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简答

市场失灵及表现【简】

1、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

克服的缺陷。

2、表现:(1)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

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

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

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

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

置。(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

可能自发的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

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

求的不断反复;这事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财政职能【简】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公共定价的的定义与方法【简】

?定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

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即为公共定价

?一般方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在保持公共物品的企业和事业对外收支平

衡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

?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由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

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

?负荷定价法。是按不同时间段或时间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在需求量最高峰时收费最高;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低

?

运行模式【简】p164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1)保险覆盖范围。(2)保险费用筹集。(3)运行模式。养老保险实

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4)养老金待遇。(5)养老基金管理。

商品课税的特征与功能【简】

?特征:课征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

?功能: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

但正如前面所指出的,由于商品课税与商品价格相联系,在国内会干扰市场运行并

形成分配不公,在国际间会阻碍资金、劳动力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和流动。总之,商

品课税是特征鲜明、功能突然、缺陷也明显的一个税类。在税收实践中,必须扬长

避短,这也正是我国商品课税制度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国债的经济效应【简】

?国债的资产效应。国债的发行,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

?国债的需求效应。国债融资,增加财政支出,并通过支出的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或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的增长

?国债的供给效应。发行国债作为一种扩张政策,当运用于治理周期性衰退时,主要注重于他的短期需求效应,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国债的政策功能【简】

(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国家

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单方面的转移。

(2)筹集建设资金,国债既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又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3)调节宏观经济,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

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国家预算含义与类别【简】:含义: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

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国家预算反映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

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时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或编制财政收支平衡表,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

和使用过程,预算的年终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从预算的名称来看,有单式预算、复式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中长期预算、项目预算、行动预算、绩

效预算、国民经济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等。

类别: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财政政策概念、主体、目标、类型【简】

财政政策,是一国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制定的调整财政

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措施。财政政策由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

政策、财政平衡政策等构成完整的政策体系。财政政策由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传导三要素构成。

主体: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

工具: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国债

目标:(1)、经济的适度增长;(2)、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3)、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4)、收入的合理分配;(5)、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类型:(1)、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某些能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而无需借助外

力的财政政策,可直接产生积极调节作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指某些需借助

外力才能产生经济调节作用而自身没有自动稳定作用的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自身

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分为:

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在编制预算时,通过调整收支规模来增加和刺激总需求增

长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收支规模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平衡社会总供求缺口,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中性政策: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3)、按财政政策调节作用层次的差异,分为:

宏观财政政策,调整整个国民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微观财政政策,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解决其财政激励问题和资源配置问题

的财政政策。

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

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财政补贴影响的机理分析:(1)改变需求结构。(2)改变供给结构。(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1)首要意义在于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2)可以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4)消除“排挤效应”(5)对社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二多项

财政政策的分类:【多】

?按财政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按支出用途分-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社会直接收益或当期收益》和资本性支出《使用年限为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支出》

公共支出的理论【多】:瓦格纳法则<货币扩张论: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危急时期,例如战争,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会增加>,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发展早期,政府投资比重高;中期,政府投资将逐渐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发展成熟,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

保健和福利支出>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多】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归根

结底受到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财政学基本观点之一。经济影响财政的因素主要

是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价格水平等。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制约。一般,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入总额大,占GDP的比重也高。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实际是经

济发展水平影响研究的深化。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调整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是必需的,但必须有缜密的整体设计,并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

(3)、价格: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

②现行税制因素;③产品比价关系变动

我国财政收入包括的内容【多】

(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包括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和通货膨胀收入。(2)、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为预算内(税、费)和预算外(预算外收入、社

会保障收入、制度外收入)两大类。

(3)、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①按财政收入来源中所有制结构分类,包括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

济收入等;②按财政收入来源中部门结构分类。包括工农部门收入、轻工重工部门

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二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税收的基本要素【多】: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标准,税率,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起征点与免征额,课税基础

税收的分类【多】:所得税,商品课税和财产税;直接税与间接税;从量税与从价税;价内税与价外税;中央税与地方税

税负转嫁与归宿一般规律【多】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税一般不易转嫁。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对垄断性商品课税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税的税较难转嫁

国家预算原则【多】: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年度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多】:两者机制的不同,作用方向的不同,再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不同的政策组合【多】;双紧政策,双松政策,紧财与松货,松财与紧货

