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与不痛的秘密
心痛的经典语句

心痛的经典语句100句1.我的心痛如同针毡,无法言喻的痛苦让我在黑夜中无眠。
2.心疼如刀割,泪水悄然滑落,心灵在寂静中颤抖。
3.心痛得让我无法入眠,我感到我的灵魂被撕裂成碎片,永远无法拼凑。
4.你是我心中那份永远的守候!直挥之不去,就像心中一根刺,扎进去很疼,拔出来更疼!定此生要为你心痛!5.我的心如寒风中的落叶,寂寥无助,只剩下疼痛的痕迹。
6.悲伤像一股寒流,瞬间穿透了我的心,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痛。
7.心不动,则不痛。
心若动,钻心痛。
8.你若落泪,我会心痛,你若孤单,就作我最疼惜的女人,我们一起执手相拥,十指紧扣,相濡以沫,走过流年,爱到末世,地老不分,天荒不离。
9.到无涯天作岸,锦瑟流年,一段情,一生心疼,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10.未曾离别时,就明白有一天会心痛;有一种心情,半醉半醒间,就发现原来竟是相思;有一种缘份,在我遇到你的那一瞬间,就已注定是永恒。
11.痛了才知道悔,悔了才知道伤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
醒了,伤了,痛了,我的痛属于惩罚,你的伤却是折磨。
伴随一生的阴影,想说声在乎却再也找不到相信的理由。
12.无声叹息,默默流泪,心中的痛,谁人能懂。
13.不要再难受了,有人会心疼有人会心痛。
14.我的心中,有你给的,却是你无法企及的伤痛。
15.所有喜欢,都向一个方向,所有的落寞,都在同一个位置,所有的疼痛,都因为在乎一个人,所有的流泪心痛,都因为一个人话语!16.深夜撕心裂肺的哭泣,你永远不懂。
17.人生,想多了头痛,想通了心痛。
良人未归,各自安好。
18.心不动,则不痛。
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
19.世上最痛的莫过于生离,莫过于死别,再亲近的人,在深爱的。
人,或远走他乡,或阴阳两隔…20.我的心痛得如同一把尖锐的刀,深深刺入我的灵魂。
21.无数次立在风里雨里,任风荡开那些绵绵心痛,任雨洗尽那些千年的疼,直至麻木,心中泛起微澜,眼里闪烁隐隐的晶莹,笑着说无妨。
中国民间秘术与揭秘

中国民间秘术与揭秘1、半夜敲门黄鳝,大家都知道吧?这里用的就是黄鳝的血,要粘稠一点但不凝固。
一般夏天用。
傍晚的时候,把血从外面均匀的涂在你家大门上,然后回屋睡觉去。
鳝血能让方圆一里的蝙蝠闻腥而来,而且不停的撞到你家大门。
你骂骂咧咧的爬起来开门的时候,会发现外面没人敲门啊,起初你以为有顽童恶作剧,但如此反复十几次,几十次,你就会疯掉。
因为你守在门后也没有用,蝙蝠的动作永远比你快。
如果你不想拿自己做实验,就试试邻居吧。
呵呵,不过后果自负。
2、“屁王贴”。
取河面之无根浮萍,晒干研成粉末,于倒茶之际撒在茶杯之中,客人喝下之后,日放千屁不成问题。
到下次大解之前,不会失效,常规医院是查不出来的,除非你碰到另一个“秘术”高手。
3、“千杯不醉”。
菜花,对,就是菜花,想不到吧?用菜花的花,晒干研成粉末,喝酒之前,服大约一指甲盖的份量,保证日饮千杯而不倒。
公关之必备良药。
学名是葛花。
4、“竹篮打水”。
取大量蛙卵(这个比较难办,自己到河边找吧),加少许清水,搅成无色胶状物。
表演之前右手涂满这种“胶体”,在你向大家展示竹蓝到底有多少个窟窿的时候,右手仔细的在竹蓝表面抹一把,以确保每个窟窿都已抹上这种胶状物。
OK,现在用它来打水吧。
5、“油锅取物”。
这个大家看得多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没多大秘密可言。
俺这里的方法就是在油里倒入适量的醋,醋的密度大,会沉。
加热的时候,沉在最下面的是醋,醋的沸点比油低太多了,比水的都低不少。
不一会醋就开始沸腾,冒泡,然后搞得一锅“油”都开始冒泡、沸腾。
表面上看,它真的是一锅油,不明就里的人是不敢伸手的。
其实里面的温度连鸡蛋都煮不熟。
6、“方形鸡蛋”。
有吗?鸡当然下不出来,但是你能。
咱还是用醋,把鸡蛋整个儿浸到醋里,不露一点蛋壳。
泡上大约三天,取出鸡蛋,这个时候要小心,因为蛋壳已经变得又软又薄,你只要能完好的把它放进一个方形的模子里,然后浇几遍凉水,蛋壳变硬后取出。
恭喜你,你拥有了世上第一枚方形的鸡蛋。
不痛不痒的个人意见建议100条

不痛不痒的个人意见建议100条以下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个人意见建议素材,仅供参考:1.在使用公共资源时,注意节约和保护,避免浪费和破坏。
2.学会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保护视力和减少辐射的伤害。
4.在旅行中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入乡随俗。
5.在购物时选择环保、可持续的产品,支持绿色消费。
6.学会理财,合理规划个人财务。
7.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就,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励。
8.在与他人交流时,注意言辞和语气,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9.培养一项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10.尊重长辈和领导的经验和指导,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
11.尊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不盲目迎合他人的期望。
12.学会自我反省,不断完善自我。
13.学会欣赏艺术和音乐的美感,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14.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保持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15.在面对选择时权衡利弊,做出明智决策。
16.定期整理房间,保持居住环境整洁。
17.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享受家庭和朋友的陪伴时光。
18.与人为善,多结交朋友。
19.在遇到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0.学会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失控。
21.在面对机遇时果断把握并付诸行动,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
22.在面对失败时不气馁、不放弃,积极寻找成功的机会。
23.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付出,给予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24.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寻求突破的机会。
25.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出行安全。
26.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耐心和毅力,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27.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8.尊重他人隐私,不窥探他人秘密。
