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央银行
金融之中央银行课件资料

2020/11/12
4
1、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1)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责主要是通过特定金融业务进行的,对金融 和经济的管理调控基本上是采用经济手段如调整利率和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等,有别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国家机关。 (2)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分层次实现的,作用平缓,回旋 余地大;有别于国家机关的行政决定直接作用于各微观主体而又缺 乏弹性。 (3)中央银行在政策的制定上有一定的独立性。 2、中央银行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1)地位:中央银行处于一国信用活动的枢纽地位,是国家干预和 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其活动领域属于宏观经济范畴,普通商 业银行的活动属于微观领域。 (2)业务目的: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存款不支付利息;但 是其它金融机构多都以盈利为目的,存款银行一般对存款支付利息。 (3)服务对象:中央银行仅以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为经营对象;但 是其他金融机构一般以个人、企业等为经营对象。 (4)权利(管理):国家还赋予中央银行一系列特有的业务权利, 如垄断货币发行、管理货币流通、集中存款准备金、维护支付清算 系统的正常运行、代理国库、管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等 。
(2)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
社会总需求从价值形态分析是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要 保证宏观供求平衡,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至关重要。
(3)实施宏观金融的监督和管理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的金融管理当局,负有对本国辖区内的金融机构, 包括本国及外国银行、内外合资银行等的监督和管理的责任。中央银行实 施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不仅对金融市场的不同市场层次的交易进行 监督和管理,还直接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控制金融市场,使之服从政 府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求。
统一银行券的发行
中央银行学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其他主要业务

5.金融统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6.金融统计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7.货币统计的内容有哪些?
01
货币 统计
02
信贷收 支统计
03
现金收 支统计
04
金融市 场统计
05
国际收 支统计
06
资金流 量统计
五、中央银行的经济调查统计
工业景气调查统计制度
城乡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统计制度
物价统计调查制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经理国库是中央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 2.国库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哪些内容? 权责是否相匹配? 3.中央银行会计业务有何特点? 4.中央银行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会计业务
一、中央银行会计的对象与特点 (一) 中央银行会计的对象
中央银行的会计对象是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办 理各项业务、进行金融宏观调控等活动所引起的资 金变化与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二) 中央银行会计的特点
二、中央银行会计的任务与职能 (一) 中央银行会计的任务 (二) 中央银行会计的职能
(二) 我国国库业务的发展与完善
1.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的国库组织体系, 机构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国库组织
2.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库制度体系, 推动了国库工 作规范化进程; 3.初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库内控和监管体 系, 有效地防范了国库资金风险; 4.建立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拓展了国库 统计分析业务和理论研究工作; 5.开发了全国统一的国库会计核算程序, 实现了国 库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的电子化、网络化。
(二) 国库制度
1.独立国库制 2.委托国库制 二、国库的职责与权限 三、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意义
四、我国的国库制度与国库业务 (一) 我国国库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国库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七章中央银行概述.ppt

币 银
行
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
学
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 一元式,总分行制度,大多数国家
我国,英国,法国,日本
– 二元式,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中央银行有较高的
独立性即:
第
联邦中央银行制度,美国、德国
七 章
中 央 银 行
2020/10/1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7-15
货
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一身二任)
第 七
垄断。(中、中、交和农)
章
中
– 1948年12月新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 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央 银 行
2020/10/1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7-8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货
一、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
币 银
行
(三)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学
– (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
– 1800-1913,主要是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德 国、美国等。
第二次:一战结束到二战期间。
– 1920年的布鲁塞尔会议促成了本次高潮。
第三次:二战后。
第
– 主要是亚、非、拉广大的新独立国家。
七 章
中 央 银 行
2020/10/1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7-6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货
第 七 章
1844年-1928)
法兰西银行1800,芬兰银行1809,俄罗斯1860,
中 央
德国1875,日本1882,美国1913
银
行
2020/10/19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7-5
第七章 中央银行

