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

合集下载

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介绍

国家大剧院介绍国家大剧院(National Theatre),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场所,是中国的国家级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独特,引人注目,成为北京市的地标建筑之一。

它是中国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艺术界的重要舞台。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和自然元素,融合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概念。

整座建筑呈半圆形,由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构成,外观看起来宛如一个华丽的水晶宫。

建筑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圆形舞台,既能容纳大型歌剧、舞蹈和戏剧表演,也可以进行一些小型音乐会和演讲。

舞台上方悬挂着一个巨大的横幕,可以根据演出需求来调整大小和位置。

国家大剧院内部的设计也非常精致和现代化。

观众席分为三个区域:正厅、二楼和上层包厢。

正厅的观众席设计成两层楼高,可以容纳约2000名观众。

观众席的设计注重舒适度和视野。

每个观众席都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和足够的腿部空间。

此外,国家大剧院还有一些豪华的包厢,供一些特殊的嘉宾和贵宾使用。

国家大剧院主要承办各种艺术表演,包括歌剧、舞蹈、戏剧、音乐会等。

它不仅是中国戏曲的重要舞台,还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团体和演员前来演出。

每年,国家大剧院都会举办一系列的艺术节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

国家大剧院还提供艺术教育和培训服务。

它设有专门的艺术培训班和工作坊,为有才华和兴趣的年轻人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国家大剧院还与一些国内外的艺术学院和机构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除了艺术表演之外,国家大剧院还有一些餐厅和商店,提供各种饮食和购物选择。

观众可以在看表演之前或者之后在这里休息和品尝美食,购买一些艺术品作为纪念品。

总的来说,国家大剧院是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艺术表演场所,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优质的艺术享受,也为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举办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化活动,国家大剧院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推广者和交流平台。

无论是中国的观众还是国际艺术界的人士,都能够在这里体验到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简述国家大剧院的特点和作用

简述国家大剧院的特点和作用

国家大剧院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分别从建筑设计、内部设备和文化影响等多方面进行描述。

1.建筑设计: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特点独具匠心,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构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独具特色的视觉风景。

大剧院的外形呈现出一个完美的椭圆形,内部则采用了采光、音效和舞台等一系列设计手段,以满足各种表演要求。

此外,大剧院采用了先进的空调和环保技术,确保了演出场馆整体环境的舒适与安全。

2.内部设备:国家大剧院作为专业的艺术表演场所,内部设备也是一流的。

剧院内配备了一流的音响、灯光、舞台机械设备,可以满足各种艺术形式的表演需求。

同时,大剧院还设有大量的艺术教育和培训设施,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文化影响: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剧院的建成不仅为国内外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也为观众带来更多高水平的艺术享受。

此外,大剧院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节,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艺术,提高了全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总的来说,国家大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一流的内部设备和重要的文化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 1998年4月,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建设国家大剧院有关问题请示的通知》,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当月开始了建筑设计方案的国际邀请竞赛。经过两轮竞赛、三项修改,并广泛征求建筑设计专家、剧场技术专家、艺术家和全国及北京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确定了推荐方案。
☆ 2007年9月,国家大剧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建设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宣布工程基本完工。
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经过了国际竞赛、专家评选、征求民意、领导审定四大环节。1998年4月,建筑设计方案的国际邀请竞赛开始。
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历时一年四个月,先后有69个方案参加评选。经过专家们的反复筛选、论证,并广泛征求建筑设计专家、剧场技术专家、艺术家和全国及北京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后,1999年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采用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设计、清华大学配合的设计方案,其设计者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
这是一座恢弘的建筑,后现代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共荣,构建一个超越时空,弥漫艺术特质的奇妙空间。
这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激昂旋律,流淌着曼妙乐章,摇曳着动人舞姿,传递着跨越文化、语言和习俗的力量。
这里是表演艺术的殿堂,承载着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汇聚着世界文化艺术的碰撞。“水上明珠”欢迎您的到来!
大厅北侧渐开的玻璃幕墙,犹如大幕拉开,预示好戏即将上演。玻璃墙外无限变幻的自然风景延伸为剧院的一部分,体现了“剧院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剧院”之设计理念。
建筑符号: 国家大剧院拥有自己独特、完整的建筑符号。在第五空间内,随处可见简洁、自由、流畅的线条,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勾勒出无限延展的空间。另一方面,红色、金色的大面积运用以及兰草状网格等设计元素,更突显大剧院浓厚的中国特色。