案例

财政监督的含义及其地位与作用:

内涵: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

业业单位及其他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查与检查活动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理财,切实执行国家

财政政策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保证。

作用: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决策和执行中的偏差,保证国家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

和有效,圆满地实施国家的财政政策

公共物品理论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

和服务

特征:(1)非排他性,即一些人想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出其他一些人同时从

公共物品中受益。

原因:a.公共产品大都是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b.某些公共产品虽然在技术上可排他,但排他成本十分昂贵,以致经济上不可行。

(2)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最重要的标志},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公式:X=Xi 含义:对任何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Xi)也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X)。

(3)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4)公共商品还可能表现出以下特性:

①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②规模效益较大;③初始投资大;④具有自然垄断性。

种类: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两个特征

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兼备公共和私人物品的特征,其中有些具有非竞争性而不

具有非排他性。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它决定政府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怎样征税等,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

标准。

当代税收原则包括税收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应以公平为主。公平原则,即税收要公平对待所有纳税人,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应与纳税人的负

担能力相适应。税收的效率原则:征税必须考虑效率要求。效率原则,在组织税收入过程中和处理税收与经济关系时,必须讲求效率,坚持效率优先思想。包括行政

效率和经济效率。

新个人所得税从今年9月1日起,修改后的个税法将正式实施,个税起征点将从现行

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税率由九级改为七级,为3%至45%。

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适用25%税率的起征点从此前的20000元至40000元调整至9000元至35000元,范围明显扩大。

在新的个税法中,应纳税收入 3.86万元成为个税增减临界点,即月应纳税收入低于3.86万元缴纳的个税将减少,高于 3.86万元则将多缴税。而在一审草案中,临界点

是1.9万元。

一些建议:

现行个税计征按统一标准实行定额或定率扣除,无法兼顾纳税人赡养人口以及通

胀、医疗、教育、住房等因素,这种“一刀切”的计征方法,对那些家庭必要支出多

的纳税人来说,显然会增加不少负担,建议逐步采取以家庭为单位征税

应建立让普通老百姓看得见的以个人行为为基准的福利体制,比如社会救助体制;

第二,“宽税基”,即把所有的收入捆在一起交税;第三,“低税率”,只有通过低税率加上宽税基才能真正调整收入差距;第四,“计负担”,即考虑家庭负担、赡养人口等具体因素。

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建立起征点随收入水平和物价上涨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建立

根据家庭人均生活负担情况豁免征收额的办法,并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

税征收体制;另外税级和税率也应根据情况变化适时研究调整。总的看,个税的主

要征收对象不宜只着眼于工薪劳动者,要大力加强对非工薪高收入者的个税征收力

度。

外部效应含义:是指未在市场活动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或:指某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

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

1、负外部效应的经济的影响

负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当存在负的外部

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2、正外部效应的经济的影响

正的外部效应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的社会边际效益。当存在正

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例子:造纸厂生产纸张私家成本包括材料、运输、资本、劳动和管理等成本,但对

社会还包括污水废气等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市场经济下,企业决策是基于私人成本

和私人利益的比较。当公私成本和利益不一致时,企业或个人最优决策不一定是社

会最优决策。造纸厂由于它不考虑环境污染成本,基于私人成本决定生产的数量会

高于从社会成本评价角度确定的最优产量。

存在外部性时,市场竞争机制不足以达到效率目标

D是纸张需求线,MCp是厂家生产边际成本。假设市场完全竞争,边际成本线是供给曲线,最优产量是Qp;但依据社会边际成本MCs决定的最优产量应是Qs。市场最优产量Qp 高于社会最优产量Qs。生产和消费过多,缺乏效率。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精心整理

