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名士嵇康风采
历史笔记·嵇康的魏晋风骨:从名士打铁到《广陵散》绝(一)

历史笔记·嵇康的魏晋风骨:从名士打铁到《广陵散》绝(一)作者:史遇春(一)魏晋时期,因为时局动荡和政治诡异而造成的社会氛围,完全是一种低气压的生存状况。
社会虽然乱了,但是,维系社会道德的规范并没有倒塌,所以,魏晋的“名士风度”里面,除了形体的潇洒之外,还有内质的纯真。
当士人们无法把自己的才学施展在安世济民的仕进之路、或者他们根本不愿意跟当权者合作的时候,他们的许多精力是无处发泄的。
在乱世之中,能够活着,是一种幸运;在乱世之中,能够平安地活下去,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在那样的乱世之中,士人们活得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时候,那许多的精力要如何派遣呢?结果,便是神仙、修炼之道的大行。
回想一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兴盛的时候,老庄之学就曾经风光过。
春秋战国之后,几千年间,老庄之学风起云涌的社会,大约以魏晋之间可称之为首屈一指吧。
「原创」嵇康的魏晋风骨:从名士打铁到《广陵散》绝嵇康,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在魏晋之间的真名士。
后人曾说:“是真名士自风流”,用这句来总括魏晋间的名士,也算是贴切。
当然,这话也毫不例外地适合于嵇康。
关于嵇康的“风流”,后人可以从他遗世的文字中细细品读。
这里,就先说一说“嵇康打铁”的一段佳话。
嵇康是怎样一号人物呢?此处,我们先从他的外形说起。
要说嵇康的外形,《世说新语》里面的描述最为精炼传神。
读者要见文字的简约之美,可以去看《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第5条的原文。
话说:嵇康身高一米八左右,风神姿态特别秀美。
当时有人说:他的举止潇洒脱俗,他的形容清静凝定。
还有人说:嵇康这个人,他的风神仪态,就如风入松的声响,逸致高远而舒缓悠长。
同是“竹林七贤”、有选贤用能之明、曾与嵇康相友善、后被嵇康遗书绝交的山公巨源曾说:嵇康这个人,他的为人处世,正直挺拔,就如同傲然独立的青松,他的醉态,更是绝倒,你看他倾颓的样子,就如同巍峨的玉山将要倒下来了。
就是这样的人物,似乎和“铁匠”、“打铁”没有任何关联。
初中议论文作文:《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话至魏晋,若是单从文献的记载上来还原那个时代怕是太过单调乏味了。
好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能对其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评价的,对于一个时代则更是这样。
因为他们都是富有生气、自然而灵动、蕴含着无限情感的,而想要走进他们,就应当真诚地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我曾到过敦煌的莫高窟。
在那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地方,我感觉我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我看见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走来,每个艺术家都牵连着他们喧闹的背景。
在莫高窟,或许才能从容地走进悠悠千年中的任一个朝代。
开头看到的青褐浑厚的色流便是魏晋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的如同剑戟。
那个时代,故事频繁、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强悍与苦难结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
看魏晋的作品,豪放、粗犷、狂野、冰冷,甚至有点残忍。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
魏晋之士,愿抛去一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
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在我看来,支撑起整个魏晋士人风貌的是竹林七贤,而嵇康则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
嵇康的容貌在当时煞有好评,赞他美貌的人很多。
《容止》一章中曾描绘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在我看来,用如此美好的句子来刻画嵇康并不为过,人的外表是心灵的映衬,心灵纯粹通透之人自有明朗之容,由内而外淳朴自然之美比雕着修饰之美更令人心醉神怡。
《晋书》中说嵇康“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便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嵇康能够独立于众多文人雅士之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穷经皓首、白面儒冠、长于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亦不是一个粗野鄙陋之士。
《世说新语》嵇康史料摭评

