于2m,并且为避免串风,进风及排风口之间水平距离不小于5m。
因此一般地下车站的组合式高风亭的体量相当巨大,高度接近或超过10m,对周边的环境及城市景观影响很大。
为此,本文通过对我院作为总体设计的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中最直接体现城市形象这一窗口功能的一个分项工程:车站地面附属建筑——风亭的布置形式的分析研究,探讨与1号线部分车站特点相适应的地铁车站地面风亭合理、可行的布置形式。
2 成都地铁1号线工程概况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升仙湖至世纪城段)呈南北走向,贯穿成都市城区的南北,为南北方向主干线,串联了城市新老城区中心和南北两端新发展区。
该工程北起红花堰站北端,然后向西折向站北一路,向南下穿火车北站铁路站场后,沿人民北、中、南路及其南延线南下,出火车南站穿南延线与三环路立交桥进入南都西路,并沿南都西路,经三环路、行政中心和孵化园后,向东穿过外环高速公路折回人南延线,南止于新会展中心,线路全长18.5km,全部为地下线。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浅析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是指在城市地下铁路网中,位于地面上的车站建筑的设计技术。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地形适应性: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要充分考虑周围的地形和环境特点,在设计上应该与周围的建筑和道路相衔接。
在地势高低变化较大的地方,可以采用斜坡或梯级的形式连接地下通道和地面。
地上车站建筑的设计还应根据周围环境,如公园、广场或街道等,合理选择建筑风格和材料,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2. 安全性:地铁地上车站建筑是一个密闭的空间,要考虑到乘客的安全。
设计上应充分考虑火灾、地震等意外情况的发生,采取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措施,如紧急出口、消防设备等。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还要考虑到人员疏散的流线和通道设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客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3. 交通效率: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要充分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流量,并在设计上做到高效便捷。
在站厅和站台设计上,应合理设置出入口和扶梯等设施,方便乘客进出车站。
在站台和站台换乘通道设计上,应考虑到乘客的流线和换乘需求,合理设置通道和标识,确保乘客能够快速换乘和找到正确的方向。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车站周边的道路交通流量,合理设置站点进出口,确保与周围道路的衔接和交通组织。
4. 环境友好性: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在设计上应注重节能和环保,采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还可以通过绿化、采光和通风等手段,改善车站内部环境质量,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地铁地上车站建筑设计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安全、交通效率和环境等因素,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和舒适感,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这样才能建造出安全、高效、美观、环保的地铁地上车站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地面车站建筑设计技术特点
摘要:通过介绍天津地铁2号线李明庄站的建筑设计实例以及设计经验的总结,较具体地分析及讨论了地铁地面车站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也从中探讨了在充分发挥地铁车站功能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地铁工程投资。
关键词:地下铁道地面车站建筑设计合理性
天津市地下铁道2号线西起天津市西部的曹庄,东至天津东部的李明庄地区,全线正线总长22.56km。
李明庄站是天津地铁2号线东段的起点站。
本站为地面车站;本站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限高区内,对于建筑的高度有明确的高度限制;而地表持力层是古海洋沉积的贝壳层,不能进行深度挖掘和大面积破坏。
车站没有条件设置较高的二层设备用房,但车站设备用房面积要求大,需要通过作出合理、紧凑的建筑布局,减小车站规模来适应站址特殊要求。
1 站位的选择
车站站位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与相邻车站的站距尽量均匀、车站周围的地面环境、有无与规划建筑结合的可能性、是否有利于吸引客流、车站是否利于预留发展等等。
李明庄站所处地区为天津市城区同迅速发展的经济园区-天津空港物流区之间,是天津城市发展的最为快速地区之一。
