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系统作业指导书

砂石系统作业指导书
砂石系统作业指导书

百色水利枢纽砂石系统作业指导

百色水利枢纽大坝工程砂石系统是以生产人工砂石料,满足大坝混凝土浇捣所需砂石料的系统,砂石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坝混凝土的质量。

1、目的:规范本系统砂石料系统运行,保证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

2、适用范围:适用与百色水利枢纽大坝工程砂石系统。

3、相关文件:JGJ17-8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办法

JGJ53-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成卵石质量控制及检验办法

4、工艺流程:(改造后)

给料机

顎破机

1#

特大石大石中石小石碾压砂常态砂100~60㎜60~40㎜40~20㎜20~5㎜< 5㎜<5㎜

5、操作规程

5.1 皮带机操作规程

5.1.1 运行人员在开机前必须对机械各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外,还必须注意皮带上是否有人和其他杂物等,经检查无问题时才能开机检查各部位是否完好,多节皮带串联时其开机顺序是从卸料端至喂料端依次启动。

5.1.2 一声铃响后,准备开机。各机人员需把皮带机电柜开关拨至“集控”档,皮带机开动后,先空转3分钟,经检查各部分正常后,方能载负荷运行。

5.1.3皮带机运行后,看守皮带机人员要经常沿线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5.1.4运行中注意检查电动机、变速箱、联系器、逆止器是否发热,应注意安全,托辊是否正常,清扫器刮板及制动装置是否正常有效,特别是上行、下行皮带的制动装置必须绝对可靠,防止飞车。

5.1.5电工要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装置和绝缘情况,电动机要经常检查、定期保养,防止日晒雨淋。

5.1.6机械运转中严禁任何人跨越皮带行走,严禁乘坐皮带,在皮带机头睡觉看书。

5.1.7在机械运行中,严禁重载停车(紧急事故除外)如突然停电,应将停车事故开关拉下。

5.1.8停车前要首先停止给料,待皮带上的物料全部卸下后,才能发出信号停机,多节皮带串联时,其停车顺序是从喂料端至卸料端依次停机。

5.1.9停机后检查机械各部分,同时必须做好清洁工作,并认真填写台班运转记录和交接班记录,把当班的情况向下一班人员交待清楚。

5.2 粗碎振动给料机操作规程

5.2.1 开机前认真做好检查保养工作,确认机械各部位完好后方能启动。

5.2.2 启动前必须按规定,不论是空载或重载启动,都必须在皮带机和破碎机正常运转后进行。

5.2.3发生堵卡料,电动机超负载运行时,必须停机处理。

5.2.4运行中发生不下料或异常响声,轴承异常发热,应停机检查处理。

5.2.5受料仓放空后,应停机防止空振。

5.2.6停机后检查机械各部分,同时必须做好清洁工作,并认真填写台班运转记录和

交接班记录,把当班的情况向下一班人员交待清楚。

5.3 颚式破碎机操作规程

5.3.1 开机前,必须检查各个润滑油部位,飞轮、调整装置、三角皮带是否正常,马达破碎机螺丝是否松动,有松动时必须在启动前加以紧固。

5.3.2 破碎机不允许带负荷启动,每次开机前都要检查破碎机腔,清除残存块石和其他物件,确认无误后方能启动。

5.3.3 破碎机加料须均匀,进料时不准夹有斗牙,履带板及其他金属物件,以防损坏机器。

5.3.4 若因破碎机腔内物料阻塞造成停机,应立即关闭电动机,待物料清除干净后,再行启动。

5.3.5 停机后检查机械各部分,同时必须做好清洁工作,并认真填写台班运转记录和交接班记录,把当班的情况向下一班人员交待清楚。

5.4 筛分机操作规程

5.4.1 机上人员必须了解本机构造和技术性能,熟悉本机安全操作规程。

5.4.2 启动筛分机前,必须按保养规定做好检查保养工作。

5.4.3 机械化联合作业,启动(或停机)顺序必须按规定进行,必须有统一的联系信号,未得到信号指令不得随意开机(或停机)。

5.4.4 启动后做好检查工作,观测上下筛箱是否正常平衡,各点振幅不得超过2毫米,

三角皮带打滑、缓冲器老化发热,震动筛频率下降,振幅减少等异常现象应停机处理。

5.4.5 振动筛运行后方能正常下料生产,给料必须均匀、不允许偏载或冲击,并注意电流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5.4.6 筛网有料堵卡时,必须随时清理,但不得辅以人工扒料,更不得用大锤打击在筛网上的大石。

5.4.7 筛网无料时方能停机,不允许重载启动时停机。

5.4.8 筛网不允许有二次震动现象,筛网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5.4.9 停车后清除网上的余料,做好机械擦拭和周围杂物的清理工作,并认真填写台班运转记录和交接班记录,把当班的情况向下一班人员交待清楚。

5.5 地弄给料机操作规程

5.5.1 开机前认真做好检查保养工作,确认机械各部分完好后方能启动。

5.5.2 启动顺序必须按规定,启动必须在皮带机或其他机械正常运转后进行。

5.5.3 几台机同时卸料时,应适当调节各机的给料量,给料量不应超过皮带机的运载能力。

5.5.4 惯性振动器是整台给料机工作的关键。在使用过程中应对轴承定期加注润滑油脂。

5.5.5 给料器在运转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振幅、电流温度升降以及噪音的稳定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

