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非攻-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散文《秋水》(节选)《非攻》(节选) 《察今》(节选)单元训练 苏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散文《秋水》(节选)《非攻》(节选) 《察今》(节选)单元训练 苏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察今》(节选)单元训练苏教版◎一词多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至大为攻国. (城邦)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C.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D.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地域)答案:A解析:国家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意动词,以……为病)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形容词,强)C.疾.风知劲草(形容词,猛烈)D.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名词,病)答案:A解析:动词,厌恶、痛恨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B.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拜见、谒见)C.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表被动,相当于“被”)D.风吹草低见.牛羊(看见)答案:D解析:xiàn,出现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尔言过.矣(形容词,错误)B.是谁之过.与(名词,错误、过失)C.无乃尔是过.与(名词,错误、过失)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过于)答案:C解析:动词,责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兵器)B.上使外将兵.(军队)C.可汗大点兵.(士兵)D.兵.旱相乘(军事、战争)答案:A解析:兵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谷不可胜.食也(美好的)沛公不胜.桮杓(shēng 能承担,能承受)B.二败而三胜.(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超过)D.亦遂增胜.(胜景、胜地,优美的景色)答案:A解析:“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读shēng,解释为“尽”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学于余(时俗、时尚)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时代)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常常、经常、不时)D.斧斤以时.入山林(时节)答案:C解析:时机、机会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定数)C.数.罟不入污池(数目多)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几个)答案:C解析:cù密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递交)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拿出)B.舜发.于畎亩之中(起用、兴起)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爆发)D.发.其士文之悲哉(抒发、流露)答案:A解析:“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的“发”解释为“打开、拿出”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代价,通“值”)B.中通外直.(笔直、平直)C.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一直)D.直.不百步耳/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简直、竟然)答案:D解析:“直不百步耳”中的“直”解释为“只是,仅”11.下列句子中加点“而”不全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不患寡而.患不均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答案:C解析:“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而”作连词,表并列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连词,表假设)军惊而.坏都舍(动词,如同,像)B.东面而.视(连词,表修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高三语文:秋水非攻复习

高三语文:秋水非攻复习

拓展延伸: (1)反战题材作品
1、杜甫 《石壕吏》 2、杜甫 《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现实: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NO WAR”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人民网评:9·3胜利日,我们不会忘记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历经七十多年的淬炼,那一 刻的怒吼仍然振聋发聩。
• 5. 顶真修辞断句法。
•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 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根据这 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 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在这种情况下; 才;脸
望洋向若而叹曰:
仰视的样子;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 这样
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认为; 没有谁;比得上;宾前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小看,形为动;见闻,动为名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轻视,形为动;不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取独; 看到边际,形为动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到;您;危险
解题 论题 论点
论据
非攻 反对攻国 驳论文
攻国是否正义 君
子 不
由小到大
攻国为大不义 明
类 层层深入
窃桃李不义 攘人鸡犬不义
比 论 人 证 事实论证

取人马牛不义
都 知
逻辑清晰
杀不辜人不义
小结:非攻,就是谴责攻伐掠夺的
不义之战,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 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 不是一般的非战,对于防守诛讨的正 义之战作者是赞成的。从文中我们可 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是反对 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并深入指出如 果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进行赞誉, 那就是不知义与不义之别。

秋水非攻离骚复习课件

秋水非攻离骚复习课件

三、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
名词作状语,按时
2、顺流而东行 名词作状语,向东
3、东面而视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4、少仲尼之 形容词作动词,以……为少,小看 闻,而轻伯夷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轻,轻视 之义者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四、特殊句式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判断句) 我之谓也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 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 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 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 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 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 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 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 彩时令到来,时,名词作状语
百川灌河
注入黄河
泾流
直流的水波,泾通径,直,通畅
两涘渚崖之间 涘,岸;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岸
望洋向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若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是…
东面而视
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野语
野语,俗语
轻伯夷之义者
义气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尽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久,耻笑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不辩牛马
2、泾流之大 二、古今异义(古/今)
(通“辨”) (通“径”)
1、至于北海 (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脸、面部/脸的形状、外貌,相貌)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 束;不俗气)

