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辨证量表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规律

运用中医辨证量表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规律
运用中医辨证量表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规律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内容清晰)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 1. 存在记忆障碍(自诉,他人提供); 2. 记忆检测成绩低于年龄和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1.5SD; 3. 总体衰退量表(GDS)2~3级,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0.5分; 4. 一般认知功能正常; 5. 日常生活能力正常; 6. 除外其他导致痴呆和脑功能障碍的躯体和精神疾患; aMCI(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1)主诉主要为记忆障碍 (2)有记忆减退的客观证据(记忆下降程度低于年龄和文化匹配对照的1.5个标准差以上)(3)一般认知功能正常 (4)日常生活能力保留 (5)没有足够的认知障碍诊断为痴呆 3.1.1 MCI的诊断标准 MCI: (1)认知功能下降: 主诉或知情者报告的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的证据;或/和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日常基本能力正常,复杂的工具性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 (3)无痴呆。 VCI的分型诊断标准 一、VCI的诊断 (一)VCI的诊断需具备以下3个核心要素 1、认知损害:主诉或知情者报告的认知损害,而且客观检查有认知损害的证据,或/和客观检查证实认知功能较以往减退。 2、血管因素:包括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史、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影像学显示的脑血管证据,以上血管因素不一定同时具备。 3、认知障碍与血管因素有因果关系: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导致认知障碍的原因。 VCI的程度诊断 1、VCI-ND(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日常能力基本正常,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不符合痴呆诊断标准 2、VaD:认知功能损害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痴呆程度。 VCI诊断成立后需进行以下分型诊断: 1、危险因素相关性VCI 1)有长期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2)无明确卒中病史

(完整版)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认知是大脑皮层复杂高级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间接导致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慢性损伤的因素均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认知障碍,现将其归纳如下: (一)慢性脑损伤 1.脑组织调节分子异常 (1)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大多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及其相应的受体完成的。这些神经递质或受体异常改变均可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异常。 1)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以酪氨酸为底物,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和多巴脱羧酶(dopamine decarboxylase)的作用下合成的。研究发现:脑中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时可导致动物智能减退、行为情感异常、言语错乱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例如,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性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卞降。此外,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多巴胺过多也可导致动物认知功能的异常改变。多巴胺受体有D1和D2受体两大家族,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大脑额叶皮层的D1受体功能低下和皮层下结构D2受体功能亢进双重因素有关,因此有人提出用D1激动和D2阻断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概念。 2)去甲肾上腺素(nonepinephrine):去甲肾上腺素是最早被发现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多巴胺经β羟化酶作用生成的产物。在脑内,去甲肾上腺素通过α1、α2和β受体发挥调节作用。在突触前,α2受体通过Gi蛋白介导,减少cAMP的生成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的活性,减少蛋白激酶对N-型Ca2+通道的磷酸化,以至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减少,从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起抑制作甩(负反馈调节);α2受体激动还可抑制在警醒状态下的蓝斑神经元的放电增加;在突触后,α1受体激动可引起K+通道开放,K+外流增加,神经元倾向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而α1受体激活则使K+通道功能降低,K+外流减少,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兴奋效应。一般认为,脑中α2受体激动与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有关,而α1受体持续、过度激活可致认知异常。在正常警醒状态时,脑细胞含适量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功能占优势,维持正常的认知功能。在应激状态下产生大量去甲肾肾上腺素,α1受体功能占优势;这可能是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更易出现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3)乙酰胆碱(aeetylcholine):乙酰胆碱由乙酰辅酶A和胆碱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

中医诊疗效果评价表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效果评价表 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入院日期: 证候诊断:风寒湿痹证□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 气血亏虚□其他: 一、诊疗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中医诊疗技术 护理 效果 颈肩疼痛□1.拔罐疗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 针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 推拿□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 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中药□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6. 放血疗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7、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8.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肢体麻木□1.拔罐疗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 针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 推拿□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 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中药□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6. 放血疗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7、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8.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眩晕□1.拔罐疗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 针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 推拿□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 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中药□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6. 放血疗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7、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8.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拔罐疗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 针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 推拿□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 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中药□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6. 放血疗法□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7、艾灸□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8.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 较好□ 一般□ 差□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

成都市温江区XXX医院(中心)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及健康状况问卷 姓名:性别:年龄: 电话: 填表日期:年月日