5.5.6 停机后,应重新检查机械有无故障,并认真填写台班运转记录和交接班记录,把当班的情况向下一班人员交待清楚。

5.6 巴马克操作规程

5.6.1 熟悉巴马克破碎机的工作性能,认真阅读操作规程。

5.6.2 启动设备前,必须遵守厂家建议的启动顺序,在无熟练人员的监督指导下,不允许生手启动和使用设备。

5.6.3 启动设备前,应确保让工作区内所有人员都知道设备即将启动,在此,我厂以电铃响二声示意。

5.6.4 启动和设备运行中,经常观察安培计读数的起伏情况,读数太低或太高都是异常现象,应停机检查处理。

5.6.5 噪音量升高、振动变大都是异常现象,应停机检查。

5.6.7 定期检查易损部件磨损情况,如磨损超过限度,应停机更换、不允许机器带病运行。

5.6.8 检修、保养、润滑和校调时都应小心,必须遵守厂家各项规定。

5.6.9 关机步骤

5.6.9.1 在关闭巴马克破碎机前,先关闭给料装置。

5.6.9.2 切断巴马克破碎机电源,观察未负载状况下的安培计。

5.6.9.3 测定转子的停转时间并记录。

5.6.9.4 在进行任何维修或保养前,要确保能通过安全联锁装置控制破碎机的电源供给。

5.6.10 每个运转台班的人员都要清除破碎机周围阻碍运转的杂物,拧紧各部位螺栓。

5.6.11 停机后检查机械各部分有无故障,同时必须做好清洁工作,并认真填写台班运转记录和交接班记录,把当班的情况向下一班运行人员交待清楚。

5.7 旋回破碎机、圆锥破碎机操作规程

5.7.1 操作人员在上机前应熟悉旋回破碎机、圆锥破碎机设备,仔细读本规程。

5.7.2 起动设备前,须遵守厂家建议的启动顺序,即先启动油泵,后启动破碎的马达。

5.7.3 在破碎机启动前,必须先检查润滑油及调节油箱的油位高度,启动润滑油泵后,检查润滑油系统流回油箱的情况,检查油箱是否漏油。

5.7.4 启动设备前,给料机构须在破碎机、排料装置运转及破碎机轴承转速正常的前提

下方能送料。

5.7.5 在破碎机运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润滑油泵及破碎机是否有不正常的声音,仔细检查回油温度。

5.7.6 在正常工作温度下,检查润滑油的油压是否有漏油现象。

5.7.7 检查驱动马达电流、功率和调节系统压力是否正常。

5.7.8 检查设备运行中,如破碎机发出不正常的声音、破碎机工作能力降低及自动停机现象应立即关机并查明原因。

5.8 电动葫芦操作规程

5.8.1 在使用中严禁在不允许的环境下如超过定额载荷(5T)以及额定合闸次数(102次/小时)使用。

5.8.2 不准倾斜起吊重物及作拖拉工具使用。

5.8.3 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应随时注意钢丝绳在卷筒上脱槽或绕有两层的不良情况并及时处理。

5.8.4 严禁在破碎机工作的情况下使用电动葫芦起吊物品。

5.8.5 不准同时按下两个使电动葫芦相反方向运动的手电门按钮。

5.8.6 电动葫芦应专人操纵。

5.8.7 工作完毕后,必须把电源的总闸拉开,切断电源。

6、设备保养

6.1 B9100/B9000巴马克破碎机保养条例

巴马克每运行8~15小时,应做好以下维修保养工作。

6.1.1 给轴承箱加油,每个油嘴加注15g润滑脂。

6.1.2 检查破碎机外观。

6.1.3 检查破碎机内观。

6.1.4 检查转子以下内容

6.1.4.1 检查抛料头组件。

6.1.4.2 检查上、下耐磨板。

6.1.4.3 检查分料盘。

6.1.4.4 检查给料孔套。

6.1.4.5 检查后料筒。

6.1.4.6 检查导料板。

6.1.4.7 检查转子积料。

6.2 S-4000C/S4800EC/H4800MC/H4000MC旋回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维护保养制度

6.2.1 旋回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在起动前应检查

6.2.1.1 润滑油箱的油位高度。

6.2.1.2 调节油箱的油位高度。

6.2.1.3 油箱和油泵之间的断流阀是否打开。

6.2.1.4 下罩壳支杆上是否有石料堆积。

6.2.2 起动润滑油泵后应检查

6.2.2.1 润滑油流回油箱的情况及回油是否干净。

6.2.2.2 小齿轮轴的润滑回路是否正常。

6.2.3 起动破碎机后,检查机器的设置情况,检查给料斗或布料器中无石料堵塞并使给

料中转。

6.2.4 破碎机工作中

6.2.4.1 观察破碎机是否有不正常的声音。

6.2.4.2 观察润滑油泵是否有不正常的声音。

6.2.4.3 检查回油温度。

6.2.4.4 检查驱动马达电流或功率的损耗。

6.2.4.5 检查调节系统压力。

6.2.4.6 检查小齿轮油箱的温度。

6.2.4.7 检查调节系统压力计的压力缓冲是否正常。

6.2.4.8 在正常工作温度下,检查润滑油的油压。

6.2.4.9 检查是否有漏油现象发生。

6.2.4.10 检查皮带是否松开。

6.2.5 破碎机停止运行后应检查

6.2.5.1 油加热器是否连接。

6.2.5.2 主轴顶端与主轴下侧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6.2.5.3 在回油滤油器中无过滤杂物是否增加或发生改变。

6.3 砂石系统电气维护细则

6.3.1 电气维护人员应熟悉砂石料电气系统的原理。

6.3.2 在进行任何电气作业前,应确保电路已切断、禁止带电操作,并在相应电路的电源控制上挂好相应警示牌。

6.3.3 动力配电盘每两周清扫一次,并检查紧固件,室内控制台每月进行清扫,并检查所有的紧固件。

6.3.4 现场的现地控制箱,每两周清扫粉尘(包括电机接线盒)同时对所有的紧固件进行检查紧固并检查触点。

6.3.5 对以上各项检查中,要检查各动力线,控制线有无破损,接线端有无过载现象,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6.3.6 在进行送配电过程中,要熟悉各开关所控制的电路避免进行误操作,同时通知有关人员、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下,可以拒绝送电。

6.3.7 电气值班人员要做好各项记录包括更换元件、故障排除及电表度数的核对。

7、岗位职责

7.1 筛分机工岗位职责

7.1.1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本机构造和技术性能、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1.2 起动前,必须按保养规定做好检查保养工作,确认各部分完好后,才能开机。

7.1.3 起动后,操作人员应集中思想,坚守岗位,发现运转不平稳、振动频率和振幅等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停机汇报,及时处理。