《世说新语》嵇康史料摭评张亚新【摘要】<世说新语>可称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载录嵇康史料的集大成的著作,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嵇康家世出身、生平交游、姿貌情性、著述影响等各个方面,而且从总体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研究嵇康其人提供了根据或佐证.其中关于"竹林七贤"、"嵇、阮"的提法,对嵇康性格复杂性、包容性及与钟会关系的反映等值得关注.【期刊名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5)001【总页数】8页(P48-55)【关键词】《世说新语》;嵇康史料;"竹林七贤";"嵇、阮";钟会【作者】张亚新【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北京,1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有关嵇康研究的史料,散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种著作,南朝宋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及南朝梁刘孝标为之所做的注可称为其中的集大成者。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史料共66条,其中刘义庆所撰正文30条,刘孝标所撰注文36条。
在各篇的分布情况见下表:这些史料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嵇康家世出身、生平交游、姿貌情性、著述影响等各个方面。
兹将其内容概述如下:关于嵇康的家世出身。
《德行》注引《康集叙》:“康字叔夜,谯国銍人。
”注又引王隐《晋书》:“嵇本姓溪,其先避乱徙上虞,移谯国銍县。
以出自会稽,取国一支,音同本奚焉。
”又引虞预《晋书》:“銍有嵇山,家于其側,因氏焉。
”关于嵇康之兄。
《简傲》注引《晋百官名》:“嵇喜字公穆,历扬州刺史,康兄也”。
因被视作“凡俗之士”,他去给阮籍吊丧时,阮籍“以白眼对之”。
又据《简傲》,一次吕安去拜访嵇康,“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鳳’字而去。
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
‘鳳’,凡鸟也。
”关于嵇康之妻。
《德行》注引《文章叙录》:“康以魏长乐公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
”关于嵇康之子嗣。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

嵇康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
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玄学家[1]。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40岁。
德行(16)王戎云:“与稽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①。
”【注释】①嵇(jī)康:字叔夜,任魏朝中散大夫,世称稽中散,与阮籍等称竹林七贤,为人内心谨慎,而行为狂放,崇尚老庄哲学,借以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后遭诬害,被司马昭处死。
【译文】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政事第三8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
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
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98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
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容止第十四5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栖逸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土孙登,遂与之游①。
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注释】①“嵇康”句:孙登隐居汲郡北山上,嵇康入山采药时遇见他,和他交往了三年。
问他的意图,始终不肯回答。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①。
【注释】①“山公”句:“山涛,字巨源,曾任吏部郎(也就是选曹郎),主管官吏的选授等。
后来升任散骑常侍,就推荐同是竹林七贤的槛康代其原职,嵇康原与山涛是好友,但不愿做官,认为山涛并不了解自己,就写信与山涛告绝,这就是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简傲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穗康①;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②。
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形象研究

