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控制结构练习题

第三章控制结构练习题
第三章控制结构练习题

第七章 Visual Basic控制结构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选择结构条件语句(包括单行结构条件语句、块结构条件语句)、IIf函数的特点和使用,熟练掌握多分支结构的特点和使用,熟练掌握For循环控制结构、DO循环控制结构的特点和使用,掌握多重循环控制结构,了解GOTO型控制(GOTO和ON-GOTO语句)的特点,正确使用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嵌套。

知识点:

单行结构条件语句、块结构条件语句;IIf函数;多分支结构;For循环结构、DO循环结构、多重循环控制结构,循环控制语句的比较;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嵌套。

熟练连续累加、累乘的算法,数列运算算法、‖遍历‖算法的程序设计;常用数值运算算法:平方根迭代公式、牛顿迭代法和二分法求方程的根、求f(x)的数值积分、泰勒公式。

内容导航:

一、选择控制结构

(一)单行结构条件语句

格式:If条件Then then部分[Else else部分]

功能:如果―条件‖为True,则执行―then部分‖,否则执行―else部分‖。

(二)块结构条件语句

格式:

If条件1 Then

语句块1

[ElseIf 条件2 Then

语句块2]

[ElseIf 条件3 Then

语句块3]

……

[Else

语句块n]

End If

功能:如果―条件1‖为True,则执行―语句块1‖;否则如果―条件2‖为True,则执行―语句块2‖……否则执行―语句块n‖,若无Else及其后面语句,则执行End If后面的语句。(三)IIf函数

IIf函数的格式:result=IIf(条件,True部分,False部分)

功能:当―条件‖为真时,IIf函数返回―True部分‖,而当―条件‖为假时返回―False部分‖。

二、多分支控制结构

格式:

Select Case 测试表达式

Case 表达式表列1

语句块1

[Case表达式表列2

[语句块2]]

……

[Case Else

[语句块n]]

End Select

执行过程:先对―测试表达式‖求值,然后测试该值与那一个Case子句中的―表达式表列‖相匹配;如果找到,就执行该Case子句有关的语句块,并把控制转移到End Select后面的语句;如果没有找到,则执行Case Else子句有关的语句块,并把控制转移到End Select。

三、For循环控制结构

一般格式:

For循环变量= 初值To终值[Step步长]

[循环体]

[Exit For]

Next[循环变量][,循环变量]……

执行过程:首先把―初值‖赋给―循环变量‖,接着检查―循环变量‖的值是否超过―终值‖,若超过就停止执行―循环体‖,跳出循环,执行Next后面的语句;否则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把―循环变量+步长‖的值赋给―循环变量‖,重复上述过程。

四、当循环控制结构

格式:

While

[语句块]

Wend

执行过程:如果―条件‖为True,则执行―语句块‖,当遇到Wend语句时,控制返回到While语句并对―条件‖进行测试,如仍然为True,则重复上述过程,如果―条件‖为False,则不执行―语句块‖,执行Wend后面的语句。

五、Do循环控制结构

格式:

Do

[语句块1]

[Exit Do]

Loop[While|Until循环条件]

Do[While|Until循环条件]

[语句块2]

[Exit Do]

Loop

功能:当指定的―循环条件‖为True或直到指定的―循环条件‖变为True之前重复执行一组语句(即循环体)。

训练:

一、选择题

1.VB的3中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是________。

A) 选择结构、过程结构、顺序结构B) 递归结构、选择结构、顺序结构

C) 过程结构、转向结构、递归结构D) 选择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

2.用If语句表示分段函数

3

3

11

()

11

x x

f x

x x

?-≥

=?

+<

?

,以下________表示方法不正确。

A) f=x^3+1

If x>=1 Then f=s^3-1

B) If x>=1 Then f=x^3-1

If x<1 Then f=x^3+1

C) If x>=1 Then f=x^3-1

f=x^3+1

D) If x<1 Then f=x^3+1 Else

F=x^3-1

3.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显示结果是________。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m

If m Then Print m Else Print m+1

End Sub

A) 0 B) 1 C) ‖‖D) False

4.设a=6,则执行x=IIf(a>5,-1,0)后,x的值为________。

A) 5 B) 6 C) 0 D) –1

5.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_。

cj=85

If cj>90 Then dj="A"

If cj>80 Then dj="B"

If cj>70 Then dj="C"

If cj>60 Then dj="D"

If cj<60 Then dj="E"

Print "dj=";dj

A) dj=B B) dj=C C) dj=D D) dj=E

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________。

A) If K<3*N And k>N Then N=k^3

B) If K<3*N And k>N Then N=k3

C) If K<3*N : k>N Then N=k^3

D) If K<3*N And k>N Then N=k**3

7.设X=2.0,y=8.0,z=6.0,L=True,则下列Visual Basic表达式中值为True的是________。

A) X+Z>Y AND L B) NOT(YNOT L

C) NOT L OR (L=Y+X=Z) D) Y+X>=Z+X AND (L AND FALSE)

8.要判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含2000元)且5000元以下(不含5000元)‖的职工,应使用的逻辑表达式是________。

A) M>=2000 AND M<=5000 B) M>=2000 OR M<=5000

C) M>=2000 AND M<5000 D) M>=2000 OR M<5000

9.下列程序段的执行结果为________。

x=Int((69-60)*Rnd+60)

Select Case x

Case Is>90

Print "优秀"

Case 80 To 89

Print "良好"

Case 60 To 79

Print "合格"

Case Else

Print "不合格"

End Select

A) 优秀B) 良好C) 合格D) 不合格

10.在窗体上画一个命令按钮,名称为Command1。然后编写如下程序:运行结果________。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 I=1 To 4

For J=0 To I

Print Chr$(65+I);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单击命令按钮后,运行结果________。

A) BB

CCC

DDDD

EEEEE

B) A

BB

CCC

DDDD

C) B

CC

DDD

EEEE

D) AA

BBB

CCCC

DDDDD

11.在窗体上画一个名称为Text1的文本框和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n As Integer

For i=0 To 50

i=i+3

n=n+1

If i>10 Then Exit For

Next

Text1.Text=Str(n)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在文本框中显示的值是________。

A) 2 B) 3 C) 4 D) 5

12.在窗体上画一个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For i=1 To 4

x=4

For j=1 To 3

x=3

For k=1 To 2

x=x+6

Next k

Next j

Next i

Print x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输出结果是________。

A) 7 B) 15 C) 157 D) 538

13.阅读下面的程序段:

For i=1 To 3

For j=1 To i

For k=j To 3

a=a+1

Next k

Next j

Next i

执行上面的三重循环后,a的值为________。

A) 3 B) 9 C) 14 D) 21

14.在窗体上画一个文本框(其Name属性为Text1),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Private Sub Form_Load()

Text1.Text=""

Text1.SetFocus

For i=1 To 10

Sum=Sum+i

Next i

Text1.Text=Sum

End Sub

上述程序的运行结果是________ 。

A) 在文本框Text1中输出55 B) 在文本框Text1中输出0

C) 出错D) 在文本框Text1中输出不定值

15.有如下程序:

a=10

b=4

For j=1 To 20 Step -2

a=a+5

b=b+4

Next j

Print a;b

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

A) 10 4 B) 60 24 C) 110 44 D) 55 40

16.有如下程序:

d$=""

a$="abcde"