7.1.4 停机后认真做好筛分机平台的清理清洁工作,筛网有堵卡现象,必须及时处理,筛网压条螺栓松动须紧固,螺旋弹簧板弹簧断裂,橡胶弹簧和缓冲器老化、三角皮带打滑及筛网破损时,应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7.1.5 认真填好当班工作记录。

7.2 粗碎给料机、JM1211HD破碎机工岗位职责

7.2.1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本机构造和技术性能,熟知安全操作规程。

7.2.2 开机前应认真检查地脚螺栓和机体各连接螺栓紧固情况和轴承润滑情况,按规定认真做好保养工作。

7.2.3 严格禁止破碎机带负荷起动

7.2.4 工作人员开机后应集中思想坚守岗位,使给料机能均匀供料,并使破碎机料腔中大致保持在2/3腔,在进料时,发现集料斗中有斗牙履带板钻头钻杆等金属物件时,应及时停机进行处理,以防损坏机器和皮带。

7.2.5 操作人员应及时阻止超径石进入破碎机,并及时上报当班班长及时处理。

7.2.6 停机后,做好清洁工作,填好当班记录。

7.2 粗碎给料机、JM1211HD破碎机工岗位职责

7.2.1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本机构造和技术性能,熟知安全操作规程。

7.2.2 开机前应认真检查地脚螺栓和机体各连接螺栓紧固情况和轴承润滑情况,按规定认真做好保养工作,特别要检查自动润滑机工作状况,确保自动润滑机工作正常并及时补充储油器油料。

7.2.3 严格禁止破碎机带负荷起动。

7.2.4 工作人员开机后应集中思想坚守岗位,使给料机能均匀供料,并使破碎机料腔中大致保持在2/3腔,在进料时,发现集料斗中有斗牙履带板钻头钻杆等金属物件时,应及时停机进行处理,以防损坏机器和皮带。

7.2.5 操作人员应及时阻止超径石进入破碎机,并及时上报当班班长及时处理。

7.2.6 停机后,做好清洁工作,填好当班运行记录(包括更换主要零配件记录)。

7.3 皮带机工岗位职责

7.3.1 开机前,认真检查机头、机尾及各部位并按规定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

7.3.2 在运行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运行操作。

7.3.3 皮带运行中,操作人员须集中思想,坚守岗位,看护皮带要沿线巡视,发现皮带打滑、跑偏等现象要及时处理并进行调整。

7.3.4 机械运行中遇到下列情况应紧急停机。

7.3.4.1 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7.3.4.2 皮带撕裂、断裂或折断、卡死。

7.3.4.3 机架倾斜、倒塌或严重变形。

7.3.4.4 电机冒烟、温度过高。

7.3.4.5 转动齿轮打坏、转轴折断、机械轴承轴瓦烧毁。

7.3.4.6 系统中一台皮带机发生故障停机。

7.3.4.7 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7.3.5 做好机头、机尾平台、皮带机走道的清洁工作,属于地面机尾的一并清理。

7.4 控制房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7.4.1 在开机前必须注意观察系统机械上有无人员或有障碍,并打铃发出开机信号,在接到带班人员发布的开机指令后,才能开机。

7.4.2 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作业。

7.4.3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专心致志地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并随时接受带班人员的指令,敏捷准确地进行紧急情况处理。

7.4.4 认真做好控制房、控制柜台面的卫生清理工作。

7.4.5认真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记录。

7.5 旋回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巴马克破碎机操作手岗位职责

7.5.1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本机构造和技术性能,熟知安全操作规程。

7.5.2 开机前应认真检查地脚螺栓和机体各连接螺栓紧固情况和轴承润滑情况以及润滑系统和提升系统的油箱油位,按规定认真做好保养工作。

7.5.3 严格禁止破碎机带负荷起动。

7.5.4 工作人员开机后应集中思想坚守岗位,使给料机能均匀供料,并使破碎机料腔中大致保持在2/3腔,在进料时,发现集料斗中有斗牙履带板钻头钻杆等金属物件时,应及时停机进行处理,以防损坏机器和皮带。

7.5.5 操作人员应及时阻止超径石料进入破碎机,并及时上报当班班长及时处理。

7.5.6 停机后,做好设备平台的清洁工作,填好当班运行记录(包括更换主要零配件记

录)。

8、砂石厂职工交接班制度

8.1 交接班必须在各岗位对口进行交接。

8.2 交班人员必须按保养内容及润滑周期表,切实做好例行保养工作,认真填好运转记录,未经接班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8.3 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工作地点。

8.4 交接双方要做好“六交”、“三查”。

“六交”

8.4.1 交生产任务、质量要求、所用材料品种

8.4.2 交设备运转情况及保养情况

8.4.3 交随机值班工具、油料表计备件数量

8.4.4 交设备事故处理及故障隐患情况

8.4.5 交设备及周围卫生清洁情况

“三查”

8.4.6 查随机运行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8.4.7 查随机工具、油料表计备件数量是否齐全

8.4.8 发现问题、查明问题,协商处理要向值班领导报告

8.5 由于交接不清或未予交接发生问题由交班人员负责

8.6 由于检查不周,敷衍了事而发生问题由接班人员负责

8.7 设备发生故障,原则上应由当班人员处理

8.8 交接时,先由交班人员填写记录共同签字,最后由交接班长签字,完成交接手续。

9、质量控制

9.1 技术人员应全面掌握不同工况的产品质量变化情况,指导操作人员调整工况。

9.2 初碎、中碎系统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来料中的杂质,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来料,有权拒绝进入给料仓,对来料中的杂质、铁件、树根等应及时清理。

9.3 中、细碎、制砂系统操作人员必须随时掌握供料数量,对自半成品料场出来的半成品中的杂质、铁件、超大径石块应及时清理。同时,发现筛分机筛网积料、堵料应及时清理筛面,采取措施改变供料量。

