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教学大纲

排版教学大纲
排版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专业《方正飞腾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本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目前报业杂志系统的专业排版软件—方正飞腾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报刊杂志编辑技术,增强学生在未来的新闻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此课能培养学生对报纸杂志版面的感觉,力求在报刊杂志的版式设计进行发展和探讨。

技能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识报纸版面简单了解方正飞腾4.0的操作界面、用途以及一些和报纸相关的印刷知识(颜色空间、出血、版面构成),飞腾中的版面设置,飞腾中的文字排入方法(小段文字处理、自动灌文等),飞腾中的图片排入方法飞腾中的图片排入方法飞腾中表格的使用,飞腾中表格的使用一些特殊数学公式和符号的排版一些特殊数学公式和符号的排版还需要进行世界优秀报纸版面欣赏最终让学生很好的使用制作出精美的报刊杂志设计作品。

职业素质目标

报刊杂志甚至书籍的排版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当的耐心,办事的条理能力;具有严谨的学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的求学态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总学时 34学时,按每周2学时,每学期17周,一学期完成。

二、教学内容要求

模块一方正飞腾基础

一:教学内容,

1.初识报纸版面,什么是版面,版面的基本构成,排版软件简介:pagemaker、fit4.0、photoshop、colredraw等。认识方正飞腾的,简单熟悉操作界面

2。版面常识:颜色空间(rgb和cmyk的区别)、版面的组成部分(天头、地脚)等,飞腾中的版面设置,软件工作环境设置

3。使用文章工具进行一般的文字排入工作,如何使用自动灌文。如何制作特殊的文章效果

文章的编辑,如何排入图片,图片的简单处理,设置图文互促效果

4.使用图元工具绘制常见形状,图元的特殊处理,一些特殊图元的绘制,如何在飞腾中制作表格,如何制作特殊表格(彩色表格),如何编辑表格

5.一些特殊的数学符号和字符的排入方法

6.优秀报刊设计欣赏,主要选用国内外优秀的报刊杂志设计作品,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7.结合一些实例作品给学生讲授报刊设计的配色原理、版面构成规律、设计报刊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识问题。

8.效率工具

二:教学要求

掌握方正飞腾的特点和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文字处理功能和图元,图象的编辑功能,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之后在熟练排版中主页的编辑、颜色的设置等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飞腾的强大排版功能,软件加密技术,窗口和界面介绍

(2)排版文件的类型保存输出和版彩色转黑白版功能

(3)飞腾环境设置设置页面大小排版方式页数等字体的设置安装

(4)文字和各种符号的输入

(5)文字的修饰与排版

(6)文字的属性设置

(7)图元处理

(8)图象的处理

(9)对象的基本操作

(10)页的操作与管理

(11)颜色的定义与编辑

(12)表格的处理

(13)数学公式的编辑与排版

(14)文件的输出

(15)快捷键,印刷常用数据的了解

四:教学难点

(1)熟悉掌握工具栏里的工具应用

(2)矢量绘画和高级技巧。

(3)掌握FW里动态效果和混合模式

(4)精通位图蒙版和矢量蒙版的操作方法

(5)掌握FW的笔触,填充和样式。

(6)文字块红标题的定义修改和使用

(7)各种图元的绘制和修改

(8)图象格式的分类和各自的特点

(9)对象的选择移动复制删除等基本操作

(10)提示线和辅助线的操作与使用

(11)几种常用的颜色的模型

(12)表格文字的输入与设置

(13)数学公式的编辑

(14)发排

(15)快捷键,印刷常用数据的了解

模块二方正飞腾应用

三、教学建议

1、开设时间:高二下期每周2时,

2、理论课与实作课的课时分配约为:1:2

建议使用《方正飞腾4.0实用教程》北京希望电脑出版社2003年版,《报刊版面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21届世界报刊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集》中信出版社

3、建议教学进度的安排为:

