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逃避RNAi的策略
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分子机制

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分子机制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微生物体,它们通过感染宿主细胞来繁殖和传播。
尽管感染病毒的过程中,宿主会通过免疫反应来对抗病毒,然而,一些病毒仍然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监视,引起严重的疾病。
那么,病毒是如何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呢?1.病毒的抗原性变异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其表面上的蛋白质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然而,一些病毒因为其基因组的高变异性,导致其表面蛋白质结构不断发生变异,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
比如,流感病毒的HA(血凝素)和NA(神经氨酸酶)表面蛋白结构不断变化,使得免疫系统无法识别其表面上的抗原决定簇(epitope),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2.病毒的免疫干扰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产生一些蛋白,这些蛋白能够切断宿主细胞与免疫系统的联系,从而阻碍免疫系统对感染的病毒进行攻击。
比如,乙肝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产生一些蛋白,这些蛋白能够切断宿主细胞与免疫系统的联系,从而阻碍免疫系统对感染的乙肝病毒进行攻击。
此外,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诱导宿主免疫细胞死亡来降低免疫反应强度,从而进一步逃避宿主免疫监视。
3.病毒的免疫逃逸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产生一些蛋白,这些蛋白能够伪装成宿主细胞的蛋白,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
比如,愤怒猴感染HIV后,它的MHC-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分子的表达会下降,从而抑制T细胞的免疫攻击。
此外,HIV还会在感染细胞内复制,从而在宿主细胞的MHC-I表面上呈现了不同的肽段,从而使得免疫系统难以识别。
总之,病毒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分子机制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细致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深入探究其具体的分子机制。
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于病毒逃避机制的研究和了解,以便于有效地对抗各种感染病毒的侵袭,保障人类的健康。
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策略与机制

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策略与机制病毒是一种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微生物体,其生命周期主要依赖于宿主细胞来进行繁殖和生存。
病毒的感染会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其中包括自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的同时也需要应对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病毒也可以通过多种策略和机制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策略与机制。
1. 伪装成宿主自身分子病毒通过伪装成宿主细胞的膜蛋白和表面糖蛋白等自身结构来欺骗免疫系统。
因为病毒的膜蛋白和宿主自身细胞的膜蛋白非常相似,免疫系统很难区分它们的差异,从而达到对病毒的保护。
这种现象在HIV,流感和乙肝病毒等病毒中尤为常见。
2. 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病毒会利用多种机制,抑制或破坏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降低自身被免疫系统攻击的几率。
例如,HIV病毒会破坏宿主细胞中的CD4+T细胞,从而削弱细胞介导免疫系统的反应。
另外,病毒也可以通过分泌抑制剂的方式,阻碍宿主免疫系统的抵御作用。
3. 攻击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病毒可以攻击和利用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细胞因子,抗体和白细胞等,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例如,一些病毒会直接感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免疫系统的运作,如HIV 病毒直接感染CD4+T细胞,使得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
此外,病毒还可以通过感染和利用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抗体,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比如某些病毒会定位并感染抗体产生细胞,从而降低体内的抗体水平。
4. 变异和演化病毒的基因组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和演化,这使得病毒可以通过不断变异,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例如,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常常会发生变异,使得免疫系统无法识别新的病毒株,从而无法发挥抵御作用。
总之,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策略和机制非常复杂多样,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欺骗或破坏宿主免疫系统,从而保护自己的生存和繁殖。
研究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病毒感染和宿主反应的过程,也有助于我们开发更有效的病毒治疗和预防策略。
RNA干扰技术基本原理和应用

RNAi旳主要过程
效应阶段 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 旳形成 RISC旳激活:ATP依赖旳解双链过程 在siRNA反义链旳指导下(靶序列旳辨认), RISC特异性切 割、降解靶mRNA,造成基 因体现失活
NS3-1948 siRNA +
HCV体现质粒
共转染
Huh-7 细胞
HCV RNA ↓ 23倍
GAPDH siRNA
+
HCV RNA 无变化
谢 谢!
