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6有理数的减法习题课件新版冀教版121
合集下载
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6有理数的减法课件

1.6有理数的减法
复习
有理数的减法—复习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去看看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 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 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 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想一想
复习
有理数的减法—复习
2、计算下列各题
答案
有理数的减法—课堂练习
练习
计算:1.
2 ( 1) 36
2.
( 6) 1 55
课堂练习
计算
(1)7.2-(-4.8)
(2)(-3.5)-5.25
(3)(-3)-[6-(-2)] (4)15-(6-9)
有理数的减法—课堂练习
考考你
9-19-(-29)=( ) 错了,再
A. 19
B.-39
算算。
恭喜你,
答对C了!.-19
D. 39
错了,再 算一下。
不对,再 想一下。
返回
本节知识小结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 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法则 可以用字母表示成公式的情势:
a-b=a+(-b) 2.有理数减法运算步骤: (1)减法运算变加法运算; (2)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关键: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关键是正确 地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有理数的加 法法则计算.
(-5) - (-3)=(-5)+(+3) 0
-1
把4换成其他数字,用上面 -2
的方法试试看.
-3
-4
有理数的减法—意义
•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有理数减法是有理数加法的逆运算。
例如:(-2)+x=-8,要求x,就可以用减法运算: X=-8-(-2)
复习
有理数的减法—复习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去看看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 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 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 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想一想
复习
有理数的减法—复习
2、计算下列各题
答案
有理数的减法—课堂练习
练习
计算:1.
2 ( 1) 36
2.
( 6) 1 55
课堂练习
计算
(1)7.2-(-4.8)
(2)(-3.5)-5.25
(3)(-3)-[6-(-2)] (4)15-(6-9)
有理数的减法—课堂练习
考考你
9-19-(-29)=( ) 错了,再
A. 19
B.-39
算算。
恭喜你,
答对C了!.-19
D. 39
错了,再 算一下。
不对,再 想一下。
返回
本节知识小结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 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法则 可以用字母表示成公式的情势:
a-b=a+(-b) 2.有理数减法运算步骤: (1)减法运算变加法运算; (2)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3.关键: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关键是正确 地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有理数的加 法法则计算.
(-5) - (-3)=(-5)+(+3) 0
-1
把4换成其他数字,用上面 -2
的方法试试看.
-3
-4
有理数的减法—意义
•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有理数减法是有理数加法的逆运算。
例如:(-2)+x=-8,要求x,就可以用减法运算: X=-8-(-2)
冀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6 有理数的减法

课堂练习
4.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
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100
150
-400
(1) 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第4组 350
第5组 -100
解:350-150=200(分), 因此,第一名超出第二名200分.
冀教版 七年级(上册) 2024新版教材
1.6 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目标
1. 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的 运算. 2. 能灵活应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初步体会转化思想.
新知导入
下图是2023年1月1日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情况.
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 以解决许多问题
知道每个城市的高温和低温.
新知导入
北京的最高气温为5℃,最低气温为-7℃,这一天北京的温 差为多少? 你是怎么算的?
温差=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可以列式为:5-(-7)=
新知导入
北京的最高气温为5℃,最低气温为-7℃,这一天北京的温 差为多少? 你是怎么算的?
温差=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5-(-7)= 12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12)+(-7)=5
探究新知
知识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5 - (-7)=12
相 反
相反数
5 + 7 =12
结果相同
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 - 另一个数= 一个数+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这适用于所有的算式吗?
