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廊道及规划设计的探讨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探讨

例如 ,在道路 断面 中设 几条绿带 ,采用 何种形式
87
专题论 述
Sth China Agr lure 南 方 农cu t业 i o u
21 年 第 3 00 期
1 ’ 市 生 态 廊 道 的结 构 和 功 能 城
1 城 市生 态 廊道 的结 构 . 1 城市生 态廊道 的重要结 构特征包括 廊道 长度 、较 道宽度 、廊道 曲度 、 内部 主体与道路 的连接关系 、周 宽 的廊 道 ,可 能提 供 更强 的供 给 源效 果 。
N O. 2010 3
2 0年 3月 01
M ar 2010 .
布 置 ,能否 安排街 头休憩 绿地 或其他 形式的 绿地等 , 曲度、连接度 、组成成分 、 内部环境等 。其 中 ,廊道
还 要考虑各 种市政 管 线、人行道 与绿化 带有 无矛盾 。 宽 度 和连 接度 是 影 响廊道 结 构 、控 制廊道 功 能 的主 在树 种配置上实行高大的乔木 、低矮的灌木 、花草地 要 因 素 ,也 是 生 态 廊 道 规 划 设 计 的 重 点 1 。 被相结合 ,形成错落有致 的景观 效果 ,增强绿带 的抗 ( )生 态 廊 道 宽 度 1 风能力 和行 车安全 。 在 美 国 ,有学 者 对 河流 廊道 的最小 宽 度作 了研 与机动车道 分离的林荫休 闲道 是城市各景点之 间 究 ,认为 应根 据 河流 宽度 和被 保 护物 种来 确 定廊 道
1 城 市生 态 廊道 的基 本功 能 . 2
( )栖 息地 。廊 道 所 形成 的栖 息地 通 常 以边 缘 城 市社 会 经 济活 动 的 主要 纽 带 。在 城 市 交通 道两 侧 1 种 、生存 能力强 的物种 占优势 , 同时有 助于外来种 及 设置 一定宽度 绿化带起到分 隔交通 、净化 空气 、减少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各个城市应尽快编制完成绿廊绿道的专项规划。
规划应发挥城市绿道景观的地域性和文化性,让生态、历史、文化、景观实现有机统一,共同构筑绿色和谐的城市绿廊空间。
标签:城市绿道;城市绿廊;景观节点;功能;植物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环境、服务民生”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勢、因陋见巧的原则;坚持便捷服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的原则。
推进城市绿道绿廊建设。
通过构建连结广大城镇和乡村的绿色网络,为居民提供绿色开敞的休闲游憩空间,充分发挥绿道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一个可供游人和骑车者畅游其中的网状绿色廊道。
一、概念解析绿道——Greenway,以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为基底,串连成网的线性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
绿廊——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绿色空间,以及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色隔离区域。
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绿道,是指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主要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连接城市里水系、山体、田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城镇乡村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建成融生态、娱乐、文化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二、绿道、绿廊规划原则所谓景观性,就是指城市绿道建设中的绿化要素通过合理配置,所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特征的景色、风景、风光所表现的特性。
在绿道建设中,绿化涉及到地理、生态、园林、建筑、文化、艺术、哲学、美学等多个方面。
绿廊系统建设是城市绿道的生态基底,其规划设计的的主要内容包括绿化种植以及控制范围内的生态保护与景观提升。
目前的城市绿道绿化,已脱离了最基础的植树绿化这个概念,而是晋升为以绿化工程为主体的园林景观建设级别。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中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廊道建设的概念成为一种趋势。
生态廊道是指通过建设绿地、公园、湿地等自然环境的连接路径,形成生物多样性走廊,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连通和物种的迁移。
一、生态廊道的意义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带来许多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效益。
首先,生态廊道能够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的场所,增加人们与自然的联结感。
其次,生态廊道能够改善城市气候,减少气温的升高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最后,生态廊道还可以解决城市内部生物资源的断裂问题,促进各个生境之间的连通性和物种的迁移。
二、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设计师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生态廊道的建设。
首先,生态廊道的布局需要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并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来构建。
其次,生态廊道的设计需要兼顾生态功能和人类利用需求,使其既能提供生物多样性,又能为市民提供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
最后,生态廊道的建设需要与城市其他景观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生态廊道建设的方法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可以通过引入水体和湿地来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供水源和滞洪功能,并丰富生物多样性。
其次,可以在城市建设用地中保留或恢复自然植被,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
再次,可以在建筑物之间设置绿色连接通道,使城市各个部分的绿地相互连接。
最后,还可以引入城市农业和垂直绿化等创新形式,丰富城市绿色空间。
四、生态廊道建设的案例在国内外许多城市中,已经有一些生态廊道建设的成功案例。
例如,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廊道,在城市中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休闲娱乐活动。
另外,中国的广州南沙生态廊道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绿道等环境,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结:生态廊道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原则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快速扩张和建设往往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在城市景观规划中,注重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原则,旨在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一、生态廊道的概念与作用1.1 生态廊道的定义生态廊道是指连接不同生态系统的狭长地带,通常由自然或人工的生境组成,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通行和迁徙的通道。
生态廊道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1.2 生态廊道的作用生态廊道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减少生物群落的分离和孤立,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迁徙和交流。
其次,生态廊道可以提供人们接近自然的机会,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生态廊道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二、生态廊道设计原则2.1 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景观规划中,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廊道设计的首要原则。