1简述财政投入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发展事业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明显(2)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加速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具备了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应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简述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退税 3简述我国财政收入按形式分类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社保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回收和债务收入 4简述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主要表现 一,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现行税收制度 5简述课税对象和税源的关系 课税对象和税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从根本上说,税源是一个国家已创造出来并分布于各纳税人手中的国民收入。由于课税对象既可以是收入,也可以是能带来收入的其他客体,或是仅供消费的财产,因此,课税对象与税源未必相同。6简述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1)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 (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7简述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1)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征税对象全额依率计征。 (2)所谓免征额,即税法规定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征部分一律不征税,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依率征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虽然都属于税收优惠照顾措施,但两者优惠政策的重心不同。其中,前者体现税收的重心照顾政策,后者体现税收的普遍优惠政策。 8简述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1)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 (2)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间税负的在分配 (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主动行为 9简述各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优缺点 (1)固定税率优缺点:计算简便,主要适宜于流转额的课税,缺点是在调节收入水平的作用上不如累进税率 (2)比例税率优缺点:优点是具有鼓励生产,计算简便和利于征管,缺点是有悖于量能负担原则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财政学复习要点

财政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①公共产品:特征:非竞争性: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到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在某种产品的数量给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斥性: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过高。竞争性:是指一种产品让更多人消费会发生额外的成本,某个人已经享用的给定数量的产品无法同时被他人享用。排他性:是指作为消费者,每个人只有在支付价格后,才能获得这些产品的权利,从而存在将那些没有支付价格的人排斥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 ②政府干预私人市场的原因:?纠正不合理的偏好——优值品(汽车安全带、保险)、劣品(抽烟);?关注公平 ③混合产品类型及提供方式:?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如教育、卫生、科技等;?具有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的产品:桥梁、公园、博物馆。?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政府补助 ④国防支出经济效应:㈠带动高新技术发展;㈡拉动需求。 ⑤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ⅰ弥补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逆向选择、道德风险;ⅱ公平收入分配;ⅲ社会保险属于优值品;ⅳ熨平经济波动,维护社会稳定。 ⑥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⒈经济发展水平: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规模正相关;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也会通过影响经济、利润水平等对财政收入规模产生影响;⒉分配政策和制度:在经济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规模与政府的分配政策和制度密切相关;⒊价格因素:物价涨幅低于财政收入涨幅——财政收入实际增加;物价涨幅等于财政收入涨幅——财政收入实际保持不变;物价涨幅高于财政收入涨幅——财政收入实际减少。 ⑦税收要素:纳税人:也称课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税款的缴纳者。课税对象:指课税客体,即对什么进行征税。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采用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累进税率:是指将税基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增大而提高,即边际税率递增。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指全部税基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那一档税率征税,随着税基增加,税率逐步提高。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将税基分成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并分别计算税额,加总后即为应征税额。固定税额:即定额税率,是指按每一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开始征税时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应达到的一定数额。免征额:是指准予从征税对象数额中扣除的免于征税的数额。直接税:直接由纳税人负担的税种。间接税:税负容易转嫁给他人。价内税:税款包含在应税商品价格内的税。价外税:税款不包含在应税商品价格内的税。 ⑧现在税收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两难选择;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充分;弹性;中性——促进经济发展,行政效率:节约;便利——征税费用最小化,公平原则:收益原则:税额与收益大小成正比,能力原则:税额由纳税能力来确定。 ⑨国债:㈠内债:是指政府在本国境内发行的公债,其认购主题是国内法人和本国国民,其债权人包括国内企业、组织团体、居民个人等,一般以本国货币为计量单位。㈡外债:是指政府在境外发行的公债,其认购者可以使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外国企业、国外金融机构、组织团体和个人等,通常以债权国通货或具有世界货币功能的第三国通货为计量单位。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导论: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税收征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即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国家财政支出可能(甚至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第一章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偏好不合理 (7)市场不完全 (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意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景。 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性(4)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政府的寻租活动: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增长的职能 4.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 洛伦兹曲线: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曲线越弯,收入水平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G=A/A+B 0

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财政的概念及其理解 概念: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主体、客体、财政分配的目的 主体:国家或政府 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弥补市场缺陷。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的理解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再经过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没变坏,那么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过程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公共产品、混合物品 概念、特征、提供方式、包括哪些? 概念: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斥性 提供方式:一般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政府失灵及其原因 1)市场失灵的含义:现存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收入分配领域和经济稳定领域都存在着某些失效的地方,致使其运行结果不尽人意。 表现:公共产品困境,外部效应,分配不公,垄断,经济运行不稳,信息不对称 2)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信息的有限性,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能力有限,官僚主义,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源于哪2方面因素? 1)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是指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能被某一个消费者独享,即一个人享用某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人享用。 2)因素P29:(1)某些公共物品经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斥性,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远远超出排斥后带来的好处,在经济上可不行;(2)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意味着有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 ●财政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财政学》考试题1