For i=Len(a$) To 1 Step -1

d$=d$+Mid(a$,i,1)

Next i

Print d$

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

A) abcde B) edcba C) acebd D) ecadb

17.在Command1_Click事件程序的功能是:按顺序读入10名学生4门课程的成绩。计算出每位学生的平均分并输出,程序如下:

Dim n As Integer,k As Integer

Dim score As Single,sun As Single,ave As Single

sum=0#

For n=1 To 10

For k=1 To 4

score=InputBox("请输入一门课的成绩")

sum=sum+score

Next k

ave=sum/4

print"第";n;"个人的平均成绩为:";ave

Next n

上述程序运行后结果不正确,调试中发现有一条语句出现在程序中的位置不正确。这条语句是________。

A) sum=0# B) sum=sum+score

C) ave=sum/4 D) print"第";n;"人的均分:";ave

18.下列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Dim y As Integer

y=10

While y<>0

y=y-1

Wend

Print "y=" ; y

A) y=0 B) y=1 C) y=随机值D) y=-1

19.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_。

Dim m As Integer

m=1

While m<=3

m=m+1

Print m;

Wend

A) 2 B) 2 3 C) 2 3 4 D) 2 3 4 5

20.下面的程序运行结果是________。

Private Sub Form_Click()

m=0

Do Until 0

m=m+1

If m>10 Then Exit Do

Loop

Print m

End Sub

A) 0 B) 10 C) 11 D) 出错

21.下面程序运行语句Print m执行的次数是________。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m As Integer,n As Integer

m=0

Do

m=m+1

For n=10 To 1 Step -3

m=m+n

Print m

Next n

Loop While m<50

End Sub

A) 4 B) 8 C) 12 D) 16

22.在窗体上画两个名称分别为Text1、Text2的文本框和一个名称为Command1的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x As Integer,n As Integer

x=1

n=0

Do While x<20

x=x*3

n=n+1

Loop

Text1.Text=Str(x)

Text2.Text=Str(n)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在两个文本框中显示的值分别是________。

A) 15和1 B) 27和3 C) 195和3 D) 600和4

23.在窗体上画两个文本框(其Name属性分别为Text1和Text2)和一个命令按钮(其Name 属性为Command1),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x=0

Do While x<50

x=(x+2)*(x+3)

n=n+1

Loop

Text1.Text=Str(n)

Text2.Text=Str(x)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在两个文本框中显示的值分别为________。

A) 1和0 B) 2和72C) 3和50 D) 4和168

24.在窗体上画一个命令按钮,然后编写如下事件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x=0

Do Until x=-1

a= InputBox("请输入A的值")

a=Val(a)

b=InputBox("请输入B的值")

b=Val(b)

x=InputBox("请输入x的值")

x=Val(x)

a=a+b+x

Loop

Print a

End Sub

程序运行后,单击命令按钮,依次在输入对话框中输入5、4、3、2、1、-1,则输出结果为________。

A) 2 B) 3 C) 14 D) 15

二、填空题

1.执行下面的程序,当输入的值为5时输出为___2_____。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x As Single

x=InputBox("X")

If x<0 Then '

y=1 : Print y

ElseIf x>=0 Then

y=2 : Print y

ElseIf x>=1 Then

y=3 : Print y

Else

y=4 : print y

End If

End Sub

2.下面的程序将从InputBox输入对话框得到的3个数按从大到小输出。阅读程序并填空。如果程序运行时分别输入12.3、35.8和25.7三个数,则输出为_36 26 12_______。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Integer,b As Integer,c As Integer

a=InputBox("输入一个数")

b=InputBox("输入一个数")

c=InputBox("输入一个数")

If b>a Then

d=a : a=b : b=d

End If

If c>a Then

d=a : a=c : c=d

End If

If c>b Then

End If

Print a;b;c

End Sub

3.下列程序运行时,单击窗体,执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在窗体上有一个Label控件,名为lblDate。

Dim Y As Integer, D As Integer, W1 As Integer

Dim Rq As Date

Dim W2 As String

Private Sub Form_Click()

Rq = Date

Y = Year(Rq) : m=Month(Rq) : d=Day(Rq)

W1 = Weekday(x)

Select Case W1

Case 1

W2 = "日"

Case 2

W2 = "一"

Case 3

W2 = "二"

Case 4

W2 = "三"

Case 5

W2 = "四"

Case 6

W2 = "五"

Case 7

W2 = "六"

End Select

lbldate.Caption = "今天是" & Y & "年" & M & "月" & D & "日" & W2

End Sub

4.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s的值为___4_________。

a=5

For i=2.6 To 4.9 Step 0.6

s=s+1

Next i

5.下面是一个体操评分程序。20位评委,除去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设满分为10分)。

Max=0

Min=10

For i=1 To 20

n=V al(InputBox"请输入分数")

If ______________Then Max=n

If ______________Then Min=n

s=s+n

Next i

s=______________

p=s/18

Print"最高分";Max,"最低分";Min

Print"最后得分:";p

6.下面程序的功能是求1到100的平方和,如果平方和超过了1000则跳出循环,输出此时的和S。

For I=1 To 100

s=s+i*i

If s>1000 Then

_s=s+i*i________

End If

next i

abc:Print s

7.以下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是___123_________。

num=0

While num<=2

num=num+1

Print num

Wend

8.以下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是____s=10________。

Dim j As Integer,s As Integer

Do

s=s+j

j=j+1

Loop Until j=5

Print "s=";s

9.以下程序段,程序运行后,要求执行4次循环。

x=1

Do

x=x+1

print 15

loop Until___________

10.下列程序运行后,内层循环的循环总次数___________。 For x= 1 to 4 For y =1 to x Print y Next y Next x

三、简答题

1.设计使用二分法求非线性方程f(x)=0在区间[a,b]的实根的算法。

提示:

从端点a x =

0开始,以h 为步长,逐步往后进行搜索;对于每一个子区间[i x ,1+i x ]

(其中

1+i x =i x +h ):若0)(=i x f ,则i x 为一个实根,且从2

h

x i +开始再往后搜索;

若0)(

1=+i x f ,则1+i x 为一个实根,且从2

1h

x i +

+开始再往后搜索;若

0)()(

1>+i i x f x f ,则说明当前子区间内无实根.从1+i x 开始再往后搜索;若

0)()(

1<+i i x f x f ,则说明在当前子区问内有实根。此时,反复将子区间减半,直到

发现一个实根或子区间长度小于ε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子区间的中点即取为方程

的—个实根。然后再从

1+i x 开始往后搜索。其中ε为预先给定的精度要求。以上过程

一直进行到区间有端点b 为止。

在使用本方法时,要注意步长h 的选择。若步长h 选得过大,可能会导致某些实根

的丢失;若步长h 选得过小.则会增加计算工作量。

2. 设计用变步长梯形求积法计算定积分?