9.4 厂部技术人员应追踪控制产品质量,不定期取样检测,并及时与试验室保持联系。

闽黄联营体砂石料厂

2002.09.28

全系列铁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案及施组

中交集团太中银铁路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换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 1 -塑料排水板施工作业指导书............................................ - 4 -强夯施工作业指导书.................................................. - 9 -冲击压实与振动碾压施工作业指导书................................... - 15 -碎石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17 -水泥搅拌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2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施工作业指导书.............................. - 29 -水泥土(灰土)挤密桩作业指导书..................................... - 35 -柱锤冲扩桩(DDC)施工作业指导书.................................... - 39 -桩板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 - 42 -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施工作业指导书................................... - 45 -土方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 48 -土石混填施工作业指导书............................................. - 53 -石质路堤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 58 -土方路堑施工作业指导书............................................. - 61 -石方路堑施工作业指导书............................................. - 66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 75 -复合土工膜隔断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 90 -改良土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 93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 105 -锚定板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2 -混凝土重力式挡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5 -浆砌片石重力式挡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 119 -加筋土挡土墙施工作业指导书........................................ - 122 -锚杆框架防护施工作业指导书........................................ - 126 -预应力锚索防护施工作业指导书...................................... - 129 -钻孔桩(抗滑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132 -挖孔桩(抗滑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 138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 143 -路基排水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 152 -路基相关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 156 -

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弹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检测弹性机织物的弹性伸长与弹性回复率是否符合标准。 2、试验方法 (一)TTM 076弹性织物伸长率的测定方法 (二)TTM 077弹性织物回复率的测定方法 (三)JIS L1096B法伸缩织物的伸缩性 (四)ASTM D 3107-2003 (一)TTM 076弹性织物伸长率的测定方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测试弹性机织物在一定的负荷下,单位长度的伸长大小。 2、试验器材 2.1钢尺(精确至0.1mm)和标示笔。 2.2样品夹具(宽度大于50毫米)。 3、试验室标准条件 试验布必须在温度为21±1℃和湿度为65±2%的条件下平衡4小时。 4、操作 4.1布条:约65×5cm(修边纱后),修边纱时不可硬扯,作好50cm 标记。 4.2测试:连续慢慢拉伸至30N,停止3秒,慢慢抬起后停止3秒 再拉伸,往复三次,第四次拉伸后测量标记尺寸。

4.3弹性%:(拉伸后尺寸-50厘米)/50厘米 5、试验报告 5.1报告每个测试样品的弹性伸长。 (二)TTM 077弹性织物回复率的测定方法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织弹性织物。 2、试验器材 2.1定时器。 2.2米尺和软尺(精确至0.1MM)。 2.3静力伸长测试仪 3、试验室条件 试验布必须在温度为21±1℃和湿度为65±2%的条件下平衡4小时. 4、操作 4.1按照弹性伸长率方法测试弹性伸长率。 4.2将布条在原长的基础上拉伸弹性伸长的80%,固定半小时后松 开,1小时后测量其长度L1。 例如弹性是40%,则拉伸至50+50×40%×80%厘米,即66厘米。 4.3弹性伸长回复率=(L1-50厘米)/50厘米。 4.4弹性伸长率的80%超过了35%,均按35%计算(即弹性超过了43.75%)。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OP)编写要求讲解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计、制定和使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编写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也适用于临床检验产品厂商编写产品使用方法说明。 2 总则 2.1 操作规程是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检验的技术档案。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须内容。 2.2 操作规程应是指导检验人员正确操作的依据。但操作规程不能用来弥补检验方法设计上的缺陷。 2.3 操作规程必须含有质量管理内容,包括进行检验的说明,明确质量控制和纠正作用系统等。这些书面文件是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必须组成部分。 2.4 操作规程由主任或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编写,编写内容含义必须明确(无疑义、完整。要确保每个检验人员能理解,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的精确说明进行操作。 3 操作规程的内容要求 每个检验项目都必须具有明确而完整的操作规程资料以及精确的叙述。应具备下列内容: 3.1 实验原理和/或检验目的(概述;可包括临床应用和/或实用性。 3.2 使用的标本种类和收集方法、病人准备要求、标本容器的要求、拒收标本的规定、标本处理方法、标本储存规定、标本外送规定等。

3.3 使用的试剂、校准品、控制品、培养基以及其他所需物品。所有材料都须写明厂商名、产品号、包装量、配制要求、使用和储存要求等。 3.4 使用的仪器厂商名、型号,本项目仪器使用具体要求和校准程序。 3.5 每步操作步骤,直至报告结果。 3.6 控制品使用水平和频率,允许限的纠正措施。 3.7 计算方法。 3.8 参考值范围。 3.9 操作性能的概要。如:精密度、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方法学比较等。 3.10 对超出可报告范围的结果的处理。 3.11 对检验结果为病危报警值的处理。 3.12 方法局限性(如干扰物和/或注意事项。 3.13 参考文献。 3.14 其他必须内容。 4 规程式样和内容 根据实验室的大小和功能,操作规程的格式也应有不同。在小型(单一实验室中,有一本包括所有内容的操作规程即可。在大型综合的、多部门的实验室,应有不同专业和内容的操作规程,分放于各个专业室组。整套汇集的操作规程存放于科室负责人或相应场所。4.1 操作规程手册的式样应按实验室要求和结构来确定。但都须包 括质量管理内容,以及汇集有关检验项目操作规程。每个规程须包括第3章中叙述的内容。规程手册可设计成活页本形式,便于补充和修改。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 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中铁X局集团四公司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枢纽NJ-3标五工区项目部

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使用范围 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枢纽NJ-3标五工区路基工程基床表层曲线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级配碎石的拌和生产全部在拌和厂集中厂拌。 3.2、施工前按设计要求配制2种以上的试验性配合比,所配置的试验性配合比需进行室内试验,相关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3.3、在大面积填筑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级配碎石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且包含了掺5%水泥、不掺水泥两种设计形式的段落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

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工艺→验收基床底层→测量放样→集中拌和→运输→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压实→压实度检测→养生 4.2工艺流程 见下图1。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级配碎石的配比种类进行合适,填料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的级配碎石在拌和生产时应对配合比进行抽样检查,并做好生产记录。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5.1.1、基床表层填筑试验段 基床表层填筑全面开工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级配碎石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且包含了掺5%水泥、不掺水泥两种设计形式的段落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选定与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级配碎石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数,将以上试验资料整理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此项工程的路基施工。 图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流程图

