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操作规程一目的1、确保血标本样本培养的准确性。
2、采集血标本做细菌培养。
二用物准备一次性换药弯盘、碘酊、75%酒精、血培养瓶2套、10ml注射器2支、止血带三操作方法及程序1、洗手、戴口罩。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后使用。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面划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30S穿刺采血。
消毒方法75%酒精消毒---碘酊消毒---75%酒精消毒待干。
3、采集部位外周静脉血、中心静脉血。
4、外周血标本采集参照护理部静脉血采集法。
5、中心静脉血标本采集遵循以上消毒方法对导管的肝素帽或输液接头进行消毒然后用10ml射器回抽导管5ml后弃掉然后用10ml注射器采集血样标本后立即注入血培养瓶内。
再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管腔内的残留血后给予封管液3ml进行封管封管后夹闭导管或继续输液治疗。
6、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更换针头先注入厌氧瓶、绕后注入需氧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同时采集标本间隔时间小于5分钟。
7、立即送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超过12小时。
四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畅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3、采血时机发热高峰1小时内或开始时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
4、采血次数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不同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才能确定时病原菌。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2ml。
6、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小时内。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之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血液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血液细菌培养成功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由于不了解问题所在,引发的主要后果是血培养阳性率下降,这也是目前国内血培养阳性率低的主要原因。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转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与运转标准操作规程
导管血及导管尖端标本采集流程
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准备采集血培养标本
是否保
留导管
去除血培养的塑料瓶帽,使用75% 无菌操作拔出中央导管乙醇或70%异丙醇消毒或其他有效
消毒剂消毒血培养瓶口
手卫生,戴无菌手套
1.戴无菌手套
2.去掉导管前端无针接头,使用酒
精棉片消毒导管接头,待干无菌操作剪取导管尖端
3.连接注射器,回抽肝素丢弃 5cm,置于无菌容器中
4.重新连接注射器
从导管内抽取血液,分别注入需氧摘手套,手卫生
瓶和厌氧瓶,每瓶注入8-10mL,
颠倒混匀
注明采集时间
再次用酒精棉片擦拭消毒导管接头,
待干
同一时间采集1-2套外周摘手套,手卫生;血培养瓶上注明血培养标本,注明采集部采血部位和时间位和时间
导管端尽可能在15分钟内转运至实验室,其他血培养标本尽可能在
2小时内转运至实验室
怀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且保留导管时,应尽快采集1-2套外周静脉血,并同时尽快采集1套等量的导管血。
准备1-2套血培养
瓶,无菌容器等
准备1-2套血培养
瓶,无菌容器等
是否。
血培养采集操作规程

血培养采集操作规程一、概述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
血液和骨髓的细菌学培养对菌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菌血症按病程可分为一过性菌血症、间歇性菌血症、持续性菌血症。
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菌血症,病原菌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随之为无细菌时期。
不管临床症状经历的严重程度,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相当低,据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培养,但24h内一般不超过3次。
血培养常见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伤寒沙门菌、绿脓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念珠菌属等。
菌血症是临床医学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二、物品准备与检验申请1、领取专用血培养瓶。
请拿检验申请单到病房二楼细菌室登记领取。
细菌室周一到周六上午正常上班。
其他时间如中午、夜班、节假日请到生化室联系。
普通血培养领取普通双相血培养瓶(绿色帽),全自动血培养领取:成人血培养领成人瓶(灰色帽),儿童血培养领儿童瓶(粉红色帽)。
2、填写检验申请单。
用钢笔填写,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住院号、临床诊断、送检目的、申请医生及送检时间。
三、采集指征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采血的重要指征:发热(≥38℃) 或低温(≤36℃) ,寒战,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 0×109/ L ,特别有“核左移”时) ,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 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培养。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该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及时做血培养。
四、采集方法1、操作流程: 打开血培养瓶塑料盖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擦干表面残余酒精→消毒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液从橡皮塞处注入血培养瓶内→用75%酒精重新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并盖好塑料盖→立即送检。
3D全自动血培养仪标准化操作规程

全自动血培养仪标准化操作规程
【原理】
培养瓶内的各种营养物是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之一CO2将激活瓶内底部荧光感应物质而发出荧光,荧光信号变化与CO2变化成正比。
如果CO2持续增加,高于初始浓度和/或不同寻常的高CO2产生率,此标本即为阳性。