2023 年 Berstein 等 提出只有22 核苷酸dsRNA才有特异性旳
阻断效应,并发觉体内分解dsRNA 为 siRNAs (short/small interfering RNA) 旳 DICER 酶
RNAi旳发觉和发展历程
2002 年 Novina 等 用RNAi 技术实现了对HIV-1 病毒旳阻抑
Dicer酶
RNAase III超家族组员。构造中涉及一种 螺旋酶构造域,两个RNA酶Ⅲ构造域,一 种双链RNA结合位点 对单链RNA没有活性 对200~500nt旳dsRNA作用效果最佳,能 降解成25nt左右旳siRNA 广泛存在
RdRp(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siRNA旳制备措施
细胞内制备措施 依赖体现质粒或病毒载体在细胞内获取 siRNA 经过PCR介导旳siRNA体现试剂盒获取 siRNA
siRNA载体
依赖RNA聚合酶III 开启子(pol III) ,操纵一 段小旳发夹siRNA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旳体 现。
抗流感病毒研究新策略——RNA干扰

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则较
发生 流行 的原 因。加 世 纪 曾发 生了3 次世界流感 大流行_ 。第 4 ] 牙流感 ” 大流行 , 全球死 亡人 数约 20 0万 ~500万 。第 2次 是 0 0 15 97年 H N 2 2型 “ 洲 流感 ” 全 亚 ,
维普资讯
・
12 ・ 2O ,0 1, . a Rcpu t,uu 7VJ 3№ 1 ta t0 . 6
抗 流 感 病毒 研 究新 策 略—— R A 干扰 N
杨 晓芳( 综述)李明远 ( 校) , 审
RNAiC n i i d pia o fi n u twz. a i hb t u l t n o s ma y s b y n ci I RNAi l b c me au et t vn swe p n wi i e p o e . l e o s f a i i l a o l w d r p c wi dn . h
v I SRNA a d b n e d a fr g B e a y o nl e z il . p r ns i i o a d i iO s o d 出a iI X r g n w ie o e e t r p fi t n a vF S Ex e me t n vt vV h we n i h u l i r n n t
i e a s fi ih s e i i t e b c u e o t h p c ct hs f c c , r ln e c o l w c s a d c n e in p i ain b s e t v s g f y, ih e a y p oo g d a t n,o o tn o v n e ta l t e i s i i i p c o d s
植物中RNA干扰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

植物中RNA干扰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简称RNAi)是一种由RNA分子介导的基因沉默现象。
RNAi的发现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个重要突破,其重要性体现在其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中,包括免疫反应、染色体重塑、发育调节等方面。
随着RNAi 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应用也被开发出来,其中以植物领域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本文旨在介绍植物中RNA干扰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
RNA干扰的生物学功能RNA干扰在生物学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植物中,RNA干扰的生物学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 抗病毒防御植物在面对各种病毒感染时都会引发RNA干扰反应。
RNA干扰的发生主要依靠Dicer-like蛋白质对RNA链的切割作用,进而形成siRNA,从而诱导RNAi反应的发生。
病毒RNA与植物RNA的反应导致RNAi反应出现,这一系列的反应可使主体植物保持免疫反应机制,从而保护自身免受病毒感染。
2. 基因表达调控RNA干扰也参与植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RNA干扰引发了各种RNA的产生,其中包括miRNA、siRNA等,这些 RNA可参与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调控。
例如,在干旱等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应对环境变化,RNA干扰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
miRNA所特有的核酸配对抑制作为 RNA 干扰的一种形式,直接影响翻译的发生,从而调节参数表达的剪接和二次结构。
3. 突变修复另外在植物的突变修复过程中,也使用到了RNA干扰的机制。
一些因环境变化或突变引起的基因故障或DNA损坏,可能会被RNA干扰的siRNA所修复。
当siRNA与神经节或RNAi工具相互作用后,干扰分子的作用需要滋补细胞核糖并与DNA结合,继而导致核酸产生特定的剪接并修复对DNA的损伤,从而使植物的基因絮凝在进化和适应环境的途径上得到修复。
RNA干扰的应用除了对生物学中的基础研究之外,RNA干扰在植物领域中的应用还包括:1. 基因沉默基因沉默是指通过RNA干扰沉默指定的基因。
简述rnai的原理和应用

简述RNAi的原理和应用1.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物学现象,它是由双链小分子RNA(dsRNA)介导的基因靶向抑制机制。
RNAi在真核生物中起着基因调控的重要作用。
RNAi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1 产生siRNARNAi过程的第一步是产生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子。
siRNA由长的双链RNA分子通过酶切作用生成。
在细胞内,一个特殊的酶——Dicer会将长的双链RNA分子切成长度约为21-25核苷酸的siRNA片段。
1.2 RISC复合体的形成siRNA与一个蛋白质复合体——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结合,形成siRNA-RISC复合体。
1.3 靶向特异性siRNA-RISC复合体会辨识目标mRNA,主要依靠siRNA上的一小段序列,称为seed区域。
当siRNA与目标mRNA序列部分完全匹配时,RISC会将目标mRNA切割成片段并降解之。
1.4 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目标mRNA被降解后,对应的蛋白质的表达量会降低。
