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与预防

合集下载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的原则及措施

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的原则及措施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定义
• 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 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 液污染了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或被含有病原 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 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的情况。
常见的血源性传染病有哪些?
• 艾滋病(HIV) • 乙型肝炎(HBV) • 丙型肝炎(HCV) • 梅毒(TP)
2. 接种后无抗体产生 3. HbsAb(+)定量
<10iu/ml或抗-HBs 水平不详
4. HbsAb (+) 定量 10~100iu/ml
5. HbsAb (+G200~400U(最好 24h内) 乙肝疫苗 全程免疫 (20μg/次 0,1,6
乙肝疫苗强化 (20μg/次)
不需进一步处理
暴露于HCV
• ∙暴露后尚无有效的预防用药措施 ∙加强暴露后随访,尽早发现感染及时治疗
暴露于梅毒处理
• ∙暴露源抗体(+),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 240万U/次,每周一次,连续2~3周。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口服,连服14天 。
血源性职业暴露预防建议
1.关注乙型肝炎的保护性抗体 2.标准预防(手套、帽子、口罩、眼罩、防水围裙等 3.由于水化作用,手术延长时橡胶手套会穿孔渗水。 尽管双层手套不能防止锐器伤害,但是可将里层手套 被穿破的风险减少6倍,由于双层手套的分流作用可 以减少血液渗透量。 4.任何锐器不能同时由两个人触摸,避免术中经手传 递锐器,可用弯盘。 5.严禁双手回套注射器针头,必要时采取单手回套。 6.锐器盒使用不宜过满。
针刺伤后感染的危险程度
∙血污染针头刺伤后,不同病原体感染危险度 ∙HBV感染率6%~30% ∙HCV感染率0.4% ∙HIV感染率0.3% ∙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 ∙针刺伤的深度(尤其是空心针) ∙接触物与量多 少 ∙病毒载量和疾病严重程度(晚期艾滋病患者或未 经治疗,病毒载量高) ∙暴露者防护情况及暴露后处理方式

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与预防 ()ppt课件

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与预防 ()ppt课件

3
Total number of injuries/illnesses resulting in days away from work = 83,450
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医疗活动 Waste Disposal
Patient Care
Instrument
ProcessiAng
4
How Risky is Working in Any Healthcare Setting?
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
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 更有效
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
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 所用时间少,作用快 不需要水和毛巾
handwashing hand antisepsis
1 to 1.5 min
alcohol-based hand rub
15 to 20 sec
A
39
戴手套
• 为什么要戴手套? 提供保护层 减少医护人员手上的微生物 减少手被病人或污染物污染的危险
Percentage
100%
HCV
90%
HBV
80%
HIV
70%
60%
50%
40%
30%
20%
10%
0%
Wpr B
SSWeeEpaaurrrrABDC
Eur B
Eur A
B D
B D
E A
Em r Em r
Am r Am r
Af r Am r
Afr D
A
17
Regions
CDC报告的1514例HIV接触事故(1983.8.5.-1989.7.31.)
播 HBV 到敏感宿主
• 甚至在 US, 大约 10,000 卫生保健人员 职业原 因罹患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
影响医疗质量
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可能影 响其医疗服务质量。
02
预防措施
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血源性传染病职 业暴露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相关 知识。
培训内容包括血源性传染 病的传播途径、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以及应急处理 方法等。
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 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在 工作中始终保持警惕。
05
总结与建议
提高安全意识与培训
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培训,确保 医务人员熟悉血源性传染病的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处理流 程。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医务 人员对职业暴露风险的警觉性 和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安全文化,通过宣传、教 育、培训等多种方式,使安全 意识深入人心。
加强防护措施与设备
配备充足、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
03
处理流程
暴露后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暴露源的接触
一旦发现暴露源,应立即 停止与血液或其他体液的
接触,并保持冷静。
清洗和消毒
尽快用肥皂和水清洗暴露 部位,并使用适当的消毒
剂进行消毒。
记录和报告
详细记录暴露事件,包括 时间、地点、暴露源和暴 露方式等,并及时报告给
相关部门或医疗机构。
暴露后追踪与评估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 处理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5
CONTENTS
•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概述 • 预防措施 • 处理流程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建议
01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地被具 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 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预防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预防

法律责任: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和追究责任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04
眼结膜暴露: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眼睛被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
暴露后果
感染疾病:可能导致艾滋病、乙肝、丙肝等疾病
01
心理压力: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02
职业风险:增加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
03
社会影响:对医疗机构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04
2
预防措施
加强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涵盖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和应急措施
01
清洗伤口: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避免感染
02
消毒处理:使用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03
报告与评估:报告医院相关部门,评估暴露风险,采取相应措施
04
检测和治疗
检测:对暴露人员进行血液检测,了解病毒感染情况
治疗: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02
预防:加强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心理辅导:对暴露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政策支持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和管理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提供资金支持,用于购买防护设备、培训和宣传教育
加强监管,确保政策法规的实施和执行
责任追究
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负有管理责任
医务人员:对自身职业暴露负有预防和报告责任
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进行监督和管理
演讲人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预防
01.
02.
03.
04.
目录
血源性职业暴露
预防措施
暴露后的处理
政策法规