《财政学》期末考试题1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是指( )。 ①数理统计法②唯物辩证法③历史归纳法④归纳演绎法2.( )分配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①财政②企业财务③价格④信用 3.财政发挥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①配置资源的职能②分配收入的职能 ③维护国家的职能④稳定经济的职能 4.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 ①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②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③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④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5.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 ①以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 ②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 ③以国债来保证财政支出 ④以增加税收来保证财政支出 6.财政支出中的效益原则首先是指要实现()。 ①经济效益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7.财政对国家政府机关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出,属于()。 ①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②财政对社会管理部门的支出 ③财政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支出④财政对社会服务部门的支出8.财政支出增长的正常来源应当是()。 ①发行公债②税收的增长③财政向银行透支④进行货币发行9.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①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②科学研究 ③义务教育④行政与国防提供的服务 10.财政补贴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①价格补贴②企业亏损补贴③财政贴息④税收补贴

11.财政补贴支出区别于其他转移支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政策性②强制性③价格相关性④灵活性 ⑤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兼并性 12.支付能力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要与人们的()水平相适应。 ①消费②生产③交换④收入 13.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 ①从价税和从量税②价内税和价外税 ③直接税和间接税④中央税与地方税 14.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来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①扣税法②免税法③抵免法④税收饶让 15.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大量国有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和经济运行方式的()。 ①市场化②集中化③计划化④自由化 16.为了听取社会公众对政府收费订价的意见,应该建立()制度。 ①价格听证②价格审批③价格检查④价格预测 17.公债是政府依据()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①计划②市场③信用④自愿 18.政府能否维持高的债务余额,关键是看其能否在年度财政支出中安排足够的() ①投资支出②补助支出③消费支出④利息支出 19.我国政府预算的最终审批权归于()。 ①财政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③国务院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通过政府对( )的管理来实现的。 ①有效需求②有效供给③总需求④总供给 二、多项选择 1.财政的一般特征是( ) ①国家主体性②计划性③无偿性④强制性⑤人民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①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②公平原则 ③权责利相结合原则④效益原则⑤稳定原则

最新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选择: 1.财政产生的直接条件: 财政产生的根本条件(经济条件):、 2.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财政学鼻祖——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 3.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或哲学基础是 4.推动市场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是。 5.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是。 6.价格机制的力量源泉是 7.公共物品在根本特征是,在此基础上,具有和的特征 8.根据产生原因不同对公共物品的分类::不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由国家直接规定的公共物品。如:;:同时具有公共物品的所有特性,任何社会都要免费提供的物品。如:国防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社会公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的四个构成要素:⑴⑵⑶⑷ 其中与公共物品有关的组合方式是:, 10.广义公平有三个含义:、和。是公平的狭义概念。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⑴--。⑵--洛伦茨曲线中描述的收入分配状况的集中反映。警戒线:。 其中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是 1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点主要有两个:,,该职能的作用效果(目的)主要体现在。 12.是我国财政改革和完善的终极目标。 13.是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关系的主体(基础)。 14.行政单位为履行正常职能所需的正常经费必须由国家财政。 15.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有三种:⑴,事业产品属比如义务教育,基础性科学研究等。⑵,事业产品属,比如高等教育等。⑶,事业产品属,比如一般性图书、报刊等。 16.个人收入财政地位的未来走向主要受如下五个因素影响:⑴⑵⑶⑷⑸ 17.财政支出的原则:财政支出的:包括、、三原则;财政支出的:包括、、 18. 实行政府采购,变博弈为博弈。 19.政府采购的原则:、、、。 20.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相比较,存在的的特殊性:第一、 第二、;第三。 21. :适用于军事、政治、教育、文化、卫生等。其效益。