★温馨提示: 本问卷收集您的健康信息,是医生为您分析评估体质和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请您务必十分认真的逐项填写。否则,会直接影响您的体质评估结果和调养指导方案。 我们会妥善保管您的个人资料,请您放心!. 舌象 舌体:淡□红□淡白□暗红□绎□紫□青□嫩口老□胖□肿胀□瘦薄□点刺□裂纹□齿痕口 其他口 舌苔:薄□厚□腻口腐□润□燥口剥落□白□黄□灰黑□少苔□无苔□其他□ 脉象 平□浮□沉□迟□数□洪□细□弦□虚□ 实□滑□涩□紧□缓□结代□其他□ 判断结果:(九种体质) 健康养生指导:(情志、饮食、起居、运动)

干预措施:(药物、药膳、非药物)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个人基本信息(请在“□”处打√) ●您当前的婚姻状况: □未婚口已婚口离婚未再婚□离婚后再婚□丧偶未再婚口丧偶后再婚 ●您的饮食习惯和口味: 口偏嗜甘甜□偏嗜辛辣□偏嗜热食□偏嗜清淡 □偏嗜油腻□偏嗜炙烤□偏嗜咸□偏嗜酸 □偏嗜滋补口偏嗜冷、凉食□喜饮茶□喜饮咖啡 ●您的睡眠习惯:

□早睡早起□晚睡晚起口早睡晚起□晚睡早起□不规律 ●生活工作: □忙碌紧张口过于安逸,无所事事□一般平常事 ●体育锻炼/运动: 口经常运动□一般运动口缺乏运动 ●吸烟: □不吸或偶尔吸口经常吸□1包以上/天□吸烟__年 口戒烟__年 ●饮酒:(饮酒者请填写饮酒或戒酒时间) □不饮酒或偶尔饮酒□经常饮酒□每天饮酒且量多 □饮酒__年□戒酒__年 个人健康信息 一、疾病状况:(请根据既往情况填写以下内容,在符合选项前“口”内打√) 1.您是否通过正规医院检查、明确知道自己患有某种或某些疾病:□是□否 2.您是否一直坚持服药或其他地方治疗疾病:□是□否 3.(限有疾病者填写)如果现在没有治疗,原因:□已经治愈了 □暂时不愿或经济困难□其他(请填写): 4.如果您能填写出现患疾病的名称,请写在符合的项目前“□”内打√,如有其它症状,请在其他项中填写。

中国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指南

原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2006年第45卷第2期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简介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专家组 2005年10月26日 前言 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不仅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及视空间障碍等,还可伴随焦虑、抑郁、激越、冲动等情感行为障碍,这些情感和行为障碍同样也是患者致残的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医生提高对早期认知能力障碍的认识,并及时进行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早期干预可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和行为问题的发展,使患者在更长的时期内维持基本的认知功能,有助于维持和改善患者及其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在疾病后期才进行干预,虽可能延缓认知能力衰退的进程,但是已经发生的损害则不可逆转。 本共识主要关注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诊断和防治原则。 第一章认知功能障碍与痴呆的基本概念 1.1 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从简单的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执行功能指的是有效地启动并完成自己决定的、有目的的活动的能力。执行功能是种复杂的过程,含有计划、启动、有效地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以及自我调整等内容,涉及到计划、启动、顺序、运行、反馈、决策和判断等。 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问讯了解个体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有时还需要通过对其照料者的问讯补充和核实有关情况。通过各种神经心理学检查和测查可以量化地评估个体的总体认知功能和特异的认知域状况,还可以发现某些日常生活中难以觉察的认知功能损害。 ------------------------------------------------------------- 通讯作者:李焰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200127,上海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cognitive impairments),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又称为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损或认知残疾。 1.2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及其分型 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个体的社会职业或日常生活功能未受影响,亦不能由已知的医学或神经精神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写说明

