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中的“一语双关”现象
诗词表现艺术第二章修辞手法(上)四.双关

诗词表现艺术第二章修辞手法(上)四.双关诗词表现艺术第二章修辞手法(上)四.双关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法。
双关的作用:1.能表达委婉含蓄的思想感情,也能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思想感情;2.语言幽默风趣,含义深长,发人深思,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双关的类别:语意双关;谐音双关。
(一)语音双关语音双关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而构成的修辞手法。
例如:(1)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分析: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用的就是语音双关的手法(也是隐喻)“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是指岸上“郎”的歌声,究竟是“有情”呢还是无情?少女听着这难以捉摸的“歌声”,心情忐忑不安。
幸亏这少女聪明,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却有”。
因此,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
这句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2)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手马,谁怕?一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的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运用了语音双关手法,它既指自然的风雨,也指作者心目中的屡遭政治打击的风雨和所遭遇的人生挫折的风雨。
这既幽默含蓄又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不无愤懑的感情,又表现作者豁达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含义深长,发人深思。
(二)语意双关语意双关就是借用同义词语来表达明暗两重意思的修辞手法。
例如(1)李商隐《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赶快记忆,高中古诗词鉴赏中必知双关语!

赶快记忆,高中古诗词鉴赏中必知双关语!导语:古诗词一直是很多同学的比较痛疼的问题,今天来和同学们说说,古诗词中的双关语,方便大家答题!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例如:“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围棋”谐音“违期”,“莫围棋”即“莫违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诗歌双关修辞示例

诗歌是一种美学表达形式,以其独特的声韵、形式和意象而闻名。
在诗歌中,修辞手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修辞手法可以通过运用双关语来丰富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双关语是指一种具有两种或更多种解释的语言表达方式。
它可以通过隐喻、比喻、像声和变音等手法来实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双关修辞示例。
首先是隐喻双关。
隐喻是一种通过比较来传达思想或意义的修辞手法。
在诗歌中,隐喻双关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象和含义。
例如,诗人可能用“夜晚的黑暗是一位无声的音乐家”来描述夜晚的安静和神秘感。
这个句子中的“无声的音乐家”就是一个隐喻双关,它通过比较夜晚的安静和音乐家的演奏来传达意义。
其次是比喻双关。
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思想或意义的修辞手法。
在诗歌中,比喻双关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例如,诗人可能用“他的眼睛是两颗明亮的星星”来形容一个人的眼睛明亮而美丽。
这个句子中的“明亮的星星”就是一个比喻双关,它通过将眼睛和星星进行类比来传达意义。
另外还有一种双关修辞手法是像声双关。
像声是一种通过词语的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来传达思想或意义的修辞手法。
在诗歌中,像声双关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例如,诗人可能用“风吹过窗棂,咻咻作响”来描写风吹过窗户时发出的声音。
这个句子中的“咻咻作响”就是一个像声双关,它通过词语的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来传达窗户被风吹的声音。
最后是变音双关。
变音是一种通过改变词语的音或音节来传达思想或意义的修辞手法。
在诗歌中,变音双关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意象和语言效果。
例如,诗人可能用“站在岸边,思绪如涛”来表达他的思绪翻腾不安。
这个句子中的“思绪如涛”就是一个变音双关,它通过将思绪和海浪的涌动进行类比来传达情感。
通过上述一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双关修辞在诗歌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它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深刻和引人入胜。
诗人通过巧妙地应用双关修辞,可以在有限的语言和词汇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象和内涵。
赶快记忆,高中古诗词鉴赏中必知双关语!

赶快记忆,高中古诗词鉴赏中必知双关语!导语:古诗词一直是很多同学的比较痛疼的问题,今天来和同学们说说,古诗词中的双关语,方便大家答题!一、“芙蓉”和“夫容”,“莲”和“怜”,“藕”和“偶”谐音双关这种双关在南朝民歌吴歌中频繁出现。
例如:“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
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
”(《子夜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读曲歌》)芙蓉即莲花,本是大自然的一种植物,藕是荷花的根茎,这两个例子利用“芙蓉”谐音“夫容”,“莲”谐音“怜”,“藕”谐音“偶”而构成双关,含蓄地表达出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丝”和“思”谐音双关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南朝民歌《作蚕丝》)此诗也巧妙地运用双关隐语,表达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求和执著。
三、“柳”和“留”谐音双关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四、“期”和“棋”谐音双关《子夜歌(其二)》:“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期”是“棋”的谐音,寓意“欢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真如一盘下不完的棋。
其凄美、哀怨之情跃然纸上,入木三分。
唐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里有:“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长行是古代博弈之一种,“围棋”谐音“违期”,“莫围棋”即“莫违期”,用得巧妙,寓意深刻。
五、“匹”语义双关“布匹”和“匹偶”《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思”呢?其实,这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语。
在古汉语中,运用双关语的诗词歌赋很多,古汉语中双关语这种修辞手法有其的运用特点和一些规律。
一、古汉语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双关语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类似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箭双雕、指桑骂槐。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里不再详述。
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
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
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
如《有梅》:“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有梅,顷筐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反映了女子感叹韶光易逝、盼望有人早日托媒求婚之情。
“梅”谐“媒”,同时又以梅子不断减少喻青春将逝,实为谐音而兼比喻。
在古汉语中,谐音双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词,音形皆同,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而已。
例如,晋代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之《春歌》云:“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这里的“苦心”音形相同,而要表达的意思不同,表面上说的是树的苦心在天天生长,其实表达的是人的苦心在天天增长。
将女孩子幽怨、思念、痛苦的心情表露无遗。
(二)音同形不同的谐音双关。
这种谐音双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这种情形在古汉语中出现得最多。
浅议中国古典诗句中的双关

