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的形态(1)

合集下载

科学是美丽的(1)

科学是美丽的(1)

黑洞
第二部分第一层大意
• 以威廉斯用多种艺术形式表 现科学美为例,来论证科学 之美 。
6.第 14自然段作者论述 了哪种科学之美?
• 论述了数学之美。 • 解析:作者分别列举了:人体的曲 线美,雕塑家和画家的几何视觉美, 毕加索的怪异人像,奇幻迷离的 “分形”图案来加以论证。
第二部分第二层大意
第三部分大意
• 探讨科学美之源泉:简单、深 刻、普遍三位一体。
课文小结
• 科学深奥、艰难、枯燥,科学家老迈、 严肃、古板,是常人的偏见,也是我 们的误解,本文针对这种心理,从描 绘物理学内禀美的中国画引入,着重 评价了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及多 种艺术形式展示的科学之美。课文基 本上遵循了提出论点─阐述理由─得出 结论的思路。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 为主,夹叙夹议。在语言风格上,不 仅讲究准确、严密,而且追求生动活 泼,从而为表达中心服务。
碳 纳 米 管
4.朗读《爱之力》这首科普小诗并 体会其意味。
• 讨论、明确:威廉斯的这首小诗充满 着女性所特有的细腻感情,在科学美 中注入了浪漫情怀。让我们体会到, 科学不是冷冰冰的,有了爱的科学会 更加美丽!
5.学生朗读并品味《黑洞之歌》。
• 明确:也许我们对这首诗还有着疑惑, 还没有读懂,但是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了威廉斯竭尽自己之所能来传播她一 生挚爱的科学的巨大热情,这份热情 让我们感动。领悟了这份热情,我们 就会向科学又迈近了一步。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写作特点
• 属于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是其三要 素。 • 主要采用了引证法、例证法。 • 语言准确、严密,而且生动、活泼,如设 问句、反问句就有10多句。 • 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美育与素质第十一章 科技美与美育

美育与素质第十一章  科技美与美育
至于技术美的效用则是有目共睹,人所皆知的。科学的某项发现 或发明一旦被开发,应用于现实生活,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 祉。据统计,现代人生活的改善与提高,主要不是靠体力的付出, 而是科学技术赋予人类的福祉。
(三)以新奇为特点
好奇心是科学之母 物理学家W·泡利的好奇,使他发现了原子物理世界中一个极为隐蔽的规律—
(二)以效用为目的
一般说来,科学美的效用是潜在的、滞后的、非直接的,但又有 着普遍性的、基础性的、规律性的意义,因而富有深广、深远的 价值。陈景润研究哥德巴哈猜想,霍金研究宇宙大爆炸理论,是 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体现了人类挑战自然所达到的智慧的 最新高度,犹如奥林匹克运动金牌获得者体现了人的体能与技能 所达到的高度一样,因而衡量科学美的“效用”不能用直接的、 物质的尺度。
(二)技术美
技术美主要研究人类生产劳动以及与此相关的 一切技术领域里的美学问题,包括生产环境和 生产过程的美化及物质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它 偏重于功能美,一般表现为物化形态,具有可 感性和历史变异性。
横跨在黄浦江上的三座“彩虹”—— 杨浦、 南浦、徐浦大桥,不同的审美设计就是变异美 的生动例证。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 、普朗克的能量和频率 的关系式Ehv等,都是用极简明的公式表达了极为复 杂的自然规律。
科学研究总是追求一种最简洁的结论,简洁就是美的 一种体现。
技术要推广、要应用,要让许多 人掌握,技艺也要力求简明扼要; 尤其是功能多、科技含量高的产 品,更要力求使用方便简单,易 于被大众所掌握。即使是产品的 造型、色彩、线条的设计,一般 也是“明快、单纯、简洁”为好。 如举世闻名的埃菲尔铁塔,完全 摆脱了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象征性、 装饰性和雕塑性的桎梏,按照科 学的静力学原理和技术的逻辑性 来设计造型,结构独特,功能与 形式达到了简洁又和谐的完美统 一。

