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合集下载

与城共生——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规划方案的演进

与城共生——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规划方案的演进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3)04-0036-04 收稿日期 2022-04-16摘 要 该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为例,探讨当今高校校园的设计与建设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与新城规划发展之间的联系。

以与城市形态相融、营造多层次的开放校园、建立弹性的生长框架为目的,从空间结构、用地布局、街区尺度、交通系统、校园边界、院落组织等角度综合考虑,形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一心,双环,多组团”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形态。

并通过回顾校园规划的生成思路和在多方交涉下方案演进的过程,引出“开放而平衡的规划理念”,为新城中的大学校园建设如何与城市共生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 校园规划 开放校园 可持续发展 与城共生Abstract Taking Binjiang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we expl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and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new citie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With the aim of integration with urban form, a multi-level open campus and a resilient growth framework, we take the spatial structure, site layout, block scale, traffic system, campus boundary and courtyard organiz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to form a sustainable campus of "one center, two rings and multiple clusters". By reviewing the generation of campus planning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under the negotiation with many parties, we introduce an "open and balanced planning concept", which provides new ideas for how to build the university in new cities and symbiosis with them.Keywords Campus planning, Open camp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mbiosis with city与城共生——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规划方案的演进Symbiosis with City: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Campus Planning of Binjiang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刘琮晓 | Liu Congxiao 李杨阳 | Li Yangyang 刘 潇 | Liu Xiao“我们对于学校的想象应如同对城市一样,它们的发展形成一部分与过去有关,同时又与未来有关。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是指将校园与社会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的校园边界,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本文将从校园规划的角度,详细介绍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特点、优势以及对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特点1. 空间开放性: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空间的开放性设计,打破传统的围墙和栅栏,使校园与社会相连。

校园内部的空间设计也更加开放,提供多功能的场所,如学生交流区、创新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2. 多元化环境:开放式大学校园提供多元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校园内绿化率高,有丰富的植被和景观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休闲环境。

同时,校园内还设有艺术展览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3. 社会资源共享:开放式大学校园与社会资源的共享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校园内设有开放式图书馆、社区健身中心等公共设施,不仅为学生提供便利,也为社会居民提供服务。

同时,校园还与企业、政府等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项目,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4. 创新教育理念:开放式大学校园倡导创新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校园内设有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器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同时,校园内还开设开放式课程,邀请社会专家和企业人员来校授课,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二、开放式大学校园的优势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放式大学校园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可以通过与社会资源的互动,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提前适应社会环境,增强自身竞争力。

2. 拓宽学生视野:开放式大学校园打破了传统的校园边界,使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

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习和项目合作,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动态,拓宽自己的视野。

3.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新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是指采用开放式设计理念,打破传统校园的封闭性,创造一个开放、多元、互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概念和特点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概念是指将校园与社会融为一体,打破传统校园的边界,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功能建筑与开放空间结合:开放式大学校园将传统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功能建筑与开放空间相结合,形成多功能的学习和活动场所。

学生可以在户外广场、花园、露天阶梯等开放空间进行自由学习、交流和休闲活动。

2. 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开放式大学校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地点和方式,例如在图书馆、咖啡厅、户外阅读区等地进行学习,或者与同学组队进行项目研究和讨论。

3. 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校园内设有创客空间、实验室、艺术工作室等创新实践场所,学生可以进行科研项目、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4. 促进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开放式大学校园鼓励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

不同学院和专业之间的师生可以进行合作研究和交流,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创新。

二、开放式大学校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了实现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目标,设计师需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和方法:1. 强调可持续发展:开放式大学校园的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建筑和设施应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例如采用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

2. 注重人文关怀:开放式大学校园的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为师生提供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设计师可以考虑人性化的细节,例如设置休息区、绿化景观、健身设施等,提升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3. 强调信息化建设:开放式大学校园的设计应注重信息化建设,为师生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近年来,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新趋势。

传统的封闭式校园逐渐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校园,这种校园规划将大学与社会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一、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特点1. 空间开放: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创造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打破了传统校园的围墙,将校园与社会相连。