来货检查作业指导书

1.0目的和适用范围 规范来货质量检查作业,确保为客户提供合格的产品,适用于配送中心外协产品进货检验工作。 2.0检查员必备条件和检查方式 自然光、100W以上灯光照明、光源和物体在2M以内,目视距离在400MM~600MM之间,正视或30度~60度平视观察。 3.0检验内容 3.1实木产品 3.1.1外观检查 A、整体色泽:包括整体颜色、纹理等,根据色板、样板对产品进行对色,并在缺陷部位标注。要求拼板平面要对纹理。拆装产品要集齐对色。 B、油漆局部缺隙的检查包括:泪油、不平、桔皮、针孔泻油、杂色、反底、不够油、松动、爆裂等。用粉笔把把缺陷圈起来,写明油漆局部的缺陷。 3.1.2结构检查,整装产品检查一套,拆装产品抽一套全部装配后检查。 A、稳定性、牢固性检查,检查连接处榫接、胶合强度根据该连接处的使用受力情况施加压力,无响声、无松动现象即为合格。 B、餐椅、茶几、餐台等方、棒形脚产品要上固定平台检查,四脚平稳,板状脚产品检查连接缝应均匀,连接缝小于0.1mm,即一张80克纸不能进去,连接处的工艺线要平滑,均匀。

3.1.3五金和产品外包装检查 A、固装产品装好后,检查外观同时查看五金件应无氧化、生锈和损 坏情况。拆装产品五金件的配件数量要拆包检查一套,确定配件 外观无生锈、缺损。 B、外包装检查,检查数量,全检 包装应符合防护要求,标识正确。 包装紧凑。封口胶、包装带是否打紧、合理。 特殊的包装如出口、定做要求。 检查外包装箱上是否印上包装人员工号。 3.2板式产品 3.2.1外观检查 A、整体颜色要求:单板、实木、宝丽板、氢氨板的颜色与色板保持一 致。手感好、平滑、纹理基本一致。无明显杂色。如有缺陷,用粉 笔注明缺陷。 B、油漆部件局部缺陷的检查包括:泪油、不平、桔皮、针孔、泻油、反底、不够油、多粒、漆面爆裂等。 C、视面外观缺陷评判标准见下表: 3.2.2结构检查,拆装产品第一次送货时试装一套 A、板式固装产品检查稳定性,用力推是否摇晃,连接处是否牢固,用力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编写要求

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04—20批准 -07—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计、制定和使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编写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也适用于临床检验产品厂商编写产品使用方法说明。 2 总则 2.1 操作规程是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临床检验的技术档案。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必须内容。 2.2 操作规程应是指导检验人员正确操作的依据。但操作规程不能用来弥补检验方法设计上的缺陷。

2.3 操作规程必须含有质量管理内容,包括进行检验的说明,明确质量控制和纠正作用系统等。这些书面文件是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必须组成部分。 2.4 操作规程由主任或主管技术人员负责编写,编写内容含义必须明确(无疑义)、完整。要确保每个检验人员能理解,并严格按操作规程的精确说明进行操作。 3 操作规程的内容要求 每个检验项目都必须具有明确而完整的操作规程资料以及精确的叙述。应具备下列内容: 3.1 实验原理和/或检验目的(概述);可包括临床应用和/或实用性。 3.2 使用的标本种类和收集方法、病人准备要求、标本容器的要求、拒收标本的规定、标本处理方法、标本储存规定、标本外送规定等。 3.3 使用的试剂、校准品、控制品、培养基以及其它所需物品。所有材料都须写明厂商名、产品号、包装量、配制要求、使

用和储存要求等。 3.4 使用的仪器厂商名、型号,本项目仪器使用具体要求和校准程序。 3.5 每步操作步骤,直至报告结果。 3.6 控制品使用水平和频率,允许限的纠正措施。 3.7 计算方法。 3.8 参考值范围。 3.9 操作性能的概要。如:精密度、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方法学比较等。 3.10 对超出可报告范围的结果的处理。 3.11 对检验结果为病危报警值的处理。 3.12 方法局限性(如干扰物和/或注意事项)。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速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 2. 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施工标准。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提出应急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及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参数收集,修建生活住房,配备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施工人员进场生活、办公的需要。 3. 技术要求: 3.1级配碎石混合料可采用多种机械进行集中拌和,如强制式拌和机、卧式双转轴桨叶式拌和机、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和机。 3.2施工前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3.3在大面积施工前,根据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填料,选取长度不小于200m的地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3.4碾压应采用12t以上的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可达20cm。

4.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1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以下四个区段: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试验段施工→确定工艺→下承层验收→拌和碎石→运输→平整→碾压→检验验收。 4.2级配碎石中心站集中厂拌法施工工艺图

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底基层填料进行取样检验,摊铺时对运至现场的底基层填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使用的各种材料均达到设计要求。 5.1.1底基层试验段摊铺 底基层在大面积施工前,根据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填料,选取长度不小于200m的地段进行摊铺压实工艺试验,采集施工数据及检测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底基层大面积施工。 5.2施工工艺 5.2.1摊铺底基层前应对路基(压实度、几何尺寸、弯沉等)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相关要求进行检验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 5.2.2测量、放线 施工前每10m放出路基中桩,以便在施工中每10m处在底基层摊铺两侧打钢钎,并根据设计高程,放出各控制桩的高程,挂钢丝绳用以引导摊铺机电脑传感器进行摊铺。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作业时严格控制标高。 5.2.3混合料拌合 混合料拌合时应按配合比拌合混合料,必须先调试好所有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设计的要求。

路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拌合、填筑施工。 2 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4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 基层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 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2)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3)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4)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碎石设备、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 5.2施工方法及工艺 5.2.1施工方法 ⑴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正式拌合前,调试厂拌设备。 ⑶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⑷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粒密度、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 ⑸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⑹基床表层的填筑按试验段总结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同时