财政学考试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财政学》课程代码00060考试复习大纲 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财政的概念 1.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纯粹市场机制的现实调节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条件性市场缺陷包括:竞争失灵、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和偏好不合理。 原生性市场缺陷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 2.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纯粹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在效用不可分割性基础上,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双重属性的物品被称为混合物品,也称准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物品按照属性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类,它们的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由四个要素构成。 3.政府与公共财政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凭借自己的特有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其目的是为国民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物品。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为目的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与计划财政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表现为:服务内容不同、集中程度不同、法制化程度不同和管理机制不同。 4.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公平是指社会收入分配结果处在全体社会成员都比较满意的状态。 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1)贫困指数(2)基尼系数 效率是指现有经济资源的使用结果可以给国民带来最大限度的满足。 第二节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财政客观具有矫正资源配置结构,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能力。 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途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有两种作用方式。一种是直接式,;另一种在间接方式。 2.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内容包括: 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平衡; 调节社会供求结构平衡。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实现途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自动稳定器”,二是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重点整理

1.为什么市场会存在缺陷和失灵? 1)市场缺陷:现实中市场充分竞争所需要的四个基本假设条件都是不充分的,或难以具 备,因而,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本身出现低效率状态. 2)市场失灵:由于每个人只追求自我利益,那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却无人 提供,由此必然使社会处于难以运转的状态. 2.为什么要有政府?政府存在的合理性依据是什么?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矫正其固有的缺陷和弥补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某种不同于自利主体的公共主体执行这一社会职能.这种公共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 3.为什么把市场失灵作为一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些方面? 1)通过市场实验或试错来验证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由此确定政府和公共部门进入领 域的合理范围. 2)通过市场失灵方法,证明某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可以推向市场,政府应从该” 越位”领域退出,而某些服务则不能简单推向市场,否则,其公益性就会丧失.例如,医 疗体制改革. 4.财政模式与财政体制有怎样的关系? 财政模式是财政体制的上位概念,财政模式是抽象存在的,而我们在认识某一国家的财政时,所看到的是具体的财政体制,可以根据财政体制的本质特征和属性指出其属于哪种财 政模式. 5.你怎样理解公共财政模式及其特征? 公共财政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社会相对应的财政模式.该模式要求从市场与政府关系界定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财政是纳税人的财政 2)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 3)公共财政应向社会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4)公共财政是民主财政 5)公共财政是法制财政 6.什么是财政伦理?应怎样认识公共财政的伦理价值标准? 1)财政伦理即关于财政在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中进行活动应遵循的一系列价值标准或 道德标准. 2)公共财政的伦理从总原则上说,就是在市场经济中,全体纳税人将全部税收委托给政 府以用来弥补市场失灵,换言之,凡是用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支出活动都是符合公 共财政的伦理的. 1.简析制约财政职能的因素 1)财政本质对财政职能的制约 职能是事物固有的功能,这种功能系事物本身的质所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财政本 质是决定财政职能最重要的因素.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 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 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 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 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 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 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 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B )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D )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 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 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 A、扣除法 B、免税法: C、抵免法 D、税收饶让 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 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 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 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 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 A、财政性 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 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 )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3、(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5、(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6、1953年的所得税是指( ) 国营企业所得税 B、私营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以上均不正确 7、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 )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8、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9、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 A、工业 B商业 C、第三产业 D、农业 10、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 )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11、( )抵免适合于跨国子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A、直接 B、间接 C、抵税 D、特别 12、关税是对(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13、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14、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15、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16、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17、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 )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18、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19、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2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21、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22、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23、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24、《预算法》规定,从( )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25、预算外资金是(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总结word精品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它是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的职能。 财政的基本特征1.公共性与阶级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一是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者将受到的服务不减。) 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 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水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就不得享用。(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说明的是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公共物品是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 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重点考点: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效率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如何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提高资源配置的总效率以及财政在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财政学期末试题(含答 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256468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2、课税对象: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3、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的税种。如关税、增值税、营业税。4、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5、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成为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3、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指标要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剩余产品M总量);三是(M中留给企业自行支配的总量)。4、税目是指某一种税的具体征收项目,是在税法中对课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品种)与(具体内容),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落实品目,也称课税品目。5、一般地,凡立法者不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依法纳税并承担税负的为(直接税);立法者预期(税负转嫁),由纳税人经由契约关系或交易过程,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为(间接税)。6、分税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分税型)和(适度分税型)。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 B )A、经济建设支出 B、购买性支出C、社会文教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 D )A、行政支出 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 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A)A、全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 D、定额税率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C)A、扣除法 B、免税法:C、抵免法 D、税收饶让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C、纳税人的负担 D、负税人的负担6、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A)A、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B、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C、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D、以强制摊派法出售7、我国国家预算分几级(D)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A) A、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 B、中央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列赤字C、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 D、中央预算列赤字9、以下不是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的是(D)A、财政性B、专用性 C、分散性 D、非财政性10、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3月1日 C、1996年1月1日 D、1996年3月1日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有( ABCD ) A、税收 B、债务收入 C、国有企业收入 D、各种制度性收费2、以下财政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BC ) A、行政管理费支出 B、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C、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D、债务利息3、以下属于财政支出的原则的是( ABC )A、量入为出的原则B、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C、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D、量出为入的原则4、以下属于社会保障的内容的是(ABCD)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C、社会优抚 D、社会保险5、影响财政集中率的因素主要有(ABCD)A、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B、经济管理体制的模式C、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D、分配政策6、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有(BCD)A、低税率6% B、基本税率为17%C、低税率为13% D、出口适用零税率7、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有(ABD)A、在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B、有来源于我国所得的外国企业C、有来源于外国所得的外国在华其他经济组织D、有来源于我国所得的外国在华其他经济组织8、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有(ABC)A、扣除法 B、免税法:C、抵免法 D、税收饶让9、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有(ABC)A、公募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强制摊派法10、分税制的内容包括(ABCD) A、分税 B、分权 C、分征 D、分管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购买性支出和政府转移性支出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对)2、财政转移性支出不可能改变在初次分配中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错)3、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对)4、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增长幅度是关系到国民收入中财政收入所占比重的重要因素,它制约着财政收入规模的下限指标。(错) 5、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主要看税款是否能转稼。(对)6、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并支配使用的税种(错)7、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并有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但有来源于我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人。(对)8、经济性重复征税是指由于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的不同纳税人分别征税所造成的重复征税。(对)9、长期国债的付息方式一般是分次支付,而短期国债付息方式则是到期一次支付。(对)10、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害的。(错)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框架应正确认识哪些问题答:1、以市场经济为前提,正确认识财政的性质2、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的职能范围3、正确确定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各级财政的权责和收支范围2、什么转移性支出其有何特点答: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的一个共同特点:政府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3、传统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财政学试题(1)