说:“你知道吗?传说死亡有它的使者,徘徊在大街小巷,寻找那些从沒思考过它的无知者……”科学怪人米哈伊尔像下水道生存的黑蝴蝶一般为了摆脱死亡束缚奋力展翅,他为了求生,选择了极端的生活方式,终年过着见不得光的野兽般的日子,最终还是未能永生,而是死在了爱人的枪下。
反观,小女孩玛丽娜即使罹患绝症,依旧积极阳光地对待生活。
她和小伙伴奥斯卡一起在城市中探索冒险,一起分享内心的秘密,还妥善地安排好身后一切:把自己的猫托付给奥斯卡,并让奥斯卡陪自己唯一的亲人海尔曼先生下棋。
虽然不久于世,但比起在仪器设备的折磨中痛苦地求生,她还是选择平静地过完余生。
她有奥斯卡为她建造的专属小教堂,有医生夫妇的祝福,当然也少不了从小相依为命的父亲的陪伴,那么她最后的青春人生是幸福的,因为她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是有灵魂的真实人生,而不只是空有躯壳的行尸走肉。
英国三大报之一的《卫报》曾这样评价《风中的玛丽娜》:注定要像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成为现代经典之作。
如果你喜欢遗忘书三部曲里的推理悬疑,你应该要看这本书;如果你向往谜一样的巴塞罗那,想去古城的历史宝库里一探究竟,你也应该要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你钟情小清新的青涩感觉,那你更应该要细细品味一下这本书,去看看那个年代的纯情故事。
关于青春、关于友谊、关于人生,或许你都可以在夹杂着现实和想象的魔幻情节中,在迷雾环绕的神秘古城中,拨得云开见月明,找准自己的抉择和青春不悔之路。
风中的玛丽娜,和风一起逝去的玛丽娜,正如我们的青春,我们的人生一样,逝去不复返,因此要学会珍惜,活在当下,将那份悸动和思念永远地留在内心深处。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嵇康,字叔夜,是魏晋曹马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玄学家,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开创了玄学一代新风,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养生论》等。
一、《世说新语》中嵇康的“狷介烈傲”嵇康是曹氏一族的女婿,他生于曹氏衰落时期,再加上嵇康本性耿直、刚烈,对于司马氏篡位者不道德行为的憎恨和不耻,也是他狷介、烈傲性格形象形成的重要因素。
《世说新语》之嵇康

《世说新语》之嵇康推荐语人亡曲终,如今只能深情缅怀。
----小米木心《文学回忆录》中,解释嵇康何以是艺术家,“人格的自觉。
风度神采,第一流。
”再读《世说新语》,将其中与嵇康有关的文字摘出,随记如下。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十六》'王戎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封安丰侯,感觉王戎做人比较真实,此人好清谈,且为人吝啬,关于王戎小气做派的故事,书中有记述。
王戎这样评价嵇康,嵇康这个人啊,我与他相处二十年了,从未见过他有喜怒之色。
喜怒不形于色,在魏晋时期,是为人处世的高格调,被认为是士人良好的风姿仪态及具有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
放在现代,约等于这人城府深,心机婊,深藏不露,要么过于压抑,不敢,要么太过谨慎,会装,总之都不是好词。
不过,换个角度说,一个有缺点的人,反而给人真实的感觉,不是端坐在上,或者贴在高墙上的平面存在。
嵇康那年代,白色恐怖,人人如履薄冰,自然不敢张扬个性,喜怒不形于色,是一种安全的保护色。
说会装,就明显带着现代人的主观臆断,就如夏虫不可语冰。
嵇康不是粗莽大汉,所谓“容止出众”,放现在就是美男子。
不知嵇康在树下锻铁,一个人时可是如此?见四下无人,挥动铁锤时有否神采飞扬?塘里泡澡时,有否眉开眼笑,舒颜安泰?作为嵇康朋友圈里的人,王戎竟然二十年未曾见嵇康有喜愠之色,王戎一直信以为真的竟然是个假朋友圈。
当真碰到善又该何如?嵇康的喜怒不形于色,我们可以简单称之为真性情,人畜无害,自然可以这样真二十年。
倘若碰到必须当即做出判断取舍,而这些又与旁人的利益相关,嵇康会何去何从呢?二十年未见喜愠之色,有可能是王戎的夸张,但从某个角度说,则是嵇康在外的本色,善何如不得而知,美是一定的,那个时代以此为美。
这个养生达人。
想到这里,这个二十年不曾见其喜愠之色的嵇康,我是不是该为他庆幸,生逢其时,若活在今日,早被舆论这把刀杀死无数回了,活不到四十岁。
通过《世说新语》浅谈嵇康的人格魅力

一
闻而来 , 见所见 而去” 嵇康和钟会二人委婉的措辞下暗藏着唇枪舌剑 , , 针 锋相对。而嵇 康的刚烈不屈也为 日后钟会 的谗杀埋下了伏笔。 孙 登 曾批 评他 “ 身 之 道 不 足 ”, 概 就 是 指 他 那 愤 世 嫉 俗 的 刚 烈 之 保 大 性 而 言 吧 。 正 如嵇 康 对 自己 的 描 述 , 刚 肠 疾 恶 , 肆 直 言 , 事 便 发 ” “ 轻 遇 。
恶 、 容 淡然 , 现 了嵇 康 令 人折 服 的人 格 魅 力 。 从 展 关 键 词 :《 说 新 语 》; 康 ; 格 魅 力 世 嵇 人 中图 分 类 号 : 0 . I 62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9 2 2 1 ) 7— 2 9— 1 1 7 0 9 ( 0 0 0 0 6 0
可见一斑。
载:
嵇康身长七尺八 寸, 风姿 特秀。见者 叹 日: 萧萧肃肃 , 朗清举 。 “ 爽 ” 或云 : 肃肃 如松下风 , “ 高而徐 引。 山公 日: 嵇 叔夜之 为人也 , ” “ 岩岩若 孤 松之独立 ; 其醉也, 傀俄若玉 山之将崩。 ” 所谓容止 , 的是一个人的仪容举 止。嵇康身高七尺八寸 , 指 大概有 今 天 的 一 米 九一 左 右 , 采 卓 异 。 有 人 赞 叹 他 : 潇 洒 端 正 , 朗 清 高 。 , 风 “ 爽 ” 也 有 人 称 赞说 :如 同树 下 清 风 , 远 绵 长 。 山 公 即 山 涛 , 评 价 他 就 如 崖 “ 高 ” 也 上 的 孤 松 , 然 独 立 ; 酒 时 , 如 玉 山 似要 崩 倒 。 由此 可 见 , 康 的外 貌 傲 醉 也 嵇 确然丰神俊朗。在《 晋书》 中也提 到, 身长七尺八 寸 , “ 美词气 , 有风仪 , 而 土 木 形 骸 , 自藻 饰 , 以 为 龙 章 风 姿 , 不 人 天质 自然 。 ”余 嘉 锡 释 :土 木 形 骸 “ 者 , 乱 头 粗服 , 加 修 饰 , 其 形 骸 , 土 木 然 。 但 即使 嵇 康 如 此 蓬 头 垢 谓 不 视 如 ” 面 、 修 边 幅 , 依 然 让 人 评 价 他 “ 章 风 姿 , 质 自然 ” 不 却 龙 天 。此 缘 于 何 故 呢?曾有人说 , 一个人的外在表象, 有时 可以折射着他 的内在品质 。我则 认为 , 反过来说亦可 , 一个人的内在 气质也会影响他的外在表象 。也许 正 是嵇 康 的那 种 傲 然 独 立 的 气 质 由 内 而外 的散 发 , 令 他 人 深 深 折 服 , 才 即使 不修边 幅、 土木形骸 , 也遮挡不住 他的 光芒。这一 点在《 容止》 十一则 第
[12]论《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1
![[12]论《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1](https://img.taocdn.com/s3/m/2a34a51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e.png)
论《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魏晋时期,儒学式微,玄学兴起,儒释道三教并立。
由于玄学重名教、重内在修养,而儒学则重礼乐,因此形成了魏晋时期一大批崇尚名节、注重内在修养的名士。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403-444)所著的笔记小说集。
《世说新语》中描绘了名士们的种种行为和活动,这些名士行为和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另一方面也是在追求一种以名节为重、以气节为贵、以人格独立为核心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们或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或坚守礼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鄙视权贵,不屑趋炎附势;或行为不检,品行不端;或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1 前言全书共有一百多则故事,它主要记述了南朝宋、齐、梁三代的名士的言行,其中涉及到魏晋名士的有一百三十余则。
它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当时士人的言行举止和精神风貌,对后世文学艺术有很大影响。
本文主要对这些人物在行为、性格、修养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透过《世说新语》中表现出的魏晋名士形象透视出魏晋风度的实质。
2 《世说新语》名士的生存环境魏晋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在这一时期,礼教制度逐渐松弛,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变得更加放浪不羁。
《世说新语》中记录了很多名士们放浪形骸、率性而为的事迹,这些名士们或在家中宴酣之际,或在山中清谈之际,他们的言行举止在当时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他们大多是社会上层人士,但同时也都有一定的政治追求和社会地位。
他们大多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由,而不是依附于某个权威。
《世说新语》中名士们的生存环境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条件,二是精神世界环境。
下面就这两个方面对《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们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
2.1 富贵名士们的富贵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政治上。
首先,魏晋时期的门阀世族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地位极高。
士族在魏晋时期是最有权势的士族阶层,他们的经济实力与政治权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门阀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世说新语》看名士嵇康风采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逐鹿,魏国曹操和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竟成三足鼎立之势。
魏出北方,占据中原腹地,天下英俊,咸归附之,先有建安七子,后有竹林七贤紧承之,魏晋风流始由定之,向来是人们欣赏和敬仰的偶像。
建安七子放下不表,单表竹林七贤,与君共睹古人风采!