石灰石布料取样岗位作业指导书

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 BEIJING CHINEFARGE CEMENT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质量体系作业指导书(QW13106:石灰石布料取样岗位) 版次:B0

发布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本手册版权属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 QW13106石灰石布料取样岗位作业指导书 1.总则 1.1本标准规定了石灰石布料取样岗位工人的职责与权限,工作内容与要求,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及检查与考核办法。 1.2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部原料车间石灰石布料取样岗位。 1.3执行兴发水泥有限公司《员工手册》CF39001。 2.引用文件 CF39001 员工手册 3.职责与权限 3.1按时到岗做好交接班工作。 3.2本岗位负责石灰石布料取样并将留样送至化验窒荧光仪岗位。 3.3负责本岗位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 3.4完成班长、值班主任及生产部领导布置的其他任务。 4.工作内容与要求 4.1按规定时间到取样点取样、加工处理。 4.2将留好的样品送至荧光仪岗位进行分析。 4.3必须按规定取样方法进行取样,以保证取样有代表性。 4.4当布料过程中石灰石品位出现异常情况时,按班长、值班主任或生产部领导的要求加取样品。 5.操作规程 5.1石灰石的取样、加工处理及送样。 5.2布料开始后,每隔30分钟到指定取样点用小车取样1次,每次不少于45kg,然后进行破碎,粒度小于6mm,缩分至100g磨细后全部通0.08mm方孔筛,装入留样袋内并注明日期、名称、编号、检验项目、留样人。 5.3将留好的样品送至荧光仪岗位进行测定。 6.交接班制度 6.1要按时交接班,如无特殊情况,不得提前或延时。 6.2交班人员要向接班人员讲述清楚本班发生的事情,但尚未处理或未处理完毕的,应向接班人员详细交接,并提出重点注意事项。 6.3接班人员在接班之前,应对自己责任区卫生状况,上一班发生的故障等,进行仔细检查和了解,并和接班人员进行确认。 6.4需要交接的物品和工具,记录以及其它材料应当交接清楚,如双方有分歧,可记录备案,凡有工具、物品、记录等丢失、损坏或记录不全实的,在哪个班发现,就是哪个班的责任,除非有当时的详细记录为证。 6.5各班要保持整个车间和设备的卫生,如本班发生严重跑、帽、滴、漏事件,应及时组织人员清理,如果交接班时仍未清理完,应征得接班者的同意和理解,方可下班,否则必须处理完完好,方可下班。 6.6任何时候发现卫生不符合要求都属当班者的责任,而与上一个班无关。 6.7交班者不许在交接班过程中有意隐瞒或淡化本班发生的事故和存在问题,给接班者工作造成困难,接班者也不许有意夸大交班者的失误和问题。 6.8交接班既要责任清晰,又要相互理解,搞好合作,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级配碎石指导书

一、项目简介 北京至霸州铁路地处华北地区的北京市、河北省。本线途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和霸州市,线路全长76.58km(不含新机场站),北京市范围33.43km(不含新机场站),河北省范围43.15km。 京霸五标段正线里程范围为DK80+007.56~DK93+032.71。 二分部承担施工范围:DK88+006~DK90+700段内区间、站场正线和站线、联络线、粮库专用线、工区走行线(其中京保上行联络线至JBSLDK95+059.24、改京九联络线GHLDIK94+000-GHLDK94+600)的全部道路改移、路基、框构桥和涵洞、明洞及其他运营及生产建筑物等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在临近既有线附近施工及地面电力线未拆迁高施工机械无法施工地段,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路基基础加固。 二、材料要求 1、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填筑压实后的渗水系数应大于5×10的负5次方m/s,用开山石块、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不应含有黏土及其他杂质。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小于30%。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新药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遵循科学和伦理道德的原则,使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报告做到及时、完整、准确和一致,使受试者的权益和健康得到保护,并保障其安全,保证临床试验遵循己批准的方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有关法规,使试验结论科学、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赫尔辛基宣言》及ICH《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等相关法规文件精神,制定本标准操作程序。 第二条:药品临床试验依其流程、内容和进程不同,将其划分为临床试验前的准备、启动临床试验、临床试验过程、中期协调会和结束临床试验等五个阶段。 第三条:本标准操作规程是根据药品Ⅱ期临床试验设计要求确立,临床进行的Ⅲ、Ⅳ期临床试验包括部分生物等效性试验均参照本程序执行。 第二部分临床试验前的准备 第四条:申办者对临床试验中心的遴选。 ⑴申办者在上报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资料后,根据所申请药物的性质、作用特点、功能主治以及疾病的流行病学、样本量的大小和药品临床试验基地的专业特长等,初步遴选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和确定参加单位的数量。 ⑵对初选单位的专业特长、研究资质、人员组成结构、任职行医资格、相关临床试验检查和检测设备以及参研人员参加GCP培训等情况进行现场考察,确认其资质、资源、能力和承担任务量的大小。 ⑶根据现场考查结果,首先确定临床试验组长单位,经与之协商确立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并据此草拟临床试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协调委员会联络表》和《临床试验参加单位初选报告》。 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文下达后,申办者根据批文精神,与临床试验组长单位一道最终确定临床试验参加单位。 第五条:申办者起草临床试验文件。 ⑴申办者与研究者共同商定起草并签署试验方案、CRF和知情同意书等临床试验文件。 ⑵申办者起草《研究者手册》,或其替代文件《供临床医师参考的临床前研究药效学、毒理学试验综述》。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兰渝铁路LYS-12标段项目经理部第四分部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 中国交通建设 C H I N A C O N M M U N I C T I O N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编制: 审核: 审批:

二零一二年三月

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广元至重庆段LYS-12标段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号: 版本号: 受控号: 修改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 中交一局兰渝铁路LYS-12标段项目经理部第四分部 2012年3月

