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在鼻外科中的应用
鼻内窥镜外科术在鼻框架结构不良中作用总结论文

鼻内窥镜外科术在鼻框架结构不良中的作用总结【中图分类号】r 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517- 01鼻框架结构不良常导致“鼻塞”,是鼻科最常见的症状,症状的发生主要源于下鼻甲肥大时,诊断多冠以“慢性鼻炎、鼻甲肥大”。
此外“鼻塞”也是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病等疾病,以及肥胖者、老年人、鼾症等最常见的主诉。
大多数病人有长期接受多种方法治疗而症状不能得以改善的经历。
对“鼻塞”治疗的被动性和疗效的不肯定性目前仍是耳鼻咽喉科医生最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目前对“鼻塞”常采用的治疗如:局部使用减充血剂、下鼻甲粘膜冷冻、注射、激光、微波、鼻甲部分切除等。
主要存在的问题:1、减充血剂的作用为暂时性:长期使用不仅副作用大、耐药性,还会导致药物性粘膜炎性反应 2、多属破坏性治疗:造成粘膜纤毛上皮不可逆性破坏,局部大量癍痕形成、粘膜萎缩,减少鼻粘膜有效工作的面积使得粘膜功能减弱,进而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
还有可能因手术不当而造成或引起其它并发症3、治疗效果不肯定:相当多的病人经各种治疗后鼻塞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甚至加重症状。
如今通过改进的微创鼻内窥镜外科术:如中鼻甲矫正;下鼻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鼻中隔矫正;改良鼻中隔矫正术(保留软骨的中隔骨切除术)。
通过微创鼻内窥镜外科术解决或改善外鼻框架结构不良:梨状孔狭窄;外鼻肌肉萎缩和/或无力。
外鼻软骨结构不良:(萎缩、塌陷)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鼻塞症状。
在行鼻内窥镜外科术中我们总结如下:1、激光、冷冻、电凝、注射、切除等对鼻粘膜破坏性治疗的手段应当予以严格的限制。
2、下鼻甲骨ct解剖研究发现:下鼻甲骨位置靠近鼻中隔或下鼻甲骨骨质增厚导致总鼻道有效通气腔的面积缩小是鼻通气不良的主要原因 3、下鼻甲外移术属微创伤手术,具有效果好、保全鼻粘膜功能、快速省时、病人痛苦小和费用少的优势。
4、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病等手术以及其它经鼻内窥镜手术的病人同期行下鼻甲外移术,不仅可获得理想的通气效果。
鼻内窥镜在鼻眼微创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3 讨 论
由于 鼻 腔 、 鼻 窦 与 眼 眶 的 解剖 关系
层。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行 经鼻 内镜视 密 切 , 眼眶 的上 、 下、 内及外 四壁 , 除 外侧
1 . 1 一般 资料
收集 2 0 0 5年 1月至 神 经 管减 压 术 , 手 术 原则 是 : 视 神 经管 周 壁 与鼻 窦无 关 外 , 其 余 三 壁 均 为 鼻 窦所
损 伤 至 入 院 时 间 为 2~ 5 d , C T检 查 明 鼻 源 性 蜂 窝 织 炎 给 予 足 量 和 敏 感 抗 生 主 要包 括 泪器 疾 病 、 鼻 源性 眶 内感染 、 鼻
确眶 内侧壁骨折 , 并伴有筛窦及纸样板 素 , 并在鼻内镜下行鼻窦开放术, 术后给 眼部外伤、 鼻眼部异物、 侵入眶内的鼻窦 粉碎性骨折 - 夕 伤性视神经损伤 2 例, 均 予鼻腔鼻窦反复冲洗等综合 治疗 。 鼻窦 肿 瘤 、鼻 窦 黏 液 囊肿 和 息 肉等 。随着 微
宁 波 市医 疗 中心 李 惠利 医院 采 用鼻 内窥 四周 钝 性分 离 , 将 眶 骨膜 与 骨 壁分 开 , 将 镜 治 疗 鼻眼 疾 病 ,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 眶组织完全还纳回眶内, 再用硅胶板沿 骨 洞 压 入 框 内铺 平 , 必 要 时 可补 充 加 厚
1 资 料 与 方 法
处理眼科病变 盼 一 . f ] 鼻科和眼科的边缘 1 . 2 方法
外 伤 性 眶 内壁 骨 折 行 鼻 内 降者 平 均 视 力 提 高 0 - 2 , 随访 6个 月 至 3
学科,随着鼻内镜技术的熟练运用及微 镜 下 眶 部 年无复发 。内翻性乳头状瘤 5 例 ,2例
复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内翻性乳头状瘤 5 例, 术后复视、 泪溢均有明显改善 。 结论 病 比外路途径更便利、 损伤更小 、 恢复更快 、 且不遗 留面部疤痕 , 具有 明显优势 。
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周跃飞;冯枫;高大宽;费舟【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在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收集70例颅底疾病患者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行颅底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40例,鞍结节脑膜瘤11例,嗅沟脑膜瘤、脊索瘤、脑脊液鼻漏修补及视神经管减压各3例,颅咽管瘤、齿状突畸形各2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表皮样囊肿及鼻咽癌各1例.