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表现形态

合集下载

美的存在形态与表现形态教学课件

美的存在形态与表现形态教学课件
(3)生产劳动美: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体现的美,包 括生产活动美、生产工具美、劳动产品美等方面;
(4)社会变革美:是指人们在从事推动历史前进的变 革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美。
3、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最典型的美的 存在形态
(1)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①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 ②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 ③生活推动了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发展。
b、作品以丑为题材,但因艺术家真实地展现出丑的事物必须被 历史抛弃的命运,以否定的态度对其加以表现,并通过这样 的表现寄寓了美的理想,从而使丑的题材具有审美价值,如 果戈里小说《死魂灵》;
C、作品以某种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表现丑,但因艺术家高超 的技巧和独创的形式使丑的题材具有可欣赏的外观,其中丑 的内容与美的形式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如波德莱尔《恶之 花》的某些诗篇。
(4)艺术中的崇高 ①艺术中的崇高是对自然中和生活中崇高进行反映和
创造的产物。宏伟、规模大、巍峨是反映在艺术中 的崇高的典型形式。
②崇高在艺术中的表现:a、对现实中崇高客体的集中表现,
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和自然景观的崇高; b、艺术作品容量、艺术结构形式的壮美; c、艺术家的博大情怀。
③崇高的来源:a、崇高之美所由产生的心理根源是人类理想
从有限向无限扩张的需求,是理想和需求的无限性; b、崇高之美是一种伟大之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最突出的显现; c、崇高美的产生和存在更具有痛苦和悲壮的历程,丑恶的伴随
更能突现崇高的价值; d、艺术中的崇高来源于客体的崇高品性和艺术家创作激情的相
互结合。
2、优美 (1)优美和崇高的区别 ①在审美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审美对象都可以划分为
(1)技术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典型的有 “自然派”和“社会派”两个美学派别, “社会派”又分为两种意见,“生产派”影响最大。

第五讲美的表现形态

第五讲美的表现形态
第二部分
美的表现形态
一、崇高
1.崇高 的特征 外形上——粗犷博大 威力——强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 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 心理效应上——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 惊心动魄、心潮澎湃 精神效应——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 叹,催人奋进
2、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


朗吉弩斯的《论崇高》(213-273罗马时 代) 朗吉弩斯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从美学角 度提出崇高的。

(2)叔本华和斯宾塞的“乖讹说” “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类对 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和实力做判断的 人眼里,就构成可笑的对象。马戏、小丑 和杂耍。

(3)帕格森的“生命机械说” 生命是活生生的、流动的、自由的,当有 些生命落入了机械的、僵化的、空间花的 状态,这样,对那些充满活力的、自由的 人来说,着种种僵化和机械化就是可笑的。 契柯夫的“套中人”。
二、优美的美学特征

根本的特征——和谐,显示主客体平 衡、统一状态。
感性形式——小巧、柔和、淡雅、细腻、 光滑、圆润、精致、轻盈、轻缓、嫩弱。 内容——不呈现激烈的矛盾冲突。 心理感受——平缓、亲切、轻松、随和、 舒坦、闲适、恬静、愉快的心旷神怡的心 境。


2、优美的有关论述


18世纪英国美学家荷加斯,把蛇形线、波 状线作为最优美的线条。 英国美学家博克对优美作了规定,他认为 优美的品质应该是:第一,比较小巧;第 二,光滑;第三,各部分见出变化;第四, 这些部分不露棱角,彼此融成一片;第五, 身材娇弱;第六,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 眼;第七,如果有刺眼的颜色,也要配上 其他颜色,使它在变化中有所冲淡。
喜剧欣赏

【原 片 名】Modern Times, 【中 文 名】摩登时代 【首映日期】1936 【国 家】美国 【导 演】查里 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为

美的形态分类客观世界是极其丰富的,美的形态也千差万别。

但是,按照它们所属现实世界的不同领域和范围,按照美的性质,可把美分为三大种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总称为现实美,而艺术美则是现实美的反映。

一、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即是指自然界中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

诸如日月星辰、山水花木、鸟兽虫鱼、园林田野等等,都属于自然美的范畴。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除了赋予了我们各种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如阳光、雨露、空气、水以及各种食物等,更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是人类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源泉。

根据是否直接打上人类实践的烙印这一基本标准,可以将自然美分成未经加工改造的和经人类直接加工改造的两种类型。

在神秘诡奇的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并未经过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作用;有些自然物,不但人们从未涉足,甚至连其真面目也未可知。