如果在最适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培养后CO2水平没有显著变化,此标本即为阴性。
【操作步骤】
1. 放入培养瓶
点击放瓶键,使用条码扫描器将培养瓶上的条码输入进去。
打开抽屉,将培养瓶放入到抽屉中有指示灯亮起的任何空位即可,关闭抽屉,点击确认
图标。
2. 取出培养瓶
A. 阳性标本
当有阳性标本出现时,仪器会发出报警提示,屏幕相背景相应变成黄色,同
时取阳性瓶键会亮起,点击取阳性瓶键,打开抽屉,其抽屉内相应有阳性瓶位置的指示灯会亮起,可依次取出,然后关闭抽屉。
B. 阴性标本
当有阴性标本出现时,取阴性标本键会亮起,点击阴性瓶键,打开抽屉,其抽屉内相应有阴性瓶位置的指示灯会亮起,可依次取出,然后关闭抽屉。
3.开机
打开仪器的UPS电源,然后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仪器开关在仪器的背面),程序会正常启动,出现710报警信息几十秒钟后即可正常工作。
4.关机
首先按键盘左上边的Esc键,然后输入YES命令,几十秒钟之后程序自动退出到MS-DOS状态(即C:\>状态),然后关闭一起电源,关闭UPS电源。
血培养标本采集 (2)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血培养标本细菌学采集、运送、验收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标准血培养标本细菌学采集、运送、验收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精确可靠。
2. 范围微生物实验室受理血培养瓶。
3. 职责3.1 医护人员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送检。
3.2 临床科室标本运输人员负责及时将血培养标本送至检验科微生物室。
2血培养指证2.1患者出现寒战,发热〔≥38℃〕或低温〔≤36℃〕.2.2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1×109/L〕,血小板减少等.2.3疑心血流感染时,医院内肺炎.2.4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2.5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昏迷。
2.6有严峻根底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病症、多器官衰竭。
2.7临床医生疑心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血压降低,CRP 升高及呼吸快〕。
2.8新生儿菌血症,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3血培养采集3.1采集血量:采血量以培养基的 1/10 为宜,成人每瓶采集:5~10ml,婴儿每瓶采集:1~2ml。
儿童每瓶采集:2~5 ml。
婴幼儿病人,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无需常规做厌氧瓶。
3.2血培养份数和采血时间对疑心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举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婴幼儿患者,推举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培养或一套血培养。
屡次采血不应在同一部位进行,应更换部位。
对于间歇性寒颤或发热应在寒颤或体温顶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
对于某些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一瓶需氧瓶,一瓶厌氧瓶为一套,或者两套需氧瓶为一套〕急性发热疑心菌血症者,应尽量在抗菌药使用之前,在10分钟内于不同部位采集两套血培养标本。
对于非急性感染,疑心有菌血症者,应在24h内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每次采血的间隔不应小于3h,并应于抗菌给药前采血。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一、血培养指征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一)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二)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的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入厌氧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1、检验单需要注明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血液采集时间和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四、运送要求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与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如果对病原学诊断不重视,会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的泛滥和耐药菌的。
二、采血时机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最好在抗菌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或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以寒战或发热前一小时采集为宜。
三、采血流程1、准备:做好手卫生;检验血培养瓶有无破损与有效期。
2、消毒:用消毒液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皮肤消毒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3、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入厌养培养瓶,然后注入需养培养瓶,避免注入空气,轻轻混匀以防凝固。
近年来临床普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血从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注意事项1、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2、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不同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
只采单一的血培养是不允许的。
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无需重复采集血培养。
3、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4、采血量: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不少于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不少于2ml。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同时采集多种血样时应先注入血培养。
最好在5分钟内采集从不同部位获得2-3套血培养(40-60ml血液)5、未用的培养瓶需保存在15~25℃室温即可。