国家大剧院建筑结构分析

国家大剧院建筑结构分析

大剧院在白天外观. 大剧院的夜间照明.
·主体结构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钢结构 超椭球体壳为一个超大空间壳体, 壳体是经过精确数字计算得出的 系数为2.24的超级椭球,它集建 筑、材料、设备等高科技于一身, 其外围护装饰板面积约 36000m2。巨大的壳体是建筑 与结构的融合体、墙面与顶面浑 然一体没有界限。整个钢壳体由 顶环梁、钢架构成骨架,148榀 (其中102榀不露明,46榀露明) 弧形钢架呈放射状分布,钢架之 间由连杆、斜撑连接,壳体钢架 从外观看似是落在水中,实际上 下部是支撑在3m宽>2m高的巨 大混凝土圈梁上。设计考虑到方 便施工及加工周期问题,壳体钢 结构构件尽量标准化,并易于装 配。
板与结构墙连接方式:预制 板四周及中间为了加强板的强度 及预埋件需要都设置了加强肋, 在四周每边预埋钢板板通过转接 件与结构墙固定的角钢连接。
·石材
国家大剧院室内、外装修使用的石材有几大特点:品种多、 全部国产稀有品种规格偏大。
又如大剧院以兰花草手法处理的建筑符号贯穿于整个装修内, 在柜台(售票、咖啡、服务等柜台)_石材装饰板上也充分体现出来, 具体做法先将太白青石材磨光后用1mm钢板做成兰花草图案的模 具铺在磨光石材上进行烧毛处理,这样处理后石材板上未做烧毛 处理的是黑亮色兰花草叶效果颇具艺术感。
剧场内的弧形楼梯.
钛板外侧水平环向沿板 缝设有清洗轨道,钛板缝中 布置了由下部引上的清洗水 管,并在相应位置预留了接 管点,可直接用软管清洗。 清洗保洁人员可通过室内歌 剧院顶部的预留人孔,上达 壳体玻璃与红木吊顶内,然 后沿检修马道至壳体顶部的 排烟窗,由排烟窗上至壳体 外部,利用可沿轨道滑行的 活动梯子,进行日常的维护 和清理工作。
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型,由钛金属 板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 似三角形的渐开式 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

北京国家大剧院游览行程旅游攻略

北京国家大剧院游览行程旅游攻略

北京国家大剧院游览行程旅游攻略北京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最重要的剧院之一,也是世界级的艺术殿堂。

作为一个独特的现代建筑奇迹,它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设计元素,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如果你是一个戏剧爱好者或者对建筑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来北京国家大剧院是你不容错过的旅行目的地。

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北京国家大剧院游览行程的旅游攻略,帮助你规划一次愉快且充实的旅行。

第一天:国家大剧院探索之旅上午:1. 早上你可以提前预定好票,选择一部你喜欢的演出,以便后续行程作出合理的安排。

2. 在早上抵达国家大剧院时,可以先欣赏剧院外观的壮丽景色。

剧院的整体造型犹如一艘巨大的玻璃船,矗立在水面上,给人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力。

3. 在剧院附近找一家特色的中餐馆品尝正宗的北京菜,如烤鸭等,满足你的味蕾。

下午:1. 下午时分是参观国家大剧院内部的最佳时间段。

剧院提供定时的导览服务,你可以跟随导游参观剧院的大厅、舞台、化妆间等地方,深入了解剧院的工作机制和背后的故事。

2. 参观完内部后,你还可以参观剧院内的图书馆,了解关于戏剧和音乐的丰富资料。

晚上:1. 晚上是欣赏演出的最佳时机,这也是为什么你需要提前预定票的原因。

享受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戏剧或者芭蕾舞表演,与众多艺术家们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2. 演出结束后,你可以在剧院周边的小吃摊尝尝正宗的北京夜宵,感受这个古老城市的夜生活的气息。

第二天:周边景点游览上午:1. 早上你可以选择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离剧院不远。

你可以欣赏到广场上悠闲行走的人群和宏伟的建筑,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

2. 接下来,你还可以前往故宫,这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的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典范。

你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老宫廷的建筑设计和皇家文化的瑰丽壮观。

下午:1. 下午你可以前往颐和园,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花园博物馆”。

这里有精致的园林景观、古建筑以及人文景观,可以让你感受到古代皇家园林的美丽与宏伟。

中国国家大剧院 的美

中国国家大剧院 的美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美体现在多个方面:
1. 外观设计:大剧院的外观呈椭圆形,仿佛一颗巨大的水滴,独特的造型使其成为北京城市风景线的一大亮点。

超过18000块巨型玻璃组成的外壳,使建筑在夜晚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2. 内部空间设计:大剧院内部空间设计独特,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餐厅、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同时还有多功能空间如展览厅、艺术教育中心等,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需求。

3. 内部艺术品:大剧院内部有众多艺术品和雕塑,如“一桌二椅”艺术装置,原型取于国家大剧院2013年原创京剧《天下归心》的舞台美术设计。

这些艺术品和雕塑为整个建筑增添了更多的艺术气息。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美不仅体现在外观设计和内部空间上,同时也体现在其内部的艺术品和雕塑上。