学生可以自由进出校园,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和合作。

2. 多功能区域:开放式大学校园将校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学习区、社交区、运动区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这些区域设计得兼顾美观和实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 融合创新:开放式大学校园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跨学科的交流和创新。

学生可以参与各种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开放式大学校园的优势1. 提升学习效果:开放式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和合作,了解实际应用和行业需求,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2. 促进社交交流:开放式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

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背景和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创新能力:开放式大学校园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挑战1. 安全管理:开放式大学校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校园安全设施和监控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2. 管理困难: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管理相对复杂,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校方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和教师的权责,保障校园秩序和学习环境。

3. 社会融合:开放式大学校园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校方需要积极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是指将校园与社会相融合,打破传统的围墙,与周边环境相互交流和共享资源的一种校园规划模式。

一、背景介绍开放式大学校园的兴起源于对传统封闭式校园的反思和追求更好的教育环境的需求。

传统封闭式校园常常给人一种封闭、与社会脱节的印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受限,缺乏与社会的互动和实践机会。

而开放式大学校园的出现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特点和优势1. 环境融合:开放式大学校园打破了传统校园的围墙,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

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到社会资源,拓宽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 资源共享:开放式大学校园鼓励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享资源。

学校可以与企业、社区、政府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3. 创新教学:开放式大学校园提倡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社会实践项目。

学生可以通过与社会合作伙伴的互动,获得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4. 学生发展: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和活动,自主规划学习路径,提高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三、实施策略1. 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社区、政府等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通过合作,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2. 建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打破传统的围墙,开放校园,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创客空间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推行创新教学模式: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同时,学校可以支持学生参与实践和社会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浅析大学校园布局与规划

浅析大学校园布局与规划


对 学校乃 至城 市 的发展 都有 决定 性 的影 响。 因此 ,在选 址 时必须 也不 是绝 对 ,规划 要更 根据 具体 的情 况 来设 计 。当地 文化 的交流 弄清 楚城 市规划 的总体 意 图,了解城 市 的分 区状 况 。 很有 利 。
平 原大 学 景 观 轴 线 通 透 、深 远 ,路 网 也 比较 规 整 ,具 有放 由于 当今 社会 的信 息全球 化 ,世 界各 国 出现 的新 思想 、新形 态 ,很快 波及 各地 ,及 时 为人们所 吸 收和 反映 , 因此在 校 园规划 射性 ,多直线 型道 路 。而 山地大 学校 园道路 弯 曲、回 旋 ,并不连 上 中 国也受 到很 多其他 国 家的 影响 。另外 ,人 们又 更 加重视 从 本 续 ,呈流 动性少 见 ,控 制校 园总 体形态 的轴 线 。 国、本 土 、乃至本校 的各种优秀 传统 中汲 取营养 ,尊 重环境 ,历 史 三 、大学 校园建 设 的发展方 向 和 当地 文化 ,无论是 西方 国家还 是中国 ,多呈 现一派 多元 的局面 。 新 时期 高 等 学校 校 园建 设 的发 展趋 势 是 : 出 绿色 校 园 的特 突 欧洲 在 中世纪 后期 的大 学建 设就 十分 注重 其 与城 市的 关系 , 征 , 高有 限土地 利用 效 率:校 园 建设要 具有 前瞻性 , 提 实现 传统 功 构建 和 这 些 大 学校 园基 本 上 都建 设 在 城 市 中 。大 多 数 美 国 的高 校 也 认 能 区 由封 闭型 向开放 型 的转 变 ;强 化 大 学科 技 园区 建设 , 扩 为 ,大 学作 为 城 市居 民 的文 化 中 心是 重 要 或 非 常重 要 的 。大 学 打造 创 新 平 台和 产业 孵 化器 ;建筑 单 体 实行模 数 化 设计 , 大 交 创 对 城市 文化 的直接 参 与 ,除 了表 现在 战后 迅速 发展 的各类 社区 大 往 空 间 ,增加 信 息交 流 场所 ;体现 以人 为本 的规 划 宗 旨, 造 和 学 、短 期大 学外 ,还 充分 利用各 大 学所特 有 的文化 、艺术 、体育 谐发 展环 境 ,满 足不 同层 次的需 求 。设 计 与Biblioteka 文 浅析大学校园布局与规划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陈雷丁珊胭

