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症候量表

合集下载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症候评价量表(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症候评价量表(附)
中度色淡
严重色淡
失眠多梦

偶有失眠,多梦
每天失眠,多梦
整夜不能入睡,需药物才能入睡
神疲乏力

偶有疲乏
常有神疲乏力
神疲乏力持续存在不能缓解
心悸

轻度心悸
心悸经常出现
心悸持续不缓解
食欲不振

食欲明显减退
不欲进食,进食量明显降低
厌食,极少进食或不进食
虚热自汗

偶有少量汗出
汗液较多
安静休息时仍有自发出汗
两目干涩
腰酸欲折,膝软站立困难
颜面潮红

轻微面红目赤
明显面红目赤
目赤如鸠,面赤如妆
胸闷作恶

偶有发生
活动时出现
反复发生,难以消失
呕吐痰涎

偶有呕吐及少量痰涎
时有呕吐、咳痰
频繁呕吐,痰涎多不易咳尽
纳差腹胀

食欲明显减退
不欲进食,进食量明显降低
厌食,极少进食或不进食
面色晄白

面唇无华
面唇色淡
面唇苍白
唇爪淡白

轻度色淡

偶感气短,不主动言语
常有气短懒言
气短频繁发生,不与人言语
肌肤甲错

手足皮肤粗糙
手足皮肤粗糙且起屑
全身多处皮肤粗糙,鳞屑脱落
失眠

偶尔出现,多梦
每天失眠多梦
失眠多梦,需服药才能入睡
心烦易怒

心烦偶躁
心烦急躁,遇事易怒
烦躁易怒,不能自止
心悸健忘

偶有心悸健忘
常有心悸健忘
频繁发生心悸健忘
咽干口苦

精选 中医症候量表

精选 中医症候量表
病历号年龄姓名性别 中风病证候量化诊断标准
1.风证
起病
a.48小时达到高峰(2分)
舌体
a.舌体颤抖(5分)
b.24小时达到高峰(6分)
b.舌体歪斜且颤抖(7分)
(6分)c.病情数变
目珠
a.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
发病即达高峰d.(8分)
分)b.正常(0
肢体
a.两手握固或口噤不开(3分)
弦脉
分)a.是(3
3.痰证

(2涎多口a.粘分)
神情
a.) (2表情淡漠或寡言少语分
(4痰涎吐呕或咯b.痰)分
b.)(3神情呆滞或反应迟钝或嗜睡分
(6粘而痰c.多分)
脉象
(3滑或濡a.分)
(8鸣痰鼻d.鼾分)
头昏沉
分有a. (1)
舌苔
(6腻或水滑a.分)
)(0分b.无
(8 b.厚腻分)
体胖臃肿
) (1分a.是
舌体
(4 a.胖大)分
) (2分a.有
舌苔
(5a.苔少或剥脱苔分)
分)b.无(0
光红无苔b. (7分)
耳鸣
分)a.有(2
神情
(1心烦易怒a.)分
分b.无(0)
(2心烦不得眠b.)分
干燥
分a.咽干口燥两目干涩或便少尿少(2)
(3c.躁扰不宁分)
脉象
分a.弦细或细数(1)
总分
诊断标准使用说明1、评分说明:分。每一证候的得分是将诊断这一证候的各项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均为30、证候诊断说明:2证候诊断得分分为证候诊断成立。≥7轻度分7-14中度15-22分重度23≥分
)b.肢体抽动(5分
分)b.否(0
肢体拘急或颈项强急(7分)c.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症候评价量表(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症候评价量表(附)
口感时饮水,口苦如涩

胸闷气短

偶有发生
经常出现
持续存在


偶有咳痰
痰液较多,且难咳出
痰涎雍盛,喉中有痰鸣
面色晄白

面唇无华
面唇色淡
面唇苍白
气短自汗

偶有少量汗出
汗液较多
安静休息时仍有自发出汗

异常(2分)
好转(1分)
正常(0分)

舌质

舌苔

脉象
眩晕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


无(0分)
轻度(2分)
中度(4分)
麻木严重,触之感觉消失,严 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无(0分)
轻度(1分)
中度(2分)
重度(3分)
流涎

