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关于阿司匹林的不同剂量产生抵抗的

关于阿司匹林的不同剂量产生抵抗的
详细描述
对于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联合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或 普拉格雷,以增强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此外,与不同的药物搭配使用也可能有助于降
低出血风险。
其他解决策略
总结词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其他解决阿司匹 林抵抗的策略,如改变给药方式、个性 化治疗等。
VS
详细描述
改变阿司匹林的给药方式,如从常规口服 给药改为持续静脉输注给药,可能有助于 提高药物的抗血小板效果。此外,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也是解决阿 司匹林抵抗的有效方法。
05
解决阿司匹林抵抗的方法
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
总结词
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可以增加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 风险。
详细描述
对于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增加阿司匹林的剂量,以增强其抗 血小板聚集的效果。然而,增加剂量也意味着增加患者发生出血的风险,因此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04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抵抗的影 响
高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
预防心血管疾病
高剂量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 ,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降低癌症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高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有助于降低某些癌症 的风险,如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增加出血风险
然而,高剂量阿司匹林也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包括胃肠道出血和脑 出血,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降低治疗效果
阿司匹林抵抗可能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使得药物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影响病情的控制和 康复。
增加并发症风险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可能增 加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风险。
对癌症的影响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

阿司匹林“抵抗”及处理策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一、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及治疗的基石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流行趋势,极大程度地威胁公众健康,并带来严重的社会负担。

50年代末至今,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了4倍,占全年死亡人口的1/3。

据估计,每年由此造成的医疗费用,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分别高达19亿和196亿元。

因此,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选用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是减少死亡、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

WHO指南指出,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应以所有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

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就可以控制50%的致死或致残率。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被发现至今已近40年,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

新近的抗栓试验协作组(ATC)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亡减少六分之一。

阿司匹林的抗栓效果显而易见。

然而仍有部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会出现血管事件。

针对这种现象,一些学者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的概念。

二、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阿司匹林“抵抗”,又被称为“耐药”或“治疗反应变异”等,目前尚无确切而统一的定义。

阿司匹林“抵抗”通常用来描述如下两种现象。

一是服用阿司匹林不能预防缺血性血管事件的发生,被称作“临床阿司匹林抵抗”。

根据A TC的数据,其发生率估计在10.9%~17.3%之间。

阿司匹林“抵抗”也被描述为针对一种或多种血小板功能试验,阿司匹林无法产生预期效应,如抑制血栓素的生物合成等,被称作“生化阿司匹林抵抗”。

根据不同的研究人群和所采用的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其发生率估计在5%~20%之间。

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实验室检测,目前尚无公认的方法。

主要采用测定皮肤出血时间、光镜下检测或采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0检测血小板聚集力及通过尿中的血栓素排泄产物反映体内血栓素生成情况等,但由于特异性、敏感性、与临床的相关性不确定,以及可重复性差等原因,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阿司匹林抵抗(1)

阿司匹林抵抗(1)

综 述阿司匹林抵抗阮淑萍(温岭市卫生进修学校,浙江温岭317500)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广泛应用。

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Aspirin Resistance,AR),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1]。

近年来阿司匹林抵抗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以下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以及对策等方面作一综述。

1 阿司匹林应用主要进展阿司匹林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1897年问世时,最初主要用于镇痛、解热和消炎。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开始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

1994年抗血小板试验联合报告(Antiplatele t Trialists,Colla boration)[2,3]认为阿司匹林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以降低25%心脑血管病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降低48%的血管搭桥及动脉栓塞事件,减少肺栓塞事件67%,减少深静脉血栓事件67%。

临床试验证明,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预防心血管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一级预防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也有效。

但也有许多试验和临床研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总有一些血小板聚集能力不被抑制或仅被轻度抑制[4,5]。

2002年,Eikelboom等[6]报道了对HOPE 试验一部分研究结果。

检测976例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患者尿中的11-脱氢-血栓素B2,随访5年后发现:阿司匹林抵抗者发生心肌梗死、卒中和死亡的总风险增高。

高尿11-脱氢-血栓素B2组心肌梗死和死亡的总风险是低值者的2至3 5倍。

阿司匹林抵抗问题逐渐成为临床上不容忽视的情况。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的抵抗讲解ppt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药物阿司匹林的抵抗讲解ppt课件