根据本站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同时考虑了与地面交通及未来规划新的地铁线路之间的衔接问题。
在设
计过程中,从车站本身的功能出发,并为了预留发展,给今后的新建地铁线路和地面交通预留位置,最终设置于现在位置,这也为目前正在进行的天津市“十二五”规划中新建的东丽湖地铁线和直通空港物流区的地面公交线路预留了发展空间,实践证明了设计的考虑是全面、合理的。
2 车站形式的比选
岛式车站是地铁车站采用较多的形式,其优点是站台面积及其楼、扶梯的利用率高,站厅布置和管理较为集中,侧式车站就存在上述的不足;其次,由于本站进站通道需横跨一条从车辆段延伸出来的平行于车站建筑的试车线,从降低本工程造价来考虑,本站采用从北侧进站厅吸引客流并使客流上到二层站厅,通过二层站厅通道进入站台得方式最为合理;又由于车站牵引变电等大型设备用房最好设于地面层,因此将车站设备用房平行轨道设置于试车线同正线之间,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车站的建筑高度,满足了建筑限高的要求。
3 车站设备用房区的比选
车站设备用房区一般设置于车站站厅公共区旁边,由于本站采用
横跨试车线及正线左线的二层通道式站厅,如采用普通形式,车站的设备用房区相应设于二层会加大基础承载要求,增加车站土建投资,又由于车站牵引变电等大型设备用房最好设于地面层,因此将车站设备用房平行轨道设置于试车线同正线之间,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车站的建筑高度,满足了建筑限高的要求。
4 车站规模
车站规模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高低。
李明庄站在满足车站超高峰小时客流、安全疏散以及站位重要性的前提下,将车站设计为12m岛式站台车站,并对设备、管理用房进行合理、紧凑地布置,充分考虑到节约投资,确定车站总长为119m,车站高度11.35m。
车站中部设置一层的设备、管理用房区,设置横跨试车线及设备管理用房区及正线左线的二层站厅通道,满足便捷的人流流线要求和合理的车站分区设计。
5 车站建筑布置
李明庄站为地面双层岛式车站。
地上一层为站台及设备层,地上二层为站厅层。
首层分为公共区与设备、管理用房区及出入口集散厅三大部分。
(1)站台层。
站台层建筑面积为4612m2。
根据车站远期列车编组以及停车误差确定有效站台长度为118m;又根据本站远期设计客流,采用站台宽度计算公式确定站台宽度12m;站台层设计应满足建筑限界的要求。
通过计算,在站台与站厅层之间设有两部楼梯以及上、下行扶梯各一部,以满足客流和防灾疏散要求。
设备、管理用房区设在车站的中部,其按功能分区又设为左右两端。
一端主要布置综合控制室、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环控通风机房、照明配电室、厕所、AFC机房、AFC票务、站务、站长室、公安值班室等用房;同时,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AFC机房、AFC 票务室均靠近综控室布置,以满足其引入方便,配线最短的要求。
站长室的设置紧邻综合控制室,两房间的架空地板连通,便于联系。
消防水泵房的设置考虑靠近有水及利于室外管网的接入,设置在试车线旁边,利于室外消防水管从试车线旁引入室内。
考虑到为公共区提供照明配电路径便捷,一般也将照明配电室设在设备、管理用房区的第一间。
在站台层另一端的设备区则设有变电控制室、低压柜室、照明配电室、低压配电室、整流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动力变压器室。
在平面布置上,应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残疾人电梯的门不应开向行车股道一侧,变电设备用房等用电负荷大的设备房间设在一端,高压设备用房不要与通信、信号设备用房相邻,以避免高压设备对通信、信号的干扰。
由于设备用房区相对较长,为保证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在设备区的南侧设置通廊及楼梯通往车站两端室外安全区域。
在站台层为内部职工设置一部通往站厅层的楼梯,方便员工使用及安全疏散。
(2)站厅层。
站厅层建筑面积为1318m2。
公共区分为付费区与非付费区。
公共区的布置主要是要做好客流组织,保证车站各部位的通过能力。
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用检票机与栏杆分开,并起路引的作用。
根据客流分析,两侧出入站厅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人流交叉的问题。
出站检票机靠近出入口通道设置。
另外在进站检票机附近设置了一个特殊通道,方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及持大件行李的乘客进、出站,还可供站内工作人员使用。
在付费区内设置连接站台层的楼梯两部、自动扶梯两部、残疾人电梯一部。
设计将残疾人电梯设在付费区,这样可减少值班管理人员,且避免出现逃票的现象,方便管理。
乘客在非付费区买票、问询,经过自动售检票机进入付费区。
在非付费区内放置半自动售票机的售票处的位置应减少人流交叉,同时在售票处前留有一定的空间供乘客购票、问询。
一般非付费区的面积较付费区大,以便疏散较为集中的出站客流。
由此可见,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应对车站进行充分的方案研究、比较,作为设计者应多方面了解各设备系统的要求,合理布置车站,使其既能充分发挥地铁车站的功能,又能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