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_以南京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杠杆原理的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基于杠杆原理的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张 复 明认 为 城 市 定 位 是 在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坐 标 系
Naj ga aes d . y cmbnn eub n ni sacs t y B o iigt ra n u h
ore ai i nt ton,sr t gi a t a e c plnni ih t e r ge ng w t he l ve a p i cpl , he fa e o k m a s te r s a c i pl rn i e t r m w r ke h e e r h sm e
中综 合 地 确 定 城 市 坐 标 的过 程 。王 忠 文 认 为 城 J 市 定 位 是 确 定 城 市 发 展 方 向及 经 济 结 构 布 局 基
本 建 设 规 划 的 行 为 过 程 。 张 登 革淘离B菇 市 定辩翮蓐昂 位 一 卡国认 为 城 工 0
【 文章编 号】 10-1 2 02 9 3
pl nni a ng bas d on t e r e he l ve age pr nc pl i i e,w ih t
城 市 经 济 学 等 相 关 学科 研 究 的 重 点 。关 于 城 市 定 位 的 内涵 ,研 究 者 从 不 同 的侧 重 点 有 多种 解 释 。
基 于杠杆原理 的城 市定位 与发 展战略研 究术
— —
以南京市为例
URBAN O RI ENTATI N O AND STRATEG I C PLANNl NG RESEARCH BASED O N LEVERAGE PRI NCI PLE: CASE STUDY A OF NANJl NG
(0 ) 4 0 0 -0 21 0 - 09 6 1
a d ce r whc ud rd c h U j cie n la, ih wo l e u et eS be t v

我国城市绿道的规划途径初探_以南京市为例

我国城市绿道的规划途径初探_以南京市为例

我国城市绿道的规划途径初探——以南京市为例王晓晓1,张鸣洲2(1.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2. 山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摘要:我国的绿道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借鉴了国外的优秀经验与成果。

国外绿道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功开展多年,功能也早已从单纯的视觉审美发展成了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基础设施。

绿道对于人们的生活而言不再可有可无,而是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建设项目。

文章从绿道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出发,介绍了现代绿道发展的趋势,并以南京为例,详细描述了南京市绿道系统建设的现状,描述了南京市建设绿道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现状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绿道系统和功能,展望了未来南京绿道发展的趋势和动态。

关键词:绿道;可持续发展;规划途径中图分类号:TU984.2;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07(2016)02-215-06Research on Planning Methods of Chinese Urban Greenway: A Case Study of NanjingWANG Xiaoxiao 1, ZHANG Mingzhou 2(1.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China;2. College Of Forestry,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nzhong Shanxi 030801, China)Abstract: Chines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eenway development draws on foreign experiences and achievements.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foreign greenway has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for many years, it also had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frastructure from the simple visual aesthetic development. Greenway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in each city; each city is reflected in the vitality of life. This article from the greenway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greenway construction indetails in Nanjing City, describ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green road construction in Nanjing Cit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green road system and the function for it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trend of Nanjing greenway development and dynamic.Key words: greenwa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nning methods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第49批);南京林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项目(G2014018);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王晓晓(1982~ ),安徽凤阳人,建筑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扩张与节能战略。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系统设计与管理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系统设计与管理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系统设计与管理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系统设计与管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廊道系统是指由绿地、水体、自然景观等组成的连续性生态走廊,通过连接不同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从生态廊道系统的定义与价值、设计原则与方法、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廊道系统的定义与价值生态廊道系统是城市规划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通过将城市内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生态网络。

生态廊道系统的设计与管理能够为城市带来多重价值。

首先,生态廊道系统能够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保障。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大量的自然生境被破坏,导致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通过建立生态廊道系统,可以提供物种迁徙和繁衍的通道,提高物种的存活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其次,生态廊道系统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中的建筑、道路等人工设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通过建立生态廊道系统,可以恢复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最后,生态廊道系统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康的场所。

城市中的公园、绿地等自然景观是人们休闲娱乐和健康锻炼的重要场所。

通过建立生态廊道系统,可以将这些自然景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休闲娱乐和健康的网络,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二、生态廊道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生态廊道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实现其预期的功能。

