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的诊治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肛瘘患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肛瘘一般有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史。
脓肿自破或经手术切开排脓,从肛门皮肤外口或肛门内流脓,这些都是诊断肛瘘的主要标志。
1、触诊低位肛瘘之瘘管,在皮下可以摸到绳状硬条,由外口行向肛门,用指按压,有脓液由外口流出。
2、望诊可见外口常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或臀部形成一突起或凹陷。
周围皮肤因脓液刺激,常有脱皮发红,有时有肉芽组织由外口内突出。
周围皮肤红紫色,多为结核性瘘管。
3、直肠指检常在肛管后侧、齿线附近可摸到中心凹陷的小硬结,有轻微压痛,即是原发内口。
4、确定内口位置因内口是肛瘘的原发病灶,必须准确定位其内口部位和弄清其数量,如检查不清或定位错误,必然会导致治疗失败。
因此在瘘检查中正确判断内口的位置及数量,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定肛痿的内口位置时,可以采用病理检查和细菌培养、从病史上判断内口的位置、碘油造影、肛门镜检查、根据外口与肛门的距离来判断内口的部位、染色检查、通过探针检查及通过触诊可以帮助了解内口的位置等方法。
5、确定瘘管的深度与括约肌的关系由于肛瘘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有时管道在内括约肌之间走行,手术中切开管道,必然要切开有关的括约肌。
特别是通过肛门直肠环的瘘管,切开肛门直肠环,术后会引起肛门失禁。
因此在检查中必须弄清瘘管走行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
6、确定瘘道主体与支体的变化在肛瘘检查中,不能单纯从内口的数目,或瘘管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从病变的一个平面上了解病变的全貌;有时从肛门外部看,仅一个外口,症状也不明显,但可能是瘘管很深,内口寻求比较困难的复杂性肛瘘;有时瘘外口较多,肛门皮肤病变较大,但其主管很低,属于容易处理的简单肛瘘。
因此对肛痿的诊断要具体细致。
7、全身检查肛瘘虽然表现为局部病变,但也与全身情况或某些疾病相联系,绝不能忽视全身检查。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生肛瘘,往往为结核性肛瘘,且术后创口愈合较慢;骶髂骨结核患者发生的肛瘘,有可能是骨结核所引起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时也因并发肛门脓肿,破溃后形成肛瘘等。
肛瘘怎么治疗最好-

肛瘘怎么治疗最好?
肛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肛肠疾病,严重是会出现溃疡流脓等症状,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内治法、外治法、封闭疗法、扩肛疗法的效果都比较好,患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千万不能吃辛辣的有刺激性的食物,尤其不能大量饮酒。
★肛瘘的最佳治疗方法一:内治法
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总的原则,如果热结于肠道。
以泻热通便,养阴凉血为治则,代表方为凉血地黄麻仁丸;湿热下注者,以清热利湿为治则,可用止痛如神汤加减;阴虚肠燥者,以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为治则,可用增液汤加减;血虚肠燥者,以补血养阴、润肠通便,常用润肠丸加减。
★肛瘘的最佳治疗方法二:外治法
肛门局部用药治疗,方法有:
坐浴:排便前温水坐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能减轻粪便对
肛瘘的冲击;便后坐浴可洗净粪便残渣,减少异物刺激,减轻括约肌痉挛和肛门疼痛。
外敷药物:采用中西药物配制消炎止痛软膏,直接涂于裂口处,能减轻疼痛和缓解括约肌痉挛,也可用止痛栓剂。
★肛瘘的最佳治疗方法三:封闭疗法
适用于早期单纯性肛瘘,采用亚甲蓝普鲁卡因注射液作为长效麻药,对肛瘘行局部注射,药液注入肛瘘基底部和周围组织内,手指轻轻按摩。
★肛瘘的最佳治疗方法四:扩肛疗法
要求在局麻下,以手指撕裂紧束的栉膜带,使痉挛的括约肌松弛,改善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治愈肛瘘的目的。
通过以上介绍肛瘘的最佳治疗方法,大家应该了解了怎样治疗肛瘘,希望通过上述内容介绍能给肛瘘患者带来帮助。
低位简单肛瘘手术方法

低位简单肛瘘手术方法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病痛和不适。
