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巨细胞病毒逃避NK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死亡细胞五细胞疫病机制

死亡细胞五细胞疫病机制死亡细胞五细胞疫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免疫系统缺陷。
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发现与该病相关的五种细胞的异常功能与失调密切相关。
一、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其主要功能是识别外来抗原并将其呈递给T细胞。
在死亡细胞五细胞疫病患者中,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免疫系统的抗原呈递和识别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研究发现,患者的树突状细胞还容易发生凋亡和自噬现象,加速了免疫系统的功能衰竭。
二、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类重要细胞,主要负责清除和分解体内外的病原菌和死亡细胞。
在死亡细胞五细胞疫病患者中,巨噬细胞数量和功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研究表明,患者巨噬细胞的吞噬和分解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病原菌和死亡细胞不能被及时清除,从而引发感染和炎症反应。
三、NK细胞NK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清除体内的病毒感染和肿瘤细胞。
在死亡细胞五细胞疫病患者中,NK细胞数量和功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研究表明,患者NK细胞的杀伤能力和分泌效应因子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病毒感染和肿瘤细胞不能被及时清除,从而加重了疾病的进展和发展。
四、T细胞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主要负责清除体内的病原菌和肿瘤细胞。
在死亡细胞五细胞疫病患者中,T细胞数量和功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研究表明,患者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受到抑制,导致病原菌和肿瘤细胞不能被及时清除,从而加重了疾病的进展和发展。
五、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骨髓中的重要细胞,主要负责产生各类血细胞。
在死亡细胞五细胞疫病患者中,造血干细胞数量和功能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研究表明,患者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功能受到抑制,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等严重症状的发生。
综上所述,死亡细胞五细胞疫病的发病机制与五种细胞的异常功能和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和改善这些细胞的功能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重要途径。
211105502_CAFs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

CAFs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①赵刚潘咏梅黄岩松张进拉再提·哈扎依拜克阿力古力·艾则孜徐贵颖②(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长春 130021)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3-0653-04[摘要]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一种重要组成,近年研究显示,CAFs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使其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
本文分别从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NK细胞和T细胞5种免疫细胞综述了CAFs如何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最终介导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关键词]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免疫逃逸;肿瘤;肿瘤微环境CAFs and cancer immune evasion mechanismZHAO Gang, PAN Yongmei, HUANG Yansong, ZHANG Jin, LAZAITI Hazhayibaike, ALIGULI Aizezi, XU Guiyin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Jilin University,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Key Laboratory of Radiobiology, Changchun 130021, China[Abstract]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umour microenvironment(TME).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AFs is closely related to immune evasion of tumor cells. The immune evasion of tumor cells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umor cells escape the recognition and attack of the immune system through various mechanisms, so as to survive and proliferate in vivo. This article reviews how CAFs interact with immune cells and ultimately mediate immune evasion of tumor cells from five immune cells, namely macrophages, dendritic cells,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NK cells and T cells.[Key words]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Immune evasion;Tumour;Tumour microenvironment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tumou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也被称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癌旁成纤维细胞、肿瘤相关间质细胞等。
巨细胞病毒病是怎么回事?

巨细胞病毒病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巨细胞病毒病的病理病因,巨细胞病毒病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巨细胞病毒病病因
CMV归属于人疱疹病毒科β亚科,具有明显的宿主种属特异性。
CMV对外界抵抗力差,65℃加热30min、紫外线照射5min、乙醚等均可使之灭活,亦不耐酸。
*二、发病机制
人一旦发生CMV感染,常终身带毒,可侵入肺、肾、肝、肠道、视网膜等脏器及唾液腺、乳腺其他腺体和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长期或间隙地自唾液、乳、汗、血液、尿液、精液、子宫分泌物多处排出病毒。