1、编制依据 1.1、D1K000+000段路基施工图; 1.2、《兰渝铁路客运专线工程LYS-12标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1.3、《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1.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1.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1.6、《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1.7、《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8、《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1.9、《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 1.10、国家、地方、等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编制范围 DK000+000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3、实验目的 1、验证拟定的施工工艺是否合理; 2、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和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3、确定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 4、确定质量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和检验频率; 5、确定合理的人工与施工机械组合,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理长度; 6、验证施工组织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情况等; 7、制定有效的施工组织作业指导书及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服装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进货检验(含面辅料及外协产品的检验) (一)面料检验 1、采购员购进面料或面料印染加工后,及时通知面料检验员。 2、面料检验员按照采购计划单,如面料为色料(印染面料),还需要领取由顾客确认的样卡; 3、面料检验员核实是否为合格供方,与采购计划是否一致等,核实后,面料检验员对待检品区内的产品根据《面料质量检验标准》,样卡和采购计划单进行检验。 4、在径向验布机上对面料质量进行逐一检验。 5、对质量合格的面料,白坯取2-5匹进行复码,色坯全部进行复码; 6、把检验结果记录在《原辅料质量检验单》中,分别交品管部、业务部、仓库。 7、检验后,面料检验员对不合格布匹、局部不合格布匹,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标识、记录、评价、处置,将合格品放在合格品区域内,把不合格入在不合格区域内。 (二)辅料检验 1、采购员购进辅料后,及时通知辅料仓库验证。 2、辅料仓库到采购部领取采购计划单和由业务部与客户共同确认的小样或原样。 3、辅料仓库对待检品区域内的该批产品根据辅料质量检验标准以及小样或原样进行验证。 4、验证后,辅料检验员将合格品放在合格品区域内,把不合格放入在不合格区域内。 5、对辅料的不合格品,辅料检验员按不合格控制程序进行标识、记录、评价、处置, 6、辅料验证员填写《原辅料质量检验单》中,分别交仓库、采购员、品管部 (三)外协产品的检验控制 1、外协品的检验控制 1.1生产部按文件控制程序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领取相应该文件和资料(如:缝制质量检验标准,工艺单等)后,发放给合格的外协方。 1.2外协方对加工完毕的产品必须进行相应的检验,在提供产品时应将检验记录提供给本厂检验员。 1.3本厂检验员核实外协方的检验记录后,半成品按半成品的有关检验规定进行检验,成品按成品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并填写外协产品质量情况表,分别交品管部、生产部。

医院检验科检验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1)

xx医院检验科检验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节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 第二节尿液分析仪使用规程 第三节自动凝血仪操作规程 第四节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 第五节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第六节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第七节肝功能检验操作规程 第八节肾功能检验操作规程 第九节血脂检验操作规程 第十节血液葡萄糖测定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一节凝血四项检验操作规程 第十二节AB0血型正、反血型鉴定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 1、样品分析前准备 开机前的检查、准备 在开启分析仪电源之前,操作者须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 检查稀释液、清洗液、溶血素是否充足,有无过期; 试剂管路是否弯折,连接是否可靠。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 废液桶是否清空。 UPS电是否足够,打印纸安装是否正确,是否足够。

确保键盘正确连接到键盘接口上。 .开机 打开分析仪后面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屏幕上显示“Initializing…”. 分析仪进行初始化,整个初始化过程持续约4~7分钟。 初始化过程结束后,系统自动进入“计数”界面。 动物类型选择 按[菜单]键,移动光标,选择“动物”,按[确认]进入“动物”界面。 操作者根据测量的动物类型,选择需要分析的动物类型。 按[菜单]键,选择“计数”,进入“计数”界面。再按[模式]键,将当前模式设置为“全血”模式。 确认状态指示区的计数状态为“就绪”,工作模式为“全血”。 将准备好的全血样本放到采样针下,使采样针可以吸到样本且针头与容器底保持一定距离。按计数键,启动样本分析过程。此时,状态指示区的计数状态为“运行”。 采样针自动吸取13ul的样本后蜂鸣器响,在采样针抬起后,移开样本。 分析完成后,按[F4]键进入“样本信息编辑”界面。按[F9]键进入汉字状态。在汉字状态下,按[F8]键在全拼和五笔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输入样本信息,输入完成后,点击“确认”,保存输入的内容并返回到“计数”界面。 按[打印]键打印样本分析报告。 按照此操作过程进行其余样本的分析。 预稀释样本分析 按[菜单]键,选择“计数”,进入“计数”界面。再按[模式]键,将当前模式设置为“预稀释”模式。按[稀释]键,屏幕弹出“加稀释液”对话框,取一个干净的样本杯放在采样针下,按计数键,微倾斜样本杯一定角度让分析仪自动排出的稀释液沿管壁流入样本杯中,避免产生气泡或溅出。 加完稀释液后,按[确认]键,“加稀释液”对话框关闭,分析仪自动清洗采样针。 采集20ul血液迅速注入盛有稀释液的样本杯中混匀。 确认状态指示区的计数状态为“就绪”,工作模式为“预稀释”。 将准备好的预稀释样本放到采样针下,使采样针可以吸到样本且针头与容器底保持一定距离。 按计数键,启动样本分析过程。此时,状态指示区的计数状态为“运行”。 采样针自动吸取的样本后蜂鸣器响,在采样针抬起后,移开样本。 分析完成后,按[F4]键进入“样本信息编辑”界面。按[F9]键进入汉字状态。在汉字状态下,按[F8]键在全拼和五笔输入法之间进行切换,输入样本信息,输入完成后,点击“确认”,保存输入的内容并返回到“计数”界面。 按[打印]键打印样本分析报告。 按照此操作过程进行其余样本的分析。 3、样品分析结束后 按[菜单]键,弹出系统菜单,选择“关机”。 界面弹出“关机”对话框,点击“确认”进入关机界面。 将E-Z清洗液放到采样针下,按计数键,采样针将自动吸取E-Z清洗液,执行液路和计数池的清洗。 按照界面提示信息,将E-Z清洗液放到采样针下,按计数键,采样针将再次自动吸取E-Z 清洗液,执行液路和计数池的清洗。 执行完成后,界面提示“请关闭电源”是,关闭分析仪的电源开关。

f路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f路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拌合、填筑施工。 2 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4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料要求 基层表层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其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洛杉矶磨损率不大于30%。 (2)粒径大于1.7mm的集料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 (3)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不大于25%,其塑性指数小于6。 (4)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规定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范围表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试验及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保证其孔隙率、地基系数、变形模量及动态变形模量符合设计要求并确定填筑工艺参数,方可正式填筑。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5.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碎石设备、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级配碎石摊铺机 5.2施工方法及工艺 5.2.1施工方法 ⑴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砂砾等集料应分别堆放。 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混合料必须进行材质及级配试验,材质及级配均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正式拌合前,调试厂拌设备。 ⑶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⑷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混合料颗粒密度、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等工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介绍