低位简单肛瘘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低位肛瘘手术方法。
肛瘘的定义和症状肛瘘是指肛管与肛周皮肤之间的炎症性通道。
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是由肛周腺体阻塞、脓肿形成和破溃所致。
病人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疼痛、排便不适、脓液或血液的渗出等症状。
低位简单肛瘘手术的原理低位简单肛瘘手术主要是通过剖开瘘管,以及清洗和引流脓腔,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这种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手术步骤1. 患者准备:术前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具体情况和注意事项。
在术前禁食水6小时,禁食食物12小时。
手术前需要患者肛门周围的皮肤进行彻底清洗。
2. 麻醉:手术一般采取局部麻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3. 切开瘘管:在患者肛门周围用消毒液充分清洁后,医生使用局部麻醉,然后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用手术刀小心地剖开肛瘘周围的组织,同时注意保护周围的肌肉和黏膜组织。
4. 洗刷和引流:手术切口打开后,医生会使用生理盐水或抗菌液进行局部的洗刷,清除炎症和脓液。
然后,医生会插入引流管,将引流管与伤口连接,以便排出残留的脓液和炎性分泌物。
5.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清洗手术切口,并进行绷带包扎,加以固定。
此外,医生会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以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术后注意事项1.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疼痛和不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
2.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3. 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尽量保持休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4. 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定期复诊,确保术后康复情况良好。
结语低位简单肛瘘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肛瘘的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并且术后恢复快。
然而,术前和术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的术后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康复情况。
肛瘘不开刀治疗方法

肛瘘不开刀治疗方法首先,中药熏洗是一种常见的肛瘘非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消炎、止痛、收敛作用的中草药,煮成药水后用来进行肛瘘部位的熏洗。
这种方法可以缓解肛瘘周围的疼痛和瘙痒感,促进伤口愈合,但需要长期坚持使用才能见到明显效果。
其次,针灸治疗也是一种不开刀治疗肛瘘的方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消肿止血的效果。
患者可以选择到正规的中医针灸机构进行针灸治疗,但需要注意选择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另外,中药内服也是一种非手术治疗肛瘘的方法。
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草药可以通过内服的方式来调理患者的体内环境,从而达到缓解肛瘘症状的效果。
但需要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和剂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膳食调理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手术治疗肛瘘的方法。
患者可以根据中医的膳食疗法,选择一些有益于肠道健康的食材,如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从而减轻肛瘘的症状。