免疫正常时可无症状,但病毒仍潜伏持续存在,主要潜伏部位是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此外也潜伏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多形核白细胞、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CMV(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CMV感染对胸腺发育及脾细胞、单核吞噬细胞、NK细胞及
CTL细胞的功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受染细胞变性,体积增大呈巨细胞化,然后崩解,导致局部坏死和炎症。
受染细胞发生巨细胞样变后具有以下特点:
(1)细胞体积:显著肿大,达10~40 μm;
(2)胞核:也变大;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呈红色,周围绕以透亮晕环,与核膜分开,使其整个外观状似猫头鹰眼。
(3)胞质:显得相对较少;且其内也可能出现包涵体。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巨细胞病毒病病因,巨细胞病毒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巨细胞病毒病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巨细胞病毒病”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免疫细胞耗竭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李蕾等免疫细胞耗竭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第23期-2927-doi:10.3969/j.issn.l000484X.2020.23.022免疫细胞耗竭调控机制研究进展①李蕾张彩(山东大学药学院免疫药物学研究所,济南250012)中图分类号R39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0)23鄄2927鄄06[摘要]在肿瘤及慢性感染中,T细胞及NK细胞逐渐失去效应功能,并且普遍高表达抑制性受体,这种现象被称为免疫耗竭。
免疫耗竭调控因素多且复杂,包括免疫细胞所处微环境中抑制性的细胞因子、内源性转录调控、表观修饰及代谢调控等。
耗竭的免疫细胞由于其功能低下,不利于肿瘤杀伤及抗原清除,探究免疫细胞耗竭的机制对于逆转这种现象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就目前所发现的耗竭调控机制做一综述,旨在为逆转免疫细胞耗竭提供思路。
[关键词]T细胞;NK细胞;肿瘤;慢性感染;免疫耗竭Research progress on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immune cell exhaustionLI Lei,ZHANG Cai.Institute of Immunopharmaceutical Sciences,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handong University,Jinan250012,China[Abstract]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chronic infection,T cells and NK cells gradually lose effector functions and generally over-express inhibitory receptors.This scenario is commonly known as immune exhaustion.There are many complex factors in the regulation of immune exhaustion,including inhibitory cytokines,transcriptional factors,epigenetic modification,metabolic regulation and so on.It is not conductive to killing tumor cells and cleaning antigens attributing to their low function,so it makes sense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immune exhaustion.Therefor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found so far to provide ideas for reversing the immune exhaustion.[Key words]T cells;NK cells;Tumor;Chronic infection;Immune exhaustion正常情况下,初始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快速增殖、分化成效应性T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靶向调控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基因靶向调控cGAS-STING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阿尼克孜·阿不都艾尼夏日瓦娜·阿巴斯木则帕尔·太来提程祥许爱敏(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喀什 844000)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4)02-0293-06[摘要]目的:探讨HPV16 E7靶向调控cGAS-STING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体外构建HPV16 E7过表达和干扰质粒,转染至SiHa细胞,qPCR检测HPV16 E7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95、MICA/B、CD73、CD39、CTLA-4和CD25表达。
在此基础上分别转染cGAS-siRNA和STING-siRNA至SiHa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GAS、STING、IFN-Ⅰ、HPV16 E7的mRNA及蛋白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95、MICA/B、CD73、CD39、CTLA-4和CD25表达。
结果:STING-siRNA+HPV16 E7过表达组CD95和MICA/B水平降低(P<0.05),CD73、CD39、CTLA-4和CD25水平升高(P<0.05)。
cGAS、STING和IFN-Ⅰ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
STING-siRNA+HPV16 E7干扰组结果与之相反。
结论:HPV16 E7靶向调控cGAS-STING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宫颈癌细胞免疫功能。