29.不轻信谣言,保持独立思考。
30.学会放下过去的烦恼和纠葛,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31.在处理问题时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32.尊重不同文化习俗,增进相互理解。
33.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个人发展。
34.对待家人要关心体贴,多沟通交流。
35.养成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留下美好回忆。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一至六年级)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一至六年级)课题:我们不怕痛(二年级上册热爱生命单元)学校:乐山市师范附属小学执教教师:朱志琼(乐山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指导教师:付春敏(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殷宗祥(乐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喜群(乐山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编制单位: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日期:二零一一年六月我们不怕痛一.学情分析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所以他们常常会因擦伤、摔跤、开水烫、划伤、打针等引起种种痛感。
许多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疼痛时,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再加上缺乏自救自护意识,所以只会大哭,不知所措。
二.教材分析《我们不怕痛》是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的第一课。
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为三大板块,即“生命小问号”、“生命小秘密”和“生命小智慧”三个部分。
第一板块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提供了四幅场景图片,并设计了小调查活动。
让学生认识痛是经常发生的,然后引出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有痛感?痛感有什么作用?第二板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呈现了神经细胞和“我”的对话,说明了痛感的原因。
而剪指甲和剪头发的体验活动,则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痛是神经细胞的作用,痛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能。
第三板块是生命小智慧,主要包含“麻醉术的秘密”,两个“生命的故事”,“考考你”等内容。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疼痛的作用,并学会正确对待疼痛。
全篇课文预计需要1课时完成。
三.教学目标1.体验、感受生命的状态:疼痛、易受伤、自我保护的本能与坚强。
2.理解疼痛产生的原因,体会疼痛之于身体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形成冷静积极应对身体痛感的态度,缓解对痛感的恐惧沮丧心理。
3. 了解应对生活中常见疼痛状况的方法,了解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哪些疼痛是应该克服,如何配合治疗与康复,如何保护自己。
4. 从对待疼痛的视觉与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体会疼痛的原理与积极意义。
了解正确对待疼痛的态度和方法,理性而积极地维护保护自身的健康。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痛与不痛的秘密》说课稿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痛与不痛的秘密》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痛与不痛的秘密》是高中必修三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痛与不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寻找石头的小男孩的故事,探讨了痛苦与成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呼唤人们要勇于面对痛苦,从中学会成长和坚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方法;–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结构和主题;–学习如何理解散文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等,并运用于阅读分析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意愿。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痛苦、追求成长的心态;–培养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学习如何理解散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2. 学习如何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主题。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痛苦与成长的思考能力; 2.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意愿。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文本分析、课堂讨论和练习等内容的课件;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阅读散文的个人笔记和提问。
五、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的课程内容,通过提问复习相关知识点,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步骤二:预读散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散文,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疑惑。