阿司匹林的 研究历史
阿司匹林的 药理学知识
阿司匹林抵 抗的临床意

血小板的生 理功能和血
栓形成
阿司匹林的 临床效益
阿司匹林抵 抗的争议
抗血小板药 物的分类及
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抵 抗的概念和
机制
阿司匹林抵 抗的应对策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血小板激活通道பைடு நூலகம்
凝血酶
血小板
氯吡格雷
纤维蛋白结合位点
血小板激活
阿司匹林
纤维蛋白原
考评项目赋标准分,对照考评内容和 考评办 法对考 评项目 进行考 评,评 出各考 评项目 的考评 实际得 分,考 评类目 下各考 评项目 考评实 际得分 之和为 该考评 类目的 考评实 际得分
血管内皮损伤 激活 血小板
凝血酶系统
内源性
5-HT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内源性
ADP 释放
血小板膜糖蛋白 Ⅰb(GPⅠb)
VWF
阿司匹林 (—)
血管收缩
潘生丁 (—)
粘附于内皮 下胶原纤维
血小板膜糖蛋白
Ⅱb、Ⅲa 形成复合物
(GPⅡb/ Ⅲa)
纤维蛋白受体
血小板膜磷脂 磷脂酶
花生四烯酸
Ⅱb/Ⅲa(— )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关于阿司匹林的不同剂量产生抵抗的

关于阿司匹林的不同剂量产生抵抗的

某些疾病状态或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 阿司匹林的反应减弱或出现抵抗。
03
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药物剂量
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有关 。研究表明,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不 足以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而高剂量 则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药物制剂
不同制剂的阿司匹林可能对血小板聚 集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例如,某些 阿司匹林缓释制剂可能在体内释放速 度较慢,导致血药浓度不稳定,从而 影响疗效。
并发症
某些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肝功能 异常等,可能影响阿司匹林在体内的 代谢和排泄,从而导致阿司匹林抵抗 的出现。
04
阿司匹林抵抗的检测与评估
检测方法
血小板功能检测
01
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形成等指标,评估阿司匹林对血
小板抑制效果。
生物标志物检测
02
检测血液中与阿司匹林代谢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环氧化酶-1
药物剂量不足
药物代谢与排泄异常
个体差异导致不同人对阿司匹林的反应不 同,部分人可能需要更高的药物剂量才能 获得预期效果。
某些人可能存在药物代谢酶或排泄途径的 异常,导致阿司匹林在体内的浓度降低, 影响其抗血小板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疾病状态与遗传因素
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导致阿司匹林的 血药浓度降低,从而影响其抗血小板效果 。
和血栓烷B2等,以评估阿司匹林的药效。
基因检测
03
通过检测与阿司匹林代谢相关的基因突变,预测个体对阿司匹
林的敏感性。
评估标准
血小板功能评估
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形成等指标,判断阿司匹林 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是否达标。
生物标志物评估
根据生物标志物的浓度变化,评估阿司匹林的药效。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患者可能会产生对其的抵抗。

阿司匹林抵抗不仅会降低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阿司匹林抵抗的产生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治疗阿司匹林抵抗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和采取轮换策略是关键。

使用联合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抗阿司匹林抵抗。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阿司匹林抵抗的机制,并探索新的防治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产生机制、基因突变、环境因素、抗血小板药物、联合疗法、防治策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阿司匹林抵抗的重要性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后,其抗血小板效果不佳或完全失效的情况。

这种抵抗不仅会减弱阿司匹林的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还可能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认识和了解阿司匹林抵抗的重要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后,会出现抗药性问题,即阿司匹林抵抗。

这种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基因突变、环境因素、患者自身特点等。

阿司匹林抵抗的重要性在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抵抗现象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来说,及时监测和评估抵抗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和预防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不断加强对阿司匹林抵抗的认识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心脑血管健康。

1.2 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患者在长期或反复使用阿司匹林后,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其治疗效果降低或失效的现象。

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时间延长或剂量增加,有些患者会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阿司匹林抵抗是怎么回事?

阿司匹林抵抗是怎么回事?

阿司匹林抵抗是怎么回事?患者问最近,我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

但我听说,对于某些人来说,阿司匹林并不能预防心脏病的发作。

这是真的吗?怎样才能知道我是不是属于这类人呢?你所说的这种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

然而,真正的阿司匹林抵抗很少见。

市场上也有针对这种问题的检测,但我并不推荐去做。

为什么呢?因为,血栓形成是心脏事件和大多数中风发作的根本原因。

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这类疾病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疗效是因人而异的。

一些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减弱的发生率是百分之一。

虽然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比例要高得多。

然而,一些细化的重复试验显示,大多数有阿司匹林抵抗的人,并没有按要求每天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可以严格按要求服用阿司匹林,其耐药性通常也会消失的。

阿司匹林的种类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许多药物表面都会有一个光滑的安全涂层,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肠溶性阿司匹林包衣片,药物在经过胃到达小肠的时候,这一涂层可以保证药物不会在胃中被破坏分解,直至到达小肠中才被消化吸收。

