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三下七单元导学案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导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活动3 燃烧的条件主备教师:课型:使用时间: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化学。
3.对所学的知识以燃烧为主线进行复习。
【学习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学习难点】影响燃烧的因素的理解。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活动一纸上谈兵1.燃烧是指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 、、是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3.灭火的原理:、、,所以灭火的根本就是。
4.化解成语(首先要理解汉语意思,再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钻木取火煽风点火釜底抽薪二、活动二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①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控制可燃物、氧气(空气)、着火点(温度)三个量,至少设置三组实验。
②实验探究③展示交流1.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①小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能用更多的方法熄灭蜡烛,并解释原理。
②展示交流三、活动三深入探讨——影响燃烧的因素1.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
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系?结论:2.问题:煤块和煤粉哪一个燃烧的更剧烈?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系?结论:3.问题:木柴的着火点比汽油低,为什么汽油更容易剧烈燃烧?思考: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系?结论:四、习题巩固1、用坩埚钳夹住一团棉花,蘸上酒精后点燃,观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汽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开始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2、另用坩埚钳夹住另一团棉花,蘸上酒精与水的混合液体后点燃,观察到,开始时酒精蒸汽燃烧,棉花未燃烧,当酒精快燃尽时,棉花也不燃烧,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3.(3分)如图所示,A、B是氢气吹出的肥皂泡,在空气中慢慢上升。
用火柴从下方点燃A;将燃着的火柴放在B的上方。
观察到:A、B均产生火球,B的爆鸣声比A的大。
解释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
4.(4分)室温约20℃时,取三小块大小相近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编号A、B、C。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2、我有一双智慧眼。
一()袋鼠一()大象一()肥料一()伙伴
一()树坑一()嘴巴一()口袋一()树苗
2、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硬硬的嘴巴一个皮口袋一堆肥料长长的鼻子又跳又笑
小结反思
课题
19、三个小伙伴
总第(102)学时本课第(2、3)学时
学习目标
1、我们一起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模仿课文第一小节,进行说话练习。
一、自主预习我能行(自学感悟,初读课文)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边读边画上小节号。)
2、再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尤其要读准生字的字音。)
3、练习朗读词语。
满头大汗粮食汗水自由自在唱歌睡觉又冷又饿
4、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小提示:自己先学,然后小组内互学,组长检查)
学习过程
五分钟演讲:
背诵自己喜欢的课外课文,学生评价后可以再背诵一遍。
一自主预习我能行
自学感悟:观察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设问导读:瞧,一幅文字画,你能把相应的汉字写下来吗?
1、自己练习写一写2、同位互查。
3、检查自读。
二提炼概括我能行
1.发挥想象,把文字画改成风景画,涂上颜色。
2、练习介绍自己的画。
四海:指天下。犹:还。
二、学习课文,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感悟:设问导读:
1、图上画了什么?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
3、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现像诗句中的悲惨景象呢?三、交流展示:
1、展示小组讨论交流:(1)诗句前两行。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告 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劝告》是统编教材三下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引导学生面对他人的不良言行,使用合适的语气进行劝告,并能多为对方着想,站在“被劝人”的角度讲道理,使人接受意见,改正错误,从而提高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教材共有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小同学滑扶梯”的劝告情境,三位高年级同学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劝告,三段劝告语例及三位学生的神情,通过图文的方式,在教材中呈现,引发辨析“你觉得哪个同学更有可能接受谁的劝告”;第二部分以小贴士的形式提炼对别人进行劝告的要点“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用指责的口吻,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第三部分创设“同学横穿马路”和“表哥整天玩电脑游戏”两个生活情境,提出劝告任务以供学生练习劝告。
二、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式,尝试劝告别人。
2.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用合适的语气,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劝告别人。
2.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李尚书进贡公鸡蛋》的故事。
咦,有人会说了,公鸡怎么会下蛋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来听听吧!到了朝廷上,解缙向皇帝劝说了一番,皇帝竟然不用李尚书进贡公鸡蛋了。
我们一起看看解缙是怎样劝说皇帝的吧。
皇帝一时语塞,继而笑了之,解缙的一番劝说,救了李尚书一家的性命,可见劝告在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点口语交际的本领:劝告。
(板书课题:劝告。
(设计意图:由故事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揭示学习主题,带着目标进入课堂。
)二、解读实例,学习劝告1.出示图片,小组讨论王小明的教室在三楼,下楼时别的同学都能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唯独他喜欢坐在楼梯的把手上往下滑。
同学们,你看到了会怎么办?是啊,王小明的行为太危险了,老师和同学看见了,都对他进行了劝说,他会听谁的呢?为什么?课件出示:小红: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小刚: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精选

《繁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1.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二、预习导学1.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纳凉模糊摇摇欲坠半明半mèi()shà 眼()yíng ()火虫⑵文学常识填空《繁星》作者(),我国现代的()家、()家。