指导阅读《秋水》《非攻》

指导阅读《秋水》《非攻》

尚贤是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 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 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 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 对儒家看重的就丧厚葬。认为君主、贵族 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 活,而且要求门徒在这方面也要身体力行。
解释
园圃——为政——以亏人自利也——
攮——豕——豚——又甚入人园圃——
苟——兹——不辜——拖——当此——
知而非之——今至大——从——誉之——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解释
园圃:果园。 为政:执政。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攮:偷盗。
豕:大猪。 豚:小猪。 又甚入人园圃:超过。 苟:如果。
解释
野语:俗话。 闻道百:懂得很多道理。 莫己若:没有人如自己的。(宾语前置) 少仲尼之闻:看轻孔子的学识。(“少”,意 动用法) 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义道。(“轻”,意 动用法)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
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看到你无边无际。 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懂得大道 理的人耻笑了。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 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 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 可奈何。)
贻笑大方 yí xiào dà fāng 〖解释〗贻笑: 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 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 笑话。
不可自满,山外有山
墨子及其《墨子》
②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 的—大特点。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不仅决 定自然界星辰、四时、寒暑等的运动变化,还对 人世的政治起支配作用。因“天之爱民之厚”, 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 赏。对于鬼神,墨子不仅坚定信其有,而且认为 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也会赏善罚暴。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 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 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 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

《秋水》《非攻》复习学案

《秋水》《非攻》复习学案

《秋水》《非攻》复习学案秋水非攻复习学案品味语言之美庄子名言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养生主》)2.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山木》》)3.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田子方》)4.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大宗师》)5.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6.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基础积累1、文学常识(1)《秋水》节选自《庄子·秋水》,作者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名周,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2)《庄子》有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研究者多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 )A、泾流(jìng)殆(dài)jīngB、渚崖(zhù)睹(dǔ)zhǔC、仲尼(zhòng)涘(sì)D、伐纣(zhòu)伯夷(yì)yí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秋水时至时:(时令,季节,这里做状语)百川灌河河:(黄河)河伯始旋其面目旋:(掉转)不见水端端:(尽头)4、翻译下列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听的道理很多,就以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1][2][3][4][5]下一页。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5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课件5

贞观十三年卒,年八十五。临终诫其子曰:“释教乱华,举世皆惑,唯独窃叹, 众不我从,悲夫!汝等勿学也。” 弈生平遇患,未尝请医服药,虽究阴阳数术之书,而并不之信。又常醉卧,蹶 然起曰:“我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弈,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 哀哉!”其纵达皆此类。(选自《旧唐书· 傅弈传》,有删改)
答案 宾语前置。弗怠之。
③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2015年上海卷翻译题) 答案 宾语前置。弗罪之。 ④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15年全国卷 Ⅰ翻译题) 答案 宾语前置。不索吾。
4.重点语句翻译。 ①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 A. 是谁之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 B. 秋水时至 斧斤以时入山林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C. √
以亏人自利也
亏无为之大道哉
D.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宜可使
解析 C项均为损害,毁坏。
A项过错/责备。
B项按时节/时节。
D项偷窃/私下,表谦副词。
1 2 3 4 5

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009年安徽卷 第5题B项)
答案 不同
解析
于此。
“造”,拜访,及物动词后,代词,它,指小屋;不及物动词后,兼词,
3.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说说下列句子有何共同特点。 ①以为莫己若者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恐年岁之不吾与 ④古之人不余欺也 ⑤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答案 均是宾语前置句。
2.“焉”字用法辨析。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非攻》复习学案

苏教版必修三《秋水》《非攻》复习学案

秋水非攻复习学案一、解释加点的实词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行3、不辩牛马4、其不仁兹甚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6、至于北海7、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8、众闻则非之9、以亏人自利也10、至攘人犬豕鸡豚者11、则弗知非,从而誉之二、解释加点的虚词“则”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故木受绳则直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的意义见: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2、于是入朝见威王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慈父见背见谅穷:1、今我睹子之难穷也2、复前行,欲穷其林入深林,穷回溪,无远不到3、穷则独善其身四、翻译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五、拓展练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毁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④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1) 其子患之(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 去饥寒犹远( )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秋水》《非攻》同步训练 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秋水》《非攻》同步训练 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秋水》《非攻》同步训练苏教必修3苏教《秋水》《非攻》(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根底稳固(每题3分,共15分)1.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岸。