计算下列各式,说说你的发现:
减变加,减数变其相反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冀教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冀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数轴
1.3 绝对值与相反数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8 有理数的乘法
1.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2 计算器的使用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1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2.2 点和线
2.3 线段长短的比较
2.4 线段的和与差
2.5 角以及角的度量
2.6 角的大小
2.7 角的和与差
2.8 平面图形的旋转
第三章代数式
3.1 用字母表示数
3.2 代数式
3.3 代数式的值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
4.1 整式
4.2 合并同类项
4.3 去括号
4.4 整式的加减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冀教版2024)

读作负11加21减3减6
课本例题
例 计算
1
7
-
8
8
(1)3-4+9-2
(2)0.25 -
解:(1)3 - 4 + 9 - 2
(2)0.25 - - -
=3+9+(-4-2)
=12-6
=6
1
8
1
4
1
8
7
8
= - - -
7
8
3
4
1
3
=( - )+(
4
4
1
= - -1
2
1
= -1
2
-
3
4
3
4
-
1
7
- )
实际问题.(重点)
复习导入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
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等于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情景导入
一起探究
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于2022年2月4日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当日,北京市的最低气
D. 6+(+3)+(-7)+(-2)
3. [2024·北大附中月考]下列式子可读作“负1、负3、正6与
负8的和”的是(
B )
A. -1+(-3)+(+6)-(-8)
B. -1-3+6-8
C. -1-(-3)-(-6)-(-8)
D. -1-(-3)-6-(-8)
4. 将-3-(+6)-(-5)+(-2)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
冀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练课件:1.6 有理数的减法

B. 0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这个数
C. 两个正数的差,一定是一个正数
D. a -2的值一定小于 a 的值
【解析】A. 两个负数的差,不一定是负数,故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B. 0减去一个数,结果是这个数的相反数,故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C. 两个正数的差,不一定是正数,故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D. a -2的值一定小于 a 的值,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第一章
有理数
1.6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2)-(-2)=0
B. (-3)+4=1
C. (-7)-(-3)=-10
D. 12-15=-3
C
)
2.
与-3 相等的是(
【解析】A.
A
)
-3- =-3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
3- =2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5. 比1小2的数是
-1
.
6. 若 x =4,则| x -5|=
1
.
7. 计算:
(1)-2-10;
解:原式=-(2+10)=-12.
(2)0-(-3.6);
解:原式=0+3.6=3.6.
(3)(-30)-(-6)-(+6)-(-15);
解:原式=(-30)+6+(-6)+15=-15.
(4)
所以 x =4, y =-3或 x =-4, y =3.
当 x =4, y =-3时, x - y =4-(-3)=7;
当 x =-4, y =3时, x - y =-4-3=-7.
综上所述, x - y 的值为±7.
C. 两个正数的差,一定是一个正数
D. a -2的值一定小于 a 的值
【解析】A. 两个负数的差,不一定是负数,故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B. 0减去一个数,结果是这个数的相反数,故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C. 两个正数的差,不一定是正数,故此选项说法不正确;
D. a -2的值一定小于 a 的值,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第一章
有理数
1.6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2)-(-2)=0
B. (-3)+4=1
C. (-7)-(-3)=-10
D. 12-15=-3
C
)
2.
与-3 相等的是(
【解析】A.
A
)
-3- =-3 ,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
3- =2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5. 比1小2的数是
-1
.
6. 若 x =4,则| x -5|=
1
.
7. 计算:
(1)-2-10;
解:原式=-(2+10)=-12.
(2)0-(-3.6);
解:原式=0+3.6=3.6.
(3)(-30)-(-6)-(+6)-(-15);
解:原式=(-30)+6+(-6)+15=-15.
(4)
所以 x =4, y =-3或 x =-4, y =3.
当 x =4, y =-3时, x - y =4-(-3)=7;
当 x =-4, y =3时, x - y =-4-3=-7.
综上所述, x - y 的值为±7.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有理数的减法》

总结: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探究新知 4
某地一天的
3
气温是:
2
1
-3 ~ 40C
0
-1
-2
4-(-3)= 7 -3 -4
2.5 有理数的减法
你能从温度计看 出40C比 – 30C 高多少度吗?
-3 ~ 40C的距离是7
探究新知
2.5 有理数的减法
观察并思考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减数变为相反数
探究新知
2.5 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点 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问题1 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8℃比-8℃高多少摄氏度吗?用式子
如何表示?
另一方面
8-(-8)=16. 8+(+8)=16.