步骤三:文本分析1.分析散文的篇章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并解释各个部分的作用;2.分析散文中的主题和主要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步骤四:讨论与解读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讨论散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2.解读散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散文,引导他们分析痛苦与成长之间的关系,思考自己的体会和认识;3.学生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3《痛与不痛的秘密》比喻赏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比喻二: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 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 中人的右手。
赏析:该比喻是用来说明吗啡分子结构两种形式的关系。为 让读者明了这两种形式大同之中的微殊,作者以我们在生活中照 镜子时所看到的现象为喻,说明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的结构于相 似之中略有差异的特点。由于照镜子是人人皆有的生活体验,以 之为喻,浅易通俗,事物的特征毕现。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原因在于作者能深入而浅出,以平民化的视角、用平实浅近的 语言走笔,尤其是多处的巧喻妙譬,更使得文章浅显易懂,明 白如话。本文试对其中的几个比喻作些赏析。
比喻一:学术上的顽固堡垒,往往需要各路兵马从不同角 文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语文
比喻四:我们只能说儿子长得像父亲,很难说父亲长得像儿 子,但根据儿子的长相,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他的父亲来。
赏析:这是一个新颖而有趣的比喻,作者把存在于人体内至 少已有几千万年的类似吗啡的一些物质比作父亲,而把170年前 才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吗啡喻为儿子。这个“父”与“子”的妙 喻,就把体内吗啡与植物吗啡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据已知之 “子”的相貌,探寻未知之“父”的面目,类于顺藤摸瓜、溯流 穷源,这样,找到存在于人身体里的“吗啡”就不会是那么盲目 而艰难了。
高中语文必修三全一册ppt课件1

6.最后一句“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 题”一句中“恼人的矛盾”指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
[对应考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参考答案:作者将如何处理建筑中重复与变化的关系称为 “恼人的矛盾”,告诉我们处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1.选材上详略得当 本文好像要将音乐、绘画、建筑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谈, 实则不然。作者先谈了音乐、绘画方面的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问 题,接着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谈建筑的重复与变化问题, 而最后一段作者又明确地提出,在我国的城市建筑中做得还不尽 如人意,也就是说作者的重点是要谈建筑上的千篇一律和千变万 化问题,所以在谈建筑时自然要多用些笔墨。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鳟.鱼(zūn )
(4)瓦垄.(lǒnɡ ) (7)廊庑.( w ǔ ) (10)颐.和园( yí )
(2)悠.然( yōu ) (5)螺.旋( luó ) (8)瞻.顾(zhān) (11)梁枋.( fān ɡ)
(3)嬉.戏( xī ) (6)寥.寥(liáo) (9)睇.盼( dì) (12)缭.乱(liáo )
[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2)阐释了伴奏的重复与变化产生的艺术效果,从而生动形象地 说明了音乐中的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重要作用。
二、阅读课文第 9~16 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4.作者在说明颐和园长廊(第 13 段)时,运用了一大段看似 繁复的说明语言,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从 1949 年起,任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 年起任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 学部委员。曾参加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设计。
作品:《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中 国建筑和艺术》等。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作业:1.3 痛与不痛的秘密 2 Word版含解析

2014-2015学年语文版必修三痛与不痛的秘密作业2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昏厥.(jué)烟瘾.(yǐn)弊.病(bì)B.癫痫.(xián) 羟.基(jīnɡ) 吗.啡(mǎ)C.曲.折(qǔ) 肽.类(tài) 镇.痛(zhèn)D.喹.啉(ɡuī) 剂.量(jì) 针灸.(jiū)答案 A解析B项“羟”读qiǎnɡ。
C项“曲”读qū。
D项“喹”读kuí,“灸”读jiǔ。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溯流而上弦外之音鸟声啁啾招募B.卓尔不群横槊赋诗声名狼藉骈俪C.戌守边关山川相缪锋芒毕露愀心D.窈窕淑女欲壑难填蕉风椰雨揶揄答案 C解析戌—戍,愀—揪。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吸收现代文明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③继承传统价值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⑤以母语教育为本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性很强的议论性文段的顺序排列。
“课本定位”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就是⑤③①和④②。
教学内容有主有次,⑤是根本,故在最前。
另外要注意②中“从而”可以作为语言标志,顺承上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B.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C.世贸大楼废址已成为纽约新的旅游景点,游人看后无不神色黯然,叹为观止....。
D.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 习
在横线处,选择恰当的汉字。
垒 1.学术上的顽固堡____(磊,垒,儡),往往需要各