科学是美丽的

科学是美丽的

检查预习情况,完成课后第一题
• • • • • • • • 美不胜收: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价值连城: 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叹为观止: 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机电。 锲而不舍: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弃。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 第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科学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 • 第3~1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论证观点。 以威廉传播科学美的行动展示科学美的 魅力。 • 第14~18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得出结论。 探讨其他领域的科学美及科学美的源泉、 乐趣。
《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
一九八九年,为了称颂人类有可能通过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 机来探索宇宙的起源和真空的复杂性,李可染教授在生命的 最后一年为科学所动,一改过去所画温顺之牛的风格,献出 了此幅蕴涵巨大能量的画作。李可染教授说,他一生所作的 画都是和平的,这是他第一次描绘斗争和矛盾,以表现人类 征服自然的决心。
沈致远在微波技术、微波应用及高温超 导应用等领域中有多项发明,现握有十 项美国专利。
沈致远近年来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 散文及科学诗创作。其中文艺作品集结成书的 有《体验美国》和《科学是美丽的》,后者由 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后,佳评如潮, 对科学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沈致远的科 学散文视野宽阔、目光犀利、文思奔放、立论 严谨、文笔典雅、题材涵盖广泛,曾被誉为: “…在整个文坛的散文创作上开了新生面。”
• 作者列举的理由相当充分:以李政道、 威廉斯为代表的科学家在大力提倡科学 美,以毕加索、李可染为代表的中外艺 术家也在大力表现科学美。科学之美得 到了双方的认可。
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 开头是设问否定句,结尾是肯定询问式

科学美

科学美

首先,传统美学理论局限了人们审美认识的视野和美学的思维空间。从古希腊美学到德国古典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传统,那就是对艺术研究的极端重视,把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界定为艺术。在亚理斯多德那里,“诗学”便是美学的代名词。亚理斯多德以后的不少美学家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黑格尔就公开声称真正的美只存在于艺术中,因此,“我们对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6]就连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论断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对象问题上也未能挣脱西方传统美学的窠臼,他说:“美学到底是什么呢?可不就是一般艺术,特别是诗的原则的体系吗?”[7]就整个西方古典美学来看,重视艺术美的研究是它的优良传统,然而这一传统的确立却是以牺牲对现实美的研究为代价的。19世纪以前,就总体而言,由于科学技术活动尚未完全从社会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科学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也尚未完全从社会美中分化出来。西方古典美学对现实美尤其是对社会美的忽视,本身就意味对科学美的忽视。传统审美理论严重地阻碍了美学思维空间向科学领域拓展,因此美学家们死死抱住这种观点不放:艺术创造审美价值,而科学则创造使用价值,科学与美无缘。
科学美是来源于自然美并能为我们理智所领会的一种和谐。科学美的实质在于反映自然界的和谐。
科学的对象首先是自然世界。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的奥秘,见出自然的真貌,反映自然的规律。自然界在外观上纷繁复杂,似乎杂乱无章,但在实质上和谐统一,具有规律可寻。形式的多样性与本质的统一性,外在的复杂性和内在的单纯性,构成了自然界的基本特点。换言之,自然是统一的、单纯的,即和谐的。宇观世界如此,微观世界亦然。科学研究就是要力图把握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一种科学理论成果,如果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它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科学的最高境界便是这种真与美的统一。科学史上,欧几里德的几何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等等被人们称为“科学的艺术品”,看来决不是没有道理的。