“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证候诊断 “辨证分型”要根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书写,在相应的证型后划“√”,如有其他分型填写在“其他”一栏。 2.主要症状 指中医护理方案中涉及到的本疾病的主要症状,以及方案未涉及但在具体患者病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症状。根据患者病情在相应的症状下划“√”。 3.主要辩证施护方法 指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某一主要症状采取的关键护理措施,不包含一般护理措施,如生活起居、环境等常规护理。在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划“√”。 4.中医护理技术 (1)指依据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针对主要症状采取的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方案中未涉及但临床实际应用的,可在“其他”一栏补充说明。 (2)“应用次数”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次数。 (3)“应用时间”指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某一项中医护理技术的合计天数。 若针对不同症状采用了同一种护理技术,应分别填写应用次数,但应在表后说明该项技术应用总次数和总天数,以免重复计算。 5.护理效果 指针对某一主要症状,实施“主要辩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患者某症状实际缓解程度,在相应的项目后划“√”。 6.患者对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1)“中医护理技术”指为患者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根据临床实施情况如实填写。 (2)“健康指导”只填写患者对责任护士实施本病中医护理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不填写依从性)。(3)“患者对护理依从性”由责任护士填写,“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由上级护士或护士长填写。 7.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1)由落实“中医护理方案”的责任护士填写。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在相应的选项后划“√”。(2)改进意见指针对本病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请用文字表述。 8.中医护理技术效果评价量表的应用方法 症状或症候评分: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方法:护理后评分与护理前评分之差的多少来界定其护理效果的好、较好、一般及差。 好:减4分;表示症状从轻或中或重,到无,症状消失;或从重到轻。 较好:减2分;症状从重到中,或从中到轻。 一般:评分值没有改变、症状无改变。 差:加分为差;症状加重。 9.依从性评价:不另设评价指标,只界定层次。 依从:根据医嘱执行情况评价,全部遵嘱。 不依从:完全不愿意接受治疗护理。 部分依从:接受治疗护理后自行拒绝使用。 10.中医护理方案的实用性评价的界定: 方法:依据护理技术效果评价量表评价后平均分及评价前平均分之差值为基础。 实用性强:差值≧4分; 实用性较强:2分≦差值≦4分; 实用性一般:0分≦差值≦2分; 实用性差:分值在0分一下。

康复科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患者有明确的中风病史,且中风后3个月内出现以下症状,其程度影响到日常正常生活能力(排除运动障碍影响)者。 主要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健忘,计算力、定向力、理解力、判断力减退。 次要症状:①行为改变:行为幼稚、笨拙,不注意个人卫生等。②情感改 变:情感幼稚,情绪易激惹;或表情呆板、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自私多疑,哭 笑无常。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制定的《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1)血管因素:脑卒中病史、危险因素、有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证据。 (2)认知功能障碍:由患者主诉有认知损害并且有客观检查的证据。 (3)以上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二)证候诊断 1.肝肾阴虚证:沉默寡言,迟钝呆滞,记忆减退,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2.脾肾两虚证: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记忆减退,失认失算,口齿含糊,词 不达意,伴腰膝酸软,气短懒言,肌肉萎缩,食少纳呆,腹痛喜按。舌淡白,舌 体胖大,苔白,或舌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弱,双尺尤甚。 3.痰浊蒙窍证:表情呆钝,智力衰退,或哭笑无常,喃喃自语,或终日不 语,呆若木鸡,伴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口多涎沫,头重如裹。舌淡,苔白腻, 脉滑。 4.瘀血内阻证: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或思维异常,行为古怪,伴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晦暗。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二、治疗方法 (一)康复方法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

尊敬的客户: 感谢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了对您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辨识及评估,请您认真阅读下列提示: 1.请真实、准确地填写本表格。 2.请用黑色或蓝色签字笔填写,或在□内打“√”。 3.我们将对您的个人资料严格保密。 4.填写过程中若有疑问,请向工作人员咨询或拨打客户服务电话(86)4008118899。 基本情况 身份证号:□□□□□□□□□□□□□□□□□□ 姓名:性别:□男□女 出生日期:□□□□年□□月□□日民族: 婚姻状况:□有配偶□无配偶 现住址(通讯地址): 邮编:□□□□□□ 固定电话:手机:电子邮箱: 家族病史 □高血压□脑卒中□肿瘤 □冠心病□精神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肥胖症□骨质疏松症□遗传性、先天性疾病 □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肝脏疾病(脂肪肝、乙型肝炎、肝硬化等) □结核 □高脂血症□过敏性疾病 □痛风□癫痫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前表 个人病史 □高血压□脑卒中□肿瘤 □冠心病□精神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肥胖症□骨质疏松症□遗传性、先天性疾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脏疾病(脂肪肝、乙型肝炎、肝硬化等) □结核 □高脂血症□过敏性疾病 □痛风□癫痫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物过敏史 □青霉素□磺胺□链霉素□其他:________________

