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教学内容

第三章 核化生武器及其防护  (核武器)教学内容
(5)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 磁波,作用半径可达几千公里,作用时间极短。
8. 对核爆炸袭击的防护
(1)核袭击前的防护——A、了解核武器的基本知 识,学会防核武器袭击的方法。B、准备好简易的防 护用品和生活用品及使用方法。C、熟悉周围环境及 紧急疏散路线。
(2)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可分为:
B、蔬菜、水果——要反复用清水冲洗或削皮。
C、饮用水——可用土壤净化、吸附凝沉、过滤等方法。
D、误食后的处理——采用催吐、洗胃、多喝水。有条
件的可按医生要求进行药物治疗。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杀伤破坏作用也越大。
当量表示能量相当,不表
4.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示杀伤力也相当。
核武器的方式有——空中爆、地面(水面)爆和地
下(水下)爆等三种。其外观景象各不相同。
从很远的地方看核爆炸时,先看到闪光、火球,再
听到巨响,还看到又不断升起的蘑菇状烟云,最后烟
云随风飘散。 空爆——可看到完整的火球; 地爆——看不到完整的火球。 地下爆炸——看不到
闪光和火球,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强烈的地震感。
详见课本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页图
1964年10月16日 15时,中国在西部 地区爆炸了一颗原 子弹,成功地实现 了第一次核实验。
1967年6月17日, 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 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5.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哪些?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 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等五种。其中:前四 种是在核爆炸几十秒内起作用的,统称为瞬时杀伤破 坏因素。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课本15页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内容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资料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资料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一、核武器与核事故(一)核武器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的各种效应起杀伤破坏作用的一种武器。

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途径光辐射:通过灼伤皮肤眼睛,烧伤呼吸道,引起大面积火灾等造成伤害。

冲击波:通过对内脏的挤压,对物体的抛掷、撞击造成杀伤作用。

早期核辐射:可以穿透人体杀死细胞,严重时引起放射性病。

④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人员无杀伤作用。

⑤放射性沾染:可通过放射性射线伤害人体细胞。

前四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均出现在爆炸后十秒时间内,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则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三)对核武器的防护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设施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平时准备:制定家庭紧急撤离方案;准备简易防护器材和生活用品,如口罩、毛巾、雨衣等,掌握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

熟悉就近人防工事的位置、入口标志和疏散路线。

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一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骤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人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有效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

室内人员的防护:听到核武器袭击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关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按预定方案,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掩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应就近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

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室外人员的防护: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厚重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

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就近隐蔽防护。

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

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

核生化防护

核生化防护

核武器防护
遮蔽物:在户外时,人们可 以利用地形、建筑物或汽车 等遮蔽物阻挡辐射
防护服:在接触高辐射环境 时,人们需要穿戴专业的防 护服以减少辐射伤害
迅速撤离:在可能的情况下 ,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是非常 重要的
3
生物武器 防护
生物武器防护
概述
生物武器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病毒等生物制剂作为武 器的武器。它可以通过空气、水或食物等媒介传播, 引发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核生化防护
-
目录
12Βιβλιοθήκη 34引言核武器防护
生物武器防护 化学武器防护
1
引言
引言
核生化防护主要涉及对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1
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防护
这些武器具有大规模杀伤和破坏效应,对人类社会和
2
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核生化防护对于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促进全球
3
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核武器防 护
化学武器 防护
化学武器防护
概述
化学武器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作为武器的武器。它可以产生有毒的气体或液体,对人类呼 吸系统、皮肤等造成伤害。常见的化学武器包括芥子气、VX神经毒等
化学武器防护
防护措施
针对化学武器的防护主要涉及减少其伤害 和防止中毒。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
佩戴防毒面具:在可能的情况下,佩戴 专业的防毒面具可以减少有毒气体的吸 入
核武器防护
概述
核武器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毁灭性爆 炸力的武器。其中,原子弹是最为人们所熟 知的核武器,它利用铀或钚等重原子核的裂 变产生能量。氢弹则是利用氘和氚等轻原子 核的聚变产生能量
核武器防护
防护措施