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切除肿瘤62例,完全切除54例(87.1%),次全切除8例(12.9%);其中3例脑脊液鼻漏修补完全治愈,3例视神经管减压后视力好转,2例齿状突切除术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能充分暴露鞍区等颅底结构,有效避免因空间狭窄所引起的操作不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3(019)003【总页数】5页(P204-207,212)【关键词】神经内镜;颅底外科;双鼻孔;鞍区肿瘤【作者】周跃飞;冯枫;高大宽;费舟【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理疗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颅底外科是一门跨越神经外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等学科的临床交叉学科。
由于颅底位置深在,且毗邻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传统开颅手术暴露颅底需要抬高或牵拉脑组织,颌面入路也容易造成颌面毁损。
神经内镜外科目前已经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天然腔道,在不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暴露病变,最大限度的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费用低的优势[1]。
收集我科自 2010年 1月~2012年1月应用神经内镜经双鼻孔入路手术治疗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复习相关文献并报道如下。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 麻醉:局麻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概述:
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是鼻腔、鼻窦中最常 见的疾病,二者互为因果。手术方式的选 择也因病变范围和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1997年海口会议将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分 为:Ⅰ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1期:单鼻 窦炎;2期:多鼻窦炎;3期:全组鼻窦炎。 Ⅱ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1期:单鼻窦 炎伴单发性鼻息肉;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手术步骤: 从后向前进路(Wigard手术)手术步骤如 下: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手术步骤: 病人取仰卧位,成年人可以采用局麻;儿 童、老年人、有全身性疾病、精神紧张或 病变广泛者可采用全麻。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手术步骤: (1)检查鼻腔,清除中鼻道有息肉以充 分显露中鼻甲和中鼻道,蝶窦前壁的解剖 标志。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术后处理: 6.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术后处理: 7.术后酌情应用激素(全身或局部)。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术后处理: 8.口服稀化黏素300mg,3次/d。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手术资料:功能性鼻内窥镜检查(Fess)
概述:
2期:多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3期:全 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Ⅲ型--全鼻窦炎 伴多发性、复发性鼻息肉和(或)筛窦骨 质增生。Ⅰ型和Ⅱ型1期病变多可于局麻 下完成手术,而Ⅱ型2期、3期和Ⅲ型病变 多须全麻下手术。由于鼻腔、鼻窦之间解 剖结构相邻,有共同引流通道,病变也相 互影响。所以鼻窦手术是
鼻内镜外科技术史剑波.pptx

其他手术器械
第10页/共13页
经鼻内镜手术设备-切割系统
第11页/共13页
经鼻内镜手术设备-切割系统
第12页/共1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3页/共13页
– 清除不可逆病灶 – 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的生理结构 – 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与引流通道 – 尽可能完整保留可逆性鼻腔和鼻窦的黏膜
为黏膜慢性炎症的良性转归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第2页/共13页
经鼻内镜手术主要应用范围 经鼻内镜鼻腔、鼻窦、鼻咽手术 经鼻内镜鼻眼相关手术 经鼻内镜鼻颅底手术
经鼻内镜手术设备
监视系统 记录、打印 摄像系统
冷光源
第6页/共13页
经鼻内镜手术设备-手术器械系统(1)