四、中央银行的体制类型
(四)准中央银行制:某些国家或地区没有通 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只设有类似中央银行 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 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其特点是,只 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如香港,金融管理 局是香港的金融监管机构,但不拥有发行货币 的权力,发行货币权力掌握在汇丰、渣打和中 国银行及中银集团手中。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1、代理国库,管理政府资金。中央银行通过 代 理政府的财政收支,执行国库出纳的职能,管 理政府资金,为政府服务。具体表现在: 1* 收受国库存款。国家把暂时搁置的货币资 金存入中央银行的活期帐户,使中央银行成为 掌管国库资金的中心。同时,这些资金也形成 中央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原因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集中统一全 国的货币发行,并通过货币发行来控制信贷, 调节货币流通,这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 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独特之处。原因如下: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1)钞票可以整齐划一,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不 致造成货币混乱; (2)便于政府监督管理,推行国家的货币政策; (3)可以随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进行调节 和控制,使货币数量和流通需要尽可能相适应; (4)可以使中央银行掌握一定量的资金来源,增 强金融实力,有利于调控货币供应量。
第七章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管理机构,是现代 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金融的核 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宏观调 控的作用。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中央银行概述 中央银行业务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一、中央银行的概念 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控制 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并实行金融监督和管 理的特殊的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这种超 然的地位是由其性质决定的。
第七章 中央银行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 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 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 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3、准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 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 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 行制度。
《美国联邦储备法》的具体目标有4个:维持 公众对一个安全、完善和稳定的银行系统的信 心;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和有竞争力的银行系统 服务;保护消费者;允许银行体系适应经济的 变化而变化。《加拿大银行法》规定,金融监 管的目标“是规范信用与货币,谋求国计民生 的最大利益,及在货币政策的可能范围内,控 制并保护本国货币对外价值,并缓和对其影响 的生产、贸易、物价及就业等的波动,促进加 拿大经济与金融发展。”《英国银行法》规定 “授权英格兰银行行使职权对接受存款的机构 予以管制;对这些机构的存款人进一步予以保 护,禁止使用欺骗性的经济手段接受存款。”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 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 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 度。又分为两种情况: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是指一国只设立一家 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中央银 行的全部职责,中央银行机构自身上下是统一的, 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这种 银行制度的特点是权力集中统一、职能完善、有较 多的分之机构。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均采取该种 体制。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是指中央银行体系由 中央和地方两极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 这种制度一般与联邦制的国家体制相适应,美国、 德国即采取这种体制。
《日本普通银行法》规定:“银行业务以 公正性为前提,以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的 权益,谋求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银行业务 的健全妥善运营,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全发 展为目的。” 中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目标可概括为: 1、一般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 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保护公平竞争和金 融效率的提高,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 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2、具体目标: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 性和政策的一致性。
中央银行学第7章

再贴现和贷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业务中一直占很高比重;70 年代以来,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比重逐步下降,证券 买卖业务和黄金外汇储备业务比重上升。虽然这一比重逐 步下降,但绝对量却一直上升,其重要性并未改变。
二、再贴现业务
(一)再贴现业务的概念
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 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从而 获得中央银行的资金融通。商业银行未到期的商 业票据→ 中央银行。
---
净回笼
---
基础货币
本外币有效 --对冲比率%
短期国债 ---
63
105 124 46
---
2694 6690 13848 10240.7 4288
37.28 44.39 49.67 28.04 10.62
---
---
---
2121.8 2261.5
中国的国债市场
1. 发行市场。1981年恢复国债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发行方式、 期限结构和规模等方面有很大变化。
现券交易 现券卖断
央行票据
现券买断 发行 到期
回笼基础货币
投放基础货币 回笼基础货币 投放基础货币
长期 单向 重大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实践
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工具改革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制度框架和实践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经验 四、公开市场业务的展望
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和货币政策 工具改革
1、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2、对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 3、对政府的贷款。 4、其他贷款。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
一、中央银行证券业务的概念和规定 1、概念: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买进证
第七章中央银行

–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独立的
第
银行法赋予央行法定职责,受政府部门监督指导
七 章
与政府部门合作
与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一致
中 央
银
行
3/23/202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7-24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货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影响
币 银
行
(二)中央银行与财政的关系
学
– 行政关系
– 资金往来关系
第七章 中央银行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和特点;中央银行独 立性。
2、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并结 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中央银行的 职能;掌握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3/23/202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1
本章目录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7-28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货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影响
币 银
行
(六)央行独立性对实现
学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影响
–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有着密 切的相关关系
–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与价格稳定性之间具有几乎
完全的相关关系
第
–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和劳动就
七 章
业率相互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
第
七
章
中 央 银 行
3/23/2020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7-23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货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及其影响
币 银
行
(一)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学
金融学基础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共12章)第7章 中央银行