城市建设往往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规划者应该尽量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恢复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式来增加植被覆盖和水源涵养能力。
2.2 提供多样化的生境生态廊道应该提供多样化的生境,以满足不同物种的需求。
不同的动植物对生境的要求各不相同,有些物种需要湿地环境,有些则适应于森林或草原。
因此,在设计生态廊道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物种的需求,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
2.3 增加景观的连续性为了增加生态廊道的连通性,规划者应该尽量减少人工干扰和障碍物的设置。
例如,在城市中可以通过建设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来保证生态廊道的连通性,避免因为道路或建筑物的设置而中断生态廊道的通行。
2.4 引入生物多样性为了增加生态廊道的生物多样性,规划者可以引入不同物种的植物和动物。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保护与营造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保护与营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规划不仅需要关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需求,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而生态廊道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在城市中保护和营造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保护与营造,从生态廊道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态廊道的定义和作用生态廊道是指连接自然生态系统的绿色走廊,可以是河流、湖泊、山脉、森林等自然景观,也可以是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带等人工景观。
生态廊道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连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生态廊道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和建设,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连续的生态走廊,使得动植物能够在不同的生境之间迁移和繁衍,保持种群的稳定和多样性。
其次,生态廊道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中常常存在着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而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减缓水流速度,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生态廊道可以提供人们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城市中常常缺乏绿色空间,人们难以接触到自然环境。
而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使人们能够在自然中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生态廊道的设计应遵循一些原则,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考虑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生态廊道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走廊,能够连接不同的生境和生态系统,使得动植物能够自由迁移和繁衍。
设计者应该合理规划生态廊道的路径和长度,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连接起不同的生态系统。
其次,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态廊道应该提供适宜的生境和食物资源,吸引和滋养各种动植物物种。
城市用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

城市用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的用地规划变得越发重要。
在城市用地规划中,生态廊道设计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城市用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的意义、原则和实践。
一、生态廊道设计的意义生态廊道是指通过连通不同生境之间的绿色走廊,为城市中的动植物提供迁移和繁衍的通道。
生态廊道设计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廊道设计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城市中的建筑和道路常常破坏了自然生境,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通过合理规划生态廊道,可以恢复和保护城市中的自然生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吸引和保护各种植物和动物物种,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其次,生态廊道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功能。
城市中的生态系统承担着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保持水源、防洪等重要功能。
通过设计生态廊道,可以增加城市中的绿地覆盖率,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最后,生态廊道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城市用地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可以减少城市的碎片化,增加城市的连通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廊道可以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生态廊道设计的原则在城市用地规划中,生态廊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生态廊道设计应基于科学研究。
在规划生态廊道时,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生态特征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确定合适的廊道位置和尺度。
其次,生态廊道设计应注重连通性。
生态廊道应能够有效地连接不同的生境,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
设计时应考虑到城市的道路和建筑布局,尽可能减少对生态廊道的干扰。
再次,生态廊道设计应注重功能多样性。
生态廊道不仅仅是一条狭窄的绿色走廊,还应具备多种功能。
例如,可以设置步道和自行车道,为居民提供休闲和交通的便利;可以设置观鸟点和观景台,提供观赏自然风光的机会。
最后,生态廊道设计应注重社会参与。
城市用地规划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还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廊道规划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廊道是一种通过连接城市中的自然和半自然区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手段。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和设计生态廊道,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原则。
一、生态廊道的定义和作用生态廊道是指连接城市中的自然和半自然区域的绿色走廊,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物种迁移和扩散,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廊道可以是河流、湖泊、森林、湿地等自然环境的延伸,也可以是公园、绿地、景观带等人工创造的绿色空间。
通过规划和设计生态廊道,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生态廊道规划原则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原则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利益,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在生态廊道规划中,应该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原则,优先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的区域,确保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多样性和连通性原则生态廊道应该具有多样性和连通性,以便吸引和维持更多的物种。
