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认识脂肪肝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脂肪肝的方法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的沉积。

中医认为,脂肪肝多由肝脏湿气积聚、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

那么,如何通过中医养生之道来调理脂肪肝呢?本文将从饮食、生活习惯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探讨脂肪肝的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1. 饮食规律:保持定时定量的三餐,不暴饮暴食,避免饥饿或过度进食对肝脏造成的负担。

2. 粗细搭配:中医强调粗细搭配,即主食以粗粮为主,如糙米、全麦面包等,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减少精细加工食品的摄入。

3. 温和烹调:选择温和烹调方法,如蒸、煮、炖等,避免高油炸、煎炒等方式。

4. 避免辛辣刺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免加重湿热症状。

5. 控制油脂摄入:减少摄入动物脂肪和油炸食品,选择植物油烹调,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6. 多喝茶水:中医认为适量喝茶有助于清除体内湿气,可选择花茶、绿茶等清淡品种。

二、生活习惯调理1. 调整作息: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充分休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帮助肝脏恢复功能。

2. 适度运动: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代谢。

3. 热敷肝区:可在腹部右侧肝区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脏湿气积聚。

4. 合理用药:中药治疗在调理脂肪肝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中医药治疗1.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脂肪肝多为肝湿、脾虚引起,可选用具有健脾化湿、清肝利胆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如茵陈蒿、山楂、木瓜等。

2. 中药汤剂:根据个体情况,可选用中药汤剂进行调理,如复方茵陈蒿汤、苦参汤等,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3. 针灸疗法:针灸能够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可采用穴位注射或温针疗法,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确定。

综上所述,脂肪肝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理和中医药治疗等方面。

在进行调理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遵循中医养生之道,注意均衡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并在专业指导下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从中医脾肾关系探讨脂肪肝所诱发的肾系病变

从中医脾肾关系探讨脂肪肝所诱发的肾系病变
脂 肪肝 与 中医之脾 关 系密切
心脏只起到一个“ 泵” 的作用。 2 . 现代 医学的肝脏具有 中医脾 的功能 肝脏不但是人体重要 的消化器 官, 而且还能贮
1 . 中医五 脏之脾 的功 能
祖 国医学认 为 , 脾是五脏之一 , 它在人体整个 生 命活 动过程 中 占有 特殊地 位 , 称 脾为 “ 后天 之 本” 、 “ 仓廪之官” 。 《 素问・ 经脉别论》 日: “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 上输于脾 , 脾气散精 , 上归于肺 , 通调水 道, 下输 膀胱 , 水精 四布 , 五经并行 。 ” 意思是说 , 食 物经过 胃肠吸收后 , 向上输送到脾脏 , 在脾脏转化
从 中 医脾 肾 关系 探 讨脂肋所 诱 笈 的 肾 系病 变
海 宁康 华 医院 ( 浙江, 3 1 4 4 0 0 ) 张 兴宏
摘要 : 为 了明确脂肪肝 的发 病机 理、 导致肾 系病 变的原 因、 中医“ 脾” 的解剖位 置 , 更好地指 导临床治疗 , 根 据历
代 文献记载 , 论述 了中医“ 脾” 主要为现代 医学的肝脏 , 脂肪肝属 于 中医“ 脾” 的病 变, 可 引起 脾 肾亏虚表现 , 属 于“ 大 实有赢” 证, 不 宜盲 目进补 , 而要遵循“ 实则泻之” 的原则治疗。 关键词 : 中医藏 象学说 脂肪肝 肾脏 脾脏 解剖位置
存能量, 起到类似脾 的“ 仓禀” 的作用。如果贮存 的
能量越来越多 , 持续消耗不掉 , 也会 以脂肪 的形式 储存起来 , 就会形成脂肪肝。 人 每天摄人 的食物中含有蛋 白质 、 脂肪 、 碳水 化合物 、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 , 这些物
质 在 胃肠 内初 步消化 吸收后 被送 到 肝脏 , 在 肝脏 里

脂肪肝传统中医按摩技巧

脂肪肝传统中医按摩技巧

脂肪肝传统中医按摩技巧1.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是什么?2.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3.养生方法:七个护肝的民间秘方4.中医对脂肪肝辨证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5.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是什么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方法是什么?功能主治祛痰化湿,活血消脂。

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当归须60克,牡砺粉60克,白芥子50克,莱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乌80克,丹参50克,蒲黄60克,决明子150克,芦荟30克,水蛭30克,泽泻150克,麦芽60克,肉桂30克,炒白术150克,陈皮50克。