基本手术器械-息肉钳
第7页/共13页
经鼻内窥镜手术设备-手术器械系统(2)
基本手术器械-粘膜切钳
第8页/共13页
经鼻内镜手术设备-手术器械系统(3)
基本手术器械-咬4)
历史沿革
Prof. Stammberger /Kennedy(1986)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许庚(1991)、韩德民(1992)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论著—1991) 鼻内镜外科学 (专著—1995)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概念和内涵应该是: 在鼻内镜和电视系统直视下
第3页/共13页
经鼻内镜手术设备-内镜系统
常
▪ EXPLORENT (德国-易克斯)
见
▪ STORZ (德国-史托斯)
品
▪ WOLF (德国-狼牌)
牌
▪ STRKER(美国-史赛克)
▪ OLYMPAS(日本-奥林派司)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鼻内窥镜下钩突切除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钩突切除术
手术步骤:
子将 钩突向内侧分离,用直筛窦咬钳夹住钩突 上部附着处,轻轻扭动,将钩突上部从鼻 腔外侧壁分离,用咬骨钳咬断前端联系, 再用筛窦咬钳夹住钩突后部,轻轻扭动, 将钩突完整切除(图9.4.17.1-7)。应注 意先向前切,若后端先游离,缺乏支持时, 再向前切则较困难。若尾部太厚,一刀未 透,须再
术前准备: 7.术前30min肌注止血药。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钩突切除术
术前准备: 8.全麻按全麻常规。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钩突切除术
手术步骤: 1.切除钩突(筛漏斗切开)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钩突切除术
手术步骤:
方法一:用反咬钳钳叶从后向前插入钩突 内侧,向前钩住钩突体部(图9.4.17.14),依钩突大小分次咬除钩突体部,再 用不同角度的筛窦咬钳从钩突体的缺口向 前上和后分别咬除钩突头及尾部(图 9.4.17.1-5)。或用吸切器头分离钩突残 部。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钩突切除术
手术步骤:
方 法二:用镰状刀或三角型双刃尖型刀,在 钩突前下方紧贴鼻腔外侧壁骨刺入,刀尖 有“落空感”,贯穿整个钩突进入半月裂 或筛漏斗中,随后由原切口由前向上延长 切口至鼻额裂,再将刀刃向下紧贴骨壁切 断钩突尾部(图9.4.17.1-6)。注意刀尖 应与眶内壁平行,以免损伤纸样板。用镰 状刀或小剥离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钩突切除术
概述:
通气和引流,是窦口鼻道区手术的基本原 则。所以主张尽量保留中鼻甲及筛窦内正 常黏膜将手术范围限于前组筛窦或窦口鼻 道区, 以疏导额窦及上颌窦的引流(图 9.4.17.1-1~9.4.17.1-3)。
手术资料:鼻内窥镜下钩突切除术
适应证: 鼻内窥镜筛窦切除术适用于:
鼻内镜手术技术指南

鼻内镜手术技术指南鼻内镜手术(NasalEndoscopicSurgery,NES)是指在光学系统和监视系统支持下,应用鼻内镜及其特殊手术器械,经鼻腔进路施行鼻腔、鼻窦、鼻眶、颅底区域手术的技术。
这项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目前已经成为鼻外科系统的主干技术。
【历史沿革】鼻内镜的创造性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德国鼻科医生Hirshman 首创将当时用于检查膀胱的“内镜”稍作改良,经齿槽行鼻腔鼻窦观察,开创了“鼻内镜技术”先河。
20年后随着光学内镜的发明,美国鼻科医生MaItZ成功地经下鼻道和犬牙窝对上颌窦腔进行了观察,奠定了“光学鼻内镜技术”的基础。
然鼻内镜技术真正建立是在70年代中期,奥地利学者MeSSeklinger经过20余年的实践和研究,创建了内镜鼻窦检查、诊断和手术技术,为此这一技术被称为MeSSerkIinger技术(MesserklingerTechnique,MT)。
之后,他的学生Stammberger和美国学者Kennedy 进一步推动了内镜鼻窦手术技术的发展,创建和完善了现代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成为当代治疗多种鼻腔、鼻窦疾病的最佳手术方式,如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肥厚性鼻炎、鼻中隔畸形、鼻窦囊肿、、先天性后鼻孔闭锁、鼻腔鼻窦异物、良性肿瘤切除及某些范围较局限的恶性肿瘤切除等。
由于该技术独特的优势,这项技术也延伸到与鼻腔、鼻窦紧密毗邻的眶尖、眶内、颅底区域,使上述区域内的某些疾病不必采用开颅或者颜面部的切口。
我国鼻内镜技术起步虽然较欧美发达国家晚,但发展迅速。
上世纪80年末初开始建立鼻内镜诊断技术。
90年开展内镜鼻窦手术,90年代中期已成功将此项技术延伸应用到鼻颅底、鼻眼眶和鼻咽等区域。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发病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建立了我国鼻内镜微创外科学的系统理论和技术。
手术显微镜用途

手术显微镜用途手术显微镜是一种医疗器械,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具有高分辨率、放大功能和良好的光学性能。