然而,就是这些自然物却也可以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日久天长地与人们的审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像浩渺的星空,多彩的云霞,红彤彤的朝阳,皎洁的明月,辽阔深邃的海洋等,都属于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对象这一形态的自然美。

还有一类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自然对象。

这一类自然美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种种痕迹和烙印,直接体现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本质力量,带有人的能动创造的特定标记。

人的最重要的本质,就是能通过实践,通过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从事物质生产并创造一个对象世界。

正是通过物质生产,自然被改造了,成了人的作品,从而人在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观照自己,面对此类形态的自然美,人们能在直观自身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那绿化了的荒山,金黄的麦田,绵延千里的防风林,健壮的牛羊,碧波荡漾的水库等等,就都同时体现着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大自然的造化。

在大自然四季转换、动静交替的过程中,蕴含着如音乐般的旋律起伏、节奏高低,本身就如一部和谐、完美的音乐作品。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音乐美的表现对象,也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相应的作品。

艺术美的三种表现

艺术美的三种表现

艺术美的三种表现艺术是一种为了追求美的表现形式。

而美是一种超越常规的感官体验,具有极高的价值。

在艺术的表现中,有许多方式透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三种艺术美的表现方式。

第一种表现:艺术的形式美艺术的形式美是指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美感,包含了色彩、形式、空间、形态等要素的构成。

形式美的表达方式多样,适用于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

例如,绘画可以透过色调、线条、造型等表达形式美;雕塑可以透过几何形状、比例等表达形式美;音乐可以透过旋律、节奏等表达形式美。

艺术形式美是一种视觉上的体验。

作品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构建出一种美的感官体验。

例如,色彩的搭配可形成和谐的感觉,线条的流畅可展现出动态的美感。

色彩、构成、线条等元素的组合,构成了作品的整体形式,给观众带来复杂的美感体验。

第二种表现:艺术的情感美情感美是指艺术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情感,非常抽象、直接和个人化。

情感美不同于形式美,因为它透过表达情感来传达信息,而非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的赏析。

情感美可以包含各种不同的情感元素,例如爱、悲伤、喜悦、恐惧等。

艺术家透过表现自己的情感,使观众引起共鸣,营造出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

具有情感美的作品往往具备一定的叙事性,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表达。

通常,情感美需要透过更深层次的理解,需要艺术家的许多细节表达和观者的共情。

这种艺术表达方式适用于绘画、雕塑、建筑、电影等。

第三种表现:艺术的精神美艺术的精神美是指作品中内在展现出来的哲学、文化以及精神价值。

它是最为抽象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

通过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艺术家和观众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社会、文化和人类的哲学价值。

艺术的精神美通常表现在具有强烈文化背景的作品中,例如古典艺术、书法、小说、诗歌等。

这些作品背后透过艺术家对本质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忧,表现了景观、人物、事件和时代的文化价值。

总结艺术是表达美的不同形式。

形式美、情感美和精神美是三种展现艺术美的方式。

三种表现方式的结合,可以创造出许多惊人的艺术作品。

美学原理第5章美的具体形态

美学原理第5章美的具体形态

第五章美的具体形态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第一节优美和壮美一、优美和壮美:两种不同形态的美(1)优美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画面:依次出现:自然景色:杭州西湖人物形象:唐代舞俑、蒙娜丽莎、椅中圣母、维纳斯(2)壮美壮美也是一个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

它不同于优美的只是它的表现形态,它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

壮美的外在形式常突破或违背形式美的法则,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审美感受。

画面:依次出现:掷铁饼者、高山大河、海洋二、优美和壮美的区别优美和壮美没有质的区别,但从量的方面可以作如下的区分。

1.空间形体的大与小。

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3.量上的强与弱。

4.性质上的刚与柔。

5.式上的规则与奇特。

第二节崇高一、崇高的特点及审美特征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崇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