用法用量诸药粉碎为末,过筛,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疗程前后,化验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对比。

必要时以15量作煎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以加速疗效。

加减胁痛甚者,加青皮30克,赤芍10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0克;乙肝病毒携带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00克。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脂肪肝呈全球流行趋势,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因其具有全身代谢紊乱和肝脏病理进展的双重危害,是当前肝病重点防治的新领域。

生活方式干预对早期和轻度的脂肪肝有肯定效果,但当出现减重不良、肝酶异常、代谢紊乱时需要药物治疗,目前全球尚无针对性治疗的药物,从中医药中寻找脂肪肝治疗的有效办法成为迫切需求。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脂肪肝病名的记载,根据其症状可以归属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

然而,良性的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通常是无症状的,这给主要依赖临床症状进行辨证的中医药治疗带来困难。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主要从脾虚、痰湿、瘀血论治,取得一定成效,成为脂肪肝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脾主散精认识脂质的生成和代谢脂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

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的记载源于《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

"膏"和脂质均属于中医学认识的精微物质范畴,由水谷精微所化生。

从肝脾论治脂肪肝

从肝脾论治脂肪肝
社 ,9 8:1. 19 5 6 护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缓解缺血心肌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 改善 [ 王筠默. 8] 中药药理学[ ] 上海 : M . 上海科技 出版社 , 9 : 4 1 41 . 9 0 血流动力学 障碍 ; 抑制脂质过氧化 , 改善心肌缺血 缺氧状态 , 有利 【 9] 郑 新 , 徐世莲. 参麦针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 2 例的疗 效观察[ ] 4 0 J. 于心脏功能恢复 , 从而尽快 消除症状 , 少并发症 , 减 达到治疗冠心
类 似强 心苷 的作 用 , 可提高心功 能 , 同时调节 中枢神经 系统及 肾 【 ] 周玉萍. 国庆参麦注射液治疗 冠心病 3 1 的疗 效评估 【 ] 中 5 张 1例 J. 上腺皮 质系统的功能 , 对血压具有双 向调节作 用 。麦冬能减 国 中 医 急症 ,99,( )2 1 19 8 5 :2 . 轻心脏 前后负荷 , 改善心 肌缺血 缺氧 J 而且 所含 的 甾体皂苷 【 ] 吴金玉 , 雪 , 健 , 参麦注射液联用硝酸甘油治疗 冠心病 , 6 梁 梁 等. 等物质可阻止血管内瘢痕形成 。 心绞痛的疗 效观察 【 ] 广西医学 , 9 ,1 1 : . J. 1 92 ()5 9 4 综上所述 , 运用 大剂量 参麦注射 液结合细 致 的观察 、 周到 的 【 7] 梅全喜 , 毕焕新. 代中药 药理手 册 【 . 现 M] 北京 : 国中医药 出版 中
维普资讯
时珍国医 国药 20 0 7年第 l 8卷第 2期
5 讨论
LS IH NM DCN N A E 1 E IAR SA C 07 O .8N . I Z E E IIEA D M T RAM DC E E R H20 V L 1 O 2 00,9 2 :6
病 心绞 痛 的 目的 。

试述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试述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

此 型多见 于糖 尿病 合并 脂 肪肝 的初期 。表 现 为脘 腹胁肋胀 闷 不适 , 劳 , 于 不 多 饮 , 形 肥 胖 , 质 疲 口 体 舌 淡 、 白腻 , 弦细等 。多 由饮食 不 节 , 苔 脉 情志 失 调所 致 。 盖 因长期 的饮食 失调 , 失健 运 , 湿 内停 , 生痰 浊 ; 脾 水 聚 肝 主疏泄 , 畅 气 机 , 志 不 遂 , 郁 气 结 , 泄 不 畅 , 调 情 肝 疏 更致 脾 胃水 湿不 化 , 结 于肝 而发 本 病 。治 法 : 脾 化 郁 健 湿 , 肝理气 。方 药 : 砂 六 君 子 汤 合逍 遥 散加 黄 芪 、 疏 香 郁金 、 枳壳 、 附等 。方 中党 参 、 芪健 脾 益 气 ; 香 黄 白术 、 半夏健 脾化湿 , 茯苓淡 渗 利 湿 , 运 化 有权 , 血 有源 ; 使 气 当归 、 白芍 养 血 柔 肝 ; 甘 草 益 气 补 中 , 肝 之 急 ; 炙 缓 柴 胡 、 金 、 壳 、 附 、 香 、 仁 等 疏 肝理 气 解 郁 。诸 郁 枳 香 木 砂 药 合用 , 奏健 脾化湿 、 肝 理气 之 功 。现代 研 究认 为 共 疏 本类 药物有 保护肝 细胞 , 轻肝 细 胞脂 肪 变 性 , 减 抑制 肝
浙 江中医杂 志 21 年 3 00 月第 4 5卷第 3期
试 述从 脾 论 治 2型糖 尿病 合 并 脂 肪肝
程秀 萍 王 建 康
浙江省奉 化市 中医院 浙 江 奉 化 350 1 50
关 键词 2型 糖 尿 病 脂 肪 肝 从 脾 论 治 3 脾 虚 痰 瘀 互 结
脂 肪 肝 是 2型 糖 尿 病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 一 , 者 根 笔
数 。多 因太 阴脾 虚体质 , 啖 肥甘 醇酒 厚 味 , 恣 加之 运 动 量减 少 , 长期 身 体 、 神 疲 劳 致使 脾 胃损 伤 , 热 内 或 精 湿