竹林七贤,对于学习古代文学和历史的人来讲,一定不陌生。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在竹林七贤里面,最出名的两个人,一个是嵇康,一个是阮籍,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品行上也让后世文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们一起来先看看嵇康,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嵇中散。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公主为妻。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以一曲《广陵散》结束了生命。
今天,我们不提文学,我们只谈名士风采。
那么要了解嵇康的风采,我们就不得不提南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纠集他的门客编撰的一本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它是我们了解魏晋时期历史和社会风尚的重要著作。
虽然称其为小说,但是其中的文人言行逸事大都都是有历史根据的。
下面,我们就选几则与嵇康有关的言行片段,来了解一下他的风貌和秉性。
第一则:嵇康风采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曰:“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按照现代的单位换算,那得有2米6左右,这实在是有点让人惊愕。
其实,度量衡在不同的时期换算是不一样的。
在秦汉时期,一尺大约等于现在的23厘米,七尺八寸也就是1.8米。
“风姿特秀”,“爽朗清举”“若孤松”“若玉山”,都是说他高大挺拔,外貌帅气俊秀。
再加上他还娶了长乐公主,家里财富一定不少。
这就是现在所谓的“高富帅”,女子眼中的理想夫君吧。
光有这些外在的容貌财富是不够的,还得有高尚的品德。
在古代,松树和碧玉都是高洁品性的代名词,山涛用此二物作喻,可见其内在涵养之高,更让人佩服。
一个人,具备了表里如一的品行,这才是魏晋名士的风采。
第二则:写信断交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
虽然嵇康生活的年代是魏国时期,但是在魏国末年,掌权的却是司马家族。
嵇康娶了曹操的孙女长乐公主,就算是曹魏家的人。
像嵇康这样的人,肯定是忠于曹魏家族,自然不愿意与司马家族为伍。
嵇康不同于其他的竹林七贤的其他六位,他秉性中正耿直,不会曲意逢迎。
山涛,是竹林七贤之一,是嵇康的好朋友。
但是山涛投靠了司马家族,作为嵇康的好友,山涛就自然会举荐大名士嵇康。
嵇康生性刚直,不顾交情,毅然决然地跟山涛绝交了,写下了千古绝唱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从这篇文章的表面来看,好像是封绝交书,其实不然。
在司马家族的眼中,嵇康这种软硬不吃的主,就是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作为嵇康的知己好友,山涛不可能不了解嵇康的品性,之所以举荐他,是要保住他的性命。
嵇康作为山涛的挚友,当然明白山涛的用意,为了让好友不受牵连,才写下这篇绝交书。
这其实就是个障眼法,是为了迷惑司马家族,是对朋友的一片良苦用心。
其实,我们从第一则记载也可以看出,山涛是非常了解和钦慕嵇康的,说他是孤松、玉山。
他们都是为对方着想,这才是知己好友。
嵇康在临刑前对自己的儿女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而山涛也把嵇康的儿女养大,并且女儿风光出嫁,儿子当朝为官。
只有这样解释,我们才可能理解嵇康临终前的举动。
第三则:嵇康锻铁
钟士季精有才理,只不识嵇康。
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
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
康扬锤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
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
嵇康是当时有名的贤士,很多人都欲与其结交,以得到嵇康的评价为荣,钟会就是其中之一。
钟会,是司马家族的忠实鹰犬,自认为自己有些才学,就像结识一下嵇康。
嵇康知道钟会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小人,当他来拜访时,始置之不理,临去不忘调侃一下钟会,钟会自知无趣,悻悻而去!后来在钟会的诬陷和诋毁下,才使司马家族对嵇康痛下杀手。
由此可见,嵇康交友最看重的不是人的才学,而是人的德行,像钟会这样的无德之人,自然是不屑与其同流合污的。
第四则:道士孙登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
遂与之游。
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
竹林七贤都喜欢与山水结缘,嵇康也不例外。
一日,出去游历,遇到山中隐士孙登,二人畅谈自然养生之道,甚是欢畅。
天色将晚,嵇康准备下山回家,孙登对嵇康说:“你这个人才学很高,但是不懂得保身之道。
”孙登的话,可以说是很了解嵇康的,这是在称赞他的同时,提醒他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
嵇康,虽然爱好老庄,爱好自然,但他的道德品性里也有儒家的因子,不可能像孙登一样隐居泉林,更不会向世俗低头,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第五则:临刑奏琴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
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清学此散,吾靳固不与。
《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
文王亦寻悔焉。
嵇康因为好友吕安的案子都到牵连,再加上钟会一干人等的无限诋毁,司马昭就给嵇康下了死刑判决书。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可见嵇康是“粉丝”队伍是多么的庞大,他的品行是多么令人崇敬。
面对死亡,嵇康面不改色,从容淡定,对于他来说身体这种外在的东西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品性和修养。
在临行前,弹奏一曲《广陵散》,从容就义。
他用自己的行为,表达了对当权者淫威的极度蔑视。
他的高风亮节,赢得了生前生后的美名。
从上面《世说新语》的五则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嵇康不仅是高富帅,而且修养极高。
他风姿卓越又品性高洁,爱好自然又生性耿直。
生于魏晋乱世却出淤
泥而不染,面对权贵小人而不卑不亢,与人交往而能处处为他人着想,面对死亡亦淡定从容,生前受人敬慕而死后犹能让人领略其卓绝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