进食说话时偶有少量流涎
安静休息时亦有自发流涎
流涎严重,持续而不能停止
吞咽困难

进食时稍有食物停滞感觉,进食
速度不受影响
进食时食物停滞感觉明显,进食速
度较正常慢
不能自主吞咽,进食必须依靠 鼻饲管
饮水呛咳
整夜不能入睡,需药物才能入睡
心悸健忘

偶有心悸健忘
常有心悸健忘
频繁发生心悸健忘
面红目赤

轻微面红目赤
明显面红目赤
目赤如鸠,面赤如妆
咽干口苦

口微干,晨起口苦
口干少津,口苦食不知味
口感时饮水,口苦如涩
发热恶风

偶有发热恶风
发热恶风时常出现
发热恶风持续不能消退
口渴不欲饮

偶有口渴
常有口渴
持续口渴,饮水难以缓解

(完整word版)中医症候量表.docx

(完整word版)中医症候量表.docx

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中风病证候量化诊断标准1.风证a.48 小时达到高峰(2 分 )舌体a.舌体颤抖(5 分 )起 b.24 小时达到高峰(6 分 ) b.舌体歪斜且颤抖(7 分 )病 c.病情数变(6 分 )目珠a.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 分 )d.发病即达高峰(8 分 ) b.正常(0 分 )肢a.两手握固或口噤不开(3 分 )弦脉a.是(3 分 )b.肢体抽动(5 分 ) b.否(0 分 )体c.肢体拘急或颈项强急(7 分 )头晕头 a.头晕或头痛如掣(1 分 )总分痛 b.头晕目眩(2 分 )2.火热证舌 a.舌红(5 分 )面目呼 a.声高气粗或口唇干红(2 分 )质 b.舌红绛(6 分 )吸气味 b.面红目赤或气促口臭(3 分 )a.薄黄(2 分 )发热a.有(3 分 )舌b.黄厚(3 分 ) b.无(0 分 )苔c.干燥(4 分 )脉象 a.数大有力或弦数或滑数(2 分 )d.灰黑干燥(5 分 )口中感 a.口苦咽干(1 分 )大a.便干便难(2 分 )觉b.渴喜冷饮(2 分 )B. 便干三日未解(3 分 ) a.有(1 分 )便尿短赤c.便干五日以上未解(4分) b.无(0 分 )神a.心烦易怒(2 分 )b.躁扰不宁(3 分 )总分情c.神昏谵语(4 分 )3.痰证a.口多粘涎(2 分 )神情a.表情淡漠或寡言少语(2 分 )b.咯痰或呕吐痰涎 (4 分 ) b.神情呆滞或反应迟钝或嗜睡(3 分 )痰c.痰多而粘(6 分 )脉象 a.滑或濡(3 分 )d.鼻鼾痰鸣(8 分 )头昏沉 a.有(1 分 )舌 a.腻或水滑(6 分 ) b.无(0 分 )苔 b.厚腻(8 分 )体胖 a.是(1 分 )舌 a.胖大(4 分 )臃肿b.否(0 分 )体b.胖大多齿痕(6 分 )总分4.血瘀证a.舌背脉络瘀张青紫(4 分 )舌b.舌紫暗(5 分 )c.有瘀点(6 分 )质d.有瘀斑(8 分 )e.青紫(9 分 )头 a.头痛而痛处不移(5 分 )痛 b.头痛如针刺或如炸裂(7 分 )面色脉象a.睑下青黑(2 分 )b.口唇紫暗(3 分 )c.口唇紫暗且面色晦暗(5 分 )a.沉弦细(1 分 )b.沉弦迟(2 分 )c.涩或结代(3 分 )[ 附加分 ]:高粘滞血症 (5分 )肢 a.肢痛不移(5 分 )总分体 b.爪甲青紫(6 分 )5.气虚证a.舌淡(3 分 ) a.大便溏或初硬后溏(1 分 )舌质b.舌胖大(4 分 )二便 b.小便自遗(2 分 )舌体c.胖大边多齿痕或舌痿(5 分 ) c.二便自遗(4 分 )a.稍动则汗出(2 分 ) a.手足肿胀(2 分 )汗 b.安静时汗出(3 分 )肢体 b.肢体瘫软(3 分 )c.冷汗不止(4 分 ) c.手撒肢冷(4 分 )体态 a.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1 分 )面色 a.面白(1 分 )声音 b.语声低怯或咳声无力(2 分 ) b.面白且面色虚浮(3 分 )c.倦怠嗜卧(3 分 )脉象 a.沉细或迟缓或脉虚(1 分 )d.鼻鼾细微(4 分 ) b.结代(2 分 )心悸 a.活动较多时心悸(1 分 ) c.脉微(3 分 )b.轻微活动即心悸(2 分 )总分c.安静时常心悸(3 分 )6.阴虚阳亢舌 a.舌体瘦(3 分 )热象 a.午后颧红面部烘热或手足心热(2 分 )质 b.舌瘦而红(4 分 )头晕 a.有(2 分 )舌 c.舌瘦而红干 (7 分 )目眩 b.无(0 分 )体 d.舌瘦而红干多裂(9 分 )盗汗 a.有(2 分 )舌 a.苔少或剥脱苔(5 分 ) b.无(0 分 )苔 b.光红无苔(7 分 )耳鸣 a.有(2 分 )神 a.心烦易怒(1 分 ) b.无(0 分 )情 b.心烦不得眠(2 分 )干燥 a.咽干口燥两目干涩或便少尿少(2 分 )c.躁扰不宁(3 分 )脉象 a.弦细或细数(1 分 )总分诊断标准使用说明1、评分说明:每一证候的得分是将诊断这一证候的各项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