画面:依次出现:自然中的崇高艺术中的崇高社会生活中的崇高二、崇高与壮美的联系和区别。

第七讲 美的表现形态

第七讲 美的表现形态

(2)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 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博克。 从外在形式和心理情绪两个方面,对比了优 美与崇高的不同。 他说: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苦痛 或危险挂念的事物,即凡是能以某种方式令 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或是类似 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 来源。
(3)康德深化了崇高的理论基础 。
官 员 娱 乐 , 别 拿 工 作 当 幌 子
(四)悲剧的表现形态
[根据西方美学史的发展,有三种类型悲剧:命运 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 。]
1、体现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牺牲。 2、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 一种是旧制度与新生世界的冲突; 一种是旧事物之间的冲突 3、小人物的悲剧。
思考题:用悲剧的本质,即矛盾冲突来分析 悲剧作品. 例如《俄狄浦斯》 中国有没有悲剧作品?
美论
美学理论核心 审美客体
形态论
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美感论
表现形态: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
审美主体
第七讲 美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
1、含义 2、感性形式特征:和谐、均衡、宁静、单纯 等。审美在感性结构上体现出统一性、整体 性。
3、特点: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的平衡 状态 。 (1)和谐感 (2)自由感 (3)纯粹的形式感
二、喜剧
1、内涵:喜剧是相对于悲剧而言的审美范畴, 它是指人物或事物在其实质与外表之间产生 的一种悖谬关系,又称滑稽。 ※ 喜剧所表现的都是生活中的否定现象。喜 剧是通过对丑的彻底否定和批判,来表达人 们对美的理想追求,并体验胜利后主体人格 的愉悦与轻松。 ※ 喜剧引起的效果是笑 。
2、喜剧的基本特征: 第一,揭穿旧势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 本质和无价值形式, 以激起人们最后 埋葬它的勇气和力量,这是喜剧的最基 本特征。 第二,笑是喜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第三,夸张也是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 夸张不能违背生活的真实和本质

中国画形式美的几个方面

中国画形式美的几个方面

中国画形式美的几个方面
中国画形式美的几个方面包括:
1. 线条美:线条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元素,线条的粗细、弯曲、连续、极端等表现手法,使画面产生了千变万化的效果,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美的享受。

2. 形体美:中国画形体的塑造主要表现在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方面,它们的形体是通过线条和色彩加以塑造的,其它又大体分为写实和表现两个方面,各种形体的美妙和神韵是中国画独有的美感。

3. 色彩美:中国画的色彩表现主要有单纯与混合两种形态,它是用对比、渐进和破坏等手法表现画面的节奏与韵律,使画面显出绚烂多姿的风貌,给人以饱满、和谐、美妙的审美体验。

4. 纹理美:中国画的纹理美指的是用笔法、水法、草法等表现手法,表现画面的纵深效果,发掘墨、石、纸三者的特色,重现自然物体的纹理形态,从而营造出神韵独特、纹理丰富的美感。

5. 空间美:空间美是指通过构图和氛围表现画面的空间效果和深度,如远近关系、透视手法、虚实对比等手法,将画面上的各个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空间中,形成一个和谐、平衡的美感。

美学 第八讲:美的表现形态

美学 第八讲:美的表现形态

人际关系美是指 在社会生活中, 人们通过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 如友谊、爱情、 亲情等,所形成 的一种和谐、美 好的人际关系氛
围。
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 公平正义:社会制度和规则公平公正,保障每个人的权益和机会 文化多样性: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科技美强调实用性和 功能性,同时也注重 美学和艺术性。
科技美体现了人类对 自然规律的认识和运 用,以及对未来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科技美是一种新的审 美观念,它打破了传 统美学的界限,将科 技与艺术相结合,创 造出独特的美感。
科技美的特征
创新性:科技 美在于不断创 新,追求卓越
实用性:科技 美在于实用性, 解决实际问题
简洁性:科技 美在于简洁, 易于理解和操