请逐项阅读每一个问题,根据自己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在最符合您的选项□内打上 “√”。如果某一个问题您不能肯定回答,请选择最接近您实际情况的选项,每一个问题只 能选一个选项。 问题1-没有2-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 (1)您精力充沛吗?□□□□□ (2)您容易疲乏吗?□□□□□ (3)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4)您容易心慌吗?□□□□□ (5)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眩晕吗?□□□□□ (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 (7)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 (8)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9)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 □□□□□ (10)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吗?□□□□□ (11)您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 □□□□□ (12)您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吗?□□□□□ (13)您肋胁部或乳房胀痛吗? □□□□□ (14)您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 (15)您无缘无故叹气吗? □□□□□ (16)您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吗? □□□□□ (17)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 □□□□□ (18)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 (19)您手脚发凉吗?□□□□□ (20)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协和医学院神经科李舜伟 一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简史 上世纪50年代之前,一部分中、老年患有严重的记忆减退、视空间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往往被诊断为痴呆,更鉴于病理学的所见,考虑为阿茨海默尔痴呆(AD),即神经细胞变性所导致的老年性痴呆。由此制定了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方法和步骤,供医师参考和执行。但是,临床上还有一部分中老年虽然记忆减退,可是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理,没有视空间等障碍,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并不符合。从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看法,并制定了诊断标准。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阿茨海默尔痴呆(AD的前驱表现,每年会有12%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病人转化为阿茨海默尔痴呆(AD。因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实际上是源于阿茨海默尔痴呆的。 随着医学的进展,尤其是脑CT与MRI的临床应用,发现相当多的痴呆病人有脑血管的异常,在脑CT和(或)MRI上显示为多发性梗塞灶或白质缺血灶,这些病人多半在一次或多次脑血管病后出现痴呆的表现,但可能会有好转,其症状呈波动性。这部分病人虽然也有痴呆,但与阿茨海默尔痴呆表现不同,因此,学者命名为血管性痴呆(VaD,也制定了诊断标准。问题在于有些脑血管病的病人尽管多次发作,但无痴呆表现,至多只有记忆减退,或其他的认知损害,在临床上并不能诊断为血管性痴呆(VaD。于是,参照阿茨海默尔痴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做法,也提出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一说,并制定了诊断标准。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三点:第一,先有痴呆和痴呆的诊断标准,后才有认知功能障碍及其诊断标准;第二,先有阿茨海默尔痴呆(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后才有血管性痴呆(VaD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第三,尽管痴呆的诊断大多数学者都基本上认可,但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却各家不同,尚难提出大家都认可的标准,尤其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迄今并不一致。 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这里所谓的脑血管病变既包括脑内血管本身的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也包括心脏病变与颅外大血管病变所间接引起的脑血流灌流异常。这些疾病所导致的颅内脑血管灌流异常都有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因此,考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脑血管病,不管是什么性质;二是要有认知功能障碍,也可能已有痴呆的表现;三是这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如果广义地理解可以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轻、重不等的痴呆患者;二是所有已知的伴有脑血管病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茨海默尔痴呆患者;三是未达到痴呆标准的脑血管病患者,但已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因此,如果说VCI在各种痴呆中的患病率最高也不为过。 加拿大健康和老年研究中心(CSHA)的一项调查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VCI的患病率约5%,VCI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5岁到84岁的老年人VCI的发病率最高,而85岁以上的老年人AD与VCI或VaD混合性的比率增高。 我国4城市(北京、上海、西安、成都)≥65岁居民抽样调查结果,发现VaD的患病率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研究现状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的研究现状 [ 11-01-12 15:34:00 ] 作者:刘洁刘智艳姜迎萍编辑:studa20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检查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 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每年约10%~15%的MCI患者会发展为痴呆,老年痴呆(AD)患者中有2/3由MCI 转化而来〔1〕。因此,研究和正确诊断MCI将有助于识别痴呆高危个体并对探索有效干预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MCI从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两方面入手进行综述。 1 诊断标准 MCI的诊断标准很多,临床研究中较常用的包括Peterson MCI诊断标准、美国Mayo神经病学研究中心提出的MCI推荐标准、美国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本(DSMⅣ)中MCI的诊断标准和MCI国际工作组的MCI诊断标准和欧洲AD 协会MCI工作组于2005年提出的MCI诊断标准等〔2~4〕,综合起来可概括为:①以记忆障碍主诉为主,且有知情者证实;②除记忆障碍外其他认知功能相对完好或轻度受损;③日常生活不受影响(ADL<18);④达不到痴呆的诊断标准;⑤能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脑功能衰退的疾病或因素(躯体疾病、抑郁症、脑卒中危险因子、脑外伤、药物和酒精中毒及精神药物);⑥与年龄不相当的记忆缺陷,量表评估为总体衰退量表(GDS)=23,临床痴呆量表(CDR)=0.5,记忆测查分值在年龄和教育匹配对照组1.5SD以下,且精神状态量表(MMSE)至少24分或mattis痴呆评价表(DRS)至少123分。尽管目前世上还没有诊断MCI的统一标准,研究显示〔5〕,无论应用何种诊断标准,大部分被诊断为MCI的患者将转化为痴呆,且主要转化为AD。 2 相关检查 2.1 神经心理学检查神经心理学测试是目前诊断和评价认知功能减退的主要方法,具有规范化和量化的特点。对MCI总体认知水平的评定,目前广泛应用的操作标准包括MMSE、CDR和GDS等。其中MMSE包括7个方面: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可反映受试者的总体认知功能。 2.2 神经影像学检测 2.2.1 结构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萎缩及脑室扩大等大体结构的变化。研究显示海马结构的实际大小与活体神经影像学相关,通过神经影像学测定是否存在海马结构萎缩可反映实际组织学损伤及神经元丢失状况〔6〕。 2.2.2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记忆任务相关性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7〕,AD患者的海马、海马旁回和扣带回后部激活降低;而MCI患者该区的激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标准共分为范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分类和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中医体质学者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