√ 路兵马从不同角度加以围攻,才有可能攻克。
2.到目前为止,有些人工合成的药品,镇痛效果比吗 啡还强,超过吗啡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但还是避
弊 免不了成瘾的____(憋,弊,敝,蔽,鳖)病。 灸 3.祖国医学早就知道用针____(炙,灸)的方法可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毛泽东在《浪淘沙· 北戴河》一词中说: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有遗篇”,其中“遗篇”就是指《龟虽寿》 这首诗。
第四单元
14.痛与不痛的秘密 韩济生
辨析字音
针灸( jiǔ )
脑啡肽( tài ) 癫痫(xián) 邹( zōu)冈 穴( xué )位
晕厥( jué) 吗啡( mǎfēi )
堡垒( lěi ) 氨(ān ( xiān )胆碱( jiǎn)
解 题:
痛与不痛的秘密
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1.朗读课文,思考:
一、学习本文使用比喻方法说明事理,结构
紧凑的写作特点。 二、培养准确迅速捕捉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韩济生:
1928年7月出生。浙江萧山人。生
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科大
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医学
院医学系。
曾连续12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科研基金。长期从事针灸原理研究,曾任世界卫生组 织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顾问、国际疼痛 学会中国分会主席。著有《中枢神经介质概论》等。
所共有的一种结构,并使人们推想出身体里本来就
存在着类似吗啡的一些物质。
1975年,英国科学家找到了存在于动物和人的
脑子中,作用与吗啡相似的物质,起名‚脑啡肽‛。 揭开了‚痛与不痛的秘密‛(人脑中脑啡肽太少,
痛觉就特别敏感;反之,痛觉就迟钝)。
对于发现‚脑啡肽‛的价值
从语言标志上看
第5段开头:
‚当今国内外对动物和人体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归纳 起来,可以初步描绘出这样一个轮廓……‛ 可见这是一个总结段,再把它与文章题目联系起来,就 能准确并简洁地说出‚发现‘脑啡肽’‛的价值。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发现把极少量吗啡
注射到家兔的脑子里,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说明吗啡起 止痛作用的部位就在脑子很有限的区域。 后来,发现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两种结构, 只有左旋吗啡有止痛作用,右旋没有。使人们推想身体 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专管止痛。
1973年,发现‚吗啡受体‛,并证明人、猴、 猫、兔等动物的脑子里都存在‚吗啡受体‛。说明 ‚吗啡受体‛是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种动物
这篇文章说明的是一个医学研究问题,
专业性很强,但是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
燥难懂,是为什么呢? 比喻的使用——
使得专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也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
比如: 说明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的差别时:
‚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 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 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
这篇文章介绍了镇痛研究的发展进程,但全文并
不是散乱的成果简介,请思考作者是怎样将研究过程
中的每个发现紧密联系起来的。
过渡句的使用——
使得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如: 第2段开头: ‚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 第3段开头:
‚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
第4段开头: ‚发现脑啡肽的消息,在我国医学界引起的兴 趣尤其强烈。‛
治疗很多疼痛性疾病。
√
√
作
业
1.做《汉语文训练》中的基础知识练习。
2.查阅资料,了解吗啡的化学性质以及不正确
使用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向同学们讲解。
通读全文,理清镇痛研究的进程。 抓住时间词,注意研究发现和发现的价值。
170年前,德国科学家从鸦片中提炼出吗啡。吗啡 有很好的镇痛效果,但有耐受性和成瘾的缺点。
查阅资料,了解吗啡的化学性质以及不正
确使用它可能带来的危害,向同学们讲解。
整体感知全文
研 究 发 现
迄今为止,镇痛研究的发展过程? 时间
170年 20世纪 60年代初 后来 1973年 1975年 德国科学家从鸦片中提炼出吗啡。 少量的吗啡注射到家兔的脑子里,有明显的 镇痛效果。 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左旋有止痛 作用,右旋没有。 发现“吗啡受体”,并证明人、猴、猫、兔等 动物的脑子里都存在“吗啡受体”。 找到了与吗啡相似的物质,起名叫“脑啡肽”。
结合文章内容简单解释中医针刺镇痛的科学原理。
中医早就知道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疗很多疼痛性 疾病,甚至可以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开刀做手术。 针刺镇痛的原理之一就是针刺是引起脑啡肽产生 和释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把身体原有的与疼
痛作斗争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证 明了中医的科学性,这也是中国人应该为之骄傲的。
把“吗啡受体”比喻成一把“镇痛之锁” :
‚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 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 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
还有一处比较明显的比喻 :
‚惟一的可能性就是,身体里本来就存在着类似 吗啡的一些物质,可以去打开‘吗啡受体’这把锁; 而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吗啡只是和它有相似的作用罢 了。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我们只能说儿子长得像父亲, 很难说父亲长得像儿子,但根据儿子的长相,就可以 比较容易地找出他的父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