[关键词]HPV16 E7;宫颈癌;cGAS-STING;免疫功能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E7 gene targeted cGAS-STING signaling pathway to suppress immune function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ANIKEZI Abuduaini,XIARIWANA Abasi,MUZEPAER Tailaiti,CHENG Xiang,XU Aim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Kashgar, Kashgar 844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PV16 E7 targeted cGAS-STING signaling pathway on immune fun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cells. Methods:HPV16 E7 overexpression and interference plasmids were constructed in vitro and transfected into SiHa cells.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HPV16 E7 was detected by qPCR, and expressions of CD95, MICA/B, CD73, CD39, CTLA-4 and CD25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On this basis, cGAS-siRNA and STING-siRNA were transfected into SiHa cells respectively. Cell viability was detected by CCK8,and cell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cGAS,STING, IFN-Ⅰ and HPV16 E7 were detected by qPCR and Western blot respectively. Expressions of CD95, MICA/B, CD73, CD39,CTLA-4 and CD25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Levels of CD95 and MICA/B were decreased in STING-siRNA+HPV16 E7 overexpression group (P<0.05), while levels of CD73, CD39, CTLA-4 and CD25 were increased (P<0.05).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cGAS, STING and IFN-Ⅰ were decreased (P<0.05). Results of STING-siRNA+HPV16 E7 interference group were opposite. Conclusion:HPV16 E7 inhibits the immune fun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cells by targeting cGAS-STING signaling pathway.[Key words]HPV16 E7;Cervical cancer;cGAS-STING;Immune function在全球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2]。
免疫学新进展总结

免疫学新进展总结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如何识别和应对“非我”物质的科学,它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免疫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免疫细胞治疗的突破免疫细胞治疗是当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中,CART 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 T 细胞改造成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 CART 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
例如,对于一些复发难治性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CART 细胞治疗能够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显著延长了生存期。
然而,CART 细胞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以及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效果有限等。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改进CART 细胞的设计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拓展其在更多疾病中的应用。
除了 CART 细胞疗法,其他免疫细胞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NK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治疗、TCRT 细胞疗法(T 细胞受体基因工程改造的 T 细胞疗法)等都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PDL1 抑制剂和 CTLA-4 抑制剂,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自身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
这些药物已经在多种肿瘤类型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如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而且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耐药。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免疫检查点靶点,以及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例如,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肿瘤疫苗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癌症免疫治疗的新突破和未来发展

癌症免疫治疗的新突破和未来发展引言:癌症是全球公认的严重健康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数百万人因癌症而失去他们的生命。
长期以来,放疗和化疗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它们常常伴随着许多副作用,并且对某些类型的癌症效果有限。
然而,近年来免疫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本文将探讨当前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新突破和未来发展。
一、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规避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现象。
这些机制包括抑制性细胞因子和不良调节信号通路等,导致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测和攻击。
了解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对于开发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二、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融合了抗原识别受体(CAR)和T细胞淋巴瘤旺盛表达的基因改造技术。
该技术通过收集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并对其进行改造,使得这些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1. 成功案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B-AL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成功。
经过CAR-T细胞治疗后,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出完全缓解,一些患者甚至实现长期无迹象复发生存。
2. 潜在挑战然而,CAR-T细胞疗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制备过程复杂且昂贵,使得该技术难以推广到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其次,在一些患者中,CAR-T细胞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發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等。