最后,定期进行肛肠康复运动也是一种非手术治疗肛瘘的重要方法。
一些简单的肛肠康复运动,如盆底肌锻炼、腹式呼吸、腹部按摩等,可以帮助患者加强肛瘘周围肌肉的收缩力和稳定性,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肛瘘不开刀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手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且效果相对较慢,患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最好能够咨询专业的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患者,缓解肛瘘带来的痛苦。
论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

论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多外口、多管道、管道走向复杂、内口位置穿过外括约肌深层的肛管直肠瘘,其中以高位马蹄型肛瘘最具代表性,另有高位坐骨直肠窝瘘、骨盆直肠窝瘘等。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在诊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总结介绍如下:1 术前诊断正确寻找肛瘘内口及了解瘘管的走向对肛瘘的诊断和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更是如此。
其检查诊断亦有一定的难度,目前的主要诊断方法有:(1)指检。
(2)探针检查。
(3)X线检查。
(4)腔内超声检查诊断。
(5)磁共振成像检查。
(6)亚甲蓝与过氧化氢混合液瘘道染色。
2 手术方法高位复杂性肛瘘之所以称为“难治性肛瘘”,其主要原因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内口困难,治疗更难,复发率高,并发症、后遗症多。
针对其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国内外纷纷开展针对性研究,手术改良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1)高位肛瘘切开术。
该方法目前在临床因对肛直环损伤较大,后遗、并发症多,已很少被采用。
(2)旷置切开术治疗。
此疗法损伤小,但如处理不好时易致伤口经久不愈合或愈后复发。
(3)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
该法为传统挂线疗法,优点是简便安全,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影响小,不会引起严重肛门失禁,但组织结扎在橡皮筋之内,疼痛较重,如用药线虽然疼痛较轻,但往往需紧线或切除残余的纤维结缔组织,从而增加患者痛苦,且愈合时间长,有异物感,挂线处可遗留明显凹陷(即钥匙孔样缺损)。
挂线术发展至今,有了很大的改良,对低位瘘管切开或切除,高位瘘管挂单线、挂双线、挂浮线等。
(4)切开挂线对口引治疗。
李春雨等人用此方法报导118例,一次治愈91例,二次治愈27例,治愈率100%,平均为28.1d[1]。
(5)肛瘘切除肌瓣充填术。
该术式是针对以往治疗高位肛瘘采用开放存在组织缺损大、愈合时间长等问题而设定。
但术后创面一般要二个月左右才能痊愈且有残余脓肿、复发及肌瓣部分坏死等并发症。
肛瘘的治疗最佳方法

肛瘘的治疗最佳方法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不便。
对于肛瘘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肛瘘的治疗最佳方法。
首先,对于初期肛瘘,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一些消炎药物和抗生素可以帮助减
轻炎症,缓解疼痛,并且加速伤口愈合。
此外,一些中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如黄连上清片、三黄片等可以帮助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
其次,对于复杂的肛瘘,手术治疗是较为常见的选择。
外科手术可以彻底清除
肛瘘,避免复发,并且术后恢复较快。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括约肌切开术、肛门周围切开引流术等。
手术治疗是目前肛瘘治疗的主要方式,对于复杂的肛瘘效果更佳。
此外,激光治疗也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
激光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术后