首先,要注重生态廊道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生态廊道系统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生态网络,不应被人工设施或其他障碍物所中断。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自然环境的特点,合理规划生态廊道的路径和长度,确保其连续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注重生态廊道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生态廊道系统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草地等,以满足不同物种的需求。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策略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策略

城市绿化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策略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繁荣和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绿化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策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在城市绿化规划中的策略。

一、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性生态廊道是一种连接自然生态系统的线性结构,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

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功能:1. 促进物种迁移和基因流动:城市化过程中,生物栖息地被分割成小块,导致物种迁移受阻。

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提供物种迁移的通道,促进物种间的基因流动,维护生物多样性。

2. 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廊道可以提供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3. 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生态廊道可以连接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完整性,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二、生态廊道建设策略在城市绿化规划中,生态廊道建设应该考虑以下几个策略:1. 生态廊道的位置选择:选择合适的位置建设生态廊道是保证其功能发挥的关键。

应该优先选择连接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者连接城市内的绿地和公园,确保廊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多样化的植被结构:生态廊道的植被结构应该尽可能多样化,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多样化的植被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吸引更多的野生动物。

3. 生态廊道的宽度和长度:生态廊道的宽度和长度应该根据不同的生态需求进行设计。

对于大型动物的迁移,廊道应该足够宽,以提供足够的空间。

对于小型动物的迁移,廊道可以适当缩小。

4. 建设生态节点:在生态廊道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设置生态节点,例如湿地、鸟类观察点等,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觅食场所。

同时,这些节点也可以成为市民休闲和教育的场所。

5.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生态廊道建设中,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例如建设雨水花园、湿地过滤系统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提供适宜的水环境。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研究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研究

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研究一、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城市景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人们良好的生活空间。

而生态廊道作为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城市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设计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生态廊道的概念和意义生态廊道是指连接不同生态系统的一条线性结构,可以是河流、林带、绿化带等,通过连接不同的生态片区,实现生物的迁移和交流,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廊道的设计和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廊道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迁移通道,使得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能够相互交流和迁移。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减少生物遗传的隔离,增加物种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生态廊道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廊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 连续性原则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尽量保持连续性,避免被断裂。

这需要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生态廊道的位置和布局,确保其不会被道路、建筑物等人为因素所阻断。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生态廊道的宽度和长度,以满足不同生物的迁移需求。

2. 多样性原则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尽量保持多样性,提供不同的生境类型和植被结构。

这可以通过在生态廊道中设置湿地、森林、草地等不同的生境,以及植被的多样性来实现。

多样性的生境和植被结构可以吸引更多的物种迁移和繁殖,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3. 连通性原则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尽量保持连通性,使得不同的生态系统能够相互连接。

这可以通过在城市规划中设置生态节点和生态走廊来实现。

生态节点可以作为生态廊道的连接点,提供物种迁移和交流的机会。

生态走廊可以作为生态廊道的延伸,进一步扩大生态廊道的范围。

四、生态廊道设计的案例分析1. 纽约中央公园的生态廊道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廊道。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保护与营造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保护与营造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保护与营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规划不仅需要关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需求,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而生态廊道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在城市中保护和营造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保护与营造,从生态廊道的定义、作用、设计原则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态廊道的定义和作用生态廊道是指连接自然生态系统的绿色走廊,可以是河流、湖泊、山脉、森林等自然景观,也可以是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带等人工景观。

生态廊道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连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生态廊道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和建设,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许多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连续的生态走廊,使得动植物能够在不同的生境之间迁移和繁衍,保持种群的稳定和多样性。

其次,生态廊道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中常常存在着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而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减缓水流速度,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生态廊道可以提供人们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城市中常常缺乏绿色空间,人们难以接触到自然环境。

而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使人们能够在自然中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生态廊道的设计应遵循一些原则,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考虑生态系统的连续性。

生态廊道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走廊,能够连接不同的生境和生态系统,使得动植物能够自由迁移和繁衍。