=

b

a

dx x f T )(的算法

提示:

首先用梯形公式计算:

)]()([

2

b f a f h

T n +=

其中n=1,h=b-a

然后用下列递推公式计算:

∑-

=++=1

02)5.0(221n i i n n

h x f h T T

n n ?2,h h ?05

直至ε<-

n n T T 2为止

3.设计使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f(x)=0的一个实根的算法。

提示:

设f(x)=0,则满足下列条件:

(1))(x f 在闭区间[a,b]上,其)('x f 与)("x f 均存在.且各自保持固定符号;

(2)0)()(

(3)0)()("0>x f x f ,且∈0,x x [a,b]。

则方程f(x)=0在区间[a,b]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取初值0x ,由牛顿迭代公式:

)(/)("

1n n n n x f x f x x -=+

计算得到的序列

0x ,1x ,…,n x ,…收敛于方程f(x)=0的根。

结束迭代过程的条件为ε<

+)(1n x f 与ε<-+n n x x 1同时成立,其中ε为预先给定

的精度要求。

四、程序阅读题

1.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432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s As Integer,k As Integer,m As Integer,n As Integer s=1 For m=1 To 3 For n=m To 3 For k=n To m Step -1 s=s*k Next k,n,m Print s End Sub

2.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 Private Sub Form_Click() *** For i=3 To 1 Step -1 * Print Spc(10-i); For j=1 To 2*i-1 Print "*";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3.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

Private Sub Form_Click() 15

For i=1 To 4

x=4

For j=1 To 3

x=3

For k=1 To 2

x=x+6

Next k

Next j

Next i

print x

End Sub

4.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1

Private Sub Form_Click()

m=0

Do

m=m+1

If m>10 Then Exit Do

Loop Until m<10

Print m

End Sub

5.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59 10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m As Integer,n As Integer

m=10

Do

m=m+n

For n=10 To m step -1

m=m+n

Next n

Loop While m<50

Print m;n

End Sub

6.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1 0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m As Integer,n As Integer,k As Integer

m=1 : n=a : k=5

Do While m<=k*n

m=m*n

n=n+1

Print m;n

Loop

Print m;n

End Sub

7.写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32

Dim i As Integer,a As Integer

Do While i<20

Do While True

If i Mod 10=0 Then

Exit Do

Else

i=i-1

End If

Loop

i=i+11 : a=a+i

Loop

Print a

五、程序填空题

1.下面的程序段是检查输入的文字段中大括号是否配对,并显示相应的结果。本程序在文本框中边输入,边统计大括号的个数,以输入回车符作为输入结束标志,然后显示结果。Dim count1%,str As String

Private Sub Text1_KeyPress(KeyAscii As Integer)

str=【1 】

If str="{" Then

count1=count1+1

ElseIf str="}" Then

【2 】

End If

If KeyAscii=13 Then

If【3 】Then

Print "左右大括号配对"

ElseIf【4 】Then

Print "左大括号多";count1;"个"

Else

Print "右大括号多";-count1;"个"

End If

End If

End Sub

2.下列Visual Basic程序的功能是: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若为复根,要以R+W(为虚数单位)的形式输出,请填空。

Dim a As Single,b As Single,c As Single

Dim q As Single,q1 As Single,q2 As Single

a=InputBox("请输入第一个参数")

b=InputBox("请输入第二个参数")

c=InputBox("请输入第三个参数")

q=b^2-4#*a*c

q1=-b/2/a : q2=Sqr(Abs(q))

If(Abs(q2)<0.0000001) Then

Print "x1=x2=";q1

ElseIf(【1 】)Then

Print "x1=";q1+q2

Print "x1=";q1-q2

Else

Print"COMPLEX ROOT1=";【2 】Print"COMPLEX ROOT2=";【3 】End If

3.阅读下面分段函数及其程序,请填空:

0(10)

220(100)

20(020)

300.5(2040)

50(4050)

0(50)

x

x x

x

y

x x

x x

x

<-

?

?+-≤<

?

?≤<

?

=?

-≤<

?

?-≤<

?

??

Dim x As Single,y As Single

x=inputBox("请输入x")

If(x<-10) Then

y=0#

ElseIf(x<0) Then

y=2*x+20

ElseIf(【1 】) Then

y=20

ElseIf(x<40) Then

【2 】

ElseIf(x<50) Then

y=50-x

【3 】

y=0

End If

Print "X=";x;"Y=";y

4.随机产生0~100的整数作为某门功课的分数,按0~59、60~69、70~89、90~100划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4个层次,阅读程序并填空。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m

m=Int(101*Rnd)

Print m

【1 】

Print m

Select Case m

Case【2 】(此空不能超过5个字符)

Print "不及格"

Case 6

Print "良好"

Case 7,8

Print "良好"

Case Else

Print "优秀"

End Select

End Sub

5.下面的程序输入X的值,按以下公式求Y值。

1001000

1000100

400100200

X X

Y X X

X

--≤

?

=+≤≤

?

?<≤

?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X=Val(Text1.Text)

Select Case X

Case 【1 】

Print "X<-100 OR X>200"

Case 【2 】

Y=100-X

Case 【3 】

Y=100+X

Case 【4 】

Y=400

End Select

Text2.Text=Y

End Sub

6.以下程序是利用公式

1111

4*()

1357

π=-+-+ 来计算π的值。其中,变量k表示当前

符号项,t表示当前项,n表示当前项的序号,要求精度控制在0.00001内。试分析程序,完成空格处填的内容。

Dim pi As Single,t As Single

Dim n As Single,k As Single

pi=0 : n=1

k=1 : t=1

Do While(【1 】)

pi =pi+t

k=-k

t=【2 】

n=n+1

Loop

pi=【3 】

Print "pi=";pi

7.下列程序的功能是输出的前20项,按每行5个数的形式输出。

Fibonacci 数列:F1=1,F2=1,Fn=Fn-1+Fn-2(n>=2) 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Dim c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a = 1: b = 1: i = 3 Print a, b,

Do While (i <= 20) c = a + b a = b b = c

【1 】

If 【2 】Then Print End If

【3 】 Loop

六、编程题

1.编写程序利用下列分段函数求y 的值并输出结果。用InputBox 函数输入x ,在窗体上输出y 。

2.工资调整方案:工资>=3000,增加15%;2000<=工资<3000,增加20%;工资<2000,增加25%。根据下

述工资调整方案计算调整后的工资。用InputBox 函数输入调整前的工资值,在窗体上输出调整后的工资。 3. 编程求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的根,a,b,c 为其系数,用InputBox 函数输入。

4.编写程序在键盘输入月份的数值,即1-12之间的数值,计算机打印出该月份的季节(12、1、2为冬季,其余类推)。比如输入7,输出Summer 。

5.炊事员上街采购,用500元钱买了90只鸡,其中母鸡一只15元,公鸡一只10元,小鸡一只5元,正好把钱买完。编写程序求母鸡、公鸡、小鸡各买多少只? 6.输入正整数M 和N (M

2181358352312…前20项之和。

8.求出100-999之间的所有水仙花数(如果一个三位数,它的每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这个三位数,则称它为水仙花数。例如:153=13+ 53+ 33,所以153是一个水仙花数)

9:求13的13次方的最后三位数。

算法分析与提示:由于计算机所能表示的整数范围有限,将13累乘13次方截取最后三位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研究乘法的规律发现:乘积的最后三位的值只与乘数和被乘数的后三位有关,与乘数和被乘数的高位无关。可利用这一规律简化程序。