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陈雷丁珊胭

建筑知识规划与设计Architectural Knowledge 高校对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其能够给社会进步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但是在大学建设方面,我国大学的规划设计水平以及规划理论还比较落后,这会给大学教育的进步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切实满足大学教育发展需要,便必须探索大学校园规划的发展趋势,确保其能够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

一、当代大学校园规划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大学校园外部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和社会的交往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环节。

大学不但会影响当地的经济、文化以及人口,还会对交通以及道路造成很大的影响。

现在大学校园周边土地使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工地建设不断增加,学校的环境交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愈加严重。

甚至有些大学中,因为城市用地给学校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而选择了新的校址,满足了当前的需要。

在新校区规划的过程中,大学本身的特色很容易丧失,这便需要大学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做好校园规划工作[1]。

(二)院校合并给校园规划造成了影响不同大学校园之间差别比较大,也会有一定距离,学校合并很难完全成为同一个大学,若是维持以往的校园格局,虽然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学校合并的效益很难实现最佳。

这便需要做好校园规划,将分散的校园整合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

(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必须建设更多的教学和生活设施,若是资金方面投入力度比较小,那么规划设计落实便会比较困难,在校园规划设计时,必须重视学生数量增加和教学质量的关系,不能仅仅重视学生数量增加,而忽视实际教学质量。

(四)大学后勤制度改革造成的影响在国外,很多大学仅仅负责科研和教学方面,对于学生和老师的饮食和住宿往往需要社会进行解决。

而在我国,学生和老师的住宿以及饮食都需要在学校解决。

这是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而导致的,其带来了两个重要问题:首先挤压了学校的空间,学校很多地方都被生活设施所占用,也会在资金方面限制学校,导致其办学规模扩大比较困难。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新趋势。

开放式大学校园是指将校园与社区、城市融为一体,打破传统校园的封闭性,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教学模式、学生发展等方面详细介绍开放式大学校园的特点和优势。

一、校园环境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设施,打造一个宜居宜学的环境。

校园内部设计以开放、绿色为主导,建筑风格多样,注重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美丽的学习生活空间。

同时,校园与周边社区和城市的交通便利性也得到了提升,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

二、教学模式开放式大学校园倡导开放、自主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以外的实践活动中。

校园内设有各类实验室、创客空间和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这些场所进行科研、创新和实践活动,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开放式大学校园还积极推动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进行学习和交流,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发展开放式大学校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各种社团、俱乐部和志愿者活动,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开放式大学校园还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资源共享开放式大学校园强调资源共享和合作,倡导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

校园内设有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科技园区,为学生提供创业和就业的机会。

学校与企业、政府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信息,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支持。

此外,开放式大学校园还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总结起来,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开放与融合、教学模式的开放与自主、学生发展的全面与多样以及资源共享与合作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大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有机体,它必须和社会联系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发展。

当今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大学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

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身处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因此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人员的需要;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代大学的核心功能已经发生变异,大学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转向一个智力、文化、经济复合体,由一个封闭的教育机构转向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综合体。

而作为其容器和舞台的大学校园空间在调整完善之中亦出现了新的时代发展特征。

自高等教育产生之日起,作为生产知识、作育英才之地,大学校园如何规划以及营造何种的育人环境是校方在经营大学所要慎重考量的问题。

不言而喻,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身处其中的受教育者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校园环境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著名大学中,许多大学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学术传统,而且这些大学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优美环境,是众多学子向往的求学之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纵观古今中外大学的发展历程,大学校园经历了从最初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式的“象牙塔”到如今“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反映出校园规划思想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的显著变化。

当今时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完全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趋势,开放性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办学潮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原有的教育模式如何应对新的社会形势的变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棘手问题。

作为孕育科技、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元化。

高等教育内涵由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

[1]因此,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趋势,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大学适应更加开放的社会。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学已一改以往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其计划、内容、目的、理念都表现出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