恢复更快,对于一些不宜手术的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应该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减少腹泻,不要过度用力排便,这些都对肛瘘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饮食上应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肠道的健康。
总之,对于肛瘘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
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肛瘘患者尽快康复。
希望本文所述的肛瘘治疗最佳方法能对患者有所帮助,早日摆脱病痛。
肛瘘中医治疗方法

肛瘘中医治疗方法肛瘘中医治疗方法本病的治疗,当注意攻、补的适宜,治实不忘补虚,补虚则当顾其实。
根据本病的特点,应注重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并重,初起寒热交作,大便坠痛,宜用轻剂解散。
已成内热,口干,大便秘结,脉沉实而有力者,当下之。
肛门肿痛,常欲便而下坠作痛者,导湿热兼泻邪火。
肛门焮肿疼痛,小便涩滞,小腹急胀者,清肝利小水。
出脓腥臭,疼痛不减,身热者,养血、健脾、更兼渗湿。
脾胃虚弱,不能收敛者,滋肾气、补脾胃。
一、内治法,辩证论治1.湿热下注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方药:止痛如神汤或化毒除湿汤加减。
黄柏,银花,丹皮,赤芍,茯苓,生薏仁,苍术,归尾,枳壳,通草,生甘草。
若便秘者加大黄、火麻仁;痛甚者加元胡、防风。
2.正虚邪恋治法:扶正祛邪。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或十全大补汤合五味消毒饮。
党参,黄花,当归,白术,茯苓,桔梗,银花,白芷,山甲,皂刺。
待腐肉去,肉芽生,食纳佳,二便调,神情自如时,投以八珍汤,补气补血。
3.阴液亏虚治法:清热养阴。
方药:秦艽鳖甲汤加减,秦艽克,鳖甲,银柴胡,地骨皮,全当归,青蒿,知母,乌梅,炙甘草。
二、单方验方1.土贝母、雄黄。
共研细末后,用桐油调成糊状备用。
适用于结核性瘘管,有脱腐生肌之作用。
2.露蜂房、白芷,或大腹皮、生大黄,将二味药煎水外洗,适用于肛瘘初起者,可缓解症状,有消肿止痛散瘀之作用。
3.防风、黄芩、龙胆草、苦参,鱼腥草、生大黄,加水煎汤熏洗或坐浴。
4.红粉,朱砂,加生石膏。
将上药制成油纱布条外用。
适用于瘘管术后,残留管壁未消及胬肉增生,有化腐生肌的作用。
5.鲜榆白皮、白糖各15克。
二味放入石臼内捣烂,搓条如针状,徐徐纳入瘘管,可使瘘管自行脱落。
每日上药一次,适用于肛瘘初起。
6.大黄、黄柏各,姜黄,白芷,川朴、陈皮、甘草、苍术、南星,天花粉。
上药共研细末,与凡士林配成20%软膏外敷。
适用于肛瘘发炎,有清热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7.大生地,黄连,黄柏、当归尾,紫草,黄蜡,香油。
肛瘘诊疗方案

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肛漏病(BWG050)西医病名:肛瘘(k60.3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肛瘘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骶尾部结核:骶尾部结核由皮肤溃破
后,可形成久不收口的瘘道,有清稀 脓液流出,具有发病缓慢、低热、盗 汗、咳嗽及结核病的症状,x线可见骶 尾部骨质损害或发现结核病灶。
鉴别诊断
化脓性大汗腺炎:为发生于腋窝、会阴部及
肛周等大汗腺丰富部位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常形成穿通性窦道,顽固难治,迁延不愈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内口高于齿线上的肛瘘治疗原则:
1、在排除了癌性肛瘘的前 题下,可以缝合关闭内口。 2、符合腺源性肛瘘的,仍 需寻找位于齿线高度的真内 口,并处理内口。
观点1:不管瘘管的高点高于 内口还是平行于内口,只要处 理了内口就可以了。而高于内 口平面以上的瘘管部分不做处理。 观点2:除了内口处理外,瘘管 有多高就要切开多高,否则肛瘘 是不会痊愈的。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瘘管位臵高于内口时的处理原则
观点三:内口要处理。高于内口的瘘管 可做部分切开,以遗留的盲端为依据 ,原则上不超过1.0cm。越是纤维化明 显(盲端管壁坚硬),遗留的盲端越 要短。相对柔软有靠合生长可能的, 盲端可留的稍长一些。
寻找内口的方法:
7、染色法:从肛瘘的外口注入美兰,肛内的纱布 可着色,溢蓝的位臵即是内口。 8、挤压法:如术中挤压管壁,有时可见脓液溢出 ,溢出点即是内口所在方向。 9、如切开管壁(纵向),可见半凹形的纤维化的 管壁,且搔刮后管壁光滑,可刮出炎性肉芽样组 织。如已做美兰染色,可轻易刮掉蓝色。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常见的手术方法
肛瘘切开搔扒术:切开瘘管,搔扒管
壁及腐烂组织以根治之。适应于初发 低位瘘,疤痕组织较少者。
常见的手术方法
肛瘘截根术:适应于多发外口肛瘘,数个外口通 于一个内口者。只解决一个主管道,其他分支作 引流,肛门损伤面小,对保存括约肌和术后恢复 有利。
操作要点:选择距肛门最近的一个外口纳入探针 寻到内口,切开挂线;其他外口纳入探针,探明
常见的手术方法
肛瘘切开挂线术:适应于 各类肛瘘,尤适宜高位瘘
。以橡皮筋通过瘘管的两端收紧,造成皮下组织及直 肠环肌局部持续压迫性缺血而慢性切开,使切开与组 织粘连固定及修复同时进行,防止了术后肛门失禁和 狭窄、大出血等继发症。 操作要点:1 . 拉紧皮筋的松紧度以 7 一 10 天之内 自然掉落为宜。过紧则术后疼重且切割快失去挂线意 义,过松则须二次紧线增加患者痛苦。2 .术后换药 的关键是使伤口引流通畅,保证伤口由基底逐渐向上 生长。为使引流通畅,内口附近的内痔应予结扎。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时机:
1、尽量选择外口开放的状态手术; 2、不完全性肛瘘在明确包块情况下; 3、肛周脓肿破溃后10天左右(过去的观点要3个 月)。肛周脓肿切开排脓后,脓腔缩小、内口已 明确、管壁未完全形成时为最佳手术时机。
原则是:术中寻找瘘管不发生困难能尽量 显露瘘管的全貌。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常见的手术方法
拖线疗法
常见的手术方法
肛瘘高位挂线,低位缝合术:适应于高位单
纯型瘘,其管道走行越过肛管直肠环,故宜 高位挂线切开以免肛门失禁,又因其管道走 行单纯且较长,故可行低位缝合,以加速愈 合。 操作要点:1腔,接近挂 线处的一针,须以粗线全层缝合并扎紧,以 防渗液感染。
手术治疗原则
1、敞开或切除括约肌内脓腔; 2、开放瘘管; 3、引流瘘管分支; 4、最小程度的括约肌损伤以防止术后排便失 禁; 5、瘢痕小,安全愈合; 6、正确处理好内口和通畅引流是手术的关键
常见的手术方法
肛瘘切除术:将瘘管全部切开,并将瘘管及切
口两侧边缘的瘢痕组织充分切除,使引流通畅, 切口逐渐愈合。适合于低位肛瘘。 成功的要点:(1)正确探查内口,如仔细探查仍 不能找到内口,可将疑有病变的肛窦作为内口处 理。(2)切开瘘管并充分切除边缘组织,瘘管切 开后应检查有无支管,如发现也应切开。最后修 剪伤口边缘,使伤口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便 于伤口深部先行愈合。
确无另外的内口后,以刮匙于管壁内搔扒,清除 腐肉后,放臵引流条。术后按肛门开放伤口换药 ,分支约 7-10 天后停止引流,令其自然闭合。
常见的手术方法
肛瘘断管挂线术:适应于内、外口间距较长
的肛瘘。采取就近截断术,远段引流,近段 切开挂线。 损伤小,缩短愈合时间,有利 于保存括约肌。 操作要点:1、断管处应在肛缘 1.5厘米以 外,以避开括约肌。2、远段管道以刮匙搔 扒,对口引流的浮线应松弛,可活动,以利 引流。
分类
Parks分类
Parks分类 (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1、括约肌间型肛瘘:最
常见的一种类型,多为低位 瘘,约占肛瘘的70%,为肛周 脓肿的后果。内口位于齿状 线附近,瘘管只穿过内括约 肌,在内外括约肌之间行走, 最后开口于肛门周围皮肤,外 口距肛缘较近,一般为3-5cm。
分类Parks分类
2、经括约肌性肛瘘 :可以为低位 瘘或高位瘘,也较常见,约占肛瘘 的25%,为坐骨肛门窝脓肿的后果, 瘘管穿过内括约肌,并在外括约肌 浅部和深部之间向肛门周围皮肤上 穿出。外口距肛缘稍远,多在5cm 左右。常有数个外口,并有支管互 相沟通,也可向上穿过肛提肌到直 肠旁结缔组织内,形成骨盆直肠瘘。
寻找内口的方法:
1、索罗门定律:两侧坐骨结节后缘 划一横线,横线前侧离肛门5.0cm以 内的,多呈直瘘,即内口和外口垂 直,内口位于齿线上。横线后侧或 在横线前侧5.0cm以外的,则瘘管多 呈弯曲状,其内口常位于后方正中线 (截石位6点)的肛隐窝内。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寻找内口的方法:
蔓延,进入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形成脓肿。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自然破溃或经手术切开排 脓后,脓腔缩窄、腔壁肉芽增生形成管道, 破溃之处或切口处形成外口,内口作为感染 源而不愈形成肛瘘。 肛瘘多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为特异 性感染 。
病理:
典型的肛瘘分为三部分: 外口 瘘管 内口
病理:
内口即感染源的入口,多在肛窦及其
病因
肛腺感染学说:如今国内外公认的并被临床