美育理论第五章--科学技术美ppt课件

美育理论第五章--科学技术美ppt课件

二、技术美学的内容
• 根据技术美学当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 面:一是研究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即劳动生产 中的美学问题,也就是与人的劳动生产过程及与 成果相关的美学问题;二是物质产品的艺术设计 问题,也就是国际上流行的“迪扎因”的美学问题。
•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并通 过生产劳动创造出符合人的审美理想的物质产品 和精神产品。
.
(1)产品的功能结构。实用功能是产品存在
的前提。一个产品若功能不好,徒有华丽的外表
是毫无美感的。
.
(2)产品的材料结构。新材料的运用必然要
突破原有的结构,这是构成产品美的物质基础。
.
(3)产品的有机体结构。产品应该是一个和
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
(4)产品的形式结构。形式美本身并不能成
为产品美,形式美只有在产品的整体结构中才能
二、综合性
• 科学技术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科学 技术的先进性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是最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体现了多学科高度融合、 相互渗透的特点。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更 是集中地体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例如,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业,就溶入了 电子、机械、管理等学科。
三、实用性
• 科学技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的表现形态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 于它异常强调实用意义。科学技术美的前 提是其实用性,如一件产品其美观的外表, 要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法国 美学家查 ·拉罗对产品美的结构从5个方面提 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节 科 学 美
一、科学研究的动力来自于 对美的追求
.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所以科学美
和自然美有着相同的本源。二者的区别在于:自

医学美学重点

医学美学重点

1、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所赋予客体对象积极、正面、肯定的以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品格或特质——对称、协调、统一与和谐2、美的基本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2、美的特征自然美的特征:形式重于内容,具有多样性。

社会美的特征:内容重于形式,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艺术美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科学美的特征:理性的内在美,反映宇宙美的规律,真和美的统一,绝对和相对性4、形式美的含义:指社会和自然中构成事物外在形的物质材料属性(色彩、声音、形体等)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的审美特性。

5、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色彩、声音、形体6、形式美自身特定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协调、多样统一等7、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各部分之间的应用法则:单纯齐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

整体上的法则应用:多样统一、对比和协调。

8.美感与审美的概念及其特征:(1)美感——概念: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狭义是指审美感受,既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时,审美主体所产生的综合心理反应。

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它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丰富和提炼审美经验,逐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观念。

——特征:直觉性、愉悦性、超越性。

(2)审美——概念:指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应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知和能力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特征:直觉性、流变性、普遍性、差异性。

9.审美的功能:调节功能、美育功能、激励功能10.医学美学的含义:是一门以医学与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医学和美学审美及其规律为对象,遵循医学与美学原则,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原理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朔人体的健康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医学与美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11.医学美的含义:指人体美和人体健美,以及对人类特殊美的维护、修复和再朔的医学实施和医学理论,其核心是体美。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7章 科学美——第9章 优美与崇高)

叶朗《美学原理》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7章 科学美——第9章 优美与崇高)

第7章科学美一、名词解释1.科学美答:科学美是指科学领域里存在的美。

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相并列,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尤为密切,人们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称之为科技美。

科技美属于广义的社会美之列。

“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

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2.科学美感答:科学美感指人们在科学领域里,在客观对象审美属性刺激下所产生的以情感愉悦为主调,同时伴随着感知、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

美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发现、科学创造中的美感尤为复杂。

然而,既然有科学美,也就有科学美感。

冯·魏扎特在谈到科学美感时说:“美是真理的一种形式。

美的鉴赏是对实在的一种鉴赏,即对实在的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

”这种对科学美的鉴赏也就是科学美感。

彭加勒也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学的优雅,这是所有数学家都知道的真正的美感。

”二、简答题简述美与科学的关系。

答:美与科学的关系表现为:(1)美与科学的联系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包含着理性认识,是情与理的统一,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也包含着情感活动,也是情与理的统一;美感和科学认识一样,都是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一种方式,都是意识形态。

(2)美与科学的区别①审美的想象与科学的想象是不同步的科学的想象追求真理是非常严谨的,要有可靠的事实作根据,不容许虚构,更不允许由想象代替和构成科学的最后成果。

审美的想象是追求美,可以允许虚构;科学的想象要符合逻辑,尽量排斥感情的色彩和作用。

审美的想象不必符合逻辑。

②审美情感与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不同科学家所追求的是真,虽有热烈的情感,但情感只是作为追求真理的动力,它不能进入认识过程,更不能作为认识的结果。