三、运送要求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如果不能与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注明采样时间和送检时间。
血液培养标准操作规程

10临床意义
3.3标本拒收
3.3.1血培养瓶破裂或明显污染。
3.3.2培养瓶标识与检验申请单不符。
3.3.3用过期培养瓶采集标本,采血量不足等。
3.3.4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通知采集人员重新留取标本。
3.4标本保存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可室温放置,切勿放冰箱。冬季血培养瓶在送检过程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4试剂、仪器
4.1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罗平板及相关生化试剂等。
4.2恒星BC-60血液细菌培养仪、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成人血培养瓶,厌氧血培养瓶、儿童血培养瓶、恒星细菌鉴定药敏分析试剂板。
4.3接种针、接种环、红外灭菌器、显微镜、电热恒温箱、CO2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
4.4试剂有效期和使用参照试剂说明书。
5细菌鉴定及药敏质控
参见《微生物组内质量的控制程序》。
6检验步骤
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门诊病人登记联系方式
6.1自动化培养
6.1.1置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当标本有细菌生长时,仪器发出阳性报警,应立即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瓶内培养液作直接涂片格兰染色,镜检,将结果向临床医生报告,同时转种血琼脂平板,并进行直接药敏试验,置35℃、5%CO2培养箱培养18-24h。若涂片为酵母样真菌时转接沙保罗培养基。从琼脂平板挑去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及触酶和氧化酶实验。根据初步分出的菌属选不同的鉴定及药敏卡片上机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8.4传染病(伤寒沙门菌)报院感科及医务科。
8.5传染病菌株保存(伤寒沙门菌)交疾病控制中心复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沙保罗平板及相关生化试剂等。
4.2恒星BC-60血液细菌培养仪、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成人血培养瓶,厌氧血培养瓶、儿童血培养瓶、恒星细菌鉴定药敏分析试剂板。
4.3接种针、接种环、红外灭菌器、显微镜、电热恒温箱、CO2恒温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
1目的
规范血液及骨髓标本细菌学标准超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血液及骨髓
3标本
3.1标本类型血液及骨髓
3.2标本采集
3.2.1抗菌药物治疗前,发热初期或高峰时抽血。
3.2.2采血频率对怀疑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在不同部位采集2~3套(每套包括一瓶厌氧一瓶需氧)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真菌血症则应多次采集: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不同部位采集两套,可不做厌氧培养。
3.2.3采血量以无菌方法从患者肘静脉或股动脉采血。采血量以培养基的1/10为宜,成人一次采血10-20mL,儿童为3-5mL.血液抽出后立即以无菌操作注入血培养瓶,充分混匀后送检。
3.2.4骨髓标本用骨髓穿刺针从髂前采集1-2mL,立即以无菌操作注入血培养瓶,由于骨髓标本量少可选择小儿需氧及厌氧瓶。
4.4试剂有效期和使用参照试剂说明书。
5细菌鉴定及药敏质控
参见《微生物组内质量的控制程序》。
6检验步骤
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门诊病人登记联系方式
6.1自动化培养
6.1.1置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当标本有细菌生长时,仪器发出阳性报警,应立即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瓶内培养液作直接涂片格兰染色,镜检,将结果向临床医生报告,同时转种血琼脂平板,并进行直接药敏试验,置35℃、5%CO2培养箱培养18-24h。若涂片为酵母样真菌时转接沙保罗培养基。从琼脂平板挑去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及触酶和氧化酶实验。根据初步分出的菌属选不同的鉴定及药敏卡片上机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8.4传染病(伤寒沙门菌)报院感科及医务科。
8.5传染病菌株保存(伤寒沙门菌)交疾病控制中心复核
9注意事项
9.1抽血后无需更换针头即可注入血瓶
9.2抽血前即应贴好标签,标签不可掩盖培养瓶自身条形码。
9.3若不能立即送检,应置于35℃温箱或室温,绝不可放于冰箱。
9.4自动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应及时处理。
注:最终结果如与初步报告不符,应及时与临床沟通,并在书面最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告注明变更内容。
8.1.3三级报告报告细菌菌属、药敏试验、结果评价和建议。
8.2阴性结果报告血培养72h未见细菌生长,应通知临床医生,以便作相应处理,但培养瓶要继续培养至第5日,方可发出阴性报告。如发现细菌生长,可补发报告。
8.3对已发出的报告进行销号,并做好菌名或无菌报告日期登记。
3.3标本拒收
3.3.1血培养瓶破裂或明显污染。
3.3.2培养瓶标识与检验申请单不符。
3.3.3用过期培养瓶采集标本,采血量不足等。
3.3.4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通知采集人员重新留取标本。
3.4标本保存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可室温放置,切勿放冰箱。冬季血培养瓶在送检过程应采取一定的保暖措施。
6.1.2仪器培养为阴性,报阴性后卸下血培养瓶,可报告阴性结果。
7操作流程
8结果报告
8.1.1一级报告阳性报警血培养瓶应进行革兰染色,将涂片结果电话(或其他方式)通知临床,同时记录报告日期、时间、内容及接收报告人姓名及工号。血培养阳性应列为危急值。
8.1.2二级报告报告直接药敏试验结果。
直接药敏试验,讲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如涂片找到细菌,根据革兰染色结果选择药敏培养基,去阳性血培养标本约0.2ml用无菌棉签涂布于琼脂表面根据革兰氏染色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纸片,如镜检发现革兰阴性杆菌选择肠杆菌科常用抗生素:若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成对排列选择葡萄球菌常用抗生素纸片。然后置于35℃,孵育18-24h读取初步药敏结果。纯培养再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实验,发最终报告。
9.5如不同部位采集的两瓶血培养瓶出现一瓶阴性一瓶阳性,或者两瓶均为阳性,检测结果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两种情况应该临床报告和沟通。
10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