设计者应该合理规划生态廊道的路径和长度,确保其能够有效地连接起不同的生态系统。

其次,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态廊道应该提供适宜的生境和食物资源,吸引和滋养各种动植物物种。

城市绿化工程中的生态廊道规划

城市绿化工程中的生态廊道规划

城市绿化工程中的生态廊道规划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化生态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廊道规划在城市绿化工程中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生态廊道规划的概念、生态廊道规划的原则、生态廊道规划的实施以及生态廊道规划的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城市绿化工程中的生态廊道规划提供参考。

一、生态廊道规划的概念生态廊道规划是指通过植被和地形构建自然通道,实现连通与交流,使城市中的植物群体或者动物群体得以交流和迁移。

生态廊道规划是将城市内的污染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形成良好的交流和与自然相得益彰的一种规划。

二、生态廊道规划的原则1.连通性原则:生态廊道规划的第一原则是保证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只有保证生态廊道之间的畅通无阻,沿途栖息和繁殖的动植物才能自由交流,达到自然平衡。

2.多样性原则:生态廊道规划应该重视物种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境组合,打造不同的生态廊道,以适应不同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和繁殖需求。

3.良性循环原则:生态廊道规划应该与城市的环境建设相衔接,发挥其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城市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质量。

三、生态廊道规划的实施1.确定生态目标:生态廊道规划应是建立在科学的生态目标之上,制定相应的生态指标和规划标准,确定生态廊道的长度、宽度和保护范围。

2.选择适宜的绿化方式:生态廊道规划需要参考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结合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绿化方式,如利用狭长绿植带、城市林带;或者通过种植花卉浸入式绿化、城市花海等方式进行绿化。

3.建立动植物通道:生态廊道规划需要建立自然通道,可以通过绿化景观廊道、自然生态通道等方式建立动植物通道,为动植物提供连通和迁移的场所与环境。

4.公众参与建设:生态廊道规划需要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实施工作,建立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管理责任感,实现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生态廊道规划。

城市生态廊道及规划设计的探讨

城市生态廊道及规划设计的探讨

城市生态廊道及规划设计的探讨【摘要】: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绿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城市生态廊道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更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游憩空间。

本文论述了城市生态廊道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指出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是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网络体系,维护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最后对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绿地网络;abstract ]: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green space network,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perfec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can provide a good living and recreation space for city resident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construction is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network system, maintenance of city ecological space patter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are discussed.[ keyword ]: city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and design; green space network;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城市生态廊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城市生态廊道评价指标的建立最终是要为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经营和决策服务,应能综合评价城市生态廊道结构与功能,并能指导其规划、建设与管理,为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布局,发展模式与建设标准的确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9-6000 2007) ( 01-0051-08 中图分类号: X31;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0571055) 资助 作者简介: 官卫华, 硕士,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 究中心战略规划所主管规划师; 何流, 博士,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 任; 姚士谋, 教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城市发展 研究中心主任, 博导; 叶菁华,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战略规划 所规划师。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思路与策略研究——以南京为例Thoughts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Urban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Taking Nanjing as an Example官卫华 何流 姚士谋 叶菁华GUAN Wei-hua HE Liu YAO Shi-mou YE Jing-hua1 生态廊道的理论渊源与问题的提 出“生态廊道” 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 研究领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扩 展,许多国家自然生境面积锐减,同时 在空间上越来越分散和破碎化。

如美国 和加拿大均设有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但 其在地理空间上呈“岛屿状”彼此孤立 和隔离,进而对野生动物迁徙形成难以 跨越的鸿沟 (孤岛效应) 很难达到生态 , 保育的初衷。

正是在关注濒危物种存续 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之下,将各个 孤立保护区串联起来的保育新思潮—— “生态廊道”理念应运而生。

1 9 9 7 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 h 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提出 了保护区应采取“从岛屿式到网络式” 的规划方法。

2000 年 Ferenc Jordan 研究 提出了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的概 念,即能够连接斑块,并且能够使特定 物种在斑块间迁移的地区,它们能够将 当地的小种群连接起来,增加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降低种群的灭绝风险[2]。