他所创作的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2.有感情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⑴用横线划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用波浪线划出三次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的词句。
⑵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由此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二、合作研讨:1. 比较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的不同之处,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2.课后探究、练习二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并说说其表达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请说出古诗词中描写星空的句子和现代汉语中与星星有关的成语。
句子()成语()四、当堂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船cāng()静jì()yíng()火虫2.说出此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对此进行具体评析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往事依依》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
2、过程和方法:(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读中注意圈点勾画。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层次,寻求过渡语段,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
(3)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后面的几篇文章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加以感悟、品味。
(4)心领口诵,在反复诵读中引起感情共鸣,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导读 (2)1 大海的歌 (4)2 帽子和鸟窝 (5)3 吹泡泡 (7)4* 沙滩上的童话 (9)第二单元导读 (10)5 山雀 (11)6 蜗牛 (13)7 寓言两则 (15)8* 好伙伴 (17)第三单元导读 (18)9 电脑棋手 (19)10 走马灯的奥秘 (21)11 孩子考科学家 (23)目录12* 空气在哪里 (25)第四单元导读 (26)13 古诗两首 (27)14 庐山的云雾 (29)15 锡林郭勒大草原 (31)16* 赵州桥 (33)第五单元导读 (34)17 七颗钻石 (35)18 平分生命 (37)19 倾斜的伞 (39)20* 一颗小碗豆 (41)第六单元导读 (42)21 群众也在淋雨 (43)22 珍贵的教科书 (45)23 “神童”的秘诀 (47)24* 说话算数 (49)第七单元导读 (50)25 古诗两首 (51)26 父亲、树木和鸟 (53)27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55)28* 南极,一片净土 (57)第八单元导读 (58)29 炎帝创市 (59)30 “年”的来历 (61)31* 阿凡提的故事(剧本) (63)32* 哪吒闹海 (64)第一单元导读1 大海的歌课前自学一、.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二、我能在课文中圈画出来并正确认读下列字词。
蓝色浓雾波纹潮声玉镜映着仰头翻滚奔腾波流穿梭花神绽开琴师奏出大力士吼渔帆狮子掀起滔天波浪三、我要识记生字词,把易错字词写一写。
四、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有首诗。
我最喜欢这诗中的海,因为。
(2)我的问题有:课堂导学五、合作学习一:大海色的神奇。
①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诗中天在海中,海中有天,、、、、都被海水染蓝了,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②引导学生朗读,品味。
用“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语说话,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六、合作学习二:大海风的神奇。
①海上的风是、是、是、是他一来,就……就……就……就……②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想象一下还会怎样?③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第七单元《习作:_____即景》导学案

习作《______即景》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出示图片:朝阳喷薄而出,夕阳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2.师:同学们,看到这些美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呢?3.生反馈:(预设)大自然的景色,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4.师:今天,我们就要用自己手中的笔,来描绘自己喜爱的景物,记录这些美好的景象。
5.板书习作题目:______ 即景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者一处自然景观,注意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2.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3.通过习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把观察到的景物进行梳理,再按顺序进行描写。
2.在描写过程中要注意写好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3.读一读自己写好的习作,看看是不是抓住了景物特征,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地方做修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感受世界的奇妙与美好。
三、教学过程(一)出示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出示教材102页文字。
习作______即景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
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田野即景”“窗外即景”。
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接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如,写日落即景,可以写一写太阳落下时形状的变化以及夕照下景物色彩的变化。
写好以后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出了景物的变化,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1.问题引领:(1)本次习作的任务是什么?(2)为了完成好这次习作,编者向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2.学习提示:(1)指名朗读出示的关于本次习作的文字。
(题目中的横线表示要根据实际的写作内容,让学生补充完整的。
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一、课程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研究和练简单的音乐技巧和动作;- 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概念和要素-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音符、节拍符号和音符组合的基本认识;- 音符的命名和时值;- 音调的高低。
2. 音乐技巧和动作练- 声音的强、弱、高、低;- 音乐节奏的感受和模仿;- 唱歌的基本技巧;- 使用简单乐器伴奏。
3. 音乐感受和欣赏- 听音乐的技巧和方法;- 音乐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音乐与情绪的关系;- 探索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 带领学生听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音乐概念和要素的研究- 通过图示和实物,介绍音符、节拍符号和音符组合的基本认识;- 教授音符的命名和时值,让学生模仿读唱。
3. 音乐技巧和动作的练- 教授声音的强、弱、高、低的概念,并进行练;- 利用节奏乐器,让学生感受和模仿音乐节奏;- 教授唱歌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学唱简单的儿歌。