课程时间分配表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材料成型工艺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工艺 Material Forming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7310060 学分: 6 学时:90 (其中:讲课学时:78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材:《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贾志宏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2月第1版 《金属材料焊接工艺》雷玉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牟林、胡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第2版 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的方法、金属板料成形技术、焊接电弧及焊接方法等三大部分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常见的液态成型、板料成形、焊接工艺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好热加工工艺知识基础;了解热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液态成型工艺 绪论 1 基本内容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发展历史,液态成型工艺流程。 2 教学要求 了解铸造产业的发展概况;了解铸造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工艺种类。 3 重难点 液态成型工艺的基本类型、流程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1 基本内容 (1) 常用铸造方法的选择; (2) 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3) 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2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铸造方法的特点;熟悉铸造方法选用的依据; (2)掌握砂型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熟悉特种铸造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方法。 3 重难点 铸造工艺性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1 基本内容 (1)工艺设计内容及流程; (2)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确定的基本原理; 2 教学要求 (1)熟悉铸造工艺设计的依据、内容及流程; (2)掌握砂型铸造工艺方案制定的原理及方法。 3 重难点 (1)生产纲领、生产条件对工艺方案制定的影响; (2)分型面及浇注位置的确定。 第三章浇注系统设计 1 基本内容 (1) 浇注系统概述; (2) 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 浇注系统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 2 教学要求 (1) 了解浇注系统对液态成型过程的影响; (2) 熟悉浇注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3) 掌握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各组元内的流动规律; (3) 理解浇注位置选择的原则; (4) 理解浇注系统设计的原理,掌握浇注系统设计方法; (5) 理解铸铁、铸钢、非铁合金浇注系统的特点; 3 重难点 阻流截面的计算原理及公式。 第四章冒口及其设计

教学指导书教学大纲第二版

《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 英文名称:F undamental course of C++ Programming 面向专业:对计算机要求较高的理工科专业 授课学时____48__;习题课____8 __;实验学时___56(含课外24); 课程学分:___4___;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程序设计课程是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最基本的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的知识。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能力,也锻炼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大学生将来结合其专业应用计算机编程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本课程选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作为教学语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C++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组成部分,在短学期进行,因单独成课大纲另立,软件工程的知识安排在课程设计中。本大纲仅为基础教学部分的大纲。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教学分为两阶段进行,分别在两个学期实施,学时分配为授课24+24,习题课4+4,上机实验28+28学时。总上机时间含课外上机24学时。 第一阶段: 1.C++基础知识 (1)初识C++程序; (2)了解类型潜在的面向对象的特性——值集与操作集的封装 (3)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关键字与标识符,基本数据类型,数组,枚举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和优先级; (4)理解类型的相容性与不相容性; (5)掌握简单标准输入输出的程序实现。 2.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设计 (1)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描述方法,了解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 (2)掌握双路和多路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if 语句,switch语句; (3)掌握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while语句,for语句,do…while语句; (4)掌握常用算法的应用:直接法,枚举法,递推法,迭代法; (5)应用结构化技术分解程序,设计、实现、测试和查错简单程序; (6)掌握文本文件的输入输出。 3.函数 (1)理解函数抽象机制,掌握函数定义与函数的调用; (2)理解参数化机制(值调用),了解参数的传递过程; (3)理解函数的返回值及函数原型说明; (4)理解全局变量,局部变量,变量的存贮类型与作用域,生命期与可见性; (5)掌握函数的递归调用,编写、测试、调试简单的递归函数; (6)理解函数重载,缺省变元,内联函数。 4.类与对象 (1)理解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 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 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 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 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

及其相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二)、饱和脂肪烃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