它的使用可以提供精细的视觉引导,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手术操作。
下面将介绍手术显微镜的几个主要用途。
1. 神经外科手术手术显微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外科手术需要对微小的神经结构进行操作,手术显微镜通过放大镜头的作用,使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微的神经组织,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操纵,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2.眼科手术眼科手术对视力的保护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手术显微镜在眼科手术中被广泛使用。
例如,白内障手术中需要将模糊的晶状体取出并植入人工晶体,手术显微镜可以提供清晰的视野和高倍放大的功能,帮助医生进行精确操作。
3.耳鼻喉科手术耳鼻喉科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需要对耳、鼻、喉等细小结构进行操作。
手术显微镜可以放大手术区域,提供清晰的视野,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解剖和修复。
例如,在鼻内窥镜手术中,手术显微镜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图像,帮助医生找到病变部位并进行精确切除。
4.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需要对颌面骨和口腔组织进行精细操作,手术显微镜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野,帮助医生进行精确的解剖和修复。
例如,在种植牙手术中,手术显微镜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牙槽骨的情况,准确定位种植体的位置,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5.血管外科手术血管外科手术需要对微小的血管进行操作,手术显微镜通过放大功能,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血管的细微结构,提高手术的精确性。
例如,在微血管外科手术中,手术显微镜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血管吻合术,修复受损的血管,保证血液的正常流动。
6.妇科手术手术显微镜在妇科手术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输卵管结扎手术中,手术显微镜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野,帮助医生准确找到输卵管并进行结扎,达到避孕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显微镜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操作。
医生需要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窥镜手术是鼻科学界一革命性的外科技术,并为鼻眼、鼻-颅底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路径。 一、历史沿革
奥地利医生Messerklinger在20世纪70年代将内窥镜 应用于鼻科检查及治疗,逐步再应用于慢性鼻窦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鼻科医 生Kennedy提出了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的概念。
第十五节 内窥镜在鼻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四、鼻内窥镜在临床的应用 鼻内窥镜可进入鼻腔及鼻窦深部,为手术提供良
好的照明,并通过内窥镜可直视或经显示器获得鼻腔 鼻窦内清晰视野及图像。
FESS下上颌窦自然开口
第十五节 内窥镜在鼻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鼻内窥镜可进行较多的手术:如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鼻中隔矫正、鼻窦囊肿及良性肿瘤切除、鼻咽部纤维 血管瘤、翼腭窝肿瘤。
第十五节 内窥镜在鼻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 (1)重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2)恢复鼻窦粘膜的纤毛清除功能
第十五节 内窥镜在鼻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三、相关解剖学 1.Ostiomeatal complex(OMC)。 2.其他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是 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邻近区域结构,包括中鼻甲、钩 突、半月裂、鼻丘、筛泡以及上颌窦自然开口及囟门 等解剖结构。
鼻内窥镜还可以涉及颅底外科,包括脑脊液鼻漏修补、 颅底肿瘤切除、垂体瘤切除术以及鼻泪管吻合术、视 神经减压术、眶减压术等眼科领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