智能化:科技 美在于智能化, 提高效率和便
捷性
科技美的欣赏
科技美的定义:科技与艺术的结 合,通过科技手段展现美的形态
科技美的价值:科技美可以提高 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科技美的表现:通过高科技产品、 设计、创新等展现美的魅力
对美的表现形态的思考
美的表现形态是多元的,包括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等。 美的表现形态是主观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美的表现形态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美的表现形态是相对的,需要在比较中才能体现出来。
THNK YOU
汇报人:XX
美的表现形态的特点
多样性:美的 表现形态多种 多样,包括自 然美、艺术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优美的具体表现 自然景物——偏重形式
自然界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或 是山清水秀、波平如镜、倒映清澈的自然美影。
社会生活: 融洽的关系和平静安 宁的生活氛围。比如纯洁 的友谊、爱情、亲情。同 时劳动成果和产品往往也 是社会生活的优美的重要 来源。 人的美。
艺术作品:优美的艺 艺术作品 术不反映具有严重社 会矛盾和斗争、具有 不可调和性的内容, 往往表现大团圆解决 的东西,而且往往生 动的体现了合目的性 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 一。
英国政治家博克更详细论证了优美的形式特征:小 的体积、光滑的表面,缓和渐次的变化,各个局部不露 棱角,彼此融为一体,娇弱纤细的结构,洁净明快的颜 色等。
优美的本质:是人类自由的社会实践与客观规律 相一致,是真与善、内容与形式的 和谐。
和谐( 2、优美的基本特征——和谐(p167) 优美的基本特征 和谐 首先, 首先,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表现为矛盾 双方的暂时相对静止。 其次, 其次,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在 优美的事物在 形式方面都具有柔媚、和谐、安静、秀雅、 形式方面都具有 轻巧等品格。 再次,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整体上,优 再次 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外观形式与美的 内容相互谐调。
优美在本质上是静态的,但其感性形式却不一定 是静态的,相反倒可能是动态的,活泼流动的。因为 美是流动的美,动态的美,化美为媚。比如青春少女 顾盼的眼神,飘逸的秀发,迷人的曲线,富有朝气充 满活力的动作,无不体现动态的美,这都属于优美这 一范围。所以说,静态并不是静止,它是矛盾的相对 统一,平衡的状态。 优美给人的美感是客体矛盾对立消失后的和谐, 优美给人的美感是客体矛盾对立消失后的和谐,完 满的自由感,表现为轻松、愉快、和谐、宁静, 满的自由感,表现为轻松、愉快、和谐、宁静,是审 美享受的终极的追求目标和最高境界。 美享受的终极的追求目标和最高境界。
黑格尔把崇高与古代的象征型艺术联系起来。象征型 黑格尔 艺术的特点就是内容压倒形式,有限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了 无限的理念内容,从而造成了艺术形象的变形与歪曲 更大得多, 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了崇高在自然物身上,更大得多, 更大得多 更强得多——这就是崇高的显著特点。 “一件事物较之 更强得多 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一 件东西在量上大大超过我们拿来和它相比的东西,那便是 崇高的东西;一种现象较之我们拿来的和它相比的其它现 象都强有力得多,那便是崇高的现象。 ”
5、关于人的崇高
人的崇高是崇高美中比较特殊的,与自然的崇 高有着明显的不同: 人的崇高不通过外在的形态的高大见出,而在 精神、道德、品质和性格的伟大中见出,特 别是从与困难、疾病等作斗争的过程中,体 现出来的顽强毅力和勇敢精神中见出。所以, 无论是在野蛮社会还是在文明社会,最受人 崇敬的都是不畏险阻、百折不挠的战士。这 种崇敬就是崇高感。
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 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 力学的崇高。 力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是指对象的体积和数量无限大, 超出人们的感官所能把握的限度, 如崇山峻岭、大 海、天空。力学的崇高表现为一种力量上的无比威力, 如火山的爆发、暴风骤雨 。 他举例说:“高耸而下垂着人的断岩,天边层层堆 叠的乌云里面挟着闪电与雷鸣,火山在狂暴肆虐之中, 飓风逞着摧毁了的荒墟,无边无界的海洋,怒涛狂啸着, 一个洪流的高瀑,诸如此类的景象,在和他们相较量时, 我们对它们抵拒的能力显得太渺小了。但是假使我们发 现自己却是在安全地带,那么,这景象越可怕,就越对 我们有吸引力。”这就是力学的崇高,他还认为崇高的 审美判断接近于道德伦理的判断。
(2)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崇高主要显示出实践主体的巨 大力量,更多地展示主体要征服和掌握客体的矛盾冲突 状态。 如革命斗争。 (3)艺术中 描写社会生活中那些感人的、艰巨曲折的重大生活 事件,描绘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表现生活中的崇高人 物的思想、品格等;同时渗透艺术家的崇高思想、感情、 理性、愿望和要求等。
1、崇高的本质 、
崇高是自然人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状态。这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 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在崇高的 矛盾激化状态中,实践主体的精神得到了高扬。崇高是在 主客体的矛盾斗争中显示出来的性质。 崇高的根源与美的本质一样,既然美的本质来源于人 类实践,那么崇高的根源同样存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 伟大实践当中。它表现为主体实践与客观现实的斗争过程, 即现实与实践的冲突、对立、抗争,表现为美与丑并存的 一种状态。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实践活动与客观世界的斗 争,表现了冲突的严重痕迹,往往是粗糙的、巨大的、坚 硬的;它给人的审美感受也是剧烈激荡的,夹杂着痛感的。