国医大师治脂肪肝经验

国医大师治脂肪肝经验

龙源期刊网 国医大师治脂肪肝经验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18年第11期李振华,出身中医世家,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研究六十余年,擅长温病、内科杂病的治疗,晚年专攻于脾胃病的研究。

李老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位在肝,病机关键在脾。

他在临证时多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原则。

同时他还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多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精神压力、过度肥胖、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饮食不节为主要原因。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脾失健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之精微化为饮,阻滞于肝,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而成脂肪肝。

因此,李老指出,健脾是治疗该病之关键,“脾为生痰之源”,脾健则痰消,气血通畅,脂肪肝可愈。

在治疗上,李老认为,健脾需补脾运湿,和胃宜降胃消导,疏肝应理气舒肝。

肝体阴而用阳,气血条畅,木不乘土,脾气健运,以决痰湿之源。

临证时应根据病在脾、肝、胃之不同,辨证用药。

李老在临证时多依此原则组方治疗脂肪肝,收效甚佳。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桃仁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8克,山楂、丹参、莪术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病案举例患者,男,45岁。

主诉:右胁胀闷不适、乏力1个月。

患者有长期饮酒史,1个月前因工作劳累和心情压抑出现右胁胀闷不适及乏力。

现症:右胁胀闷不适,乏力,嗳气食欲不振,厌油腻,体胖,面白,神疲,小便可,大便溏,睡眠可,舌淡稍暗、边有齿印,苔白腻,脈细弦。

B超检查示:重度脂肪肝。

西医诊断脂肪性肝炎。

中医诊断:肝癖,证属脾虚、痰阻夹瘀。

治宜健脾化痰,理气活血。

处方:白术、泽泻、法半夏、厚朴、鸡内金、橘红、郁金、石菖蒲、川芎各10克,茯苓20克,玉米须30克,桂枝、木香各6克,砂仁(后下8克,山楂15克,丹参、莪术各10克,甘草3克。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概述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

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发生主要与肝脏功能失调、脾胃湿热等内因的影响有关。

本文将系统介绍中医对脂肪肝病因的认识。

肝脏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脏主要负责疏泄功能,在运化过程中,若肝脏不能顺利疏泄,会导致湿气聚积,从而形成脂肪肝。

肝失疏泄常见的症状有胸胁胀满、腹胀便溏、泄泻等,体现了肝脏功能的异常。

脾胃湿热在中医理论中,脾是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脾胃湿热是脂肪肝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脾胃湿热是指脾胃功能紊乱,消化功能下降,导致湿气积聚于体内。

湿气与脂肪相互渗透,形成脂肪团块,最终引发脂肪肝。

饮食不当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饮食不当是脂肪肝的常见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暴饮暴食、偏食偏嗜、冷热不调等饮食习惯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消化功能减退,从而诱发脂肪肝的发生。

情志不和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情绪变化与脾胃功能息息相关。

长期的情绪压力、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加重脂肪肝的发展。

运动不足中医认为,运动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体内湿气堆积,进而诱发脂肪肝的发生。

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的沉积。

防治策略中医提出了一系列防治脂肪肝的策略,包括调理肝气、健脾化湿、调理情志、适度运动等。

调理肝气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定期进行放松的活动,如冥想、瑜伽等,有助于舒缓情绪,保持肝气畅通。

健脾化湿中医强调调理脾胃功能。

饮食上应遵循“清淡适度、宜温宜热、少油少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偏嗜。

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山楂、薏米、莲藕等。

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避免长时间的情绪压力和消极情绪的影响。

可以通过参与社交活动、进行户外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适度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的湿气,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燃烧。