10:求100!的尾数有多少个零。

算法分析与提示:由于计算机所能表示的整数范围有限,求出100!的值是不可能的。一个整数若含有一个因子5,则必然会在求100!时产生一个零。问题转化为求1到100这100个整数中包含了多少个因子5。若整数N 能被25整除,则N 包含2个因子5;若整数N 能被5整除,则N 包含1个因子5。

2x + 10 , x<0

y = x 2—10 , 0<=x<15

5x + 1 , x>=15

(完整版)结构力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静定结构计算习题 3—1 试做图示静定梁的M 、F Q 图。 解:首先分析几何组成:AB 为基本部分,EC 为附属部分。 画出层叠图,如图(b )所示。 按先属附后基本的原则计算各支反力(c)图。 之後,逐段作出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3—3 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 、F Q 、F N )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36.67KN 15KN ?m 20KN M 图(单位:KN/m ) 13.3 23.3 13.33 F Q 图(单位:KN )

解:(1)计算支反力 F AX =48kN (→) M A =60 KN ?m (右侧受拉) (2)逐杆绘M 图 (3)绘F Q 图 (4)绘N 图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3—7 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 、F Q 、F N )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解:(1)计算支反力 F AX =20kN (←) F AY =38kN(↑) F BY =62kN(↑) (2)逐杆绘M 图 (3)绘F Q 图 B C M 图(单位:KN/m ) F Q 图(单位:KN ) 30 30 F AX F N 图(单位: 60 ) 20 )

(4)绘N 图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3—9 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 、F Q 、F N )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解:(1)计算支反力 F AX =0.75qL (←) F AY =-0.25qL( ) F BY =0.25qL(↑) (2)逐杆绘M 图 (3)绘F Q 图 (4)绘N 图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3—11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 、F Q 、F N )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解:(1)计算支反力 F BX =40KN (←) F AY =30KN (↑) F BY =50kN(↑) (2)逐杆绘M 图 (3)绘F Q 图 (4)绘N 图 (5)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C (a ) q BY 2

结构化学 第三章习题(周公度)

第三章 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 1试计算当Na +和Cl -相距280pm 时,两离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并说明讨论化学键作用力时,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 (已知万有引力 2 21r m m G F =,G=6.7*10-11N.m 2.kg -2; 静电引力2 21r q q K F =,K=9.0*109N.m 2.C -2) 解:已知Na 摩尔质量为 22.98977 g/mol Cl 摩尔质量为 35.453 g/mol )(10 *946.2) 10 *280() 10*602.1(10 *0.99 2 12 2 19 9 2 21N r q q K F ---=== )(10*9207.1) 10*022.6(*)10 *280(10 *453.35*10*98977.2210 *7.642 2 23 2 12 3 3 11 221N r m m G F -----=== 万有引力要比静电引力小得多,在讨论化学键作用时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 2、写出O 2.,O 2+,O 2-,O 22-的键级、键长长短次序及磁性 解: O 2的分子轨道及电子排布如下 4、试比较下列同核双原子:B 2,C 2,N 2,O 2,F 2的键级、键能和键长的大小关系,在相邻两个分子间填入“<”或“>”符号表示 解 键级:B 2(1)O 2(2)>F 2(1) 键能:B 2(1)O 2(2)>F 2(1) 键长:B 2(1)>C 2(2)> N 2(3) O 2 > O 2 > O 2 有 有 有 无+ 2-

结构化学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 σ型分子轨道的特点是( ) a. 能量最低 b. 其分布关于键轴呈圆柱形对称 c. 无节面 d. 由s 原子轨道组成 答案:b. 2. F 2+,F 2,F 2- 的键级顺序为( ) 3/2, 1, 1/2 a. F 2+ > F 2 > F 2- b. F 2+ < F 2 < F 2- c. F 2 > F 2- > F 2+ d. F 2 < F 2- < F 2+ 答案:a. 3. 分子轨道的含义是( ) a. 分子空间运动的轨迹 b. 描述分子电子运动的轨迹 c. 描述分子空间轨道运动的状态函数 d. 描述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状态函数 答案:d. 4. π型分子轨道的特点是( ) a. 分布关于键轴呈圆柱形对称 b. 有一个含键轴的节面 c. 无节面 d. 由p 原子轨道组成 答案:b. 5. F 2+,F 2,F 2- 的键长顺序为( ) a. F 2+ > F 2 > F 2- b. F 2+ < F 2 < F 2- c. F 2 > F 2- > F 2+ d. F 2 < F 2- < F 2+ 答案:b. 6.CO 分子的一个成键轨道O C c c φφψ 21+=,且|c 1|>|c 2|,此 分子轨道中电子将有较大的几率出现在( ) a. C 核附近 b. O 核附近 c. CO 两核连线中点 d. CO 两核之间 答案:a. 7.由分子轨道法比较O 2+ ,O 2,O 2- 的键长顺序为( ) a. O 2+>O 2>O 2- b. O 2+O 2->O 2+ d. O 2O 2>O 2- b. O 2+O 2->O 2+ d. O 2|c 2|, 此分子轨道中电子将有较大的几率出现在( ) a. N 核附近 b. O 核附近 c. NO 两核连线中点 d. NO 两核之间 答案:a. 10.通过变分法计算得到的微观体系的能量总是( ) 33. 等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 b.大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 c.不小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 d.小于真实体系基态能量 答案:c. 11. 下列分子(或离子)哪个是顺磁性的( ) a. F 2 b. B 2 c.CO d. N 2 答案:b. 12.O 2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是( ) a.3g σ b.1u π c.1g π d. 3u σ 答案:c. 13. N 2的最低空轨道(LUMO)是( ) a.3g σ b.1u π c.1g π d. 3u σ 答案:c. 14. 以z 轴为键轴,按对称性匹配原则,下列各对原子轨道能组成分子轨道的是( ) a.s,dxy b. p x, dz 2 c.p y , dz 2 d. p z , dz 2 答案:d. 15.按MO 理论处理,下列键级顺序哪个正确( ) a. F 2+>F 2>F 2- b.F 2+ OF > OF + b. OF > OF -> OF + c. OF +> OF > OF - d. OF - > OF +> OF 答案:a. 18.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哪些是反磁性的( ) a. O 2+ b. O 2- c. CO d. O 2 答案:c. 19. 下列说法中,不是LCAO-MO 三个原则的是: a.能量相近 b.能量最低 c.对称性匹配 d.最大重叠 答案:b. 20. H 2+的R r r H b a 1 1121?2+--?-=时,已采用的下列处理 手段是( ) a.单电子近似 b.变量分离 c.定核近似 d.中心力场近似 答案:c. 21. 用紫外光照射某双原子分子, 使该分子电离出一个电子。如果电子电离后该分子的核间距变短了, 则表明该电子是( ) a. 从成键 MO 上电离出的 b. 从非键 MO 上电离出的 c. 从反键 MO 上电离出的 d. 不能断定是从哪个轨道上电离出的 答案:c. 22.下列分子中呈反磁性的是( ) a. B 2 b. NO c. CO d. O 2 答案:c