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与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任务1、了解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建筑装饰材料的名称,理解其性能特征、掌握其规格尺寸; 2、在进行设计实践中能根据使用场合、部位准确熟练地选择; 3、根据国家有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深化设计和施工图的绘制; 知识目标1、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名称、分类; 2、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规格、性能; 3、理解建筑装饰工程材料结合的基本原理; 4、掌握不同构造形式的装配程序和工艺; 教学内容项 目 一 一、绪论;(略讲) (1)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地位;(2)建筑装饰材料在装饰工程中的作用; (3)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4)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5)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 (6)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以了解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为目的,以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应用及其施工工艺为目标,学生要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经常到装饰材料市场和装饰工程施工现场(可观看施工现场各类视频)参观学习,认识和了解装饰材料的性能、应用及材料发展状况,为掌握建筑装饰各分部工程装饰材料的选用及施工工艺打下基础。 二、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略讲) 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装饰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辅助工具:视频及图片讲解) 建筑装饰材料的理化性能(教学辅助工具:视频及图片讲解) 建筑装饰材料的装饰性(教学辅助工具:施工现场图片及效果图讲解) 项 目 二 三、建筑装饰工程基本材料(详讲) 建筑装饰工程基本材料:建筑装饰工程基础材料、墙体材料及建筑绝热材料 1、建筑装饰工程基础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 (1)无机胶凝材料: 水泥;(课堂辅助教学工具:视频及图片讲解);重点:检测方法; 石灰;(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 石膏;(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重点:了解石膏制品; (2)水泥混凝土: 集料;砂、卵石、碎石、煤渣; 水泥混凝土;重点:养护时间、特点; (3)建筑砂浆: 砌筑砂浆、抹面砂浆,装饰砂浆(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 2、墙体材料 烧结砖;(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重点:目前装修应用; 非烧结砖;重点:目前装修应用; 砌块;重点:目前装修应用; 复合板材料;重点:工装重点使用材料;(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 3、建筑绝热材料 无机绝热材料; 有机绝热材料;(课堂辅助教学工具:图片讲解)憎水型岩棉保温板、气凝胶绝热毡等;装修重点应用位置;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大纲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类别:必修课制定时间:xx年7月9日英德华粤艺术学校制《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型:必修课 二、先修课程: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 三、学时:180学时 四、课程概述: 1、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制度、教育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从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活动案例并指导学生的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实践。 五、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发现法、课堂模拟教学等以及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六、重难点:七、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1]杨文尧主编,《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许卓娅主编,《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石筠韬主

编,《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袁爱玲主编,《学前创造教育活动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周兢、陈娟娟主编,《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汪荃主编,《在游戏中成长活动区游戏指导》,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8]王俊美主编,《幼儿园数学活动指导》,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9]顾荣芳、薛菁华主编,《幼儿园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许卓娅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应彩云主编,《孩子是天,我是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2]《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白爱宝主编,《幼儿发展评价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刘炎主编,《幼儿园游戏》,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1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xx;八、考核形式:笔试根据我校客观实际情况,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形成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单一的评估形式,并且加大过程性评估在学生学业成绩的权重系数,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各占学期成绩的50%和50%。其构成如下:学期成绩=平时成绩(课堂笔记/课堂发言/课堂出勤)(50%)+ 期末考试成绩50%)九、学时分配本课程在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开设,课堂教学共180学时。第三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1023 课程英文名称: Concrete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砼工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水泥与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防范。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以及特性; 2.掌握工程中水泥选用的方法; 3.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选用方法; 4. 具备配置普通混凝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与混凝土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设计,并能根据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问题,进行弊病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基本生产配方设计,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检测与后期性能调配;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特点,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三方面性能的调整;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现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能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进行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和混凝土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等。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说明

附件1 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说明 一、大纲编写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实施教学与考核的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一般包括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说明部分要明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贯彻“少而精”原则,做到规范与灵活相统一;本文部分是教学大纲的基本部分,分章节或单元说明(章节或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法建议、考核要求以及参考书目等。 凡列入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均应由课程归属教学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开课前组织教研室或任课教师制(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应经所在教研室讨论审核,经学院批准后方可执行,并报教务处备案。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应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并汇编成册。 二、文档格式要求 1.教学大纲统一用Word文档排版打印,页面设置为:A4纸型;页边距:左2.8cm、右2.5cm、上2.5cm、下2.5cm、页眉1.5cm、页脚1.0cm,标准字间距,行距1.5倍,段前段后间距均设为0,标点符号全角录入。 2.标题、正文的字体及字号要求:一级标题:(《XXXX》教学大纲)三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加粗;其余正文内容:小四号宋体。 三、填写内容说明 1.关于教学目标 具体参见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陈述要求及参考样例,教学目标一定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要反映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层次。 2.实验类课程中的“类型” 是指基本(演示、验证等)、综合、设计等;如是上机课程“类型”是指单项训练、综合训练等。 3.非独立设置的课内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可以参照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格式编写,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应作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一部分,课程编号、学分以理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 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②掌握制定机械加工路线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表面加工方法;理划分加工阶段;合理安排加工顺序;正确制定加工工序集中与分散的问题。 ③掌握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方法。④理解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方法;了解降低加工成本的措施。 ⑤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规范。 5.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①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掌握尺寸链图的作法及其尺寸链的计算。②掌握工艺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其计算技巧。 ③了解装配尺寸链的特点及其简单的计算。 6.装配工艺基础①了解装配尺寸链的基础知识。②了解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公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文写作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范畴:文秘教育专业 学分数:2 学时数:40 一、教学大纲讲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公文写作》是一门应用性专门强的课程,它以党和国家的有关规范性文件为指导,要紧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政职权和实施治理的过程中公文形成与办理的差不多规律与方法。其内容具有政治性、综合性、规定性与应用性的特点。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文秘教育专业的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行政机关公文与处理的差不多理论, 差不多知识与差不多技能,认识机关公文形成和处理的差不多规律,了解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体式稿本、行文规范、写作要求以及公文办理、公文立卷与归档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培养和提升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胜任工作需要。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习题、讨论及课外资料的查询、分析等方法来传授知识。教学手段要紧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外资料查询、分析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独立性较强,前期若能开设《应用写作》对本课程较有关心,学完该课程,对学生大四开展的毕业论文写作较有关心。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本课程教材: 岳海翔.公文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胡双宝.有用公文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公文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的含义,公文的产生与进展的差不多想讲;认识公文的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公文分类的意义,方法以及我国现行的公文名称。 公文概述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公文的分类与名称 第二章公文写作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写作的重要性、公文写作的特点和公文写作的差不多要求;明确公文写作的一样步骤、方法以及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素养修养。 公文写作概述 公文写作的特点与要求 公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写作人员的修养 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 要紧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文体式的含义及文体特点;懂得并把握公文结构各要素的含义及其在文面上的格式安排,了解并熟悉公文的外观形式及装订要求;懂得公文在写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文稿与文本的含义及其作用。