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文档批量处理工具BatchDoc Word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一)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中风病中医症候量表

中风-中经络 1风痰阻络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主证 症状 上肢体活动不随下肢活动不随口舌歪斜无(0分) 无 无 无 轻度(2分) 轻微力弱,可自行吃饭、写字 能站立并独立行走 鼻唇沟变迁,伸舌稍斜 中度(4分) 明显不遂,但抬臂可高于肩 能站立,但不能独立行走 患侧口角低垂,伸舌偏斜 重度(6分) 不遂严重,甚至完全瘫痪 站立困难,至完全瘫痪 口舌歪斜明显 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无 正常 言语不清,能分辨词句或言语欠 连贯 自觉麻木,但触之有感觉 不能分辨词句或仅能说出词语,有发音,但不能说出语句,甚 不成句至不能发音 触之感觉减退触之感觉消失 次证 症状 头晕目眩 头痛,痛有定处咳痰 口唇紫暗 肌肤甲错 肢体强急 舌苔脉象 舌质暗淡 舌苔腻 脉象弦滑无(0分)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0分 无 无 无 轻度(1分) 偶尔出现,但程度较轻 偶尔出现,但程度较轻 偶有咳痰 口唇暗红 手足皮肤粗糙 肌张力略高 中度(2分) 经常出现,尚可仍受 经常出现,尚可仍受 痰液较多,且难咳出 口唇紫暗 手足皮肤粗糙且起屑 肌张力高,但能伸展 1分 有 有 有 重度(3分) 频繁出现难以忍受 频繁出现难以忍受 痰涎雍盛,喉中有痰声 口唇青紫 全身多处皮肤粗糙,鳞屑脱落 肢体强痉拘急

2阴虚阳亢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主证 症状 上肢体活动不随下肢活动不随口舌歪斜无(0分) 无 无 无 轻度(2分) 轻微力弱,可自行吃饭、写字 能站立并独立行走 鼻唇沟变迁,伸舌稍斜 中度(4分) 明显不遂,但抬臂可高于肩 能站立,但不能独立行走 患侧口角低垂,伸舌偏斜 重度(6分) 不遂严重,甚至完全瘫痪 站立困难,至完全瘫痪 口舌歪斜明显 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无 正常 言语不清,能分辨词句或言语欠 连贯 自觉麻木,但触之有感觉 不能分辨词句或仅能说出词语,有发音,但不能说出语句,甚 不成句至不能发音 触之感觉减退触之感觉消失 次证 症状 头晕目眩 失眠 心烦易怒 心悸健忘 面红目赤 咽干口苦 舌苔脉象 舌质红 舌苔少或光剥脉象弦细数无(0分)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0分 无 无 无 轻度(1分) 偶尔出现,但程度较轻 偶尔出现,多梦 心烦偶躁 偶有心悸健忘 轻微面红目赤 口微干,晨起口苦 中度(2分) 经常出现,尚可仍受 每天失眠多梦 心烦急躁,遇事易怒 常有心悸健忘 明显面红目赤 口干少津,口苦食不知味 1分 有 有 有 重度(3分) 频繁出现难以忍受 失眠多梦,需服药才能入睡 烦躁易怒,不能自止 频繁发生心悸健忘 目赤如鸠,面赤如妆 口感时饮水,口苦如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