( ) 一 双关在 中国诗歌 中的产 生和 发展
在 中国文 学史 中 . 最早 对 “ 双关 ” 出定义 的是 范 作 仲淹 . 他在 《 赋 林 衡鉴 ) 》 ( 序 中说 : 兼 明二 物 , 之 双 “ 谓 关 。”16 [ 9但准 确地讲 ,诗经》 中国诗学 最早 使用 双 1 2 《 是 关修 辞 的书面 作 品 ,诗经 》 《 中有 大量 的双 关修 辞 。在 创作 中 .词语 的多义 性可 以增 加诗文 的 意蕴深 度 . 增 加 诗作 的感 情 色 彩 . 因此 . 词语 的多义 性 就 成 为诗 人 创作 诗歌 时一 种 自觉 的追 求 中 国词语 恰好 具备 这 而 类特 点 我 国作为一 个诗 歌 的国度 . 双关 修辞 的使 用
指 东道 西 ; 委婉 进 言 、 蓄抒 慨 ; 隐 约成 谜 、 谐 或 含 或 诙
位 少女 本来 在江 边休 闲地欣 赏 风景 . 是 突然 传来 的 但
歌 声 打破 了环境 的 宁静 .也打 破 的少女 心境 的安 宁 原 来 那 唱歌 之 人是 少 女 的 意 中人 .他 对 少 女不 理 不
的魅 力 . 时还 会 增 加 诗 句 的魅 力 , 同 促进 诗 句 的传 播 。
关键 字 : 关 ; 双 中国诗 学 ; 学接 受 ; 读 ; 造 文 误 创
中 图分 类 号 :2 3 9 9 2 1 ) 6 0 2 -0 1 7 —1 9 ( 0 2 0 - 1 7 3
睬. 好像 是 无情 ( ) 晴 的样子 , 是仔 细听 听歌声 , 但 又像 是 对 自己的倾诉 和表 白 , 像 又是有 情 ( ) 好 晴 的 作 品
看 起 来是 在 写 景 . 实质 是 在 抒情 . 是作 者 把 自己 的 只
浅析《唐诗三百首》中的谐音双关现象及其文化蕴涵