国家大剧院建筑方案

国家大剧院建筑方案

国家大剧院建筑方案国家大剧院是一座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中心的现代化建筑,旨在举办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化活动。

本文将介绍国家大剧院的建筑方案,包括其设计理念、建筑结构、功能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

设计理念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基于“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倡导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与现代城市的和谐共生。

该建筑方案旨在创造一个独特而富有艺术感的空间,通过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材料运用,传达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和演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建筑结构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结构采用了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的组合,使建筑在外形上兼具现代感和艺术美感。

整体建筑包括一个大剧院、一个音乐厅和一个戏剧院,共同构成了一个宏伟而完整的演艺综合体。

大剧院是国家大剧院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剧院的宏伟气势和精致装饰。

大剧院的内部舞台大厅可容纳数千名观众,采用了世界上领先的音响和灯光设备,并拥有超现实的舞台效果。

这个设计旨在打造一个优秀的演出环境,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极佳的观赏体验。

音乐厅是国家大剧院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音乐厅内部设计精美,采用了天然木材和布艺装饰,营造出温馨而雅致的氛围。

音乐厅的空间布局和声学设计均符合国际标准,为各类音乐表演提供完美的演奏效果。

戏剧院是国家大剧院中的第三个功能区,用于演出话剧、舞剧和其他戏剧作品。

戏剧院的设计理念与大剧院和音乐厅类似,充分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

戏剧院内部空间布局灵活,可以适应各种剧目的演出需求。

功能布局国家大剧院的功能布局合理,将各个功能区划分清晰。

大剧院、音乐厅和戏剧院通过共享大型停车场、舞台设备库和排练室等公共设施实现紧密的合作。

此外,国家大剧院还设有休闲区、咖啡馆和餐厅等附属设施,为观众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体验。

建筑材料国家大剧院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外立面的美观。

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是建筑的主要材料,其优点包括结构牢固、透光性好和耐久性强等。

形容国家大剧院美句

形容国家大剧院美句

形容国家大剧院美句形容国家大剧院美句国家大剧院是位于北京市西长安街中部的一座现代化建筑。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成为了中国的文化名片、国家的宝贵财富,被誉为“中国艺术的殿堂”。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形容国家大剧院,用美丽的词句来表现这座建筑之美。

外观国家大剧院的外观既不卑躬屈膝,也不过度张扬,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折中美感,白色外墙展现着绵延的曲线和光滑的表面,它就像一块璀璨凝聚的雪花,洁白耀眼,整体设计典雅简洁,给人勃勃生机和无穷思维的想象空间。

内部走进国家大剧院,舒适的环境和氛围就旋即扑面而来。

大开间的接待厅、宽敞的电影厅、精致的展厅、设备齐全的跨媒体展示区,以及便捷的设施和完善的服务,都象征着此处的高品质和安静舒适。

声音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里,歌唱和音乐成为了无处不在的艺术盛宴。

基于现代音响技术和声学原理,音乐厅的设计尤其强调了声音的宜人性。

人们能够感受到完美的听觉享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都可以聆听到最纯粹、最动人心弦的音乐。

文化文化是国家大剧院的灵魂和基石,这里收藏了数以万计的文化珍品。

大剧院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古典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这种融合使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与传承,也塑造了一个专业、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

在这里,观众们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演出,分享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总结国家大剧院是一个集现代和古代艺术于一身的中国文化精品,它拥有着秀美的外观、宜人的声音、时尚的内部和有内涵的文化,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让人感慨其中的历史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是一处举世无双的地方,令人向往和神往,欢迎您去亲身感受一下这里的美丽和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大剧院之我见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大剧院的相关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师,主要设计参数,外部概貌与内部结构设计。

这是我自己的一次游历,也是一次开眼界的过程。

全文都以我的游览顺序为线索,从我的视角出发,着重介绍了内部结构中的北水下长廊、公共大厅、音乐厅、戏剧场和花瓣厅。

除了描述它们的外形和展厅布置,分析了色彩以及应用性,还分别指出了各个场地的特色设计,包括材料的运用,特殊设备的采用以及走向的设计,从环境心理学,领域性与人际距离,私密性与尽端趋向,依托与安全感,从众与趋光心理等着手分析,对国家大剧院进行了完全的解释。

但是由于本人知识与经验有限,所以肯定有不完备的地方。

相关参数有参考网络数据,虽然不完全是自己写的,但至少数据真实性可以保证,自己也有相关看法在里面。

关键词:尽端趋向,趋光心理,人性化设计,色调,材料,心理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与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相邻,占地面积11.8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75万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近4.66万平方米)。

除了占据着地理优势之外,其独特的壳体造型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瞩目。

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长达600余米。

壳体表面由18398块钛金属板和 1226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

壳体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及由大片绿植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不仅美化了大剧院外部景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