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的调节机制,用于平衡免疫活性。
癌症细胞往往能够通过操纵这些免疫检查点来规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通过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止或减轻肿瘤细胞对这些控制信号的干扰,并激励宿主免疫系统重新攻击肿瘤。
1. 关键药物最常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PD-1和CTLA-4抗体。
PD-1抗体(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能够与肿瘤细胞上过表达PD-L1的分子结合,从而使T细胞重新获得杀伤力。
中药金叶败毒颗粒抑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通路的研究

中药金叶败毒颗粒抑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通路的研究汪辉;闻良珍;凌霞珍【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02(22)11【摘要】目的 :研究金叶败毒颗粒 (简称中药 )对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 p38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并探讨其治疗HCMV感染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中药和更昔洛韦 (GCV)干预HCMV感染的细胞 p38mRNA及 pRb蛋白表达水平 ,观察两种药物对HCMV 感染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HEL)的影响。
结果 :两种药物均可抑制HCMV在HEL中的增殖 ,但中药能明显抑制 p38mRNA的水平 ,并使其磷酸化底物 pRb蛋白表达降低 ,而GCV无此作用。
结论【总页数】3页(P838-840)【关键词】中药;金叶败毒颗粒;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信号通路【作者】汪辉;闻良珍;凌霞珍【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博士后流动站;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抑制巨细胞病毒感染ERK/MAPK信号通路的研究 [J], 张宏秀;闻良珍;凌霞珍;陈素华;曾万江2.中药清肾颗粒对肾纤维化大鼠黏着斑激酶-Ras-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 [J], 王亿平;戴昭秋;王东;唐锦囊;胡顺金;任克军;金华3.局部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核因子-κB、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活化在人门静脉高压症脾静脉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J], 李灵;刘景丰;曾金华;许昌声4.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对低氧预处理后心脏成纤维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林杰;吴岚;王嫘;张海燕;杨禹娟5.紫草素对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小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蛋白3信号通路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J], 卫丽;刘虹;闫鲜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儿科杂志第32卷第1期2014年1月JClinPediatrVol.32No.1Jan.2014人巨细胞病毒逃避NK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进展孙敏综述钱继红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上海200092)
摘要:人巨细胞病毒(HCMV)属于疱疹病毒β亚家族,感染率高,分布广泛,原发感染后不易完全清除,导致长期的潜伏感染。自然杀伤(NK)细胞在抗病毒感染固有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HCMV长期潜伏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逃避NK细胞的杀伤,其免疫逃避机制十分复杂,如编码宿主基因同源物,微小RNA等。本文综述近年来对HCMV逃避NK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结果。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免疫逃避;自然杀伤细胞
TheresearchprogressinimmunemechanismofhumancytomegalovirusforevadingnaturalkillercellsReviewer:SUNMin,Reviser:QIANJihong(DepartmentofNeonatology,XinHua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Abstract:Humancytomegalovirus(HCMV)isamemberofβ-herpesvirussubfamily,withahighinfectionrate,world-widespread.Itcanhardlybeeliminatedcompletelyafterprimaryinfection,causinglifelong,persistentinfections.NKcellsplayavitalroleintheinnateimmunity.HCMVadoptsaseriesofmeasurestoavoidtheNKcellkilling.Theimmuneevasionmecha-nismisverycomplicated,suchasencodinghostgenehomologue,microRNA.ThisarticlereviewthemechanismstheHCMVin-volvedtoevadetheNKcelldamage.Keywords:humancytomegalovirusinfection;immuneevasion;NKcell
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β亚家族的一员,其基因组含量大,并具有严格的种族特异性。对于免疫功能健全的个体,原发和再发感染症状多不典型,仅引起轻微疾病;而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的患者则可导致致死性疾病。HCMV原发感染后可建立长期的潜伏感染,潜伏感染期间病毒感染产物很难被检测到,病毒基因表达被限制,一旦潜伏感染建立,就很难从宿主体内清除。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识别、攻击的机制非常复杂。现就HCMV如何逃避自然杀伤(NK)细胞识别、攻击做一介绍。1NK细胞NK细胞是属于淋巴细胞谱系的细胞群,具有细胞毒性效应,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自发地杀伤靶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天然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抗病毒免疫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当HCMV病毒侵入机体以后,NK细胞在NK细胞受体的介导下发生活化,释放杀伤递质如NK细胞毒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NF-γ)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当NK细胞靠近靶细胞时,即发生脱颗粒,在与靶细胞相接处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穿孔素使靶细胞裂解,颗粒酶活化细胞凋亡途径。同时NK细胞可以释放INF-γ而起到激活巨噬细胞,促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表达和抗原提呈,加强免疫应答的作用[1]。NK细胞受体包括抑制性受体和激活性受体两大类。抑制性受体有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LR)、免疫球蛋白样转录体(ILTs)受体。KIR属于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成员,为Ⅰ型膜蛋白,分为膜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膜外区分别有2个或3个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据此KIR可以分为两类:KIR2D和KIR3D[2]。KIR具有多态性,多与同样具有多态性的MHC-Ⅰ相互作用[3,4]