4. 音乐感受和欣赏- 听一段简短的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情绪的关系,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感受到的音乐意义;- 分享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文化的音乐。
5. 总结和延伸- 综合回顾本节课学到的音乐概念、技巧和欣赏内容;- 鼓励学生通过多听音乐、多唱歌、多观察周围的声音来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观察-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表现;- 观察学生对音乐概念、技巧和欣赏的理解程度。
2. 反馈- 针对学生的不足和进步之处给予积极的反馈;-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加强对音乐的研究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 音乐教材和教具;- 视听设备;- 简单乐器。
六、教学环境- 教室内外适合音乐教学的环境;- 能提供音乐播放和演奏的设备。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计划为一节课,约40分钟。
《往事依依》导学案 苏教版

《往事依依》导学案 (一)一、目标导学1、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文中引用的诗句;2、认识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3、领悟作者对少时观画、读书、听课所倾注的情感。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依据书下注释或查词典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水泊.()停泊.()浩淼.()涟漪..()水浒.()镌.刻()芳菲.()徜徉..()绚.丽()雕镂.()橘.绿()婵娟..()(2)填字解词心()神怡:走()无路:眼花()乱:()然而生:(3)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江苏省镇江市人,著名()特级教师。
2.二读课文,思考。
(1)文中作者回忆的“往事”具体是哪几件?请简要概括。
(2)摘录文中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一句。
3.三读课文,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疑问摘要: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学导学”部分的知识。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四件往事?请简要复述。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三)二读课文,深入分析。
1.这四件事有什么共同点?2.作者回忆往事时,分别有什么感受?3.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三读课文,品味词句。
1.用圆圈画出你认为优美的三个词语,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妙处。
2.用浪线画出你认为优美的两个句子,并作赏析。
(五)课堂小结文章开头紧扣“”,结尾回应“”,中间叙事围绕“”,在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的热流。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从下列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在其下面画杠,在括号中订正。
(1)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辐辐插图吸引住了。
()(2)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头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3)脑海里常常浮现五采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4)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颂。
()(5)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摧我不断奋进。
()2.的横线上填写有关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________,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仪镇中心校苏教版语文三年级六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内容: 20恐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我能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3.我会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一、温故互查知识链接(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互相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和图片.独学二、自学质疑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自读,教师巡视)。
对学三、合作解疑再读课文,理顺句意1.对子合作读各个自然段.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组学学习生字1、共同完成生字词的记忆2、组长负责检查3、找一找。
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展学4.基础练习(比一比谁组先完成)组词亿()迷()短()峰()忆()谜()矮()锋()型()漫()篇()成()形()慢()遍()戚()测学指名读课文评学这节课学会了哪几个生字新词.了解了几种恐龙?会仪镇中心校苏教版语文三年级六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 内容: 20恐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图像理解“望而生畏.卵生.破壳而出”等词语。
2.我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3.完成“恐龙自述”,要求用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把“自己”的特点说清楚。
学习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学习难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对学一、温故互查1.同桌互查上节课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独学二、自学质疑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恐龙的种类_____,形态更是______.课文给我们介绍了___ ___ ____ ___ ____ ___ ____七种恐龙.我们还知道大多数恐龙以____为食物,也有食肉的如_____. 恐龙是____生的.组学三、合作解疑找出相关的句子.1.课文中介绍了七种恐龙,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书本上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2.课文在写这些恐龙时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你能举例说说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学四、巩固拓展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各异。
现在请各小组再准备一下,然后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恐龙,以“我是**龙”为开头,向大家介绍这种龙的特点。
练说“我是**龙”测学恐龙的种类很多。
有()的雷龙,有()的梁龙,有()的鱼龙,有()的翼龙,有()的霸王龙,还有()评学我知道了什么?学会了几种修辞手法?会仪镇中心校苏教版语文三年级六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内容: 21、槐乡五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要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学习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独学1 自读课文,2 检查(1)出示词语(注意“酿,傻,槐”等字的读音。
)对学3、读课文,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生词,讨论交流。