由上面的式子可知, 8-(-8)=8+(+8).
8℃ 16℃
-8℃
探究新知
2.5 有理数的减法
问题2 根据前面获得的规律,计算下面各式,看前面的规律是 否成立.
解:因为|a|=3,|b|=4, 因为a<b,
所以a=±3,b=±4. 所以a=±3,b=4.
当a=3,b=4时,a-b=3-4=-1;
当a=-3,b=4时,a-b=-3-4=-7;
综上,a-b的值为-1或-7.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2.5 有理数的减法
如图,数轴上的点A,O,B,C,D分别表示-3,0,2.5,5, -6,回答下列问题: (1)求O,B两点间的距离; (2)求A,D两点间的距离; (3)求C,B两点间的距离; (4)请观察思考,若点A表示数m,且m<0,点B表示数n,且 n>0,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
2.5 有理数的减法
课堂检测
探究新知 4
某地一天的
3
气温是:
2
1
-3 ~ 40C
0
-1
-2
4-(-3)= 7 -3 -4
2.5 有理数的减法
你能从温度计看 出40C比 – 30C 高多少度吗?
-3 ~ 40C的距离是7
探究新知
2.5 有理数的减法
观察并思考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减数变为相反数
探究新知
2.5 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点 1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问题1 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8℃比-8℃高多少摄氏度吗?用式子
如何表示?
另一方面
8-(-8)=16. 8+(+8)=16.
由上面的式子可知, 8-(-8)=8+(+8).
8℃ 16℃
-8℃
探究新知
2.5 有理数的减法
问题2 根据前面获得的规律,计算下面各式,看前面的规律是 否成立.
解:因为|a|=3,|b|=4, 因为a<b,
所以a=±3,b=±4. 所以a=±3,b=4.
当a=3,b=4时,a-b=3-4=-1;
当a=-3,b=4时,a-b=-3-4=-7;
综上,a-b的值为-1或-7.
课堂检测
拓广探索题
2.5 有理数的减法
如图,数轴上的点A,O,B,C,D分别表示-3,0,2.5,5, -6,回答下列问题: (1)求O,B两点间的距离; (2)求A,D两点间的距离; (3)求C,B两点间的距离; (4)请观察思考,若点A表示数m,且m<0,点B表示数n,且 n>0,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
2.5 有理数的减法
课堂检测
冀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习题练课件: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由乙到丙,得-3+3-1+8=(-3+3)+8-1,故丙计算正确;
由丙到丁,得(-3+3)+8-1=7,故丁计算错误.
7. 计算:
(1)(-6)+(+13)+(-7);
解:原式=[(-6)+(-7)]+13=(-13)+13=0.
(2)-40-28-(-19)+(-24);
解:原式=-40-28+19-24=(-40-28-24)+19=-92+19=-73.
=(-1+2)+
−
…………(第二步)
= .…………(第三步)
以上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解:不正确,从第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
-1 +2+ −
=(-1)+
−
=[(-1)+2]+
=1+(-1)
=0.
+2+
是:每名同学只能利用前面一名同学的式子,进一步计算,再将结果传
给下一名同学,最后得出结果,过程如图所示,则接力中自己负责的一
步正确的是(
A. 甲
C
)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由老师到甲,得-3+(-1)-3-(-8)=-3-1-3+8,故甲
计算错误;
由甲到乙,得-3+1-3+8=-3-3+1+8,故乙计算错误;
则这5个月甲厂比乙厂多盈利1.7-(-1)=2.7(万元).
10. 某公交车上原有乘客15人,经过三个停靠站,
上、下车情况表示如下(上车为正,下车为负):(+4,-8),(+5,
-3),(+2,-9),则车上还有 6
由丙到丁,得(-3+3)+8-1=7,故丁计算错误.
7. 计算:
(1)(-6)+(+13)+(-7);
解:原式=[(-6)+(-7)]+13=(-13)+13=0.