核生化武器简介与防护

核生化武器简介与防护

2020/3/10
49
糜爛毒劑 (起泡劑)
傷害眼睛,肺臟及使皮膚起泡,糜爛遲滯部隊行動 毒劑 芥氣 (HD) ,路易士劑 (L),(HT),(CX),(HL) 味道 臭魚味,大蒜味 紅斑期 30分 水泡期 24時 潰傷期 1-6週 死亡期 2天 治療法 清水沖洗,BAL眼膏,M5油膏
2020/3/10
17
核子武器爆炸方式
空炸
面下炸
面炸
2020/3/10
18
影響核子武器威力之因素
爆炸方式 距離遠近 時間久暫 產量大小 天候影響 地形影響
2020/3/10
19
生物戰劑簡介
定義 凡能使人員,牲畜產生病毒危害或 死亡, 對植物及軍品可造成病變 損害及腐敗作用之病原菌 毒素等做為戰爭武器者 謂之
2020/3/10
1942.10 山西 強迫打針 似花柳菌苗
2020/3/10
24
731細菌部隊
日本關東軍防疫給水本部的別名。該單位由石井四郎所
領導,因此也稱之為「石井部隊」。731部隊也是在抗
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陸軍於日本以
外領土從事生物戰細菌戰研究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的秘
密軍事醫療部隊的代稱,也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在佔領滿
20
生物戰用於戰爭之先例#1
美國 南北戰爭
1763年 北美洲 法人 印地安人之戰
2020/3/10
21
生物戰用於戰爭之先例#2
第一次世界大戰, 美國運送馬匹給羅 馬尼亞騎兵時,德 軍間諜將馬鼻疽病菌種入 馬群,使之發生馬鼻疽 。 感染58,000匹馬
2020/3/10
22
生物戰用於戰爭之先例#3
1519年及阿茲特克之役

核化生防护

核化生防护

核化生防护根据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同志们共同学习核化生防护,授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家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核化生防护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概念二、核化生防护的形势与任务三、个人对核化生的防护一、基本概念首先,在学习核化生防护之前,我们应该对核化生武器的巨大危害有个直观的印象,我将从核化生武器的严重危害和三防的基本内涵来具体进行阐述。

百闻不如一见,我将以3 个鲜明的事例来为大家呈现核化生的危害性。

(一)核化生武器的严重危害第一个例子是二战末期的日本被美国投了两枚原子弹,损失极其惨重。

1945 年8 月6 日清晨8 点15 分,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小男孩” ,造成了数十万日本人失去生命。

据最新统计,死于原子弹爆炸的人数达到275230 人。

接着,1945 年8 月9 日凌晨3 时50 分,两架B—29 重型轰炸机从提尼安岛起飞,其中一架的炸弹仓里携带着另一颗原子弹——“胖子。

”这是美国计划中对日本的第二次核打击。

据日方统计长崎遭遇的原子弹爆炸中死亡近7 万人,伤6 万余人。

最终统计死亡人数约为8 万。

爆炸之后,许多爆炸幸存者饱受辐射后遗症的折磨,包括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

第二个事例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 年4月26 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该电站第4 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

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 个月内有31 人死亡,之后15 年内有6-8 万人死亡,13.4 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 公里地区的11.5 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为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

其对当地的危害仍然在继续。

第三件便是最近发生在我们广西的柳江镉污染事故。

今年1 月15 日广西河池市宜州市环保部门发现龙江河拉浪水电站内出现死鱼现象。

核武器生化武器的防护PPT精选文档

核武器生化武器的防护PPT精选文档
13
2、核武器及其防护
(5)放射性污染。核 爆炸产生的放射性沉降 物质对地面、水、空气、 食品、人体、武器装备 等造成的污染,称为放 射性污染。对于暴露的 人员,放射性物质的各 种射线将使其患放射病。 放射性污染通过空气、 水或食物进入人的口、 鼻、体内组织,也会引 起放射病。
14
防护核武器袭击
15
消除放射性污染
地面 利用铁锹铲除沾染 表层,利用扫帚、树枝等 清扫地表层。铲除和清扫 的尘土应集中掩埋。
人员 对暴露的皮肤,尤其 是对眼角、耳窝、鼻孔等部 位,可用清水和肥皂清洗或 进行全身洗浴。
粮秣、饮水和蔬菜 采用过筛、加工脱壳、水洗、风吹、去
掉表层等方法对粮秣进行消除,其消除率达90%以上;采用
8
七三一部队甚至在被捕的抗日爱国志士身上进行灭绝人性的梅 毒传染试验和染毒试验,被试验者无一生还。七三一部队在中国 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天地不容!
从1940年至1945年8月间,通过细菌试验惨死的被试验者多 达3000余人。1945年8月初,七三一部队预感到灭亡之日来临, 偷偷地把大批重要资料送进锅炉焚毁。8月10日晚,日军用毒气 残杀了300多名关押的尚存者,未毒死者则用枪打死,拖进事先 挖好大坑里焚尸灭证。
18
如何发现化学武器的袭击
• 飞机在城市上空低飞并布撒大量烟雾; • 有大片带色烟雾飘来; • 飞机通过后或炸弹爆炸后,地面有大片均匀的油状斑点; • 多数人突然闻到异常气味或眼睛、呼吸道感到有刺激等。
此外,若看到大范围内动物异常变化,如蜂、蝇抖 动翅膀,飞行困难,麻雀、鸡、羊等动物中毒死亡,花 卉、叶、草变色、枯萎或大面积发生异常现象时,都可 怀疑是化学中毒。
17
3、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资料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资料