日本 学者由井正敏等认为,针对不同的空间 尺度和保护对象,生态廊道可分为两 种:一是大廊道或生境廊道( h a b i t a t corridor), 主要起连接大型保护区及重点 保护区域的作用,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低 密度分布种;二是小廊道,指连接小面 积保护区的保留带以及河旁保护带等宽 度较窄的廊道,以利用廊道的小型动物 为保护对象。

国内学者李晓文等认为,生 态廊道是一种线状或带状斑块,它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之间的连通性,从 而影响着斑块间的物种、营养物质和能 量交流,并能够加强物种之间的基因交 换[3] 。

达良俊等认为生态廊道是供野生 动物移动、 生物信息传递的通道[4]。

综合 起来,我们认为:生态廊道是异于周边 基质环境的狭长型地带,是生态系统中 实现各生态景观单元在空间上有效连接2007(1) 现 代 城 市 研 究的线性或带状景观生态空间类型。

在宏 观层面,现今国外对生态廊道规划已有 许多成功案例,如“美洲生态廊道”北[城市生态] 51表1 1978~2004年南京城市建成区用地增长情况一览表 年限 1978 1990 1995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建成区面积 (km2) 102 128.8 151 194.39 201.4 211.8 438.63 446.79 484.27 资料来源: 南京市城市建设统计报告。

注: 2000年以前建成区统计未计入主城外围郊区县的数据。

南京市2000年撤销江宁县, 设立江宁区。

2002年撤销浦口区和江浦县, 设立新 的南京市浦口区; 撤销大厂区和六合县, 设立六合区。

随即2002年将以上地域一并纳入建成区统计范围, 故而2002年数据变化幅度较大。

路上式生物通道路下式生物通道涵洞式生物通道图1 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三种 “野生动物通道” 或生态桥梁起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育空-库斯考文三 角洲,南抵阿根廷的火地岛沿海,总长 4 万 km, 构想始自 1967 年, 并于 1990 年 在美国、 墨西哥和中美洲各国相继启动, 现已初具规模,所保护的物种占美洲大 陆的一半;在微观层面,针对自然栖息 地(包括国家公园)内常因筑路造成景 观的断裂与破碎化,近年来国外研究出 路上式、路下式、涵洞式等三种设计规 格的 “野生动物通道” wildlife crossing) ( 或生态桥梁[5], 使两栖类、 哺乳类等动物 都能同时使用道路两旁的多样栖息地, 如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美国佛罗里达 州 75 号公路的野生动物跨越道等 (见图 1) 。

生态廊道具有防灾安全、景观生态 重建、 卫生防护、 生物信息传递通道、 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成 为城市空间与外部区域连接疏通的生命 线。

目前上海、 西安、 哈尔滨、 沈阳、 杭2007(1) 现 代 城 市 研 究 52州、天津、南京、广州、郑州等国内许 多城市均已提出生态廊道规划设想,但 是在快速化的城市化背景下,在粗放型 经济增长方式的约束下和在多种利益的 驱使下,许多城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 生态空间的控制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自 然生态界面被侵占的现象频频发生。

新世纪以来南京就已确定了“一城 三区”和“一疏散、三集中” 的近期城 市发展策略,而且规划以绿色开敞空间 分隔各主要城市功能区,并严格控制生 态廊道上的非绿色空间的开发比例,致 力于形成“多中心、开敞式、轴向、组 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但是近年来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局部地区 的建设对生态廊道已有所突破,使生态 廊道部分出现了断裂和破碎化现象,生 “ 态孤岛”效应有所显现。

自 2002 以来南 京建成区用地面积每年均以 5 个百分点 的速度递增, 至2004 年全市城市化水平①已高达 75%左右 (见表1) 从 2004 年南 。

京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来看,主要是在主 城东部和南部地区出现了东山新市区、 仙林新市区与主城连片发展的态势。