(2)-40-28-(-19)+(-24);
解:原式=-40-28+19-24=(-40-28-24)+19=-92+19=-73.
=(-1+2)+
−
…………(第二步)
= .…………(第三步)
以上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指出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并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解:不正确,从第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
-1 +2+ −
=(-1)+
−
=[(-1)+2]+
=1+(-1)
=0.
+2+
是:每名同学只能利用前面一名同学的式子,进一步计算,再将结果传
给下一名同学,最后得出结果,过程如图所示,则接力中自己负责的一
步正确的是(
A. 甲
C
)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由老师到甲,得-3+(-1)-3-(-8)=-3-1-3+8,故甲
计算错误;
由甲到乙,得-3+1-3+8=-3-3+1+8,故乙计算错误;
则这5个月甲厂比乙厂多盈利1.7-(-1)=2.7(万元).
10. 某公交车上原有乘客15人,经过三个停靠站,
上、下车情况表示如下(上车为正,下车为负):(+4,-8),(+5,
-3),(+2,-9),则车上还有 6
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1.6 有理数的减法 课件 优秀课件PPT

解:24 - (-13)
=24 + 13 =37 (℃) 答:棚内气温比棚外气温高37摄氏度。
(五)、比一比,看谁快 ?
1、口答: (1)、 6 - 9 (2)、(+4)-(- 7) (3)、(- 5)-(- 8) (4)、(- 4)- 9 (5)、 0 -(- 5) (6)、 0 - 5
2、计算: (1)、 15 - 21 (2)、(-17)-(-12) (3)、(-2.5)-5.9
“-”变“+”
(四)、变式练习
(1)、(-2.8)-(-1.7) , (2)、0-4 , (3)、5+(-3)-(-2) , (4)、(-5)-(-2.4)+(-1) .
答案: (1)、-1.1 (2)、-4 (3)、4
切记:
(4)、-3.6
“两变”、“一不变”
【例2】:
小明家蔬菜大棚内的气温是24℃,此时棚外的 气温是 -13℃.棚内气温比棚外气温高多少摄氏 度?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 第六节 有理数的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中央 电台天气预报引出温差的变化问题,直 观感受有理数的减法,进而引出本课主 题:有理数减法法则。这是后面学习有 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 则,因此,对有理数的运算并不陌生。这 是良好的基础条件。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 喜欢探究新鲜事物,这是有利于教学的一 面,不利因素是学生的自控力较弱,计算 能力较低,比较马虎,需要教师多进行恰 当引导。
发现:
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也相同,减法也可以转化成 加法运算。同样有,
=24 + 13 =37 (℃) 答:棚内气温比棚外气温高37摄氏度。
(五)、比一比,看谁快 ?
1、口答: (1)、 6 - 9 (2)、(+4)-(- 7) (3)、(- 5)-(- 8) (4)、(- 4)- 9 (5)、 0 -(- 5) (6)、 0 - 5
2、计算: (1)、 15 - 21 (2)、(-17)-(-12) (3)、(-2.5)-5.9
“-”变“+”
(四)、变式练习
(1)、(-2.8)-(-1.7) , (2)、0-4 , (3)、5+(-3)-(-2) , (4)、(-5)-(-2.4)+(-1) .
答案: (1)、-1.1 (2)、-4 (3)、4
切记:
(4)、-3.6
“两变”、“一不变”
【例2】:
小明家蔬菜大棚内的气温是24℃,此时棚外的 气温是 -13℃.棚内气温比棚外气温高多少摄氏 度?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 第六节 有理数的减法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中央 电台天气预报引出温差的变化问题,直 观感受有理数的减法,进而引出本课主 题:有理数减法法则。这是后面学习有 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 则,因此,对有理数的运算并不陌生。这 是良好的基础条件。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 喜欢探究新鲜事物,这是有利于教学的一 面,不利因素是学生的自控力较弱,计算 能力较低,比较马虎,需要教师多进行恰 当引导。
发现:
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也相同,减法也可以转化成 加法运算。同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