核、化、生武器知识及防护一、核武器与核事故(一)核武器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的各种效应起杀伤破坏作用的一种武器。

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

(二)核武器的杀伤破坏途径光辐射:通过灼伤皮肤眼睛,烧伤呼吸道,引起大面积火灾等造成伤害。

冲击波:通过对内脏的挤压,对物体的抛掷、撞击造成杀伤作用。

早期核辐射:可以穿透人体杀死细胞,严重时引起放射性病。

④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人员无杀伤作用。

⑤放射性沾染:可通过放射性射线伤害人体细胞。

前四种杀伤破坏因素,一般均出现在爆炸后十秒时间内,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则持续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三)对核武器的防护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设施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平时准备:制定家庭紧急撤离方案;准备简易防护器材和生活用品,如口罩、毛巾、雨衣等,掌握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

熟悉就近人防工事的位置、入口标志和疏散路线。

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一旦发现爆炸闪光、烟雾骤起,遭遇核武器袭击时,室内室外人员必须在杀伤破坏因素到达之前,迅速准确有效地做完防护动作,以求生存机会。

室内人员的防护:听到核武器袭击警报,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或熄灭炉火、关闭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按预定方案,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掩蔽工事,并按指定位置坐好。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事的,应就近利用拐角或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

尽量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室外人员的防护: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厚重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

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就近隐蔽防护。

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

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

核化生武器损伤与防护

核化生武器损伤与防护


贫铀弹 不是核武器,是以贫铀为主要材料 制成的炸弹、炮弹或枪弹

贫铀,是从金属铀中提炼出核材料铀235以 后得到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是放射性较 弱的铀238,故称贫化铀,简称贫铀。它的 密度为19.1克/立方厘米,是钢密度的2.4 倍,与钨相近。但是,铀蒸气有毒,贫铀 也不是绝对不含铀235和铀234,并且铀238 也有弱的放射性,贫铀弹是以高密度、高 强度、高韧性的贫铀合金做弹芯,爆炸时, 能产生高温化学反应,穿透力极强,性能 好于钨合金弹芯。其主要成分是铀238,具 有一定的放射性,对人体及自然生态环境 危害极大。


5).心脏 在对乳腺癌、何杰金病和肺癌患者施行放射治 疗后几个月到几年可能发生心脏的辐射损伤效应。 主要表现是心包炎。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心脏 受照体积、辐射剂量和分次照射方式有关。当心 脏受照体积≥60%时,发生心包炎的概率达5% 时所需的常规分次照射总剂量为40 Gy。 6).眼睛 在0.5~2 Gy的单次照射下即可观察到晶体的 轻微混浊;5 Gy或5 Gy以上的照射可能发生严重 的进行性白内障。
原 子 弹
氢弹
4、放射性沾染

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沾染。这类物质有核 裂变碎片、感生 放射性物质和未反应的核装料。它们 具有γ、β和 放射性,半衰期由数秒至数万年不等。地 面放射性沾染程度的大小用照射率表示,通常指在地面 以上1米左右高度处单位时间内受到的照射量。 照射率 的单位为库仑/千克· 小时。物体的沾染程度通常用该物 体单位面积上的放射性强度来表示。条件相同时,地面 爆炸造成的沾染比空中爆炸时严重得多;同一次爆炸, 下风方向比上风方向的沾染严重得多。放射性沾染的主 要杀伤对象是人和其他动物。其强度比早期核辐射低得 多,但作用的时间却长得多。它对人员的直接伤害有射 线外照射、沾染皮肤造成灼伤和吸入放射性物质造成内 照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