浅析《唐诗三百首》中的谐音双关现象及其文化蕴涵(乌鲁木齐新疆大学人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郭玉娥 830000)摘要:唐诗是中国文学语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唐诗也成为研究唐代词汇的一项重要材料。
《唐诗三百首》是唐朝文化的凝聚体,是其文化总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谐音双关是古典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古典诗歌中大量运用谐音双关表情达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了审美的愉悦。
本文是以语言学中的修辞学视角来关注文学作品与文化意义的一种边缘角度的研究,望能为汉语语义学、文化语言学尽自己绵薄之力。
关键词:谐音双关;唐诗三百首;文化蕴涵一、谐音双关的定义及文化魅力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使其既具有本身的表意作用,又可以从其表意中引出含意,而以含意为主,构成一语双关的效果。
由于汉语谐音的现象及其普遍,因此,谐音双关就成了最常用到语言修辞的形式,此修辞方式含蓄委婉,幽默诙谐,耐人寻味。
一种语言中的谐音成分固然和该语言的语言结构有着直接关系,最重要的是它还跟一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相联系。
通过谐音成分,可以寻觅出字词的文化渊源,从中窥探汉语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汉语语音尤其是谐音对汉文化的渗透是多方面的。
它成为文人骚客手中的娱乐方式,登高临空,逢友把酒,或拜谒前的叩问诗,或挥别前的赠言诗,以文寄情,以诗托意,几乎成为中国文人的文化传统;它成为市井俚人的口头诙谐语、或隐语示意,或黑话做事,或问签,或问卦,都是借助于特定的谐音方式来泻意,来渲情。
汉语语音造词中的谐音修辞成为解密汉民族的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一把钥匙。
二、《唐诗三百首》中的谐音双关现象谐音双关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就是人们熟知的例子。
它们表面上是说天气,实际上是倾诉爱情,运用谐音双关的方法,以“晴”来代替同音的“情”,很是巧妙。
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连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连词例析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许多富有双关意义的连词。
这些连词运用巧妙的表达方式,给作品增添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艺术美感。
本文将介绍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连词,并进行例析。
1. 情意双关古典诗词中常使用一些连词来表达多重情感和含义。
比如“不禁”,在诗中既可表示不自觉地做出某种反应,也可以表示情感的抑制。
另一个例子是“难道”,它既可以用来表达疑问,也可以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子:- 不禁:春风吹过,不禁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 难道:月亮那么美,难道你眼中看不出来吗?2. 空间双关古代诗词中,有许多连词能够在空间上创造双重意义。
比如“千山万水”,它既可以指代真实的山水景色,也可以用来形容感情的距离和遥远。
类似地,“朝朝暮暮”可以表示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也可以表达时间的长久和思念之情。
例子:- 千山万水:离别之际,千山万水难隔绝。
- 朝朝暮暮:他对她的思念如朝朝暮暮般长久。
3. 语言双关在古典诗词中,一些连词也能够运用语言上的双关,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一点红”既可以指代一朵红花,也可以表示微小的痕迹和迹象。
类似地,“水调歌头”既可以指一种曲调,也可以表示开头的部分。
例子:- 一点红:白雪皑皑的世界上,唯有那一点红更加显眼。
- 水调歌头:他在漆黑的夜里吟唱着那首水调歌头。
总结古典诗词中的“双关”连词运用巧妙,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效果。
通过情意双关,空间双关和语言双关等手法,诗人们创造了更深刻的意象和情感体验。
这些连词令古典诗词更具诗意和韵味。
注:以上例子仅供参考,实际文本中可能存在其他双关连词,因此无法一一列举。
另外,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文本中引述的内容无法确认真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遍天涯游遍乡。
不幸难遇罗网内,
脱身还得探花郎。
此诗题出得好,诗吟得更好。“网中蝶”既关眼前景,切当前事,更含心中情。蜘蛛被网网住,身陷“囹圄”;欲想脱离罗网,须得游园观花之人的解救才行。唐伯虎的此时此境,与“网中蝶”何异?其生性洒脱,身陷“牢笼”,为人所困,解脱与否,全系“探花”一人。诗巧在实虚并举,妙在意趣横生,语意双关。其三、四句“不幸难遇罗网内,脱身还得探花郎”,巧借诉说网中蝶境遇,表达诗人意愿。探花出身的县官自然心领神会。在叹服、倾倒之中,恭送唐归。
再如:温庭筠的《杨柳枝》“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中“烛-嘱,围棋-违期”,诗人使用谐音双关手法,造成字面上的隐语,使读者通过联想便知言在此而意在彼。即字面上是说点灯相照,与郎共作双陆之戏,实际上是说诗中女主人公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勿过时而不归。“莫违期”是“深嘱”的具体内容。
总之语义双关可由借景传情,也可由一字一词或一句揭示其中的双关精髓。
巩固练习:(一)
千秋岁
张先
数声鹈,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请谈一下这首词中的“双关”现象。
答案:“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句,“丝”与“思”谐音,此双关语比喻极为巧妙。“千千结”比喻解不开心中的纠缠烦恼,如乱麻有千万个结子,用得绝妙,可见忧郁之深,相思之苦。正所谓:言有尽,意无穷!
总之谐音双关就是一种音,两个字,双重意。
(二)语义双关
相对于谐音双关,语义双关是更高层次的用法。对语言要有更深的认识,表达上更为含蓄。语义双关并不是在诗词中产生歧义,而是透过表面文字传达出另一层意思或是根据诗韵挖掘更深入的语意。比如说:
有位农夫见财起意,伙同他人去偷牛,事败被抓进官府。县官派人找来农夫的妻子,想问问他有什么说法,只见该妇女沉稳地走上大堂,低声吟道:“滔滔河水向东流,难洗今朝满面羞。贱妾无心比织女,丈夫何事夜牵牛。”结尾两句尤为精妙,语意双关,亦嗔亦怨又饱含怜爱,让县官也为之动容,念在农夫是初犯且有如此贤妇规劝,就网开一面,放他走了。
作者:唐衍安单位:山东省阳谷县第三中学邮编:252300
(二)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请谈一下这首词中的“双关”现象。
答案: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表现了在朦胧恋爱中的男女有趣而微妙达到的心理。诗句借景言情,妙手偶得,风格轻快流丽,妙语天成,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双关妙用。
又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由于“莲”与“怜”音同,“莲子”也即“怜子”,“青”即“清”,“青”即“莲子”的颜色。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又如:有一次,唐伯虎被一个探花出身的县令带到县衙,那县令素闻唐伯虎的大名,很想试试他的才学。因而不在大堂审问,让人把唐伯虎带到后花园。他见几朵花旁有一只蝴蝶被蛛网粘住,那蝴蝶奋力挣扎;但终不能逃脱,不由心中一喜。便招唐伯虎近前来以“网中蝶”为题吟诗一首。唐伯虎得到诗题,便慢步沉思,才行三步,便吟出《网中蝶》:
浅谈诗词中的“一语双关”现象
中国诗词在很多时候要表达双重含义时而字面上却只表达了一种含义,更重要的含义需要推导才能获得,从而获得委婉,含蓄的效果。这种现象就是一语双关。它一般分为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
(一)谐音双关
古典诗词中制造“双关”的手法很多,谐音双关是比较常见的。汉字是单音字,每一字一音,有些字还是多音字,而汉语的一个音又海纳了数以千计的字,这就是谐音双关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