结构化学 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习题 1. CO 是一个极性较小的分子还是极性较大的分子?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何?为什么? 2. 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 3. 按分子轨道理论说明Cl2的键比Cl2+ 的键强还是弱?为什么? 4. 下列分子中,键能比其正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键能比其负离子的键能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O2,NO,CN,C2,F2 5. 比较下列各对分子和离子的键能大小: N2,N2+( ) O2,O2+( ) OF,OF–( ) CF,CF+( ) Cl2,Cl2+( ) 6. 写出O2+,O2,O2–和O22–的键级、键长长短次序及磁性。 7. 按分子轨道理论写出NF,NF+ 和NF–基态时的电子组态,说明它们的键级、不成对电子数和磁性。 8. 判断NO 和CO 哪一个的第一电离能小,原因是什么? 9. HF分子以何种键结合?写出这个键的完全波函数。 10.试用分子轨道理论讨论SO分子的电子结构,说明基态时有几个不成对电子。 11.下列AB型分子:N2,NO,O2,C2,F2,CN,CO,XeF中,哪几个是得电子变为AB–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哪几个是失电子变为AB+ 后比原来中性分子键能大? 12.OH分子于1964年在星际空间被发现。 (a)试按分子轨道理论只用O原子的2 p轨道和H原子的1 s轨道叠加,写出其电子组态。 (b)在哪个分子轨道中有不成对电子? (c)此轨道是由O和H的原子轨道叠加形成,还是基本上定域于某个原子上? (d)已知OH的第一电离能为13.2eV,HF的第一电离能为16.05eV,它们的差值几乎与O原子和F原子的第一电离能(15.8eV和18.6eV)的差值相同,为什么? (e)写出它的基态光谱项。 13.试写出在价键理论中描述H2运动状态的、符合Pauli 原理的波函数,并区分其单态和三重态。

第三章作业 程序控制结构

第三章程序控制结构 通过本章实验作业应达目标 1.熟练掌握格式输入与格式输出函数与各种格式符的使用,掌握各类数据输入/输出的实现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关系与逻辑运算,熟练构建关系与逻辑表达式; 3.练习并熟练掌握if、switch语句使用,实现二路与多路选择结构; 4.熟悉while、for、do_while、break、continue语句的作用与使用规范,能使用while语句、for 语句、do_while语句实现循环结构; 5.掌握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之间嵌套、多重循环间嵌套的设计方法。 6.进行算法设计训练,能综合所学控制结构语句解决一般问题。 本章必须上交作业 第一部分输入/输出作业要求 程序3_3.c上传至http://121.251.227.27:8080/c。源程序可以.cpp命名。 第二部分分支结构作业要求 程序3_5.c、3_6.c、3_8.c上传至http://121.251.227.27:8080/c。 第三部分循环控制结构作业要求 程序3_9.c、3_11.c、3_13.c、3_14.c、3_15.c、3_16.c、3_19.c上传至http://121.251.227.27:8080/c。 第一部分顺序结构与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实验一一个三位数逆序输出 【实验目的】 了解顺序程序结构,学习调试程序。 【实验内容】 下面程序功能:键盘输入一个三位数,输出逆序后的数。例如,输入236,输出632。程序中有多处错误,改正后在机器上调试通过。程序以3_1.c命名。 #include void main() {int x,int y; int a,b,c; a=x/100; b=x/10%10; c=x%10;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 scanf("%d",&x); y=100c+10b+a; printf("y=%d\n",y); } 【思考】如果输入的数据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数,并不限制一定是一个三位数,怎样才能将该数逆序并输出?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第三章

第三章 例3-1 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1所示。 已知传递函数 )12.0/(10)(+=s s G 。 今欲采用加负反馈的办法,将过渡过程时间t s 减小为原来的0.1倍,并保证总放大系数不变。试确定参数K h 和K 0的数值。 解 首先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φ(s ),并整理为标准式,然后与指标、参数的条件 对照。 一阶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t s 与其时间常数成正比。根据要求,总传递函数应为 ) 110/2.0(10 )(+= s s φ 即 H H K s K s G K s G K s R s C 1012.010)(1)()()(00++=+= )()11012.0(101100s s K K K H H φ=+++= 比较系数得 ??? ??=+=+10 10110101100 H H K K K 解之得 9.0=H K 、100=K 解毕。 例3-10 某系统在输入信号r (t )=(1+t )1(t )作用下,测得输出响应为: t e t t c 109.0)9.0()(--+= (t ≥0) 已知初始条件为零,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s φ。 解 因为 22111)(s s s s s R +=+= )10()1(10109.09.01)]([)(22 ++=+-+= =s s s s s s t c L s C 故系统传递函数为

1 1.01 )()()(+== s s R s C s φ 解毕。 例3-3 设控制系统如图3-2所示。 试分析参数b 的取值对系统阶跃响应动态性能的影响。 解 由图得闭环传递函数为 1 )()(++= s bK T K s φ 系统是一阶的。动态性能指标为 ) (3)(2.2)(69.0bK T t bK T t bK T t s r d +=+=+= 因此,b 的取值大将会使阶跃响应的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和调节时间都加长。解毕。 例 3-12 设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34所示。试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 首先明显看出,在单位阶跃作用下响应的稳态值为3,故此系统的增益不是1, 而是3。系统模型为 22 223)(n n n s s s ω ξωωφ++= 然后由响应的%p M 、p t 及相应公式,即可换算出ξ、n ω。 %333 3 4)()()(%=-=∞∞-=c c t c M p p 1.0=p t (s ) 1+Ts K bs 4 3 0 0.1 t 图3-34 二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 响应 h (t )

结构化学习题答案(3)

《结构化学》第三章习题 3001 H 2+的H ?= 21?2- a r 1 - b r 1 +R 1, 此种形式已采用了下列哪几种方法: ------------------------------ ( ) (A)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 (B) 单电子近似 (C) 原子单位制 (D) 中心力场近似 3002 分析 H 2+的交换积分(β积分) H ab 为负值的根据。 3003 证明波函数 ()()() ()b a b a ψψψψψψS S s 1s 121u s 1s 121g 221221--=++= 是相互正交的。 3004 通过变分法计算得到的微观体系的能量总是:----------------- ( ) (A) 等于真实基态能量 (B) 大于真实基态能量 (C) 不小于真实基态能量 (D) 小于真实基态能量 3006 什么叫分子轨道?按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做了哪些近似以后才有分子轨道的概念? 这些近似的根据是什么? 3007 描述分子中 _______________ 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 3008 对于"分子轨道"的定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中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B) 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C) 分子中单电子完全波函数(包括空间运动和自旋运动) (D)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的新轨道 3009 试述由原子轨道有效地形成分子轨道的条件。 3010 在 LCAO-MO 中,所谓对称性匹配就是指两个原子轨道的位相相同。这种说法是 否正确? 3011 在LCAO-MO 方法中,各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贡献可由哪个决定: ----------------- ( ) (A) 组合系数 c ij (B) (c ij )2

基本控制结构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基本控制结构自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C++语句的是( A ) A) ; B)a=17 C)i+5 D)cout<<’\n’ 2.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C)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2, b= -1, c=2; if(a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s; for(int k=2; k<6; k+=2){ s=1; for(int j=k; j<6;j++) s+=j; } cout<