广泛采用的学说肛腺感染是肛瘘形成的主要 原因(90%是隐窝腺源性)。 性激素的影响与肛瘘的发生有关,在青春期, 人体自身的性激素开始活跃,特别是肛腺开 始发育增殖,由于分泌旺盛,若加上肛腺排 泄不畅或肛腺管阻滞,则易感染引起肛腺炎。
病因
腺隐窝的的化脓性感染,在内外扩约肌间隙
2、哥德索规则:在肛门中央划横线,外口位于横 线前方或横线上,且距肛缘在2.54cm~3.81cm范 围内时,则管道较直。如外口位于此线后方或超 过2.54cm~3.81cm的,则瘘管弯曲,内口居后位 正中。 3、触摸法:经外口向肛门方向可触及硬索条样物 ,在齿线处可触及内口硬结。
肛瘘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肛瘘的诊治进展
河南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肛肠科 杨继闽 副主任医师
定义: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 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 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 肛腺感染有关。
肛瘘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
流行病学
发病率仅次于痔,在我国占肛肠发病 人数的1.67%~3.6%,国外为8%~ 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婴 幼儿发病亦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为5~6:1。
A.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 瘘道通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浅部,与皮肤相通。 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内口或外口, 肛瘘瘘道在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 B.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内口在肛隐窝,仅有一个 瘘道,走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通过瘘 管与内口相连或并有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 约肌深层以上。
分类 Parks分类
3、括约肌上型肛瘘:为高位 肛瘘,较少见,约占肛瘘不足 5%。瘘管穿破内括约肌后向上 蔓延,到达外括约肌上方,最 后穿破肛提肌在肛门周围远处 皮肤上穿出。由于瘘管常累及 肛管直肠环,故治疗较困难。
分类 Parks分类
4、括约肌外型肛瘘:很少见, 为骨盆直肠脓肿或坐骨肛门窝 脓肿的后果,占肛瘘不足1%。 内口不在齿状线附近,而在齿 状线上方的直肠壁,瘘管在内 括约肌外方经肛提肌而下开口 于肛门周围远处的皮肤上。这 种瘘管常由cohn病、肠癌或外 伤造成,治疗时需注意其原发病灶而选择相应办法。
附近,后正中线的两侧多见,但也可 在直肠下部或肛管的任何部位。内口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 内口占95%,其中70%在后肛隐窝附 近,11点位占8%,1点位占17%;继 发性内口,绝大部分是医源性的。 (探针检查、手术操作)
病理:
外口即脓肿溃破处或切开引流的部位, 是瘘管的脓液向肛周皮肤溢出的开口。 外口暂时封闭时,局部引流不畅,则 又逐渐发生红肿,再将形成脓肿,封 闭的外口可再穿破或在其他处形成另 一外口。如此反复发作,病变范围逐 渐扩大或有时造成几个外口,与内口 相通,这种肛瘘称为复杂性肛瘘 。
临床表现
外口呈乳头状突起或肉芽组织的隆起, 压之有少量脓液流出。 低位肛瘘常只有一个外口,若瘘管位臵 较浅,可在皮下摸到一硬索条,自外口 通向肛管。 高位肛瘘位臵常较深,不易摸到瘘管, 但外口常有多个。 由于分泌物的刺激,出现肛周皮炎或湿 疹,引起肛门瘙痒。
分类
1975年衡水会议肛瘘统一标准分类法:
诊断
肛瘘的诊断并不困难,临床只要根据患者 既往有肛门直肠脓肿溃破或切开排脓的病史 ,并且在肛门周围皮肤检查到瘘道外口,或 肛门内有脓液流出,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 是为了弄清瘘管的类型、性质、走形、与内 外括约肌的关系等还需配合做一些检查,如 :肛门指诊、探针检查、造影、MRI、腔内 超声等。
鉴别诊断
病理:
瘘管是连接内口和外口之间的管道,可 分为主管、支管。主管是连接原发性 内口和原发性外口的管道,有直有弯; 支管是主管与继发性外口相连的管道。 由于原发病灶不断经内口进入管道,加 之管道迂曲行走于内、外括约肌附近, 管壁由纤维组织构成,管内有肉芽组 织,或有脓液,故经久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