或者RISC也可以通过结合目标mRNA上的特定区域来阻止翻译过程,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2. RNAi的应用RNAi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RNAi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1 基因功能研究RNAi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通过通过设计和合成特定的siRNA,可以选择性地靶向靶基因,从而使其表达受到干扰。
进而观察靶基因敲除后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研究其功能。
2.2 疾病治疗RNAi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靶向关键基因表达,可以实现对某些疾病的治疗。
RNAi技术的药物研发正在迅速发展,其中一些已经获得批准并用于临床治疗。
2.3 农业应用RNAi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
艾滋病的病逃逸与免疫应答

艾滋病的病逃逸与免疫应答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失调疾病。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艾滋病仍然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病毒的病逃逸现象及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对于控制和治疗艾滋病至关重要。
一、病毒的病逃逸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繁殖过程中会发生频繁的突变,从而导致病毒株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对免疫应答和治疗手段带来了许多挑战。
艾滋病毒的主要靶标是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和共受体,主要通过结合这些受体进入宿主细胞。
1. 病毒突变导致免疫逃逸艾滋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出现拷贝错误,导致新的突变株的出现。
这种突变会导致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作用发生改变,从而能够逃避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作用。
例如,艾滋病毒可以通过改变病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使得病毒逃避特异性抗体的结合,从而降低免疫对病毒的杀伤作用。
2. 病毒逃逸对治疗的挑战由于艾滋病毒的高突变性,病毒株对抗病毒药物的可能性很高。
例如,艾滋病毒依赖病毒逆转录酶复制病毒基因组,而逆转录酶的高拷贝错误率导致病毒复制时经常发生突变。
这些新突变株可能对已有的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从而使得治疗变得困难。
二、免疫应答的特点对于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系统的应答异常是其疾病进程的重要特点。
艾滋病毒的感染会导致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下降,破坏了免疫系统的平衡,使得机体容易被其他病原体侵袭。
1. 免疫耐受艾滋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应答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例如,病毒感染会导致机体对自身免疫抗原的耐受性增加,从而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这种免疫耐受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预防自体免疫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炎症反应增加艾滋病毒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的增加。
抗病毒治疗的新方法:RNA干扰

抗病毒治疗的新方法:RNA干扰摘要】 RNA干扰技术已经迅速的被发展成为一种治疗手段,用于特异的下调基因从而减轻病痛。
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由于病毒感染的疾病。
现在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RNA干扰都可以抑制病毒。
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则:每一个的病原物RNA干扰治疗都必须量身定做,其中包括:1.发挥干扰的RNA的导入方法途径,2.给药途径,3.目的基因,4.RNA干扰作用的持续时间。
尽管对于每种病毒都可以制定有效的策略但是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重要的是,治疗策略必须考虑到在病毒基因组可能出现的极快速进行,以及利用计算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来辅助治疗策略以防止病毒逃逸。
此外,所有的RNA干扰治疗策略都需将发挥干扰作用的核酸序列导入到靶细胞中,这将受益于基因设计和导入方法的发展。
这里我们总结了在抗病毒RNA干扰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如何将这些发现有效的应用到诊断治疗中。
【关键词】RNA干扰病毒治疗RNA干扰(RNAi)是一种特异的抑制基因表达的一种现象,并且是从植物到人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非常保守的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复合物Dicer将双链RNA分子切割成长为21-25bp的小分子双链RNA,这些短的干扰RNA (siRNA),然后指导RNA诱导干扰复合体(RISC)切割与之互补的目的mRNA[1,2]。
这里我们讨论将RNA干扰技术应用到病毒类疾病中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其应用前景。
基于RNA干扰的治疗有很多潜在的优点,但是也有很多的难题。
病毒复制非常快,会积累突变和短的缺失,特别是基因组为RNA的病毒。
由于RNA干扰依靠siRNA与目的mRNA的精确互补,因此突变的积累会致使病毒呈现出对RNA干扰的抑制,这种情况类似于病毒进化对HAARP治疗产生抗性。
此外,在病毒复制,dsRNA编码病毒蛋白或整个基因组产生的过程中病毒都有可能是暴露在宿主细胞的RNA干扰作用下。
因此,许多病毒进化出RNA干扰的抑制因子并不奇怪,这种现象在植物中比动物中更具特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32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Pr og. Biochem. Biophys.