(完整word版)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完整word版)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恶心呕吐
□1无
□2偶有恶心
□3时有恶心,偶有呕吐
□4频频恶心,有时呕吐
烦躁易怒
□1无
□2有时情绪不稳,烦躁发怒
□3易烦躁发怒,但多数能控制
□4经常烦躁发怒,难以自我控制
腰酸
□1无
□2晨起腰酸,捶打可止
□3持续腰酸,劳则加重
□4腰酸如折,休息不止
便溏
□1无
□2每日少于3次,大便不成形
□3每日3-6次,不成形
盗汗
□1无
□2头颈部汗出为主,偶有
□3胸背潮湿,反复出现
□4周身潮湿如水洗,经常出现
舌:
苔:
脉象:
中医辨证:
□4每日7次以上,成稀水样
小便Hale Waihona Puke 黄□1无□2小便稍黄
□3小便深黄而少
□4小便黄赤不利
面色萎黄
□1无
□2面色黄而尚润泽
□3面色黄而欠润泽
□4面色黄而干枯
面色无华
□1无
□2面色欠润泽
□3面色淡白,无血色
□4面色苍白无血色,兼虚肿
肢体困重
□1无
□2有困重感,尚不影响活动
□3肢体沉重,活动费力
□4沉重如裹,活动困难
中医症候积分
(请在四项备选结果中选择其中之一,并记录相应的“分值”)
常见症状
量化分数
倦怠乏力
□1无
□2肢体稍倦,可坚持轻体力工作
□3四肢乏力,勉强坚持日常活动
□4全身无力,终日不愿活动
胁肋胀痛
□1无
□2偶有
□3常有
□4持续
口苦
□1无
□2晨起口苦
□3经常口苦
□4口苦持续不解
口淡

(完整版)中医疾候积分量表

(完整版)中医疾候积分量表

(完整版)中医疾候积分量表1. 引言中医疾候积分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中医疾候症状的工具。

通过对患者疾候症状的积分评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其身体病理状态,进而为中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完整版中医疾候积分量表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2. 设计理念中医疾候积分量表的设计理念是基于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

量表包含多个维度,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病理状况,包括气血津液、脏腑功能、情志状态等。

每个维度都对应着一定的症状,并为这些症状设定了积分。

通过对患者疾候症状的积分评估,可以定量地评估其中医疾候状况。

3. 使用方法中医疾候积分量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患者需根据症状描述选择对应的程度,并为每个症状给出积分。

量表共包含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包含不同选项,患者需选择与自身情况最相符的选项,并为其积分。

在评估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并根据自身体验为症状评分。

评分过程中要求患者尽量客观、准确地描述症状程度,并遵循量表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4. 评分标准中医疾候积分量表的评分标准是一套根据中医理论制定的标准,旨在准确反映患者症状的程度。

具体评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量表维度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症状程度的描述,如轻、中、重等。