追求真理的认识是以理智、思想等抽象逻辑认识为其特征的。

科学美的课件

科学美的课件
科学美的表现形式在于其符号化表示
科学美的符号化表示是指科学家通过数学和物理符号来表达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 ,这些符号简洁、精确地描述了自然界的本质特征,展现了科学美的独特魅力。
科学美的表现形式在于其模型构建
科学家通过构建各种模型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这些模型不仅具有高度的 概括性和抽象性,而且能够准确地预测和解释自然现象,充分展现了科学美的表 现形式。
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科技 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为科学美的传播和发展提供 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科学美的未来展望
多元化发展
科学美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 展趋势,不仅包括传统的科学实 验和展示,还将包括艺术、文学
、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创新性表达
科学美将探索更多创新性的表达 方式,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技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
天文学之美
总结词
天文学探索宇宙的奥秘,揭示了浩瀚无垠的 星空和天体运行规律,其宏大、神秘和壮丽 的美感令人敬畏。
详细描述
天文学中的星系、恒星、行星等天体都展现 了壮丽的美。宇宙的无限广阔和神秘,以及 天体运行规律的精确和规律,都体现了天文 学的宏大和神秘之美。
地学之美
要点一
总结词
地学研究地球的演变和自然现象,揭示了地球的壮丽景观 和自然奇观,其壮观、多样和动态的美感令人赞叹。
VS
详细描述
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化学反 应等都展现了化学的独特美感。不同物质 的颜色、形态和性质的变化,都体现了化 学的多样性和变化之美。
生物学之美
总结词
生物学揭示了生命世界的奥秘,从微 观的细胞到宏观的生态系统,都充满 了生命的力量和美。
详细描述
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演化都体现了 生物学的美。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协同进 化,都展现了生命世界的和谐与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航海技术可使人们乘车通过海底隧道,人住海底世界。
谢谢
2
2
No.1 欧拉公式(Euler's Identity)

2
科学家杨振宁則用高适在《答候少府》中的诗句 “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的 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他还以虹与霓为例 描述科学之美。
2
2
3
3
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走向文明。现代社会 中人们享受着比以往更高的物质文明成果,这就是科学的发展,也是科 学美的呈现。
过三联体组成。
科学美的意义
2
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学生参加“药物小 达人”科普活动
物们姚 寻介胜 找绍副 先如研 导何究 化从员 合天给 物然同 植学
同学们在展示馆内观看科普 模型、视频
2
科学美是爱科学的先导
著名科普人汪洁深度拓展 《环球科学》带孩子听懂科 学背后的科学。 今天,《环球科学》携手 最受欢迎的科普节目主播汪 洁老师(播呀《寻找外星人》 主播),共同打造《环球科 学有故事》。 用汪老师惯有的诙谐幽默 的方式,深入解读《环球科 学》科普精品,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让孩子了解科学、 爱上科学。
处处可见,这是数学美的重要
标志。
狄拉克预言的正电子,与通常
所说的带负电荷的电子是对称
的。许多物理、化学、生物结
构模型也是对称的。

新奇与深刻
1
新奇与深刻
英国的哲学家培根,认为极美 的东西在调和中有着某种奇异。 比如,数以亿计的生命信息, 原来是由64 个密码构成,而 这64 个密码竟又是由4 个字母 (4 个核苷酸: 胸腺嘧啶T、腺嘌 呤A、胞嘧啶C 和鸟嘌呤G) 通
科学美的特征
1 2 3 4
目 录
抽象与简洁
统一与和谐
守恒与对称 新奇与深刻

抽象与简洁
1
抽象与简洁
科学的美表现为抽象简洁,而 这种抽象是从具体中概括出来 的。简洁也是从繁杂中概括出 来的,这本身反映了科学发展 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 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反映了人的智慧、人的意识的 发展进步。
2
数学是用10 个阿拉伯数字构造的无限世界。
3
科学的抽象简洁特征,早在古代社会,特别是 在古老的东西方哲学思维里就得到体现了。

统一与和谐
1
统一与和谐
.

守恒与对称
1
守恒与对称
守恒与对称与统一、和谐的观念紧密相连。守恒 和对称会给人以一种圆满的、匀称的美感。
2
在数学中,方程与图形的对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