4、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组学1、学生交流字的写法与识记方法2、组长抽读(注意后进生的帮助)3、说一说各段写了什么?展学1交流:你喜欢句子的理由,2 自由阅读第1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测学1、抄写课后生字词3 遍2、照样子写词语白茫茫()( )( )( )( )评学我学得咋样?槐乡五月怎么样呢?会仪镇中心校苏教版语文三年级六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 学习内容 21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我要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我能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独学1、槐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对学1、这篇课文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 ()的季节,是()的季节2、当我们走进五月槐乡,看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勾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组学(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 思考:槐乡的孩子美在哪里?2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三)学习第4自然段 1 引出第4自然段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理解此句在文中的作用。
展学讨论交流。
1.指导朗读。
2.指导朗读。
3.尝试背诵。
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作用测学互说:槐乡的五月给我留下了()印象。
评学我知道了槐乡五月不但()美,还知道了()也美。
会仪镇中心校苏教版语文三年级六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内容: 22、海底世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生字、词,并会初读课文。
2.我要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3.我能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学习难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独学。
一、自学质疑、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对学三、合作解疑1.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提示(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组学2.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3.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蕴藏——“储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物产丰富:展学1、小组间交流识字方法2、强调需记住的字测学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小提示; 一定要注意坐姿哦!)评学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会仪镇中心校苏教版语文三年级六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内容: 22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要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我要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我要养成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对学1、我看到的大海深处是()。
2、这篇课文从()、()、()、()和()这几方面,用形象动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和()。
独学自学质疑认真品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海底世界的景色怎样奇异,物产如何丰富?找出相应的语句对学对子间进行交流。
(2-5自然段)组学合作解疑、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课堂讨论:“依然”是()的意思。
将句中“依然”可以换成()使句子意思不变。
学习第3-6自然段。
(1)这段话有()句,分别()()意思。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读3~5句。
想想这几句话围绕()句话中的()个词语讲的。
是按( )顺序写的。
(3)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4)“窃窃私语”是指(5)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学一一完成目标与练习巩固部分测学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物产如此()2、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评学我学会了生字多少个?初步了解海底是一个()的世界。
会仪镇中心校苏教版语文三年级六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内容: 23 日月潭的传说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我会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我要学会本课生字。
3.我能给课文分段。
了解传说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学会本课生字,学习难点能给课文分段。
了解传说的基本内容。
一、温故互查齐读课题《日月潭的传说》独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质疑:①日月潭在哪里?②这是一个怎样的传说?对学二、合作解疑检查自学情况,①教学生字新词。
A、对照拼音读生字给同座听,互相检查读音是否准确,互相检查后老师抽查。
B、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②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
组学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①日月潭的传说中两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叫什么名字?②他俩为什么做了什么好事?③这篇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是关于日月潭的传说?展学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思考每个段的大意。
第一段(第---自然段):第二段(第---自然段):第三段(第---自然段):测学完成课后2、3题评学我的收获是什么?会仪镇中心校苏教版语文三年级六册导学案第七单元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内容: 23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2.我会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对学一、温故互查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1.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湖泊。
那里(),(),是个()。
2.人们为了纪念()的年轻英雄,就把这个潭叫做()。
3.《日月潭的传说》记叙了()和()克服重重困难拯救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传说。
他们俩()的高贵品质值得我们敬佩。
我还知道传说故事()。
自主完成,同桌交流。
组学二、分小组精读感悟1.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想出了()办法,这些办法()因为()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2.大尖哥和水社姐在降伏恶龙,拯救日月的过程中遇到了 ( ) 艰难.找出相关语句我体会到三、合作解疑(一)学习第1段。
1、读第1段。
(1)这一段共()句话。
读了这一节,我知道了是从第()句中知道的?提示:第3句“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起引下文的作用。
(2)读全段。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默读课文。
小组内讨论,故事讲了的梗概。
2.故事的起因是()课文中第()段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