- 症状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程度,如影响较小、影响较大等。

- 症状的持续时间,如持续时间较短、较长等。

- 病情的发展趋势,如稳定、逐渐加重等。

评分标准应明确、准确,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结论中医疾候积分量表是一种帮助中医师评估患者中医疾候症状的工具。

通过对患者疾候症状的积分评估,可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其身体病理状态,从而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量表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应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完整版中医疾候积分量表的介绍,希望能对中医师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所帮助。

中医诊断学表格

中医诊断学表格

中医诊断学表格问寒热1 . 恶寒重发感觉明显怕冷,轻微发热风寒表证热轻2 . 发热轻而自觉轻微发热,遇风觉冷、伤风表证一、恶寒发热避之可缓恶风3 . 发热重恶自觉发热较重,轻微怕冷风热表证寒轻1.新病恶寒突然感觉怕冷,体温不高里实寒证二、但寒不热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里虚寒证2.久病恶寒可缓高热( 39℃以上)持续不( 1)里实热证—伤寒阳明经证1.壮热退,不恶寒只恶热( 2)温病气分阶段( 1)日哺潮热(阳明潮热):下午 3-5 时(申时)阳明腑实证热势较高(2)午后和夜间有低热(3)骨蒸发热:热自骨内阴虚火旺向外透发的感觉2.潮热( 4)身热夜甚:发热以夜温病发热(热入营分,耗伤营阴)间为甚者( 5)身热不扬: :即肌肤初三、但热不寒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湿温病久即感灼手,午后热甚,兼见头身困重等症( 1)长期微热,劳累则甚,气虚发热兼疲乏、少气、自汗( 2)时有低热,兼面白、血虚发热头晕、舌淡、脉细等3.微热( 3)长期低热,兼颧红、阴虚发热五心烦热等( 4)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气郁发热(郁热)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四、寒热往来表3-问汗一、特殊汗出二、局部汗出表4-问疼痛一、疼痛性质等( 5)小儿于夏季长期微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气阴两虚发热汗等,至秋凉自愈者1. 寒热往来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多次少阳病(半表半里证)无定时发作而无时间规律(1)疟疾: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2.寒热往来一次,有定时发有定时。

兼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等;( 2)气郁化火及妇女热入血室:寒热往来,似疟非疟。

( 1)气虚证1.自汗醒时汗出,活动尤甚( 2)阳虚证2.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阴虚证颜之推敲病势危重,冷汗淋漓如水,面亡阳色苍白,肢冷脉微3.绝汗病势危重,汗热而黏如油,躁亡阴扰烦渴,脉细数疾4.战汗正邪抗争,提示疾病发展的转全身寒战抖动,而后汗出折点( 1)上焦热盛(2)中焦湿热(3)元气将脱(3)虚阳上越1.头汗( 4)进食辛辣、酒等特征: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半身常是病变部位。

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中医症候评分量表1. 量表介绍中医症候评分量表是由中医药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设计的一种工具。

该量表包括了多个常见中医症候的描述和评分标准,并通过对症候进行评分来帮助中医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2. 使用方法量表使用方法简单,需要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

评分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症候的严重程度和表现情况进行选择。

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 量表内容完整版中医症候评分量表包括多个症候,如气虚、阳虚、阴虚、痰湿等。

每个症候都有详细的描述和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通常包括症候的主要表现、持续时间、频率等方面的描述,并根据症候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4. 量表的意义中医症候评分量表的使用有助于提高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通过评分,中医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量表还可以用于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5.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症候评分量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评分应基于客观的病情表现,避免主观臆断;- 评分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不同的症候可能会同时存在,需进行全面评估;- 评分量表仅为辅助工具,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判断仍是最重要的依据。

6. 结论中医症候评分量表是一种辅助中医诊断的工具,能够增加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本文档介绍了该量表的基本情况、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希望该量表能够对中医医生的工作和中医药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以上为(完整版)中医症候评分量表的文档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头痛如针刺或如炸裂(7分)
[附加分]:高粘滞血症(5分)
肢体
a.肢痛不移(5分)
总分
b.爪甲青紫(6分)
5.气虚证
舌质舌体
a.舌淡(3分)
二便
a.大便溏或初硬后溏(1分)
b.舌胖大(4分)
b.小便自遗(2分)
c.胖大边多齿痕或舌痿(5分)
c.二便自遗(4分)