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一、背景及意义血源性疾病是指由血液传播的疾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可能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而发生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自身及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为此,建立健全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防止医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发生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确保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和患者治疗安全。

2. 原则:预防为主,防护结合;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培训到位,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及时报告。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1. 组织架构:成立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分管副院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及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

2. 职责:(1)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和技能。

(3)领导小组负责处理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事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4)相关职能科室负责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的落实,如采购防护用品、组织培训等。

(5)临床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开展,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四、防护措施1. 防护用品配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2. 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降低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

3. 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4.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制定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5. 暴露后处理: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清洗伤口、报告上级、跟踪监测等。

6. 健康检查:定期为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对从事高危操作的医务人员。

7. 患者管理:对患者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发生血源性疾病传播。

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及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及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及应急处置预案为加强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预防保护工作,确保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后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降低被感染的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㈠成立职业暴露应急处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职业暴露预防和暴露后处珞工作的指挥、组织和协调。

组长:副组长:成员(按姓名笔画排):㈡各部门职责:1.医务处⑴医务科:统筹协调相关科室、人员,对严重职业暴露人员进行救治。

⑵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确认评估,指导暴露后预防处理工作,建立职业暴露个人档案,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反馈。

2.药学部:提供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后预防药物的供应,定期检查药品有无过期、变质,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暴露者能在最短时间内使用药物。

3.护理部: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管理,以及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人力调配。

4.人事处:确定职业暴露人员待遇问题,必要时进行人力调配。

5.医学检验部:负责完成职业暴露者和暴露源的血源性病原体相关检测工作,按要求完成追踪检测,如发现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

6.保健体检中心:暴露人员预防用药和检测费用审核。

7.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做好本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指导、协助科室职业暴露人员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和报告,确认暴露源情况。

二、血源传播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定义医护、实验室、后勤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眼、口、鼻及其它粘膜、破损皮肤或胃肠外途径(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黏膜屏障),暴露于含病原体的血液或其它潜在传染病物质,而具有被感染可能性的状态。