B.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殆:危险。

C.众闻那么非.之非:诽谤。

D.以亏.人自利也亏:损害。

解析C项“非〞为形容词作动词,非难,责怪。

答案 C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B.①野语有之.曰②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C.①望洋向.假设而叹曰②向.吾不为斯役,那么久已病矣D.①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②策之不以其道.解析A项“见〞均表被动。

B项“之〞,①代词,俗语的内容;②结构助词“的〞。

C项“向〞,①面对;②假使。

D项“道〞,①道理;②方法。

答案 A3.以下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不辩牛马B.望洋向假设而叹曰C.始吾弗信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A项,“辩〞同“辨〞,分辨,区分。

答案 A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C.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析A项“至于〞是“到达〞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指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B 项“面目〞用的是本义,即指“脸〞;现代汉语中指脸的形状,人的相貌。

C项“以为〞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

D项“大方〞指深明大道理的人;现代汉语中那么是指: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答案 C5.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我尝闻少仲尼之闻B.秋水时至C.今我睹子之难穷也D.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解析A项“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时〞,名词作状语;D项“亏〞,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二、课内精读(2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0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比 扬 抑
“不见 水端” “望洋 兴叹” “贻笑 大方”
北海 壮阔 自叹 不如 狂妄 盲目
《秋水》寓意: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3、满招损,谦受益 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5、自大源于无知 6、知耻近乎勇 7、有比较才有鉴别
《 非攘人犬豕鸡豚 攻 》 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更不义 亏人愈多 内 杀不辜人 容 分 攻国 析
一、重点实词 1.秋水时至 (来到) 2.百川灌河
(注入) 3.泾流之大 (畅通无阻的流水) 4.两涘渚崖之间 (岸)(沙洲) 5.东面而视 6.不见水端 (面朝东) (尽头)
7.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转) 8.望洋向若而叹曰 (抬头向上看) 9.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比得上) 10.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轻视)
11.今吾睹子之难穷也 (穷尽)
12.众闻则非之 (指责)
13.攘人犬豕鸡豚者 (偷盗)
二、重点虚词 1.泾流之大(助词,主谓取独) 2.两涘渚崖之间(助词,的) 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在这时)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动词,认为) 5.顺流而东行(连词,表修饰) (副词,才)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7.我之谓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8.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连词,表并列)
四、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2.顺流而东行(东,名词做状语, 向东) 3.东面而视 (面,名词作动词, 面对) 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轻,形容词意动,轻视)
5.众闻则非之 (非,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6.以亏人自利也 (亏,使动用法,使人亏) 7.从而誉之 (誉,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六、特殊句式
1.闻道百 (定语后置) 2.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 3.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5.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省略句)
《秋水》内容分析
前 ——自大 后 ——自叹
认识
神情 结果
“不辩 牛马”
黄河 开阔 骄傲 自满 踌躇 满志
“欣然 自喜”
“美尽 在己”
3.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
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表明了庄子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往的 变化就如同春夏秋冬。
庄子思想
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墨子生平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初受孔子影响,后逐渐成了 儒家的叛逆,创立了与之相对的墨家学派。因此 人们常把儒墨、孔墨并提。墨子是当时的小生产 者、小私有者阶层的代言人,主张“兼爱”、 “非攻”、“尚贤”、“节用”等. 《墨子》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 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 家的作品。
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2.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个髑髅,他枕着 髑髅睡觉,髑髅给他托梦说:“死了,就没有君主在上面, 没有臣子在下面,也没有四季变化的事,能从容自在地 与天地共久,即使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了。”
庄子不仅向往自由,还十分不满那个等 级森严的社会,髑髅之言说明了此点。
入人园圃窃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 更不义 亏人愈多
由 小 到 大 由 轻 到 重
层 层 最不义 亏人最多 推 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理 结论:不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不义之别也
更不义 亏人愈多




个人见识有限, 攻人国家不义 不要骄傲自满
比喻论证
1.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了使臣,带了千金重礼,想 聘他为相。庄子在濮水河边垂钓,他对楚国的使臣说 :“千 金是很重的财物,卿相是尊贵的地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 祀用的牛吗?我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 进太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 猪也不行,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 他还问了两个使臣:“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 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 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 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 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 泥水里活着。”
《秋水》《非攻》 复习
《庄子》简介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 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 《杂篇》 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 庄子的门徒所著。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 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 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 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周一生贫困,他 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 甘愿闲居独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 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 相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