a.稍动则汗出(2分)
肢体
a.手足肿胀(2分)
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中风病证候量化诊断标准
1.风证
起病
a.48小时达到高峰(2分)
舌体
a.舌体颤抖(5分)
b.24小时达到高峰(6分)
b.舌体歪斜且颤抖(7分)
c.病情数变(6分)
目珠
a.目珠游动或目偏不瞬(3分)
d.发病即达高峰(8分)
b.正常(0分)
肢体
a.两手握固或口噤不开(3分)
弦脉
a.是(3分)
2、证候诊断说明:
证候诊断得分
≥7分为证候诊断成立。
7-14分轻度
15-22分中度
≥23分重度

a.口多粘涎(2分)
神情
a.表情淡漠或寡言少语(2分)
b.咯痰或呕吐痰涎(4分)
b.神情呆滞或反应迟钝或嗜睡(3分)
c.痰多而粘(6分)
脉象
a.滑或濡(3分)
d.鼻鼾痰鸣(8分)
头昏沉
a.有(1分)
舌苔
a.腻或水滑(6分)
b.无(0分)
b.厚腻(8分)
体胖臃肿
a.是(1分)
舌体
a.胖大(4分)
b.否(0分)
b.安静时汗出(3分)
b.肢体瘫软(3分)
c.冷汗不止(4分)
c.手撒肢冷(4分)
体态声音
a.神疲乏力或少气懒言(1分)
面色
a.面白(1分)
b.语声低怯或咳声无力(2分)
b.面白且面色虚浮(3分)
c.倦怠嗜卧(3分)
脉象
a.沉细或迟缓或脉虚(1分)
d.鼻鼾细微(4分)
b.结代(2分)
心悸
a.活动较多时心悸(1分)
b.胖大多齿痕(6分)
总分
4.血瘀证
舌质
a.舌背脉络瘀张青紫(4分)
面色
a.睑下青黑(2分)
b.舌紫暗(5分)
b.口唇紫暗(3分)
c.有瘀点(6分)
c.口唇紫暗且面色晦暗(5分)
d.有瘀斑(8分)
脉象
a.沉弦细(1分)
e.青紫(9分)
b.沉弦迟(2分)
头痛
a.头痛而痛处不移(5分)
c.涩或结代(3分)
c.干燥(4分)
脉象
a.数大有力或弦数或滑数(2分)
d.灰黑干燥(5分)
口中感觉
a.口苦咽干(1分)
大便
a.便干便难(2分)
b.渴喜冷饮(2分)
B.便干三日未解(3分)
尿短赤
a.有(1分)
c.便干五日以上未解(4分)
b.无(0分)
神情
a.心烦易怒(2分)
总分
b.躁扰不宁(3分)
c.神昏谵语(4分)
3.痰证
b.肢体抽动(5分)
b.否(0分)
c.肢体拘急或颈项强急(7分)
头晕头痛
a.头晕或头痛如掣(1分)
总分
b.头晕目眩(2分)
2.火热证
舌质
a.舌红(5分)
面目呼吸气味
a.声高气粗或口唇干红(2分)
b.舌红绛(6分)
b.面红目赤或气促口臭(3分)
舌苔
a.薄黄(2分)
发热
a.有(3分)
b.黄厚(3分)
b.无(0分)
c.脉微(3分)
b.轻微活动即心悸(2分)
总分
c.安静时常心悸(3分)
6.阴虚阳亢
舌质舌体
a.舌体瘦(3分)
热象
a.午后颧红面部烘热或手足心热(2分)
b.舌瘦而红(4分)
头晕目眩
a.有(2分)
c.舌瘦而红干(7分)
b.无(0分)
d.舌瘦而红干多裂(9分)
盗汗
a.有(2分)
舌苔
a.苔少或剥脱苔(5分)
b.无(0分)
b.光红无苔(7分)
耳鸣
a.有(2分)
神情
a.心烦易怒(1分)
b.无(0分)
b.心烦不得眠(2分)
干燥
a.咽干口燥两目干涩或便少尿少(2分)c.躁扰不宁(3分)脉象a.弦细或细数(1分)
总分
诊断标准使用说明
1、评分说明:
每一证候的得分是将诊断这一证候的各项所得最高分相加而成。满分均为3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