《印刷工艺》 教学大纲

《印刷工艺》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内容 1 印刷技术发展简史 2 印刷基础综论 3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4 制版 5印刷 6印后加工 7印刷技术的应用 8印刷设计工具软件应用 9印刷应用设计

二、实践教学内容 10实训一:收集名片10张,收集16KDM设计210*285mm10份。 并实际设计。 11实训二:收集DM二折页,三折页设计10份,收集商业文本封面设计210*285mm8份。并实际设计。 12实训三:收集CD封设计3个,收集封套设计10个。并实际设计。 13实训四:收集样本10种。并实际设计。 14实训五:收集书籍封面设计若干。并实际设计。 15实训六:收集海报广告设计5。并实际设计。 16实训七:收集手提袋10个。并实际设计。 17实训八:收集印刷包装设计5个。并实际设计。 18实训九:收集3件你以为最有创意的印刷品上交并说明并实际设计。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的教学时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20学时,实践教学为20学时。

《印刷工艺》教学大纲说明 一、本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述印刷工艺的基本知识。掌握印前,印刷,印后基本知识。重点掌握电脑印前完稿技术。 《印刷工艺》是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印刷工艺的基本知识,熟悉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印后加工装订以及印刷技术在各种媒介上的应用,从而能够全面地掌握设计的流程,提高设计水平。 二、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只把眼光停留在对设计的一般应用和操作上,而是能全面了解、熟悉设计好的作品如何通过印刷成为成品,在设计时就应把印刷工艺因素考虑进去。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简单了解印刷技术的发展状况,熟悉印刷工艺对设计的要求,掌握应对印刷时出现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 为了适应印刷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知识体系与实训相结合,强调以印刷设计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设计实践为中心,在课程的各个阶段有机地编排相应的支撑知识、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课题,使学生在这些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创新能力得以激发,综合的设计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规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 在基础设计学习阶段坚持规范化教学,每个章节教学都强调教师的教案设计、课堂讨论、设计实践、设计作业评判等基本环节,实行单人设计题目与小组(一般为3~5人)设计题目相结合。分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上讲解,接着由教师引导讨论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 2.采取多种形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互动性 在基础设计学习的基础上,安排有难易不同、方法有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综

