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调节与调节训练(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的调节与调节训练(上)

1、调节的溉念

我们在物理学上谈到屈光时一般是指一个透镜的焦点距离,也就是透镜的绝对屈光力。但在视光学临床上这种绝对屈光力却并不重要,对于眼睛和视觉而言,重要的是能否把外来的平行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理想的焦点,能否始终获得清晰的成像。所以,视光学所表示的屈光概念是眼睛后主焦点与视网膜两者位置的相互共系。如果后主焦点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者称为正视眼,反之均称为非正式眼或屈光不正眼。正视眼指只依靠眼的静态屈光能力把远处物体的像聚焦在视网膜上,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做精细工作和学习中,所要看的物体都在离眼很近的地方,这些近处物体所发的光都是散开的,如果眼睛不改变原有的屈光状态,物体的像就落在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楚的像。对于人类来说,为了把近距离物像从视网膜的后面合理的移动到视网膜上时,不像软体动物那样可以可以通过加长眼球的前后轴使视网膜后移,也不像某些鸟类那

样,用增加角膜弯曲度的办法使光的

聚集能山加大;更不像鱼类那样,通

过晶状体的向前移动使物像前移。人

眼是通过改变晶状休的形态、用增加

晶状体屈光力的办法来完成看清近

处物体的任务。这种在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屈光能力的改变现象,叫做眼的调节(见图1)。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到,调节式眼屈光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晶状体屈光度的改变。

表1眼调节时屈光系统的改变

Gullstrand

屈光介质

调节放松最大调节

在角膜前表面之后晶状体的前表面 3.6 3.2

2、调节机理的探讨

虽然关于调节的机理知己仍有相当大的争论,但现在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晶状体弯曲度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前表面,静态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为10mm,当调节时便减为6mm。晶状体形态的改变,包括密度、折射率以及囊膜形态等的相应变化能够使眼睛聚集光线的能力增加,因而眼的后主焦点能按照需求予以改变。Helmholtz认为,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在正常状态下,晶状体被悬韧带的张力所牵拉使之变为扁平。在调解活动中,睫状肌的收缩减小了由睫状突所形成圆形的直径,因而使悬韧带放松,由于悬韧带放松,解除了对于晶状体的牵拉作用,于是晶状体成为球形。一般称Helmholtz的这种论点为弹性学说或松弛学说。而tscherning则认

为晶状体调节时,它的前表面并不是形成一个球形而是变成一个双曲面的形状。为了说明这种晶状体前表面的晶状体圆锥的形成,他假设睫状肌的收缩拉紧了悬韧带,由于悬韧带的拉紧使晶状体的囊膜变紧张,因而压迫晶状体的皮质使之冲装在玻璃体上,玻璃体的反作用会促使晶状体前囊中央的最薄处向前鼓起。后来gullstrand 等指出,虽然调节的主要机理是以Helmholtz所假设的原则为基础,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主要因素的存在,特别是由Tcherning所观察到的在调节过程中晶状体改变形状的说法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现在已经证明晶状体并不是一个弹性结构,但在调节活动中,晶状体却是柔软并具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因而其能够在外力的影响下很好地改变形状。特别是晶状体外包裹着一层有弹性的囊,囊膜厚度各处并不完全相同,周边部较厚两极较薄。悬韧带把晶状体的囊膜系在睫状突上,图2是Fincham从尸体解剖中观察到的晶状

体囊膜,可以发现,囊膜的前后极处均

较薄。在正常情况下,囊和悬韧带都是绷

紧的。发生调节时悬韧带放松了,这样品

状体的囊也会随之松弛,由于这种制约的

解除使一直被晶状体囊所压迫的晶状体

改变形状向前突出。

玻璃体的存在使晶状体向后移动受到了限制,并且由于睫状肌的后端牵拉着脉络膜,这样就把玻璃体轻微推向前方。虽

然这种推力是微弱的,但几种作用综合起

来就使晶状体囊膜最薄的前极处优先向前

突出,这样品状体的前表面就形成了一个

中央特别突出,周边较扁平的双曲面。正

如图3所表示,品状体的前极成为一个圆锥

形状。总的来说,在调节中弹性囊膜的紧张度放松了,晶状体的形状就会发生改变:厚度增加直径减小前极部明显向前突出而周边部相对地变扁平,形成了双曲线形状的品状体前表面,因而相应增加了其屈光力量。

关于调节的神经支配问题,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睫状肌的收缩是由第三对脑神经(副交感支)所支配,认为看远处物体时的调节机理是由于解除了看近时的调节活动所形成。也就是说,看远的调节活动是被动的,然而这个观点却是错误的。事实证明,不仅副交感神经系统参预调节,而且交感神经系统亦参预调节作用。看近时的调节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睫状肌的环形纤维 (Mtiiler肌)收缩来实现的,在看远处物体时所采取的也是主动远调节,是由于受交感神经所支配的睫状肌中的子午线状的Brucke肌纤维收缩来实现的。这种子午线的肌纤维和环形肌在调节过程中,既对抗又协调地共同完成调节作用。这里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在特定的视觉条件下,这种调节作用甚至可以使得品状体的屈光力变得比其自然的静态屈光值更小,我们把这种调节过程称为负调节。有人用猫做实验,当刺激交感神经时,就可使晶状体变得更加扁平,导致远视度数增加。但如果把猫的上颈交感神经节切除,就可使远视眼的度数降低。申尊茂为证实Byrne所提出的睫状肌二元神经支配学说,1975年发表了《跟调节作用的交感神经因素的探讨》一文。文章是以180只正常眼用睫状肌麻痹剂使副交感神经作用完全解除后,再用可卡因点眼,有66%以上的眼的远视屈光度增加。l984年李品晶用2%异丙肾上腺素也可使睫状肌麻痹眼的远点变远。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再把调节作用与瞳孔反应联系起来,可以知道瞳孔的收缩与放大也是由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调节的增加和减少、瞳孔的缩小和放大都由对抗着的两种神经系统所支配的肌纤维收缩来实现,即它们的作用都是主动的。但应该指出,在这两种生理性机理过程中,由副交感神经引起的调节增加和瞳孔缩小远比由交感神经引起的调节降低和瞳孔放大占优势得多。3、调节的性质、范圈和程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调节作用系由两个因素所完成品状体的可塑性和睫状肌的收缩力量。假若晶状体发生硬化,如老年人品状体失去了可塑性,这样即使睫状肌的收缩是有力的也不能使之改变形状,不能产生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即使晶状体是液体样的物质,但如果睫状肌的力量变弱了或者麻痹了,也不能使之形成调节。因此,我们可以把调节机理分为物理和生理两大类。其中,物理性的调节纯粹是品状体的物理性变形,它以屈光度来测量。使眼的集光力量增加1.OD,称之为付出了1.O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