三、血源传播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㈠预防血源传播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应当遵守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原则。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PPT文档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PPT文档
口罩: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其脸部(特别是鼻)接 触到感染性血液或体液。与其他不完整的皮肤一样,口鼻 和眼睛黏膜对进入的传染性物质非常敏感,因此使用口罩 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可能产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喷溅或喷雾的操作如气管内吸痰、支气管镜检、侵入血 管的操作等,都需要使用面罩或口罩和护目镜。
入第二层容器中,第二层容器的要求同第一层容器。 (7)不能徒手打开、清空或清洗重复使用锐器盒,以避
免引起操作者的皮肤损伤。 (8)锐器盒移出存放区时或更换时应先盖好容器,防止
在处理、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内容物的溢出和外露。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前预防措施3
5、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个人防护用品(PPE)是指一系列的屏障设备和呼吸设
历史背景
100多年以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经皮肤暴露于血源性
病原体对医务人员是一种职业危险,其中最典型的事例是 Semmelweiss和他的同事Koustscha在维也纳的医学院校工 作时,不慎割伤皮肤后死于链球菌菌血症。100多年后的 今天,医学文献记载了30多种病原体或疾病可通过皮肤损 伤传播,事实上,医务人员面对的病原体的数量和种类比 人们通常认为的还要多,并且这种情况在将来会更严重, 但是尽管如此,大多数病原体却很少引起职业传播,特别 是在流行率低的地区。对医务人员危害大、通过血源性职 业暴露传播最多的病原体是:HBV、HCV和HIV, 其发生 职业暴露后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30%、1.8%、0.3%.
HCV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 ,丙型肝炎发病人数逐年上升,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1年全国HCV的发病数为173872例,是2005年的3倍 多,人类对丙肝普遍易感,我国丙肝的感染率一般为3% ,受血者或接受血液制品,血液透析患者和接触血液的医 疗护理人员感染率高达50~60%。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添加副标题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 防和处理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 暴露的危害
02 预防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暴露的措施
03 处理血源性病原体 职业暴露的流程
04 提高血源性病原体职 业暴露处理效果的措 施
05 结论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的危害
传播疾病的风险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可能导致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可能导致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感染,从而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跟踪观察
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风 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定期进行跟踪观察,监测是 否有感染症状出现
暴露后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包括冲洗、挤压、消毒等
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 施,如使用抗生素、疫苗等
提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 暴露处理效果的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警
定期评估监测数据,分析原 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推广科学研究成 果和技术创新成 果,加强国际合 作与交流,共同 应对血源性病原 体职业暴露问题。
建立健全科学研 究和技术创新机 制,提供政策支 持和资金保障, 促进相关领域的 发展和进步。
结论
重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害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避免感染和传播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认知和意识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暴露事件
培训内容应包括正确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正确处理锐器、避免 发生针刺伤和割伤等。
培训和教育应针对不同 岗位的员工进行,确保 每个员工都能掌握相关 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 (CSF)、胸腹水、滑液、羊水
18
血源性病原体
7
8
9
Some Biological Hazards
Bacterial
E. coli Tuberculosis Streptococcus
Group A
Fungal
Yeast
Parasitic
Malaria
Viral
HIV Hepatitis B virus Hepatitis C virus Rotavirus Ebola Papillomavirus
针刺伤 79%
▪针刺:健康的医务人员 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 刺伤所致
▪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 士占80%
静脉切开者 8%
实验室技师 10%
呼吸科医师 2%
医师(包括内 、外、口腔、
实习同学) 14%
家政人员 3%
护士 63%
4
针刺伤 Needle Stick Injuries
800,000 needle sticks are reported by healthcare workers each year in the US
Source: Rogers 1997; Gumodoka et al 1997.
5
血源性病原体
广: 病原微生物直接入血引起的感染疾病 狭: 经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包括污染病原体的血液、血制品或潜在的含病原
体的血液污染的体液/ 分泌物、针、器械等侵入 人体
6
血源性病原体
•随着现代诊疗手段发展,导致经血源传播医院感染不断增加,包括:
粘膜接触 接触开放 5%
伤口 7%
切伤 8%
注射器刺 伤 80%
注:其中护士占 63%,医生占14%, 医技人员占10%
1054例被注射器 等锐物刺伤或割伤 中,有4例发生了 HIV感染,占 0.0038%
粘膜接触的147 例中,没发生一例 感染
16
HBV传播风险
10-8 ml (.00000001 ml) of HBV-阳性血液 可传播 HBV 到敏感宿主
Patient Care
Instrument Processing
How Risky is Working in Any Healthcare Setting?
3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不同职业比率
(n=1891)
调查时间:1983年8月-1993年7月
伤口污染 6%
利器伤 9%
皮肤粘膜破损 6%
–输血、血制品使用引起相关感染 –进行骨髓、器官移植引起的相关感染 –各种手术、微创技术开展使各种植入物、介入性诊疗引起的相关感染 –各种腔镜技术的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引起的相关感染 –输液、插管、引流诊疗操作活动中的引起的相关感染
•各血清型肝炎HBV、HCV等,HIV、CMV、EBV、微小病毒B19、HTLV、出血 热、疟疾、梅毒、无形体病、阮毒体病。。。。。 •几乎覆盖所有的诊疗活动:是最重要医院感染问题,最高危感染途径
甚至在 US, 大约 10,000 卫生保健人员 职 业原因罹患
Source: Bond et al 1982.
17
血源性病原体
感染源自: 血液 blood 混血体液 body fluids containing visible blood 其它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物质 other potentially infectious material (OPIM)
Percentage
100%
HCV
90%
HBV
80%
HIV
70%
60%
50%
40%
30%
20%
10%
0%
Wpr B
SSWeeEpaaurrrrABDC
Eur B
Eur A
B D
B D
E A
Em r Em r
Am r Am r
Af r Am r
Afr D
15
Regions
CDC报告的1514例HIV接触事故(1983.8.5.-1989.7.31.)
13
HIV HBV HCV Risk
27–37% Risk of acquiring HBV after being stuck with a needle from an HBVpositive patient
3-10% Risk of acquiring HCV after being stuck with a needle from an HCVpositive patient
Source: 1994 BLS Survey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 Illnesses
1
Total number of injuries/illnesses resulting in days away from work = 83,450
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医疗活动 Waste Disposal
Risk of acquiring HIV after being stuck with a needle from an HIVpositive patient
0.4%
Source: Seeff et al 1978.
14
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地区分布
Attributable fraction of HCV, HBV and HIV infections in healthcare w orkers due to injuries w ith contaminated sharps, ages 20-65
10
主要血源性病原体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Hepatitis B virus (HBV)
Hepatitis C virus (HCV)
11
HIV/AIDS 感染
世界范围内
40 m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living with HIV/AIDS
Many also have TB
当地的资料
Do you know?
Source: UNAIDS 2001. Chaisson 2002.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国的情况:
全球有3亿乙肝病毒带菌者,我国有1.3亿乙肝病毒带菌者 我国已成为艾滋病大流行的第二浪潮国家,艾滋病感染者和 病人已超百万,居亚洲第二位,全球第十三位 到2010年时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可能从现在的100万增 加到1000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