国家大剧院是国家兴建的重要文化设施,也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景观胜地。

作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造型独特的主体结构,一池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外围大面积的绿地、树木和花卉,不仅极大改善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更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走进国家大剧院,首先来到的是位于人工湖下方的北水下长廊。

这条水下长廊长约80米,宽约24米,顶部采用玻璃天棚搭建而成。

白天,上方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在太阳的照耀下,透过玻璃质地的天花板投影下来,与两侧青石板墙壁上疏密有致的气泡状小孔相映成趣,游客犹如置身于艺术海洋一般。

这类设计,除了在视觉方面给予人们以享受之外,水适宜的比热容对于剧院内部的温度有良好的调控作用。

廊道内部有对称式的小
花坛,伴着大圆柱,虽然过于严谨,但透露出了剧院庄重的风格,色彩丰富的小花以及独具艺术特色的雕像常常吸引游客拍照留念。

北水下长廊东西两侧设有艺术展厅,常年举办各类艺术展览。

展厅是内嵌式的,而且深入内部还有连通的各个房间,每个房间内有不同的内容,互不影响而又有联系,满足了人们的“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穿过有着别致的椭圆形的钮钉的大铜门,来到了公共大厅。

公共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

穹顶距地面46米,由无数根巴西红木拼装而成,其间以金属条分割为若干个区域。

每条红木的色彩深浅有别,每个区域的拼贴走向各不相同,充满变化和层次。

公共大厅北侧巨大的玻璃帷幕,采用弧形设计,营造出舞台上幕布缓缓拉开的景象。

掠过人工湖,有一弧形的走道,在大剧院之内时,透过玻璃帷幕往外看,上面行走穿梭或者活动的人俨然成了演员;而身处剧院外的行人,同样可以透过它看到剧院中来来往往的人影,如同观看一出正在上演的舞台剧一般。

公共大厅的地砖都是由中国各地采集而来的名贵岩石打磨而成,及其华贵与出彩。

白天的此地,成为剧院内最为光亮的地方,设计者及其巧妙的利用这一点,在此处设有咖啡厅与临时的小舞台,让来此处的游客休息与消费。

音乐厅洁白肃穆,色调风格宁静、清新而高雅,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兼顾其它形式的音乐演出。

音乐厅观众席
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19个(含站席)。

最别致的是它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抽象的现代艺术作品,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让人心理感到舒适。

天花板上看似凌乱的沟槽实际上经过了特别的声学设计,使声音能够被扩散反射,更加均匀、柔和。

精美的天花板其实是特制的声扩散装饰板。

戏剧场是国家大剧院最具民族特色的剧场,主要上演话剧、京剧、地方戏曲等演出。

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墙壁是由杭州的丝绸包覆而成,极具奢侈,又不失名族特色。

座椅颜色为暗红,也是充分考虑了人性化需求,每个座椅都有独立的空调,而且还考虑了女性穿裙子的特点,将风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除了各种各样的演出厅,剧院由很多别致的空间也令人欣赏。

首先是衣帽间,按照国际标准,国家大剧院设置了容量可观的衣帽间,大剧院衣帽间分东西两侧,一侧是蓝色衣柜,一侧是红色衣柜,分别列在检票通道的两侧。

每侧衣柜分别有9组衣柜,可以同时寄存848件包和664件衣服。

即便是在大剧院三个剧场同时散场时,最多14分钟便可以保证包和衣服全部取完。

其次是花瓣厅,其位于歌剧院五层屋顶平台,因独特的形状、位置和视角,成为大剧院里最具特色的开放空间。

从这里可以俯瞰公共大厅,并透过渐开的玻璃幕墙放眼远望,剧院内外的美景尽收眼底。

大多数参观的都喜欢来到这里,光线明亮视野好,还有各种展品,包括纪念物,知名音乐家的手模与戏服等,满足了
人们想要拉近与大师距离的心理追求。

最后关于公共设施的设计。

剧院的电扶梯十分科学与人性化。

在无人的时候,它是缓慢运作的,一旦有人上去就会加速。

运作在国家大剧院的东北角专门安装了轮椅升降机,并有工作人员在无障碍通道处值班,负责送坐着轮椅的观众入场。

此外在国家大剧院的各个楼层也都设置了专门供轮椅乘坐的电梯,以方便大家观演游览。

在各个主体建筑内部都有多个应急通道,保证了紧急情况时的安全疏散。

剧院的设计十分新颖,建筑内部与外部结构独特,让人难以摸透下一个景观会是怎样。

但正是这样的设计,才能让人感兴趣,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趣味。

我本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抱着欣赏的态度游览了一盘,我喜欢别致而富有特色的事物,所以国家大剧院的某些地方让我特别喜欢,但是,对于某些材料的运用,我觉得过于奢华,例如公共厅的地砖,虽然华贵,但又会显的主次不分,铺张浪费了一点。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国家大剧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