第7章中央银行第1题:解释下列概念1.最后贷款人答: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履行“银行的银行”职能的具体表现,即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融资时,由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
2.发行的银行答:发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垄断货币发行权。
作为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应及时供应货币,合理调节货币流通数量,加强货币流通管理,促进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
3.银行的银行答:银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指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维持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功能。
具体体现在:吸收和保管存款准备金、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及作为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周转不灵时,通过票据贴现等方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4.政府的银行答:政府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之一。
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从事金融活动,对一国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具体表现为:①代理国库收支;②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提供信用;④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业务。
5.基础货币答:基础货币,又称储备货币(reserve money)、高能货币(high-powered-money),由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准备金存款构成,后者是指其他存款性金融公司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
6.外汇占款答:外汇占款,指本国中央银行通过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外汇占款将一国开放经济与本国货币供给联系起来,尤其在本国货币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
比如,外汇进入本国后需兑换成当地货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维持汇率等需要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第2题:为什么要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形成有哪两种途径,请各举例说明。
答: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是银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中央银行第一节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建立。
最初,几乎每家银行都拥有银行券发行权,市场上流通的银行券五花八门。
如果每家银行都能保证自己发行的银行券能够随时兑现,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在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总会有一些银行国经营不善而不能保证兑现,某些银行则有意设在遥远的地区,使人们难以向其兑现。
这些问题导致信用纠纷、银行破产甚至整个金融业的危机。
其他那些信用状况良好的银行虽能保证兑现,继续发行银行券,但受财力、信誉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流通,很难扩大发行量。
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权威性的、资本雄厚的大银行,发行一种信誉好且能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不断扩大,银行每天收付的票据数量日益增加,银行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越来越复杂,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需要清算,这要由各银行自行清算是非常困难的,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的清算机构。
英国于1833年正式成立伦敦票据交换所,以后英格兰银行获得了最终清算银行的地位。
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是保证信用制度顺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3、最后贷款人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借款的期限越来越长,但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数量和信誉的影响,远远不能满足资金运用。
另外,由于出现突发性的大量提现,一些银行会陷入因支付能力不足而倒闭的困境。
因此需要一个信用卓著的、实力强大的金融机构充当一般商业银行的最后支持者,一旦商业银行资金发生困难,可以给予必要的支持,以免在信用危机中破产,引发整个金融危机的发生。
4、金融监管的问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银行业日益兴旺,另一方面也使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银行的破产和倒闭极易引起连锁反应,给整个经济带来危害,这就需要一个全国统一而又有权威的金融机构对金融业进行监管。
5、政府筹融资问题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产生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从众多的商业银行中分离出一家商业银行,逐步演变为中央银行,通常称为演进型中央银行,如英格兰银行;二是专门创立中央银行,通常称为创设型中央银行,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1、演进型中央银行最早具有中央银行名称的是瑞典国家银行。
它成立于1656年,最初是由私人创办的。
1668年由政府出面改造为瑞典国家银行。
有人因此认为瑞典国家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
但是,这时的瑞典国家银行并不具备中央银行的关键职能,他直到1897年才独占货币发行权,那时才是真正的中央银行。
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是最早真正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金融机构,被称为中央银行的鼻祖。
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德国、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挪威、丹麦等国先后成立了中央银行。
2、创设型中央银行3、早期中央银行的特点(1)早期,中央银行多是基于政府的需要而设立的,如为政府筹措经费、发行货币、代理国库等,这时的中央银行还只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没成为银行的银行、管理金融的银行。
(2)早期中央银行一般都兼营一部分商业银行的业务。
(3)早期的中央银行一般都是私人股份银行或私人和政府合股银行,不是完全由国家出资设立的。
(4)早期的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具备控制国内金融市场,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
到了20世纪,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中央银行制度。
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决定:凡是还未成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应尽快成立中央银行,以改变一战后金融混乱的局面。
1922年,日内瓦国际金融会议又一次建议各国,包括新成立的国家尽快成立中央银行。
在国际联盟的帮助下,中央银行制度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仅仅自布鲁塞尔会议以后的IO年中,各国新成立的中央银行就达31家。
像南非(1921年)、澳大利亚(1924年)、墨西哥(1925年)、中国(1928年)等国的中央银行都是在这一期间设立的。
那些已经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也采取许多措施,加强中央银行的地位。
从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
二战后,各国中央银行逐步实行了国有化政策。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一)单一型在一国内只设一家中央银行及众多的分支机构,世界上80%以上的国家都属于此类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型在一个国家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与职能和商业银行的业务职能集中于一家银行来执行。