。KLR属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为Ⅱ型跨膜蛋
白,由CD94和NKG2A或NKG2B二硫键连接,两条肽链的膜外区各有一个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D94/NKG2的配体为非经典的MHC-Ⅰ类分子HLA-E及其提呈的9肽[5]
,后者主要来自经典
MHC-Ⅰ类分子重链的引导序列。抑制性受体的共同特征是其胞质段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这些抑制性受体识别一定型别的MHC-Ⅰ类分子后,并与之结合,通过ITIM传递抑制信号,从而阻止对相应靶细胞的杀伤作用[1]。NK细胞激活性受体NKG2D(natural-killergroup2,memberD)是介导NK细胞对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免疫监视的强大的激活受体,是表达在NK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C型凝集素样同源二聚体。在人类,NKG2D通过细胞压力诱导的MHC-Ⅰ相关配体与UL16链接蛋白(UL16bindingprotein,ULBP)家族的衔接而放大,靶细胞表面的配体为MHC-Ⅰ类链相关抗原(MHCclassIchainrelatedsequence,MIC)A和MICB[6]
。
2HCMV编码宿主基因同源物HCMV可大量捕获宿主细胞内基因,经过处理产生出宿主蛋白结构类似物,这些分子与宿主蛋白来源相同但经过不同的分化,能够模拟细胞内蛋白的关键结构特征,干扰宿主免疫细胞的功能。这些基因产物在病毒复杂的免疫逃避策略中作为一个整体抵抗宿主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7]。HCMV编码的宿主基因同源物包括基因编码蛋白UL16、UL18、UL141及UL142等。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4.01.20·文献综述·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科研创新项目(No.14ZZ108)··84临床儿科杂志第32卷第1期2014年1月JClinPediatrVol.32No.1Jan.2014外源性的抗原由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提呈给CD4+T淋巴细胞以启动免疫反应。CD8+T淋巴细胞监视宿主组织,识别由MHC-Ⅰ类分子提呈的内源性抗原肽。虽然HCMV感染能有效地激活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配体的表达,但其编码的宿主基因同源物UL16,UL142相互协调抑制这些配体在细胞表面的提呈。虽然HCMV下调内源性MHC-Ⅰ的表达,但HCMV又编码MHC-Ⅰ类似物(UL18)并且通过UL40的作用上调细胞HLA-E的表达[8]。HLA-E是非经典的HLA-Ⅰ类分子,是NK细胞抑制性受体CD94/NKG2的特异性配体,因而抑制了NK细胞介导的病毒防御作用。正常细胞间隙连接的破坏暴露了细胞表面NK细胞活化受体的配体,尤其是CD155,而HCMV则通过编码UL144抑制细胞表面CD155的表达,从而抑制NK细胞的活化,阻断NK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9]。HCMV通过编码宿主基因类似物干扰NK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逃避宿主免疫清除作用。2.1UL16UL16是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其胞外域折叠成免疫球蛋白样结构,9个β链(β链A,G,F,C,C’,C’’及相对的β链D,E,B)排列成2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中央的二硫化物连接β链B和F,构成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变异V型。MICB细胞外区域构成2个结构域,α1α2-平台结构域(MICBpf)及C型免疫球蛋白样α3结构域。NKG2D通过细胞压力诱导的MHC-Ⅰ相关配体与ULBP家族的衔接而放大,靶细胞表面的配体为MICA和MICB。UL16模拟NKG2D的关键结构模体通过疏水作用占据MICB,下调细胞表面MICB的表达[10]。此外,UL16与NKG2D配体ULBP1,ULBP2也有很高的亲和力[11]。因此,UL16通过模拟NKG2D阻断了NKG2D与MICB的结合,使NK细胞激活信号无法下传,NK细胞活化被抑制。2.2UL18UL18是MHC-Ⅰ类分子类似物,是I型跨膜蛋白,其细胞外结构域(包括α1,α2,α3,3个结构域)与人类MHC-Ⅰ分子有28%的氨基酸序列一致。MHC-Ⅰ类分子在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起到提呈内源性抗原的作用。与经典的MHC-Ⅰ相同,UL18结合β2微球蛋白,提呈内源性抗原肽。UL18可抑制NK细胞的功能,其抑制功能取决于α3结构域与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R-1)的相互作用[12]。抑制性受体LIR-1多分布在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T细胞及NK细胞表面,可结合一系列经典及非经典的MHC-Ⅰ类分子,阻断NK细胞的杀伤作用。UL18与LIR-1的结合能力比MHC-Ⅰ高1000倍,从而使HCMV感染细胞不被NK细胞杀伤[8,13]。另外,UL18利用US6逃避NK细胞及T细胞反应,HCMV糖蛋白US6抑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associatedwithantigenprocessing,TAP)的功能,导致MHC-Ⅰ分子在细胞表面的下调,缺少MHC-Ⅰ分子的细胞易被NK细胞溶解,而UL18作为MHC-Ⅰ的同源物组织宿主细胞溶解。UL18虽与MHC-Ⅰ相似却不会被US6抑制,反而减弱了US6对TAP的抑制,从而保留了TAP介导肽转运,使得可用肽集中,从而使细胞表面UL18表达[14]。2.3UL142UL142是HCMV编码的MHC-Ⅰ相关糖蛋白,它拥有MHC-Ⅰ相关的α1及α2结构域,与经典MHC-Ⅰ不同的是其α3缩短并高度糖基化[13]。UL142主要位于内质网与顺式高尔基体,其跨膜区调节内质网的存在状态,并保持MHC-Ⅰ相关A链(MHCclassⅠchainrelatedsequenceA,MICA)以未缩短的全长形式存在于顺式高尔基体中,干扰MICA向细胞表面的运输,从而使表达在细胞表面的MICA减少。UL142下调细胞表面MICA的表达,而MICA是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的配体[15]
,因此NK细胞活化被抑制。
2.4UL141
UL141是HCMV编码的病毒蛋白,其在HCMV逃避NK细胞免
疫杀伤起到重要作用。HCMV通过靶细胞上的TNF配体干扰信号转导。TNF相关坏死诱导配体(TRAIL),结合死亡受体(DRs)TRAILR1和TRAILR2,放大靶细胞的死亡信号。而HCMV感染细
胞表面TRAIL1和TRAIL2的表达下调。UL141的存在与其在细胞表面表达下调相关。UL141缺失的HCMV感染纤维母细胞对凋亡信号的反应相对于表达UL141的HCMV感染细胞更为敏感。表达UL141的细胞及TRAIL调节功能被阻断的细胞与不表达UL14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