建议每天坚持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肝郁脾虚与脂肪肝研究论文

肝郁脾虚与脂肪肝研究论文

肝郁脾虚与脂肪肝研究论文【摘要】通过中医对肝、脾与脂肪肝的生理病理关系的论述,结合目前脂肪肝的辨证分型以及临床治疗,并综合现代实验研究中有关脂肪肝的证治观点,归纳总结出肝郁脾虚是脂肪肝的基本发病病机,贯穿本病病理变化的始末,强调辨证之要在于肝郁脾虚,气滞血淤,痰湿阻滞,并以次确立施治之法。

【关键词】脂肪肝;肝郁脾虚;中医病机脂肪肝(fatty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过量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当肝内脂质含量超过肝脏湿质量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见1/3以上的肝组织脂变时,即称为脂肪肝。

中医学中尚无脂肪肝之病名,然就临床表现和体征而言,应当属中医“肥胖、痰饮、积聚、胁痛”等病的范畴,起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或嗜酒过度或感受湿热毒邪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

对其发病机制,众多学者认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不足,湿热内结,痰浊郁结,淤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湿淤阻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

笔者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贯穿脂肪肝病理变化的始末,为脂肪肝的基本发病机制。

现论述如下。

1中医论肝、脾与脂肪肝的生理病理关系肝主疏泄,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可调畅气机、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正常协调。

若肝疏泄失常,就可能出现气机阻滞或气的升降出入异常的病理表现,并由此进一步影响血和津液的运行、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脾胃的升清以及情志活动等。

调畅气机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功能,也是肝主疏泄其他功能的基础。

如果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的疏通和发散不力,因而气行郁滞,气机不畅,出现胸胁、少腹等的胀痛不适,即谓“肝气郁结”。

气可行水摄津,水液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随气机升降输布,凡水津所过,气无不止。

肝主疏泄,能疏泄三焦水道,调节人体津液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堆 积过剩。久坐 不动则脾气不舒 , 气机 壅滞 , 进一 步 导致 脾 失健 运 ,痰湿 内停。这 种 生 活方 式 除 了会导 致 脂肪 肝 之外 ,还 会 进 一
药 ,如 柴 胡、香 附、枳 壳 、木 香 等 ; 血瘀
明显 的 患者 可 以加用 丹 参 、山楂 、泽 兰等 步导 致糖尿 病 、高血 脂等 多种代谢 性疾病 , 化 瘀 之 品 ;如果 形 成 瘛瘕 、肝 脏 肿 大 ,可 如 不 能及 时扭 转 。还会 积 累 出其他 更 为严
密切相关 。 : 0 . : ,一 般 常 出现 的
功 能息息相关 。 逐湿运脾 ,疏肝祛瘀 :
症状为疲 乏、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腹胀 、 : 右 上腹 隐痛 等 。这些 症 状主 要 归属 于 中 医 脾 胃病 症 的 范 畴 之 内。 j ÷ - 一 . 、
本期专题—— 圈 肪肝 2 0 1 7年9 月第 9 期
i 从脾认识
北京观复堂 中医诊所/ 赵 海亮