尤其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冲击了教育领域。

例如,从外部看,电视、电脑网络等新兴媒体作为新的极富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冲击着学校教育的围墙,这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带来的校园外的信息的强大攻势,使得传统拘泥于学校内的文化体系渐渐失去其独有的权威性,而从内部看,传统学校文化的主体醒悟则使得学校人能够认识到学校文化的不足,积极主动地投身社会怀抱。

这些因素都使现代教育在运行上获得的机制,不再远离社会生活,而是被纳入社会运转的大轨道。

“学校即社会”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校园内独有的文化、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与学校外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互交融,日益整合和互补,正是这样的文化共生关系,使得学校文化的一些特征必然折射出社会大文化的若干特色。

这种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显然成为现代学校文化的时代主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鼎立,是分散而隔离的,它们各自形成的文化体系,文化氛围都局限封闭于各自的小范围内,如学校教育所培育出的文化体系则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称为学校文化,它与家庭教育所形成的家庭文化、与社会教育所形成的社会文化都不具有一致性和完备性,因此就其文化领域的局限性、信息源的单一狭窄性而言,具有明显的封闭性。

虽然适当的隔离有利于青少年在相对洁净、安全的学校环境中茁壮成长,但长久的隔离,断绝了学生同社会的诸多联系,学校日益演化成一种脱离社会的场所,这种接近真空的环境下培养出的人才显然不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才。

面对传统的校园文化越来越暴露出狭隘、自足弊端的态势,打开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隔离,走出自我封闭的传统学校文化体系,寻找架构在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桥梁是我们当代人的当然使命,积极尝试构建“开放式”的学校文化建设框架,强调学校同外界社会及社区家庭的合作和联系,汲取校外文化的有益养份,“打开门”来建设学校文化。

因此,为适应高等教育新世纪发展趋势,当前的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应顺应高校发展策略的总体目标,借鉴西方先进的校园规划思想,结合国情形成适合当代高校校园规划的发展模式。

较之以往的高校校园规划,当代高校校园规划应该代之以一种动态、开放的思想来思考校园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大学校园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校园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而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有机体,学科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相应的空间设施,教与学的模式也发生很大的改变,这都给校园规划、建筑规模、空间尺度及形式带来新的变化,这些新的趋势也要求校园布局要打破原有的模式,从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从而区别于传统校园各院系分散独立设置的布局。

开放式大学是先进教育理念的运用
当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的阶段,无论从高校数量、招生规模还是专业数量,都成几何级的增长。

与以往精英教育阶段不同的是现今的教育理念提倡“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在质量上倾向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而开放式大学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上以及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上,都更加符合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开放式大学更能培养出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同时,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促成了大学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及校园规划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

开放式大学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要求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我国高校与全球知名高校之间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从培养模式、互派学生、教师访问等不同方式开展了深度的合作,外国知名高校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以及办学体制都对我国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而这些知名高校大多是开放式大学,他们的办学理念早已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从校园规划还是办学模式,都会给我国高校许多有益的借鉴。

此外,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他们的到来必然会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因此,大学需要提供不同文化融合和营造兼容不同文化的校园环境。

所以,高等教育所呈现出的全球化的趋势必然要求大学校园越来越对外开放。

开放式大学是大学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同时担负科技创新、生产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向来都不能自我封闭,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大学内部功能的重新调整,一些服务性的功能从大学剥离出来,如后勤、房产物业管理、附属学校可以采用社会化的运作模式为大学提供服务,而高校的社会服务、产业研发、知识成果转化等功能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此外,新世纪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大规模建设大学城,如广州大学城集合了广州市内七所高校,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它要求高校之间彼此开放,在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协调学科发展,实现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

[1]为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许多大学城采用整体、开放的规划思想,不同的大学可以共用大学城内的设施,不同大学的学生可以图书互借,互选课程等等,这都给校园网络系统等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二者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频繁,这些都为开放式大学校园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开放式大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校发展的主要趋势,当今时代的发展和趋势都要求大学以开放的姿态来办学,这其中就包括校园规划中所体现出的开放思想。

因此,无论是大学发展的目标还是社会的需要,都要求大学要以开放的姿态来办学,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需要的各类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开放式大学对人才培养以及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