《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57 总学时: 14 课程学分:1 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课程英文译名:Tutorship of Mathematics Competition in Primary School 一、课程任务和目的 任务: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了解小学数学竞赛题型,掌握小学数学竞赛题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研究小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目的:小学数学竞赛辅导是为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明确开设小学数学竞赛辅导课程的意义,教学的方式和要求,了解小学数学竞赛的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教学重点: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教学难点:数学竞赛的题型 教学内容: 1.课程的意义 2.小学数学竞赛的教学内容,发展趋势 3.小学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与培养的方式、途径和策略 4.小学数学竞赛的题型介绍 (二) 假设法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了解应用假设法解决的典型题型及基本解法。 教学重点: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假设法解题。 教学内容: 1.假设法解题的方法、步骤 2.鸡免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推广 3.分数应用题应用假设法解题举例 (三) 盈亏、还原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解法,介绍应用方程思想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及典型题的介绍。 教学重点:掌握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解法。 教学难点:确定类型 教学内容: 1.盈亏、还原问题的类型 2.盈亏、还原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 3.典型题的介绍,应用方程思想解决的方法 (四)相遇和追及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类型,解法,以及变异问题。 教学难点:较难相遇与追及问题的解法。 教学重点:变异问题—追及问题在钟面上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1.相遇和追及问题的类型,求解的方法 2.典型题的介绍 3.钟面上的数学问题 (五) 整除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深刻理解整除的概念、性质、数的整除特征,以及整除问题的具体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数的整除特征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数的整除特征。 教学内容: 1.整除的概念、性质 2.数的整除特征 3.整除问题的应用实例 4.典型题的介绍 (六) 工程问题(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工程问题的类型、计算公式,解法。 教学重点: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难点: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1.工程问题的类型 2.工程问题的计算公式、解法 3.工程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4.典型题的介绍 (七) 抽屉原理(2学时)

《烹饪工艺学》教学大纲

《烹饪工艺学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4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64 学时 总学分:_4___________ 开课学期:_J _______________ 适用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烹饪原料学》、《地方名菜》大纲执笔人:王式玉 参加人:金声琅__________ 审核人:朱国兴_________ 编写时间:2009 年7 月 编写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一、课程介绍 《烹饪工艺学》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适用于烹饪工艺与营 养专业的专科生学习;在第一学期开设。其承担着从原料的选择、初加工、初步熟处理直至正式烹调成菜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有:原料的加工原理及工艺、刀工原理及刀工刀法、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菜肴的组合、调味的知识、菜肴的烹制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原料加工的各种原理、方法和变法,加强学生对烹调的知识从感性到 理性的转变,使学生掌握在菜肴制作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规范,熟练运用各种手 段优化烹调工艺,科学合理地完成菜肴制作工艺。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烹饪、营养、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具 有较强烹饪技术和菜品创新能力,能从事中西餐烹饪操作、营养分析与营养配餐及餐饮业管 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可持续发展人才。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熟悉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了解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强化刀工刀法的练习,具 备本专业必需的专业技能;掌握配菜、调味、火候和菜肴烹制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最终掌握在菜肴制作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规范,熟练运用各种手段优化烹调工艺,科学合理地完成菜肴制作工艺。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掌握原料的初加工原理和工艺;具备必须的刀工技能;了解加热对原料的影响;掌握配 菜、调味、火候和初步熟处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烹调方法制作菜肴,具备烹调技能;熟练运用各种手段优化烹调工艺。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烹饪原料学:具备烹饪原料的质量鉴定,选购优质原料;了解各种原料的性质、特点、结构、烹调用途等;掌握原料的保管方法;熟悉各地的特色原料的性质、特点、结构、烹调用途等。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1.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用word编写) 《课程名》课程教学大纲-----(用三号黑体) (内容用四号宋体字,半角) 授课专业:------(用四号黑体要写明全称) 学时数:学分: --(用四号黑体)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用四号黑体) 写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属于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用四号黑体) 包括本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分章节详细编写内容及要求(写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在各章标题后注明所用学时,学时分配只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这一部分是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应尽量详细列出。 (注:“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够进行分析和综合。) (3)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用四号黑体) 包括各教学环节(如:课堂讲授、实验、作业、课外自学、课程设计、考试等。)的安排、要求。其中,课堂讲授:包括教学方法、手段、外语、计算机应用等要求,教学辅助资料如:习题集(库),试题集(库),CAI课件等要求;实验环节:主要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作业:主要写明布置习题达到的目的,并分章节写出布置的题量;考试环节:写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改革的思路,要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考试。 (4)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用四号黑体) 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定的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择优选择,且与设定的教学内容能较好的吻合。要列出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月。 3.页面格式 纸型A4:高 285MM,宽 210MM ;页边距:上 25.4MM,下25.4MM,左 20MM,右 20MM,装订线10MM;页眉:17MM;页脚:20MM;行距:固定值,28磅。