2007; 34 (12)
择 性 折 叠 , 改 变 局 部 RNA 的 二 级 结 构 , 以 避 免 siRNA结合,从而导致RNAi效力下降.
植物病毒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洋李痘疱病毒 (Plum pox virus,PPV)嵌合体通过在miRNA靶序列 内突变能迅速逃避RNAi,并且主要突变与miRNA 5'端配对的核苷酸[2]. 1.2 编码病毒抑制子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小干 扰 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或 微 RNA (microRNA,miRNA) 所引起的以序列特异性方式 介导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的基因调控方式. 越 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NAi是生物体内一种古老而 保守的抗病毒免疫形式. 在宿主细胞的“敌对”环 境中,病毒必须对抗宿主细胞RNAi的抑制作用才 能生存. 最新研究表明,病毒已进化出种种策略来 逃避RNAi这种基于核酸的免疫系统,这进一步证 明RNAi确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 RNA病毒逃避RN Nhomakorabeai的策略
不同病毒逃避宿主RNAi的机制不尽相同,但 一般来说,RNA病毒主要通过靶区域的突变或编 码病毒抑制子来逃避RNAi介导的抑制,或两者兼 有,而DNA病毒则倾向于利用病毒抑制子逃避宿 主RNAi. 1.1 RNAi靶区域突变
RNA 病 毒 在 复 制 时 , 由 病 毒 依 赖 于 RNA 的 RNA 聚 合 酶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hairpin RNA, shRNA) 或 人 miRNA 前 体 诱 导 的 RNAi. 这种抑制是由于VAⅠ一方面竞争核输出因 子Exportin 5,导致shRNA或miRNA前体的核输出 抑制,另一方面直接结合Dicer并抑制Dicer功能. 随后,Andersson等(2005年)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腺 病毒感染细胞抽提液中,Dicer活性的抑制能由增 加底物浓度克服,表明VA RNA作为竞争性底物起 作用. 由于VA RNA在腺病毒感染晚期达到108 拷 贝/细胞,数量远超过任何异常形成的dsRNA,因 此结合Dicer的单纯竞争抑制足以解释VA RNA对 RNAi的抑制效应.
葡萄无味果病毒(Grapevine virus A,GVA)蛋 白P10能抑制瞬时表达的单链有意义RNA所诱导的 局部和整体沉默,且对转基因和外源GFP的mRNA 均有抑制活性. 马铃薯X病毒载体异位表达的GVA P10增强了病变的严重程度. P10显著降低siRNA的 水平及重组P10能结合单链和双链形式的siRNA 及 miRNA, 表 明 P10 是 RNAi 抑 制 子 [3]. Merai 等 [4] 报 道,甜菜黄化病毒 P21、花生丛簇病毒P15、大麦 条斑花叶病毒γB、烟草蚀纹病毒HC-Pro、芜菁皱叶 病病毒CP和番茄矮矬病毒属P19等病毒沉默抑制子 都结合dsRNA,干扰siRNA和miRNA,这表明结合 dsRNA可能是植物RNA病毒抑制RNAi的常见策略.
3展 望
RNAi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沉默靶基因 的新技术,在抗病毒治疗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 用前景,但遗憾的是病毒进化了种种策略逃避 RNAi的抑制作用. 通过对病毒逃避RNAi分子机制 的理解,大大丰富了我们调节RNAi的知识,为我 们设计避免病毒产生抗性的高效RNAi奠定 了 基 础. 在这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Dave等 (2006年)证明,靶向痘苗病毒dsRNA结合蛋白E3L RNAi抑制子的siRNA产生了有效的抗天花病毒及 相关痘病毒的效应. 针对HIV多变的特点,在一个 载 体 上 同 时 表 达 分 别 针 对 gag、 env和 nef基 因 的 siRNA,这样即使一个位点发生突变,另外2个位 点的siRNA还能干涉靶序列,从而可有效地防止病 毒突变引起的逃逸,获得了良好的抑制效果[8,9]. 最 近,Lee等[10]以人肠道病毒B(human enterovirus B, HEB) 高 度 保 守 的 顺 式 作 用 编 码 区 设 计 的 siRNA, 对HEB表现出了广谱、持久的抗病毒活性. 这种策 略能成功用于开发其他具有类似保守元件病毒群的 广谱抗病毒siRNA. 相信随着病毒逃避RNAi机制 研究的深入,RNAi这一崭新的抗病毒技术将会不 断得到完善.