6. 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B)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10; while(n>7){ n - -; cout<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x; for(int i=1; i<=100; i++){ x=i; if(++x%2= =0) if(++x%3= =0) if(++x%7= =0) cout<

结构化学第三章习题

习题卷 1.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低到高:NaNaBr>NaCl>NaF 2.下列有关金属晶体判断正确的是 A.简单立方、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B.钾型、配位数6、空间利用率68% C.镁型、配位数8、空间利用率74% D.铜型、配位数12、空间利用率74% 3.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硬度:Li>Na>K B.熔点: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C.第一电离能:Na<Mg<Al D.空间利用率:六方密堆<面心立方<体心立方 4.X、Y、Z、M、R、Q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基态Q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 (2)X的氢化物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____________。 (4)甲、乙是上述部分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甲+乙→丙十水。若丙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5)M的氢化物是常见溶剂,白色硫酸铜粉末溶解于其中能形成蓝色溶液,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6)Z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为体心立方堆积,设Z原子半径为rcm,则Z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写出表达式,假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其结构特点。 (1)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常见单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a.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 b.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金刚石中C-C<石墨中C-C c.晶体的熔点:金刚石<石墨 d.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角:金刚石>石墨 (2)某石蕊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参考答案

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传递函数描述其特性,现在用温度计测量盛在容器内的水温。发现需要时间才能指示出实际水温的98%的数值,试问该温度计指示出实际水温从10%变化到90%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解: 41min, =0.25min T T = 1111()=1-e 0.1, =ln 0.9t h t t T -=-T 21T 22()=0.9=1-e ln 0.1t h t t T -=-, 210.9 ln 2.20.55min 0.1 r t t t T T =-=== 2.已知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2)(3)(t f t f t y t y +'=+'+'',初始条件2)0( , 1)0(='=--y y ,试求: 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y x (t ); ⑵激励f (t ) (t )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 f (t )和全响应y (t ); ⑶激励f (t ) e 3t (t )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 f (t )和全响应y (t )。 解:(1) 算子方程为:)()3()()2)(1(t f p t y p p +=++ ) ()e 2 5e 223()()()( ) ()e 2 1e 223()()()( )()e e 2()(2 112233)( )2(; 0 ,e 3e 4)( 34 221e e )( 2x 2222x 212 121221x t t y t y t y t t t h t y t t h p p p p p p H t t y A A A A A A A A t y t t t t t t f f t t t t εεεε------------+=+=+-==-=?+-+= +++= -=??? ?-==????--=+=?+=∴* ) ()e 4e 5()()()( )()e e ()(e )()( )3(2x 23t t y t y t y t t t h t y t t t t t f f εεε------=+=-==* 3.已知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2)(' 3)(" t f t f t y t y t y +=++,当激励)(t f =)(e 4t t ε-时,系统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 第一节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组合电路的基本概念 组合电路的信号特点、电路结构特点以及逻辑功能特点。 2.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组合电路分析是根据已知逻辑图说明电路实现的逻辑功能。 组合电路设计是根据给定设计要求及选用的器件进行设计,画出逻辑图。如果选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设计方法比较规X且容易理解,用SSI设计是读者应掌握的最基本设计方法。由于设计电路由门电路组成,所以使用门的数量较多,集成度低。 若用中规模集成电路MSI进行设计,没有固定的规则,方法较灵活。 无论是用SSI或MSI设计电路,关键是将实际的设计要求转换为一个逻辑问题,即将文字描述的要求变成一个逻辑函数表达式。 3.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有加法器、比较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等,重要的是理解外部引脚功能,能在电路设计时灵活应用。 4.竞争冒险现象 竞争冒险现象的产生原因、判断是否存在竞争冒险现象以及如何消除。 二、难点: 1.组合电路设计 无论是用SSI还是用MSI设计电路,首先碰到的是如何将设计要求转换为逻辑问题,得到明确的真值表,这一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总结解决这一难点的方法如下: (1)分析设计问题的因果关系,分别确定输入变量、输出变量的个数及其名称。 (2)定义逻辑变量0、1信号的含义。无论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均有两个状态0、1,这两个状态代表的含义由设计者自己定义。 (3)再根据设计问题的因果关系以及变量定义,列出真值表。 2.常用组合电路模块的灵活应用 同样的设计要求,用MSI设计完成后,所得的逻辑电路不仅与所选芯片有关,而且还与设计者对芯片的理解及灵活应用能力有关。读者可在下面的例题和习题中体会。 3.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应用 VHDL的应用非常灵活,同一个电路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初学者可以先仔细阅读已有的程序实例,再自行设计。 三、考核题型与考核重点 1.概念与简答 题型1为填空、判断和选择; 题型2为叙述基本概念与特点。 建议分配的分数为3~6分。

第三章控制结构练习题

第七章 Visual Basic控制结构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选择结构条件语句(包括单行结构条件语句、块结构条件语句)、IIf函数的特点和使用,熟练掌握多分支结构的特点和使用,熟练掌握For循环控制结构、DO循环控制结构的特点和使用,掌握多重循环控制结构,了解GOTO型控制(GOTO和ON-GOTO语句)的特点,正确使用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嵌套。 知识点: 单行结构条件语句、块结构条件语句;IIf函数;多分支结构;For循环结构、DO循环结构、多重循环控制结构,循环控制语句的比较;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嵌套。 熟练连续累加、累乘的算法,数列运算算法、‖遍历‖算法的程序设计;常用数值运算算法:平方根迭代公式、牛顿迭代法和二分法求方程的根、求f(x)的数值积分、泰勒公式。 内容导航: 一、选择控制结构 (一)单行结构条件语句 格式:If条件Then then部分[Else else部分] 功能:如果―条件‖为True,则执行―then部分‖,否则执行―else部分‖。 (二)块结构条件语句 格式: If条件1 Then 语句块1 [ElseIf 条件2 Then 语句块2] [ElseIf 条件3 Then 语句块3] …… [Else 语句块n] End If 功能:如果―条件1‖为True,则执行―语句块1‖;否则如果―条件2‖为True,则执行―语句块2‖……否则执行―语句块n‖,若无Else及其后面语句,则执行End If后面的语句。(三)IIf函数 IIf函数的格式:result=IIf(条件,True部分,False部分) 功能:当―条件‖为真时,IIf函数返回―True部分‖,而当―条件‖为假时返回―False部分‖。 二、多分支控制结构 格式: Select Case 测试表达式 Case 表达式表列1 语句块1 [Case表达式表列2 [语句块2]]

结构力学第3章-第9章在线测试题及答案

《结构力学》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6:42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在梁的弯矩图发生突变处作用有什么外力? A、轴向外力 B、横向集中力 C、集中力偶 D、无外力 2、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刚度 A、无关 B、绝对大小有关 C、比值有关 D、有关 3、温度变化对静定结构会产生 A、轴力 B、剪力 C、弯矩 D、位移和变形 4、桁架计算的结点法所选分离体包含几个结点 A、单个 B、最少两个 C、任意个 D、最多两个 5、桁架计算的截面法所选分离体包含几个结点 A、单个 B、只能有两个 C、两个或两个以上 D、无穷多个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外力作用在基本梁上时,附属梁上的 A、内力为零 B、变形为零 C、位移为零 D、反力为零