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涂层可能会妨碍吸收。

胃炎、胃溃疡及消化道出血都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作用,肠溶性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胃部不适的发生,但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涂层有助于预防令人担忧的消化道出血。

因此,对于考虑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人,我们推荐普通的、没有涂层的低剂量阿司匹林,并选择进餐时服用阿司匹林有助于预防服药带来的胃痛。

药物相互作用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另一个可能原因。

一些研究发现,使用普遍的止痛药布洛芬可以影响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因此,那些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应尽量减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萘普生,因为这些药物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已经坚持每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在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仍然频繁发作心脏事件或发生中风,医生可能会怀疑存在阿司匹林抵抗,那需要做血小板功能检测来判断是否有阿司匹林抵抗吗?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检测的结果可以降低我们的担忧,因为我们不知道换成其他的、更强大的抗凝药物是否会改善结果。

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因素的探讨的开题报告

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因素的探讨的开题报告

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因素的探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导致冠状动
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一组病变。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通过抑
制血小板的功能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但是,近年来发
现有部分冠心病患者出现对阿司匹林的抵抗现象,即给予正常的剂量阿司匹林后仍然
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阿司匹林的使用效果。

二、研究内容
1. 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及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归纳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定义、分类
及流行病学情况。

2. 阿司匹林抵抗的检测:总结现有的阿司匹林抵抗检测方法。

3. 阿司匹林抵抗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阿司匹林
抵抗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4. 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综述影响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因素,如基因
多态性、其他药物干扰、慢性炎症、糖尿病等。

5. 阿司匹林抵抗的预防及治疗:结合现有的研究探讨如何预防和管理冠心病患者的阿
司匹林抵抗,包括剂量调整、使用联合药物、改善生活方式等。

三、研究意义
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讨阿司匹林抵
抗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指导,
优化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

同时,本研究所得的结论也可以为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化治
疗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阿司匹林在防治血栓栓塞性血管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抗血小板试验协作组(Antip latele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认为,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分别使心脑血管病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MI)或卒中降低25%,冠状动脉搭桥及动脉栓塞事件降低48%,肺栓塞减少67%,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23%。

然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存在着个体差异。

有的患者尽管长期服用常规剂量(75~325mg/d)的阿司匹林,但实验室检测发现其血小板聚集能力未被很好地抑制,有的患者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这些患者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前者称为生化阿司匹林抵抗,后者称为临床阿司匹林抵抗。

临床阿司匹林抵抗(Clinical Aspirin Resistance)指阿司匹林不能使患者免于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临床表现为在服用阿司匹林情况下仍然发生了心血管病事件。

生化阿司匹林抵抗(Biochemical Aspirin Resistance)指服用阿司匹林后不能引起血小板功能试验的预期改变:①延长出血时间;②抑制血栓素A2(TXA2)的生物合成;或③在体外对血小板功能检测指标产生预期的影响。

根据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如果不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只要服用阿司匹林,就不会发生心血管病事件之虞;按照这一定义,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75%(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减少心血管病事件20%~25%),然而事实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涉及诸多的因素,阿司匹林治疗只能减少、而不可能根绝心血管病事件,而且根据被研究人群的临床特点、样本数量和随访时间长短,“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可以从0~100%不等。

因此临床阿司匹林的定义缺乏临床意义。

临床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血小板激活的替代途径、阿司匹林对血栓素的生物合成不敏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阿司匹林剂量过低、同时服用与阿司匹林有不利相互作用的药物如布洛芬、血小板加速更新、血小板组分或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非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引起心血管病事件等因素相关。

到目前为止,很难用某一种机制解释清楚所有的AR 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AR存在一定的群体特征,也就是在不同的人群当中,不同的原因可能导致相同的特征结果。

生化阿司匹林抵抗,因目前大多数试验缺乏特异性,未针对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生化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变化太大,令人无所适从,体外进行的试验其结果是否与体内实际发生的血小板聚集或抑制状态相关,目前并不清楚。

目前用来评价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的实验技术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规范,达成共识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更少。

有临床使用价值的实验室指标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有统一公认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前瞻性研究证实其与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独立相关;随机试验显示逆转异常指标能显著改善临床转归;评价生化阿司匹林抵抗的现有血小板功能试验,无一具备上述任一特点,因此均无肯定临床实用价值。

目前阿司匹林抵抗概念的临床意义仍有待进一步明确,根据2005年中国专家共识,建议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治疗获益/风险比良好的所有临床情况,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为100mg/d(75~150mg/d),阿司匹林价格低、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在有适应证的人群中尽量提高应用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