脂 肪 肝是 由多种 原 因 引起 的肝 细 胞 内
脂 肪 过量 蓄 积 的病 变。近 年 来 ,脂 肪 肝 的
. 1 肝气 疏 泄能 够 协助 脾 脏运 化 l
水谷精微 。即木 能疏土 ; 反过来 ,脾 虚不运 、
发 病 率呈 显著 上 升趋 势 。成为 仅次 于 病 毒 痰湿 停 滞则 造成 土 实木 壅 ,也使 得 肝脏 疏 性 肝炎 的 第 二大 肝病 。除 了 医学 检查 手 段 增 多主要 与 人们 的饮 食 和生 活 方式 发生 改
动等都是引发脂肪肝 的主要不利 因素 。
泄不 利 。因而 肝 脾 两脏 互 相影 响 ,使得 痰 1 1 . J . . 一0 j ,最 为 常见 的是 由于 过度 饮 酒、嗜
的行 为 所导 致 的脾 虚 不运 、痰 湿 内结 而致
的进 步使 其 更容 易 被发 现 之外 。脂肪 肝 的 湿 易滞 留 于肝 区。 0 ■
变有 关 。过量 饮酒 、肥 甘厚 昧 以及 久坐 少 食肥 甘 厚 昧、肥 胖等 饮食 不 节或 运 动 不足 病。 由土实而 木壅 。脾 气敦 阜 。肝气 受 制, : 脂肪在肝 ,病源 自脾 : 从 而引 发 肝脏 脂 肪过 量蓄 积 。 i 、 、 0 见肝 之 病 ,当先 实 脾 ,逐 湿 运 脾也 脂肪 肝 是 肝脏 内的 脂肪 蓄 积 过量 。显 是 治疗 脂 肪肝 的 首 要方 法 ,在 此 基础 上辅
运 用五苓 散 加 苍 术治 疗 脂肪 肝 。就是 以逐 遍 习惯 ,人们 每 天不论 在 工作 场 所或 在 家 里, 基本 都是安逸地久坐 , 体力活动非 常少。
苍 术 芳 香 燥湿 尤 为运 脾 之关 键 。平 胃散 燥 摄 取 过 多而体 力消 耗过 少 ,造 成体 内营 养
脾 祛湿 ,也是治 疗脂肪 肝经 常采 用的方 剂。 肝 郁 气 滞 明 显 的 患 者 可 以 酌 用 疏 肝 行 气 之
之 精 则变 为 病理 产物 痰 湿 。痰 湿 滞 留则 发 脂肪 肝 的首 要 措施 。考 虑到 肝脾 之 间 的密
展 为 痞块 积 聚。可 见 ,脂肪 肝 中 过 多的 脂 切 关 系, 以及痰 积 日久影 响 血运 ,引 起血 肪 来 源 自脾 胃 的运化 功 能减 弱 。 瘀 。一 般 在逐 湿 运脾 的 基础 上 酌情 佐 以疏
2 0 1 7年 9月第 9期 本期专题—— . 肪肝
肝 、 行 气 、化 瘀 之 法 。
随着 人们 生活 水平的提 高 ,饮食 极为 丰富 ,
普遍 酒 肉摄 取过 量 ,同 时好逸 恶 劳成 了普
笔 者 经 常 采 用颜 德 馨 老 中 医 的经 验 。
湿运 脾 为 大 法。五 苓 散可 以健脾 祛 湿 ,加
以用鳖 甲、牡 蛎、三棱 、莪术 等软坚 散结 :
重 的疾 病 。 如 果 不 改 变 这 种 生 活 方 式 。仅 仅 吃 点 药 物 分 解 排 泄 出 一 点 脂 肪 堆 积 ,并 不 能 解
考 虑 到痰 湿 积滞 的 因 素 ,往 往 要加 用 消食
导 滞 的 药 物 。如 鸡 内 金 、 焦 三 仙 、菜 菔 子 、
家 庭 巾 医 药
决 明 子等 。这些 方 剂 原本 就 采 用散 剂 的剂 决 根 本 问题 ,一边 补 漏又 一 边打 孔 ,肯 定



型 , 将 药 物 加 工 成 散 剂 后 每 日温 水 冲 服 ,
是 劳 而无 功 的。改 变饮 食 不节 和运 动 不足
治久安”之道 。
而 易见 ,人们 都 知道 它是肝 脏 的 疾病 。因 以疏肝 、祛瘀 ,才能取得 良好 的效 果。
此 在 治 疗 中也 往 往 围 绕 着 肝 脏 进 行 。 然 而 , 综 上 所 述 。脂 肪 肝 的 发 病 之 源 是 脾 失
如 果从 中 医脏腑 辨 证 的角 度来 看 。脂肪 肝 健运 、 痰湿停 滞 , 造 成土实木壅 , 痰痞成 积。 则 更 多地 归属 于脾 脏 疾病 , 当然也 与 肝脏 由于肝 脾 之 间的 紧密 联 系,也 与 肝脏 疏 泄
中 医常说 “ 脾是 生痰 之源 ” ,指的就 是
肝 脏 内过 置 堆 积 的 脂 肪 属 于 痰 湿 的 范 畴。 这种情况 , 脾失健运 , 痰湿 内生 , 淤积 日久,
脾 主 运化 水 谷精 微 ,如 果脾 胃失运 ,水 谷 致病 多端。 既然 如 此 ,逐 湿 运脾 就 是 治疗



可 以 免去 煎 药服 药 的麻 烦 。便 于患 者坚 持 的生活 习惯 。 养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才是 “ 长
服 用 。取 得 较 好 疗 效 。
Hale Waihona Puke 琵 症 状较 轻 的 患者 可 以采 用药 食 同源之 品 代 茶 饮 的 方 式 进 行 保 健 。如 采 用 山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