E、位移不为零 2、下列哪些因素对静定梁不产生内力 A、荷载 B、温度改变 C、支座移动 D、制造误差 E、材料收缩 3、梁上横向均布荷载作用区段的内力图的特征是 A、剪力图平行轴线 B、剪力图斜直线 C、剪力图二次抛物线 D、弯矩图平行轴线 E、弯矩图二次抛物线 4、如果某简支梁的剪力图是一平行轴线,则梁上荷载可能是 A、左支座有集中力偶作用 B、右支座有集中力偶作用 C、跨间有集中力偶作用 D、跨间均布荷载作用 E、跨间集中力作用 5、静定梁改变截面尺寸,下列哪些因素不会发生改变?位移 A、轴力 B、剪力 C、弯矩 D、支座反力

结构化学第三章答案

《结构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4001 C3+i; C3+σh 4002 (非) 4003 (非) 4004 不对 4005 (D) 4006 (B) 4008 i; n个C2 4009 (C) 4010 (否) 4011 ①C2h: C2(1), σh(1),i ②C3v: C3(1),σv(3) ③S4 : I4或S4 ④D2: C2(3) ⑤C3i: C3(1),i

4012 (1) C3v (2) C2v (3) C s (4) C2v (5) D2d 4013 D3h 4014 有2 种异构体; 其一属于C2v,另一属于D4h。 4015 D3h 4016 ①平面六元环; ②D3h ; ③平面,有两个双键; ④C2h 4017 (1) D4h (2) C4v (3) C2v (4) D5h (5) C s 4018 C3v; C3 4019 (C) 4020 (E)

4022 是 4023 D3 4024 SO3: D3h; SO32-: C3v; CH3+: D3h; CH3-: C3v; BF3: D3h。 4025 (1) D2h; (2) D2d; (3) D2。 4026 C3v; D2h; O h; C3v; C3v。 4027 (B) 4028 C2和D2h 4029 C2v; ∏34 4030 SO2: C2v; CO2: D∞h; 30

4031 C s; C3v; C s。 4032 D4h; C3v; C2; C s; D2h; T d。 4033 C2v; C2v;。 4034 I8 4035 (A) 4036 (D) 4037 (D) 4038 (A) 4039 (B) 4041 (C) 4042

结构力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精品资料

结构力学第三章习题 及答案

静定结构计算习题 3 —1试做图示静定梁的M、F Q图。 ) 解:首先分析几何组成:AB为基本部分,EC为附属部分画出层叠图,如图(b)所示。 按先属附后基本的原则计算各支反力(c)图。 之後,逐段作出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F Q图(单位:

3—3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F Q、F N)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解:(1)计算支反力 F Ax=48kN (―)M A=60 KN ?m(右侧受拉) (2)逐杆绘M图 (3)绘F Q图 (4)绘N图 (5)校核: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30 F Q图(单 位: 3—7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F Q、F N )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F N图(单位:

解:(1)计算支反力 F Ax=20kN (J) F AY=38kN( T ) F BY=62kN( T ) (2) 逐杆绘M图 (3) 绘F Q图 (4) (5) 校核: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 (略) 做图示 静定刚 架的内 (M 、 F Q、F N)图,并校核所得结果。 0.25qL F Q图0.25qL £o?25qL (£ A xk 0.25q|D 0.25qL F N图

解:(1)计算支反力 F Ax=0.75qL (J) F AY=-0.25qL( ) F BY=0.25qL( T ) (2)逐杆绘M图 (3)绘F Q图 (4)绘N图 (5)校核: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3—11试做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M、F Q、F N)图,并校核所得结果解: (1)计算支反力 F BX=40KN (J) F AY=30KN ( T ) F BY=50kN( T ) (2)逐杆绘M图 (3)绘F Q图 (4)绘N图 (5)校核: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略)

结构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结构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3001 ( A, C ) 3002 H ab =∫ψa [-21?2 - a r 1 - b r 1 +R 1 ] ψb d τ =E H S ab + R 1 S ab - ∫a r 1ψa ψb d τ = E H S ab + K 因 E H = -13.6e V , S ab 为正值,故第一项为负值; 在分子的核间距条 件下, K 为负值。 所以 H ab 为负值。 3003 ∫ψg ψu d τ=(4 - 4S 2)-1/2∫(ψa s 1+ψb s 1)((ψa s 1-ψb s 1)d τ = (4 - 4S 2)-1/2∫[ψa s 12 -ψb s 12 ] d τ = (4 - 4S 2)-1/2 [ 1 - 1 ] = 0 故相互正交。 3004 ( C ) 3006 描述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叫分子轨道。 两个近似 (1) 波恩 - 奥本海默近似 ( 核质量 >> 电子质量 ) (2) 单电子近似 (定态) 3007 单个电子 3008 (B) 3009 (1) 能级高低相近 (2) 对称性匹配 (3) 轨道最大重叠 3010 不正确 3011 (B) 3012 ψ= (0.8)1/2φA + (0.2)1/2φB 3013 能量相近, 对称性匹配, 最大重叠 > , < 或 < , > 3014 正确 3015 不正确 3016 σ π π δ 3017

3018 z 3019 (C) 3020 π 3021 σ轨道: s -s , s -p z , s -d z , p z –p z , p z -2z d , 2z d -2z d , π轨道p x –p x ,p x –d xz ,p y –p y ,p y –d yz ,d yz –d yz ,d xz –d xz δ轨道:d xy -d xy , d 22y x -- d 22y x - 3022 σ δ π 不能 不能 3023 (B) 3024 原子轨道对 分子轨道 p z -d xy × p x -d xz π d 22y x -- d 22y x - δ 2z d -2z d σ p x –p x π 3025 1σ22σ21π43σ2 , 3 , 反磁 3026 d xy , δ 3027 p y , d xy 3028 C 2 ( 1σg )2( 1σu )2( 1πu )2+2 s -p 混杂显著. 因1σu 为弱反键,而1σg 和1πu 均为强成键,故键级在2-3之间. 3029 N 2: (1σg )2(1σu )2(1πu )4(2σg )2 O 2: σ2s 2σ2s σ2pz 2π2px 2π2py 2π2px *π2py *1 或 ( 1σg )2(1σu )22σg 2(1πu )4(1πg )2 3030 ( 1σg )2( 1σu )2( 1πu )4( 2σg )2 1 个σ键 (1σg )2,2个π键 (1πu )4,键级为 3 ( 1σu )2和(2σg )2分别具有弱反键和弱成键性质, 实际上成为参加成键作用很小的两对孤对电子,可记为 :N ≡N: 。因此N 2的键长特别短,键能特别大, 是惰性较大的分子。