而 且这种城市蔓延的结果已导致部分生态 化隔离地区为人工设施所分割和侵占, 造成生态廊道所联系的各生态组团在空 间上彼此孤立,难以连片形成系统性结 构。

如紫金山地区已几乎为城市建成区 所包围,成为空间上孤立存在的生态斑 块(见图 2) 。

同时,受高流量的城市交 通干线穿越并切割、分散的村镇建设、 产业园区超规模建设以及管理体制局限 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类建设挤占 和吞噬生态绿地的现象层出不穷,今后 若不加以规划控制,必然造成对南京城 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冲击和城市生态环境 的破坏,危害城市生态安全。

为适应未 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倡导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重视生态廊道地区功能的修复和重建,对于推进 南京城市化健康、持续和协调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

弱、水土涵养、资源蕴藏、自然灾害发 生、历史文化等环境敏感地区,以维持 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护城市的生 态平衡。

小、 景观对比度以及景观连接度)、 空间 相关(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关联程度、 空 间梯度和趋势度等)三项内容。

塑造合理 的景观结构及能流顺畅的城市景观,实 现多样化的城市景观是人类天性的追求 目标。

这种高度异质性的景观正是城市 与环境友好发展的基础。

2.1.3 区域整体性 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城 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景观生态 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对城乡景观空间结 构进行规划,使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2 南京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总体 思路2.1 规划原则2.1.1 自然优先性 通过维持自然生态过程及功能的连 续性、 整体性, 强化生态廊道地域特征, 保护廊道自然生境和物种,维护城市的 生态安全。

特别重视划定和保护生态脆2.1.2 景观异质性 异质性是系统或系统属性的变异程 度,在景观尺度上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 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 及其复杂性(肖笃宁,1997;邬建国, 2000) 。

空间的异质性包括空间组成(即 生态系统类型、 数量及面积比例)、 空间 类型(即各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 斑块大图2 2004年南京城市建设用地现状图3 南京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结构分析图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城 市内、外围地区及城乡之间的信息流、 物质流与能量流循环畅通。

既要使城乡 景观符合生态学原理,又具有一定的美学 价值,将自然组分引入城市规划与建设 中,使城市景观更具多样性。

2.1.4 可持续性 在有效保护生态廊道的空间结构、 格局与自然性征的前提下,适应地方经 济发展要求,使生态廊道与城市空间形 态实现用地结构和功能组织上的合理衔 接,谋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水源供给、物质运输、水汽运输、城 市风廊、动物迁移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2.2.3 道路 道路作为一种人工廊道,具有辅助 于其他自然生态走廊的作用。

通过建设 城市道路和交通干线两侧绿化带,形成 多条绿径,成为外围自然生态过程向城 市肌理延伸、渗透的重要通道,以消除 城市生态破碎化的负面效应。

在沿岸绿 带的选择上应注意选取抗污染能力较强 的树种,以有效消纳汽车尾气造成的污 染,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2.4 森林 森林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环城防风 林带,作为城市外围的生态屏障;二是 城区公园和郊野公园林地。

通过增加公 园绿地,可有效保护并逐步扩大生态斑 块的范围,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 效益, 并且栽种树木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保持自然本底,推行应用近自然群落建 设模式,同时注重乔灌结合、多树种混 植,兼顾观赏性和景观特征,强化景观 的地方特色以及与其他环境要素的协调 性;三是生态隔离林带,以绿色开敞空 间为主,主要种植能起净化污染作用的 林木为主,并应逐步有计划地搬迁隔离 带内的人口和非生态设施,禁止非生态 性质的各类开发和建设。

2.2.5 农田 农田主要是指农业发展空间, 包括 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用 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划定合理的农业 发展空间范围,严格控制生产性和生活 性开发占用农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保 护区。

同时,结合镇村布局规划,促进 农业空间内村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2.2 规划思路基于南京 “倚水而生、 倚山而成” 的 地理环境特征,兼顾景观美学价值、游 憩环境创造、野生生物保护、生态教育 等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合理串联 “山、 水、 路、 林、 田” 等生态空间要素, 构建南京特色生态廊道系统。

2.2.1 山脉 山脉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通过 相依相连的山脉廊道,可有效防止城市 化进程中各种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生态 “孤岛” ,有利于生物的繁衍、流动以及 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