(三)跨国型他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的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个国家的中央银行。
一些国家为了联合起来争取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有利地位,正在以经济一体化走向货币一体化,如欧洲中央银行,发行共同的货币――欧元、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外汇制度,监督各国金融制度。
(四)准中央银行型一些国家和地区设置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机构,执行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
四、中央银行的职能(一)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是指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这是中央银行首要和基本的职能。
在现代经济中,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一个重要的标志。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在于:1、统一票面,方便商品交易;2、防止发钞银行倒闭,引起金融动荡和经济混乱;3、有利于货币流通的正常和稳定;4、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和国家货币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政府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必须为政府服务,这是早期中央银行的一个主要职能。
1、代理国库。
各国中央银行都负责经办政府的财政收支(活期账户)。
中央银行代理政府财政收支业务一般都是无偿的,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财政存款一般也不支付利息。
2、对政府融资。
第一,对政府提供贷款。
对政府临时性资金需要提供短期贷款,这些贷款在财政年度内就能偿还,所以不会引起货币流通的混乱。
短期贷款的方法主要是国库券的贴现或国家有价证券作为抵押的短期放款。
有的国家对中央银行的这种短期贷款有严格的限制。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第二,购买政府债券。
购买方式有直接购买和间接购买。
直接购买指中央银行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直接向政府提供信贷。
很多国家禁止。
间接购买是指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债券,间接向政府提供信贷。
(美国就是)第三;透支。
容易引起高度通货膨胀。
3、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中央银行一般都代办政府债券的发行和还本付息,保管黄金、外汇储备或办理买卖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4、代表政府加入国际金融组织,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处理有关国际金融事务。
5、充当政府金融顾问。
(三)银行的银行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其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特殊业务关系,这种特殊业务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金准备中心。
实行集中准备制度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法偿能力,这是集中准备的最初目的。
二是有利于调整货币供应量。
三是可以增强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
从而可以扩大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
美国最早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他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
2、票据清算中心。
(开始于英国)首先,他使银行之间的清算简便易行;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其次,中央银行能及时准确地检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再次,便于中央银行及时掌握社会资金的运动状况,实行信用控制和调节。
3、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是指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
融通资金的方式主要有再贴现和再贷款。
从发展的历史看,首先出现的是再贴现,后来才出现再贷款。
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可以加强整个信用机构的清偿力,增强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并且可以运用再贴现率这个工具来控制和调节信用。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一)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二)不以盈利为目的(三)不支付存款利息(四)保持相对独立性(五)资产具有最大流动性二、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负债:中央银行负债即其资金来源。
1、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这是中央银行与一般商业银行的重要区别之一。
虽然他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但对纸币持有者来说;他并不认为他拥有对中央银行的债权(因为纸币已不可兑现),而是认为拥有社会财富,持币人不是持纸币到中央银行索偿,而是到市场上换取商品和劳务,因而中央银行的这种负债事实上成为长期的无需清偿的债务,从而成为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的成本最低的一种资金来源。
货币发行的原则:货币发行构成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又是中央银行独家垄断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是毫无约束、毫无原则的。
货币发行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货币发行必须要有可靠的信用保证。
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不能光靠国家信用,而必须建立某种准备金制度。
当今各国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准备大致有两类:一是现金准备。
现金准备包括外汇、黄金等流动性极强的资产。
二是证券准备。
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国库券、政府公债等。
第二,货币发行量要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中央银行要根据经济情况;不断向市场注入或抽回货币二使市场的货币供应随国民经济情况的变化而伸缩,具有一定的弹性。
以上两条发行原则,前者被称为“消极原则”,后者被称为“积极原则”。
2、存款业务存款业务也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之一,仅次于货币发行业务。
(1)商业银行存款。
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他们都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所不同的是,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不能动用;对法定准备金不支付利息,对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2)财政性存款。
包括财政存款和政府、公共部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其数额仅次于商业银行的存款。
(3)外国存款。
指外国中央银行或外国政府的存款。
(4)其他存款。
凡是未列入上面三类存款项目的中央银行存款都归入这个项目。
我国表现为邮政储蓄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等。
中央银行在吸收存款时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尽量不吸收脱离中央银行控制的存款。
因为脱离中央银行控制的存款,其增加或减少有可能与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相悖。
正是根据这条原则,中央银行一般不接受个人和工商企业的存款。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即资金的运用。
1、买卖储备资产2、放款业务(1)对商业银行的放款。
有三种形式:信用放款;再抵押;再贴现。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
(2)对财政部的放款。
一是直接贷款;二是透支。
许多国家为了防止财政部滥用借款权力,一般都禁止财政部透支,向财政部的放款也有限制性措施。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
(3)其他放款。
主要是中央银行对我国中央银行和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贷款。
3、证券业务中央银行买卖证券是为了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不是为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