安徽高中化学竞赛结构化学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习题答案不全-教育文档

一选择题 1、基态H 2+的电子密度最大处在( b ) A. H 核附近 B. 两核连线中点 C. 离核无穷远处 2、下列状态为氢原子体系的可能状态是( a );该体系能量为( e ): A 、2ψ310+3ψ41-1 B 、2ψ221+3ψ32-1 C 、2ψ21-1+3ψ342+3ψ410 D 、3ψ211+5ψ340+5ψ210 3、对于氢原子和类氢离子的径向分布曲线D(r)―r 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 A 径向峰数与节面数都与n. . l 有关 B 核周围电子出现的几率为0 C l 相同,n 愈大,则最高峰离核愈远 D 最高峰所对应的r 处,电子出现几率密度最大。 4、类氢体系的某一状态为Ψ43-1,该体系的能量为( b )eV ,角动量大小为( h ),角动量在Z 轴上的分量为( d )。 A 、-R/4 B 、-R/16 C 、-2R/9、 D 、 -h/2π E 、-h/π F 、-2h/2π :12/2 :6/2 G:3/2H h I h h πππ 5、氢原子基态电子径向几率分布的极大值在( b ) (A )r=0处 (B )r=a 0处 (C )r=2a 0处 (D )r=∞处 6、苯、苯胺、苯胺盐酸盐三者的紫外可见光谱之间( a ) (A )苯和苯胺盐酸盐很相似 (B )苯和苯胺很相似 (C )苯胺和苯胺盐酸盐很相似 (D )两者不相似 7、3种配合物:①-24HgI ②4)(CO Ni ③+ 262)(O H Mn 中有d-d 跃迁光谱的是 ( c ) (A )① (B )② (C )③ (D )②和③ 8、 苯胺虽然不是平面型分子,但-NH 2与苯环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共轭。据此判 断( A ) A.苯胺的碱性比氨弱 B.苯胺的碱性比氨强 C.苯胺的碱性与氨相同 9、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C ) A .原子轨道只能以同号重叠组成分子轨道 B .原子轨道以异号重叠组成非键分子轨道 C .原子轨道可以按同号重叠或异号重叠,分别组成成键或反键轨道 10、 用线性变分法求出的分子基态能量比起基态真实能量,只可能( B) (A) 更高或相等 (B) 更低 (C) 相等 11、 N 2、O 2、F 2的键长递增是因为(A) (A) 核外电子数依次减少 (B) 键级依次增大 (C) 净成键电子 数依次减少

JAVA习题库#第三章--控制结构

第三章判断题 在选择结构中是必需地.() 语句在选择结构地中是必需地.() .如果>为真或 .在包含运算符地表达式中,如果它地一个或两个操作数为真,则该表达式为真.() 结构和结构所做地动作是相同.() .想确保当两个条件都为时才执行某一动作,可以使用逻辑与运算符.() .若要确定两个条件中是否有一个为或都为时,可使用逻辑异或^.() .布尔逻辑与和布尔逻辑或运算符地工作方式完全相同.() .结构化方法地优点在于,只允许使用种单入口单出口地组件.() .结构化程序设计提高了程序地清晰简单性,并且它只需使用三种形式地控制结构就足够了.()第三章选择题 .所有地程序均可以用几种类型控制结构编写: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当条件为真和条件为假时,▁▁控制结构可以执行不同地动作. . . . . .当事先不知道语句重复执行地次数时,可以用一个▁▁值来终止循环. .布尔 .正 .标记 .负 .使整值变量加,下面写出地形式不对地是: . . . . .下面程序地输出结果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面程序地那一行可能引发错误: :(){ :; :; :( >){ :*; :(“ ”); :; :; :} :} . . . . .下面程序地那一行可能引发错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是布尔变量,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地:.; .(){ …} .(){ …} .; .请看下面地程序代码: (>) { (“”);} (<) { (“”);} { (“”) } 当程序输出“”时,地范围为: .<

(完整版)结构化学第三章题目及答案

姓名: 班级: 学号: 3001 H 2+的H ?= 21?2- a r 1 - b r 1 +R 1, 此种形式已采用了下列哪几种方法: ------------------------------ ( A C ) (A) 波恩-奥本海默近似 (B) 单电子近似 (C) 原子单位制 (D) 中心力场近似 3002 分析 H 2+的交换积分(β积分) H ab 为负值的根据。 H ab =∫ψa [-21?2- a r 1 - b r 1 +R 1 ] ψb d τ=E H S ab + R 1 S ab - ∫a r 1ψa ψb d τ = E H S ab + K 因 E H = -13.6e V , S ab 为正值,故第一项为负 值; 在分子的核间距条件下, K 为负值。 所以 H ab 为负值 3003 证明波函数 ()()()()b a b a ψψψψψψS S s 1s 121u s 1s 121g 221221--=++= 是相互正交的。 ∫ψg ψu d τ=(4 - 4S 2)-1/2∫(ψa s 1+ψb s 1)((ψa s 1-ψb s 1)d τ = (4 - 4S 2)-1/2∫[ψa s 12 -ψb s 12 ] d τ = (4 - 4S 2)-1/2 [ 1 - 1 ] = 0 故相互正交 3004 通过变分法计算得到的微观体系的能量总是:----------------- ( C ) (A) 等于真实基态能量 (B) 大于真实基态能量 (C) 不小于真实基态能量 (D) 小于真实基态能量 3006 什么叫分子轨道?按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做了哪些近似以后才有分子轨道的概念? 这些近似的根据是什么? 描述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叫分子轨道。3个近似 (1) 波恩 - 奥本海默近似 (2) 非相对论近似(3) 单电子近似 3007 描述分子中 ______单个电子_________ 空间运动状态的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 3008 对于"分子轨道"的定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 (A) 分子中电子在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B) 分子中单个电子空间运动的波函数 (C) 分子中单电子完全波函数(包括空间运动和自旋运动) (D)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的新轨道 3009 试述由原子轨道有效地形成分子轨道的条件。 (1) 能级高低相近 (2) 对称性匹配 (3) 轨道最大重叠 3010 在 LCAO-MO 中,所谓对称性匹配就是指两个原子轨道的位相相同。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否 3011 在LCAO-MO 方法中,各原子轨道对分子轨道的贡献可由哪个决定: ----------------- ( B ) (A) 组合系数 c ij (B) (c ij )2 (C) (c ij )1/2 (D) (c ij )-1/2 3012 在极性分子 AB 中的一个分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在 A 原子的φA 原子轨道上出现的概率为80%, B 原子的φB 原子轨道上出 现的概率为20%, 写出该分子轨道波函数 。 ψ= (0.8)1/2φA + (0.2)1/2φB 3013 A B A 和 B 的原子轨道, 其对应的原子轨道能量为E A 和E B ,如果两者满足__能量相近, 对称 性匹配, 最大重叠原则可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 = c A φA + c B φB 。对于成键轨道, 如果E A ___>___ E B ,则 c A __<____ c B 。(注: 后二个空只需填 "=" , ">" 或 "等比较符号 ) 3014 两个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两个分子轨道。在能量较低的分子轨道中,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贡献较大;在能量较高的分 子轨道中,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贡献较大。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 3018 AB 为异核双原子分子,若φA yz d 与φB y p 可形成π型分子轨道,那么分子的键轴为__Z__轴。 3019 两个原子的 d yz 轨道以 x 轴为键轴时, 形成的分子轨道为--------------------- ( C ) (A) σ轨道 (B) π轨道 (C) δ轨道 (D) σ-π轨道 3023 若以x 轴为键轴,下列何种轨道能与p y 轨道最大重叠?-------------------------- (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