2、崇高的基本特征 、 崇高就是一种庄严、伟大的美,一种惊心动 魄的美。 它的特征: (1)具有粗犷、激荡、刚劲、有力、雄伟的外 在形式特征,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和不可 阻遏的强劲气势; (2)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 (3)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
崇高的审美感受——崇高感 崇高感 崇高的审美感受
一、优美
1、优美的本质
古希腊的毕达格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 和圆型。 中世纪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 完整、和谐、鲜明。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美的精华是秀雅合适的动作。 18世纪英国画家荷迦兹提出“蛇形线最美”的原则。 在他看来,人的形体直线最少,蛇形线最多,因而人体 最美。
第6章 美的表现形态
请欣赏音乐: 请欣赏音乐:
神秘园《夜曲nocturne (《田园 田园》) 神秘园《夜曲nocturne 》(《田园》)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梁祝》 《梁祝》 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 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
被 缚 的 普 罗 米 修 斯
小 孩 与 鹅
4、崇高在不同领域的表现 、
(1)自然界。
自然对象的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等, 自然对象的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等, 都对形成崇高的对象起积极的作用。 都对形成崇高的对象起积极的作用。汹涌的波涛,直泻而下的 瀑布,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奔腾的长江,咆啸的黄河等;巨 大体积如无边无际的大海,黑暗朦胧的夜空,高耸入云的山峰, 陡峭的悬崖等等,这些是崇高的对象的自然特点。 自然的对象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即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活 动结合起来时,便显示出崇高的特点。当人类的实践还征服和 掌握不了这些自然对象时,这些对象作为异已的恐怖的或者崇 拜的对象而与人类相对立。而当人类的实践发展到能够征服和 而当人类的实践发展到能够征服和 改造这些对象时,它们才能够成为欣赏的崇高对象。 改造这些对象时,它们才能够成为欣赏的崇高对象。但它们还 以巨大的体积和似乎不可抗拒的力量与人类抗争, 以巨大的体积和似乎不可抗拒的力量与人类抗争,因而能引起 人们惊叹和崇敬的感情。 人们惊叹和崇敬的感情。
艺术中如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充满 了诗情画意。如墨殊《寓意》诗:“犁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韩愈:“江作青丝带,山如碧玉 簪。”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西方艺术中如古希腊的塑雕维纳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 的《蒙娜丽莎》,以及拉斐尔的《椅中圣母》,莫扎 特、舒伯特音乐中的释放轻快的音响旋律,施特劳斯 《蓝色的多瑙河》,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阿炳 《二泉映月》 等,都是优美的形象。
3、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1)优美是和谐,强调均衡与和谐,丑是不和谐、反和 谐;崇高是美与丑的对立,是和谐与反和谐的组合, 有更多的对立、严肃的因素。 (2)优美偏重于柔,更突出柔媚、宁静、含蓄、神韵; 崇高更偏重于刚,强调刚健、运动、气势、骨力。 (4)优美牢牢地守在有限、客体、感性里面;崇高更趋 于无限、主体、观念。 (5)在感性特征上,优美以圆润娇小为特征,崇高则追 求高大、方正。 (6)在美感上,优美给予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愉悦,静观 的享受;而崇高给人的则是一种痛感与愉悦感相杂糅 的惊心动魄的美。
十六世纪初,教皇尤里 乌斯二世向往给自己修 建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 的陵墓,并将著名的雕 塑家米开朗基罗招来为 他工作。 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 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 高的领袖。他曾亲自和 上帝接谈,受他的启示, 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 迁徙到巴勒斯坦,解脱 他们的奴隶生活。《圣 经》上的记载和种种传 说都把摩西当作是人类 中最受神的恩宠的先知。
西方最早指出崇高这一术语的,是古罗马时期的 古罗马时期的 朗吉努斯。他的《论崇高》, 》,主要是文章风格上的崇 朗吉努斯。他的《论崇高》,主要是文章风格上的崇 即修辞学上的宏伟。 高,即修辞学上的宏伟。 他指出,一切崇高的来源有 五个,分别是“庄严伟大的思想”、“情烈而激动的 情感”、“运用藻饰的技术”、“高雅的措辞”、 “整个结探讨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有“大”这一审美形态。“大” 就是伟大的意思,也相似于崇高。孔子曾经感叹:“大哉 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不过,孔 子这里的“大”还和某种道德品质的完善掺和在一起。孟 子时“大”的含义有了变化:“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 辉之谓大。”指出美和大的分别,大是在美的基础上产生 的,而有“光辉”的气势。庄子明确区分了“美”与“大” 的含义。《天道》篇中“舜问于尧”的一段话里说:“美 则美矣,而未大也”。显然,“美”与“大”是两个概念。 “大”在庄子看来,就是天与地才具备的品格。他说: “大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 也。” 。完成了“大”的崇高观念的转变。
蒙 娜 丽 莎
拉 斐 尔 的 《椅 中 圣 母 》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 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两方美学史上的悲剧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