《化工工艺Ⅱ》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工艺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工艺Ⅱ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6 讲课学时:36 学分:3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是以聚合物的生产工艺为研究对象、以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化工等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后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的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有关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工作当中所遇专业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向专业工程师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高分子合成的主要合成工艺和重要品种的生产方法、结构、性能,并对本学科的发展和前沿有一定的了解。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重点:要让学生通过了解高分子的发展与现状,认识到高分子工业对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事业心。 难点:根据我国的高分子工业现状和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 重点:1.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过程 2.五种重要单体的合成路线 难点:石油裂解制烯烃中丁二烯的萃取精馏 第三章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重点:自由基聚合的主要实施方法; 难点: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机理、链转移作用的应用 第四章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生产工艺 重点: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反应机理和生产工艺 难点:离子型聚合与配位聚合的原理和机理 第五章缩合聚合生产工艺 重点:缩合聚合原理、熔融缩聚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实施工艺。 难点:1. 线型缩聚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平衡缩聚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均聚合度及小分子物浓度三者之间关系;第六章逐步加成聚合生产工艺 重点:逐步加成聚合反应机理;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难点:聚氨酯的合成原理 第七章高聚物改性工艺 重点:共聚物合成工艺;互穿网络聚合物合成工艺;高聚物的化学改性 难点:共聚物合成工艺 五、实践环节 0学时。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解析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内容 绪论金属工艺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器制造过程。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热加工 (一)金屑材料的基本知识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的概念。力学性能主要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符号、单位、物理意义与试验方法。 2.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冷却曲线和过冷度。晶粒、晶界、晶格、晶胞、晶面的概念。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3.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合金的相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的概念。 4.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特性点和特性线。典型铁碳合金的组织转变。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5.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6.常用钢材含碳量和常存元素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二)铸造1.铸造的实质、特点及应用范围。铸造方法分类。 2.合金铸造性能 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概念。充型能力和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影响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提高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措施。 收缩的概念。铸造应力、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缩孔、缩松、变形、裂纹等铸造缺陷的形成机理和防止措施。 3.常用合金铸件及其生产灰铸铁件:灰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铸铁的石墨化。孕育处理。 灰铸铁件的生产特点。球墨铸铁件:球墨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球墨铸铁件的生产工艺和铸造工艺特点。 可锻铸铁件:可锻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可锻铸铁件的制造过程和铸造工艺特点。 蠕墨铸铁件和合金铸铁件。铸铁的熔炼:冲天炉的工作原理。铁水温度和化学成分的控制。铸钢件、铜合金铸件和铝合金铸件生产。 4.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规程设计铸造工艺规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常见手工造型方法的选择。机器造型和造型生产线。铸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铸造工艺图的制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参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等)的确定;型芯设计。铸造工艺图实例。 5.特种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 (三)锻压1.锻压的实质、特点和应用。锻压方法分类。 2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冷变形与热变形的概念。锻造比与锻造流线。金属锻造性能的概念。 3.自由锻自由锻的特点和应用。坯料的加热和锻造温度范围。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定:绘制锻件图;确定变形工序;计算坯料的质量和尺寸;选定锻造设备等。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学科导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学科导论是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科导论》的学习: (1)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动向; (2)熟悉资源、环境、生态领域的总体概况、研究进展、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激发兴趣,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对本学科的理解和把握; (3)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为本科生就业或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三、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习题要点: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针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等。 本章重点、难点: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茶园土壤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熟悉解决茶园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第二讲我国环境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各时期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研究热点等。 第三讲有机农业专题 习题要点:有机农业的概念;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历程;熟悉当前我国主要的有机农业企业等。 第四讲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专题 习题要点:我国主要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种类;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种类及常规处理方法;熟悉当前我国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等。 第五讲生物质炭及其环境应用 习题要点: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炭的主要环境应用方式;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物质炭制备方法及常规的环境应用方式;了解当前我国生物质炭的研究热点等。 第六讲污染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 习题要点:主要的污染元素;主要污染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特征;当前污染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等。 本章重点、难点:当前污染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主要污染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及特征;了解污染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等。 第七讲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习题要点:固体废物的含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热点与难点问题;城市污水污泥、工业污泥处置难点及新理论新技术;垃圾处理处置政策调研与制定;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及研究进展等。 本章重点、难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热点与难点问题;关于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新理论与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