痘苗病毒E3L是dsRNA结合蛋白. Li等(2004 后)研究表明,在果蝇细胞中E3L是RNAi的功能性 抑制子,它能钝化细胞对兽棚病毒感染的RNAi抗 病毒反应. 最新研究发现,E3L在功能上与HIV-1 Tat相似,能代替HIV-1 Tat的RNAi抑制功能,并有 助于Tat 缺失HIV-1复制[7]. 这进一步表明了E3L是 RNAi抑制子.
Mini-review 微型述评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2007, 34(12): 1231 ̄1233 www.pibb.ac.cn
病毒逃避 RNAi 的策略 *
郑玉姝 ** 赵 朴 刘兴友
( 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新乡 453003)
先前,Boden等(2003年)和Das等(2004年)分别 发现,在稳定表达针对tat或nef 的siRNA双链体人T 细 胞 上 , HIV-1 长 时 间 “ 适 应 ” 能 产 生 抗 性 突 变 株. 已经鉴定,RNAi抗性HIV-1变异株的siRNA靶 区域内有序列缺失或核苷酸替换. 通过这些突变, HIV-1消除了作为靶标的RNA,并逃避RNAi介导的 抑 制 . 近 来 , Westerhout 等 (2005 年 ) 对 RNAi 抗 性 HIV-1变异株的研究表明,有些突变能诱导RNA选
RDRP) 催 化 产 生 双 链 RNA (double stranded RNA, dsRNA). 由于RDRP缺乏校正活性,每大约合成 104个 核 苷 酸 就 会 掺 入 一 个 突 变 , 因 此 可 以 想 象 , RNA病毒在选择压力下必然会通过靶区域的突变逃 避 siRNA 介 导 的 抑 制 , 这 种 设 想 已 经 得 到 研 究 证 实.
HIV-1不仅通过靶序列的突变逃避RNAi,还能 编码RNAi抑制子逃避RNAi. HIV-1在基因组中编 码siRNA前体,且HIV-1自然感染引起人细胞基于 核酸的免疫. 为抵制RNAi,HIV-1在Tat蛋白中进 化出了RNAi抑制子. 进一步试验证实,Tat能阻断 Dicer将dsRNA加工成siRNA而消除细胞的RNAi防 御[5].
摘 要 将病毒逃避 RNAi 策略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RNA 干扰(RNAi)是一个有效的抗病毒系统,并且病毒特异性小干扰 RNA (siRNA) 是非常有希望的抗病毒抑制剂. 然而,许多病毒已经进化出了高超的策略来干扰 siRNA 和微 RNA(miRNA)介 导的沉默通路. 深入理解病毒利用的逃避策略将为开发避免病毒逃逸的有效 RNAi 疗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 RNAi,病毒,逃避,策略 学科分类号 R392.1,Q939.9
· 1233 ·
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approaches. J Virol, 2005,79 (2):1027~ 1035 2 Simon-Mateo C, Garcia J A. MicroRNA-guided processing impairs Plum pox virus replication, but the virus readily evolves to escape this silencing mechanism. J Virol, 2006, 80(5):2429~2436 3 Zhou Z S, Dell'Orco M, Saldarelli P,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n RNA-silencing suppressor in the genome of Grapevine virus A. J Gen Virol, 2006, 87(Pt 8):2387~2395 4 Merai Z, Kerenyi Z, Kertesz S, et al. Double-stranded RNA binding may be a general plant RNA viral strategy to suppress RNA silencing. J Virol, 2006, 80(12):5747~5756 5 Bennasser Y, Le S Y, Benkirane M, et al. Evidence that HIV-1 encodes an siRNA and a suppressor of RNA silencing. Immunity, 2005, 22(5):607~619 6 Triboulet R, Mari B, Lin Y L, et al. Suppression of microRNA-silencing pathway by HIV-1 during virus replication.
参考文献
1 Gitlin L, Stone J K, Andino R. Poliovirus escape from RNA interference: short interfering RNA-target recognition and
2007; 34 (12)
郑玉姝等: 病毒逃避 RNAi 的策略
2 DNA病毒逃避RNAi的策略
相对于RNA病毒,DNA病毒的基因组比较稳 定 , 因 此 倾 向 于 编 码 RNA 或 蛋 白 质 抑 制 子 干 扰 RN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