XXXXX公司作业文件 检验作业指导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服装生产用面料、里料和辅料的进货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质量检验、产品完工质量检验和成衣出厂质量检验、外协产品的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外检的项目。本规定适用于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验工作。 2 目的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的质量要求已得到满足。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1 GB / T2660—1999 衬衫 3. 2 GB / T2666—2001 男、女西裤 3. 3 GB / T13661—1992 一般防护服 3. 4 GB/12014---2009 防静电工作服 3. 5 GB/8965---2009 阻燃工作服 3. 6 FZ / T80004—1998 服装成品出厂检验规则 3. 7 FZ / T81008—2004 茄克衫 4 职责 4. 1 技术质量部负责本检验规程的制定。 4. 2 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服装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检验工作,负责本检验规程的贯彻实施。 4. 3 质量检验员负责按本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实施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5 检验的方法和内容 5.1 进货质量检验 5.1.1 采购物资按对服装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分类 A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主要部分和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采购产品。如面料、特殊服装的里料、有纺粘合衬、缝纫线、拉链、绣花、印花等。 B类:指构成服装产品的其它部分,一般不会影响服装的使用效果,即使略有影响,也可以采取补救措施的采购产品。如一般里料、钮扣、四合扣、无纺粘合衬、口袋布、垫肩、松紧、商标等。 C类:指不直接用于服装产品本身,但又起到服装保护作用的采购产品。如包装纸箱、塑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作业指导书知识讲解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中铁X局集团四公司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枢纽NJ-3标五工区项目部

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作业指导书 1、使用范围 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南京枢纽NJ-3标五工区路基工程基床表层曲线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段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1、级配碎石的拌和生产全部在拌和厂集中厂拌。 3.2、施工前按设计要求配制2种以上的试验性配合比,所配置的试验性配合比需进行室内试验,相关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3.3、在大面积填筑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级配碎石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且包含了掺5%水泥、不掺水泥两种设计形式的段落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

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工艺→验收基床底层→测量放样→集中拌和→运输→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压实→压实度检测→养生 4.2工艺流程 见下图1。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施工前对级配碎石的配比种类进行合适,填料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的级配碎石在拌和生产时应对配合比进行抽样检查,并做好生产记录。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5.1.1、基床表层填筑试验段 基床表层填筑全面开工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级配碎石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且包含了掺5%水泥、不掺水泥两种设计形式的段落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选定与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级配碎石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数,将以上试验资料整理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此项工程的路基施工。 图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流程图

面料外观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

张家港牧羊人服饰有限公司《面料外观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部门:品管部 编制人:徐文斌 文件编号:LW-PK-003 受控状态:受控文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面料外观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本公司面料质量外观检验作业指导标准,避免面料外观质量检验程序不规范或者漏检导致出现面料问题而影响生产,以及避免不合格面料流入到生产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面料的外观检验。 3、权责单位 3.1品管部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修改、并不断完善。 3.2总经理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制定、修改、审核。 3.3面料检验负责按照本作业指导书对面料进行检验、检测、疵点的标识和记录。 3.4采购部依据本标准和供应商进行相关的业务沟通、合同签订、谈判和协商。 4、检验程序 4.1进料检验任务的接受 4.1.1生产计划部生管编排生产计划单交到仓库和IQC组长,每批次面料进厂,仓库及时将《供应商交货单》给到IQC组长,IQC组长统筹安排面料检验员对来料进行检验的相关事宜。 4.1.2面料检验根据《供应商交货单》上来料的货号、数量、颜色、缸号、匹号、规格对来料进行全检。(对客人指定面料供应商采购的面料,可以按AQL2.5的标准进行抽检) 4.2面料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4.2.1准备好业务提供的客人确认样板布、钢卷尺、《面料检验报告》、红色箭头返修贴纸、大剪刀、计算器、不合格红色贴纸、手缝针、线等。 4.2.2清洁干净验布机上所有与面料接触的地方(包括面料堆放的地面),检查验布机台面上是否有钉子或尖突的地方,如有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面料划伤勾破。 4.3对来料进行检验 4.3.1开启验布机电源开关,检查验布机的底灯和面灯是否正常,查看验布机是否能正常运行,将码表回复到“0”的状态。 4.3.2打开面料包装,将面料小心轻放到验布机上,注意分清面料的正反面,面料的正面朝上,(一般情况下布边针孔光滑的一面为正面)并将码表放下压在布头的地方。 4.3.3将要检验面料标签上的颜色、缸号、匹号、门幅、规格、数量填写在《面料检验报告》上。4.3.4在距离布头3米用取样器剪取匹差布样(含测克重样),最好是在面料上有严重疵点的旁边取布样,这样可以减少面料不必要的浪费,在布样上标明缸号、匹号,为了测得克重的准确性,每匹面料要在前、中、后位置各取一块布样,克重的接受标准是:150G、180G接受+2.%~-5%;210G、280G接受+5%~-5%;320G、390G接受+5%~-5%;超过接受标准不能收货。 4.3.5门幅的测量,不能在布头、布尾和接头处测量,要用钢卷尺度量实际门幅,度量门幅要以布边针孔到针孔为有效门幅,度量时钢卷尺要保持水平,面料自然放平,在面料的前、中、后各度量一次,以门幅最窄的地方为准,(例如:门幅测量3次分别为150CM、153CM和151CM,那么该匹面料的实际门幅为150CM)。面料门幅接受标准为-0CM~+2CM范围内可以接受,依据《供应商交货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