财政学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填在题下表格的相应位 ①高等教育支出②基础工业投资 ③行政国防支出④更新改造支出 2.财政收入中的利润收入是属于 ①税收收入②企业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3.农业税的计税标准是 ①农产品销售收入②农业收入③常年产量④单年产量 4. 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指 ① M ② V ③ M+V ④ C 5.在税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①税率②附加③加成④减免税 6.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①纳税人②课税对象③课税依据④税率 7.在公债的偿还方法中,有利于国家调节金融市场的偿还方法是 ①买销法②抽签法③一次偿还法④调换偿还法 8.下列属于转移性支出的是 ①国防支出②科教文卫支出③社会集团购买④财政补贴 9.我国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①固定资产的修理②更新改造③基本建设④外延再生产 10.在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是 ①动用财政结余②发行政府债券③向银行透支④增加税收 11. 我国国家预算的审批权属于 ①国务院②财政部③全国人大④最高法院 12.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测定,通常是用 ①批发物价指数②消费物价指数 ③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④居民生活费用指数 13.国际上习惯采用的衡量一国外债偿还能力的标准是该国一个年度还本付息额与同期外汇总收入的比率。通常认为这个比率不应高于 ①20% ②10% ③15% ④25% 14.目前,按照我国预算法规定,可以增列赤字的是 ①中央政府的公共预算②中央政府的建设预算 ③中央政府的公共预算④中央政府的建设预算 15.将财政补贴分为明补和暗补,是按下列哪种分类方法 ①补贴方法②补贴性质③补贴项目④接受主体 16.狭义的预算管理体制是指 ①税收预算管理②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③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④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 17.经费预算的收入主要是 ①税收收入②债务收入③利润收入④其他收入 18.宏观调控的目标最主要的是 ①社会总供求的平衡②经济稳定增长③充分就业④物价稳定 19.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信用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①税收②规费③上缴利润④发行公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