在规划和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景观元素,如湿地、林地、草地等,创造适合不同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
同时,生态廊道的连通性也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连接方式和布局,使得不同生态区域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通道,方便物种的迁移和扩散。
3. 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廊道规划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
同时,还应该注重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通过生态廊道的规划和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 公众参与原则生态廊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
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设计

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设计概述:城市绿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碎化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一、生态廊道的概念与作用生态廊道是指通过连接不同的生境,形成生物多样性连续性的线性生态系统。
它能够提供野生动植物的迁移通道,维持生物多样性的连续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城市绿化规划中,生态廊道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廊道能够将不同的生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保护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2.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生态廊道中的绿化植被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3. 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廊道中的植被能够吸收废气、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污染,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设计基于生态廊道的城市绿化规划方案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生态廊道的位置:根据城市的地形和生态环境,确定生态廊道的位置。
通常选择城市中的绿地、河道、道路绿化带等作为生态廊道的基础。
2. 考虑生态廊道的连通性:为了实现生物多样性的连续性,生态廊道需要与周围的自然生境相连通。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周围的自然景观,如山脉、湖泊等,以保证生态廊道的连通性。
3. 设计合理的绿化植被:在生态廊道中,设计合理的绿化植被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注重植物的多样性,以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
4. 引入生态景观元素:为了提升生态廊道的美观性和吸引力,可以引入一些生态景观元素,如湿地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这些景观元素不仅能够吸引游客,还能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
5. 加强管理与维护:在规划设计完成后,需要加强对生态廊道的管理与维护。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维护,保证生态廊道的长期稳定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廊道及规划设计的探讨【摘要】: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绿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城市生态廊道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更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游憩空间。
本文论述了城市生态廊道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指出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是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维护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最后对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绿地网络;abstract ]: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green space network,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perfec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an provide a good living and recreation space for city resident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construc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network system, maintenance of city ecological space patter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are discussed.[ keyword ]: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and design; green space network;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城市生态廊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城市生态廊道评价指标的建立最终是要为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经营和决策服务,应能综合评价城市生态廊道结构与功能,并能指导其规划、建设与管理,为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布局,发展模式与建设标准的确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概括起来说评价指标主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判断城市生态廊道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在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中,城市生态廊道在不同尺度的结构特征是否遵循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当地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和谐合理。
(2)判断城市生态廊道在功能上是否能满足需要,主要包括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以及游憩功能三大方面。
1.1 城市生态廊道的结构指标城市生态廊道的结构特征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尺度。
宏观尺度主要是景观的尺度,相关指标包括城市生态廊道的总面积、总长度及其比例、廊道连通性和廊道环度;中观尺度主要反映某一具体廊道的外部基本特征,如廊道长度、廊道宽度、廊道曲度以及形状指数等等;微观尺度主要反映具体廊道的内部结构特征,如乔灌草结合度、树种多样性等等。
1.1.1 宏观尺度结构指标(1)总长度、总面积及比例总长度与总面积是描述一个城市的生态廊道概况的最基本数据,而城市生态廊道总面积占整个城市面积的比例则是描述一个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总体水平,就如同城市绿地率一样,是从宏观尺度上对城市整体绿化水平的说明。
(2)连通性连通性是描述廊道网络的重要特征,反映了一个系统中所有交点经由廊道达成的连通程度。
连通性通常用r 指数表示,它是指一个网络中连接廊道数与最大可能连接廊道数的比值。
即:其中,l 为连接廊道数;v 为节点数;lmax 为最大可能的连接廊道数;r 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1.0。
r 为0 时,表示没有节点相连;r 为1.0 时,表示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连。
(3)环度网络环度同样是廊道网络复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α指数测量,即网络中独立环路的实际数与网络中存在的最大可能环路数之比。
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l 为连接廊道数;v 为节点数;l-v+1 表示网络中独立环路的实际数;2v-5 表示网络中的最大可能环路数。
α值的变化范围为0~1.0,当α=0 时,表示网络无环路;当α=1.0 时,表示网络具有最大可能的环路数。
1.1.2 中观尺度结构指标(1)曲度廊道曲度的生态意义与生物沿廊道的移动有关。
一般来说,廊道越通直,距离越短,生物在景观中两点间的移动速度就越快,而经由蜿蜒廊道穿越景观则需要很长时间。
(2)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廊道的形状与相同面积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复杂程度。
形状指数越大,表明形状越复杂,可以发挥较多的边缘效应。
具体计算公式为:其中p 为廊道周长,a 为廊道面积。
(3)宽度一般地说, 廊道规模在满足最小宽度的基础上越宽越好。
由于廊道为线性结构,生境的质量和物种的数量都受到廊道宽度的影响,随着廊道宽度的增大,廊道内的边缘种和内部种具有不同的数量变化的格局。
1.1.3 微观尺度结构指标(1)乔灌草结合度廊道内部群落结构的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生态廊道生态效益的发挥,是衡量城市生态廊道内部特征的重要指标。
乔灌草结合度指标主要反映生态廊道内部群落中乔、灌、草种类比例配置的合理程度,乔、灌、草的比例与具体生态廊道类型的功能发挥相协调度以及生态廊道的具体立地条件的适宜度。
(2)物种多样性在人口积聚、产业发达的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为重要,因此,在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对于物种的多样性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尽量提高绿化树种的种类,形成不同景观的植物群落。
具体计算公式为:pi 为第i 类树种占所有树种的数量比例,h 为物种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树种多样性越高,其生态效益越好,稳定性越高。
2、城市生态廊道网络的结构布局设计城市生态廊道网络结构是指城市生态廊道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即城市绿地是如何通过城市生态廊道相互联系构成网络系统。
城市生态廊道的联结包括廊道与廊道、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之间的联结。
通过城市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地斑块不同程度和不同等级的联结, 构成了城市的绿地系统网络。
因此,城市生态廊道网络的结构布局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由于各城市自然环境、城市风貌各不相同,决定了每个城市生态廊道网络布局的多元化。
2.1 环状布局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发展,城市生态廊道呈环状围绕核心城市限制城市的扩展蔓延,周边卫星城镇与核心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
例如英国的大伦敦规划,通过保持环状绿带的永久开敞性,阻止城市的蔓延,限制和调整城市开发的空间尺度和模式,保护农村、林业和其他相关用途,促进城市的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2.3 带状布局绿地系统在城市轴线的侧面与城市相接, 使城市群体保持侧向的开敞。
带状布局不仅可以联系城市中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以很好的引入外界新鲜空气、缓解热岛效应。
2.4 网状布局城市中的生态廊道网络主要是由一些线状的生态廊道相互交织构成的网状布局,这通常表现为城市的绿色道路廊道网络。
根据城市用地布局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行列式和非行列式布局。
2.5 树状布局在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中以一条主要的生态廊道为主干,两侧以树状分支的形式向四周伸展,这种布局形式多表现在以绿色河流廊道为主的城市中。
这种布局形式的环度相对较低,绿地斑块的廊道连接数较少。
在树状布局中较大面积的节点斑块的分布具有较重要的生态意义。
3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和分析3.1城市绿地空间的遥感解译和分析确定城市绿地的景观类型,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对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几何校正、地理配准,并建立解译标志,对各类绿地景观类型进行判读,建立城市绿地地理信息系统,生成各类绿地景观类型的图层,分析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属性数据和景观格局指标;选取城市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结合gis 空间叠置功能,进行城市生态综合敏感性评价。
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尤其对区域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重要意义的“生态源”空间要素的辨识,评估潜在的城市生态廊道需求空间。
3.2 城市生态廊道现状综合评价3.2.1 城市生态廊道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根据城市现有生态廊道现状特征,建立城市生态廊道结构和功能分类体系;在城市绿地信息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判读城市生态廊道,建立不同类型生态廊道的图层,建立空间和属性数据库,为城市生态廊道的空间分析和相关指标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3.2.2 城市生态廊道网络现状分析提取城市生态廊道空间图层和属性库,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整体空间格局模式和特征;统计廊道网络指标相关如密度、网络联通度、环度等,分析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总体属性特征和潜在问题。
3.2.3 城市生态廊道分类现状分析根据城市生态廊道的分类体系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廊道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统计分析相关指标数据,如廊道长度、面积、曲度以及内部结构特征;总结各类城市生态廊道的现状特征,分析其主要功能、存在的问题发展及其潜力和重点;结合城市现有自然资源和城镇空间,分析各类生态廊道建设的潜在空间,进行各类廊道建设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3.3 城市生态廊道网络布局规划确定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目标及原则,拟定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各项指标;基于不同规划场景下的城市生态廊道网络的空间布局形式确定;多方案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格局在生态效益、游憩价值、景观价值、不同对象低阻力通道可达性等多方面的评估和比选;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林业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相容性分析;生成基于复合功能最优化的城市生态廊道网络规划,整合所有现存的、当前的和被建议的绿道和绿地规划,并提供相关数据统计表。
3.4 城市生态廊道分类规划确定各类生态廊道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和规划指标;确定各类城市生态廊道的布局、位置、范围、性质、功能、规模等控制要求;确定各类生态廊道的典型断面形式和内部群落结构等。
3.5 城市生态廊道可持续经营规划以城市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目标的实施为核心,针对生态廊道建设的挑战,采取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从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组织管理体制、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规范资金运作、加强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平台、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有效措施,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